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是一本由午歌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一):不是每个不务正业的人,都能叫午歌

文/龚莞婷

gt; 树养人,花养性,我就静静看着你,用故事养着那么些灵魂。

没错,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的结尾句,也是我上一回的书评末句,说简单点,我文笔一般,别的书我看完了只将感触咽进心里,但之于他,我愿说给你听一整晚,但求你回句:莞安。书评一共就写过两次,都给了午歌,我称这个人五哥哥。

他这个人,满分十分,实力我给9分,谦恭随和度我给9.9,0.1我私藏,怕他骄傲。显然多余。我敢给他写书评,写的再差,都不怕他心底怀有谴责,你看,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故事不光可养灵魂,更能抵御孤独。

一本书的暖,可省了过一整冬的暖气,合算。

说真的,文艺界,有几人能用拉格朗日定理和霍尔效应呢?我这个正经理科大学生都忘了,他还记得。但他没有因此满足,当初他为了写小说,硬是半夜逃离了鼾声四起的王小姐和岳父岳母大人,书房里只他一个动态柔软物体,他把自己和沙发聋拉成一个等腰三角形,有时会进化成不能变形的金刚,第二天照旧登向高空作业,踏实的做一个人民公仆,机械高级工程师。那时候他不敢自称作家,多少个月不黑却很黄,风不高但彻骨的夜,他和别人互道晚安后,独自匍匐在键盘和沙发之间,自嘲是个“键人”,偷鸡摸狗的样式与亲爱的孤独温存相伴。

我想,我年轻之于他,或许只体现在身份证的出生年月上罢了。

看吧,你可以谴责他有些不务正业,但还得跪着坦诚:只有他能叫午歌。他用作头像的亨利?米勒脸上的红唇,是与敢于挑衅孤独的午歌留下的。

说回书内,这本书我更喜欢附赠品诗集《爱情与禅宗》,自觉它很崇高,因为我对爱情略知一二,而禅宗完全不懂,这简直比学钢琴时老师强行要求我提一个高度,八个音节还拔苗助长!《佛不度》里,那句“念或不念,人在哪里,不住慈悲,不住欢喜”,使得我想起曾经有个人告诉我,爱就是慈悲,当时我扑哧一笑,是吧,我想要爱,爱是慈悲,我忍不住慈悲,为此不胜欢喜。

我就是这么强行用我十八岁的角度理解的,幼稚是幼稚了点,可谁又保证我说的完全不对呢?能引起你共鸣和联想的文字,就是好的,联想是回忆自己记忆里的知识,所以你都被带回过去了,这书是不是该给五分好评呢?(支付宝账号发我,我给你两元返现!)

诶,我不得不吐槽一下《王小姐》,王小姐能看见别人感受不到的一时嘴贱的午歌,何必再要他喝着忏悔,嚼着抱歉,他不善言辞,硬是写下来这说不出口的诗篇,我说,王小姐,你何其幸运,拥有隐形的保护壳,名曰午歌。 不过我该赠你一束半夏,它是我在本专业(森林保护)里知道不多的一种植物,天南星科,寓意我不明了,只知它让我感受到爱和暖,愿它在五哥哥奔走忙碌时,替他陪你。毕竟啊,不是每个女人都肯买一张2000公里的站票,穿越大半个中国Go west去给一个承诺填上幸福的句点。

幸福于辛苦,不过是,愿把头上那一点自尊幻化为土,卑微到土里,开出一朵幸福之花,都说花开一次就结果,还好还好,你没有错过。

《我成为高富帅的那一年》看得我春心萌动,好可惜就要立冬,存放在我心底的花儿就这么被富有仪式感的湮灭了,《晚安,我亲爱的人》和《北回归线》大抵算引领我初入小黄文的世界,成了日后的中流砥柱,就像以后我爱的每个人都像初恋。而这本孤独里的这篇,又带我冲出云霄,刷新了我在萌黄界的世界观,塌了。

《最后的夜,最后的暖》没什么特别,就是看完让我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真挚一般的矫情,眼前一片模糊。

写到这里,教室的钟仪式般的转过二十四分之三,我用了一个半小时写下它,寿命也因此少了一点五个钟头,这本书也让我接受了好多节课老师鄙夷的眼神,我本该痛哭,但此刻我的嘴角咧开,因为它带给我的,远比大学里所谓的专业导论课里的说教给予我的更遥远。你说我也“不务正业”,却不叫午歌。

海阔天空的颜色,就像梦想那么遥远,就像这蓝色的书,他把我推出去,说龚莞婷,很高兴,你终究也与孤独妥协,握手言和。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二):午后闻歌暖,夜低送客凉

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

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

把信投进邮箱

默默地站一会

风中打量着行人

无所顾忌

——北岛《日子》

客人走了,茶会慢慢变凉。书读完了,字却悄悄变暖。

两日前朋友来坐,主宾尽喜,笑语谈欢,聊到兴起却至饭点,遂觅一小馆子推杯换盏。牛饮黄汤,酒入寒肠,眼见着人醉了,言语却渐渐冷了下来。对方挥着大舌头,主谓颠倒、定状不分的倾吐着事业上的种种不顺,小人当道,奸佞弄权,满腔悲愤。我俩出门坐在腊月的水泥台阶上,互相拍着脖子,彼此好言相慰,临别之际,对方一句话却撩乱了我的心神。

“你还记得祥子吗?其实他比咱们都幸福。”

祥子在25年前的一个夜里,吞下了一整瓶抑制心动过速的药物,神仙难救。

他是真醉了,往出租里钻时异常吃力,但依然不忘扶着玻璃阴险一笑,留下我在风里面悻悻然不知所以。

马路对面站着个高个子,两手插兜,不知在看什么。

此时,距我读完《晚安,我亲爱的孤独》不过48个小时。顾不上寒意刺骨,我忽而产生一种诡异的既视感:眼下这幕光景简直没法“更午歌”了。身处轻飘飘的荒诞之境,整个人遁入迷雾,没有让你老拳相向的对手,没有让你心动神驰的姑娘,但你就是悲伤,莫名的找不到方向。世界这么大,连说话都听不见回音。

