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英雄》是一本由[美] 坎蒂丝·米勒德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帝国英雄》读后感(一):青年当效丘吉尔,三万里外觅封侯
《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温斯顿·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
《帝国英雄》书影(美)坎蒂丝·米勒德 (Candice Millard):《帝国英雄:布尔战争、绝命出逃与青年丘吉尔》,陈鑫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2月出版,420页,78.00元
如果你问一个英国人数百年来他最崇敬的是哪位人物,丘吉尔绝对名列前茅。如果你问他最信赖的首相,丘吉尔绝对是唯一人选。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是丘吉尔的中年乃至晚年的传奇经历,知道二战时他的坚定顽固,冷战的铁幕演说,但鲜少有人知道青年时期的丘吉尔曾经是一个很酷的人,一个想要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人。
《帝国英雄:布尔战争、绝命出逃与青年丘吉尔》一书就是对丘吉尔青年生活的一段速写。作者坎蒂斯.米勒德曾为著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作者,这本书是丘吉尔青年生活的一个片段,主要与布尔战争有关,因而在副标题中你可以看到布尔的字样。
青年丘吉尔背景概要
丘吉尔是怎样与南非的布尔人产生联系的呢?这一切都是有历史因缘所塑造的。17世纪中亚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南非好望角一带设立航运补给战,输送人口,后来随着欧洲大陆宗教政治形势的变幻。不少法国胡格诺教徒、德国人纷纷来到这片土地,与最初移居这里的荷兰人一起开发生活,最终随着长时间的共同生活这些在非洲安下新家的欧洲农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布尔人。
英国在南非扩张与布尔人的迁徙布尔人如书中所说是一个十分顽强,且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从和周边的桑族人、科依科依人的战斗中开拓自己的农场,逐步深入内陆,建立了三个国家,也就是后来的纳瓦尔、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自由邦。英国人在18世纪时尾随而至,并通过战争夺取了开普殖民地,到了19世纪初又兼并了纳瓦尔地区。酷爱自由的布尔人不希望成为英国治理下的顺服的女王子民,于是开始了继续向内陆的大迁徙。在书中作者把这场大迁徙与发生在美国的西部迁徙并论。
布尔人进入西北内陆,击败了强大的班图系的祖鲁人。但是19世纪后期随着在布尔人共和国内部发现了价值连城的黄金与钻石储藏,这里再也难以如往日一般平静。英国军队意欲控制所有这些地区,在这些军队中就有年轻的丘吉尔,他当年不过二十多岁,正想在这里建立功勋,步入政坛。无疑最后他成功了。
青年英雄丘吉尔的冒险
丘吉尔这个人很大胆,敢说能做,在以保守主义之风闻名的英国军政界都是一股奇特的力量。当然在《帝国英雄》这本书中,我们能充分领教丘吉尔的胆大妄为:
在印度西北边境的作战中,为了出风头宁愿冒着被普什图族的游击战士击落马下的风险,他也要骑着一匹白色的骏马出战。为了赶到苏丹参加平叛战争,他甚至不惜动用母亲来疏通关系。当然在这本书里最集中刻画的还是在南非的布尔战争期间成长的丘吉尔。
米勒德女士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历史叙述描写中再次表现出色。这一次,她选择了年轻的温斯顿丘吉尔,同时也选择了英国帝国主义。她不仅试图解释温斯顿年轻人的绝对信心和他在战争爆发时前往南非的活动,而且还解释了南非正在发生的事情,早期的荷兰人移民后裔,作为该地区和英国的竞争者。
