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欣赏_读后感作文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欣赏_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佛罗伦萨的神女》是一部由英国作家萨曼·鲁西迪著作的小说,相信很多网友都曾看过,大家看完有怎样的感受呢?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欣赏

《佛罗伦萨的神女》是一本色香味儿俱全的书。为了让读者能饶有趣味地读下去,作者设置了《一个一千零一夜》那样“故事讲不好就杀头”的局面。就像一个来自西方的穿着各色菱形兽皮的魔术师,在你面前翻开他外衣上一个一个口袋,向你展现藏匿之物一样,你看到的是眼花缭乱、真真假假的幻象。

莫卧儿(Mughal),阿拉伯语或者波斯语中的“蒙古”。莫卧儿帝国在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大帝执政期间,领土扩张、经济繁荣,各民族宗教和谐相处。这是个空前开明的时代,也是个极度享乐的时代。阿克巴大帝结束了父辈的失败和流离,子辈的叛乱和没落尚未可见,这短暂的繁荣可谓空前绝后。

不可否认阿克巴是个伟大的皇帝,但故事中的他却非常拧巴,他自称“有着野蛮历史以及野蛮人的赫赫战功的诗人”。他是帖木儿的后代,却抛弃了帖木儿的语言;他是东征西伐的征服者,却反感他那游牧民族的祖先。他本应理直气壮地坐享君权神授的合法性,却时刻思考着该如何建立一个平等、宽容、让人崇拜的国家。

佛罗伦萨,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结束了漫长压抑的中世纪,人性从僵化愚昧的神学思想中解放出来,主张以人为本,一派欣欣向荣。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欣赏

表面上相距甚远毫不相干的两个文化,因为黑眼睛公主的出现而搭起了一座桥梁,这一星半点儿的相似之处也隐隐若现。

黑眼睛公主被作为战利品一次次转手易主。她最初离开莫卧儿的疆域是被迫的,但之后的一次次出走均源自她意志。像艾薇塔、像趴在蒂凡尼橱窗外的Holly,像猫。没人能留住她,别人的爱对她来说都是暂时的,她永远会选择胜利的一方。为了强化她的自我意识,作者甚至创造出了和黑眼睛公主长得一模一样,名字一模一样的影子——镜子姑娘。

Enchantress被翻译成神女/魔女,是集魅力和魔力于一身的女人,男权社会下仅剩的可以赋予女人的两个能力。黑眼睛公主非常幸运的在“合适”的时候带着她的异域风采来到了佛罗伦萨,转瞬倾国倾城。启蒙后的人们似乎摒弃了对女巫不烧死不罢休的深恶痛绝,但是并不彻底。人们有多迷恋她,就有多恨她。可怜的是偌大的文艺复兴之地,竟容不下她的栖身之所。

黑眼睛公主毕竟是想象出来的产物,就像皇帝想象中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焦哈特。她在文化碰撞、融合、衍变方面的象征意义大于她的女性意义,大于她作为消失的公主的身份。如果把她看做是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混合体,别人对她的态度则反映出一个民族对外来文化的态度,而她自己的态度却是从一而终的。黑眼睛公主通晓各种语言,她可以入乡随俗,却不肯永远的安定下来。甚至死后,仍被阿克巴大帝召唤到身边,因为她和阿克巴大帝有着共同的信念——站在权力的顶峰宣扬宽容与和平。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欣赏

黑眼睛公主似乎又象征了文化的强盛,她离开哪里,哪里就呈现衰败之势,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显现出希望之光。从蒙古、莫卧儿帝国,到波斯、土耳其、佛罗伦萨,最后到达美洲新大陆,作者并不是暗示东西方文化的一脉相承,而企图说明一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融合和认同感。地域、民族、信仰都无法满足归属感,但文化可以。

作者Salman Rushdie真的是讲故事的天才。

PS:在学校图书馆大厅看到架子上摆着这本《佛罗伦萨的神女》,封皮是作者Salman Rushdie的有点不屑、又有点挑衅的表情,当即借了回来。一口气读完却不知该如何评价,有的段落真是惊为神来之笔,有的情节却觉得难以接受。眼看借阅到期,总想留下点什么,于是查了些材料,码了点字。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欣赏

Salman Rushdie的作品颇具争议性,因触及宗教禁区被追杀,甚至他作品的多个译者也遭受迫害。他本人的最新作品《摩尔人的最后叹息》也在发行之初就遭到封杀。看到这些不免让人脊背发凉。

PPS:作者在原书里把每一章的第一句话的前半句作为每一章的标题,在中文译本里竟全部遗失。根据采访文稿得知这本是作者得意洋洋的小把戏,私以为这样粗暴的删除章节标题欠妥。

作者在原书的末尾列出了致谢和参考书目,本可以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寻找本书的来龙去脉的,中文译本也丝毫未保留。

佛罗伦萨的神女读后感欣赏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