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水蛭》是一本由[英]安德鲁·莱恩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水蛭》读后感(一):夏洛克的聪明
读了《少年福尔摩斯2·红水蛭》之后,要说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个少年夏洛克实在是太聪明了,我好喜欢他啊,精灵古怪的小鬼哦,怎么会有那么聪明的脑袋哟。
聪明机智的小男孩夏洛克,到他伯父伯母的庄园里生活,他的哥哥给他请了一个老师教他,这个老师可是侦探社出身的,所以夏洛特的侦探事迹就这样被启发了。而美国的某些人企图以刺杀林肯的杀手为借口挑起南北战争产,夏洛特和老师决定要阻止他们的阴谋。故事以这场阻止阴谋而展开了斗智的情节,小男孩夏洛特先去侦察敌人的住处,他跟他老师的儿子马笛一起去的。可是小夏洛特不小心让敌人发现了他。危急时刻,马笛救了他,然而他们还是被敌人发现了线索。所以在他们两个返回之后,敌人来把马笛被抓走了,并且要把马笛转移到别处,在敌人运送马笛去机场的过程中,少年夏洛特和他的老师及老师的女儿去营救马笛,夏洛特等人跟敌人发生了激烈的打斗,最后小男孩夏洛特杀死了一个敌人,并破译了他的密码,把电报发了出去。少年福尔摩斯这一票干的实在是太漂亮了,这个小小少年显得很强大哦,真是太聪明了,又非常的勇敢。
可是对手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是非常不好对付的。等到少年夏洛特和他的老师他们登上甲板准备坐船离开时,敌人买通了水手,企图在船上杀死他们。小男孩夏洛特被逼无赖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机智,杀死了那个水手。
中间两段是我家孩子读了书给我讲的复述。我发现了一种好方式,也算是亲子共读吧。他读后我让他讲给我听,我又记录下来。感觉这种方式挺好的。
最近的儿童电影真是很吸引人。先是小王子上映,接着是夏洛特的烦恼。媒体宣传突然就把福尔摩斯转换成夏洛特了,虽然还是同一个人,却给了人新鲜的感觉。毕竟福尔摩斯是以成年人的形象出现的,而且被神化了。我觉得少年福尔摩斯可以用夏洛特作为标志了。看了《少年福尔摩斯2·红水蛭》,我打算去看电影了。不知道是哪个可爱少年演的夏洛特哦,我实在太喜欢这个聪明无比的孩子。
花姐姐-鲁烟波浩渺
既然是书评应该是大人的感受为主,孩子为辅,肯定是一本书的评论,而不是孩子复述反应的评论
70%是孩子,30%是成人,或者不是这个比例。
豆瓣:福星 2015/11/3 14:37:17
我这有一部分是孩子的读后感。我仔细的跟他交流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14:37:33
豆瓣:福星 2015/11/3 14:37:33
这本书是我的新实验
花姐姐-鲁烟波浩渺
在这片文章里我没法看出思想和认真的态度
团团花哚
找这个模式很好 家长们也应该学习您这样的探索精神,但这不是敷衍小站活动的借口,您觉得呢?
团团花哚
个人感觉 不管读后感还是心得,无关文笔好坏,起码得有自己的观点
得瑟的疯纸 2015/11/3 14:37:55
我觉得首先自己得对这本书有个认识和想法,然后带孩子一起读的时候自己学到了什么,孩子有什么感受,这本书好在哪里
花姐姐-鲁烟波浩渺 2015/11/3 14:38:06
你可以随便实验,但是在于我们这里 这篇是不过关的
主持:团团花哚 2015/11/3 14:38:09
孩子小 只知道单纯说喜欢 觉得聪明 作为大人应该引导她去思考:你觉得福尔摩斯做什么了显得很聪明
得瑟的疯纸
因为书评是给想看这本书的人一个借鉴,所以得有自己的想法
花姐姐-鲁烟波浩渺
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绘本仍然是有主题 有内涵
花姐姐-鲁烟波浩渺 2015/11/3 14:40:27
大人读起童书来说,更加应该有个好的态度,我们的喜好,影响着孩子的喜好
主持:团团花哚
我们小时候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学会总结 提炼
花姐姐-鲁烟波浩渺
在这片文章里我没法看出思想和认真的态度
主持:团团花哚 2015/11/3 14:43:46
找这个模式很好 家长们也应该学习您这样的探索精神,但这不是敷衍小站活动的借口,您觉得呢?
