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圣经》是一本由[英]尼基·斯坦顿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沟通圣经》读后感(一):你没看错,这真的是一本沟通圣经
初看到书名,沟通--圣经?没搞错吧,这作者也太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起了个这么容易招惹非议的书名,也不怕闪了自己的大舌头?待拿到书翻了翻后,我就开始惭愧了,好吧,是我闪了自己的大舌头了,敢起这么个书名的何止是只有两把刷子,这简直整本书都是刷子啊!原谅我开始时对于本书的怀疑和不屑,鄙人已经被本书的精彩内容刷得体无完肤,乃至于惭愧万分却又如获至宝了。所谓“痛并快乐着”估计说的也就是我这样“善变”的人,明明被打脸打得厉害,内心却仍然十分开心。没办法,在这个信息泛滥的年代,书籍很多,但好书所占的比例却是少之又少,得到了一本好书,这脸打得值了。
说它是本好书,绝不是夸大其词。这本《沟通圣经- 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已经修订到了第5版,畅销英国三十多年。作者尼基.斯坦顿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涉及领域多样,一直从事沟通能力培训的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我读书不算多,却也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先看作者,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主张,有简介或者序的话再看看简介或者序,从全局上了解书籍大概所要表达的内容,再然后便是看目录了,了解每个目录有多少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写了什么,章节的排序大致按照什么顺序。翻开目录,我去,全书共十八章,涵盖了听、说、读、写等沟通的各个方面,岂止是全面,简直是太全面了!(还没开始看内容,就已经开始打脸了,表示我想静静)
书籍的章节里有两章分别为增进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所以我也就首先从这两章开始看起,一是可以将章节里介绍的方法利用到本次的阅读上,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二是也想借助于这个章节窥探下全书的深度,虽然十八般武艺都涉猎到了,会不会讲的很泛泛、没太有成效呢?(虽然已被小小打脸,心里却还抱着翻盘的心理)倘若很有道理,我便继续看下去,如果很糟糕,那我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说作者大舌头了。
增进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都属于读的方面的内容,增进阅读速度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内容,而提高阅读效率则要求我们在保证阅读速度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有所收获、有所吸收。家乡城市有家三联书店,我一直很喜欢逛,不仅因为店大书全,更重要的是书店设立了专门的折扣区,从1折到5折,折扣区各种类型的书几乎都有。每每在折扣区游荡,总是忍不住带两本回家。不过,有时并不一定因为爱看才买,可能是价格实在是非常划算,可能是作者的吸引力,可能是书中间的某一小节吸引到了我,也可能只是书的印刷精美,抵挡不了美的诱惑,反正我是鬼使神差的把一些自己可能爱看的或者不爱看的书都买回去了。那些爱看的书,两天便被我狼吞虎咽的看完了。至于一些不那么爱看的书么,则放在床头,想起来翻两页,想不起来,便任由封皮蒙上灰尘,断断续续,待我翻完时,发现竟花了小半年时间。一本书,前后横跨了半年,且不说看的速度慢的问题,看到后面的时候,前面写的什么早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增进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对于我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娱乐消遣,是获取信息,还是从这本书里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于不同的目的,当然就会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所需要从阅读中收获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达到的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阅读的目的决定阅读内容的优先级。有些内容是必要的,有些内容是有用的,剩下的那部分则是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的。说到这儿,也许你会问,那如何快速区分哪些内容必要、哪些内容有用、哪些内容不必要呢?这就需要你掌握两个阅读的方法--浏览和略读。通过这两种方法,先大致了解一篇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区分必要、有用和不必要,然后根据阅读的性质、难度与目的来分配阅读的时间。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很清楚自己阅读的目的,也尝试采用了不同的阅读方式,但是阅读速度仍然快不起来”。对于制约阅读速度的因素,绝大部分都归类为主观上的阅读习惯和客观上的外界环境两个方面。阅读习惯上,眼睛的移动、眼睛的回视、默读、想象、姿势、视力;外界环境上,光线、桌椅、眼镜等,这些都会成功拖了你阅读的后腿。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那么,你便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阅读速度了。沟通圣经中还介绍了一种十分详细的阅读方法--SQ3R阅读法,此阅读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纵览(survey):浏览书的目录、索引、前言或摘要等,寻找自己想要阅读的部分,或者找寻一些线索,了解文章的目的、结构和主旨等。
2)问题(question):提高阅读效率,带着问题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份内容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有没有拿出证据支持他的论点?所列出的证据是否足以说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问题都需要你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3)阅读(read):也许你会想“终于可以开始阅读了”,但是作者提到,在第一次阅读时,不要做笔记,这样只会打断你的思路,而且你所做的笔记最后大都也是作者的原文。
4)回忆(recall):依靠脑海里对于刚刚读过的内容的印象来记下笔记,但不要把原文抄下来。大致回忆出作者提出的论点,以及每段的主旨和支持的细节,你的阅读才算是真的有效率了。
5)检查(review):这个检查便是快速检查以上四个步骤,用来确定你是否有漏掉什么内容,确定内心中的各种问题是否已经找到了完美的答案。
以上的内容均在《沟通圣经》内有详细的介绍,部分阅读方法已被我吸收利用于自己的阅读中,非常有效果。
通常意义上的读,我们一般想当然的认为是读书、读文章、读一些用文字记载的东西,实际上第四章的“人际互动与非语言沟通”我认为可以算作是一种另类的阅读--读心。明明他没有说话,但是从他的表情和动作上,你知道此时你不应该凑上前去,和他聊昨天带他赢的那局dota;明明客户极力邀请你用过晚餐再走,但是你知道现在该是你委婉拒绝并离开的时候了;小饭馆里,明明前面那个漂亮mm桌旁都是空座,但是你知道,你最好另外选择一处桌子坐下;明明你要好的哥们对你满脸都透露出笑意,你却觉得哪里不对,绝对是不怀好意。。。这些就像是“读心术”,而这些非语言的沟通包含哪些,如何读懂,在这一节里你都会学到。
对于沟通,其实最最重要的还是听和说,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沟通,主要也就是集中在听和说上。那听和说又是哪一个更重要呢?这个貌似多方辩论者辩论了好多年也没结果,就暂且当这两方面同等重要好了。从目录看,本书共分十八个章节,看似很多,其实大都可以归到听、说、读、写和人机互动与非语言沟通这几个方面中。比如听和说,除了在第2、3两章有直接的介绍,其他章节也多多少少有听和说的影子,比如第5章的打电话、第6章的面谈、第7章的求职面试、第8章的团队沟通等等。
