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是一本由李零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0元,页数:11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中国》读后感(一):人文地理源流
有些注水,重申经典,思考问题,瑕不掩瑜
我们的中国(套装4册)(李零作品,一部地理研究中国的巨制)
自序
2017-10-23 20:48:10
铁血十八星旗。黑色的九角代表九州,黄色的十八颗星代表本部十八省
2017-10-23 20:48:2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布,中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和三大属地,十八行省之外加四个省,东三省和新疆省,三大属地是蒙古(内蒙古和外蒙古)、西藏和青海。我们的共和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2017-10-23 20:49:18
现在的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归属于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咱们的人民币,上面印有五种文字:汉、壮、蒙、维、藏。
两次大一统(上)
2017-10-23 20:49:57
历史上,人群都是由小到大。塞维斯(Elman R. Service)有个理论。他说,人群,由小到大,从一盘散沙到聚成国家,要分四步:游团(band)—部落(tribe)—酋邦(chiefdom)—国家(state)
2017-10-23 20:54:39
司马迁说: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史记·六国年表》)
这话很有意思,周、秦对中国东南的征服都是从陕西出发,就连共产党打天下也还是如此。陕西大有王气。
古人说,中国的王气,本来在西北,后来才转到东南,东南没有王气,是因为秦始皇东巡,把它镇住了。
2017-10-23 20:57:37
马下治天下,主要靠两条,第一是宗教,靠神道设教,靠虚拟领导,靠共同信仰;第二是国家,靠贵族礼教、世俗君主、官僚体制,靠政治融合、经济融合、文化融合。
2017-10-23 20:58:35
中国的特点是国家一元化、宗教多元化,和西方相反。
2017-10-23 21:00:13
人,种内攻击胜于种外攻击,任何动物都比不了。文明人不直接吃人,就连牛羊都不直接吃,但杀人如麻,恰恰是文明人。
史前,主要是人与天斗,人与地斗。
文明,主要是人与人斗,人与人斗更突出。
2017-10-23 21:05:51
“邦”、“封”同源,指有封疆的国家。“国”、“域”同源,指按方位划分的区域和范围。
“国”分“中国”和“外国”。
2017-10-23 21:07:36
中国的城市,最初只叫邑。邑是聚落,规模不等。小邑只是村落,大邑才是城市。小邦可能只有一城,城就是邦,邦就是城,类似希腊的城邦国家(polis),大邦多城,有中心城市,有次级城市,中心城市和次级城市形成网络,只有中心城市才能代表整个国家。
2017-10-23 21:13:02
《禹贡》九州作螺旋排列: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2017-10-23 21:14:33
中国北方,东西分界线是西河龙门和华山,河以东、华以东是山西,河以西、华以西是陕西。中国的两次大一统,都是从陕西征服中原。
早期中国,北方纵深有三条线。北纬41°线是长城线,这一线上的秦皇岛、北京、大同、呼和浩特和包头都是边塞。北纬38°线是缓冲带和过渡带,北方民族南下,可以在这里挡一下,正定、太原、榆林在这一线。北纬35°线是王都线,三代王都在这一线,秦到北宋的历朝古都也在这一线。这是早期中国的底线。
2017-10-23 21:18:22
“世界”是日语借用佛经翻译西方的world。佛经中的“世界”,“世”是时间,“界”是空间,跟古汉语的“宇宙”差不多。
2017-10-23 21:11:11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四渎:江、河、淮、济。四海:北海、东海、南海、西海。
注: 岳振海渎
两次大一统(中)
2017-10-23 21:21:16