ashley 2015/11/3 14:43:50
要刊报纸杂志的书评,编辑还是很希望我们是能读到一些内涵的
ashley
否则,泛泛而谈,这样的稿他们也不要滴~
花姐姐-鲁烟波浩渺 2015/11/3 14:44:31
即使不发表也要有自己的观点
总结:有点像开了个会,聪明的人,你们自己判断吧!编辑和作者哦,可以出来说说看法吗?期待。中国的童书写给谁看,又是谁在代表儿童发声?有人说一篇书评里,要有想法,有意见,有观点,有内函,有态度。而我呢,认为童书还是简单直白的好,不喜欢形式化它,我开门就见山,我见山就是山,哈哈哈,我想笑,想出门跳广场舞去。
《红水蛭》读后感(二):【七彩童心悦读】少年福尔摩斯“烧脑”来袭
—— 读《红水蛭》
文/叮叮-旭珊
1887年圣诞节的前夕,《比顿圣诞年鉴》上刊载了一篇小说《血字的研究》,从此这篇小说中的主角——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就风靡了全英国乃至全世界。毋庸置疑,福尔摩斯已经成了名侦探的代名词,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更将福尔摩斯当成了聪明人的代名词。福尔摩斯已经成了一种象征智慧的符号,其“大侦探”的形象已经深入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内心。然而,这样一位极具天赋又充满矛盾的英国贵族少年是如何长大成人、成为举世闻名神探的?他卓越的的侦探才能又何以习得?也许《少年福尔摩斯II红水蛭》为我们带来头脑风暴的同时,也解密福尔摩斯的蜕变与成长。
《少年福尔摩斯II红水蛭》是英国著名青少年小说作家安德鲁?莱恩的代表作“少年福尔摩斯”系列第二册。讲述的是十四岁的福尔摩斯由于十分好奇克罗先生的“猎物”而和小伙伴马蒂误打误撞地去寻找线索,可他的不小心打草惊蛇,导致“猎物”带着他的小伙伴马蒂逃往美国,于是为了解救小伙伴,福尔摩斯走上了破案侦探的道路。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演绎推理等关键破案技巧的过程。
一场刺激的“烧脑”风暴
“故事情节巧妙,颇具原著风范,脉络清晰、极具说服力又精彩刺激。”
这是柯南?道尔产权会(ConanDoyle Estate)对《少年福尔摩斯》给出的评语。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承袭了柯南?道尔注重整体布局、情节呼应性强和逻辑推理严密的原著风格。
不同于大多数东方侦探小说渲染恐怖气氛,剖析复杂人性的感性渲染特点,《红水蛭》充分体现了欧美侦探小说重视破案过程的科学性以及叙述冷静、逻辑清晰的特色,并且与柯南?道尔的写作风格一脉相承,令人拍案叫绝。一方面,案情逻辑推理的各步骤都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依据;另一方面,案情涉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完美地嵌入到当时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中。在本书中,福尔摩斯所接受的侦探启蒙知识,涉及数理、电报密码、英美文化差异等等,用专业和科学来向读者呈递故事。特别的,每一章的结尾句都十分精彩地设置悬念,让本书故事进行的节奏感超刺激的。可谓一部让读者伤透脑筋又欲罢不能的“烧脑”侦探大作。
大侦探福尔摩斯是如何炼成的?
