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伪装者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伪装者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伪装者》是一本由张勇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伪装者》读后感(一):《伪装者》剧本版小说与原著、电视剧的区别

当当目前已经新书到货

★年度热播谍战剧《伪装者》剧本版全情呈现

★原著作者张勇亲自操刀打造,不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

★“明楼”靳东倾情作序推荐

★独家番外《烟缸与青瓷》,首次曝光明家兄弟巴黎生活神秘内幕!

★多张高清剧照精美呈现

原作者张勇老师,同时也是电视剧《伪装者》的编剧,她在原著小说和电视剧基础上,亲自操刀修订,故事情节更为饱满有张力,和电视剧相比在一些关键情节上有一些很大的不同。这可以说是张勇老师最想呈献给观众的《伪装者》。

比如明台和程锦云去日本大使馆盗取情报,最后不单单是坐在屋顶谈人生聊理想那么简单,而是埋了一段大虐情节。

还有矿道中,程锦云大喊“满崽”那段终于不见了……

《伪装者》读后感(二):电视剧/原著/剧本小说的各种不同

首先是开头,原著里明台救了的是戴笠而非王天风,剧本小说中选择了电视剧的内容。但是在剧中,最后明楼告诉明台,从一开始王天风就是布了一个局,所谓的刺杀也不过是对明台的试探——这点本身就有些不符合逻辑,毕竟军统并不想让明楼暴露,直接在开局就选他弟弟做 死棋 太冒险了。

因为本身叙事方法的不同,原著小说在结局之前都没有把明楼的身份放在明面上说,因此不可能有阿诚派人去军校营救明台的情节。剧本小说中,阿诚虽然派了人,但最后被明楼制止,这点上剧本比电视剧符合逻辑。而剧中的明台打退前来营救的人的剧情,从视觉上更具有冲击力。

明台和于曼丽第一次去重庆执行任务,于曼丽逃走后明台由帮她处理掉监视的人(电视剧)改为于曼丽自己回到明台身边(剧本小说)。在香港执行任务时,电视剧中明台因为难以克服心理上的坎而犹豫不决,剧本小说及原著中均为因为有三人,所以明台不知道究竟该杀哪一个。明台回军校救于曼丽时,电视剧采用的是更戏剧化的打人形靶,而两部小说中都是雨中做俯卧撑。

过年时候,原著中明楼直接就唱了《生死恨》,电视剧中明台死缠烂打要大哥唱《苏武牧羊》,当时就觉得明楼要用眼神杀了弟弟了……剧本小说中改成明镜要求明楼唱《苏武牧羊》,相比之下比明台合理很多。 聆听毒蛇教诲 这段采取了电视剧的内容。原著中孤狼在结尾前都是个神秘人物,汪芙蕖被刺杀后也只是用变声器打了个电话给汪曼春;电视剧及剧本小说中都是南田洋子/南云造子前去安抚汪曼春,而孤狼则是将汪曼春约在烟花间见面。

明家兄弟剧中一直在打羽毛球,剧本小说中改成击剑(更帅了啊!)剧中阿诚让着小少爷,剧本小说中明楼故意让着明台,结果都是明楼给明台洗熨衣服……日本领事馆改了明台程锦云二人在屋顶卿卿我我,变成了有点虐的剧情,感情发展也更顺理成章。手表自然还是捡了的,明台也解释了下为什么要戴着那么好的手表,穿着哥哥给熨的外套执行任务,因为万一任务失败,这一身衣服就是他的殓服(╥﹏╥)。

明台得到命令刺杀明楼,这段的描述前一半根据电视剧,后一半照抄原著小说,所以文风差异略大,且明楼前后的感情变化有点不自然。原著小说中明台已经推算出明楼就是下达刺杀命令的毒蛇,因此任务前故意在明楼面前表现得满不在乎,也因此明楼十分生气,对明台就是一个“打”字。剧本小说和电视剧这里明楼又送了一块与明台在日本领事馆遗失了的一样的手表给他。得知真相后,剧本小说中明台终于一拳打到了明楼(好解气)。晚上煮阳春面的是明楼,一边内疚一边生闷气的明台回炉重新做了下,真是太有爱了。明楼家法处置明台,一字不差地搬了原著小说,加之后来他对明台的伪装的评价( 险些又被这小子骗了 )有点不顺畅。

删除了程锦云非常脑残的那段剧情,程小姐看着明显顺眼多了。

毒蛇毒蜂二人会面,大致上采用了剧中的情节,区别在于提出 死间 计划的是明楼而非王天风,将明台设计成死棋的也是明楼。一个电视剧中被吐槽成筛子的桥段,就是明台躲避追捕,从隔壁楼顶违抗物理学定律跳过去,也改成了由高处向低处跳,及借助飞爪从低处回到高处。之前明台遗失在日本领事馆、后被阿诚捡回来的手表被放在了小秦尸体边上作为栽赃他的证据,而明楼后来送给他的那块则用于在他 死后 洗白。王天风在原著中是被明台骂死,更富戏剧性;而在电视剧及剧本小说中均被明台一刀致命。电视剧中明台被救出靠的是他母亲留给他的怀表(是有多不科学!),两部小说中均为买通梁仲春后用麻醉弹造成其死亡的假象。

