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什么?寂寞是生活的沉淀,浮躁的分离。是心地一方静土,宛若人生场地中的后花园,悬着 游人止步 的标牌。
在我二十初度时,一位文友曾赠我一方 耐得寂寞 的闲章,细细品味一个 耐 字却饱含 承受 之意,耐久不耐久便由你了。记得那个夏夜,雷声大作,雨如倾盆。
独自在家,疑窦顿生,怎么电话铃声没响过?会不会是电话坏了,以往铃声一响,便埋怨电话会议开到家了,真到了没有电话,便又怀疑起自己和别人似乎都有些不正常,觉得这日子有点怪怪的。起身走到阳台上看着瓢泼雷雨,才知道一个 耐 字的分量。
读懂文字的,是因为读懂了生活,读不懂文字的,谈何去读懂生活。年少时,读鲁迅的《秋夜》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只觉得文字乏昧,北京西三条胡同 老虎尾巴 里写出的东西并不比上海亭子间里出来的东西好多少。直到后来才读懂字里行间那寂寞的心境和景致,许多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绝的文字不就出自那里吗?有人看了鲁迅写的文章,称他为天才,他却明言: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
现在,比起过去喝咖啡,名堂又不知多了几许。寂寞的田园就像广袤的乡村,不断为都市建设所蚕食;那一棒打下去球飞得好远的高尔夫球场,一顿马拉松式的宴请后再让你有一个卡拉OK的余兴,之后再去洗个桑拿,纤细的手指作一下按摩,回到家里已是深更半夜,嘴角便像模像样地溜出一句: 现代生活太浮躁了。 于是聪明的人便把早上的时间也给算计了,学起广东人的喝早茶,原先一碗豆浆一副大饼油条只需用去刻把钟的早餐又变成了有茶有点,有荤有素的早宴,因这宴字惹眼,便冠之以茶,不失淡泊;一吃一二个小时也就心安理得起来 这一来先前的 耐得寂寞 已无 耐 而言,便只能 守 了,一张请柬,一声邀请,全由你自己守的功底来决定。
于是人们开始学会着拒绝,若真是闭门谢客,青灯孤影,一月半载没人造访,又怕邻里奇怪:怀疑你生性孤僻且孤家寡人,自己的心态又不平衡了。跨不过这道心理障碍,又谈何守住寂寞?在外学会拒绝,回家却又寂寞不得,这又有何意义呢?
先前的寂寞是种承受,那是因为诱惑不多,现时的诱惑已经要将寂寞吞噬,这人生的后花园便要你自己去把守了(yiqig.com)。
童年时的寂寞常常是父母强加的.一到学校放假,原本是最自由的时候,偏偏把你关在石库门的三层阁里,还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祖母管着你,让你听不见弄堂里的嬉笑嘈杂声。所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至多只能偶尔跑到晒台,从石栏上伸出头去张望几眼
成年人的寂寞是自己营造的,自觉人在坡道上,凡事只觉缺口气,少火候,总想充电加能,把成年人的路走完,于是挑灯夜读,抄抄写写,把孩子的汉语拼音拿来、用英语发音规则去认识它,用1+1的启蒙换算去演算哥德巴赫猜想
老年人的寂寞则是客观赐予的。人生的马拉松,从开始的三五成群到后来的落伍分离,撒手先去的,同行知己便只剩一二,人老珠黄,行走不便,只能静心养气,寂寞度残年
有位大病初愈的朋友告诉我: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是用身体换金钱,到年老的时候是用金钱再去换身体。这话细想说的是很有哲理的。由此联想:年轻的时候用身体换寂寞,自有 十年寒窗无人知,一鸣惊人天下闻 的拼劲和雄心,年老的时候用寂寞换身体,才有 腹中贮书一万卷,足不出门事天下 的功底和境界。这里的寂寞和金钱不是成了相同的值吗?
于是我们明白了:守住寂寞,就是守住生命的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