大侦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炼成的,除了夏洛克自己思想开明、才智敏锐,加上勤奋好学,还得说说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蜕变和成长离不开的这两个人——克罗先生和哥哥迈克罗夫特。
克罗先生之于夏洛克是照亮思维的明灯,是重要导师。在《红水蛭》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事实信息观察和收集、逻辑推理,掌握拉丁文和希腊文,还是野外生存等等,克罗先生时不时援引实例,把深不可测的高谈阔论拽回现实。这些成就后来的大侦探福尔摩斯探案的重要技能,大都来自克罗先生的启蒙。
而哥哥迈克罗夫特,一直是夏洛克最强有力的支持。虽然迈克罗夫特公务繁忙,但夏洛克去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却从不吝啬时间;他是夏洛克人生的引路人,是一个夏洛克想要成为的人——事业有成、举足轻重、自力更生。相较于克罗先生教导夏洛克专业和科学时的惊险刺激,哥哥他指引着夏洛克逐步成长为一个懂得规避风险的人。
阅读过程中,读者会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坦率的弗吉尼亚,克罗先生的女儿。很明显地,可以感受到夏洛克对她有一种朦胧懵懂的感情,而且在滋长,虽然他暂时还无法理解。这样的塑造夏洛克的感情世界,使得侦探福尔摩斯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冷静、理智的侦探形象,而更具丰满,更具血肉,读起来更具琢磨意味,也瞬间觉得这少年可爱起来了。
为信仰冲锋陷阵,为生命奋不顾身
纵使天马行空,夏洛克也相信奇迹的发生,绝地重生。夏洛克始终坚信他的小伙伴马蒂还活着,相信他能解救马蒂。在与“猎物”的一场殊死搏斗较量中,夏洛克锻炼出了倔强的心,他坚持了别人坚持不了的坚持,也因此收获了别人收获不了的收获。
总有人为了信仰冲锋陷阵,为了生命奋不顾身。夏洛克小小的身躯承载了很多,小伙伴的生死;“猎人”的真面目;正义……他要顾及的也就越多了。侦探的热血和对要保护的人澎湃的心有多矛盾?可事实便是这样:他拼死要找出真相的理由,恐怕就是因为有要保护的对象吧。
本书是《少年福尔摩斯》的第二册,里边还有一些疑点未被说明,比如福尔摩斯庄园女管家艾格兰汀太太为什么能够如此的目中无人,气焰嚣张等等。还有那种令人着迷的英伦风格的感觉不是特别明显。也许我们能在《少年福尔摩斯》的接下来几册中找寻更多的解答。
---------------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或[email protected]
《红水蛭》读后感(三):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
福尔摩斯的故事,盛久不衰,极被世人喜欢,而今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引进,所出少年福尔摩斯系列,终于来到我们身边。本套书共四册,分别为死亡云、红水蛭,黑寒冰和火风暴。此次阅读的是少年福尔摩斯2,红水蛭。
本书是由英国青少年畅销书作者安德鲁莱恩所作。莱恩是唯一获得柯南道尔产权会授权,鉴于莱思不仅是福尔摩斯的骨灰级粉丝,还有海量相关的藏书,并且还是研读福尔摩斯一系列相关作品的专家,那么他对于原著人物的深刻理解怕是无人能及,于是莱恩无疑是少年福尔摩斯系列作品的最佳人选。莱恩的代表作品还有《失落的世界》等。
在福尔摩斯出生的年代,一般当时贵族子弟都要进入公学,但是福尔摩斯因为对这种学校常设的体育项目不感兴趣,就请家庭教师来传授知识。而本系列主要讲是福尔摩斯青年时期,早年的生活经历。
故事有二面,一面是当年暗杀林肯总统的刺客流亡到了英国。可能会在筹划某个布局。一面是福尔摩斯靠近一幢奇怪的房子,发现里面有许多珍禽异兽,可是年轻的他,却不小心导致好友被绑,而自己不得不远赴美国,解求好友。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如何是从零开始学习,如果积累侦探推理知识,为日后打下基础,而且书中还涉及很多智能谋略,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随着全民阅读推广,青少年可以选择课外读物,也成了众出版社也观注的重点。如此庞大的潜在的阅读群体,对出版社而言,可谓是重中之重中。而对于青少年而言,正值开始探索更广大的空间的时期,也是想要证明自己能力的时期,而盛名的福尔摩斯与其说是他们的偶像,不如说是他们想要超越的目标。而这个条件下,出版此套少年系列福尔摩斯优秀作品,无疑是最佳图书选题。
