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是一本由[日] 盐野七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一):亚平宁半岛战国时代
听过很多次马基雅维利主义,但从未读过《君主论》和《论李维》。这本畅销书作家盐野七生以马基雅维利为主角历史科普书,为我们勾勒出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
十五世纪前后,亚平宁半岛还没有现代国家观念,几个大国里最强的是威尼斯大公国,其邻居有背靠法兰西军事支持的米兰公国、佛罗伦萨公国,还有罗马涅,中部虎视眈眈的教皇国,南部是西班牙势力范围的那不勒斯国和西西里。马基雅维利生活所在的佛罗伦萨公园就在几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包围之中,可是它没有自己的军队,全靠法兰西的军事支援和花钱用雇佣军打仗。可想而行,在强国的夹缝中想要生存,必须有个英明神武,左右逢源的君主才行。美第奇家族几代人统治佛罗伦萨,到了洛伦佐一世,到达顶峰状态。
马基雅维利在三十岁左右以一介布衣身份获得第二秘书长一职,主司内政、军事,兼及外交。所以马基雅维利得以亲历许多历史事件,与其时的风云人物、王公亲贵来往,从而磨砺了其对于国际局势的敏度与深度,为后来创作《君主论》打下坚实基础。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二):透过马基雅维利的一生看到佛罗伦萨的兴亡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ar煦xu(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01018658/
这本书是顺着文艺复兴的故事来阅读的,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提到第八本神的代理人,现在中信出版到第四本,书中还提到海都物语是第四本,中信的版本却是第三本。不知道中信做了出版调整还是,翻译错误。也不知道16本罗马人的故事中信出了15册,这套会出几套。
阅读这本书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对写《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的推崇,如果按影响力,来命名这套书的马基雅维利应该改成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但是因为作者个人写作意向,加上马基雅维利的后世影响力来看,用他来写佛罗伦萨兴亡,也没有不妥。(其实马基雅维利自己就写了佛罗伦萨史)这本书的写作意向来源很特别,是作者写这本书的十五年前在圣安德里亚别墅看百花教堂穹顶的时候就想好书名,打算写这本书了。书的开章也与这个山庄的名字命名。
今天读这本书的一半,大概了解到马基雅弗利29岁竞选,当上第二秘书厅秘书长,(第一秘书厅负责外交,第二负责内政和军事,但实际上第一厅的秘书长不太管事,马基雅维利更相反,所以基本都是马基雅维里负者,书中更是用一章工蜂来描写他的忙碌。)然后大约在32岁相亲结婚,先后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有一份政府机构的工作,收入稳定,但是不高,有时候手头紧时,还需要养鸡来维持生活。通过仅留下的信件来看,妻子很贤惠,书中也有一章专门为其而展开描写,不过引用毛姆的关于这个事情的历史小说《时常》来记录马基雅维利的寻花问柳,有点破坏内容结构。任职秘书长的第十五年44岁,因美第奇家族复辟被解职,入狱然后流放,倒不是贪污,受贿个人问题被解职。类似于司马迁被宫刑经历磨难写史记。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也是在流放的磨难中写成。但丁的《神曲》好像也是在流放的时候写的。都说流放是不幸。从这两个写神曲和君主论的作者来看流放倒成了大幸运。如果不是他们的流放,后世可能就没有这两部影响巨大,了不起的作品了。
除了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描写,还重笔写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和第一部写过他爸爸科西莫有点类似。总要写一个美第奇家族的重要成员,事实上,洛伦佐和科西莫文艺复兴中有这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因为他们对艺术的崇尚,才有发展艺术的氛围环境,而且其中洛伦佐玩建筑,音乐都玩到让人惊叹的地步。作为佛伦伦萨的主政者对艺术文化的推崇,让文艺复兴开始于佛罗伦萨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前半部分,在小细节在这本书让我晓得海洋之都是威尼斯,鲜花之都是佛罗伦萨。用鲜花生命力盛放的感触,来形容文艺复兴的起点佛伦伦萨,确实再好不过了。(20170106)
读前半部分因为过多的描写洛伦佐有一些错觉,就是这本书还是写马基雅维利的,不是作者说明可能不会注意到,作者描写马基雅维利的逻辑很清晰,第一部分马基雅维利29岁之前的阶段,因为没有展露才华,(那个时期一般男性29岁才能担任公职之类的,很多工作有年龄限制),这些事情洛伦佐影响整个佛伦伦萨,所以作者浓笔描写了他,之后基本都是马基雅维利的事情了,比如第二部分第二厅的秘书时期,工蜂一样的马基雅维利,为自己的想法做出诸多努力,期中有组建军队,有过胜利的部分,不过最好还是胎死腹中了。第三部分,马基雅维利后期秘书职责免除后是坐过牢,但是后期的描写写君主论的时期,肯能阅读前半部分理解有误,描写君主论的时期,他和年轻的贵族交往,做他们的老师,这段时期感觉很惬意,虽然真是的情况不是如此,比如政治不得已,写君主论,某种程度有点希望得到任用,但是最后还是无疾而终。关于马基雅维利的人品,书中录了一段,写给朋友的书信,让人哭笑不得,说他嫖娼的一段经历甚是搞笑,作者读了也要喷饭。大致就是,被一个卖衣服的老太婆带领到一个房间,看到一个女的,老太婆关门走后,他也很解风情,事后发现,这个女的,不但秃头,还有口臭,身上还有虫子,看到这些急忙付款逃之夭夭。想来马基雅维利本人的品德也普普通通。这一时期作者变成了,作家的身份,除了写君主论,还写了悲剧和喜剧,期中喜剧曼陀罗还公演了,佛罗伦萨市还得到美第奇家族的教皇的认可,支付了年薪,相对于让他扬名后世的《君主论》,其他作品在他生命中更有意义。可以成名和赚钱,反而君主论可能思想内容有点超前,当时并没有什么影响。类似于瓦尔登湖的梭罗。
小结:一本介于历史小说和严肃历史读物直接的知识性兼具趣味性的极好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读本。佛罗伦萨是金融为主,中信的下一步海都物语关于威尼斯的则是交易贸易为主的城市,期待下一本。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三):不完美的朋友
在看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文艺复兴是什么》时,我就非常好奇,为什么在这乱世末法的亚平宁半岛,复兴的是文艺,而不是像春秋战国时一样,兴盛的是政治权谋、军事战术或者外交策略。难道文艺真的能够拯救佛罗伦萨甚至整个意大利?