黍、稷。黍、稷是糜子。糜子,耐寒耐旱,对地力要求非常低,好种好活。黍是黏糜子,稷是硬糜子。糜子分散穗型、侧穗型、密穗型。我们从甲骨文看,黍是散穗型,稷是密穗型。
2017-10-23 21:21:47
粱是黏谷子,粟是硬谷子,禾是统称。
2017-10-23 21:26:58
礼的本质是把人分三六九等,要人循规蹈矩,遵守这样的秩序。
2017-10-24 22:46:50
一个姓,下面可以有很多氏(或宗)。古书所谓族,更多指的是氏。姓,强调血缘:世系和婚姻。氏,强调地缘:封邑和官爵。姓很少,氏很多。氏是姓的分支。
2017-10-24 22:50:10
尸是侧面的人,大是正面的人
2017-10-24 22:57:03
我们这个世界,所有冠以“现代”二字的东西都带有欧洲历史的深刻烙印。
2017-10-24 22:58:42
西方列强说,民族国家是现代概念,边疆也是现代概念,他们打我们之前,这两样,我们都没有,一切得推倒重来,这是强盗逻辑。近代,正是因为同他们打交道,我们才认识到主权独立、国家统一有多重要。
2017-10-24 22:59:52
现在吃的苹果(“苹果”是佛经译语),过去没有,1871年后才从欧洲引进(英国从烟台引进,德国从青岛引进)
2017-10-24 23:01:30
西人所谓“宝石”(gem),种类繁多,包括祖母绿、猫眼石、红宝石、蓝宝石、钻石、硬玉、软玉、水晶、青金石、绿松石等,“玉”只是其中之一。他们所谓玉(jade),分软玉(nephrite)、硬玉(jadeite),我国所谓“玉”是软玉,不包括硬玉(翡翠、玛瑙之类)。蛇纹石(serpentine),他们不叫玉,我国也叫玉(如岫岩玉),甚至很多美石,宽泛的叫法,也可以算玉。西人爱宝,是以金银和各种硬度较高的宝石为主,不太看重软玉。我国爱宝,是以“金玉”为主,“金”是青铜,“玉”是软玉。金银和宝石,是后起的爱好。
2017-10-24 23:02:10
西人所谓陶瓷(ceramics),分陶器(pottery)、炻器(stoneware)和瓷器(porcelain)。陶器,无釉叫pottery,釉陶叫earthenware。建筑上的琉璃砖瓦(glazed bricks and tiles)也是施釉的陶器。炻器,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他们把我国南方的青瓷,如东汉、西晋以来的青瓷,叫celadon。celadon就属于炻器。商周时期的青瓷,他们叫glazed pottery,强调它是陶器;我国则叫“原始瓷”(proto-porcelain),强调它是瓷器。西人所谓“瓷器”,更多是指元以来的细瓷。
两次大一统(下)
2017-10-24 23:08:27
盟会谁参加?亲戚要来,不是亲戚,也要来。特别是捣乱分子,越是捣乱越要拉他入伙,让它当“负责任的国家”,打“不负责任的国家”。不听话了,也便于制裁。这也是化敌为友、聚小为大的好办法。
2017-10-24 23:17:46
抬死人,压活人,用虚拟领导代替真实领导(真实领导都活不长),效果更好。知识分子怎么愚?得靠“精神领袖”。以前群龙无首,现在就立个首。王莽集团的崛起,就是乘了这个势。它是更聪明的“焚书坑儒”,类似清代的“寓禁于征”,好像大禹治水,不是堵,而是导。
2017-10-24 23:19:45
现在,大家都说,民主好,专制坏,民主再不好,也是万般无奈的最佳选择,民主是个好东西。[12]其实,古人的感觉正好相反,他们说,专制才是万般无奈的最佳选择,专制才是好东西。现在的道理不能当过去的道理,过去的道理也不能当现在的道理。[13]
过去,专制可是个硬道理,硬到让你绝望。
无可奈何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反对?而且一代一代,总是有人反对。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只有理解历史的漫长、宏大、沉重和压迫感,你才能理解文学的力量。
2017-10-24 23:20:42
“大一统”的“统”是统治者的“统”。统治者控制人民,头一条就是控制知识分子的大脑。学术大一统,就是把知识分子的大脑统一起来,统一到尊孔—读经—做官这条道上来。文官考试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很灵。只要上了这条道,就不会犯上作乱。这是一个精神世界。
还有一个精神世界是老百姓的精神世界。我们要知道,宗教多元化,同样是为了控制老百姓。只要不造反,你爱信什么信什么。
其实,这两条都是为了防止造反。
2017-10-24 23:21:36
统治者都怕民主。