一场寂寥的夜酒,却喝出了孤独的质感,让我急于为眼下光景找一个注解。回到家里,灯影依旧,再次把那本黄边蓝底的小书从架子上拿下,把《沙城往事》、《天堂电影院》和《那年夏天,我有一条褪色的牛仔裤》连着读了一遍,文笔洗练,称得上字字精琢,句句雕磨,找不到冗余的描写,寻不见粗鄙的感伤,每一次疼痛和每一次戏谑都藏在字缝里。品读再三,却没法单纯视午歌为“暖男”。他像一个朋友,虽然不一定懂你,但和你一样懂得孤独,和你一样,在怀恋和憧憬下深藏悲悯,但他干净节制,宁可调侃,绝不滥情。你阅毕掩卷,会心一笑,却似有余伤。

赵王喜剑,庄子进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高手不会先声夺人,动的迟,进的快,午歌虽然偏爱温吞水般的开场,后劲却似老锅烂炖,似淡实腴,有回甘,存余苦,你以为自己读完了故事,但激烈的东西都藏在后味里。譬如《那年夏天,我有一条褪色的牛仔裤》,在平淡压抑的叙事最后,藏着令你倒抽一口冷气的真相。而那场文中未做毫发渲染的惨剧,却以超乎想象的残酷形态呈现在你眼前。

暖男午歌,在这篇故事里却做了一次恶人,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这感觉就像轻抚一条柔光溢彩的绸帛,手指划过锦绣,却不仿尽头藏着针。刺出血,疼入心,不伤人命,却猝不及防,心如刀绞。他令我想起欧亨利,只是温暖的时候更柔软,冷酷的时候更决绝。

受我介绍,读过这本书的朋友聊天随口问道:“你有没有觉得,午歌有个故事里的角色很像我?”

“大概是……《低俗小说》吧。”

“车上吐的那个?”

“不,牙齿沾南瓜丝那个。”

我在这边笑的阴险。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三):我没办法评说午歌,因为我真的很喜欢他

今年夏天,我在北京书店的最后一场演讲是在言几又。

台下坐着很多北京十点读书会的小伙伴,还有北京区的读者。

那是我第43场活动,我上午才在左右青春做了一个见面会,满脸的疲倦。

言几又的舞台很长,我需要左右来回移动,以照顾两边的来宾,我的目光从人群的左边扫到右边,这时我就看到他站在人群的后方,冲我招了招手。

活动结束他上台和我拍照,个子高了我一大截,他说之后还要连忙赶往下一个活动现场,他来只是过来看看我。

古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我想午歌大老远在活动空隙看我一眼,和我说句话,这份情谊也配得上这句老话。

读完午歌《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这本书之后,我给他发了很多微信语音。

从所谓的作者意识,到以后的出书计划,啰啰嗦嗦很多。

因为这个浮躁的时代遇到一个真诚写作的人不容易,我很怕他一不小心走快了,或者走向了别处。

我对文字始终抱有一种敬畏。

因为我觉得触动人心的文字易得,但辞藻优美有格调的文字则太需要功底和累积。

我是一个读书不多,而且写字水平非常一般的人,有人说我写的朴实,我说,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写得华丽~

午歌喜欢的哪些小说作者,我几乎都没听过。

这本新书里可以看得出很多他早年积累的文学底蕴。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能安静地说个故事给你,且用词美好的不多。

这个时代催生了很多写故事的人,所以越是这样的大白话时代,你能看到一句“拂晓的天空是珠贝的颜色”以及“月亮是一抹粉笔迹的朦胧”会觉得脸红且惊喜。

有的故事写好了,也许就是《平凡的世界》,写不好也许就成了故事会杂谈。

这个互联网时代,让骂街撒泼都成了一种时尚。

所以只要会写字的人都觉得自己可以出书,因为网络和出版物的要求似乎越来越低。

而且你骂的越粗鄙,似乎看的人反而越多。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时代。

午歌的故事现在还衬不上经典,但比起白话文、小甜文、他衬得起优雅。

古话说文如其人,但有时我又总是怀揣狭隘,觉得搞不好写作的人都是把自己不能实现、不能达到的,在书里去写,午歌是不是也会是这样?

因为他在我眼里是个三好学生。

就是那种在班级里长得帅,学习好,体育好,还恨不得和所有人做朋友,假到不行的人。

因此有时候和他喝酒,我总想,臭小子,快献出你的原形来!

可他每次都是酒到酣时纵情放歌,从暗贱到明骚反而更惹人喜爱。

他的文章里大多饱有热爱,心向太阳。

就好像他本人一样,露不出暗黑的一面,总是好人缘、好口才、好长相的三好。

不论是怀有爱的实习天使,还是电影院里那个等爱的少年,不论是少年痞子亡命天涯,还是时光里留下的初恋情书,几乎一水儿的都和爱有关,都是爱了之后不放弃。

我发微信给午歌说,你要不要写点有人性的故事啊!不要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模式,可以写写比如一男一女校园恋爱很甜蜜,但是为了争取一个保送名额,男生坑了女生,后来他每次在酒吧遇到和女生名字相近的小姐,总要抱着喝个酩酊大醉,付小费的时候嘴里含糊着说对不起。

然后午歌总是傻笑说,下次可以试试,下次~~

但我觉得他下次也试不出来,心有阳光的人,哪有黑暗。

午歌文字里的愧疚和亏欠,几乎都是来自兄弟之情,这从他上一本到这一本几乎都如出一辙。

也许“爱”在他眼里是不可亵渎的,掺杂了物欲、抱歉、甚至背叛的,都不是爱,而是债。

他每每在行文里都会特意避开这一点。

或许在他而言,爱是唯一不可把玩的,一如电梯深井里唯一的阳光和希望一样。

有段时间午歌一直都羡慕北京。

甚至也积极地争取来北京。

曾经他问我,如果放弃手里的这些去北京如何?