答案当然是,不能。就算是达·芬奇也不行。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个宏大繁华的空中花园,它并非真的浮在空中,而是下面有近乎无形的支柱承重。一旦这支柱毁垮,空中花园也必将堕入无底深渊。
而这支柱之一,就是“豪华者”洛伦佐。这位美第奇家族的族长,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以他独有的方式,平衡着半岛上各城邦之间的关系。但掌握了这种御龙之术的,只有他一个人,也只有他活着的时候才有条件去实现。当洛伦佐去世之时,就是佛罗伦萨走向下坡之路的开始。时代在那一刻开始改变;然而人们,特别是后来佛罗伦萨的领袖们,都还一直幻想自己活在1492年之前的春天里。
那一年,马基雅维利23岁。这个名字在日后一度臭名昭著。人们将它引申为不择手段和毫无道德。
是的,马基雅维利就是不择手段。当时这个年轻人,没有显赫出身,没有贵族身份,没有大学背景。在之后14年的秘书生涯里,他面对过底层,也面对上流;面对过政治家,也面对过雇佣兵;面对城郊乡野,也面对过邻邦敌国。他所面对的就是现实的集合体,强大的不容置疑的现实。大多数人闭着眼睛,沉浸在种种浪漫想象中,安眠在间歇被惊醒的美梦里,马基雅维利是最清醒的那一个,他睁着眼睛,看到天崩地裂,看到满目苍夷,看到他心爱的城邦,一点点地衰败。只可惜,像他一样清醒的人实在太少了。
何为优雅?何为道德?何为人性?
他看透了谦谦绅士和豪门贵族,看似雍容华贵,实则无能愚蠢。“平日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甚至连这都不如。他们只配生活在繁荣的温室中,当温室的大棚被人撕开扯碎时,他们只会慌乱无助,他们只会自私自利。毫无远见,毫无尊贵。
维德在《三体》里曾对“圣母”程心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当时的意大利何尝不是一座黑暗森林。是的,马基雅维利就是不择手段。因为他想保卫家园,保卫邦国,拯救佛罗伦萨,甚至拯救整个意大利。当亚平宁半岛的局势由平衡稳定滑向崩裂的深渊时。意大利居然无人能够拯救它。不,其实有过一个人,或者说是两个人。马基雅维利就是其中之一。
他从来不是君王领主,但写下了《君主论》;他也许不擅带兵作战,却写下了《战争的艺术》;他既能以《君主论》论君主,亦能以《论李维》来论共和。但他只能成为韩非或者李鸿章,不能成为李斯或者俾斯麦。切萨雷曾让他满怀希望,然而似乎上帝觉得意大利受的苦还不够,一场疟疾夺走了这道光。
嬴政为韩臣,难免著孤愤;韩非为秦君,六国亦帝勋。
想想韩非,这个常被拿来和马基雅维利比较的大师,他们的思想在很多地方有共同之处,最后对祖国韩国的覆灭一样无能为力。不是韩非没有救国的思想,但国家不是光靠想就可以拯救,指挥和执行是两码事,他们是大脑,还需要强有力的遵从他们思想的双手双脚。他们思考出来的办法并没有得到当权者的支持,或者说没有得到足够支持,所以他们什么都做不到。韩非始终被韩王猜忌。而马基雅维利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美迪奇家族再次掌权后,只能沦为一个历史学家和悲剧作家。而不是他想成为的政治家。不过也许正是如此,他才会著书立说,他的不幸,似乎正是我们的大幸。
还有人说,时至今日的现代社会,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已经显得偏激过时,还有需要了解的必要吗?