一部罗马史,从头看到尾,老百姓最最需要什么?统治者说,面包和马戏。吃喝、娱乐之外,最后还得加一条,基督教。老百姓,没饭吃,会造反;有劲儿没处使,会造反。孤苦无告,也会造反。
面包、马戏加宗教是消解革命的好办法。
2017-10-24 23:21:52
统治者的本事,全在消化造反。
2017-10-24 23:21:56
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愚民”,但“愚民”的“民”也包括知识分子。
2017-10-24 23:23:07
“英雄”是什么人?政治家,阴谋诡计一大套,能掐。老百姓拿《三国演义》当兵法,跟诸葛亮学智慧,也是学掐。说起“英雄”,我们要注意,这个词跟乱世直接有关,专门指的就是乱世英雄。乱世英雄,前因是“大一统”,后果也是“大一统”。破坏“大一统”,再造“大一统”,离了“英雄”不行。
2017-10-24 23:25:42
病,有小病,有大病,有绝症。人患绝症,无药可医,总不会坐着等死。病笃才会乱投医。西药不灵,他会吃中药;中医不行,他会求巫医。病人总是在这三者间转磨磨。政治家也往往如此,传统不灵,他会求现代,资本主义不灵,他会求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灵,他会再求传统,也是转磨磨。谁都以为,世上一定有包治百病的药,没准儿藏在哪里。
其实,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一劳永逸包治百病的药,根本就没有。
2017-10-24 23:28:01
中国所谓的“专制”一词,据研究翻译史的学者考证,其实是翻译西人的absolutism(今多译为“绝对主义”)。这个词,恰好是“封建”(feudalism)的对立面。我国的“封建专制”,犹言“分裂的统一”,实为不辞。
两周族姓考(上)
2017-10-25 10:10:50
西周坐天下靠三大法宝:存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
2017-10-25 10:14:58
古人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隐公八年)周人赐姓命氏,是以姬、姜联盟为核心,为样板,向四外推广的一套人为设计。姓是血缘关系,氏是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罩在血缘关系之下。上面是姓,下面是氏,氏是姓的分支。
我们要知道,就现已发现的材料看,周代以前还没有这套制度。古国,不管多古老,只要没有后代,没有周人的追赐,就没有姓。只有留下后代,而且与周人联姻或互通聘问的国家,周人才根据其族源,赐之姓,命之氏。
两周族姓考(中)
2017-10-25 10:45:06
今之羌为古之氐,今之藏为古之羌。
2017-10-25 10:46:38
巴、蜀常并举,但巴近湖北而蜀近甘青。巴出廪君种,与百濮关系近,属南蛮系。蜀出叟族,与西戎关系近,属氐羌系。巴、蜀都包括很多族。
2017-10-25 10:46:29
巴郡的廪君种和板楯蛮,以及今越南境内的徼外蛮。汉代所谓西南夷,与今白、彝等族有关;所谓盘瓠种,与今苗、瑶等族有关;所谓廪君种和板楯蛮,可能与今佤、布朗、德昂等族有关;越南境内的徼外蛮,则与今壮、侗等族有关。
两周族姓考(下)
2017-10-25 11:25:42
和胡是译音,西人称Hun。
2017-10-25 11:26:54
蒙古高原一直是由东胡、赤狄两大系统轮流控制,东胡—鲜卑—柔然—蒙古系偏东,与东北各族有关;赤狄—丁零—敕勒—突厥系偏西,与西戎各族有关。
禹迹考——《禹贡》讲授提纲
2017-10-29 16:17:27
《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中国古代地理的大视野
2017-11-04 11:02:02
古人讲地理虽可自成体系,但认识背景是天文,东西靠昼观日影,南北靠夜观极星。他们是在“天”的背景底下讲“地”,所以“地”的总称是“天下”。
三代考古的历史断想——从最近发表的上博楚简《容成氏》、■公盨和虞逑诸器想到的
2017-11-04 11:22:46
三条线与三大块(钟晓青 绘)
先秦诸子的思想地图——读钱穆《先秦诸子系年》
2017-11-04 11:33:36
战国思想分域图(马保春 绘
2017-11-04 11:35:07
《史记》,材料丰富,具有不可替代性,就是讲错了,都不容忽视。
地理也有思想史——读《从混沌到秩序》
2017-11-04 17:01:49
