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是一本由吉田穗波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一):听《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有感

昨天睡觉前和今天上午醒来的一个小时,一口气听完了喜马拉雅上《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的朗读。三个孩子,工作,考哈佛。

因为忙,所以才萌生强烈的想做什么事的愿望。(我在优胜的时候一直想着考研,国外国内都行(多半是为逃避吧);想着去旅游,想着学日语;在一起考教师资格和高级口译的时候,产生了想学日语的强烈愿望。)越是在繁忙的时候,脑海中越会闪现出“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的想法。既然产生了这股干劲儿,让它溜走实在可惜,应该充分利用。没有时间,也许正是开始做什么的机会!

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昨晚上听到这句话,觉得最受益。

不是“or选择”,而是“and并列”。这是标题吧,听她读的时候还听不明白,后来就明白了,即“想做的事情一起做”,“同时做,全做到”。“吉田自己申请哈佛时的经历,正是快要被工作和家庭这两个重任压垮了,有时才会因为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运动所产生的愉悦感或充实感而获得解脱。”

尝试着开始。“要习惯于乱成一团,把它看成理所当然”。这好像也是标题。好像是存在这么一条principle:一旦开始做想做的事情,相应的时间就能挤出来。“不是金钱的筹措,也不是时间的筹划,而是心情的掌控。”“努力聚焦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周围的噪音就会消失。”

挤出的时间做什么,比怎么挤时间更重要。不要被时间管理所拘束。

以下是结合“无二杂货”看到的内容。

“即使花钱也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把家务外包出去,“从“必须要做家务”的使命感中解放出来后,心情也倍感轻松,从这个角度考虑,请专人做家务的花费就不算昂贵。”这就联系到我最近看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上的absolute advantage 和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gains from trade are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 makes everyone better off because it allows people to specialize in thouse activities in which they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看似不合适,实际上从个体上来说是值得的,获得利益了。

“做事情不彻底等于没做,开始做了就必须认真地做到最后”。对于这句话我真是深有体会。在今年三月份我发现一条属于我自己的principle:我是“不到最后决不放弃,结局总会有转机”的那种人。反例就是我投出了简历,到后来我屏蔽了手机。对此我也只能是笑笑了。另外,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还有点奥妙,就是放弃“必须要做得完美”的念头,转换成“不彻底,不充分也可以”。

最耗力的是第一步。以下的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就像骑自行车,刚开始蹬脚蹬子,需要的力是最大的,一旦自行车跑起来,就变得轻松,速度也越来越快”。在北京新东方的第一场面试,被批的狗血淋头,在厕所哭了两个小时,接下去就都往上发展了。

下面这个方法特别适用。把这些在意的小事,一件件写在备忘录或记事本上,并有意识地利用零散时间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间里,考虑这些事情的解决办法,往往能迅速找到对策。试着写出来之后,就会想出各种解决办法。而且你会发觉,“因为是小事”就暂不处理,或忍耐的事情越积越多之后,会意外的消耗巨大的能量。太闲了,所以好像很久都没有什么小事来找我了。现在只希望多发生点事吧。

2016-09-07 08:29:23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二):对“行动胜于完美”的剖析

老是以时间不够为借口的人,会在行动之后发现开始做了就有时间。作者的时间管理方法是挤出大块的时间、利用零碎的时间、把家务外包给他人,根本的理念都是做减法,去掉与目标无关的活动,然后向着目标小步快跑。借着阅读本书的机会,思考一下“行动胜于完美”的理念:

理念的根源。自古以来就有“行动派”和“三思而后行”派,据说“三思而后行”派主要来自于内向型性格,他们会花1/4的时间来思考行动以外的事情(例如改进的方法,事情的意义),而不像外向型的人一样花80%以上的时间去快速完成任务。根据基因学的理论,这种极少数的“三思而后行”在危险的年代容易生存下来,因此在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在战争比较频繁的国家,“三思而后行”者的存活比例更高,以致于战争结束后的几代人中,内向者的数量占的比例很高。而群体中,需要有“行动派”和“三思而后行派”,还有一大部分的“从众者”。如何选择,这是一个问题。

不要期待完美的启动环境。许多人把生命浪费在等待完美无缺的环境上,期待那时在开始他们一生的工作。然而完美无缺的机会永远不会到来。《第五号屠宰场》的作者更是夸张地表示“好的品味让你一事无成”。

古老的宗教就有了推崇行动的指引,犹太教的拉比强调”不要刨根问底,只有行动才是大事“Facebook的扎克伯格把“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写在公司的墙壁上,并且按照这一原则来工作。谷歌更是坚持先上线、得到反馈、再修改的开发模式。国内的腾讯公司也大力提倡“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在行动中保持领先的秘诀在于尽早开始行动。把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容易操作的小任务,然后立即开始第一项内容。--马克吐温