在《走向共和》里,编剧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梁启超去见李鸿章,劝其颠覆清室创造共和,而不是去背卖国的锅,而李鸿章只是叹一口气:“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的确,马基雅维利从未想过创造一个震烁古今的政治思想,他想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解决那一代的问题,完全以现在的标准去评判他,未免苛责。
虽然他没有做到,甚至在他死后相当长的岁月里,这些问题都无人可解,但现代社会难道是一蹴而就的吗?不正是这些先哲一点点探索出来,至今也未曾完美。他面对那样的问题做出的思考和求索,才是无价的宝藏。
在这本书里,盐野七生用她细腻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这个有才华的有抱负却并不完美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他的雄心他的孤愤都和那个时代一起埋进尘土,只有他的思想依然像灯塔,照耀着后来的我们。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四):谁是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是谁?他写下《君主论》,撕开道德的虚伪外衣,直述政治的本质;马基雅维利是谁,君王们对他的书奉为圭臬,学者们称他是邪恶的化身;马基雅维利是谁?他断言“为了获得政治权利,恶行也是行之有效的”;马基雅维利是谁?其实他只是一个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历过命运女神戏弄的普通人。
盐野七生笔下的历史自有一套,从故纸堆的片纸碎片拼凑出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一生。人的一生并不仅仅只是自己的一生,他的朋友、亲友、工作伙伴统统在他一生中留下痕迹。马基雅维利的一生是佛罗伦萨城邦波澜壮阔兴衰的缩影,美第奇家族的来与去、佛罗伦萨与法国不得不说的纠缠史、威尼斯、教皇、西班牙的和与分,马基雅维利作为亲历者,统统见证过。饱有文采却没有学历,承担诸多工作却无名份,他作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秘书厅秘书长,14年间无升职无加薪,有的只是不断被增加的工作,如果命运女神只画直线,也许他会成为一个至死都兢兢业业的公务员,可是命运女神素来随意,命运的不可捉摸才是她的擅长。“命运女神是年轻人的朋友,要试运气,就要接受运气随着女神的心情而变化。当好运离你而去时,毁灭就会开始。”
“马基雅维利的工作不是被一点点地剥夺的,感觉就像一朝醒来已经赤身裸体,一切归零。”在被命运戏弄以前马基雅维利只是千千万万公务员中的一人,务实是他的本性,他自豪于自己的才能与职位相匹配,他的同事们也都乐于与他合作,他是上司心腹中的心腹,如果换一个有野心的人,也许心心念念都是升职加薪,而他安于现状,只是到处奔走,梦想保护他的国家---佛罗伦萨共和国。这样的一个人,在现实表象下充满理想主义,43岁,人生至此近乎定型,可命运选中这个普通人,使劲的捶打他,“从44岁到46岁的一段时期,这是他人生中最失意的时期,他不仅没有四十不惑,相反是惑而不已。”他远避郊外,拖儿带女,因为政治清算不仅失去工作,还承担相当于10年薪水的罚款,《君主论》是这个男人走到山穷水尽时的产物,如果说隐居是情非得已满腔愤懑的选择,写作是否是他给自己心灵拯救的灵丹?
43岁以前,他只是埋头苦干,期冀发挥才能保护国家,当政治环境变化时他却成为了牺牲品。“时代变化了,周围环境也在令人目眩地变化着。如果人们不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即使有的时候会碰到好运,有的时候他也会因厄运而悲泣。但是,如果有大智慧者在,早早察觉时代的变化,预见到世间诸事如何变化,让自己能够应对,那么他就一定会得到好运的的垂青。。。。然而,这种大智慧者并不存在,人们照旧短视,结果不得不为命运所左右。。。。如果西庇阿把他的方法用在意大利,而汉尼拔把他的方法用在西班牙,恐怕他们俩谁都取得不了如此大的成果。”43岁以后他不再身处权利中心,他得以以旁观者的眼光清醒而冷酷的留下他对政治的预言:“在决定祖国存亡的关头,根本不必要去考虑手段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是宽容的还是残忍的,是值得赞赏的还是可耻的。维护祖国的安全与自由才是优先于其他任何事情的目的。”在他以先,政治即伦理,在他以后,政治只是政治本身。
“说到命运,发生在我身上的种种不幸,至少对我自己而言,我还是忍了过来而没有自暴自弃。这是我唯一的收获。我还没有失去希望,没有失去有朝一日会时来运转的希望,我会回到在政府任职之前的状态继续活下去,直到那一天的到来。我生来贫穷,在学会享受之前就已学会了受苦。”马基雅维利是谁,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个不曾被命运打败的理想主义者。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五):“青年无学历官僚”马基雅维利
作者:王绍贝(自由撰稿人,汕头) 盐野七生的《文艺复兴的故事》系列历史读物是继《罗马人的故事》之后,写出的又一重磅作品。其第二部《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作者通过叙写马基雅维利的一生,从而展现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兴亡历程,将马基雅维利波澜起伏的一生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复杂多变的政治斗争、历史演变写得水乳交融。