在当今社会,说话早已不再像它存在的初衷那样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希望传达的意思表达清楚,其实,它是一门艺术。有人说话字正腔圆、动听悦耳,有人说话含糊不清、吞吞吐吐,有人讲话弯弯绕、说不到重点,有人讲话清晰明了、干净利落。究其原因,其实说话是有很多技巧的。不否认有人天生一张巧嘴,伶牙俐齿、巧舌如簧,但是,即使你生着一张笨嘴,很多时候,通过各种后天的训练,掌握各种说话的技巧,你也能将自己的话语变成一种另闻者更舒服的艺术。老百姓的饭桌上常说,“话不多述,都在酒里”,套用在这里,“话不多述,全都在书里”。
曾记得看过一本书,描述的是倾听的力量。书的具体内容早就忘了,大概的意思就是倾听在沟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很难。其实在我看来,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比一个优秀的会说话者更难。想想你有没有在和朋友、家人的聊天抢着说话,打断了对方的话语?想想你有没有在和他人的聊天里脑袋开小差,忽略了沟通中的一些细节?想想你有没有听了对方的话,但是有些内容其实根本没听明白?好吧,我承认,这事儿我都干过,还不止一次。在《沟通圣经》里作者提到做一个好的说话者你需要反复、重点练习三个技巧,而对于增进倾听,作者却列了十个方法,其实这也能看出来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真的很难。对于增进倾听,你需要:
1)准备好去听
2)感兴趣
3)心胸开阔
4)听出重点
5)批判性倾听
6)避免分心
7)做笔记
8)协助说话者
9)回应
10)不插话
能做到以上10条吗?如果你可以的话,那恭喜你,你已经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倾听者了。有效倾听的重要性,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对于检验沟通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有效倾听,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沟通后的结果来把握,比如是否起到了鼓励对方的作用?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信息?双方是否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没有解决问题?双方有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沟通结束后,你不妨利用以上几个问题来问问自己。
脸早已被打得不成样子了,我也放弃了挣扎,并承认这真的是一本沟通圣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写个书评推荐给大家,和大家分享读到此书的收获。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好了,不扯淡了,脸肿了,我要去休息了。
《沟通圣经》读后感(二):良好的沟通是高质量的“说”与“听”
久仰《沟通圣经》这本书的大名,但因为他厚重的体格,买了之后搁置了很久,今天一口气读完,却又产生了想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多读几遍的欲望。
这本书和大部分工具类图书一样,分“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案”两个部分。前四章讲理论知识,后十二章根据不同沟通情景提供提示和参考流程,每一章都有课后练习和情景演练,帮助读者巩固一些细碎的知识。我是每章挑一些自己觉得“生活中会遇到的情况”来回答和练习的,所以阅读体验很好。如果是在职人士的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特定的章节来阅读,有些技巧和话术是可以马上应用到职场生活中的。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面谈”一章里所提到的;
很多人都以为成功的面谈是“自然产生”的,其实不然。成功的面谈是一方或者双方事前仔细计划与准备的结果。出色的面谈者和出色的接受面谈者是训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他们会不断练习相关的技巧,直到一切习惯成自然,不经思考就能够应用,只是他们轻松自在的态度让人忘了他们其实在事前做过分析准备,而且在面谈中仍不断在仔细观察现场状况。面谈这个词,指的是两个人面对面的谈话,放在我们日常的情景里,就是和面试官交流,与客户谈生意,和医生讨论病情,或者与家人朋友聊天,涵盖了生活中“说”与“听”的全部情境。书中提出,说与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成结论,良好的沟通不是鼓励大家多说多听,而是改善听与说的质量。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只要说的多说的快,就算是善于沟通的人。现在仔细想想,在平时和朋友一起出游的时候,嘴快话杂的人反而总是招人嫌弃,反而是一些不是时时都在碎碎念,说话时言简意赅的人更受欢迎,大家也更愿意听取他的意见。这些人可以十分准确的总结出其他人想要说的重点,并适时的给予回应。当和懂得沟通的人沟通的的时候,我往往会觉得他们的话语像是一把痒痒挠,准确地挠到了我最痒的地方。在表达的时候,这些朋友也会适时的用自己和别人开开玩笑,让相处的气氛融洽起来。
做到这些,无非是源于他们对“自身”、“情境”和“听众”的熟稔。正如书中前四章描述的一样,他们通过大量的沟通,敏感的捕捉积累形成了快速读懂这一次沟通的目的的本能。他们在需要“规劝”朋友的时候,常常会从朋友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利弊,体会被规劝的朋友的心境和迟疑。在需要“倾听”朋友的时候,他们也能及时的转换角色,多多的提出启发式问题,帮助朋友们弄清楚他们自己的想法,帮助朋友们达到“越说越明白”的状态。久而久之,高质量的“听”和“说”造就了高质量的沟通体验,朋友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要和他们亲近起来。
而平日里说话说得多却又容易失去重点的人,除了没有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之外,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因为缺少自信。针对这一点,本书这样说;
技巧和自信其实来源于两个条件;努力与练习。在演讲,求职,打电话这几个场景中,本书都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技巧。但是团队沟通这一部分,我在反复阅读之后觉得放在中国这种职场环境下还是略显单纯,大致因为有些同事间认知差异是比较大的,不能简单的以政治正确的概念予以理解。很多在书面上看起来实在可行的方法,放在这种需要高度谨慎的语境中就有些粗枝大叶了。
这本书针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个情境都提出了建议性的沟通套路,还贴心的列出清单以供读者自检,规避容易犯的错误。对于身在职场或者初入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需要正式会谈及公文指导的人十分有帮助,可以帮助形成正确的沟通习惯。
《沟通圣经》读后感(三):做你自己,但是拿出最好的一面
今天是2016年2月11日星期四,凌晨3点醒来无法入睡,于是干脆起来把手头的这本《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看完。
“读书读到壳(指书的封面、目录)上去了!”我们这的长辈常常这样责备读书成绩不好的小孩子。初三的时候,一位平时特别幽默的数学老师有一天说:“都说你们读书读到壳上去了,我看你们连壳都没读到,谁记得数学书的目录里包含了哪些内容?”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看一本书时先仔细看封面和目录的习惯。于是我着实被尼基?斯坦顿吓了一跳,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包含了太多的内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本工具书。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本沟通管理方面的实用手册,第1章作者先让读者对沟通的过程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第2至4章分析了说与听及人际互动,后面的章节则是对于具体的沟通情景如“打电话”“求职面试”“团队沟通”“主持和参与会议”等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分析,详细地介绍了方法、技巧、注意事项。本书从整体内容来看非常适合初入职场的新人及从事前台、文职类工作的人随时查阅。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类人:“我才不要学什么沟通技巧呢,我就喜欢做真实的自己,才不要那样讲起话来假惺惺。”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学习沟通的技巧,并不等于“背叛”自己,成为一个不真诚人的。真正的沟通的艺术是,利用一些可以习得的沟通小技巧,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作者尼基?斯坦顿在书中也不只一次提出“做自己”。