在探索温斯顿早年的生活时,米勒德女士在探索驱使他的一些生理原因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这些包括渴望实现和超越他的父亲,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以及他伟大的祖父,第一位马尔伯勒公爵和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她还看到了为什么他的学术表现尽管他的辉煌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并将他带到了英国西点军校桑德霍斯特,而不是牛津或剑桥大学。她还研究了他的消费习惯如何导致他在现役时成为报社记者。他基本上具有香槟的口味和啤酒预算,并且必须找到一些方法来维持生计。这一段很有趣,书中描写丘吉尔出争的派头很大,下面是他携带的东西:
花费相当于今天500美元的精美铜质指南针、一个带有猪皮衬里的鞍皮皮包。52瓶各式各样的酒:包括葡萄酒、烈性酒、利口酒、法国苦艾酒等。这些东西和他的贴身男仆使得青年丘吉尔简直不像是到英国的海外殖民地从事一场危险、艰苦的战争,而仿佛是花花公子去郊外举办一个派对。米勒德女士也细致描写了丘吉尔年轻时的冲动。有时候,这样做很好,但通常不会。她所在地的一个例子是他决定辞去其委员会职务,并反对所有建议。他绝对相信他会赢,但他输了。这种虚张声势导致了这本书的主要故事 - 他在第二次布尔战争中被布尔人俘虏并后来逃脱。即便在绝命逃亡的过程中丘吉尔也几乎曾想要单枪匹马,直奔葡属东非的海边城市。
布尔人的骑兵战士在看觑布尔战争时,作者解释了其原因,对英国军方应该如何应对战争缺乏了解,布尔人的文化以及他们如何作战。这种对布尔人的低估或对英国人的信心导致了一系列军事失败,这一切都震惊了英国国家及其军队。布尔人并非一伙莽夫,他们有着强大的武器装备,包括德国的毛瑟枪、瑞典的无烟火药、美国的马克沁重炮等等。更关键的是布尔人还是天然的游击战士,把骑兵突袭和山地作战发挥到了极致,很显然丘吉尔乃至大英帝国面对的是一伙强大的敌人。
相反19世纪末的英国军队却显得有些保守顽固,他们固执的按照阵列顺序作战,爱惜自己的军装和荣誉,对游击战和隐蔽有生力量嗤之以鼻,当然自大的英国军人在南非战场上也吃尽了狡诈的布尔人的苦头。在《帝国英雄》这部书中,布尔人的指挥者博塔将给他们带来一次又一次耻辱,并在历史上留下“黑色星期”的概念。
由于他不再是一名士兵,丘吉尔被聘为战地记者,并在英国初次失败后不久抵达南非。作者很好地阐明了丘吉尔的愿望,即在战场上被认可并获得荣耀 - 尽管当时并未成为陆军的一部分。
他自愿在一辆装甲列车上进行侦察任务,结束时大多数人被杀或被俘,温斯顿被抓获。在战斗期间,丘吉尔负责防守,最终导致他在被捕后不被释放为非战斗人员。在讲述他在比勒陀利亚被监禁的故事时,丘吉尔女士再次强调了他的冲动。由于其他两名囚犯/朋友计划逃生,他不情愿地被纳入他们的计划。他们不相信他闭口不谈,直到最后一刻才告诉他很多关于计划的细节。当逃跑的时候到来时,他是唯一一个能够穿越电线的人,而且没有物资或者如何到达葡萄牙东非的详细知识,他们就会离开比勒陀利亚。
接下来让最棒的惊悚片显得沉闷而乏味。当米勒女士看到他的逃跑时,她讲述了几次出色的运气,没有从中受益。这些措施包括在通往葡萄牙东非的途中在德兰士瓦敲开了关于唯一的英国同情者,煤矿经理的大门。他把丘吉尔藏在一个煤矿里,直到他找到一种方法让他到达目的地。这部分是值得最好的惊悚小说。
一旦安全地离开布尔控制地区,丘吉尔就会自愿加入陆军,并在一个民兵团中被接受,只要他无偿服役。在这个位置上,他与陆军抓捕比勒陀利亚,并且与他所在的战俘的解放者在一起。
除了丘吉尔的个人故事之外,作者还很好地解释了英国军队在击败布尔人方面遇到的问题。这些包括过分自信,布尔的优越武器和战术,布尔人为自己的家园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战的决心。英国两名失败的指挥官终于找到了一个成功的战略。然而,这一战略令文明世界震惊 - 集中营。在此战略实施之前,丘吉尔离开南非,而米勒德女士并没有真正加入。
布尔战争的影响
在英布战争之后,英国将南部非洲的殖民地连成一片,控制了通向非洲腹地大湖区的走廊。好望角地区以广袤的南非内地为依托,成为英属海外帝国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经济方面,随着世界上最大的兰德金矿被英国把持,英国得以控制全球经济命脉。来自南非的黄金使得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黄金交易的中心。