我说,我们都不年轻了,都有家庭,所以做了决定就要负责,你做任何打算我都支持你。但我得说,北京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圈子固然重要,但如果你足够发光,你就是圈子的中心。

我喜欢午歌,所以我所有的评论也都无法客观。

因此我写这篇也不能算书评,顶多是发个感想。

个子高、人帅、还内心有爱的,也值得你喜欢。

好了,我不要脸的推荐写完了~~就这样。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四):疯长在指尖的文字与孤独

文/绮心

午歌,典型的理工男,却有着赤裸的文艺和才能。早前默默无闻在豆瓣用文字来记录故事,在无边的深夜里,在动荡的高铁上,闲暇的每一刻,似乎都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在心底成型,那些从指间敲落在键盘上的故事,或温软,或激荡,姿态各异。

“写作不易,出书更不易,愿能读出人生真味。”这是作者午歌对拿起这本书的人最殷切的期待。写作者往往用读书和写文来抵御那些孤独或者并不孤独的时刻,直到有一天他们失去这两者才会真正孤独。在《晚安,我亲爱的孤独》(继《晚安,我亲爱的人》之后出的又一本书)中,可以看见午歌与孤独达成和解,在孤独中找寻到内心渴望的东西。

人生有时候略显苍白,我们被生活步步紧逼,即便身处喧哗和热闹中,心却是孤寂的。我们远离亲情的陪伴,遇见然后失去爱情,或者从未遇到真爱孑孑一身仍心有不甘地去等待和希冀美好的降临。一路追随着的友谊冲破层层阻碍,势必将生活的苦难和难以言喻一并吞下,对酒当歌。我们终究是感性的,所以我们往往需要抚慰。诚如午歌在目录首页写到:见众生,见自己。读着别人的人生,感受着陌生却带有温度的情感,我们转而思虑自我。

有的人还在来时的路上,有的人已经远去,有的人还守在身边。关于失去和陪伴,午歌懂得那么多。于是他在《见习男神》里用超现实的写法讲述沉溺水中的男生成为见习爱神,成全他人的感情的同时怀念起活着时的心爱之人,最终彻悟“给你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 ,彼此忘怀。有人潇洒退场却又默默付出,无论是在《沙成往事》里一直牺牲自己站在背后守护着喜欢之人的骡子 ,还是甘愿隐藏自己感情的周凯,都把那份欢喜和担忧独自舔舐,但他们执着坚定地去改变自己的境遇,想让自己成为那个配得上她的男孩子。

意外往往使得一份感情动人,在故事最后才揭示穿着褪色牛仔裤的男子因为车祸导致残疾放弃了获得爱情的机会,而翡翠的裂痕承载着一颗真挚不沾尘世的心。《时光情书》 和《极地情书》 ,一则关于走失,一则关于挽回,人生有时候就是如此奇妙。每个故事都有着细腻的情节,所处时间从童年到成年甚至来年不等。陪伴是珍贵的,都说爱情是奢侈品,然而遇上了,多少人会好自珍惜。

午歌在《晚安,我亲爱的孤独》里,不单单只是书写爱情亦或友情故事,“要让好故事在深夜里发光,引领人们走向心安的方向”。他在时光夹缝中无数次面对自己,漆黑的夜里在灯下用文字照亮自己的内心。那些疯长在指尖的文字和孤独统统凝练成为故事,“和你在故事中相遇相知,许我照见自己,期你以慰孤单” 这是午歌的初衷。事实上,读者收获的或许远不止这些,关于感情,关于坚持和理想,关于人生,似乎都可见一斑。

原创文字,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五):因为是午歌

因为是午歌

午歌是谁,理工科男神,接卸工程师,晚安故事开创人。

其实,之所以写这篇文是因为,《晚安,我亲爱的孤独》买了没多久,竟然在群里认识了大神午歌,加了以后他很亲切。亲切的让人感动,因为以前总以为畅销书作家是不好对付的,最少我对人家是十二万分的尊敬,但午歌的亲切一下子让人觉得是哥们。于是就有了给他写一篇新书书评的冲动,书评的名字那时候就想着“因为是午歌”,结果没多久,就在网上看到了另外一个大神给午歌写的差不多一个同样名字的书评。

是啊,原来大家感受是一样的,因为是午歌。

当时新书到手,内文看得还不多,大概因为很好地看过午歌的第一本书《晚安,我亲爱的人》,所以对于午歌已经是了解部分的了。一米八多,喜欢在文中说自己是老五,排行五哥,工程师。

当然,这种普而告知的书上的东西,虽然可以称为了解但是你却没有直接而独对你的感受。而我却正是因为和午歌几句简单的聊天,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互相诉相见恨晚后,我知道了他虽然有一米八的高个子,可是他有一颗斯文的心。而一激动,我自然而然说了句,要给午歌写书评的话。

那时候是2015年的冬天,白雪皑皑的时候。好像一场大雪过后,午歌就来到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做签售,那个时间,刚好有个紧急的稿子,领导们也催着。本来是想着要陪一个公司的大美女一起来签售午歌的书的,可是一起来就接到领导们问书的进度的问题,因为是周末,领导们让我周末加班做出来。紧忙间,就不得忍痛舍去了这次的邀约。