三者结局都不一样,最不科学的是电视剧——明楼如何逃出被监视了的明家,前往火车站救大姐?剧本小说中明台没能见到明镜最后一面,因而是明楼告诉他姐姐的遗言。无论在哪个结局里,明镜都会死,明台都必须离开上海,明楼则还要继续顶着 汉奸 的帽子抗日。

文风方面,因为部分文字来源于原著小说,部分来源于剧本本身,所以明显能感觉到有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一大段对话经常只有对话本身,没有说话的人,一句句数下来谁说了什么也是够累的……我不是腐女,但是也能感觉到作者有讨好部分读者的倾向(比如那幅画还有个名字叫 更上一层楼 ……)。

人设方面,原著小说中明家的结构是姐弟三人(明镜、明楼和明台),阿诚是明楼的私人助理,或者说就是类似管家的身份;剧中模糊了明台和明诚之间的区别,明家更接近于姐弟四人;剧本小说则介于二者之间,比如新年放完烟花只有明楼向明镜讨要红包,阿诚只是偷笑不语。明楼明台兄弟之间,原著要比电视剧和剧本小说疏离很多,且原著中二人分别为上海站情报组/行动组组长,分属平级,而电视剧及剧本小说中毒蝎均为毒蛇的下级,后者相比之下合理很多,毕竟军校毕业出来就是少将的明台太不符合常理了。明楼在原著小说中更别扭一点,虽然对家庭很重视,但决不表现在脸上。梁仲春在剧本小说中更聪明一些(不辟谣76号二春争权是为了让日本人不多猜忌)。明堂大哥则是从亲日派(原著)变成本分的生意人(电视剧)甚至共产国际驻上海站代表(剧本小说),这点改编使得 明家香 发布会时他的表现更合理,不过强行加戏的感觉有点明显。郭骑云由单纯的军统(原著/电视剧)变成了南方局在军统安插的间谍(剧本小说),而且他还是王天风的远方侄儿,这大约是为了填补原著中被改编了的毒蜂(与王天风不是同一人)曾经因为军统腐败,想加入共产党却被上层清除,结果上海A区行动组仍旧与黎叔等有来往的bug。

《伪装者》读后感(三):在暗浪里寻一颗蜜枣——剧本小说摘抄

作为依旧蹲在坑底的人,剧本小说常看常新,一颗蜜枣抵地过十把刀子。

此篇仅限台丽。作为坚决拥护曼丽的台丽党,重看剧本小说时发现台丽线非!常!甜!

【所谓红娘都是深藏功与名】

“生死搭档?”明台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感觉很新鲜,“男的?女的?”王天风故作玄虚:“你说呢?”“那……”明台说,“当然是女孩好。”王天风不屑地“哼”了一声,看着王天风的表情,明台知道自己猜对了。“漂亮吗?”明台得意地问。……明台双眉一挑,往身后的桌沿上一靠:“可惜了。我对女人这个题目,向来做得不够专一。”“你喜欢‘包罗万象’?”王天风语含讥讽。“不,我喜欢‘一锤定音’。”“那岂不是很专一?”“因为遇不到啊。”明台俏皮地回答,而后好奇地问道,“那个女孩长什么样?有照片可以看吗?”……谁知明台手一抬,那张于曼丽的黑白照被他拿住了,明台拿腔作调地怪叫道:“这个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王天风嗔怒地拿着文件就要打他,明台就势一躲,边躲边嚷道:“嗨,我真见过!”……男学员活动了活动胳膊,傻傻地看着于曼丽洗着手里的毛巾。明台走过来,像没事人一样走到于曼丽身边,也不看她,嘴里哼着歌曲用脸盆接水。突然,水停了。 明台生气地嘀咕了一句,拿手使劲地拍打了一下水龙头,还是没反应。于曼丽叹口气,明台这才注意到她,向她伸出手……于曼丽刚要有激烈反应,却看见明台递过来的是一条拧干净的毛巾。“擦擦。”于曼丽瞥了一眼明台,又看了看他手里的毛巾,冷冷道:“谢谢,不用。”话音刚落,身后便传来王天风的声音:“认识了?”……“我叫明台。明月的明,楼台的台。”明台伸出手,只见于曼丽伸出的竟是拳头,又立即握手成拳,两人拳对拳地碰了一下。“于曼丽。”……远处,明台看着王天风和于曼丽,他的直觉告诉自己,眼前这个叫于曼丽的女孩儿跟其他的女孩子略有不同。

