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李嘉诚的人生感悟

李嘉诚的人生感悟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花了58年,李嘉诚建立了今天的王国。

最新一期香港《资本》杂志选李嘉诚为香港十大最具权势财经人物之首,现在李嘉诚拥有约600亿港元,其商业王国市值数千亿。

到今天,他仍然坚持每早5时45分起床,听6点钟新闻报道,跟着打高尔夫球,然后返回办公室,展开一天的工作。

走到第七十个年头,李嘉诚扼要地说出之道。 因为我勤奋,我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言两语,描绘出他怎样闯过昔日的难关。

每次面对逆境,李嘉诚都会这样问: 自己有足够能力应付吗?

能力需要锻炼。入世之初,他就碰上了逆境。请看《名人》杂志载文

少年: 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1938年,李嘉诚读初中,为了逃离战火,一年后,他跟着爸爸离开家乡潮州到香港谋生。

爸爸在家乡当教师,李嘉诚自小喜欢看书,来到香港,他坚持半工半读。 人家求学,我是抢学。

李嘉诚13岁那年,爸爸患肺病入院,他马上到处查看书本,寻找医治方法,但最后还是失望。临终前一天爸爸问: 你有什么事跟我讲? 李嘉诚很有,安慰爸爸,说: 我们一家人,一定会生活得很好。 每次提及,李嘉诚都是眼泛泪光,哽咽说着往事。

之后,李嘉诚做推销员边进修边工作,赚钱养家。

当推销员的日子,李嘉诚每天工作16至20小时,没因香港战乱而拼搏。早上9时上班前,他到其他地区发掘新客户。人家喝下午茶,他继续工作,晚上,他又跑到工厂视察 跟单 。工作尽责勤奋,他开始有自己的熟客。

一次以营业额计算,派发年终花红,李嘉诚排在第一位,花红高出第二位7倍, 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提醒自己,如果继续有骄傲的心,迟早一定碰壁。

: 不要嫌弃细小河流 可以成为长江。

1952年,李嘉诚开设塑胶厂,取名长江。 不要嫌弃细小河流,河水汇流,才可以成为长江。要不停吸收新知识,留意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甚至要稍跑在社会之前。

50年代香港工业刚起步,又有大批廉价劳工,小本生意,最重要是能吃苦耐劳。 最辛苦是做穷生意。 时,资金不足,推销、设计,样样都要亲手做。

一天,李嘉诚阅读一份外国杂志,他注意到一部制造塑料瓶的机器,可以造出较优质而又适合香港市场的产品。

只可惜当时香港没有这种机器,若到外国订购,价钱又昂贵。于是,李嘉诚不断研究,制造机器, *这部机器,在最短,令我至少赚了几万元。 到现在,李嘉诚仍不停阅读书籍杂志。每有好文章,下属必定翻译成中文,让他阅读。

经商之道,要居安思危,也要洞悉社会动态。 没有一样事情会无止境地好,同样道理,没有一个行业会一直好下去。

塑胶生意时,李嘉诚已投资地产,主要投资到工业大厦。就在70年代香港工业式微前,他结束塑胶生意。 我在赚钱时结束工厂,赔偿赔得足,工人们人人开心。

做生意: 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

投资地产,李嘉诚运用资金宁取稳健保守,从不向银行借贷。 做生意似划艇,我一定会想:有没有足够气力由A到B?又想:有气力划回来吗?

1967年香港社会不稳定,投资者失去信心,但李嘉诚有另一见解。 中国不会将香港变成一个烂摊子,对她没有好处,香港不会完。

人弃我取。李嘉诚低价买下其他地产商刚开始打桩而又的地盘。70年代,人口由战后60万增至400多万,楼宇需求大大增加。 我赚到很多钱,但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

某日,开完业务会议,他的秘书洪小莲(现为长江实业董事)说: 我们将来一定要做成最好的华资地产公司。 李嘉诚却说: 我们要做到能与置地(当时香港实力最雄厚的英资地产商)较量。

70年代中,长实击败置地,投得地铁公司那块位于中环旧邮政局的地皮。虽然如此,但当问李嘉诚,经商多年,最引以为荣的是什么事情,他说不是击败置地,而是 我有很多合作伙伴,合作后,仍有来往。比如投得地铁公司那块地皮,是因为知道地铁公司需要现金 你要首先想对方的利益:为什么要和你合作?你要说服他,跟自己合作都有钱赚。

因为这一击,洪小莲后来回忆起当初李嘉诚那番话,发现原来可以成真。

下属: 你要首先让他们喜欢你。

洪小莲当年是李嘉诚的秘书,那时长实还未上市。她说: 如果当年我的不是李先生,就没有今日的我。

当秘书,没什么消遣,洪小莲就用午饭来看报纸娱乐版。李嘉诚刚好走过,说: 看这些东西,没有益处的。 她当时想: 关你什么事。我是浪费自己的。 再细想,又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开始工余进修,后来,她又下属进修。