于是乎,真人没见到。当然最有可能见到他的一次,是1月份的图书展览会上,本来打算一早去的,但是和我们公司合作的人过来找领导,我需要一次陪同。一个上午就搭进去了,等到下午过去见到了午歌书的责编迎春,说午歌早已经走了。那时就想,是不是我刚过去的时候瞄到的人是不是午歌,只能说有点像了。

对了,还是说点和书有关的好了。虽然我之所以说这么多午歌的话,是因为按照文如其人的意思反推,看一个人也就能够看懂这个人写的书了。

不过这未免显得过于应付了。

题归正传,午歌的第一本书《晚安,我亲爱的人》主要以爱情故事为主,爱情的美好和青春的不羁透过纸背讲给年轻的人,让读者看看什么是憧憬中的爱情,以及现实如何给年轻人美好许诺,又是怎么样经历波折,收获成长。如果说《晚安,我亲爱的人》主要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那么相比来说,《晚安,我亲爱的孤独》,更注重一种心灵的对话和交汇,作者午歌把自己对生命的体悟以一种寻找的方式讲述,所以本书的文风也不光光是讲故事,也有散文的形式,以及诗歌的形式呈现。

如果写过书的人肯定知道,作者想把自己内心的东西给读者看的。这里我想说,这本《晚安,我亲爱的孤独》比《晚安,我亲爱的人》要更为深刻一些,更加深入灵魂中的问题,就如同,作者坐在你面前说,来我们聊聊天,看看我经常思考的东西是什么?看看我想的和你想的有没有不一样。

手边的书被同事拿去看了,等我拿到手以后再补充一些与书有关的东西。

总之,如果你想看看一个作者内心的灵思,想看一个读者想要和你分享他对生活的认知,当然还有一些好看的故事,你都可以来看看这本书。

甚至,你如果想了解南方的水土对一个北方人的改变,怎样让一个只会直来直去的大汉变得也会来一些江南水土的秀气和委婉,你也可以看看本书。

当然,如果你认识午歌,知道午歌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更应该看这本书。

因为这本《晚安,我亲爱的孤独》夹杂了作者美丽的梦想!

——————

答应写一篇给午歌的书评却已经拖了这么久时间。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六):《晚安,我亲爱的孤独》:孤独·真爱·慰安·陪伴

文/吴情

午歌,以写晚安故事出道的新锐作家,继《晚安,我亲爱的人》之后,又以一本《晚安,我亲爱的孤独》重与读者见面。故事大多为短篇小说,内容主写爱情、亲情和友情,篇幅不长,情节却富有曲折,宛转多变。认真想来,人情世故,莫不如此:十年河东河西,难有定数。喧哗和骚动本属过场,孤独和苍凉似乎才是人生本色。自然,这样的故事,最适宜深夜品读,因为,“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的思想才是自由的”。

不过,这里所说的“孤独”,并不带有消极色彩,它“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压抑,或是失恋的时候出现的,那种感觉只是空虚和寂寞”。相反,“孤独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圆融的状态。”在个人情感方面,“孤独”则包含恋爱双方个性的独立,不过分依赖,感情上侧重相互付出。然而,当在日常生活中检验时难免有所出入。《沙城往事》中的绰号“骡子”的男生罗子杰,为追求心中挚爱前后奔忙,却常常不被正面看待,心意被当成随意,颇有些不甚值当之感;好在故事结尾,付出得到重视,而此时,早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柏拉图曾说,每个人生下来都被神拆成了两半,终其一生,大都为寻找另一半而在世上奔跑。所谓的“另一半”,也即人们心心向往的真爱。一见钟情也好,马拉松式的恋情也罢,能够找寻并最终得到真爱的,到底还算幸福;不过,因为各种外部原因而被迫放弃爱情的恋人,现实之中其实为数不少,《见习男神》里小莹为生病的父亲考虑,不得已与男友断绝关系,男友意外死亡(小莹将男友之死归咎于自己的决定),最终天人相隔。读之令人唏嘘感叹。

我们漫长的一生,充满了接二连三的困苦与磨难。转瞬即逝的现今,什么才能给我们以慰安?午歌在小说集中发问,我也据此开始思考。崇高的理想可以给予个人方向性指导,可根本上,或许只有情感才能真正承载人类灵魂的重量。无论是不计后果的付出,还是心安理得的接受,都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爱的力量。爱与被爱,都很艰难;得到失去,勿忘初心,不曾悔改。《翡翠心上有道痕》中的阮先生,恋人意外离去后,他将爱人喜欢的有道裂痕的翡翠收藏,时时拂拭凝望,纪念心中真爱。

既然孤独与苍凉是人生底色,那么,人生需要并且可以有人陪伴吗,在这条通向未来的路上?答案因人而异,结果不尽相同。这一问题,本不存在对错标准,每个人都须面对,都需思考。你将如何度过这一生?你将如何实现个人价值?你怎样与自己相处?你将灵魂寄托何处?《奔跑吧,兄弟》中,昔日男生们坚守到底的友情和爱情尽管显得幼稚,但却也令人动容。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那一次接一次的奔跑中逐步得到填充、丰富和升华。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七):作家午歌

当我打开这个文档,真正打算动笔写午歌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其实并不太了解他。或者说,我所了解的午歌的那些事情,那些知道午歌的人,应该都了解。我并没有“特别的”那一部分可以拿出来写。

他的才情,读几篇文章,就一清二楚了。他的为人,哪怕没见过面,网上聊两句,也都明白了。他和他妻子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写作圈里广泛流传,我还是从别人那听来的。他的人生履历,个人介绍里都有。就连他的朋友圈,除了原本工作和生活的圈子,写作者里哪些人给他点赞,哪些人晒他新书,哪些人给他写书评谈论和他的交情……只要你关注了那些人,就都能看出来。

他叫我师妹。曾经有人问我,我俩是不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当然不是。也有人问,我们是不是插香结拜了。当然也不是,以文会友哪儿有那么浪漫。更有几个编辑,跟我说想找他约一本书,但跟他不熟,能不能请我帮忙搭个线,我帮忙说他应约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哭笑不得,他是一个理智的人,选择合作方有他的标准,可不会受人情干扰。我只好把他的联系方式给那个编辑,让自己联系,实在不行再说。当然也有通过他找我的。有一家影视公司,给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留言,可惜我那些天在追一本书,好几天没开电脑没上网,就没看到。于是他们就找到午歌,让他跟我说。

午歌说:“师妹,现在大家都知道咱俩是师兄妹啦!”