中国近代学术的转型,值得反省,几乎所有学科都是照搬西方的学术范式,术语转换,体系转换,基本上是单向,我们只是强己就人,在中国材料中找西方概念,用中国材料注解西方概念,比如中国科技史,就是这样写。
2017-11-04 17:04:27
先秦诸子的宇宙论,特别是道家的宇宙论。儒家喜欢强调人,“仁”就是拿人当人,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天地被淡化。道家不一样,强调人只是天地之间、万物之首的一种创造物,天地之后还有自然,还有道。中国的宇宙论,主要和道家有关,很对。基督教把上帝看作造物主(Creator),把万物和人看作上帝的创造物(creature)。我国不太一样,太一或道,只是天地的本源,万物和人是天地所生,它更强调,世界是个自然生化的过程。道家讲道生天地,当然要讲宇宙论和天人关系。儒家不大讲(宋儒另当别论)。儒家得势后,中国讲什么都是以人为中心。这是整个论述的出发点。
2017-11-04 17:06:37
“天圆地方,不是两种形状,是两种秩序。一种秩序是圆,运转、循环,另一种秩序是方,静、稳、厚、定。在运转与静稳格局之间形成复杂关系,人生存在于静稳的地上格局秩序中,但要听从天命。在这个意义上,天是历史,地是社会
革命笔记——从中国地理看中国革命
2017-11-04 17:16:46
形法家,山形水势是模仿人体构造。山水是骨架,道路是经络,城邑是穴位。
多看笔记 来自多看阅读 for iOS
《我们的中国》读后感(二):体国经野之思
1956年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先生在北大历史系的课堂上指出,地理、职官、目录和年代为治史四大门径。著名上古史研究学者李零先生在丙申年的夏天,出版了其近五年来有关上古史研究的学术文集——《我们的中国》。在这部四卷本全彩页的精装巨著中,李先生重在从人文地理角度,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
《我们的中国》一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茫茫禹迹》《周行天下》《大地文章》和《思想地图》,以时间为轴,探索中华文明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之于地理文化层面之源流。作者李零给每一本书设计了一个副标题和一句话解析,四句话串联起了一种世界观的投射。在他看来,中华人民的祖先对中国最初的表达,就是大禹治水所涉足过的踪迹,故曰“禹迹”。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学著作——《尚书·禹贡》也是将地理与大禹紧密相连。之后周汉之时,中国最伟大的三位圣人都是大旅行家,孔子是宦游的代表,“周行天下”并非主观能动,而是被迫寻求实践自己政治理念的沃土。秦始皇与汉武帝是巡狩的代表,他们纵横天下是自己刻意为之,展现自己的雄才大略。中国人用行路的方式在此时期出现了从帝王到权贵的过渡。由汉至唐,官员的择选制度从举孝廉到九品中正,再到科举赶考。唐代的贡生在进京赶考的过程中会游山玩水,访遍名山大川,看尽五岳五镇。自北朝始,贤才想要在政坛觅得高位,反而会刻意隐居于名山大川之中,待政府高级官员请其出山出仕,这一典故后来成就了一个成语——“终南捷径”,李白便是走了终南捷径而名扬四海,而后世文人墨客尽皆效仿。由此观之,万里行路并非闲庭信步,还是要埋头苦读修身立道,古之旅游者大多为达官显贵之身,非寻常百姓所从。
纵观中国文化之源流,李零提出了两点疑问?其一,传统中国真的就是从周代城邦到编户齐民,从民主走向专制吗?其二,现代中国真的就是抛弃历史,按现代民族国家的身段重新订制的吗?作者本人通过《我们的中国》四卷巨著的讲述,自谦式的表达“予虽鲁钝,不敢同也。”,的确在第四本《思想地图——中国地理的大视野》一册中给予了明确的解答。
《周礼·天官书·序官篇》云:“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高官分职,以民为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周礼》是成书于战国时期,具有浓厚的儒家政治思想意识,反映周王室与战国时期礼法制度的经典。从《周礼》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建国之根本在于丈量土地、确定首都方位之后边以民为界,划分行政单位。因此,一切的职官、典章目录之学、甚至建国的时间标准皆以地理划界来界定。邓广铭先生所言之地理、职官、目录与年代为学习历史四大门径的说法并不准确,地理之学才是历史研究的根源途径。李零指出《周礼》是通过地理学直接讲制度。故自《周礼》思想的根源处——西周文化与战国文化中均是以“编户齐民”政策而建邦立国,那么便不存在从周代城邦到编户齐民之嬗变。