但是,第二次英布战争也标志着英国的海外扩张史的终结。英国政治家发觉由于近代化战争代价高昂,同时保卫大英帝国海外领地和英国本土的做法,在经济上和战略上都是不可行的。因此英国不应当再保持孤立政策。布尔战争结束之后,英国便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将部分海外势力范围转托给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领,英国本身的战略重点则转回欧洲。
当然战场战争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规模空前的海外战争,英国仅仅是作战人员就输送了多达17万人。数十万匹战马和大量军事物资。同样这场欧洲人在非洲土地上的战争也标志着现代游击战、阵地战的新形势。
读罢全书你的感觉也许是丘吉尔真的是一个运气极好的人物,多次死里逃生,甚至越狱逃亡。丘吉尔是一个怀抱大志向的人,一个要成为首相的男人怎么会在南非的荒山旷野里抑郁而终呢。或许正是这种不屈服的态度让丘吉尔绝处逢生,开启了一段传奇脱险的英雄神话。对渴望英雄和胜利的英国民众来说,丘吉尔无疑是众望所归。
青年当效丘吉尔,有自己的个性和强大的执行力,在身处不利困境的时候还有心情数星星。丘吉尔无疑是幸运儿,在四十年后会迈向英国政坛的巅峰,也会为史册铭记。可是当他年轻时,我们发现他也曾莽撞、大意,也有懵懂无知,正是这种不拘一格、勇往直前的精神塑造了丘吉尔的巨人形象。如果要了解丘吉尔、布尔战争,这本《帝国英雄》毫无疑问是一部很值得推荐的著作,或许应该有一部电影来反映这段传奇,谁知道呢?
欧洲帝国的非洲计划《帝国英雄》读后感(二):试读:战争狂热青年温斯顿·丘吉尔
一
从儿时起,丘吉尔就对战争着迷,梦想着能够在战斗中拥有英勇表现。他曾对弟弟杰克倾诉说:“我对于依靠个人勇气赢得声望的热情要超过其他任何志向。”
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收藏了一支拥有1500名玩具士兵的迷你军队,战争游戏一次能玩上好几个小时。他后来写道:“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军队和战争,经常在睡梦和白日梦里想象自己第一次身处战火之中会是什么感觉。在年轻时,我觉得听到子弹飞啸而过并且时不时随意玩弄死亡和伤痛一定是一段激动人心的美妙经历。”丘吉尔1894年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上学期间,他对于参与军事演习无比热衷,唯一的遗憾是“一切都是假的”。
英国贵族体系中最高阶层家庭出身的丘吉尔7岁时已经有了高傲自信的气质在19世纪末的英国,贵族身份不仅意味着身边围绕着帝国权力带来的巨大福利,还意味着需要承担同样巨大的责任。大英帝国的领土覆盖了世界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大英帝国统治着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超过4.5亿人,每一块大陆以及每一个大洋的岛屿上都有大英帝国的子民。它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国,轻松超越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国,要知道,“日不落帝国”这个令人生畏的名字最早可是用来称呼西班牙的。大英帝国的领土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5倍,其影响力无与伦比。这种影响力体现在人口、语言、货币甚至是时间上,因为几乎每一个时区的时钟都要根据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来校准。
二
在丘吉尔成年的时候,大英帝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已经不再来自其他大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或者法国——而是来自日益增加的殖民地统治重任。尽管英国军队一直是其他国家尊崇、羡慕和畏惧的对象,但是一直以来,这支军队太过分散了,因为它需要竭力维持帝国的完整,在各个大陆和海洋之间来回奔波,镇压从埃及到爱尔兰各个地方的叛乱活动。
