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糖脂》是一本由迈克尔?莫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2.00,页数:3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盐糖脂》读后感(一):这回终于有人为我的暴饮暴食,找了个相当靠谱且系统的借口
曾经,我也有过纸片人的身材▼
可惜小龙虾汉堡炸鸡披萨奶茶巧克力薯片外卖是我的少女情怀。
男神说我像怀了小孩。
虽然我十分明白我这看见什么就流口水的德性、我那说放弃就放弃的自制力(晚上都会一边掐那圆滚滚的肚皮,一边吐糟自己:“你个胖子,今天怎么又吃了两人份的披萨?!”)
但这毒辣辣的话从男神口中说出来,就是一从天而降的雷神锤,把我压成矮矮胖胖圆圆滚滚的土地公公,在九尺男神面前自卑得抬不起头,尴尬地想刨个洞回到治愈伤痛的安乐窝。
于是我迅速地编了个理由,立马打车回到家中,瘫坐地毯倚靠沙发,拿出一塔新鲜出炉芝士流心塔,治愈被爱慕对象吐槽胖所造成的伤痛。大家想笑就笑吧。每当人们心理极度难受或情绪失控时,就会借助食疗法,来慰籍心灵。这话是心理学家们说的。
总而言之,在家楼下,我鼻子一嗅到芝士的飘香,眼睛就被诱惑到前方甜品店的橱窗。因为塔内外温差,你可清晰瞧见,这刚出炉的芝士流心塔在有节奏地呼吸律动;在昏黄灯光下,塔中央那褐黄的焦点竟与乳晕有几分相似,我这被挑动的贪食孩童立马要了一打,然后快步并跑爬回家,心想快点允吸这幸福之源。
我又让自己陷在沙发里,左手拿着一个塔,右手滑动手机,查找减肥教程和健身餐。搜寻资料时,我意外地瞥见了芝士流心塔的热量——没有想过,这一个还没有我手掌心大的小妖精,居然有%#%热量。吓得我赶紧哭着把剩下的三个吃完。一个12元!我肉多,心更软,和人命币过意不去的事情,做不来。
那晚,我和往常一样,掐着自己的肚皮,威胁自己,明天不准再吃了!但因为悲伤,我那晚掐得特别用力,估计我妈看到都要晕倒。可第二天,大家都懂,该吃的还是要吃,不该吃的也吃了不少。
算了,反正就这逼样了,减肥太苦,苦到让我觉得男神追不追都无所谓了。我就这样凑活过吧!
可命运眷顾我这胖乎乎的萌宝。在我持续放弃自我,准备每天靠小龙虾披萨炸鸡薯片意面蛋糕外卖过日子时,让我读到了《盐糖脂》。我熬夜到两点读完这本书,读完后觉得曾经的自己就是蠢得令人心疼的猪猪女孩。为什么过去暴饮暴食的时候就只责怪自己那脆弱其实无错的自制力?从来没有想过还有其他的原因呢?
普利策夺主Michael Moss用画面感十足的文字,揭秘了食品巨头公司做的那些勾当,这些市值百亿的公司比我们自己更加了解自己:食品化学家精确测量我们的味觉极乐点;食品工程师玩转盐糖脂,创造出一吃惊艳,吃了就停不下来的配方;营销人员通过炫酷的质感包装、直戳心灵的广告语以及见缝插针的营销推广,让我们顺手就把钱掏出来。
这群不仅脑袋灵光,工作也认真刻苦,他们终年加班,废寝忘食。目的只有两个:让你买下产品和让你买更多的产品。
所以,致千千万万暴饮暴食的同类们,我们再也不要把自己关进内疚的小黑屋里。我们的对手不是手中揣着的美味小妖精,而是把它们创造出来的人们。
他们有的是给食品公司施加业绩压力的投资者,有的是研发新产品的食品学家,还有的是琢磨人性写写画画的广告人。当然,你也可以把设计橱窗展示的人也算在内。他们会根据市场反馈,及时改进或研发产品,已确保我们永远腰肥圆滚,他们永远腰缠万贯。▼
把错误推给别人,归为外因,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我想回到以前的纸片人身材,在知道了周围布满了被精准设计好的诱惑与陷阱的情况下,唯有对自己狠点!狠点!再狠点!不够!狠点!还要再狠点!!