李嘉诚有一套管理之道。 管理一间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使得他们安心工作,那么,你就首先要让他们喜欢你。

业务发展愈是庞大,就更要懂得用人之道,独具慧眼,李嘉诚那份 慧 是出于一份 心 。

一位长江实业的司机跟采访李嘉诚的记者说: 我们真是很喜欢我们,他对我们非常好。他知道公司的公积金投资在外面,遇金融风暴,损失很多,填了那笔数,不让员工的公积金受损。

70年代,李嘉诚留意到英资公司有不少优质资产,有助他发展地产以外的业务,于是他开始一连串的收购行动。

80年代初,李嘉诚以较优惠股价收购和黄,他是凭着长远投资大计取得汇丰银行的信心,这为日后的港口业务奠下发展基础。

对于迅速发展港口业务,负责李嘉诚专访的香港电台监制有这样的理解: 和黄已经有港口生意,所以李嘉诚说1983年,用一两亿就发展了六号码头,到投得七号货柜码头,已经要40亿,你想一想,他可以省很多钱而拥有很多实力 现在全球最大吞吐量就是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公司。

信心: 上市公司一定不迁册,但一定要做得很好。

发展业务,不免会遇上风浪。80年代,风云不定。不少人猜测长实系公司会迁离香港,李嘉诚说: 讲得最激烈的时候,我讲过一句: 如果要迁册,你们问问有没有办法迁走李嘉诚主席,没法子的话,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迁册了。 之后,无人敢再讲。

当时我的决策是:上市公司一定不迁册,但一定要做得好,否则,公司前途真是有限。虽然,我们当时要做的事情都很不顺利。

到今日,长实并没有迁册海外,李嘉诚以行动和庞大资金为中国和香港注入信心。

撇开了信心问题,他仍有忧虑。 我们有阴影,就是怕人家说我们两个葵涌货柜码头发展得太大。虽然政府当时没有明言说你做得太大,但你得到,那么,你就要为股东争取最好的回报和出路,你就只好向外面发展。

究竟这是否李嘉诚发展海外业务的动机?

和黄发展海外港口业务,由英国开始推展至欧洲德国和美洲。今日和黄在英国有3个港口,其中一个是全英最大港口货柜码头,而全球已有80个泊位。

说到和黄的海外业务,不得不提赫斯基石油公司。80年代,中东国家和美国有分歧,石油供应紧张。李嘉诚当时想: 加拿大有石油,政治环境相当稳定,如果投资加拿大石油,已经有一个大客:美国。 于是,他收购了亏蚀的赫斯基,多年来,开源节流,转亏为盈。

和黄1998年中期业绩报告里,在7项业务当中,只有电讯、基建和能源有溢利增长,能源业务溢利4.3亿,占溢利6%。赫斯基零售网络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一成,预计全年会有增长。

开会: 当你提出困难,请你提出解决方法

和黄前高层马世民说,李嘉诚的在于一来懂得掌握时机,趁低吸纳,二来速战速决,在最有利情况下达成交易。

李嘉诚决策快,开会快,雷厉风行。 我开会很快,45分钟。其实是要大家做 功课 。当你提出困难时,请你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告诉我哪一个解决方法是最好。

他又说了一个比喻: 我是杂牌军总司令,难道我拿机枪会好得过那个机枪手吗?难道我可以强过那个炮手吗?总司令懂得指挥就可以了。

两个儿子李泽钜、李泽楷读中学时,李嘉诚已带他们回公司开会。 带他们到公司开会,目的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教他: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

教子: 沙地里长出来的树,要拔起它,你说有多难呢。

李嘉诚一直都在磨练李泽钜、李泽楷两。

李泽钜年幼时,李嘉诚带他到报纸档口,看一个边卖报纸边做功课的小,要他了解自己以外的世界。

一次,李嘉诚到外国探望读的儿子。那日,天下着雨,他远远看见一个年轻人背着大背囊,踏着自行车,在车辆之间左穿右插。李嘉诚心想: 这么危险。 再看清楚一点,原来是儿子李泽楷。

最初,两到外国读书,李嘉诚没打算买汽车,只买了两辆自行车给他们代步。自那次目睹险境,他才这个磨练儿子的方法。

企业王国有了接班人,李嘉诚开始部署他的退休生活,放下部分重责,去圆自己另一个梦。

用钱的守则: 当你赚到钱,等有机会时,就要用钱,赚钱才有意义。

李嘉诚说: 1957年、58年,我赚了很多钱,那年,我很。 一年后,换来迷惘,他想: 有了金钱,是否就可以很呢?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