我最有感触的章节是第7章求职面试。这章有3个小节,分别是:准备阶段:了解公司、准备阶段:了解自己、面试过程。其中有两个小技巧让我想起我之前应聘某银行职员的面试过程。技巧1:建立好形象,准备好一段描述自己的话。这几乎在所有面试当中都是需要的。作者在书中提出:如果你所描述的事件或经历是你真的亲身体验过的,说起话来也会更轻松自然,采用这个做法,你就能真的做你自己。当然,是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是个负责、认真、有能力的人,但我之前是一年至少换一次工作喜欢到处晃的人,在面试的前一天,我想了很久,决定说出真实的自己,包括换工作的情况,辞职穷游的事情。但同时,我告诉对方,虽然我的工作在不停地变换,但是我也一直在不停地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并且在此期间考取了会计证书。在我说出这些经历的时候,我看得出来5位面试官对我的经历很感兴趣。而且我能猜到他们马上要问我的问题――银行职员工作很枯燥繁琐,你这样的性格合适吗?这时候我想告诉大家书中提到的另一个技巧:准备好一些常规的不好答的问题,如“你有哪些长处和弱点?”作者提出“你应该就这些问题准备好答案,并留意类似问题的出现。记住,面试官问这类问题不是想听你回答什么,而是想看你如何回答。”当然,结合我本身经历的特殊性和我应聘的工作的性质,我准备的问题就是面试官问了我的问题。于是我从容地告诉他们:“正因为我刚毕业时选择了这种变化的生活,体验过一些不同的工作,我才比别人更懂得自己需要什么,而现在,我想要就是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最终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份工作,而后来我得知当时我的竞争者是某主任的亲弟弟,也许属于本是内定的名额。无论如何,在面试前的准备,不管是了解公司还是了解自己、准备好可能问的问题,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刚毕业找工作的人,或者需要换工作且对自己之前的面试不太满意的人,强烈推荐结合第7章求职面试和第15章求职一起查看。
最后与大家分享第7章的结语:
“对求职者的建议一般都是“做你自己”,但是如果“做你自己”迄今一直没有为你的面试带来成功,也许你就应该分析自己在面试之前、面试当中和面试之后做了什么,又忘了做什么。如果你按照本章的建议,多多练习,并愿意自我批评和接受他人的反馈,你就会越来越有信心,最后你就真的只要“做你自己”,就可以在面试中拿出最好的表现,得到梦想的工作。”
《沟通圣经》读后感(四):以书为镜,学会自我反思和提升
文/风之子
《沟通圣经》中所指的沟通是多方面和全方位的,不论是工作、生活。我们时刻与周围的人保持沟通,所以沟通与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这本以沟通为主轴的书,也能从多方面提升个人在工作、生活中的处事能力。
对我自身而言,看完《沟通圣经》的求职面试环节,让我反思了自己因对求职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而错过的一次工作机会。尤其是讲到求职者在面试准备环节,要从自己和对方这两方面有个全面的了解。
结合书中所讲的求职知识,我深刻的反思了上次的求职失败过程。3月份左右,我参加了一个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工作地点在市里,工作能解决户口和编制,还与专业对口,对于北漂者来说很有吸引力。事先不知道笔试的考试形式,当时觉得自己没有希望,就抱着去试试的心理,结果笔试成绩第二,出乎我的意料。
面试时,既忐忑又兴奋,作为应届毕业生要与有工作经验的人同台竞争,我又觉得心里没底,内心很浮躁。当时联系了一个在相关工作单位工作的师姐,她安慰我说试题很简单,要表现的自信、大方,但是自己难以平静的去思考整个面试的细节,总觉得没底气,不知道怎么办。
时间不会因为你的迷茫和忧虑而有所放缓,终于挨到了面试那天。面试形式很简单,没有我想象的复杂。题目只有2道,第一道题就是“你的有缺点是什么,你为什么能胜任我们的工作”。天哪!这道题目《沟通圣经》在求职面试一章中讲到的了解自我里面的一模一样,是一道简单又普通的问题。虽然我事先有点准备,但是还是不够流畅和具有说服力。第二道题目是一道时政热点题,关于最新的一则新闻,说说你的看法。这道问题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你要回答道点子上,必须与你相报考的职位相匹配,这样才能凸显个人优势。结果悲剧了,这则新闻我听过,但是没有去真正了解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后续解决过程,事后得到反思。最根本的是我报考的单位就是参与解决此事的主要问责单位,但我没有站在招聘单位的立场去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
作为招聘者,他们当然希望自己员工能有参与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事后想想人家要求的一点不过分,就是“我给钱,你办事”的逻辑。但当时的自己绝对脑袋抽筋,把大好时间花费在了不必要的担忧和抱怨上,有担忧的时间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所报考的单位和岗位,也一点又与《沟通圣经》中的了解工作相一致。
所以在《沟通圣经》中提到的求职面试的准备阶段要做好两方面的了解:公司和自己。当你能把应聘单位如数家珍般的说清楚,又了解自身的应聘优势,那获胜的可能性加大很多。了解清楚岗位职责,需要的素质,知彼知己才能更好的应对面试。
但很多初出茅庐的应届生,在找工作时,没目标,没方向,简历海投,当应聘单位HR打电话过来时,连对方是哪家公司都不清楚。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这家的主管,这样的应聘者你会要吗?这些傻傻的求职傻事,我经历过,事后反思为自己当初的无知而懊悔。也为自己的及早发现而庆幸。
很多道理如果有贵人,能在一旁点醒你,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贵人指点,以书为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也是避免走入误区的很好途径。
这本《沟通圣经》中所涵盖的沟通,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是求职者,那求职面试和求职部分会给你详细的分析求职注意事项;作为提升自我素质来读书,那最基本的沟通过程,说、听、人际互动部分,会提升我们个人的基本沟通能力;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那团队沟通,撰写报告,主持等知识会给你新的工作思路的方法。
《沟通圣经》读后感(五):要想沟通成功,从基本功抓起
我是带着十分的好奇去读《沟通圣经》的。
上大学时,曾选修过一门课,跨文化沟通。那时的我为了练习英语口语,特别希望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想通过这门课帮助自己跨越与外国人交流的那条沟壑,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过,后来的实践证明,与外国人沟通不仅需要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与你对话的那个人。无论对方来自哪个国家,在交流的过程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展露自己的个性。
找工作时,我去图书馆找求职面试方面的书,急切地想要得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面试法则,以为只要我把这些内容烂记于心,就能轻松攻克每个面试官给我设置的难题,顺利过关。然而,后来为数不多的几次面试经历让我明白:面试中的沟通着眼点还是个人。无论你的专业背景如何,面试官最看重的还是你这个人在说话、行为中展示出来的个人特质。