我写了好几本书,一本都没红。午歌第一本书《晚安,我亲爱的人》一上市就红了。前几天,一个才加我微信的小作者问我为什么午歌一直叫我师妹。我就把那个跟很多人解释过的缘由说了: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午歌写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触,就给他留言,说行文风格和讲话方式很像大师兄令狐冲。他是个顽皮的人,就开玩笑叫我师妹。那个作者不信,问,就这么简单?对呀,就这么简单!我年龄比他小,他叫我师妹,我要比他年长,他说不定会叫我师姐呢!我这样回答那个作者,还自以为幽默。哪里知道,那姑娘居然说,搭上午歌是对的,他已经这么红了,将来带带你,你也会红的。

我的眼前立刻闪现出这样一副画面:我紧抱午歌大腿,哀求他带带我,因为只要他肯跟我保持“师兄妹”的良好关系,将来我也会红的。

我哭笑不得,原来竟有人这样理解。我是有洁癖的,恨不得立刻跟午歌撇清关系,免得被人误会我沾他的光。后又想想,这关午歌什么事?我要因此疏远他,他也未免太无辜了吧!这又关我什么事?且不说我根本没那心思,就算有,“沾光”哪儿有那么容易。写作这件事最公平却又最不公平。最不公平的地方在于,这是仅有的几个天赋起最大作用的行业,没有天赋,靠努力和人际关系根本没用。最公平的地方在于,不存在任何纵向比较,评价一个作者,只能拿作品说话。

我拉黑了那个人。不解释,只默默祝愿她,将来能凭借关系,走得更远。而不是遇到我这种写了几本书都还没红的人,也得主动搭讪、装熟、第一次聊天就说“掏心窝子”的话。

事实上我跟午歌,真没有别人想象的那么熟。我们做师兄妹做了一年多,才因为工作的关系见了两次面。我了解的他,跟大家了解的,并没有多少区别。我和他很少在网上聊天,主要是因为我不擅长网上聊天。还因为我知道他很忙。他是一个电梯工程师,兼顾工作和家庭已经很不容易了,还得抽空读书写作。我知道他很多文章都是在深夜十二点之后才写的。我还知道,他为了写作,曾经得过干眼症。今年他更忙了,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赶场宣传,还得抽空写新书。新书《晚安,我亲爱的孤独》里很多文章都是火车上写的。有时候,我想到什么好玩的事情,想要跟他说,一想到他有可能正在读书、写作或者陪孩子,就不想再说了。他跟我不同,我在做这三件事的时候,若看到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会先忙完再说。我写稿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灵感,有时候憋了一个多小时,才让自己勉强写顺畅,可不愿意因为闲聊就断了思路。读书也如此,心情对了,才能沉浸到书里去。更别说陪孩子了,我若因为电话或短信打断了给孩子讲的故事,先不说我会怎样,我们家小朋友都会跟我闹半天脾气。推己及人,我想他也会有这种心态。更何况他还有本职工作。但他和我不同,他比我有耐心,宁可压缩自己的时间,也会先让别人感觉到舒服。若让他抽出百忙的空陪我闲聊,我下不去心,也下不去手。

当然,我们还是要比很多以文相交的普通朋友要熟悉的多。以文相交最大的好处是,先熟悉了文,才熟悉人。虽然很少聊天,但知道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我信任他,是信任他的文品和人品。我想,他信任我,应该也是这样的。

我有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他曾经在公众号上模仿刘德华、张学友唱歌。他唱歌很好听,不愧“午夜歌神”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有一些特别温情的留言,有时候又很搞怪。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像令狐冲一样天分十足,又侠骨柔情的人。他很有人格魅力,接触过他的人,都会说他好,他的朋友遍天下,凡他走过的地方,都有他的传说。我跟他相反,我为人严肃,甚至某些时刻并不讨喜。我有特别笨拙的一面,比如说,并不擅长讲话和处理人际关系。曾经我羡慕像他这样的人,后来逐渐接受自己之后,就变得特别坦然。我认识很多像他这种样样都做的很好的人,他们既有天分又足够勤奋,他们成为人生赢家理所当然。

他们对自己能做到的每一件事情都轻描淡写。欠扁一点的人会说:“可是我觉得,这就是很容易啊!”低调一点的人,像午歌,他们什么都不说,只默默做到,拿成绩给你看。只有亲眼见到他们做这件事的人,才知道,过程其实并不容易。毕竟,事情就是这个事情,你做和他做,难度是一样的。他们不过是克服困难把它完成罢了。

我第一次和午歌见面,是在徐州书展。那天是他的主场,他有大概十分钟的时间讲点东西。他讲的题目是《一个电梯工程师的文艺梦》,篇幅不长,不到两千字。见面的时候他告诉我,一直有各种事情耽误了,上火车的前一天,夜里三点才搞定这篇演讲稿。我提前看了那篇演讲稿,非常棒。我最好的精力在上午和下午。到了下午六点,晚饭前后,就没办法写出任何精彩的东西了。他能在夜里三点写好一篇演讲稿,这让我很佩服。然而到了书展现场,他临时替换了那篇演讲稿,因为现场氛围比较吵,而他的演讲稿写的太深了,互动性不强。他只好现场发挥。于是之前辛苦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没用上。好在他一直侃侃而谈,倒也讲的精彩。

