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书评欣赏_读后感作文

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书评欣赏_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夹边沟记事》是一部由杨显惠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书评欣赏

01

这是我的阅读史上遇到的最大篇幅的暴力,每个章节都是血泪、饥饿、和死亡。

作者非常平静克制的讲述那个时代沉浮中一个个人的故事,大多因言获罪,大多因寒冷饥饿在睡梦中死去,九死一生。他们是不同意见的表达者,指出问题以期望国家变得更好,他们是被牺牲掉的人。

我无法想象他们极端饥饿有多么的痛苦,也想像不出他们瘦的没有一点肉的身躯,在寒风冰雪下的土洞里苟延残喘饥饿等死,但这些都是他们真实经历的苦难。书中提到偷抢别人的救命粮,背叛伙伴,食仁肉,尊严跟屈辱对于快要饿死的人来说屁都不是,也有为了生存下去,竭尽所能寻找一切能吃的东西,如草芥般在艰苦环境中苦苦求生。

时代沉浮中,千万人家破人亡,众叛亲离。大鸣大放,内部肃反,拨乱反正,文化大革命,历史反革命,右派,坏分子,反党反革命,一个权力主体不断肃清异己,巩固权力形成统治的过程。不光震慑了那个时代的不同意见,折腾了很多人,让很多人变得扭曲,并对后世形成极坏的影响。

我很敬佩作者,以这样的笔触讲述那些人的故事,有名字,有家人,有故事,而不是一串串数字和口号,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我很喜欢这样的文字,他把历史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的面前,我认为这是写历史的非常好的方式。

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书评欣赏

02

起先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情节并不是特别抓我,毕竟那段时间的事情,在文学或者影视作品里已经有点老生常谈了。之前也看过《一个人的一百年》,给我的感觉,大概就是时代的悲剧,知识分子的悲哀这些。《夹边沟记事》期初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只是这个劳教的地方,藏着更多地不幸。让我觉得放不下手的,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不断回环的一个想法----他们会被释放的,努力劳动改造会被看到的,能被平反的。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不去逃跑,人数众多也不会反抗。因为怕被打上犯人的标签,不想抗争,只敢做最保守的挣扎,甚至寄希望于身边人的大量死亡能让他们的痛苦被看见,带来转机。站在我生活环境的立场,没有办法去指责他们,只能说理解,理解但也觉得悲哀。大概人性如此,明明左右两种选择都是承担死亡的风险,但是大家往往还是会选择最保守的方案,然后给自己找很多借口说服自己。拖下去就有希望,至少不需要像逃跑那样,被抓到就死。他们一味自我催眠,等下去就有希望,当然也可能是时代大背景下的洗脑,也可能是当局者迷的无可奈何。但是吃人肉,吃呕吐物,偷甚至明目张胆的枪都可以做出来的时候,却真的无法跳脱出那个思维的怪圈,越陷越深吗?那个被狼吃掉的木匠师傅,最后拼尽力气想离开却已经没有体力,让我心疼又怨恨,决心下的太迟了,反抗精神也到来的太迟了。

一点题外话,大概是最近分手,让我在这点上格外注意。跟前男友在一起的时候,也是这样,无数次想分手,想放弃,但是想想自己付出的这么多笑声,眼泪,心思,光阴,妥协,就自我安慰伴侣之间就是需要磨合的,这样下去会更好的。三年的时间,明明已经认清楚我们之间的分歧点在那里,明明知道有些东西就是我们都无法让步的,我还是自我催眠,再找一个男孩儿,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又需要付出这么多眼泪和心思。心路历程跟那些右派又何尝不是一样呢。指望不停的给自己打补丁,走最保险的路去维持这段感情,因为没有一刀切断的勇气,因为比起面对已知的悲哀,面对未知的不幸更让我恐惧。跳脱出来的这两个月,渐渐也发现没有什么我想象的那么艰难。我的朋友很少,能交心的,可以说没有,虽然有时候兴奋或者难过,还是会想找这个曾经是我最亲密的男孩儿讲讲,但拿起电话,想想之前的争执,就放弃了,跳脱出来之后,之前的纠结与挣扎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人还是勇敢一点,日子会越过越美好的,不是吗?