所有这些过往的记忆都在阅读《沟通圣经》的过程中一一变得鲜活起来。因为这本书让我对沟通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了如何加强个人沟通能力基本功的方法。
1)这是一本能让你重塑概念的书。
开篇对沟通的过程的解析让我很受启发:我们所有的一切活动都是一种“沟通”。如果只把面对面地讲话定义为沟通就太狭义了。可以说,沟通无处不在。
其实仔细一想,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当老师一言不发走入教室的时候,同学们会通过老师的表情来判断今天老师心情的好坏。比如说,孩子回到家里,一声不吭,直接摔门进了自己的房间。比如说,你因为跟家人拌嘴,很生气,所以在用电脑写邮件时就十分用力敲打键盘。这些非语言的沟通贯穿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方式。其实我们生活中多数人对“沟通”这个概念都不太敏感,容易淡化处理甚至置之不理。也可以说,我们对沟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能在跟其他人接触的过程中,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还能留意自己的动作、外貌甚至情绪的话,就能让自己的沟通更加成功。
2)这是一本能让你看完忍不住实践的书。
从前的我读书十分耗费时间。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老师列了一个暑假读书计划表,我按图索骥,去新华书店一本本找来读。可是,暑期都要结束了,那个计划表上面的三分之一都没有完成。原因很简单:我的阅读速度太慢了。近年来,虽然阅读速度有了长进,可是每拿到一本新书开始阅读时,我还不时感觉到自己的阅读效率不高。
《沟通圣经》有两个章节专门讲如何增进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效率的。从我们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开始自我检查,分析阅读缓慢的原因,然后提供一些技巧。在提高速度的同时,也要兼顾自己对阅读内容的吸收。
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阅读时要形成一个稳定的节奏。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学习游泳的过程。刚开始游泳时,由于紧张,总是容易呛水。无意中发现如果我配合某首喜欢歌曲的节奏来做动作时,就会十分轻松。读书也是一样的。
3)这是一本覆盖面广却又不失细节的书。
刚拿到书时,我翻看了一下目录,一共有十八章。而且内容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包括教你如何打电话,怎样准备求职面试,做好会议记录的工作等等。这些内容看起来都十分实用,但是一开始我很担心这些内容都是泛泛之谈,然而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书中详实的讲解打动。
例如,在第二章有一节的内容讲的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的。这些有关英文发音练习的例子,我们当时在上英文课时,老师都没有把握到这么细致的程度。而且还有作业告诉你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并总结自己的说话风格。这是很有趣的体验。通过这样的练习,我相信每个人对自己的声音都会有全新的认识。
这样实用而又细致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在阅读的时候停下来练习,也是一种阅读的乐趣。
爱丽丝·门罗在小说《逃离》中写道:“生活的要义,就是满怀兴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睁大你的眼睛,要从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的身上看到各种可能性—看到他的人性。”如果我们能从《沟通圣经》这本书中学习并实践沟通的点点滴滴,那么肯定会有助于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归根到底,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他人,反省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有意义。
如果沟通出现过问题也不用担心,因为正如书中所讲:“身为接收者或沟通者的我们可以主动改变各种条件,从而让双方的沟通进行得更顺利。”
《沟通圣经》读后感(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沟通圣经》教你沟通的那些事儿
心理学有一个经典的感觉剥夺试验:在试验中,被试者独自呆在隔离室,触觉、视觉、听觉都受到限制。被试者可以正常饮水进食,除此之外,被试者只能躺在床上休息或睡觉。 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忍耐三天以上。在试验期间,被试者表现出了明显的紊乱现象,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试验持续数日后,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要维持良好的生存状态,人必须与外界沟通。 说到沟通,每个人都不陌生。不管在家,在学校,在单位,还是其他地方,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沟通。尽管我们一直在沟通,掌握沟通技能却并不像使用它那么容易。更多的时候,沟通就像那句耳熟能详的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是不是忍不住点头,还想感叹一句“沟通太难了”?别急,《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来了。它讲的正是沟通的那些事儿,360度无死角解读沟通和沟通的应用,让沟通更加得心应手。
《沟通圣经》的作者尼基?斯坦顿是一名杰出的咨询顾问,一直从事沟通能力培训。涉及的领域包括管理、沟通、商业英语、领导和团队发展,并且在校园里讲授沟通课程。这本《沟通圣经》就是她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出版以来在英国畅销了三十多年。 《沟通圣经》通过介绍沟通的过程,完整梳理了有效沟通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尼基?斯坦顿又用了大量案例讲解,常见应用场景应该怎么沟通。步骤清晰,内容详尽,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学的“零失败菜谱”。 作为沟通类书单上的常客,《沟通圣经》一直备受推崇。很多人说它是沟通入门书,有效沟通必读。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总结一下有以下三点:
一. 全方位介绍沟通:什么是沟通?
《沟通圣经》用一张图理清了沟通:表达+接收+反馈=沟通
韩寒说: “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曾刷爆朋友圈,引发集体共鸣。很多人也因此提出道理无用论。
但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道理真的没有用吗?道理说出来,表达已经完成。但道理是否有用,取决于是否被接收,更取决于是否有反馈。就是说我们是不是理解了道理,并且采取了行动。如果接收和反馈都出了问题,“过不好这一生”的锅可甩不到道理的头上。成功的沟通,表达+接收+反馈,缺一不可。
二. 深层次总结沟通:怎样沟通更有效?
“提升沟通技能的N种方法”,“你不可不知的N个沟通技巧”,“这N点决定了你的沟通能力”,看到这类标题是不是特别容易兴奋?马上收藏,感觉又收获了一堆有用的知识。好像通过攒这些我们的沟通效果就能爆表,结果爆掉的只有存储空间。应用时还是一头雾水。
为什么沟通能力没有提高?当然是用错了方法。毫无章法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即使学到知识也是十分低效。那怎么才能做到高效沟通?《沟通圣经》给出了答案,说话前得过脑子,沟通要思考5W1H:
沟通的时间(When)沟通的地点(Where)沟通的对象(Who)
沟通的内容(What)沟通的目标(Why)沟通的方式(How)
通过5W1H,可以瞬间捋清思路。所有涉及沟通的问题都被一网打尽。所有问题过一遍,沟通就已经成功了大半。那些塞满空间的干货也别浪费,找到它们对应在5W1H的位置,各式秘籍就能真正地运用起来。
三. 多维度解读沟通:什么才是沟通正确的打开方式?