既可以由此深入了解作为历史人物的马基雅维利,也可以从中一窥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各种权斗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全书分为马基雅维利“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思考了什么”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侧重马基雅维利生活的那个时代背景分析,第二部分侧重马基雅维利从政期间的所作所为,第三部分侧重马基雅维利被迫离开政坛后写作的生涯,重在分析马基雅维利思考问题与当时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马基雅维利在西方长期背负恶名,马基雅维利主义被视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无视道德侧重权术的现实政治代名词。但真的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这位被视为现代政治学祖师爷的思想吗?如果我们追随盐野七生的脚步去解读历史上真实的马基雅维利的一生,就会对他思想的伟大之处有更多同情的理解。 传说中,马基雅维利是个“睁着眼睛出生的人”,他说自己“生来贫穷,在学会享受之前,就已学会了受苦”,但其实贫穷经常是以主观标准而不是以客观标准来衡量的。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律师家庭,他父亲是位不知名的法律顾问,且有自己的农庄,虽说算不上上层阶级,但也属于社会中等阶层。在书籍依靠手抄、数量稀少、价格昂贵的时代,马基雅维利的父亲拥有20种、超过40册的藏书。马基雅维利虽只接受过普通的初等教育,但他后来写出的作品却成为了经典著作,家中的藏书对他的熏陶应该是有巨大作用的。 马基雅维利没有上过大学,也不懂希腊文,而是否懂希腊文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标签,多年后他的朋友、历史学家巴尔基说:“他是个没有什么学问的人。”不过,年长马基雅维利17岁的达?芬奇也说过:“我是一个没有学问的人。”达?芬奇从小就进了工作室,甚至没有初中学历。他写这句话并不感到羞耻,这行字的背后升腾着一股绵绵不绝的自信。学校不只是老师教授学生这一种模式,对睁着眼睛出生的人来说,处处皆学校。马基雅维利的那些思想和著作证明,没有社会经历和从政经历的学院派学者是绝对写不出来的,他真正可以说自己是毕业于社会大学。 马基雅维利所生活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一个充满动荡不安和政治剧变的时代,刘仲敬先生曾经把民国时代比之为那时的佛罗伦萨,各种政体轮番上阵,今天是共和政体,明天可能就变成了政教合一的专制独裁,后天可能又变成挂着共和旗号的家族独裁……各派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看马基雅维利的《佛罗伦萨史》就明白,那种破碎和混乱程度看到你一头雾水,而那种充满血腥、暴力和家族派系权斗的情节又非常容易让人想起电影《教父》,可能“黑手党”和大学裙带学霸等现象,都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的历史基因。 年仅29岁的马基雅维利被佛罗伦萨共和国议会投票选举为共和国第二秘书厅秘书长,这个职务虽然是个事务官,而且不是第一把手,但是这个职务接触到了国家的中枢,可以第一时间见到内政外交的报告,并须为政府提供决策分析报告,还要处理一些外交事务。马基雅维利这样一个无职业、无大学学历、无著作的三无人员,是如何进入政府中枢,与一帮有着优越出身、高学历的学士们共同办公的?盐野七生分析认为,马基雅维利在当选为秘书之前,政界的人物就都已经知道了年轻的马基雅维利的才华。被破格选为政府秘书的马基雅维利可谓少年得意,但他的出身决定了他一辈子不可能超越秘书长这个位置,尽管如此,他还是勤勉的工作,他是一个天生喜欢思考政治、参与政治的人,他曾在被迫离职后说:“命运没有让我熟悉丝绸纺织业,没有让我在棉纺织业赚到钱,也没有让我在金融业出人头地,我只能思考政治,其他什么都不会。”他在职期间为政府和上司撰写的许多报告、书信都流传到了今天,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熟悉政治具体运作,也能拿出具体操作方案的政治家,他给佛罗伦萨做的外交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但考虑到他的职位低和在政府外交经费少的前提下,已经可以算非常出色完成任务。 马基雅维利已经在秘书长的职位上干了15年,正当他准备以之为终身职业的时候,无情的命运降临了,佛罗伦萨卷入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场战争,法国一直是佛罗伦萨的同盟国,这场爆发在佛罗伦萨仅18公里之遥的普拉托战争,导致被驱逐在外18年之久的美第奇家族的政变,政变背后有西班牙力量的支持,美第奇家族让佛罗伦萨维持共和政体,实际上施行僭主政治,由美第奇家族独掌政权。马基雅维利很快被撤职,随后因为怀疑他参与了一件反美帝奇的阴谋而入狱,出狱后他努力表现出亲美第奇家族的举动,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他写了《君主论》一书献给美第奇家族的嫡系洛伦佐,希望能得到赏识,谋求复出。然而他不知道,美第奇认为他的岗位适合于安插间谍,所以马基雅维利晚年拼命著述,使他成为了一位知名作家,却离官场越来越远了,尽管他后来数次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晚年在共和国复辟的时候,甚至再次谋求复出,但却被怀疑与美第奇家族有关系,经此打击郁郁而终。马基雅维利的命运竟类似唐代诗人李商隐,有才华的人才最终却牺牲于政治派系斗争。 在这一点上,马基雅维利显然没有他的朋友圭恰迪尼精明世故,圭恰迪尼没有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和卓识,但却更擅长跟对上司,从而身泰名遂;马基雅维利虽有耀眼的才华、犀利的思想,无奈乱世中谋身乏术,他是政治家、学者,而不是政客。现实却是政客往往是胜利者,所以尽管圭恰迪尼也写出了著名的《意大利史》,但他在学术水平、思想上却远远不及马基雅维利对后世的影响之巨大。 马基雅维利的工作不是被一点点地剥夺的,感觉就像一朝醒来已经赤身裸体,一切归零,而那时的马基雅维利才43岁!为了节省生活开支,马基雅维利不得不举家迁出城内,搬到乡下父亲留给他的农庄里隐居度日。经历了这样一场从人生的高峰一下跌到谷底的不幸,马基雅维利深深慨叹命运的无常,不过他最终还是克服了心中的抑郁和不平,在《论李维罗马史》一书中,他写下了对于命运的困惑和绝不屈服、放弃希望的决心: “我真的确信世人可能襄助却不可能抗衡运气,可能穿针引线却不可能折针断线。他们真的永远不该灰心丧志,因为他们不知道运气目的何在,偏偏运气的作风一向拐弯抹角的不走常道。他们应该常怀希望,有希望就不会灰心丧志,不论他们处身在什么样的运气和什么样的痛苦当中。” 原文刊于2016年5月8日《南方都市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C/html/2016-05/08/content_34641.htm#article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六):马基雅维利与美第奇家族