“核对清单”是快速行动时确保成功率的方法。 不要害怕错误,索罗斯把能否承担错误与投资者的人品联系起来。勇于面对错误,不断收集错误的反馈,通过核对清单对错误进行修正,并作为继续指导行动的准则。避开不明智的行动,我们就会慢慢趋向目标。

回到本书,作者很好地实践了这个理念,她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就像一个乘客还没上车就踩了油门扬长而去的公交车,在行动中去慢慢解决面对的问题。整本书,也算是“行动胜于完美”的实践的一个案例了。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三):个人觉得有用的吉田医生的时间观

关于吉田医生的时间管理利用方面的一些概念,个人觉得受益匪浅。本书的文笔较一般,内容略显絮叨,不过作为工具书也足够了。 尽管我在每次入睡前阅读的“一分钟”的价值,总是随着苏醒的清晨而消逝,但我还是勤勤恳恳地做了读书笔记,整体心得总结如下:

一、吉田医生的时间观:

* 一分钟时间论

对于世界上所有人来说,最公平的东西无非是时间。那么唯有改变“一分钟”的价值,其实就是当下的力量。提高时间的密度,变相延长了时间的长度。当下所遇到的问题,即你所认为的墙壁,实质上只是带有把手的门罢了。

* 不是“or”,而是“and”

不存在“工作家庭”平衡一说,穿插进行,尽量选择“and”,努力尝试两者兼顾的同时,再添加“想做的事情”条目。一个人还是拥有多个世界才能进一步拓展自身空间。

* 拒绝等待

There is not the imformation that is enough to begin something。Anyway,let's begin it。 即使条件并不成熟也要立即行动,不是等着调整好环境,创造出时间以后才开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产生时间。

这条个人觉得受益较深,回顾过往,确实有较多的因为等待某个 环境 或者“合适的条件”而最终形成了拖延,最后也就不了了之的情况,自省ing......

* 行动力先行

不是因为事情困难,而让我们不敢做;是因为我们不敢做,才让事情变得困难。(塞内加)简而言之,设置“deadline”,加速前进。到此为止,我才承认原来我读到的是一本励志书。难道我读了一本假的时间管理书?其实吉田医生本人确实还是蛮励志的。

* 优先选择

斟酌轻重,确认阶段性大石头,将费力创造的时间用于自己提高或者最优先的项目上。即提高时间密度的质量,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 抛开常识性错误

不要被“不知道是谁认为的常识”所束缚,以及学会寻求、借助他人的帮助,抛开亲力亲为的惯性,减少琐碎事务占用自己的宝贵时间,哪怕是花钱解决也可以。因为比起一小部分经济成本的支出,个人价值的成长更为重要。

二、书中涉及的拓展阅读:

** 关于社会流行病学课程:

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的健康或疾病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的一门学科。社会因素是指收入、劳动条件还有质量、压力以及近邻、社区人们的交往方式、环境,等等,可以说就是人所处的一种社会状况。社会流行病学考虑的是,人的健康是由遗传因素,医学的进步等来决定的,但同时社会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

** 哈佛式交涉术:

1)绝不指责对方错误;

2)信赖而不指责对方,寻求帮助;

3)把自身当做商品来宣传;

4)强调双方共同利益。

个人总论: 尽管我们无法忽略日本政府就低生育率所采取的生育津贴措施、生育产假福利以及停薪留职(即使吉田医生留学之前随后选择离职)、体制化的家政类服务(私人家务代理、保育服务、育儿援助等)对于日本国人/吉田一家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些许帮助,但作为时间管理的佼佼者,以及取得了高效成果,并克服了异国求学路上重重困难的吉田医生,一名孕育了五个子女的在职女性,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四):带孩子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看她是怎样做到的!