俗话说,只讲道理不讲方法的都是耍流氓。《沟通圣经》不仅提供了沟通的理论基础,更是提供了大量的场景案例。尼基?斯坦顿觉得这还不够,针对阅读速度、阅读效率这样的学习难点,她还重点提供了练习方法。(这个方法让我第一次在读过书后还能清楚说出书的内容!)理论+案例+刻意练习,沟通的打开方式简直完美。
就像我们学习英语,老师会讲解知识点,为了掌握知识点,我们需要去刷题,难题易错题就需要反复练习。沟通基本原理是“道”,沟通使用方式是“法”,沟通练习步骤是“术”。《沟通圣经》融合了“道”、“法”、“术”,梳理成完整的沟通知识树。无论你遇到哪个维度的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线索去学习。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写: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沟通圣经》就是这样一本书。想持续提升沟通能力,就要反复阅读不断实践。书是常读常新,还能让沟通更轻松。
人类是群居动物,需要沟通。所以我们交谈、倾听、阅读和书写。通过沟通,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运用沟通,完成和社会的连接。因为沟通,灵魂之间的回应成为可能。从此,我们都不是孤岛。
最后,分享一首约翰·多恩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敲响
《沟通圣经》读后感(七):让个人魅力来次升华
01 2017年,董卿的刷屏可不是一次两次,从春晚上的口红色号,到《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妙语连珠,再到她担任制作人和主持人的《朗读者》的大火,更是在《开学第一课》的公益节目中,为了便于和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交谈,在3分钟内跪蹲3次, 刷爆了网络。 43岁的她,似乎成了优雅, 美丽, 智慧女人的代名词, 气质如兰,腹有诗书气质华等等夸赞放在她身上都不违过。 众所周知在银幕上,从来都不缺美貌,不缺富有,不缺情商, 不缺能人。可为什么偏偏是董卿,能得到众口一词的赞美? 就凭她读的书多, 悦耳的声音,出口成章, 优美的仪态, 谦卑的修养。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她总是脊背挺直,采访或倾听嘉宾时,目光集中在嘉宾脸上,表情专注。与观众说话时,目光转向观众,眼睛时刻带光,面带微笑,真诚大方。说到底, 就是董卿把沟通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不管是对嘉宾还是和观众的沟通。 董卿是如何把沟通做到如此极致?对于我们普通人是否能有借鉴? 当然有, 要是我们也能在各种环境各种情景下做到有效的沟通, 那么我们给别人印象自然会大大的提升。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这本书里可谓是面面俱到, 不愧称之为 圣经 。让我们就跟着这本书, 来一次畅游,让气质和魅力来一次升华。 02 《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五版,这本书畅销英国三十余年,是一本具备沟通全技巧的指导类经典书籍。第五版中文版是由从台湾大学医学系、德国美因茨大学翻译研究所毕业的罗慕谦先生翻译。 本书的作者:尼基·斯坦顿是英国一名涉及包括管理、沟通、商业英语、领导和团队发展的杰出咨询顾问,从事管理培训多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完成了这本通俗易懂却深刻实用的著作。 这本书可谓是面面俱到, 学习, 工作, 生活等各种场景,分别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沟通技巧的讲述,讲解细致入微。 03 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语言沟通很好理解。 那什么是非语言沟通?这部分常常被大多数人所忽略, 孰不知非语言沟通正是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魅力, 素养的关键因素。 非语言沟通就是所有不使用语言的沟通。它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身体姿势,方向, 目光接触,肢体接触,距离, 点头, 外表。音量, 语速,语调, 音质, 音色。书面上体现在字迹, 排版, 组织, 图片, 整体的视觉印象。 董卿的三跪老翻译家正是用非语言沟通, 表达出了对老翻译家的尊重,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再看董卿体态和表情都经得住任性截图,时刻都是那么优雅得体, 她的表情控制和体态控制可谓也是做到了极致。 尼基?斯坦顿说: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沟通, 即使我们一句话也没说。行胜于言! 我们穿的衣服,开的车,用的东西等等都是在给他人传递某种信息。我们的站立,走路,姿势,表情等等都是泄露心境的种种方式。 做到良好的非语言沟通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沉默语言:适当的沉默,安静的倾听, 鼓励响应, 鼓励对方表达。 二,时间语言:每个国家, 社会,文化的人对于时间的感觉都不同。在沟通之前先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与习惯, 记住别人可能有不同的做法。同时注意你对待时间的态度给别人带来的感觉。 三,肢体语言:加强观察力, 解读信息的能力。时刻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可能传达出来的信息, 时刻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所给予的反馈。 四,人际互动背后的心理学:包括:神经语言程序学, 情商,交流分析。 04 没有输入, 又何来输出?董卿名言, 诗歌信手拈来, 这是几十年来,一朝一夕读书的沉淀。想要有良好的输出, 必先要有输入。 有的人能一目十行,有的人一分钟只能看一两百个字,阅读速度的快慢是一方面,内容的吸收和转换也是关键。理解和速度二者紧密相连,唯有提高阅读效率才能有更好的输入。 提高阅读效率,改掉心理默念的习惯。阅读之前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正确的姿势,良好的光线,适当的休息。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阅读速度。所以先决定阅读内容的优先级,找出必要的,有用的和不重要的内容。必要的仔细阅读,有用的可以等有时间再读,不重要的直接跳过。 阅读的两种方法:浏览和略读。 浏览:了解结构,掌握内容概要,评估其对你的价值。然后找到必要,不必要和重要的内容。 略读:找到文件的主旨和结构 七个规则:1,快速阅读。2,不要停下来。3,读标题,目录,总结。4,读每章的第一段,找到主题。5,读每段的第一句。6,每段的第一句与上一段的第一句若不能连贯,读该段的最后一句,若不能,不理会。读下一段第一句。7,结尾放慢速度,完整阅读最后二,三段。 SQ3R阅读法 一,纵览。1,阅读部分内容时,浏览目录:找出想要阅读的内容。2,阅读全文,用略读的方式,了解文件的目的,主旨,结构。不要错过前言和摘要。 二,问题。1,文件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提出了几个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些观点?