对于青少年或是对于我们大人而言,观注细节,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许多事情的成败,有时往往就在细节上面。如文夏洛克偷听被发现,迈克罗夫特对此进行分析,首先是好奇心,导致肯定会来偷听。开着的窗户,会有风吹进,而躲在那里的人,就算不露出马脚,也会挡住风,迈克罗夫特观察的很细,连小小的微风,消失了几秒钟都注意到了。也就可以理解后来夏洛克说别人是在看,而自己是在观察了。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很好奇,喜欢问为什么,而往往长大后,却习惯性接受,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而推理小说的好处,就是让人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地去思考作者留下的坑,往往某些对话,或是其他,都可以进而去推断思考接下来是如何。可以让大脑动起来的书籍,可以去思考,可以去发现的书,当然值得我们去阅读。
只要假以时日,没有什么不可以战胜的。
《红水蛭》读后感(四):少年福尔摩斯的历险故事
《红水蛭》是英国作家安德鲁莱恩的小说,是“少年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二部。这部小说写的是少年福尔摩斯,面对的读者也是少年儿童,但是成年的福尔摩斯迷也不妨读一读,可以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相互印证。
这部小说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之后,林肯总统被刺杀。刺杀林肯的杀手布斯并没有伏法而是四处躲藏,后来被残存的南方叛军相中,想让他做精神偶像。福尔摩斯在英国被卷入这个阴谋,于是他与这个叛军团伙一路斗智斗勇,从英国、大西洋渡轮一直斗争到美国纽约。
小说整体是一个惊险小说的思路,选取了几个经典的场景让少年福尔摩斯尽情探险,而福尔摩斯庄园则是一个次要场景。几个主要场景都有比较复杂的地形,但是越来越复杂,英国的庄园是一座三层的小楼,接着的场景是航行在大西洋上的渡轮,这个场景虽然狭小,但是却更复杂;叛军巢穴是一个大型场景,这里的辗转腾挪空间更大,但是难度相应增加了,前两次冒险都是福尔摩斯一个人,但是第三次冒险是带着两个朋友。当然这只是计算大的事件,其他如火车站和火车的冒险虽然场景狭小,但是故事也比较精巧有趣。次要场景中女管家艾格兰汀太太似乎是一个掌控庄园的恶魔,连福尔摩斯的姑父姑母似乎都受她控制。她的故事似乎很深,展开了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可惜没有,大概是为了下面某一部留下的伏线吧。有点类似中国古人所说的“草蛇灰线”。
在情节上,故事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的,几乎不留一丝喘息的余地。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故事的精彩程度,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为了小说的可信度。小说中福尔摩斯的父母都故去了,但是他的哥哥和老师克罗先生还在,何以至于让一个十岁的孩子接连出生入死地冒险,而这些大人却安然无恙呢?情节的紧迫让能够当机立断的福尔摩斯无从选择—选择逃避或者不作为可不是福尔摩斯的风格,这样故事看起来就非常合理了。并且孩子在读故事的时候也能学会理解决断这种宝贵的品质。在必须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应当像少年福尔摩斯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
故事情节就不多剧透了,非常精彩,而且最后福尔摩斯总能逢凶化吉绝处逢生,反而是穷凶极恶的坏蛋命丧黄泉。只是有一点,渡轮上那一场的结局有点血腥,而巴尔塔萨的尊容又有点太恶心和恐怖,建议年纪稍大的少年阅读,太小的孩子可能适应不了。
作为一个福尔摩斯迷,可能最在意的就是跟原著的契合度了。这一点我不得不说,介绍中说作者是超级福尔摩斯迷还真说对了。小说中很多细节与柯南道尔的小说都存在着呼应,看得很有趣。比如,克罗先生教给他,将城市里的报童发展成自己的情报来源,这一点在福尔摩斯成年以后就被他用的得心应手;福尔摩斯自己琢磨要将犯罪信息分门别类,建立一个卡片系统,这在他长大以后也实现了。福尔摩斯对小提琴的兴趣是来源于一个爱尔兰小提琴手,更不用说他聪明绝顶却又行事低调的哥哥迈克罗夫特了,本文都有所提及。挑一个瑕疵,克罗先生在教给福尔摩斯破解密码的知识时,提到“频率分析”。在柯南道尔《跳舞的小人》中福尔摩斯使用过这种技术,但是成年的福尔摩斯使用的时候,这是一种很先进的技术,少有人知晓,苏格兰场的一众警察只会傻乎乎地围观,根本没听说过“频率分析”。假如少年福尔摩斯就已经知道“频率分析”,而且还是比较文化落后的美国人教给他的,怎么会福尔摩斯成年后,苏格兰场还对此技术闻所未闻?