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中华文化初见端倪,中华文明尤其重视地理空间概念的阐发,无论是中心轴线对称、天圆地方、四方八位、绝地天通等观念深入人心,以上这些观念的形成都可以看出思想对地里的重要性,古人之天地观,将历史与地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所谓史地之学,盖因于此。再者,李零认为地理学之于中华历史文化的影响并非古今有别。众所周知中国地势由西向东呈三级阶梯分布,尤其是历史活动痕迹丰富的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之间存在着西北高,东南低的特色。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引《兵法》可知,自古以来兵家一项以西北伐东南为顺势,以东南伐西北为逆势,因西北为阴,东南为阳,讲究:“右倍(北)闪灵,前左水泽。”中国自古以来的东西分界线以晋陕峡谷间的黄河为分界线,函谷关、潼关为东西界标。历史上的交通要道,南北为大同——洛阳——荆州线,与今铁路之焦柳线大致平行,而东西为渭河——南河(灵宝至郑州段黄河)——连云港一线,与今铁路陇海线大致相合,可见古今交通要道几无变化。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后,于延安的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发表讲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可见即使中国共产党曾经因“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造成的战略失败,使得中国南方的中央根据地损失惨重,但是当红军长征胜利,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火种播撒到大西北之后,中国共产党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来,以奋勇拼搏之力、摧枯拉朽之势最终打败日本、消灭国民党反动势力,统一全国,建设出繁荣昌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西北向东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此可知,现代中国革命史也是遵从着中国历史发展的惯性使然,并非抛弃历史而重新制定的现代民族国家之形态。今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这一深刻的历史思考,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又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见也。”我们可知古之圣贤,无论其思想之流派,其学说盖因实践之始得,而非求诸于苦读冥想之思考。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游遍祖国美好的山河大川,方能顿悟我们的中国思想文化之精华。
(本文原题为《我们的中国——用行路的方式带你读懂中国》,发表于《科技日报》总第10733期第4版,2016年10月11日出版,媒体用稿,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们的中国》读后感(三):读李零《我们的中国》
不知为何豆瓣评价都不高。其实李零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是一个刺猬型的,有构建倾向的学者。读起来很流畅,但其实里面很多细节功力深厚,非寻常人可评论。为了便于突出中心的论点,很多地方并没有展开,显得结论武断,但如果不武断,那么就变成没人看的学术论文了。