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2,作者拿出了哪些证据阐述论点?这些证据是否充分,合理?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三,阅读。确认每段的主题,并深入了解,寻找答案。不要做笔记。 四,回忆。回忆作者每段表达的主旨,论点,论据。用自己的话做笔记。 五,检查。用纵览,问题,阅读,回忆四个方法快速做一遍检查,确定内容完整没有遗漏,确定提出的问题都已找到答案,确定把所有的论点,重要细节都回忆并记录下来了。 学会倾听, 也是正确输入的一大方面。 答非所问,即便你回答再好,也于事无补。听这个技能就显得犹为关键,可有偏偏经常被我们所忽视。学校的课堂里教我们读,说,写,唯独没有教如何去倾听。 好的倾听者,能正确的获得信息,同时会理解对方,鼓励对方。对方也会专心听你说话,增进彼此的关系。能够解决问题,促成与对方的合作。 倾听的10个方法 一,准备好去 听 。听前做好准备,做些预习,多思考对方要说什么。 准备好 意味着倾听的态度,表示自己愿意倾听。 二,感兴趣。找出信息中感兴趣的部分,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会大大增强对方说的欲望。 三,心胸开阔。不带偏见,不在意对方的外表和表达方式,不要过早的妄下结论。 四,听出重点。学着去区分事实与原则,理念与例子,证据与理由。 五,批评性倾听。带着中立而批判的态度,仔细衡量各种证据的价值和主题背后的逻辑基础。 六,避免分心。专心倾听,尽量不要受外界和他人的干扰。 七,做笔记。重点和特别的例子简单记下来。 八,协助说话者。专心的看着对方,轻轻的点头,适当的回应:比如 恩 , 明白 。或者重复最后几个字。表示理解对方的意思。 九,回应。很多人在听的时候花太多心思在想着如何回答如何反驳,反而无法真正专心倾听。正确的响应,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真的在倾听。比如:你说...,你提到...等等。 十,不插话。这是当个好的倾听者最难的一部分,也是最体现素养的一部分。 05 有了良好的输入,接下来把我们的输入转换为输出, 就离不开沟通二字。《沟通圣经》这本书里详细描述了,打电话,面谈,求职面试,团队沟通,主持与参加会议,演讲,撰写报告,以及其他文书。 提出沟通的四大目标:1,被接收 2,被理解3,被接受4,使对方采取行动。这四个目标哪怕缺少一个,都是一段失败的沟通。 不管是进行怎样的沟通,都要考虑这五个方面,才能让沟通更有效。 一,原因(目的)。此次沟通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希望引起什么结果?希望对方做什么? 二,对象。听众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对信息会有什么反应?对信息了解多少? 三,时间地点。沟通的场所,与对方的关系如何?沟通的主题是对方第一次接触吗? 四,内容。我想说什么?要说什么?对方要知道什么?哪些可以省略?哪些信息必须包含到?以达到:清晰,积极,简洁,正确,礼貌,完整。 五,方式。用图片还是文字还是二者都用,用什么沟通媒介?如何组织各项重点?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 计划沟通内容步骤
《沟通圣经》就是一本沟通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到学习, 工作的各个方面。显然会说话, 好好说话无处不彰显着你的学识和素养。良好的体态, 正确的姿势无不体现着你的气质与魅力。在这个看脸的时代, 会沟通无疑将会令你加分不少。
《沟通圣经》读后感(八):美好生活,始于有效沟通
我曾经一个上司,她的工作能力成绩A,但是在人际关系中成绩C-。在做她助理期间,看见她跟同事的沟通,画风通常是这样的:“这点东西都做不好,你是废人么”“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那个机器使用时要先放润滑油,你脑袋是猪脑么”“看你表面挺聪明的,怎么我说的话你一句都听不懂”,“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做,你的工资干脆给我算了,我来做你的下属”……
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她就是一言不合就骂人,中的战斗机。
可即便她歇斯底里也好,脏话连篇也好,各部门人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完全get不到她的要领。她的领导工作吃力不讨好,久而久之她自己都成了一个满身戾气的人。
因为沟通无效,所以歇斯底里,因为歇斯底里,所以心情郁闷,因为心情郁闷,所以工作更加不开心,因为不开心,效率和效果更加低下……因果循环的恶性循环。
看到这位上司天天一身戾气的样子,以前的我以为是她多年保持单身导致性格敏感的原因,直到后来读了英国杰出咨询顾问尼基.斯坦顿(NICKY STANTON)著作《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她根本就不懂沟通。
《沟通圣经》第一章《沟通的过程》首先提出生活沟通以四大目标为主:
1.被接收(被听到或被读到)
2.被理解
3.被接受
4.使对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或态度)
可是这位上司一条都没做到,她每天与下属的沟通完全是无效的。
假如当时的她知道沟通过程会出现各种障碍:
1.感受不同。文化,教育背景,性别,地位,个性等差异都会让人在沟通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感受,而感受不同往往也是许多沟通障碍的根源。
2.妄下结论。人们往往只看到听到接收到自己预期想要的东西,没有完整接收实际存在的整体,导致妄下结论。
3.刻板印象。思维定势太容易把人圈在特定的框架之中。
4.缺乏兴趣。对方对你的信息兴致缺缺的时候,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他也听不进去。
5.缺乏知识。知识层次的不同要求沟通者必须选择被沟通者最能理解的沟通方式。
6.表达困难。词不达意会让沟通者传达的信息不完整,甚至有违原意。
7.情绪。适当的情绪会利于沟通,BUT,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位采用声嘶力竭的上司的情绪就算了。个人觉得,情绪在沟通中作用重大。它很多时候直接决定了被沟通者是否愿意听你讲话。
8.个性。他人的个性我们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个性。在沟通中注意自己的个性,善于改变沟通方式,免得发生一言不合就沟通失败的情况。
那么,她是否会三思而后行?然后为了有效的沟通而做以下五大方面的努力?
1.原因:沟通的原因目的是什么?希望对方有什么反应?
2.对象:听者是谁?他们的个性怎样?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年龄、地位?对我要说的内容了解多少?
3.时间和地点:在哪里进行?我的信息在整个事件的哪个环节?是否会因为信息主题产生紧张关系?
4.内容(主题):我要说什么?对方需要知道什么?怎么做才能做到6C原则:clear,constructive,concise,correct,courteous,complete?
5.方式(语气和风格):用文字还是图片传达信息?用何种媒介?重点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要避免何种字眼语气情绪?
这样一来,还会出现下属get不到她的重点?还会因为她每天的戾气而工作郁闷?