另外就是一个小遗憾:成年福尔摩斯终身未娶不近女色,只是在《波西米亚丑闻》中被女探险家艾琳涮了一道,从那以后一直用“那个女人”来尊称她。这个故事讲到了少年福尔摩斯和美国女孩弗吉尼亚的友情,少年福尔摩斯还是个很正常的孩子,对漂亮女孩也知道喜欢爱慕,所以他究竟是何时变成成年以后的那种样子呢?什么原因呢?本文没有给出答案,也许留待以后的故事吧,太早与漂亮姑娘绝交,以后的故事会减色不少吧。
《红水蛭》读后感(五):一个男孩到英雄的速成史
离我最近一次看福尔摩斯相关书籍已经有十多年了,高中时一度很沉溺于《福尔摩斯探案集》,连上课都偷偷在桌子下看。因为印象太深,以至于再来看安德鲁?莱恩的《红水蛭》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红水蛭》是安德鲁?莱恩所著的《少年福尔摩斯》中的第二本,主要讲述了少年福尔摩斯的一些传奇经历,故事十分跌宕起伏,紧凑有秩。人物关系的设定大部分来自柯南?道尔的原版,但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新的人物,不仅涉及亲情、友情、爱情,还有对人的大爱之情。——这对于一个才十四岁的男孩来说,显得不那么切合实际,但作为福尔摩斯,一个注定要成为传奇的人来说,也许高起点决定了他本身的与众不同。
罗马不是一天修成的,神探夏洛克也不是一天练成的。除了夏洛克本身极具慧根,天资聪颖,自己又懂得勤奋之外,还必须有好的引路人,这便引出小说中重要的两个人物,一个是迈克罗夫特——夏洛克的亲哥哥;另一个是克罗先生——夏洛克的老师。前者是高冷范儿,喜欢让夏洛克在亲身实践中去自己悟道,后者是循循善诱型,喜欢以身作则亲自示范。尤其是克罗先生,可谓是奠定了夏洛克运用观察法和演绎法进行判案的基础。如果说,克罗先生是一搜载着夏洛克驶向成人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世界的轮船,那么,迈克罗夫特就是罗盘,他能指引夏洛克到达正确的彼岸。
在马蒂被劫持后,迈克罗夫特对夏洛克说:我的意思是领略“伙伴”的魅力。这里的伙伴加上了引号,从字面看,指马蒂(友情)和弗吉尼亚(爱情)。但迈克罗夫特接下来说:“跟你一样,这是他们的选择。反之亦然,他们不是木偶,你无法保证他们永远不出事,就像我不能确保你永远安全。如果他们想跟你做伴,他们就会变成你的朋友。这意味着他们选择了接受与你做伴的风险。”——从这里看来,迈克罗夫特所说的伙伴,指的是在夏洛克以后的人生生涯中所有他值得并且愿意去营救的人,而他说的这段话,是希望夏洛克明白,无论结局如何,他努力去营救去争取就足够,至于生死,自有造化。
在夏洛克一行人准备远渡重洋去美国前,迈克罗夫特特地送了一本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给他,并简单交代了书的背景。这是一本颇有意味的书,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之一的迈克罗夫特,当然是正义的不二化身,但有些时候又必须屈从于政治,又让正义二字显得那么讽刺。在正义与轻易牺牲某些人的生命之间,他一定是经历过痛苦的挣扎,所以,他选择了终身不婚,他爱夏洛克,与其说是把他当做子女,不如说是把他看做是另一个自己,一个能超越政治束缚,国家限制,个人情感,而只为正义做某些事情的人。所以他希望夏洛克自己能把握平衡,在面对选择时,做出正确的决定。
这本书对夏洛克的影响巨大,从后面他放火烧氢气球就知道,但真正让他开始结合这本书来思考正义的含义的是在轮船格里文的死亡。克罗先生语重心长地给了他一番忠告:“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对他人的生死毫不在意时,你就已经走得太远了。只要他人的生死还在困扰你,只要你发现你杀人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并非第一选择,那么,你很可能仍然站在对的一边。”
我想,这也许也是迈克罗夫特送给夏洛克那本书的真正含义。
有的人的成长需要漫长的岁月,慢慢发酵,缓慢生长。而有的人,却是在一瞬间,或者说是在某个转念间。夏洛克亦是如此。当他知道斯坦顿部长准备用热气球在巴尔塔萨军营的上空投弹,将他们都炸飞时,他立马想到那将是一场大屠杀!他为许多无辜的士兵感到痛心,决定尽力做一些挽救。于是有了精彩的放火烧氢气球和与巴尔塔萨殊死搏斗的故事。
从纠结于个人的生死,到身边人的,再到一部分人的,哪怕这部分人与他并不相识,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尤其是这部分人成为政治上所谓的正义的反对派。他将仁爱之心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增强了福尔摩斯身上的光辉。
“我无法控制这个世界,只能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努力。”这是少年福尔摩斯最终确定的信念,也是他最终领悟到迈克罗夫特对“伙伴”一词的诠释。
作为唯一受到柯南?道尔产权会授权,来创作福尔摩斯青少年小说的作家安德鲁?莱恩,还是相当不错的,语言风格尽量与原著接近,有着英式的冗长细节描写,英美文化差异的相互调侃.此外,故事设置颇为独具匠心,将历史大事件联系起来,惊心动魄,逻辑严密,丝丝入扣。书中还有一些悬念,不知是否在下一本书中揭开谜底,比如福尔摩斯庄园里那个古怪严肃的艾格兰汀,看起来只是个管家,地位却不容小觑,有着非一般的权力。而安娜?福尔摩斯对迈克罗夫特欲言又止的话中,又有什么深意?