对丘吉尔来说,这些分布广泛的冲突提供了一个实现个人荣誉和晋升的诱人机会。在加入英国陆军,并最终成为一名士兵后,尽管随时有可能在战斗中阵亡,但丘吉尔对战争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相反,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他十分期待参与战斗,“尽管有风险,但正是这种风险让我感到兴奋”。他希望从这段士兵生涯中获得的不是冒险经历,甚至不是战斗经验,而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希望的不仅是参与战斗,而且是要在战斗中赢得关注。
第1代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对于像丘吉尔一样身居社会顶层的人来说,这种勇敢无畏的雄心十分罕见,甚至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他出生在英国贵族家庭,是第1代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的直系子孙,他的父母则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兼王储威尔士亲王的好友。然而,他对于名望和大众好感度的追求带有更多罗斯福时代——而非维多利亚时代——的印记。他的第一位传记作家亚历山大·麦卡勒姆·斯科特在传记中写道:“就连不朽的巴纳姆都比不上丘吉尔,丘吉尔拥有一项卓越天赋,那就是让自己和自己的事情成为全世界讨论的话题。他对自己的宣传就像呼吸一样平常而令人难以察觉。”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男人不仅会因为他们的坚定沉着而受到赞赏,还会因为他们在评价自身成就时所表现出的极度谦虚而受到称赞。在这样的环境里,丘吉尔因为对奖章的不懈追求而饱受抨击。他被称为“自我推销者”“年轻而傲慢的家伙”,《每日纪事报的一名记者甚至称他为“爱出风头的年轻人”。他并非对这些批评一无所知,多年以后,当他面对对手的恶毒攻击而手足无措时,他甚至承认,“被迫记录下人性中那些不那么友善的侧面让人感到十分悲哀。就像是一个有趣而无法理解的巧合一样,这些不友善的事情似乎总是紧紧尾随着我无辜的脚步”。不过,他不打算让这些事情拖延自己的脚步。
丘吉尔知道,军功章是赢得认可、获得成功的最保险、最快捷的渠道,如果幸运的话,或许他还能借此声名鹊起。他写道,这“在任何一个军种都是实现晋升的捷径,是通往崇高荣誉的光彩夺目的大门”。而荣誉又能转变成政治影响力,为他打开一扇大门,通往他一直渴求的那种公众生活,在他看来,这种生活就是他的天定命运。因此,尽管对丘吉尔来说军队本身不是最终目的,但它肯定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他所需要的是一场战斗,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场被人们谈论和铭记的战斗,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一定的表演技巧,他或许能够走到军事舞台的前沿。为了这个目标,他愿意冒一切风险,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
三
丘吉尔在1895年见识了真正的战斗。与大多数年轻军官不同,他在休假期间既没有打马球,也没有外出猎狐,而是作为一名军事观察员前往古巴,加入了西班牙陆军的一支战斗纵队,参与镇压了当地人的一次暴动,这次暴动后来成了美西战争的序幕。他正是在古巴开始抽雪茄的,这个习惯保持了一辈子,而且他特别偏爱古巴雪茄。也正是在这里,在21岁生日那天,他第一次亲耳听到“子弹撞击血肉的声音”。事实上,他差一点就被一颗子弹击毙。或许是因为命运的变幻无常,这颗子弹在距离他脑袋仅仅一英尺的地方呼啸而过,击毙了他身边的一匹马。不过,他在古巴仅仅是一名观察员,而不是战争的参与者,对丘吉尔来说,只当观察员是远远不够的。
青年丘吉尔从第二年起,丘吉尔开始真正在英国殖民战争的残酷现实中接受历练,在这一年,他来到了英属印度西北边陲的偏远山区,也就是如今的巴基斯坦,这里一望无际的景色、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伤亡极大的冲突几乎与后来的南非不相上下。对英军来说,很少有哪块土地像印度这颗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一样难以征服,而在印度境内,没有哪一个地方比普什图族的部落领地给英国军队造成的伤亡更大。普什图这个民族最著名的就是它卓越的军事素养以及面对外部支配力量时抵抗到底、绝不投降的态度。