春节后读完的第一本书是盐野七生的文艺复兴的故事之二《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
读盐野七生是从《罗马人的故事》开始的,看时简直被迷住了,几乎在两个月之内一口气读完了十五本:故事,人物,历史细节,娓娓道来,不板脸,不枯燥,不故作高深,也没有时下流行的乱侃。除了太爱自己笔下的人物算一个小瑕疵之外,阅读体验相当完美。
但到了文艺复兴的故事系列之后,阅读体验明显变差了。首先是这个系列写作结构松散,没有《罗马人的故事》那么鲜明的故事。另外也许盐野越来越老了吧,不仅成了一个啰里啰嗦的日本老太太,而且还各种重复叙述。印象中美第奇家族的科西莫赠送雕塑家多纳泰罗一座庄园的故事,就看到了两三次。在《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中,说到马基雅维利初次进入官场,从家到办公地点如何去上班就啰嗦了好几页,看得我差点扔了书不看了。
不过,也许作者是想通过想象马基雅维利一路所见来展现当时佛罗伦萨的繁荣。马基雅维利的年轻时代十五世纪正是美第奇家族当政的时代,是佛罗伦萨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引领整个欧洲。当政者美第奇家族几乎赞助了文艺复兴时期所有的最著名的艺术家,比如多纳泰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本书的主人公马基雅维利的一生也与美第奇家族密不可分,不过是完全不同于艺术家的另一种关系。如果说,美第奇家族是艺术家们的金主,那么,就是马基雅维利的苦主。
提起马基雅维利,首先想起的一定是马基雅维利主义:为了达到高尚的目的,可以使用卑鄙的手段。所以,以前想起马基雅维利,总觉得这样不择手段和毫无道德感的,大概会面目可憎吧。但看盐野笔下的马基雅维利,居然是个挺有意思的人。
马基雅维利年轻时代的伦罗伦萨,是一座鲜花之都,尤其在美第奇家族的洛伦佐当政时期,到达了繁盛的顶点。但这种繁盛建立在洛伦佐高超的政治手腕之上,所以当洛伦佐去世后,修士萨伏那罗拉领导市民驱逐了美第奇家族,使佛罗伦萨陷入了混乱。不过这位疯狂的修士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短短四年多就被佛罗伦萨市民吊死在市政厅广场。
萨伏那罗拉之后的佛罗伦萨由美第奇家族的僭主时期进入共和政体,一介平民的马基雅维利也在1498年进入官场,担任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秘书厅秘书长的职位。这是一个官位不高但却相当重要的职位,可以接触到共和国最机密的事务。从这年开始直到1512年,马基雅维利担当了许多外交和国防重要任务,经常出使各国,调解纠纷,拜见众多掌权的政治领袖,并最终成为佛罗伦萨首席执政官的心腹。正是这十四年的官场生涯,为他后来写《君主论》打下了基础。
然而到了1512年8月,经过一连串复杂的战役和外交角力后,美第奇家族卷土重来,重新执掌了佛罗伦萨。作为共和国高官和执政官心腹的马基雅维利丧失了一切职务,并在1513年以密谋叛变罪名被投入监狱,受到严刑拷问,但最终被释放。此时他已然一贫如洗,于是在佛罗伦斯城外的圣安德里亚隐居,开始了于他是不幸,于我们却是幸运的作为作家的后半生。在圣安德里亚,马基雅弗利写过一封意大利文学史上最美的信:
“夜幕降临,我回到了家里,走进书房。进书房前,我会脱去被泥土或别的什么弄脏的衣服,换上礼服。
穿好礼服,我来到了古人所在的昔日宫廷。在那里,我受到他们的亲切欢迎,吃着那些专门给我、而我又为此活着的食物。在那里,我毫不害羞地同他们说话,询问他们行为的原因。他们也会象还活着一样回答我的问题。
4个小时,我一点也不感到无聊。我会忘记一切苦恼,不再害怕贫穷,也不再畏惧死亡,我已经全身心地融入了他们的世界。”
之所以成为最美的信,一定是因为这段话写出了全世界读书写书的人最心醉神迷的那种时刻吧。
当然,马基雅弗利并没有忘记一切苦恼,他一直还想着复职,为此多方去接近美第奇家族,希望得到他们的垂青。比如他把自己最伟大的著作《君主论》题献给了美第奇家族的年轻公子洛伦佐(但据说年轻的公子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把另一本书《论李维》,献给另两位年轻人扎诺比·布昂德尔蒙蒂与科西莫·鲁切拉。这两位年轻人是一个著名的沙龙奥里切拉里花园的常客,这被认为是一个亲美第奇的佛罗伦萨贵族年轻人的圈子。马基雅维利由于年龄和阅历以及作家的身份,成为这群年轻人的“精神导师”。这群年轻人还把马基雅维利带进了美第奇家族的大门。但美第奇家族并没有给予马基雅维利想要的职位,倒是提出让马基雅维利写一部佛罗伦萨的历史。
但奥里切拉里花园的年轻人一方面带马基雅维利接近美第奇家族,让马基雅维利写佛罗伦萨的历史,一方面却在谋划推翻美第奇家族的阴谋,目的是在佛罗伦萨恢复共和政体。最后阴谋败露,有人被处死,有人逃亡。
奥里切拉里花园的年轻人为什么会突然反起美第奇,要恢复共和政体呢?后世研究马基雅维利的专家们认为,是马基雅维利影响了他们。马基雅维利对此事大感震惊,躲进了圣安德里亚。但美第奇家族却显然并没有认为与马基雅维利有什么关系,甚至都没有命令他中止佛罗伦萨史的写作。只是关于这件事,马基雅维利至于都保持了沉默。所以一切结论都只是猜测。
马基雅维利与美第奇家族的故事并没有完结。1527年,美第奇家族倒台,佛罗伦萨恢复共和制。正在外地的马基雅维利急忙回国,认为在没有美第奇家族的共和国里一定有他的位置。但共和国却以他曾效力于美第奇家族为由,拒绝了他。马基雅维利郁悒成疾,十天后就离世而去。
你看,美第奇家族不是马基雅维利的苦主是什么?
