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投桃报李
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互相赠送东西
【成语故事】"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是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更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现代社会中常比喻走后门,找关系,以行贿的方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周南·卷耳》又言:"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卫风·木瓜》。解释成白话则是:他送我的是红桃,我报他的是琼瑶,琼瑶哪能算报答,是求彼此永相好。这就是"投之以桃,报之琼瑶"的成语原产地。脍炙人口的《邶风·静女》则活脱脱写出了一对无暇情人相约城隅的情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