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猪一样自在》是一本由[英]西蒙?道森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猪一样自在》读后感(一):万物因爱快乐生长
《像猪一样自在》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每读一次都会有些许新的感触。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暖暖爱意,如汩汩清泉,轻轻涤荡心扉。
西蒙和黛比,来自伦敦中产阶级的都市人,放弃优渥的生活,来到美丽的乡村埃克斯穆尔,置地,办小农场,过着不被外人理解的生活。他们给动物起名字,把它们当亲人,看成朋友,跟它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让它们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他们一贫如洗,总要借钱维持整个开销,但收获的却是动物们带来的满满的幸福,满满的爱。
《像猪一样自在》读后感(二):想要自由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有万千种活法,有平稳的,有冒险的,有安于现状的,有不断追寻的,每个人现在过的,或者即将过上的生活,都是跟随着自己的心,选择最适合的那条路。
黛比生在伦敦长在伦敦,职业是律师,她绝对聪明,有主见,做事又利索,不用预测便可看见她事业的前途——在伦敦律师界赢得一片天地。与黛比相反,西蒙给人的感觉是呆萌,虽是一名房地产代理人,但并不精明,总是傻傻笨笨的,他心地善良,有幽默感(虽然大多数时候是冷幽默)。就是这样一对夫妻,在伦敦的生活幸福安稳,而且都已过三十而立之年,想必他们会在城市里奋斗并相伴到老。然而黛比并不甘心,她总是冒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她在新年前夜提出要离开伦敦去过乡村生活,西蒙千百个不理解,但面对黛比,他最后的答案都是遵从并帮助实现。于是,他们开始踏上一条新的路,那条路上有绿色有新鲜,有黛比向往的自由。这本书便从这里写起。
从放弃伦敦的工作,到如愿以偿买下小农场,从摸索自给自足的生活,到自如地协调好传统与现代的角色,黛比和西蒙经历了一段难以想象的、前所未有的生活。疯狂时,农场所有的动物同时上演做爱大狂欢;可爱时,猪们帮西蒙一起盖房子;悲伤时,西蒙的鸡,包括他最爱的小公鸡红,被狐狸全部开膛破肚;最艰难的时候,他们连内裤都要用废旧的衣物来做,20英镑的电费都交不起,这其中的绝望,在翻译的时候,我仿佛都能亲身体会得到,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似乎就要被残酷的生活搞垮搞窒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后呢?他们放弃了吗?他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渡过难关吗?我喜欢这本书的结尾,西蒙、黛比和他们的朋友在自己的小农场里点篝火,看星星,这是属于他们的天地,是他们亲手创造出来的幸福(和去度假山庄野营的概念不同)。这个结尾没有告诉我们,他们是否挣到了很多钱?但告诉了我们,生活里有艰辛困苦,也有美好幸福,和自己爱的人一起去探索生活的路,就是希望。
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对生活的追寻的描写是真实的,愉悦、辛酸、流泪甚至流血。每个人最初畅想的目标,在实际困难面前往往会恍惚动摇,它其实远没那么坚定;但冥冥之中又有一股潜在的模糊的力量,指引着你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个分岔口作出正确的选择。翻译这本书时,看着西蒙和黛比的生活在文字间流淌,对他们又喜欢又佩服。他们真是对生活有热情的人,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声音:要过自由的生活。这个声音让他们在乡村生活、自给自足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如果你想更直观地了解西蒙和黛比的生活,推荐去看他们的网站:http://www.hiddenvalleypigs.co.uk/,当你亲眼看到书里的四轮摩托车,看到他们的猪、鸭子、羊、鸡,看到德文郡的那个小农场时,那种感觉很神奇,书里的文字一下子活了。田野里的西蒙和黛比气色好得不得了,怪不得连英国的明星主持人都羡慕他们的生活。当然,你也可以跟着学上两招,网站上贴有黛比的拿手好菜。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里,西蒙曾有很多次直接面临死亡,大都和事故(翻车、被电、呛水……)有关,听起来严肃,但现场被作者描述得滑稽有趣,笨笨的西蒙总是让生活充满乐趣并富有挑战。最让人感动的是,即使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西蒙和黛比仍然继续这样的生活。试问换作你我,在面临死亡时,内心希望这一生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自由,恐怕是每个人共同的答案。