只是,我读到最后才觉察出书中始终缺少了许多那个年代的英国味儿,至于这个英国味儿要怎么去体现才能尽善尽美,恐怕我得再去读一遍柯南?道尔整套的《福尔摩斯探全集》了。
《红水蛭》读后感(六):前因后果,合符情理
虽然也叫福尔摩斯,但是它不是柯南·道尔写的;它是英国作家安德鲁·莱恩的作品,安德鲁是福尔摩斯的骨灰级粉丝,他写的不是我们之前看到过的成年的福尔摩斯,而是少年福尔摩斯,在我们的印象中,福尔摩斯面市以后就已经是个成人了,他少年时代的故事或许有人不感兴趣,但也一定有不少人在猜想、假设。而安德鲁,用文字写出来他所想象的福尔摩斯少年时代的模样。
说是想象,将福尔摩斯的成长向前向着年幼时追溯,但是却又将我们看到的福尔摩斯的智慧以及他具备的各种才能给予了合情合理的交待,譬如福尔摩斯会拉小提琴,在这本书里就交待了福尔摩斯是如何遇见他的小提琴老师的。
初看书名,《红水蛭》,有些叫人惊讶,我们都知道水蛭是一种吸血的环体动物。在此之前,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过水蛭的标本,孩子还特意地关注水蛭,因为从书中了解到它是会吸人血的,所以分外注意水蛭的长相模样,是为了记住它,以免以后遇到可以及时避开它。在福尔马林里泡得发白,且通过凸面容器放大了的水蛭标本,让人看了有些毛骨悚然,但是据说水蛭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医学临床上,也有用水蛭来清除人体淤血的功效,具体怎么操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此一想,再对照此书的引子,想必那些人寻找、捕捉水蛭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这只是一条线,而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我们得序幕中那些人捕捉大水蛭是要卖给动物展览会的老板杜克,而他正是此后被福尔摩斯发现的那座名叫“审南多亚”的房子的主人,在那幢大门紧锁的房子里关着一个疯子还有一些珍禽异兽,而那个疯子正是福尔摩斯的哥哥和家庭教师要调查的刺杀林肯总统的刺客,历史事件和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让剧情真实可信,也更合符情理。
年仅14岁的福尔摩斯在那个年龄就已经表现出他的足智多谋和胆大心细,他有超凡的洞察力,在情节发展、人物语言对话中都有体现。而这本书的描写叙述非常吸引人,有大量美妙的语句,情节迭宕起伏,一波三折,福尔摩斯因为发现了房子里的秘密,而导致他的好朋友被绑架到美国,而他又不远千里,奔赴美国去解救好友。在他的历险中,出其不意,阻止一场大屠杀。
福尔摩斯年少时的功勋和他经历中的各种,好像正好为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侦探做了铺垫,让年少和成年以后的性情、兴趣正好对接起来。如此一说,又是合情合理,正是有前因所以有后果。怪不得安德鲁·莱恩的“少年福尔摩斯”系列被柯南·道尔产权会及柯南·道尔家族官方认可。柯南·道尔产权会称安德鲁写的《少年福尔摩斯》故事情节巧妙,颇具原著风范,脉络清晰、极具说服力又精彩刺激。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看这本书时,会误以为是柯南·道尔写的原因。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红水蛭》读后感(七):名侦探养成记
名侦探养成记
——读《少年福尔摩斯之红水蛭》