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书评欣赏

03

小的时候,读一本书就信一本书,仿佛掌握着全世界的真理,生怕周围那些只知吃吃玩玩的“傻傻”的小伙伴不知道我又读了一部大作,思想得到了升华,世界观又登上了一部新的台阶。

而如今,不知道去哪个地方,哪个人身上学会了一些坏毛病,读一本书总是不信一本书,挑挑点点,自己都嫌自己事多。一个观点、一个事实,眼睛一闭、头一摇,“呀呀呀,一面之词,难以相信”,总是要读了好几本书后,哎呀呀,说不定是真的呢——但哪又能知道什么是真是假呢?

想想,小时候读一本信一本,是因为我无知嘛,小屁孩装深沉懂个啥。现在呢,读一本怀疑一本,情况相对而言或许又好一点了——这是长大后的无知,我竟然开始正视自己无知这个“荒谬”的论点了。咦咦咦,读来读去还是无知。读书时我会想,你不是历史的当事人,永远也无法了解历史的真相。就算你是历史的当事人,你有你的立场、你有你的角度、你有你的利益相关,哈哈,你的观点想必必然不是客观公正全面的嘛。

这样不就陷入了高中政治里的不可知论了嘛。

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故事非常精彩,它有着政治压迫下的饥饿、求生、死亡、逃亡等诸多吸引人的因素,有人性的恶,当然也不缺乏人性的善。同时,作者对自己的采访画面进行了描述,给了读者几分报告文学的味道。可以说,杨显惠这大作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故事本身的精彩,而不是故事叙述的技巧、模式等小说创作技法。换句话说,事实本身是这部作品的灵魂。

那么,《夹边沟》里的故事是否具有可推敲性呢?

一来,作者对故事的人物身份有着详细的叙述,例如他的名字、身份、所在的单位,真实性应当有很大的保障,毕竟一位作家如果乱编这些信息,很容易就被考证者识破。

二来,故事的细节相当震撼,震撼到夹边沟似乎就在眼前,腐烂的味道就在身边,寒冷就要深入我的毛孔。

然而,恰恰是丰富的细节给我的阅读带来了别扭感。

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书评欣赏

作为使用采访回忆方式收集来的故事,时隔多年,如此丰富的细节不可能没有文学的加工与创作,我相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杨显惠本人在写作的时候很明显在利用一种阅读的盲区,为读者营造真实感,并且掩盖自己进行了文学加工创作的行为。加入了采访元素,似乎想证明自己是采访所得,然而却没有接着新闻稿中引语使用的规范走——话责自负,故事的真实性出了问题那也是讲述者的问题,而作品的叙事中直接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讲述,与讲述者自身已经没有紧密的关系。作者的意图是将采访模式的真实性与故事的真实性连接起来,从而达到读者阅读时故事从细节到本质都是真实的事实。

这本是一件小事,一部虚构的小说完全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的叙事模式。然而,作者却偏偏要用虚构文学的技巧营造非虚构小说的阅读感受。这就好比,夹边沟农场最后为所有的病人编造病历去书写每一个人最后的生命历程。而作者同样非常有可能在非虚构的氛围中为我们带来了虚构的个体命运。如果直接了当承认是虚构文学,请直接使用虚构文学的创作方式,不要模凌两可,使读者误会,最后无端感叹。

怀疑的起因是出自叙事使用的模式,而我最后却质疑故事的真实性,而且后者我拿不出证据,仅是出于自己的阅读感受随意猜测,这本是不合理、多此一举的。然而,书写这些文字的作者,本应该坦坦荡荡的勇者,不应该存在这些小小的猫腻,使我敲下这些破字,花去一个多小时废话。

另外,有人说这部作品普及了历史,或者说讲述了真实的历史。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书中活下来的夹边沟右派不能代表整个夹边沟右派的经历,他们全部加起来才是。

夹边沟的所有右派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当时所有右派的经历,他们全部加起来才是。

当时所有右派的经历不能代表全中国的经历,同样,他们全部加起来才是。

夹边沟记事读后感书评欣赏

历史不会这么简单,读了《夹边沟》,即使继续读下去仍然是无知,仍然可能陷入不可知论,但仍然需要继续读下去,了解更多。而不是在四处发表一些感慨,光是普及是不够的,甚至是偏颇的。

最后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我仍然在所知的事实评价下敬佩作者杨显惠。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