他夜里三点还在准备演讲稿,说明他很重视这次读者见面。然而那么辛苦做出来的东西,随时都可以抛弃,这不仅需要魄力,更需要能力。我不知道他在本职工作上,是否也这样,任何场合都hold住,让人完全信赖。但在作为作家这条路上,他做的非常好,不掉链子不说,还时时给人惊喜。

那次见面,我们聊写作。我告诉他,我不喜欢写短篇或随笔,只喜欢写长篇。尽管长篇这条路走起来要艰难的多。他说他也喜欢写长篇,可现在还不能。他需要用短篇打基础。我知道,他是对的,这样走才更稳妥。可是我却做不到,我这三十年的人生,吃了太多随性的亏,目测还将继续吃下去。我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这让我很佩服。也难怪他能做师兄,就算他年龄比我小,心态上,他也是师兄。

第二次见面,是北京书展。头天晚上,我和责编约好吃饭,他赶了一个场之后才过来。本来就喝了酒,来了之后又叫了五个扎啤。那些扎啤最后大部分都进了他的胃。他喝多了。第二天他没醒酒。难得的是,就这样的状态,上午现场活动时,他仍能侃侃而谈。中午他一点东西都没吃。据他说,吃了会吐。下午他又乘车穿越大半个北京城,参加另外一场电台活动。第三天,他还有一场活动要做。

他似乎没有极限,精神的力量早已游离于体外,超越了肉体的力量。他是一个神奇的人,神奇之处,肯定不止我见到的这一点点。他的两本书《晚安,我亲爱的人》、《晚安,我亲爱的孤独》我都有认认真真一个字一个字的拜读过。新书《晚安,我亲爱的孤独》成书于我们见面之后,里面的好几个段子,他都有顺口讲过。很短的一个段子,嵌入到故事里,顺滑又契合。这不仅是天分,更是功力所在。我不仅是他的师妹,更是他的粉丝,死忠粉。

午歌在《晚安,我亲爱的孤独》里说,写作是一种旷日持久的修行,见自己比见众生更难。我得说,这也是我这一年来最深刻的感悟。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八):酒醒后,再上路

在午歌的处女作《晚上,我亲爱的人》上市之后,我和匆匆他见过几面,因为是同一个公司的作者,我们一起参加过几场读者的活动,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没有就彼此的文字有过更多的交流,但我却刻意提过一篇给他处女作写的书评,大意是有些文字可以随便看看,有些却需要买来收藏。

当时午歌谦虚地说是大家抬爱,我却深以为然。在同期的作者里,午歌绝对是写故事的一把好手,这是许多人都赞同的。

非常荣幸我能够为午歌的第一本书写了代序,我记得在序言中我有写过这样一段话:现在这个时代,会写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多,而有独特辨识度和行文风格的作者却很少。高于常人的文字技巧,具有自我特色的文字风格,独具匠心的故事构架,成为午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欢迎的原因。

直到现在我都这样认为,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人文情怀,加上对文学的执着和坚持,具有辨识度的文风,成就了今天的午歌。在读完他的新书之后,我很欣慰这一点又被他发挥到淋漓尽致。

这本新书要比第一本略微薄一些,装帧设计沿袭第一本的风格,静谧的夜空下有一盏孤灯照亮房间,封面文案上写着写给孤独前行的你,以及那些无人懂得的孤独时刻。书籍宣传语标着以此故事,慰你孤独。又有诗集笔记本和同文有声,很显然,午歌的这本书较之前一本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书籍风格也逐渐明朗,这种带有午歌式的风格连同他的独特文字,一起给予了读者又一场阅读盛宴。

这本书主要讲的失去和陪伴,我尤其喜欢其中的《见习男神》、《天堂电影院》、《林太与安生》、《奔跑吧,兄弟》这几篇,有些已经在ONE一个APP上拜读过,有些出现在我监制的OUR书系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天堂电影院》曾经还被我所在的有点影视相中,想购买影视版权,只是后来因为其他项目搁置至今,这个事情我还没和午歌提过。你如果看书评看到这里,应该为自己高兴一下哈。我也会尽快落实跟进,促成我们的又一次合作哦。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暖暖的,如果说第一本书是午歌的暖床之作,这本书称得上是暖心之作了。暖心自然有它的道理,其实午歌的作品从来都不是刻意走什么积极向上阳光的路线,也不会摆出一个突兀的圆满大结局安慰读者,但是我能够体会到在这些故事之外的东西,除了文字本身独特的质感,一次次感叹写作构思精巧之外,也难掩其背后对于生活的那份赤城。

本来我想谈谈对于生活的热爱,但总觉得不够力度,热爱无非上升到一种境界,而那种赤子之心却深入内心,我不只一次在这本书的文字背后感受到这一点,莫名的有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它支撑着文字得以延续,也让故事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高水准。

我一直都在窥探这股力量究竟是什么,但遗憾的是无法用言语来准确描述,我貌似感同身受,却依然觉得一知半解,或许等到之后要亲自和午歌讨教。

很多人都拿午歌理工男的身份打趣,之前我们共同参与过一个活动,结束后午歌匆匆告别,我和几个读者聊天,他们笑着说午歌就是理工直男啊,一副老干部的样子。我乐了,细想一下这种说法对,但也不对。午歌的文字乍看之下确实不够灵动,这种灵动在我看来如果太过分就是投机取巧,故意迎合,如果没有就会显得死板,午歌的文字就是属于两者之间,不是迎合,也不死板,但猛得一眼不能第一时间被抓住。

