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阿图尔·叔本华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哲学、道法、佛学、瑜伽殊路同归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是和巴贝里的《刺猬的优雅》同时在亚马逊上买的。先看的肯定是哲学教授写的《刺猬的优雅》,因为内心不太喜欢叔本华,但,看完再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我马上断定,巴贝里肯定是叔本华的迷妹!哈哈!

书中勒妮的人设——具有聪明才智的,百战不败的女神却把自己伪装成又蠢又笨的看门人。勒妮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完美地展现了叔本华对“孤独”这一哲学思辨在现实中的实例!

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在独处时,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纯属多余,甚至是一种烦恼!

叔本华对独处的释义“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才是真正的自由”。这让我想到了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那种生命与宇宙的对话,天人合一的境界,那是一种圆满的孤独!还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种豪迈的孤独状态!用粗暴流行的网络语言说就是:老子就是这么牛掰,你们这群傻X才配不上老子呢!

对叔本华有印象是多年前看李银河的《我的生命哲学》,说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他那个有名的钟摆理论: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两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真让人绝望)但,这本书开篇就说了,“人生的智慧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渡过一生这样的一门艺术”如此说来,岂不矛盾?

细读之后,理解了叔本华,他的本意并不是说“生命是痛苦”而是要“知道痛苦”。 所谓的“幸福生活”应被理解为:“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而只要拥有丰富的精神思想,就能够让我们免于痛苦。

大家对叔本华的误会也让我想起老子的那句话“不笑,不足以为道”曾经对叔本华的理论不屑、嘲讽,持完全否定态度的人,就是老子眼中,听说“道”就笑的,“完全没有悟性”的人。

书后面写叔本华的生平轶事的文章中,显示他一直有阅读古印度《吠陀》的习惯,他说《吠陀》一页纸的著作超过康德以后整卷的哲学著作。叔本华强调的独立人格和佛学中的“心性”颇有几分相似。同理,叔本华的“生活不是让我们享受的,而是必须忍受它,克服它”与佛学中的“众生皆苦”如出一撤。

现在,微博上心灵鸡汤泛滥,浮浅的乐观主义盛行,大家都在炫耀自己穿得奢侈,吃得霸气,玩得闹腾,似乎这样的一时的快乐就会给自己带来幸福。殊不知,快乐需要的是依赖外部的条件,只是一个条件反射的即时情绪。而真正的幸福完全来自内心,是需要洞悉人世百态,深度思考后的一种选择。犹如某人说的“幸福,光有钱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活在某种文明之中”

我的瑜伽老师,她在为我们上课时,经常会说:“瑜伽既是一种运动,也是一种修行,和自己愉快相处,把自己雕刻成更好的自己,不跟别人比,只需要做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不辜负这一生就OK!”她的话和叔本华也是不谋而合,叔本华说:“一个内在丰富的人对于外在世界别无所求,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每天每时都成为自由的自己”

看,不管是哲学、道法、佛学、甚至瑜伽都有异曲同工的想通之处。

书的最后一面封皮介绍译者——韦启昌,职业居然是医生哦!好意外。看,哲学教授巴贝里写小说,医生翻译哲学著作,哲学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智慧嘛!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认真生活,独立思考有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这哲学家!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启迪发现自我发掘自我的哲学经典入门

一本启迪我们踏上发现自我,发掘自我的人生智慧之书。逻辑清晰、语言轻松诙谐、字字珠玑、充满哲理,不忍释卷。关于人的三个方面“人是什么”、“人有什么”、“别人怎么评价你”,叔本华认为“人生幸福的首要的最本质的要素,就是我们的人格,其他第二,第三个因素都不重要”, “别人无法给予,也无法夺走,即使孤身一人时依然陪伴着你的,是你的本性—-“你自己”是最本质的,比任何外在财富或者是别人怎么看你更重要”, “幸福主要依赖思想平和与内心满足”, “拥有伟大的心灵或伟大的头脑,而不仅仅是名声,才是值得的,才是通往幸福的关键”。对迷恋财富、权势、荣誉、地位、声望,在意他人看法等等世俗之见进行一一驳斥,不禁大呼过瘾,解惑。聆听200多年前哲学大师的观点,依然能帮助我们拨开缠绕的迷雾,找寻人生幸福的本质。期待下一部阅读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三):部分段落节选

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之处,是人们的性格之中最低下、最不高贵,也就是那些平庸、琐碎、卑俗的部分。 要养成跟人交往时保持着孤单感。一方面学习怎么跟友伴在一起时依然故我,并不立刻说出你的想法;另一方面,对别人所说的话,不必太推敲字义,在道义上或智力上,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并加强对他人意见的淡漠感,就最能练习人人赞美的容忍精神。 一方面,社群好像一把火——聪明人在适当的距离取暖,不像傻瓜一样过于靠近火,一旦被烧伤,就跑开独自发抖,大叫大嚷火会烧伤人。 每一天是一个小生命:每一次醒来和起身是小模样的出生,每一个早晨是短暂的青春,每一次休息和睡觉是小模样的死亡。 看见他人的东西,往往让我们想到:啊,但愿那东西是我的!我们总觉得我们缺乏什么。我们不但不应该有那种感觉,更好的做法是经常把自己置身于相反的境地:啊,但愿那东西不是我的!我的意思是,我们有时应该把我们的所有物,看作是可能会丢失的。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为其他福分而不惜牺牲健康,是最最愚蠢的事。任何事物都应该搁放在健康之后。获得上天和命运所赋予智慧的人,将会热切而小心地维持开放内在的快乐泉源。要做到这些,独立和闲暇是需要的。要获得独立和闲暇,他会自愿节制欲望,珍藏他的资源。因为他不像别人,他的快乐不只限于外在的世界,这就使他更加克制和谨慎。不受打扰的闲暇,并不是大家都能拥有的,它跟人的天命是根本相抵触的。它是贫困,需要奋斗,并非才智驰骋的天之骄子。一般人对不受打扰的闲暇,不多久就会感到烦闷,要是没有设想的或必然的目标,例如各种游戏、消遣和嗜好,把闲暇占据,闲暇立即变成负累。人的快乐幸福在于自由运用个人的最大才智。上天所赋予人的那些能力,原本的目的是让他跟大自然的困难搏斗,但如果无须作这样的搏斗,未能使用的能力或精力倒变成人的负担。智力高超的人有能力对纯粹是“知识”、跟“意志”无关的事物抱有浓厚的兴趣。不但如此,这类兴趣对他也是必须的。这可以让他生活于没有痛苦、十足是神仙安居的境界中。他所需要的外界的激励,大多源于自然的现象,对人生事物的思考,以及古今中外人的事功,这一切只有这类优异分子才能充分欣赏、理解和同情。我奉劝大家对于所赚来或是继承的钱财,应该小心保存。人在一生开始之际,若有一笔钱能让自己独立,也就是无须工作而能生活舒适(即使是足够个人而非全家),其益处是无法估计的。贫困像瘟疫一样,紧紧地依附于人们的生活中,钱财能使人免于这一慢性病的侵害,它使我们从自然命运的强迫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判断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有用,并非根据自己的意见,而是取决于他人的看法。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地要让他人对自己有好感,把“他人的好感”看作价值重大。自负的人多话,自豪的人缄默。但是自负的人应该明白,他所希望的得到他人的好感,比较容易而且一定能得到的方法是坚持不说话;靠说话就难得多了,尽管有满腹经纶可以卖弄。毫无疑问,“谦虚”成为美德之后,让愚人占尽便宜,因为大家都希望各人把自己说成是蠢人。这真是平头的平等,让全世界看起来都是愚人。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