事实上,正是普什图人在战斗中无可匹敌的凶悍作风吸引丘吉尔来到印度,来到名为马拉坎的普什图族腹地。丘吉尔于1896年10月随同他所在的英军第4骠骑兵团抵达印度。来的时候,他满心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参与作战行动。结果恰恰相反,他不得不在班加罗尔度过一个又一个令人失望的月份,以至于他在给母亲的信中烦躁地将班加罗尔描述成一个“三流的温泉疗养所”。
虽然在印度过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奢华生活,但这种生活仍然无法打消他的失望情绪。由于不得不自己找住处,丘吉尔和另外两名军官挑选了一栋豪宅。他在给母亲的信中描述说,这栋房子是“一座刷着粉白灰泥的华丽宫殿,四周还有一个巨大而美丽的花园”。为了支付这栋豪宅的开销,他们不得不把薪水凑在一起。当时,他们的薪水是以银卢比支付的,这些银卢比被装在一个“只有萝卜头那么大”的网兜里送到他们手上。此外,他们还设法从日渐萎缩的家族财富里拿到了一些生活费补贴进去。
四
与部分军官同僚一样,丘吉尔来自一个爵位很高、地产很多,但除此以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家庭。丘吉尔的家族宅邸布莱尼姆宫与19世纪末英格兰的大部分伟大宫殿一样,正处在破产的边缘。第5代和第6代马尔伯勒公爵生活奢侈、挥霍无度,以至于当丘吉尔的祖父继承爵位和府邸时,他不得不出售土地和部分整个家族最为珍视的财宝。在1875年11丘吉尔还未满周岁的时候,第7代马尔伯勒公爵以3.6万多英镑的价格卖掉了“马尔伯勒宝石”,这是一套五颜六色、精美绝伦的藏品,由730多颗精心雕刻的宝石组成。几年后,尽管家人强烈反对,但他还是卖掉了桑德兰图书馆该馆拥有数量众多、历史意义重大的藏书。
丘吉尔的家族宅邸布莱尼姆宫(Blenheim)为了防止破产,丘吉尔家族采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家族里的公爵们前赴后继地迎娶“美元公主”,即腰缠万贯的女继承人们,她们所在的家族一直渴求能够拥有一个古老而显赫的英国爵位头衔,以改善其美国暴发户的形象。丘吉尔的伯父乔治·斯潘塞-丘吉尔在出轨后,他的第一个妻子与他离了婚,他随后便迎娶了莉莉安·沃伦·哈默斯利,一位家底殷实的纽约寡妇。他的儿子,第9代马尔伯勒公爵,也顺从地追随他的脚步,在1895年迎娶了一位美元公主,美国铁路大亨的女继承人孔苏埃洛·范德比尔特。
尽管家族的财政状况不佳,但丘吉尔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方式,他在印度雇的佣人几乎就能组成一支军队了。丘吉尔曾冷静地对母亲解释说:“我们每个人都配有一名‘男管家’,负责在餐桌边伺候——处理日常家务并且照管马厩;一名首席更衣男童或者贴身男仆,另外还有一名更衣男童为他提供协助;每一匹马或者马驹都配有一名马夫。除此以外,我们还共同拥有2名园丁、3名扛水工、4名洗衣工和1名门卫。这就是我们的整个大家庭。”
五
第二年马拉坎山区爆发普什图人暴动时,无聊透顶、躁动不安的丘吉尔正在伦敦休假,流连于世界著名的古德伍德赛马场。这是一个完美无瑕的日子,赛马场的景色如此优美,以至于威尔士亲王将它称作一场“有赛马助兴的花园派对”,而丘吉尔“把我的钱都赢走了”。然而,在获悉发生暴动的消息后,丘吉尔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机会,他可不打算浪费一秒钟时间,等待别人来邀请他参与其中。
在迅速浏览了一遍报纸后,丘吉尔了解到,英军已经组建了一支由三个旅组成的陆军部队前往前线,如果幸运的话,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很可能是他母亲的一个朋友:起了一个狄更斯式名字的宾登·布拉德。由于已经预见到局势会发生这种变化,丘吉尔早在一年前就与布拉德建立了友谊,并且从这名少将那里得到一个承诺,那就是他如果能够在印度前线指挥一个兵团,一定会带着丘吉尔一起上前线。
对于动用手上的一切关系,丘吉尔从来没有过一丝不安。多年以后,他在议会下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承认:“我当然不是一个需要被督促的人。事实上,我更像是一个喜欢督促别人的人。”多年以来,他经常寻求美国母亲的帮助,以获得一些重要的军事任命。他的母亲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美女,在英国上流社会有许多爱慕者。丘吉尔曾写道:“为了我,她没有放过任何一层关系。”