————————————————
《盐糖脂》除了揭秘食品巨头是如何操控我们外,还包含了大量人性观察。提供了许多的市值百亿美元的快消公司的内部案例,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化学家、食品工程师、市场营销人员、广告从业人员等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有趣的东西。
下面我就把巨头们通过[盐][糖][脂]操控我们的案例贴出来,警示我们,下次进入超市时,不要再度上当了!
制图思路▼
盐的力量▼
金汤宝如何通过盐操控我们的▼
乐事薯片如何通过盐操控我们的▼
糖的力量▼
宝氏麦片如何通过糖操控我们的▼
脂肪的力量▼
卡夫奶酪如何通过脂肪操控我们的▼
—————————————————
[未完待续]下次会将本书的人性考察贴出来。
《盐糖脂》读后感(二):我想经常看到运尸袋
汽水、果汁、蛋糕、巧克力、冰激凌、饼干、薯片,似乎大家都知道这些零食热量高,营养低,而往往又控制不住对食物的渴望。这种控制不住,真的完全是消费者缺少自制力吗?
如果你喜欢吃薯片,也知道薯片是公认的垃圾食品。但你了解这种欲罢不能,罪恶的愉悦感究竟源自何处吗?
最开始舌头率先接触到包裹在薯片外面的盐,薯片里含有更多的盐。人喜欢盐,渴求含盐的食物。薯片还含有大量的脂肪,提供大部分的热量来源。咀嚼薯片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口感。吃到嘴里的脂肪,能让大脑瞬间就感受到愉悦。薯片里还含有糖,让人血液里葡萄糖水平迅速升高,血糖升高会让人食欲大增。吃完薯片一个小时,会想吃更多的薯片。
吃薯片真正的代价,不是付出的低廉的价格,而是隐含的因摄入过量盐、糖、脂肪而带来的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健康风险。
也许你不是很清楚薯片究竟如何作用了你的大脑,让你欲罢不能,充满快乐,也不清楚因此可能承担的健康成本。但加工食品行业的公司对此非常清楚,并且利用这种信息作为行业命脉。加工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精心调配盐、糖和脂肪的比例,以求达到食物的“极乐点”。食物的“极乐点”是专家在实验室运用计算机建模的方式,通过大量的配比实验,计算出的最佳搭配,食物达到美味的最高点,让人无法抗拒,停不下来。达到“极乐点”的配比,往往由远超人体所需摄入量的糖、盐、脂肪和多种添加剂组成。
社会日益认识到高热量食品的危害,食品巨头可抗辩,人皆有选择的权利。导致人发胖的罪魁祸首不是他们生产的产品,而是控制不住把手伸向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信息如此不对称的局面下,消费者只是待宰的羔羊,真的有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吗?
对脑部扫描的研究发现,大脑对糖的反应和对可卡因的反应是一样的。世界上最大的冰激凌制造商,联合利华,成功的运用这个研究结果进行了一次绝妙的营销活动,他们宣称“科学证明”,吃冰激凌可以让自己感到幸福。
很少有更完美的例子,让我产生对广告营销的愤怒。这么多聪明大脑的才华,都运用在如何提高产品销量、扩大产品市场份额,获取更高的利润,最大的股东利益。消费者的权益,没有人关心。
从原始时代进化而来的现代人,仍旧携带喜爱糖、盐、脂肪高热量食品的本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个特质让我们的祖先得以存活下来,而现在,这个本能被食品厂商利用,把我们推向疾病和死亡。
现代人身处什么样的时代?生活的时间被不断延长的工作时间、不断提高的工作压力所挤压,购买新鲜的食材,从容的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们在不健康的方便食品和不方便的健康食品间很快做出了选择。疲于奔命的劳动者,在精疲力尽的一天之后,进食不是为了解决饥饿,而是为了感觉能好一点。而又有什么能比糖、盐、脂肪这些直通大脑中枢快乐神经的食物更能让人迅速感到媲美吸毒的快感呢?