初次接触这本书时,其实我是有顾虑的,一本关于英国乡村生活的书,自然会涉及相当多的英国本土用语。编辑鼓励我,“书里的主人公与你和你的男朋友性格相似,而且长相上也有几分相似。”这一点打动了我并给了我信心。要特别感谢编辑,她对这本书的爱,使得我们能够细心并耐心地对待其中每个细节,尽量真实地还原原文的生活。原文没有注释,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加了注释。要特别感谢我的男朋友,这本书是我们共同努力翻译出来的,虽然意见不合之时也会像西蒙和黛比一样闹别扭,但最后他总是多方查证,找到原文的英文出处。感谢所有对这本书付出努力的人,祝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那条自由的路。
《像猪一样自在》读后感(三):心安处,即家园
工业革命之后,现代化进程加快,很多人却开始向往田园生活----清新的空气,自给自足的自由生活,有机食品,与大自然最亲切的接触,与动物们的零距离互动……
当然,这种生活仅仅用来向往就好了,真生活在其中,还有很多不便之处,比如有臭味,与世隔绝,寒冷,危险,只有绿色,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甚至连电都没有。
作为伦敦的房地产代理人与律师,西蒙和黛比有一天“突发奇想”,卖掉时尚小公寓,搬到了英国南部海边一个乡村小城埃克斯穆尔,那里人烟稀少,是一片荒芜的高原。他们买了20英亩地,养猪,羊,鸡,狗等动物,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小农场生活,并写下了这本《像猪一样自在》。
他们是如何克服田园生活的种种不便,找到真正乐趣的呢?在书中,作者没有完全美化他的小农场生活,最开始,他们没有任何农场生活经验,只是租了房子,养了一匹马和四只鸡。但很快,孵出的小鸡死了……他们又买了猪,一匹马,发现地不够了,于是买了一块地,开始筹建小农场。
小农场的生活充满各种意外,鸡被狐狸开了膛,猪妈妈杀死了自己的小猪崽,西蒙差点因为事故丧命……但同时,这样的生活也充满各种乐趣,猪帮西蒙一起盖房子,动物们在农场里超越种族的做爱大狂欢……
就这样一路走来,十年间,西蒙和黛比把小农场建成了可以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开设经营小农场、肉食加工的课程,闲暇时,他们点燃篝火,跟动物们一起看星星。
西蒙没有像童话里那样,写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只是说,虽然有无限种可能,但他跟妻子在建造小农场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即使他们也曾怀疑过,这种生活是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但经过仔细思考和实践后,他们还是觉得,这样的生活充满欢乐,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世间从无真正的自由,即使是能够自给自足的西蒙和黛比,也会在经营小农场时遭遇资金紧张。他们需要考虑到生存问题,而不是不问世事。他们坚持这样的生活,也不是冲着以后会有赚大钱的机会,或者得到别的什么。因为,他们在建造小农场时,体会到了探索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乐趣。即使中间有波折,有困难,也不过是一段段小插曲而已。
说到底,西蒙和黛比追求的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物质上少享受一些,或者无法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抽水马桶、电子设备,他们也不在乎。因为,心安处,即家园。
《像猪一样自在》读后感(四):自在,是在心里
前些时候,读了《像猪一样自在》,迟迟没写出评论,多是因为在一个像北京这样大的城市生活,总是很难找出一个整块的时间来回味这样一件看似平淡的趣事。
寻找田园生活,是当下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无数心灵已被城市压榨干净的男女都渴望一亲自然或田野的芳泽。然而,多数的努力也不过是去旅游一趟而已。如果周末去个果园采摘,或是在郊外租块地由农民打理就算是回归田园,那我们以农立国时的老祖先这会儿恐怕都在九泉笑死几回了。
中国人在基因上是亲近土地的,所以有中国陪读的父母会在哈佛校园种菜。中国人即使有个院子也不会像英国人一样摆弄出一个花园,我们会经营起一个菜园,种植四季果蔬,吃的时候下地摘回来,美美的小日子,这才是我们的国民理想。
我们的田园梦想起来很美,但也只能想想而已,因为有城市里没缴完的房贷,孩子要上学和升学,养老金和公基金还不能回收,老去的父母等人养,等等。死都死不起,就更别提按自己的想法活着了。所以,即使有几乎要了亲命的堵车、房价和雾霾,我们还是要挣扎在城市里,这里虽然没有梦想,却有我们的宿命。