丘吉尔的母亲 珍妮·杰罗姆(本名)丘吉尔冲到最近的电报收发室,给布拉德发了一封电报,提醒他曾经许下的承诺。随后,等不及回复的丘吉尔立刻动身前往印度。他后来写道:“如果一名英国骑兵军官要等到命令下达才去投入现役的话,那他可能要等待很久。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在自己所在的兵团请了6个星期的假……只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身的军事实力回到部队中。”
一直到抵达孟买之前,他都没有收到布拉德的回复。在孟买,他终于等到了一封电报,但电报里的消息有些让人泄气。布拉德在电报中匆忙写道:“很困难;没有空缺。可以以记者身份随行;会试着把你安排进来。”不过,丘吉尔不需要什么鼓励。他只需要一个机会。他很快就获得任命,成为《先锋报》和《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并且仅用了5天就乘坐火车穿越2000英里的距离,从班加罗尔赶到了马拉坎。
《帝国英雄》读后感(三):信念铸就辉煌人生
《纽约时报》2016年畅销书
《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邮报》2016年度好书
【主要内容】
本书记述了年轻的丘吉尔在1899年布尔战争中的经历与其令人感佩的一次勇敢出逃。
24岁时丘吉尔深信,成为英国首相就是他的命运,而此时的他在选举中遭遇了失败。他认为要达成目标,必须要在战场上有所作为,军功章是赢得认可、获得成功最保险、最快捷的渠道。
1899年,丘吉尔抵达南非,在那里,他参与了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之间为了争夺南非殖民地而展开的战争) 。然而,两个星期过后,丘吉尔就成了战俘,被关在比勒陀利亚的战俘营里,随后,一次令人惊叹的勇敢出逃拉开了序幕。
坎蒂丝?米勒德撰写了丘吉尔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既令人激动,又令人生畏。她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采访了数位布尔战争中与丘吉尔一同身陷囹圄的战俘以及在他出逃中帮助过他的人的亲人,从而把故事讲得既惊心动魄又相当真实,让读者从一个极其新鲜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一位政治军事伟人——布尔战争是丘吉尔奠定其日后成功事业基础的关键之一。这本书不仅是对年轻丘吉尔成长与经历的精彩撰述,更是对布尔战争和那一时代、地域的绝对翔实的记录。
【媒体评论】
激动人心的描写……这本书将紧张的故事和一流的人物研究糅合在了一起……会不会有人被这本书打动,决定拍一部有关丘吉尔这段经历的电影?我很想去看。
——《纽约时报》
米勒德的这本巨著是对丘吉尔的智慧和计谋进行的杰出研究,丘吉尔在布尔战争中来回穿梭的样子就像是詹姆斯?邦德的原型一样。
——《今日美国报》
《帝国英雄》读后感(四):丘吉尔与他的布尔战争
2018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毫无悬念的是丘吉尔的扮演者加里?奥德曼,由他饰演的丘吉尔在电影《至暗时刻》中从接任首相到面对众人的质疑,再到顶住所有的压力,使得人们重拾对他的信心。最终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支持。毫无疑问,在二战中,如果没有丘吉尔的坚持对抗法西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美国在丘吉尔的感染下参战,使得最后的同盟国走向了胜利。但是今天所讲的不是晚期的丘吉尔,而是他青年时期的丘吉尔。
在丘吉尔的青年之中,布尔战争可以说对他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他的父亲曾经去过那里,丘吉尔对他的父亲不仅仅是崇拜之情,而且要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一个有名望的人。尽管丘吉尔相信权力和名望早晚都会来的,但是,对他来说,仅仅相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相信只有在战争中,才能锻炼自己,才可以赢得声望和尊敬。丘吉尔一直期待着战争,而布尔战争正是给了丘吉尔机会。在这本《帝国英雄:布尔战争、绝命出逃与青年丘吉尔》书中,详细的叙述了丘吉尔从参加布尔战争再到被俘虏最后经过千辛万苦的逃离囚牢,在归国后赢得了他所期待的声望。不久,也正是凭着这次战争机会,丘吉尔正式的进入了议会成为了议员,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政治之路。