不过话说回来,说话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说得好不好听,别人愿不愿听需要技巧。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第二章《说》话中指出,有效的说话是好几环因素结合起来的结果,而你对这每一环都有控制的能力。首先是个人特质,像是清晰,正确,同理心,真诚,放松,眼神接触,外表,姿势,这些都和你说话的内容和行为举止有关。其次是声音的特质,像说话的机制,音高,发音,腔调,发音器官绷紧程度,语速,停顿,语调,这牵涉到你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
结合我前上司例子,说说特质中的3点。
1.清晰。良好的口语沟通,首要条件是能够清楚表达你的想法。用词要简单明了,内容要有条理。可是我的那位上司,她噼里啪啦说一大堆的专用术语,而不是总结出让门外汉都可以听得懂的语言文字。你要是能像白居易写诗一样,做到老妪可懂。
2.同理心。永远保持友善礼貌的态度。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首先要假设对方的出发点是友善的,这样你才能比较客观去分析对方。假如那位上司在一开始就用同理心站在对方是低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不强,还是新手的立场,她就能理解为什么他们总是听不明白她说的话了,另外也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来思考如何把话说得明白简单。而不是一开始就假设别人是故意不听她讲话。
3.语调。不管你说的话在文字上是什么意思,语调往往会泄露你真正的态度和情绪。一个人的说话语调是不会说谎的。回到那位上司的例子,即使她自己当时的嘴巴是微笑着的,可是她的说话声音却是尖锐刺耳的,另外在说到他们工作没做好的时候,语气是讥讽的。而人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一出场就处处盛气凌人完全不尊重对方,对方自然而然会不知不觉屏蔽你说的一切信息。既然语调在对话中如此重要,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来控制自己的语调,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语调泄露了自己的态度和情绪。
说到这,真的很想回到当年,对当时的上司说一句:请你好好阅读《沟通圣经》吧。
听说读写在生活中工作中不可或缺,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有多少人确定自己能快速准确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老师鼹鼠的土豆在她的微信公众号“人生补习班”中有一篇文章《给职场人的四点建议》中第二点说到的例子让我深深体会到能在一堆信息中听出重点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那是土豆老师的第一份工作的入职培训,无聊且时间长。会议期间,土豆老师的书看完了一本又一本,还跟旁人聊天了。第二天她办好实习手续后才从别人口中知道,原来在当天下午5点前那些没办好实习手续的新人全部会被淘汰。这是在考他们的信息吸收能力。
很多当时看起来认真听讲的反而没有记住手续流程,结果办不了手续被淘汰掉,可是土豆老师虽然又看了书又看了杂志又跟别人聊天了,可是重点部分她全部记下来了!这就是听出重点的能力了。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第3章《听》,增进倾听技巧的10个方法中第4个方法, 听出重点 ,第7个方法 做笔记 都有提到如何在听的过程中有效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章中另外附了大量练习,想要真正提高自己的听的能力的同学,请翻到P27-P36.
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全篇18章,涉及听说读写打电话面谈求职面试团队沟通主持和参与会议演讲报告撰写方方面面的技巧。第12章《增进阅读速度》和第13章《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让人在一天读一本书不再是一句空口号。
无论你是在校大学生,还是社会新人,还是职场老司机,《沟通圣经》都能让你从中得到启发和提升,让你的沟通时刻有效,工作生活一帆风顺。
《沟通圣经》读后感(九):何不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容易?
自从微信普及以后,我给父母也装好了微信。最近,我想报瑜伽肩颈治疗集训课,所以在微信中找妈妈商量了一下。
我跟妈妈打字说:肩颈瑜伽集训,连续6节课,每节课75分钟,一节课146,我觉得有点贵,但是效果不错,所以在纠结要不要去。
过了半个小时我妈回复我说:我也不太清楚瑜伽75元一节课的费用算不算贵,这个行情没了解过。
我瞬间无语。
在《沟通圣经》中作者尼基·斯坦顿指出沟通的过程就是被接收- 被理解- 被接受- 使对方采取行动。其中第一步“被接收”就是一个听的过程。在我与我妈的沟通过程中,第一步已经出现了沟通障碍。我思考了下,因为我妈妈对于瑜伽这件事首先是完全没有兴趣的,其次她或许在看我消息的同时,脑子里想的是别的事或者手头上正在做别的事情,所以并没有认真的去看。总而言之,由于我跟她提的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她的关注,所以她一扫而过,看岔眼了。
在书中,作者提出沟通中我们会存在8种沟通障碍。由于三观不同,经历学历不同等导致感受不同。或者听着脑海里已经有自己预期的答案而往往会妄下结论。还会因为刻板印象,缺乏兴趣,缺乏知识,表达困难,情绪和个性等因素所带来交流中的卡壳。而我妈妈在与我书面沟通中所产生的问题,在书中很明显就指出是由于缺乏兴趣与知识所导致的。
由于在书面交流中,对方只能从字里行间自行理解我们想要传达的意思。而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非语言沟通,也被称之为“后设沟通”会提供大部分的信息。作者特别提出“当你的语言与行为互相矛盾时,对方甚至只去注意后设沟通所传达出的信息,而不理会文字本身的意思。”而有时候误会也恰恰是这样产生的,所以我们需要更有效的去运用所谓的非语言文字的沟通方式。
“后设沟通”是指沟通之外附加的东西,比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方向,目光接触,身体姿势等。这就非常好理解,通常我们对于非常熟悉的人,有时候一个眼神,对方就能明白我们未说出口的话。这就是后设沟通的奇妙之处。
在心理学中,后设沟通是最常被心理医生运用到的。通常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的病人,并不会通过语言沟通来描述自己的状态和病情,而心理医生需要做的就是从病人的非语言文字的沟通中去诊断病人的症状。书中在第一章节到第四章节中,一直贯穿着对于非语言沟通的解析。
重点不是我说了什么,而是我怎么说。即便我不与你说话,也并不代表我没有在和你沟通。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有力的交流工具,在第四章节中作者更多的提出了该如何运用沉默,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文字的方式来让对方感知自己的善意。
以前我与老板打电话或者开会前,我并不习惯去整理内容。我觉得自己基本都记在脑子里了,根本不需要动笔。但逐渐我发现,这样做的结果是,我通常在开完会以后发现自己有内容忘记汇报,或者在当下很难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第一章节的1.7和1.8内容中,作者提出需要在沟通前考虑五个方面:原因,对象,时间地点及内容方式和计划沟通的七大步骤来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
我曾特意运用过一次,效果非常的好。在某次会议前一个晚上,我重点记录了“我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沟通?我希望在明天的沟通中引起什么结果?我到底想说的内容是什么?对方需要知道什么?哪些信息我可以直接忽略不讲?在会议进行到哪个时机我可以开始提出我的内容?” 我一边口述,一边在纸上记下关键词,用思维导图来构建我需要说的事物。在完成大纲后,我再通过大纲的内容重新口述了我需要表达的内容,在不断重复中,我会划去一些没有用的词汇,并添加我可能会忘记,却很重要的话来进行信息的分类。不出所料,第二天的会议,当我拿着这张纸开会时,我的思路非常清晰,会议效果出奇的好。我简洁清晰的表达了所有我想表达的,领导也根据我的内容,一条条的提出了他的看法与观点。
第一章节到第四章节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对我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的帮助非常大,《沟通圣经》这本书我基本都是放在包里,在碎片时间都会翻一翻,用来提醒自己在听与说,沟通方式之间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本书在其他章节中分别提出了打电话,面谈,求职面试,团队沟通,演讲等各方面的解析。而我着重的阅读了第12章节与13章节关于如何提高阅读效率与速度,发现作者所提出的方法其实已经广泛的运用到很多应试中,比如雅思,托福等各类英语考试。
可能由于我从4岁便开始练钢琴看五线谱的关系,我的阅读速度本身就很快。在纸张上的阅读速度我大概每分钟600字,尤其是消遣类的书籍,我曾经花了两个晚上,一共不到4小时的时间,读完了《伊斯坦布尔的假期》这本小说。而相对于需要判断类的阅读中,我的速度会放慢一些。
雅思考试一般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在读的一部分,通常会有几篇阅读理解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尼基·斯坦顿提出的SQ3R阅读法能非常有效的让考生提高正确率以及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我在当年的雅思考试中就是运用了此阅读法拿到了很好的成绩。
首先由于雅思阅读内容通常就是一篇文章,不存在目录等部分,我在拿到试卷的一开始就会马上进行第二个步骤:问题(Question)。并不是文中提出的主动对文章提出思考,而是直接先看文章下方的几大试题,并且在观察中我会直接圈出一些有效词汇,需要回答的形式和内容,在了解题型和题目后,我再开始第三个步骤:阅读(Read)。此刻的我是带着问题去找答案的,因此对于文章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会仔细的阅读每一个段落的主题和细节试图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在第一遍阅读后,我会马上将已经找到并确认的答案回答完毕。那时,我对于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对问题也有更深一层的解析,我便开始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然后在回答问题中运用步骤四:回忆(Recall)。由于是考试,需要最高的正确率,所以作者提出的步骤四,在考试中就直接演变成了步骤三。最后一步:检查(Review)。其实当我们进行SQ3R的阅读法答题时,正确率往往是非常高的,步骤五的检查也是以防万一避免一些粗心的错误产生。这种阅读法不论在应试中还是平时阅读中都大大的提高了阅读效率,让读者能更快的“读透”内容。
由于我本身的工作就是沟通。与外籍客户沟通,与供应商沟通,与上司沟通,与下属沟通。并且我需要频繁撰写英文商务书信,所以此书就像字典一样,对我来说用处非常大。
《沟通圣经》这本书给我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无时不刻的在提醒我沟通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无论是与亲人的沟通还是与上司的沟通,甚至与书籍的交流,这都是双向的过程。本书有大量的范例,作业,解析与讲解来向读者们提供了有用的沟通技巧。这是一本不分年龄段,人人都需要阅读的书,更是一本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容易的好书!