《像猪一样自在》讲的其实是一对实现了中国人田园梦想的英国人。伦敦房地产代理人西蒙和他当律师的妻子黛比到英国一个风景如画的乡村当起了农夫和农妇。如果你以为外国人的田园生活会更美好一些,那就太天真了,天底下的事儿几乎都差不太多,比如说——他们也会缺钱。毕竟农民是个正当的职业,不像当房地产商和律师抢钱那么方便——开个玩笑。
当你把宝马汽车换成一匹真正的马的时候,生活就全然不同了。西蒙和黛比开始在自己的农场中养动物,这些动物自由地走动,就像书名一样,他们养的猪生活得都很自在。于是他们再也无法去吃圈养起来的可怜动物的肉。但他们农场里的动物,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兴趣考虑饲养的,似乎都没给他们带来什么收入。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经济上的窘迫,没有钱买东西,生活几乎都靠农场中的自给自足,甚至招待来躲桃花债的朋友都很为难。
然而他们始终没能放弃农场,没有回到伦敦光鲜富足的生活中去。个中原因,大概是因为田园的生活实在太有趣了吧。即使很缺钱,西蒙对农场生活的描述还是令人神往和捧腹的,会让你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种自在的生活,是他开着保时捷的母亲和开着捷豹的哥哥都钦羡不已的。自在,毕竟是心的事儿。
《像猪一样自在》读后感(五):自给自足有多难
刚好我父母退休后也过上了类似的田园自给自足生活,但是没作者夫妇那么大的园子和动物。
然而已有的园子和鸡鸭鹅鱼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了。而且产出要变现很难,更不用说用来盈利从而购买其他日用品了。
好在他们都有退休工资,没有任何收入的压力,田园劳作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健康方式而已。
但作者夫妇要完全靠两个人忙乎一个农场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给自足(即也要有点现金收入),似乎非常艰难,最后连肥皂都要自己生产,衣服上全部都是补丁。而每个月攒50英镑都成为一种奢侈,迫不得已的时候还得向家里借钱。
他们因为从30多岁就开始这种生活,外加本身也都是不储蓄的生活习惯,农场前期投入也用光了他们所有的现金。在一个农场里苦哈哈的干了十多年,才总算是稍微稳定下来,而且是稳定的贫穷....
所以,有些生活真的是看上去很美....
TW,一贯的英式幽默~~
《像猪一样自在》读后感(六):《像猪一样自在》:逆行者的财富
这本书的原名是“pigs in clover”,“clover”这个词,本意是苜蓿草,又可引申为富裕的、养尊处优的生活。但事实上,在《像猪一样自在》里,西蒙和黛比的农场生活并不能算得上富裕——他们甚至时常要为手头的拮据而困扰。可是抛开了经济因素,他们远离都市的生活又确实是轻松而自在的。这样一组矛盾在作品中始终萦绕,尽管西蒙费尽心力在自己的书里插科打诨,但直到最后,他们也并没有对自己的问题给出可行的解决。
当然无论如何,《像猪一样自在》这本书,确实为读者描述了一幅诱人的田园乡居图景。32岁的房产经纪人西蒙,突然有一天被“告知”,自己曾经是律师的妻子决定要搬到乡下去住。“好脾气”的西蒙决定顺从她,于是他们卖掉了自己在伦敦的时尚小公寓,带着大丹犬搬到了埃克斯穆尔荒原。在这个有点脏却风景优美的地方,他们买了20英亩地,养了许多猪、绵羊、山羊、鸡、狗、马等动物,过起了自给自足并快乐的小农场生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而到现在为止,西蒙和黛比的田园生活已有十多年了。他们经营着自己的农场,自己剪羊毛,做衣服,自制香肠、面包、黄油和洗发水。他们还开设了如何经营小农场、肉食店,食品加工和食用等课程,来给众多厌倦了都市,或是艳羡乡下生活的慕名者提供建议。
其实在当下,“逆城市化”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概念了。人的本性大抵是善变的,厌倦了自然就拼命挤进城市,而当城市被挤爆就会想念大自然。可是想念归想念,在人人费尽心力游走在高楼大厦间讨生活和名利的时候,选择“逆行”,到底还是值得钦佩的勇气。在书里,作者西蒙有这样一段话,来记录自己的“逆行心情”:
“现在的我,就像在人类自然演化的大浪里逆向而行。这一路走来很辛苦很狼狈,但我却还是要逆向而行。当别人拥有iPad,iPod和iPhone时,我拥有的是猪,鸡和马。当别人在酒吧里炫富的时候,我的财富却一点也不叫人眼红。”
所以说到底,西蒙的勇气,终究还是来自于“拥有”。舍弃了在家族产业里担任经理人的差事,他可以拥有自由和充实——并且不会因背离大多数而变得孤独,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妻子黛比才是那个“始作俑者”,而他自己的家庭也给了他足够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乡下的“事业”,受到了人们充满善意的瞩目。这样的幸运,可以说也是一种财富——怎能不让人眼红呢?