提起布尔战争,不得不说,当时的时代背景。大英帝国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帝国,他的所占地以及殖民地遍布全球,是正真的日不落帝国。但是,以今天的视角去看,当时的大英帝国已经是日薄西山了,仅仅不到半个世纪后,大英帝国的全球版图彻底瓦解。大英帝国对布尔战争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布尔战争之前的得兰士瓦战争中,英军不仅没有取得胜利,而且是耻辱性的四处逃跑的撤退,即使是为了挽回尊严,这一仗也是势在必得。此外,法国、德国等欧洲大国都密切的注视着一切。英国迫切需要一场胜仗来显示一下。对于当时的殖民地来说,反抗帝国的统治已经蠢蠢欲动,最终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将彻底摆脱大英帝国的统治。
那么在布尔战争中英国为什么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只取得了象征性的胜利?
首先,对比两国的军队情形。在当时的英国军队还沉浸在昔日的帝国梦中,认为没有国家是大英帝国的对手,更何况是一个殖民地。许多士兵甚至是一些将领认为只要英国士兵到达,他们就会乖乖的投降。但是,布尔人民却做足了准备,尽管他们是拒绝战争的。
再者,这场布尔战争对布尔人民来说,是发生在他们的家园,本土优势异常明显,战争之初的英国将领还是昔日和布尔人共同作战的将领,他的思想还沉浸在当年和布尔人共同作战的情形,认为布尔人不堪一击,但是布尔人却动员全国之力来应战。
最后,在思想上,无论是大英帝国还是前线将士,几乎没有人在乎这件事,包括前往布尔的丘吉尔。尽管最后英国军队赢得了胜利,但是,那是象征性的而已,如果不是英国最后的焦土策略,布尔人也许是不会和谈。但这也是延缓了大英帝国的统治,二战后不久布尔还是脱离了大英帝国的统治。
这场战争对于丘吉尔来说,改变了丘吉尔太多,在这场布尔战争中丘吉尔真正的领会了什么是战争,以及战争会带给他什么?从丘吉尔踏入的那一刻起,也就注定了丘吉尔的命运,从战俘营的逃脱,让他成为了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更是凭借着这场战争,丘吉尔的政治生涯正式的开始了,进入了议会,成为了议员。也为他二战中成为英国的首相,抗击法西斯,最后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本由美国作家坎蒂丝?米勒德所写的《帝国英雄》一经出版,立刻登上了畅销榜,《纽约时报》2016年畅销书《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邮报》2016年度好书。作为了解布尔战争中的丘吉尔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关于丘吉尔的传记首推William Manchester的三卷本《The Last Lion》,从丘吉尔的青年到他的去世,详细的讲述了丘吉尔的一生。
欢迎关注公众号 :历史中的镜像
《帝国英雄》读后感(五):孤胆英雄丘吉尔的救赎
文/赵客
南非地处非洲大陆最南端,以盛产钻石和黄金而闻名。西南端的好望角海浪汹涌,时常伴随着暴风骤雨,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是往来于亚洲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船舶必经之路。1652年,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涌到了好望角地区,开始了他们的殖民时代。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最早到达南非的荷兰人和一部分德国人及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布尔人。