一边是规模庞大,资金充足,研究力量强大的食品公司。人们在超市购买的所有食品都经过科学家的完美设计,目的在于让人过度消费。另一边是手无寸铁的消费者,不仅没有足够的对于食物营养的认知,还时时面临生活的压力,促使自己向渴求高热量食品的本能屈服。
如何让消费者进行更明智更健康的消费?商业力量不可阻挡,政府能做的有限,既然我们身处重重危险的引诱之中而难以脱身,至少,从自己做起,了解糖、盐、脂如何被加工食品行业利用、如何引起我们的极度渴望,避开加工食品的陷阱,为自己争取多一点健康食品的选择。了解自己如何被操纵,才能有可能免于被操纵的自由。
《盐糖脂》读后感(三):大便是如何被造出来并卖出去的
这是一本大开火力、对食品工业和美国政府进行猛烈抨击的书,主要揭露美国各大食品巨头,在华尔街的鞭策驱使下,为谋利、销售增长而利用人类的喜欢吃糖、喜欢脂肪和盐的能掩盖其他味道的特性,不顾消费者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的各种直接风险,往各种加工食品、方便食品、零食里超量加入糖、脂肪和盐的历史及现状。而作为监管部门的美国农业部和FDA(食品药品管理局),很多时候也与这些商人一丘之貉,助纣为虐,被各种游说者影响和利用,无视消费者的权益。
曾任职华盛顿日报、纽约时报记者并获得过普利策奖的作者文笔不错,用讲故事的生动形式把Kellogg公司(中文翻译成家乐氏)、可口可乐、乐氏薯片公司等等现代快消食品背后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讲述出来,全书14章,脉络清晰,论据充分,可信性强。可惜中文翻译和编辑差强人意,错别字不少,有些地方直接影响原文的理解,这是不可原谅的;有些注释在正文中被重复,可以说是责任编辑的灾难。(说实话,如果我是译者,把中文名翻译成“盐脂糖”,读起来谐音,有点文学意境,可能更能吸引一些眼球。)
讽刺的是,书中讲到了不少对加工食品工业作出过重大发明的一些人的故事,这些人在大食品企业任职时,创造出了一些革命性的加工食品产品,高糖、多盐、多脂肪,而退休后,这些人大部分都开始猛烈攻击加工食品工业。真是贼喊捉贼。不过归根结底,立场的转变,都是为了谋生吧。书里也披露,这些大的食品公司的高管们,几乎从来不吃他们卖的东西:只吃天然未加工的食品,身材保持的很好。
关于食品工业的另外一个哲学悖论思考是,它们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要,它们发明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受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只有人们爱吃爱喝的东西才能畅销。喜欢能量是DNA复制和保存自己的需求和天性。当然,人可能同样无法抵御毒品的诱惑,这绝不意味着食品巨头可以垄断、操纵人们的消费口味让人上瘾,为中饱私囊而降低成本、给我们吃垃圾、大便。毕竟,还是那句老话:人性不能考验。
我在商学院时选修过Agrifood类的课程,也曾管理过一个跨国食品检验企业在华分公司,还曾因此上过电视新闻。期间与很多食品业巨头有过业务往来:Kerry Food、OSI、Kellogg、Creative Food、McComik、联合利华、Cargill、雀巢。。。这个名单非常的长,的确是个无比庞大的行业。因为人一日三餐总要吃饭,虽然不一定是为了补充能量,更多的是要逃避饥饿的痛苦。
其实中国的食品工业更烂,三聚氰胺、各种有毒食品的丑闻层出不穷,连媒体的自由监督都没有,食品安全基本上是个笑话。即使不算丑闻,日本人发明了味精,搞坏了亚洲人的身体,现在去中餐厅吃完饭一般都会嘴里渴的要命,那是因为厨师放了太多味精和添加剂;(即使没有味精,很多餐厅吃完也会很想刷牙,因为嘴里奇奇怪怪得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了)。我一直奇怪的是,如果味精能诱发鲜的味觉,为什么在欧美没有流行开来呢?