当我们讨论“逆行”,除了勇气使然,我们很少再能给出其他合理的解释。但其实,“逆行”往往也是必然,也是一种顺遂。顺遂心意地作出选择,当然可以作为自在生活的开始,而跟随大多数人做决定的生活态度,其实也无可厚非。
只是无论如何选择,要承受与将获得之物,必然会相伴而行。
《像猪一样自在》读后感(七):自在的不仅仅是猪,还有他们°
——评《像猪一样自在》
文/蓦烟如雪
看完全书,我竟然没发现这是一个真实故事。作者西蒙.道森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他之前是从事房地产代理人,在工作上,他其实不如妻子,因为黛比的职业是律师,聪明能干有主见,可以说她的前途不可限量。与足智多谋的妻子相比,西蒙傻呆很善良,他很信任自己的妻子,哪怕妻子的想法多变,他都一股脑的支持她的选择。
黛比烦透了自己工作,她想辞职去埃克斯穆尔,她不想当工作狂,她要远离,西蒙听见自己妻子的态度后,虽然有点不能适应,但他还是全力支持了妻子。
他们很快卖了自己在伦敦的小公寓,跑到德文郡租了房子,养了最初的一些小动物,例如母马乔治,四只鸡,黛比其实很有爱心,她看见没有孵化的鸡蛋,她会放在胸间孵,可惜小鸡最后还是死了,可那个过程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城市人基本被物欲麻痹,一只没有孵化的小鸡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特殊,而在黛比的眼里,它是可以孵化的生命,她珍惜。而小鸡这么费力的孵化而出,却死了,令她更为感伤。
他们收养小羊养了小猪,她给每一只动物都取了名字,比如马而乔治,还有小猪辛西娅,甚至我印象非常深的博比。
他们没有随便养养的意思,甚至去学习如何给小猪盖房子,怎么去饲养小猪所准备的一切。他们在埃克斯穆尔买了一块地,不断壮大了农场的范围,而他们经历的遭遇甚至更多,比如让租一头公猪让凯莉怀孕,养一只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得见的边境牧羊犬,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德克斯……
他们给猪建立了自由活动的房子,相比较现在圈养式的方法,这样养的猪是自在的,他们还跟猪言语,猪的交流有七种声音,它们还有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他都学习了。比起乏味的旧模式,他们是真的用心在生活,脱离固化方式。哪怕一只狐狸把他们精心养的36头鸡给咬死了,他们都没有沮丧的选择放弃,我见他们的农场越来越壮大。他甚至还成为了农场的接生婆。
在故事里,我印象最深的是母猪把自己小猪仔都压死了,仅存的一只还是远远呆着的。他害怕重蹈覆辙,他想保护它。还有母马博比的离世,按理说马倒下后就会立即死掉,可博比没有,它眷恋自己的主人,它不舍得离去,他们让另一只马乔治看了博比最后一眼,身为主人的他们,难以接受这等分离,他以前从未心碎过,可马离开的那一刻,他真的好心痛。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家人。
这对夫妻,在对农场上一直是亲力亲为的,他们花光了积蓄,甚至向大人拜托。他们学会了自给自足,学会了种菜、酿酒剪羊毛……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节约,但这些乐趣的生活改变了曾经僵化的模式生活。
农场是欢乐的,所有动物会集体大狂欢,甚至将军和凯莉这两只猪在采访的时候还在恩爱,它们都是健康快乐的小猪,没有比自由成长更让人兴奋了。
也许每一次的失败很残酷,但是他们一次次努力,用爱心去圈养每一个微小的生命,用耐心去驻守自己的家园,他们的猪肉是比肩世界最顶级的五家餐厅之一,他们有猫咪,牧羊犬,猪,鸡鸭,羊……