布尔人在南非经营了数百年,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将非洲原住民归为自己的奴隶。但欧洲的诸多帝国在开拓殖民地这件事上都极为积极,“日不落帝国”派来了坚船利剑,和布尔人展开了南非的争夺。在布尔战争中,有一个人的名字熠熠生辉,在未来数十年后带领英国人,击败德国纳粹,从而永留史册,他就是英国最著名的首相之一——温斯顿·丘吉尔。
美国作者坎蒂丝·米勒德在她的著作《帝国英雄:布尔战争、绝命出逃与青年丘吉尔》中将这个青年时代的大人物刻画得极富传奇色彩,他不像是大英帝国的一个普通战士,更像是电影中的孤胆英雄。出生于古老贵族家庭的丘吉尔,父亲政绩斐然声名赫赫,母亲美丽多情长袖善舞。他生来仿佛就是为了建立功勋,从而登上政治舞台。但丘吉尔的从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让年轻的丘吉尔成为了奥尔德姆镇的保守党的候选人。丘吉尔擅长演讲,鼓舞人心,然而这次的选举对于丘吉尔来说,可算得上惨败。
失败乃成功之母,热血澎湃的丘吉尔还可以选择另一条对于贵族来说很常见的从政之路——从军。丘吉尔之前已经有了两次从军的经验——虽然只是作为从军记者的非正式体验——但眼前有着另一个绝佳的机会:布尔战争。这次的角色依然是记者,但丘吉尔的志向远不止于此。他希望自己能像英雄一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从此建功立业。
然而事与愿违,仅仅在到达南非两周之后,丘吉尔就成为了布尔人的俘虏。虽然他一直声称自己只是个战地记者,要求布尔人释放他,但他在战役里的英雄行为以及他那闻名遐迩的贵族身份却只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好在布尔人对战俘极为优待,使得生活在俘虏营里的丘吉尔甚至可以请各色人等上门为他服务,以保持其贵族的尊严。
战俘的生活虽然可以称得上优越,但未来却似一片迷雾般难以确定。是可以继续如此被优待?还是会被转移屠杀?战况未明,前景堪忧。生活在不确定性里的战俘们想要逃跑,丘吉尔是其中之一。逃离战俘营对于丘吉尔来说,不仅仅是对生命和自由的救赎,还是对贵族名誉的救赎。在和战友们秘密谋划多日之后,丘吉尔开启了逃生路线。
这时候的丘吉尔就像开了金手指,先是抓住了一个逃出战俘营的机会,随后躲过了隔壁庄园主人的警觉。他像电影中的皇家特工一样,身上只带着四块巧克力和一块碎饼干,在没有任何定位工具的情况扒上火车,一路躲避布尔人的追捕。如果说丘吉尔躲过了战争的枪林弹雨全靠运气,那么在语言不通且布尔人遍布的南非,他还能遇到寥寥无几且肯对他伸出援手的英国人更可谓外挂全开了。
这种带着传奇色彩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无疑为南非战场节节败退的英军打了一剂强心针。布尔人英勇好战,熟悉地形,善于伪装,武器装备精良,虽然是未经训练的正规军,却在战争初期将英军打得落花流水。失败和死亡带给英军的是耻辱和震惊,“在这个英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里,我们前所未有地需要希望之光”。英国人没有等太久,他们的英雄就出现了,丘吉尔的成功出逃为英国人带来了一片曙光。
丘吉尔终于成为南非轻骑兵团的中尉,正式参战,他意气风发,屡战屡胜。当他最终将同为战俘的战友们解救出来,在战俘营升起米字旗时,“他让这个世界记起了英国人究竟是什么样的——顽强、机智,而且即使面对极端的危险也完全镇定自若。”
布尔战争后返回英国的丘吉尔受到热烈欢迎,他重访了当年的败北之地。这一次,如同在南非一样,他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成功进入奥尔德姆镇的议会。丘吉尔后来回忆:“在我看来,从数字可以明显看出,不外乎是在刚刚结束的南非战争中获得的名气把我送进了议会。”从此,他走上了从政之路的康庄大道。
丘吉尔的成功“越狱”,对于他个人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个人生命、自由和名誉的救赎,更是对他政治生涯的救赎;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是对英国军队与民众士气和布尔战争胜利希望的救赎。坎蒂丝·米勒德笔下这颗耀眼的政坛明星,从此随着英国的命运在历史中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