当然也不要以为马基雅维利的一生就是苦哈哈的。的确,马基雅维利出身平民,家境也并不好,经常缺钱花。但他的性格,却是极其诙谐、放荡而富于激情的。在佛罗伦萨共和国做第二秘书厅秘书长时,他从国外发回的出差报告在观察、分析、判断、预测等各方面做得非常好,人人爱读,而且总是能惹得读报告的乐不可支,可谓妙笔生花。
马基雅维利还非常热衷于寻花问柳。除了引用毛姆的小说之外,书中有一封写给朋友的书信,大言不惭地说他嫖娼的一段经历。大致是被一个卖衣服的老太婆带领到一个房间,说是看商品,结果看到一个女的,老太婆关门走了,他也干了。但事后点灯吓傻了,这个女的,花白头发,秃头,满脸皱纹,还有口臭,头皮上爬着虱子,眉毛上粘着虱卵……最后,他支付了与商品匹配的代价后逃之夭夭。
马基雅维利算不上一个品行端庄的人,寻花问柳只是其一。书里有大量书信,都是马基雅维利与朋友之间的通信,除了政治形势,也经常写到生活琐事。有一次,马基雅维利去卡普里,在当地做地方长官的朋友写信给他,说卡普里人是著名的伪善家和谎言家,提醒他注意安全。马基雅维利回信让朋友不用担心,因为他在这方面“能让他们甘拜下风”……
哎,别说,这个倒是与马基雅维利主义异曲同工呢。
:文艺复兴的故事之3是《海都物语—威尼斯一千年》。本来觉得前两本啰里啰嗦,就不再读第三本了,结果看到豆瓣评价,倒是出乎意料地好……呃,我是读呢还是读呢还是读呢……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七):搞团练的马基雅维利
读过君主论,大量篇幅在数落雇佣兵的不靠谱,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当时还不了解佛罗伦萨的历史,觉得这么点现在成为常识的道理有啥值得喋喋不休的。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民兵是马基雅维利一生在尝试推动的事情,奈何他辛辛苦苦拉扯起来的5000人被雇佣兵打得溃散,克莱门七世在战场上的优柔寡断也堪比靖康之耻中的徽钦二帝了,白白搭上了佛罗伦萨。不知马基雅维利若知道几百年后中国有个搞团练的曾文正公将作何感想。超喜欢盐野七生的细腻,尽管很多很多细节在看书过程中统统跳过了,但读盐野七生的书最好就是你不需要有太深的历史背景知识,你只要保持着好奇心,老太太就会娓娓道来,历史也从故纸堆中复活起来了。多想再去一次花之城佛罗伦萨,第一次去的时候只知道文艺复兴的无比辉煌,在历史上仿佛是人类石破天惊一般重新找到了自身价值的高光时刻,从此开启了后面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宗教改革,启蒙时代,文艺复兴三杰入泰山北斗般光耀历史,然而读的越多,就越了解当时历史的混乱,人性在巨变时期的迷茫,以及当时的种种不幸,文艺复兴后就人就觉醒乃至大同绝对是自己错觉。不过美与伟大正因其不完美,现在的佛罗伦萨还马基雅维利时期大体轮廓,我会再去圣十字教堂向这位不幸的文官、纵横家、作家和剧作家致敬,如果有机会,看看他的剧作曼陀罗。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八):与我的灵魂相比,我更爱我的祖国
阅读书目:
1、盐野七生,《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中信出版社;
2、毛姆,《过去与现在》,译文出版社;
3、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商务印书馆;
4、浦兴祖等,《从〈理想国〉到〈代议制政府〉——西方政治学名著释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基雅维利中等身材,身体瘦弱,头颅偏小,相貌寒酸。他头发乌黑,油性很大,总是贴在头皮上。他双眸黢黑,炯炯有神,但举止慌忙。他在座谈时常有明星范儿,但拙于在大庭广众之上演讲。他的嘴唇很薄,嘴角上翘,那曲线给人的感觉既似嘲讽又像愉悦。他体毛很重,只是在官服的掩盖之下不为人知。”
——盐野七生《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
一
1469年5月,尼可罗?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城。
马基雅维利的家就在亚诺河的南岸,过桥去市中心的领主广场不过5分钟,是佛罗伦萨名副其实的市中心。他的父亲贝尔纳多是一位不出名的法律顾问,家里藏书非常多。这样一位还算学识渊博的父亲没有让马基雅维利去接受大学教育,也没有把他送去艺术家的工作室学习,更没有让他选择神职,盐野七生只能推断青年马基雅维利不是一个人才,至少不具备符合当时人才标准的才能,不值得送入大学。
1434年到1464年间,科西莫统治了佛罗伦萨30年。使他留名后世的是他培育的学问和艺术,没有人会像他那样什么都让人收藏,什么都让人建造。他说:“我懂得这座城市的心情。我们美第奇家族用不了50年就会被赶走,但‘东西’会留下。”
马基雅维利出生的那一年,科西莫的孙子洛伦佐?德?美第奇成为了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他快乐阳光、富有教养、机灵幽默,他具有相反的两面性格,但能很好地协调,使这两面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正是在洛伦佐的时代,佛罗伦萨发生了著名的帕齐阴谋。佛罗伦萨的显贵家族帕齐家族与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勾结,企图刺杀洛伦佐和他的弟弟朱利亚诺,谁知刺杀行动步调不一致,只有朱利亚诺一人被杀害。帕齐阴谋失败后,愤怒的佛罗伦萨人处死了阴谋的参与者,但是教皇却表现出一种与生俱来的霸道,他联合起那不勒斯王国向佛罗伦萨公然挑起了战争。战争一直打到了第二年春天,此后进入了三个月的休战期。洛伦佐决定利用休战的时间亲自去那不勒斯赌一把,他说:“我相信,我所采取的行动是恢复佛罗伦萨和平的唯一手段。”最终,土耳其的意外进攻使教皇和那不勒斯王国坐不住了,他们从佛罗伦萨撤了军,达成了和解。洛伦佐于1492年去世,年仅43岁。