但这不是作者的文字,是文风使然,如果你认真看过一篇之后,你就发现原本以为的不够灵动其实是自己的误解,午歌将这种本游离于文字表面的灵动完全融入到了内里,成为一种写作的情怀和浪漫,我曾经对另外一位作者说,午歌虽然是理工男,但却是格外浪漫的。他问,何以见得?我说,就看文字,慢慢就会察觉了。

文字向来都是摆渡,写作的人是摆渡人,午歌比我年长,写出的文字内敛刻制,但又不乏激情,我很赞叹这种功力,我不行,我会收不住,要么就会内敛到冷漠,要么就会激情到夸张,没有办法兼顾,但午歌却能够将两者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派,你可以从许多片段中窥探出大家之风,又带着青年作者特有的澎湃。

我忘记我是和他的编辑苏辛老师还是哪位聊过,她对我说,午歌对文字是有野心的,他希望写纯文学,希望自己的文字可以更好,所以他一直都在疯狂地阅读,一直都在吸取养分,在为写作努力。我听后默默无语,心里却被震动了一下,一种带着写作的野心我曾经也有过,但后来却销声匿迹,我在敬佩午歌的同时也在反省自己,这种变故从何开始的呢。

但不得不承认——当然我也一直都这么说——午歌写得比我好太多了,正如开篇我提到的那篇书评一样,午歌的书确实应该买来收藏,睡前读一篇,不能说百治百病,起码可以安眠,它不能和正能量一样让你睡得无梦,但却能让你午夜梦回意犹未尽,好的文字不是读一遍就充满鸡血,而是在阅读几遍之后依然有回味。

谈了这么多,我要直言不讳地说说对午歌的期待,作为朋友,我真心希望他的书可以被更多读者看到,这样的文字如果没有广为流传实在有些可惜,作为读者,我也期待他可以写出更多大格局的文字,他是有这样能力的作者,不像我这么小家子气,午歌能够写出带着磅礴之气的故事,与时代有关,融入热点,再加入更加多元化的写作技巧,突出自身的情怀,相信又是另外一片天地了。

我记得和午歌第一次见面时,一群作者编辑吃肉喝酒,午歌和大家潇洒地连干几杯,一直说着感谢的话,一直照顾着每一位,觥筹交错之间他有些微醺,后来大家散去,我和剩余的几个朋友去唱歌继续喝酒,他拿着话筒唱着《鸿雁》,歌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话: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午歌眼睛泛红,他拿着酒杯和我干杯,编辑劝大家少喝点,我摆摆手,没事,酒醒后,再上路。今夜,不醉不还。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九):是谁的陪伴,带来更深沉的温暖

陪伴有很多种,有朝夕相处、相濡以沫,亦有天涯咫尺、灵魂相随。有的陪伴,温暖的是身边的亲人朋友,有的陪伴,却可以温暖无数人的心灵。作为写作者,就可以用文字,陪伴那些有缘阅读的人,这种陪伴,也带来深沉的温暖,让人从中获得幸福。

读书总是很慢,对于这样一本有陪伴功能的书,更是舍不得一下子读完。所以收到书有一段日子了,至今才慢慢把书看了一遍。当然,不算是读完,喜欢的书,可以无数遍阅读,每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午歌是我特别喜欢的作者,在他出书之前,他的有些文章我已经读了不止一遍。

拿到这本《晚安,我亲爱的孤独》,发现有的故事之前就读过,有种亲切感,但即便是再次阅读,内心依然跟着文中人物沉浮。再读《沙城往事》依然为罗子杰那段爱却隐忍的时光而热泪盈眶;再读《林太与安生》,依然为林太与安生各自历经沉浮后的美丽相遇而心动;再读《最后的夜,最初的暖》依然有被油菜花小哥暖化的感觉。

也有一些故事是新读到的。看《天堂电影院》,不禁为造物弄人而扼腕;看《那年夏天,我有一条褪色的牛仔裤》,不禁为意想不到的结局而唏嘘;看《第一次心动》不禁为曾被现实打败而又失而复得的爱情而喜悦。

这些故事,午歌写的一往情深,作为读者,也能透过文字感受这种深情。在这些羞涩或张扬,恬美或悲凉的故事里,我心情起落,时时忘我。

孤独的时候,读午歌的故事吧,这些故事会在深夜里发光。化用午歌小说中的话来说,每当灯火熄灭,世界沉入片刻的寂静,就有一束温暖的光穿越时空,戳入心房,慰藉我的孤独,融化了我们的寂寞。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读后感(十):“傻大个儿”的孤独与情怀

人活一世,大多数时间应该都是孤独的吧。而写作又是一件格外孤独的事。那些优秀的写作者,想必都是对孤独有过深切感悟的人,要么能把在孤独中的体会和成长以自己的逻辑巧妙地表述出来,要么能以文字的形式抚慰人心,为更多孤独的人提供一种温暖的陪伴。五哥应该属于两者兼备。

《晚安,我亲爱的孤独》,虽然是本以“孤独”为名的书,却丝毫不显得绝望消沉。它对孤独不俯视也不仰视,而是把它拿过来当“引子”,做“下酒菜”,接着将一些五光十色的故事娓娓道来,调子深沉,不紧不慢,偶尔嬉皮,冷不防还卖个萌,让你会心一笑。

五哥是个真诚直率的作者,这本书里有他的故事、思索、真性情和荷尔蒙,剑胆琴心皆成歌,嬉笑怒骂俱有趣,却又在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感动的同时,预留一分清醒——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也许见自己比见众生更加艰难。”

要么在孤独中觉醒,要么在寂寞里沉沦。你选哪个?