我个人虽然不纯吃素,但几乎从来不吃油炸食品,除了水果没有任何零食,很少去中餐厅吃饭,新元素几乎成了我的食堂(说实话我不知道他们的沙拉里热量是不是很高,但至少看起来都比较健康和天然):有一天吃完饭发现没带现金没带信用卡也没带手机(无法电子支付),服务员说别急,你的会员卡上有7000多分,付这一顿饭钱绰绰有余。。。
我从该书中学到的:
人天生就喜欢糖:大脑对糖的反应与对可卡因的反应是一样的。
西餐里的前菜很多时候让你越吃越饿。
糖、脂肪和盐很多时候都会让人产生想吃更多其他食品的欲望。
披萨饼里的精制面粉也会让人上瘾:这个和奶酪估计是我爱吃披萨的原因。
健康生活的人买东西时喜欢看加工食品的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其实误导性很强,没有标出整包食品的热量、糖、盐、脂肪,而只是标出了一个单位(如100克或更少)的含量,这样做对生产商的好处是消费者忙中出错,或者懒得心算总量,而把那些微量误以为是全部,高高兴兴把商品拿进购物篮。
人对咸味的喜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盐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口渴后就会想喝饮料;重度味觉记忆也会留下印象,让消费者下次继续现在这个食品或这家餐厅;咸味还能掩盖食品中其他一切不利的味道。
总的来说,如果你想了解(美国)加工食品业的一些内幕,对自己身体天天吃进去的东西有更清醒的认识,这本书可以一读。
加拿大读书会微信号:careaders
《盐糖脂》读后感(四):核心就是一个:盐糖脂都是你胖的原因
盐、糖、脂为加工食品的基本添加剂。
糖、糖、脂对于大脑的刺激作用和可卡因类似,欲罢不能而导致发胖等其他健康问题的元凶。
食品公司已然对于食品和健康分开,当作纯粹的工业对待。
为了更好地销售,总是在社会关注热点(健康)调整某种焦点因素的用量,但口感的下降下会提升其他的比例或者研发替代品。本质还是不变的。
在阅读到60%以后,去看豆瓣的评论,最可爱的一个短评是:
“怎么说呢,这本书对我的作用就是,我去买了书中提及的垃圾食品多种,果然口感很好。”大中午的笑了。
本书核心是让你明白食品巨头如何操作糖、糖、脂来增加自己的销量,作者用多种方式例子全方位地讲解。(后面我略读了)
《盐糖脂》读后感(五):人类(加工)食品与健康的困境
利益驱动加工食品发展。
所有的食品行业开始是都是为了研发可口营养的食物,但当整个社会都基本不存在营养不足而富足时,加工食品就应运而生了。为了把食物做到最好吃,达到人们生理味觉的“极乐点”,各公司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而最好用的无非就是最简单的盐、糖、脂肪。人类社会的发达程度或许早已远远超过了自然选择留给我们的身体的承受程度,纵然我们现在的生活富足,我们原始的身体依然会去无止境的寻求高能量的糖和脂肪来满足原始社会时为了活下来而衍生出的生理机制。食品行业牢牢把握住了这点。
相对于公益科研事业,食品巨头对于加工食品研发投入更多的资金,完善的科学体制以及先进的实验设备,充分探索与开发我们的味觉、嗅觉等所有与饮食有关的机制,只有这样研制出的食品才能更美味,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提升销售业绩。纵然有些许科学家觉得这些已经损害了公众利益,但是在金钱的驱使下,行业的大背景仍然如此。
公益科研研究今天发现盐对身体有害,公众今天就关注了盐的危害,那食品公司就如公众期待降低盐的含量满足需求,但殊不知为了追求口感其实脂肪或糖的含量也已经增加,毕竟导致你身体危害的是卡路里,而非某一单一元素。
因为专业缘故,本人本身对于加工食品就不抱好感,在看完这本书后,更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研究可能在这种大行业大社会背景下更是杯水车薪,这种局面比我们早30年发现这些问题的欧美国家仍然无法完全解决,那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呢?
至少读完这本书,进入超市时我会制止住自己拿卡夫、雀巢、家乐氏的(虽不是全部、但至少是90%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