有人看,让更多的人理解,这很重要,也不容易。看李零给大众写的书,最重要的是看他的识见,确实和一般学者不同,聪明。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布,中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和三大属地,十八行省之外加四个省,东三省和新疆省,三大属地是蒙古(内蒙和外蒙),西藏和青海。共和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11 中国的王气,本来在西北,后来才转到东南,东南没有王气,是因为秦始皇东巡,把它镇住了。
始秦时望气者云 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
中国并没有汉学家讲的那样闭关锁国。
40 读书当大官,一夜之间,摆脱寒酸,这是中国最大的发明。古代的明星梦,古代的发财梦,都是走这条道。
55 民族主义及回应问题。尽管中国的建构并非民族国家,但现代中国的形成与回应西方提出民族国家有关。
65 秦始皇的第三个大一统,是统一宗教。他立过227个国家级的坛庙,想把六国人民的信仰统一起来,但只做了一半。
71 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愚民”,但“愚民”的民也包括知识分子。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小说的奥妙,是它最有反抗精神。
73 如来很鬼,懂得转移法,你不是要打打杀杀吗?好,咱们给你安排一下。擒妖打鬼,九九八十一难,一路打打杀杀,正好释放他的暴力倾向。孙悟空,自从西天取经,前后判若两猴,鞍前马后,好像一条狗。
158 秦的移民政策。
禹贡是基础分野之书。
思想地图比较好看
102 子书是干什么用的?最初是供游说,其实是干禄书。
103 孔孟之道代替孔颜之道,很可怜。
109 沙畹迷上了司马迁。译本头一篇是《封禅书》。《泰山》,《投龙》。
157 周公占领的地方其实是秦人的祖庭。800年后,秦始皇重新踏上山东的大地,其实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204 毛泽东在东南海接见王季范和周世钊,提到美国三把刀,一把从朝鲜,插中国头上,一把从台湾,插中国腰上,一把从越南,插中国脚上。
《我们的中国》读后感(四):禹迹 九州
作者多年短文合集,内容对象多为周秦时代。李零,北大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古汉语研究,籍贯山西武乡,河北出生,北京长大,在老家插过队,因而本书很多篇幅写山西,写他的老家,写古上党郡,也多亏如此,让我这个山西人耐住性子看了不少,因为惭愧的说不少学术性偏浓的篇幅确是草草翻过。四册一套的书,很多成文时间较近的放在了前册,成文较早的则放到了后册。越往后读,越通俗,一个可能是早期文风问题,愿意把很多概念先说明白;二个是很多文章内容重叠,可能成文较后的就懒的说基本问题了;三个或许就是他近年的个性了吧,他自己也说了,几乎不接受任何记者采访,从网络了解到,他与舆论界、学术界有嫌隙,与个性有关,从他的文风能看出来,爱看不看,爱认同不认同,我自己写给自己的。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他行走在中国的山河,他说:“说实话,过去我嫉妒过美国的大好河山,也嫉妒过日本的小好河山,觉得自家山水不怎么美。这种看法太肤浅。……美国的山确实很美。这是梦一样的美,虚无缥缈的美,没有人,也没有历史(有也主要是印第安人的历史)。…… 过去我老觉得……南方的山很美,好像美女……北方的山有啥好看,……干巴巴,光秃秃……这种想法,同样很肤浅。”同样,对中国如此高级的历史了解不够,我也很肤浅。
《我们的中国》读后感(五):瑕不掩瑜
皇皇四大本,不过算不上巨著,因为没有什么框架结构,卷与卷、篇与篇之间并不连贯,也有很多观点重来复去地出现。总体感觉是比较潦草的一个结集。当然,读起来还是很愉悦地。文字率真流畅,标也下的好:茫茫禹迹、周行天下、大地文章、思想地图,确实大气磅礴。
寒来暑往,每天来回一个半小时的开车通勤路上,常听的便是ipn旗下的《壁下观》节目。对于书中的很多章节,譬如说关于太行八陉的部分,都已经有所了解。即便如此,书中的文字和图像,也成为极好的补充和复习。当突然发现李零是跟随壁下观的主播们一同去探访的太行八陉,顿觉世界之小。
书校验的不是特别好,感觉小错误至少有十几处吧,不过书里配的地图都很用心,十分精彩。总的来说瑕不掩瑜,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