在全世界的侦探文学作品中,不论从知名度还是受欢迎程度来说,我相信,如果福尔摩斯自称第二的话,无人敢称第一。给这样一位大侦探写前传或者后续,既具有天然的优势:有现成的影响力和大批铁杆粉丝,而这些优势却又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负担:有这么多铁杆粉丝盯着,其中不乏斤斤计较、精益求精之辈,如果作者实力不足以担纲,岂不是要淹死在读者的口水里。想到这里,就不得不替本书的作者安德鲁˙莱恩捏一把汗,又同时暗暗佩服他的勇气,得知本书是柯南˙道尔产权会唯一官方认可的全景展现福尔摩斯青少年时代的作品后,我相信,作者的实力已经毋庸置疑了。
写福尔摩斯的前传究竟有多难?在真实的时代背景和大量历史史实穿插中,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冷漠、孤僻、坚持己见、自负狂妄。虽然是架空的人物形象,但是他的经历、喜好、家庭状况等背景信息在正传里不时透漏,细心的读者甚至可以根据这些蛛丝马迹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福尔摩斯人生轨迹图。要给他立前传,你要熟读他的作品,如安德鲁˙莱恩是他的骨灰级粉丝;要完整还原他的经历,合理设置他广为人知的特质、喜好的萌发过程,他何时何地师从哪位习得了基本演绎法、拳击、小提琴等等;要考虑到人物成长的规律和突变因素,没有人出生起就是冷漠孤僻、自负狂妄的,他的哪些经历造就了他的性格;要把正传中偶一出现的哥哥、父亲等这些重要家庭成员还原成为少年时代举足轻重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此,不一而足,作者的任务之艰巨、需涉猎之广泛另人叹为观止。
本书《红水蛭》是少年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二部,本书中福尔摩斯的哥哥迈克罗夫特和家庭教师阿米尤斯˙克罗依然担纲福尔摩斯少年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两位人物,此外还有小伙伴马蒂和初恋弗吉尼亚,共同构成少年福尔摩斯亲情、友情、爱情的全景图。与正传的侦探主题相比,少年福尔摩斯的经历可以用“探险”两字概括,彼时的他只是一个拥有信仰、道德和追求的一腔热血的少年,初学逻辑推理的他并不能妥善应对种种险境,他需要导师的教导和小伙伴们的搭救;与成年福尔摩斯成竹在胸、运筹帷幄相比,少年时代的他不够成熟、不够睿智,但是却拥有一个青少年该有的热情和冒险精神;哥哥迈克罗夫特和老师克罗给予他亲情、温情之外,更多的是他的人生导师,技艺加身的同时,教会他做人的道理,“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对他人的生死毫不在意时,你就已经走的太远了。只要他人的生死还在困扰你,只要你发现你杀人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并非第一选择,那么,你很可能仍然站在对的一边。”
与正传中阴郁、沉重的描写略有不同,本书的写作风格偏明快,对场景、动作、感受的细致描绘使得文章的画面感极强,读起来能迅速将文字转化成为画面,全文就是一部几乎无需修改的电影剧本,这不得不说是作品的成功之处。但是转化成画面之后,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作为一部电影来看,他更像是当下流行的好莱坞电影模式,马车追逐、引擎室激斗、火车顶部过招、与猛兽斗智斗勇等好莱坞电影经典桥段一个不少,主角光环加持、屡屡涉险但总能全身而退,不得不说,这个故事虽然刺激但并不新鲜。但是,考虑到本书的上架建议是青少年读物,以上的缺点也许是可以忽略和原谅的。
对于本书,我推崇或是贬低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主流受众青少年们,能否在环环相扣、险象环生的故事背后读出一些有益的感悟。以此为标准来审视本书,迷人的主角、惊险的故事、可贵的友情、懵懂的爱情之外,还能给予读者人生的指引、道德的教化、知识的开拓,“优秀青少年读物”这样的称号对它而言可谓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