洛伦佐死后不过两年半,美第奇家族就被驱逐,修士萨伏那罗拉统治了佛罗伦萨共和国。4年间,马基雅维利目睹了萨伏那罗拉从辉煌到毁灭的全过程。萨伏那罗拉倒台的那一年,马基雅维利29岁。对佛罗伦萨来说,春天已逝;但对马基雅维利来说,春天刚刚来临。
二
29岁的马基雅维利,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第二秘书厅的秘书长,他总是出色地完成交给他的工作,还会自己揽活做。
1502年,瓦伦蒂诺公爵切萨雷?波吉亚的手下爆发了叛乱,他要求佛罗伦萨履行已经签订的佣兵队长合同,以这种形式表明两国的同盟关系。佛罗伦萨犹豫不决,如果接受瓦伦蒂诺公爵的要求,无疑是一个危险之举;但是无视切萨雷的要求,不派人去也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决不能派一个有签约权的大使级人物去。反复权衡中,佛罗伦萨派出了马基雅维利。毛姆的《过去与现在》正是以马基雅维利在伊莫拉的这段经历为背景写就的。
他们邂逅时,马基雅维利33岁,切萨雷27岁。切萨雷有着铁打的身板、俊美的面容,举止老练沉稳,威严高雅,令人爱惧交加。他思想自由,在所有方面不受传统束缚。他极富决断,又有战略头脑,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他不相信佣兵制度,他在自己所征服的土地上禁止抢掠,不失时机地推出统治政策。马基雅维利发现自己的梦想在切萨雷身上具体地体现了出来。切萨雷并没有彻底改变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但是却给马基雅维利已经拥有的模糊思想赋予了更清晰的形式。
切萨雷?波吉亚的辉煌没有持续几年,至为遗憾。马基雅维利感叹道,“公爵死了,但他的想法和做法仍不失为优良。公爵的失败在于非人类所能超越的巨大不幸。以他的失败来否定他的一切是错误的。斯人已逝,但他的思想和实行其思想的方法仍长存人间。”
切萨雷?波吉亚从一位历史人物变成了一个理论象征,活在了他的《君主论》里。
三
马基雅维利时代的意大利内忧外患,教皇为了加强自己的世俗势力,对各城邦分而治之;外国势力乘虚而入,充斥着操纵主宰意大利的野心;故乡佛罗伦萨几经劫难,自己的命运又随之沉浮。失意的马基雅维利闲居乡里,思古论今,但却依然没有放下,始终期待着重回官场,《君主论》正是他为此而献给小洛伦佐的礼物。
《君主论》共26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章到第11章,主要论述君主国的种类及其获得方法。第二部分从第12章到第23章,主要论述君主的统治术。第三部分从24章到第26章,主要论述意大利的统一。
在论残酷与仁慈中,他指出君主为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对于残酷这个恶名就不应有所介意,因为除了极少数的事例之外,他比起那些由于过分仁慈,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随之而起的人来说,是仁慈得多了,因为后者总是使整个社会受到损害,而君主执行刑罚不过损害个别人罢了。”
在论述君主应当怎样守信时,他指出,“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保持国家是他的绝对目标,而是否遵守信义是可以视情况再论的,“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做出的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随时顺应命运的风向和事物的变化情况而转变。”
在论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为人时,他对保持中立提出了质疑。“如果你不公开表态,你将来总要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因为胜者不需要在逆境时不援助自己的朋友,失败者也不会庇护你,因为你过去不愿拿起武器与他共命运。”他更直接地指出了这样的事实,“他如果不是你的朋友,就要求你采取中立;他如果是你的朋友,则要求你拿起武器公开表态”。简单地说,你若保持中立,则跟谁都成不了真朋友;那些要求你保持中立的人,也从来就不是你的朋友。
在论君主的大臣中,他指出了识别大臣的屡试不爽的方法。“如果你察觉该大臣想着自己甚于想及你,并且在他一切行动中追求他自己的利益,那么这样一个人就绝不是一个好的大臣,你绝不能信赖他。”同时,为了使大臣保持忠贞不渝,君主还必须常常想着大臣,“尊敬他,使他富贵,使他感恩戴德,让他分享荣誉,分担职责。”只有君臣之间处于这样一种关系的时候,彼此之间才能诚信相孚,这个道理万世都是这样的。简单点讲,要形成一种共识——你们想着工作,我想着你们。
在论怎样避开谄媚者中,马基雅维利揭示了鼓励讲真话与赢得尊重之间的矛盾关系。“一个人要防止阿谀谄媚,除非人们知道对你讲真话不会得罪你,此外没有别的办法;但是,当大家能够对你讲真话的时候,对你的尊敬就减少了。”因此他提出,我们只能选择第三种方法,“在国家里选拔一些有识之士,单独让他们享有讲真话的主动权,但只是所询问的事情,不是任何其他事情。”除了这些人之外,他应该不再听别人的话,推行已经决定的事情,坚决不改变。