《沟通圣经》读后感(十):总有些道理没有人告诉你
小孩子都是先听人说话,再学人说话。今天有位同事抱怨,孩子回农村的婆婆家住了三个月,回来上幼儿园,和小伙伴说话时对方听不懂,因而发生了一些矛盾,我那位同事很是恼火,说不知道多久才能教回来。我大学时候参加过 演讲与口才协会 ,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结果是一群不专业的人,盲目向着模糊不清的方向,做着笨拙徒劳的努力,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听”和“说”,我们日常中最常用的两种沟通方式,对于我们的一生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可是“听”和“说”两种能力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如何培养能力,许多人并不一定清楚。有些道理没有人告诉你,便很容易走弯路。
尼基·斯坦顿在《沟通圣经》一书中,指出了有效“倾听”技巧的十个做法,分别是做准备、感兴趣、心胸开阔、听重点、批判性去听、避免分心、做笔记、协助说话者、回应、不插话。书里从两个方面分析了“说”的技巧。一是个人特质,像是清晰、正确、同理心、真诚、放松、眼神接触、外表、这些和说话内容与行为举止有关。二是声音特质,像是说话的机制、音高、音量、腔调、语速、停顿、语调、发音器官的绷紧程度,这些牵扯到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
像我同事家孩子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声音特质方面的问题,而我锻炼口才努力的方向,需要更多注意个人特质方面的改善。关于“听”“说”两方面的道理,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导,会做许多无用功。
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中》一书,不仅包罗听说,还包含读写。书中有专门的内容,讲解了如何增进阅读速度和提高阅读效率。阅读过程中姿势、光线、视力、休息程度、文字载体都会影响到阅读的速度。阅读的目的有三种,分别是消遣、获得信息和判断。我们要依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手段。将需要阅读的东西分为必要的、有用的、不重要的三种,可采取精读或略读的不同阅读方式。精读又推荐按纵览、问题、阅读、回忆、检查几个步骤进行,即SQ3R阅读法。
尼基·斯坦顿的阅读技巧是宏观上的,而具体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讲解得更深刻具体。奥野宣之的所讲的读书法,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如何选书,二是如何购书,三是如何读书,四是如何活用。四个问题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将“有效读书”这件事拆解成一个个直观可行的步骤。
《沟通圣经》中说,阅读的目的有三种消遣、信息、判断。如果是为了消遣,那随你怎么开心怎么读,如果是为了信息和判断,那么就需要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许多人读书后头脑空白等于没读,有的人读书后活学活用,这样人与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出生背景、财富程度普通人与二代们已经差距很大,如果连读同一本书都差距越来越来,只能说“请允悲”。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想读书有收获,还请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吧。
沟通不仅包括听说读写,还包括人际互动与非语言。简书六月三日首页有篇文章《为什么你至今单身?因为你情商低啊》,可谓句句戳中单身狗的内心。她说是其实是不是,她说不要其实是要,她说是其实也不是是,她说要其实不一定真的想要。说话是一门艺术,而情商决定着你是否被他人喜欢。
我们经常说“情商”,但什么是“情商”呢?《沟通圣经》中定义情商包含了有关对待自我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大致说来就是“人际技巧”,与“认知能力”和“技术能力”相对。情商可分为四类:自我认知、社会认知、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社交技巧)。《沟通圣经》便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展开讲解,让“情商”培养有迹可循。想更真实的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就要十分注意对方的“非语言沟通”—沉默的语言、时间的语言和肢体语言。虽然书中对于肢体语言的讲解比较详尽,但想更准确分析他人的内心真实想法,还可以读一读《身体语言密码》这本书。
我们培养全方位的沟通能力,除了“求爱”“求偶”,另外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为了“求职”顺利。许多人大学时候都写过“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这样的文章,相信许多人都是从网上随便搜一篇,然后涂涂改改应付交差,我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走向了求职道路,才知道这么做有多傻。“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一步踏错,再想更改补救,难!君不见,现在那些做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动辄开价三五千元,还不一定有效果。
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小镇?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你?怎么顺利找到喜欢的工作?这些问题没有人能直接告诉你,需要你自己去寻找答案。《沟通圣经》从求职前准备、性格测试、职业导向、求职渠道、简历、求职信、面试、公文书写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次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真是相见恨晚。将尼基·斯坦顿的《沟通圣经》、斯蒂芬·罗宾斯的《做出好决定》与杨萃先张有朋的《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一起阅读,你会更容易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不后悔、不辜负。
马克思曾有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你就是你过去见过 的人,经过的事,读过的书的总和。有些人我们没有见过,却可以从字里行间清晰感受到他的样子,有些事情我们也许未曾经历,却可以通过读书明白其中的道理。
总有些道理没有人告诉你,我们自己去寻找。
走在陌生的小径上,总是比走在你略有了解的小径上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