抛开个性与情怀,五哥讲故事的技艺同样值得称道。

我一直觉得,写小说最核心的目标,其实就是塑造人物。无论故事情节如何跌沓起伏、引人入胜,说到底也仅是小说的外衣,还是为凸显人物性格而服务的(或者说,人物的性格决定了思想,思想决定了行动,行动生发了情节,情节引发了读者对人性、对环境的思考)。一个作家,如果能把人物写活,那就是有功力;一部作品,如果把其中的文学形象单拎出来还能被人津津乐道,那就是成功之作。

在这方面,五哥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用心和努力。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很收敛,不刻意,笔触甚至是轻松、跳跃的,用尽量少的、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勾勒出人物的个性,看似随意,却隐蕴着作者的自信。

比如,“潘悦扫过一众色迷迷打量的眼光,却在人群中为那个叫胡桉的男孩停留下来”,简练、间接地为男生的形象打上了“与众不同”的底色;“胡桉在脸上泛着些许羞涩的笑意,但却不好意思再多看潘悦一眼。这长相跟帅字沾不上边,但潘悦却觉得似曾相识,一种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她似乎被什么隐秘的东西击中……”,以他人的视角和感官进一步稳固男生形象特质,且更有代入感和说服力。(引自《第一次心动》)

再比如,“操着一口熟练的TVB腔,丘比特一手捋过肥厚的肚腩,一手勾住我的脖子,兴奋地吼着:‘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小子,别再看啦!后面就是少儿不宜啦!’丘比特打着哈欠,拽来一片云彩,这在荃湾出租屋的上空。”“话音还未落实,丘比特的小呼噜已冒着泡似的从天台上升腾起来”……一个慵懒、随性(却又有着自己一套原则,略显苛刻)、与平凡人似乎并无两样的“天神”形象跃然纸上,还透着一股贱萌的江湖味,让人有点嫌弃,又有点喜爱。(引自《见习男神》)

五哥对人物情感心理的捕捉也十分精准。

“‘一年多没见他啦!’这句话,潘悦说得很轻,尤其是那个‘他’字,她发音极快,含混得像夹在两唇之间,一出口,声音便融化了。”“‘都叫了人家潘潘,还不要本姑娘电话,傻瓜,快点呀!(心理活动)’”(引自《第一次心动》)

“阿玉走进卧室说,咦,你怎么还没走?那声音字正腔圆又云淡风轻,听不出半点暧昧的种子。从未失手的阿冰从被子里爬出来,胡乱罩了衣服,恼羞成怒地冲进夜色。”(引自《有一种吸引,叫作专打七寸》)

“在他们目光交汇的瞬间,眼睛里满满的柔光都会流淌出来。”“这时,女青年眼里闪烁出一种明快的光。她说:……”(引自《翡翠心上有道痕》)

……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一米八八的理工直男,他对小女生那种温情细腻、自我纠结又略带俏皮心思的把握得异常准确,可见他很懂爱情,很懂女人,恋爱的次数值得深究!

也不得不说,五哥是有诗心的(无论是上一本书附赠的那封情诗还是这次附赠的诗集式笔记本,都能说明这个)。而除了那些外在附加的形式,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同样流露着浓浓的诗意:

“金色的阳光如千万支爱神之箭,直插进我的胸膛,让我在千万次的深爱中死去,又在千万次的涅槃中醒来。”(引自《见习男神》)

“那天的黄昏并没有落雨,夕阳一样打湿了我的心。”(引自《翡翠心上有道痕》)

“雪花狂野地跳窜着,扑打在脸上,迅速地燃烧沸腾起来。”(引自《飞刀,飞刀》)

……

我读到这些句子时感到惊喜,它们有的如梦如幻,有的忧伤沁心,有热烈淋漓的辉煌想象,也有精致入微的内心投影,给故事文本增添了不少诗意和美感。

而且,五哥的文字是具有极强电影感的,除了故事本身够好,这也是许多制片方对他文章趋之若鹜争相购买改编权的另一主因。

还拿我很喜欢的那篇《第一次心动》举例:

“终于有风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雨水缓缓落下。广场上的人群骤然涌窜起来,大扫把似的左右摇摆着,只留下潘悦和胡桉,像一对顽固的泥点子似的,不合时宜地黏在石阶上。”

“绵密的雨丝铺天而降,像千万条银针刺穿她的头顶。她仍能回想起,第一次抚摸他掌心时,那种明白无误的心动感觉,而这一天,没那个有着一小撮火苗燃烧的宇宙,正被无数蹈死不顾的雨滴,一次次地袭击着。”

“酒店外,车流逐渐褪净。夕阳西下,晚霞像层层燃烧的火焰,将万物笼在一片绯红的轻纱之中。潘岳加快了自己的脚步,她拉开车门,电台里正悠悠地放着一首不知名的歌:……”

“‘嘭!!’车门在关闭时发生震响,像一声巨大而结实的心跳。潘悦恍然想起来,那正是她将手指放入胡桉的掌心的感觉。”

……

除了对场景气氛的精妙渲染和强烈的镜头感,五哥还善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交错整合来盘活叙述(还有描述),这使他的作品具备了电影的品格,十分便于改编。

另外,我个人还很喜欢《我成为高富帅的那一年》,这篇文的质感不免让我想起苏童小说里的童年经验,把我的思绪拉到他笔下潮湿优柔的江南水乡。那里同样封存着一个小男孩忐忑新奇的自我意识和怪诞懵懂的性启蒙,读罢令人回味。

扫码听故事的增值形式很新鲜(至少在我的阅读范围之内),或许会给之后的同类故事书带去可以借鉴的灵感。

内页沿袭《晚安,我亲爱的人》的双色印刷风格,插图清新却又深邃,像一帧帧淡蓝色的梦。

总而言之,这本书值得阅读,值得收藏。

最后想说:谁说个子高的就一定是“傻大个儿”?谁说“傻大个儿”就不细腻、没情怀?谁说理工男不能来把真文艺?

只能说明你没还读过五哥啊。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