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今年秋分时间为9月23日。自古谚语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从秋分这一天起,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2、秋季上火吃菠菜:秋分后很多人易上火,不及时祛火体内毒素会残留过多,引起多种疾病。上火时不妨多吃一点菠菜,能利肠胃,有解热毒、酒毒的功效。
3、秋分饮食调养,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在饮食内容上尽量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之间的合理搭配,主张食而不偏,量不可过。
4、秋分悄然已来到,秋燥尾随惹人焦。送君秋日养生话,一季无忧健康抓。早睡早起勤锻炼,多喝蜂蜜少吃姜。蔬菜瓜果是良方,美容养颜和靓汤。祝你秋分时节,健康快乐。
5、秋分养生宜收不宜散,要早睡早起,收气养气。饮食上少食葱、姜等辛辣物,多食酸味甘润的蔬菜水果,同时多食润肺生津之物,如百合、银耳、秋梨等。
6、【秋分养生食谱】配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做法: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甘蔗汁与高粱米通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7、秋分秋来防秋“燥,应对妙招来送上;鼻燥点些薄荷油,清凉宣燥有功效;肤燥涂抹珍珠霜,护肤美颜水嫩滑;肠燥蜂蜜配芝麻,滑肠通肠见效快;空气湿度注调节,净化空气莫忘掉;户外锻炼效果好,身体健康精神棒。
8、秋分拉开季节的花絮,保健养生填写快乐的食谱。甘蔗滋补清热为健康铺路,水果生津止渴把体格巩固。饮茶益气润燥放心情花团锦簇,蜂蜜润喉去噪让疾病无处住宿。愿你秋分时节过的甜蜜滋补,舒畅欢快洒满你的心湖。
9、秋分养护脾胃,使得升降正常,气血津液生化有源头之外,还可用乌梅汤收降阳气,滋阴润燥。乌梅味酸,性平,除热烦满,安心;具有非常好的润燥收降的作用;搭配白糖酸甘化阴,在白天升发阳气,温阳脾胃的前提下,可在下午或晚上养阴润燥。
10、眼下天气转凉,燥邪、寒邪、风邪也渐渐增多。而人体毛孔收缩,免疫力下降,怕冷、感冒、咳嗽、腹泻、腰酸背痛、过敏性鼻炎等虚寒病症也随之多发。在秋分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因势利导实施艾灸,可以有效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还能润燥。
11、秋分养生,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步行、打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时以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最佳,汗出即可停止,切勿大汗淋漓,这样既可得到锻炼,又可避免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人体,引发疾病。运动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太阳升起来之后开始,太阳落山前就结束。
12、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此时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心情愉快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身心都能得到放松。
13、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燥令伤肺,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
14、“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15、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若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此外,还要注意忌口,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
1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时节进补,不可太过,要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反而可能会导致过度兴奋、血压升高等。进补应分清虚实,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17、秋分的“燥是凉燥,“燥令伤肺,可适当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等果蔬。
18、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乃养生之道。不过对于体质虚弱者或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受凉,诱发各种疾病。
19、秋季干燥气候容易使人的水分蒸发加快,从而有“干燥感,中医认为“燥易伤肺,津亏液少。因此,秋天适当喝些保健汤水,既滋阴润肺,又可及时补充水分。
20、秋分养生,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