后世总把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但这种概括却抽调了其政治伦理观的一个重要前提,即目的是君主夺取和巩固自己的权力,进而实现国家的安定和强大。马基雅维利眼里,君主身系社稷祸福兴亡,这是他们的首要责任,如果履行这种职责和一般的道德要求相冲突,就应该果断地舍弃后者,不受其制约和束缚。在这一层次的根本政治问题上,他把政治和道德严格分开,使善和恶失去了本来的伦理价值意义,只要有必要,君主就可以也应该表现出狮子的凶猛和狐狸的狡猾。
世俗性、实用性、现实性、经验性等是《君主论》鲜明的特点。马基雅维利具有一个学者的冷漠与超然,但同时也有一个生逢乱世的政治家的激情与责任,他对人们心理特别是政治心理观察得十分细致深刻,这些共同造就了《君主论》这本西方政治学的经典之作。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九):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盈奠,当与梦时同
有些人抱怨啰嗦,那是他们他们作为读者的心态和立场不同于作者,作者想做的事情,不是去挑出我们今天感兴趣的东西卖给我们看,作者想做的,正如书名一样,是要去理解这样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换句话说,他是在重新经历马基雅维利的一生,他的时代背景,他所经历的重大的历史时间,他的人生经历,他的朋友和学生,他的理想和人格,作者用详尽的笔触描绘了出来,如果只顾着找那些我们所感兴趣的,如今称之为现实主义的法术势,期望能从中获得一斤半两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或者是谈天侃地中出风头,那么就会失去对这一思想体系真正的理解。
马基雅维利在我看来是一个孔子式的人物,他们都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也并非底层的家庭中,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都天资过人,自学成才,他们都有一个理想, 孔子的理想是恢复王道,马基雅维利的理想是让自己的祖国佛罗伦萨强大起来,他们都曾见用于家邦,但是都因为政治斗争而黯然下场,他们都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坚持着不合时宜的理想,在最后的时刻,目睹到了伤心欲绝之事,孔子见到了西狩获麟,知天道失常,忧心而去,马基雅维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见到了因愚蠢的教皇克莱门特7世而招致的罗马浩劫,自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罗马城再次遭到洗劫,这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开始由鼎盛走向终结。
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总要在残酷的试验之后,才能总结出一些心血呢?
《文艺复兴的故事02:我的朋友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的兴亡》读后感(十):直男马基雅维利
当我完这本书后,一直想找一个现代的人和马基雅维利做一个比较,最好还是个名人,这样更有画面感,当然要有老马的影子。找来找去相似的人很多,但是名人没有(也许我没发现,或者像老马的都很难成为名人,再或者有生之年很难成功),唯一想到的是还算有点名气的艾力(微博粉丝351万),《奇葩说》里面为数不多的直男。
艾力曾经说过:他想改变世界。同时他坦诚、真实、勤奋、好学、热情,老马的性格里应该有很多和他是重合的,当然还有一条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什么天赋和背景。
艾力有很多朋友,包括《奇葩说》里各类奇葩,各种场合都表达了艾力这个人是非常好的朋友,我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会和他说很多不曾和其他人说过的东西,这些眼熟的经历不也是老马所经历的吗?无论是旗手、总督、同事... 很多的通信和对话证明了他是比较popular的,从很多信件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沟通是非常的坦诚的(还有关于嫖妓的描写);对话应该更多,只是并没有记录下来罢了,我相信会比信件更加的直白。
这样的人会被很多人当成朋友,但是他们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不是吗?
马东曾经说过,他希望像艾力这样的稀有的直男能留在奇葩说,可以想象老马和艾力这样的人无论是在15世纪还是21世纪都是稀缺的。难道这说明这样特质的人自古至今就很少吗?还是被当时的世界同化了了呢?
再有,他们成功了吗?这是另一个问题。一个是中央办公厅秘书长,一个是坐拥351万粉丝的大V,在别人眼里应该是成功的。但是问题是在他们自己眼里肯定是不成功的,老马写《君主论》《战争的艺术》《佛罗伦萨史》是为什么呢?他仍然想要在美第奇家族掌权的政府里继续为官,但是想做成什么样子,我们不是很清楚了。艾力的目标是要改变世界,这个可能更遥远一些。但是正因为他们自己的不满足,才促使他们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才会有后市的那些精彩的作品!
如果你没有什么天赋和背景,还是努力的做一个马基雅维利式的直男吧!因为你也没什么别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