他们学会了自给自足,他们洋溢了喜悦,这里自在的不是猪还有人们,他们对生活向往,对目标坚定,遇到任何挑战都没有气馁,这正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
《像猪一样自在》读后感(八):遵从内心的幸福生活
文/文小妖
埃克斯穆尔,位于英国南部海边的乡村小城,人烟稀少,是一片荒芜的高原。十年前的新年前夜,西蒙·道森一步步陷入了妻子黛比为他设下的“圈套”,从一名工作体面、西装笔挺的房地产代理人摇身一变,成为了衣冠不整、每天与各种动物打交道的农夫。
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当很多人挤破脑袋努力在大都市里落地生根安营扎寨时,西蒙·道森夫妻俩却反其道而行之,从热闹繁华的大都市伦敦搬到到鸟不生蛋的小乡村埃克斯穆尔过起了自然淳朴的乡村生活,而这些鸡羊猪等动物“相濡以沫”的日子成为了《像猪一样自在》这本书的妙趣横生所在。
对于乡村生活,一直生活在伦敦的西蒙开始是拒绝的。在他的世界观里,吃了鸡蛋何必非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鸡?然而身为非常有“钱”途的律师的妻子黛比却甘愿放弃大城市里打拼的一切,回归自然,这种理想化的举动,或多或少让西蒙觉得无法理解。虽违心,但爱妻心切的他还是努力成全了妻子,自己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变成主体,用心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用乳房孵小鸡、与猪聊心事、想念曾经讨厌的鸡……这本书有趣地记录下了道森夫妻与各种动物之间温暖的趣事。同时,也一步步记录下了西蒙对农场生活由排斥到迷恋的心理历程的转变,自然且生动,让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力量。
回归田园,与动物为伴。单从字面和境界来看,是非常富有诗意的一种生活状态。与塔莎?杜朵笔下的梦幻唯美的乡村田园生活相比,西蒙·道森的笔下的乡村田园生活更接地气。生活并非一味充满诗意,从繁华大都市到偏僻乡村的种种不适应;从心爱的公鸡被狐狸开膛破肚;骑摩托翻车;亲自送自己养大的斑点屁股和黑屁股小猪上屠宰场以及失业后,无资金来源,夫妻俩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窘困……道森夫妻俩用行动向世人还原了一种更真实的英国乡村田园生活。
养动物、盖猪圈、骑马、种蔬菜、上电视节目、写作出书,这一切有趣且多彩的生活都来自于俩人的乡村生活,虽然时刻得面临着窘困和各种突发状况,但夫妻俩苦中作乐,享受其中,并不可自拔。如果说,西蒙继续当房地产代理人,黛比继续律师工作,那么不用想象,都能知道他们未来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一尘不变下去。
偶尔,沮丧失落也会在夫妻俩之间涌出来。伦敦的一切前尘往事似乎成为了最遥远的回忆,他们会争吵,也在不断调整,寻找最适合的方式来捋顺生活中的那些突兀出来的毛刺,把更多喜怒哀乐放逐到动物和自然中,来抚慰生活里遇到的那些不顺意,化作积极的动力。
西蒙说,“我们有个小农场,我们有动物,我们自己做所有的食物,自己做所有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大笑,我们每天都很开心。我甚至不会思念伦敦。我们破产了,但钱不是所有。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一条生存下去的方法。”是的,虽然有时候生活艰难,但他们为自己所得到的,所做的感到骄傲、自在。
人生在世,能活得遵从自己的内心就是莫大的幸福。
.文字皆为原创,若转载或另作他用,请豆邮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