【曼丽非正式见家长】

明台扣紧黑色学生装的领口,满脸欢喜:“太好了。”继而转对于曼丽道,“我大姐最疼我了,找个机会,我介绍你们认识。”于曼丽微微一笑,笑意中带着些许自卑和欣慰。明镜和明台的车几乎同时抵达香港大学。“我大姐下车了。”明台隔着车窗正好看见明镜在港大门口下车。林参谋道:“我们绕到后门去。”“我替你争取十分钟。”说完,于曼丽推开车门走了下去。“五分钟足够。”明台道。明镜刚准备走进校园,一个“女学生”不知从什么地方蹿出来,一下就撞到明镜身上,明镜差点闪着了腰,皱着眉刚要埋怨,才发现“女学生”倒在地上“哎哟”直叫。“你跑这么急做什么?”明镜看她摔得不轻,倒有些不安,“伤着没有啊?”“对不起啊,是我不好,撞着您了……”于曼丽站起身愧疚道。

【史密斯夫妇式开弓没有回头剪】

明台站起来,离开座位。于曼丽站在走廊上,娇媚地点燃一支烟。明台从她身后走来顺势扶住她的细腰,附耳轻声道:“有时候,穿旗袍的女人不一定要多高贵,主要是看穿的人有没有水蛇腰。”说完,伸手从她嘴里夹过香烟,自己吸上一口。走廊上三名保镖用艳羡的目光看着明台,“你太引人注目了。”明台也回望了一眼保镖说道。“我已经相当收敛了。”“你越收敛,越是风情万种。”于曼丽微笑:“谢谢,我就当是赞美了。”二人甜蜜地在走廊上亲吻,明台的眼睛落在手表上,他的嘴咬在于曼丽耳畔,道:“行动。”于曼丽的手摸到他的口袋里,拿出一把枪来,对准过道上的保镖就是一枪。

【台历】

“我呢?”于曼丽指着明台,“必须,补习是好话。”

“你啊,色彩斑斓。”

《伪装者》读后感(四):小说的归小说,电视剧的归电视

抱着对电视剧的热爱,和书中独家的番外,我终于把书买回来读一次了。没想到,这种先看了电视再读书的感觉竟然这么不好!全程不觉得在读书,反而像是在重温剧情还不带颜值。要说阅读体验和影视剧的体验实在不一样, 我这么做也是作死。读书,大部分是作者引发读者的思想,告诉其一,然后我自然会脑补上其二其三其四。在两个人说话的时候,读者一般很难会想象到环境细节,比如旁边卖包子的小哥穿的什么样的衣服之类这种事。但脑子里会有一个大致的环境概念,虽不精确,但到处都是可发展的空间。好的作者,会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和主角一起推动剧情,这种模糊的想象空间,似乎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而影视作品,最讲究的其实是镜头和细节,他会将每一处细节处理的非常妙,这个场景有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画面,什么角度拍出来好看,桌子上要摆些什么,什么方向……这些都明确直接的展示给正在看这个作品的人,会让人感觉更加真实,更容易融入剧情。

之前的《琅琊榜》,我是很久之前看的书,而后看的电视剧,有些地方和当时感觉的不太一样,但这是一个将想象补全、细化的过程。对我而言,就算阁主胖了点、梅长苏活泼了点,靖王妃存在感强了点,也是能求同存异的,照样津津有味的看完。其实是制作团队把他们心中的哈姆雷特形象化,展示出来,我看了发现嗯,也行,于是欣然接受。但是先看了剧,再看书,却是完完全全的不一样!我已经看到了被细节化过的版本了,很难在阅读中再有那种揣摩人物的好奇心了。看到书里的一句台词,我连说话的人是什么表情都会立刻呈现在眼前,感觉有点无聊。

这本书最期待的还是巴黎往事这部分的故事,毕竟是个电视剧中没有的部分。我一拿到书就没忍住直接翻到最后看了。我发现,我对电视剧中人物的感觉,和书里完全不一样,好像不是一个人。当作者写出了一本书,读者会把人物想象成什么样子,其实他也控制不了,哈哈。

至于内容部分,想说的不多,就是和电视剧一样嘛,多了一些演员演出来的描写。那个时代,无论怎么写,几乎都是悲剧。就算结局定格在一个比较安好的时刻,也让人很难不去想象之后人物将面临的结果,因为那个时代离我们太近了。不去追究大哥他们的原型,那个时代的卧底,有几个可得善终。就算一次次从鬼门关绕回来、熬过千难万险,终于盼来了1949,1966依旧是他们跨不过的坎。”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么矫情的词,放到那个年代,却让人有想哭的冲动。

总之,就当看了一次文字版的电视剧吧。反正看过电视剧再买书这种事,我是再也不干了(默默删掉购物车里的冰与火)。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