图片来自网络 文|白若狐 随着两个孩子的渐渐长大,越来越喜欢粘人。我无比懊丧地发现:整天忙着带娃和做家务的我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而所谓的梦想更是遥不可及。 而最让我沮丧的是,我越是觉得自己没有自由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我的脑海里却偏偏涌现出了更多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厌烦极了这种被孩子栓住的忙碌的庸常生活,每天都是负能量满满。 就在我不断抱怨、愤愤不平的时候,我收到了在网上买的这本由日本妇产科医师、哈佛公位硕士吉田穗波所写的《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 简介上说这个叫吉田穗波的日本妇产科医生在全职工作的同时,带着三个娃考上了哈佛大学。当她两年以后取得哈佛学位的时候,她正怀着第四个孩子,更令人惊喜的是,当这本书写完的时候,她已经变成了五个小孩的妈妈了。相比之下,我这个只带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瞬间就被吉田穗波这种开挂的人生经历秒杀成碎渣渣了。 看到这里,同样带娃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对她剽悍的人生充满了疑惑?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吉田穗波是怎样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纷繁忙乱的生活中与时间赛跑的—— 一,不是“or(选择)”而是“and(并列)” 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不得不做出选择的场景。 很多姑娘会纠结是选择结婚还是工作、是选择工作还是育儿。觉得只要选择其一,才能全身心地做好一件事。 然而吉田穗波却说,不要在苦恼“or”,不如尝试着考虑“and”。 在吉田穗波看来,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次,一件件做,人生太短暂。而且,作为妇产科医生,她很清楚生育孩子是有年龄限制的。 因此,有孕在身吉田穗波不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寻求平衡,而是同时进行。 比如有位大学生A想要吉田穗波在研究方面给她点建议。然而忙于工作,家务和育儿的吉田穗波却始终没有时间能与对方见面。于是,她选择了带着孩子在大学节活动的那天和学生A见面。 这样,她可以趁此机会一边让孩子在她目所能及的地方尽情地玩乐,一边可以和大学生A聊天。虽然轻松而又愉悦的谈话总是被孩子的“我渴了”“我要去厕所”所打断过,但还是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二,活用清晨时间 吉田穗波在决定留学之前,每天的时间安排和大多数妈妈一样,趁孩子吃饭的间隙一点一点地做些家务抑或晚上哄完孩子睡觉以后,一鼓作气把堆积的家务全部处理掉,因此她常常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自己也稀里糊涂地睡着了抑或等到自己忙完一切,时间已经是11点多了,然后赶紧上床睡觉。结果第二天孩子起床以后,她即便再困,也不得不爬起来,开始忙碌的一天。 在决定考留学后,为了有自己的学习时间,她把时间做了一些调整。晚上8点多和孩子一起上床睡觉,然后在第二天的凌晨3点起床,这样以来,就先确保了孩子们起床前的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她说:“大清早,能在专属自己的时间里做有益于自身的事情,我的内心得到了满足,就感觉能以更宽广的心胸来对待孩子了。以前焦躁不安的育儿场景也因为自己朝着想做的事情在努力,变得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应付了。” 三,有效利用碎片式时间 吉田穗波是有效利用零碎时间来做很多事的高手。 除却她留学哈佛的备考学习时间——平时早起的三点到六点,或许上班路上的往返三个小时,她还充分利用一些小时间。 比如利用晾衣服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 比如在洗碗的时候听英语; 比如随身携带工作上有出差的报告、考勤表、提交给托儿所的材料抑或自己留学的申请表等任何需要填写的资料,利用在排队、午休的时间,哪怕只有几分钟,只要有空,她都会拿出来填写,甚至一处也行。 妈妈们都知道,有孩子之后,我们便很少有整块的时间集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只要珍惜好每一分钟,怀揣着“做事情不一定要一次做完,只要有进展就好”“时断时续也是理所当然的”的想法,我们反而会不知不觉能做更多的事情。 四,“即使花钱也要借助他人的力量” 三管齐下的吉田穗波虽然每天都很繁忙,但只要孩子们健健康康,她总能想方设法完成工作、家务和育儿。可是,一旦孩子们生病的话,她的生活模式便被打破了。 特别是当她的大女儿哮喘住院以后,她的丈夫工作太忙,根本无法请假,而双方的父母都在相距遥远的外地,也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这个时候的边带孩子边做家务的吉田穗波已经无法正常工作,更是不能顾及家务了。 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可怜的孩子,穷途末路的吉田穗波给母亲打电话抱怨,她母亲说:“不要想一个人什么都做到,要请人帮忙。先给能帮忙做家务或者照看小孩的公司打电话,试着请人照看孩子如何?即使花钱也要试着求助他人。” 走投无路的吉田穗波瞬间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于是,她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尝试着给帮忙做家务或照看小孩的公司打了电话。 花钱请家政人员帮忙照看她生病的大女儿,帮她洗衣服、做晚餐、打扫卫生以后,吉田再也不用工作回家后匆匆忙忙地做各项家务了。后来,当采访她的人知道她不做饭的时候,大失所望。吉田穗波说,她并不是超人,因为时间宝贵,学会“请别人帮忙”也很重要,这样以来,她必须要做的事情的总量也就大大减少了。 后来在哈佛留学期间,吉田穗波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过,她总记得妈妈所说的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因为此,她总能一次又一次地走出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请别人帮忙的话,不但要信任别人,而且还要满怀诚意地向帮助自己的人多多表示感谢,这样以来,他才会更加尽心尽力。比如吉田穗波就是用“交换笔记”的形式与家政人员交流,“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的。 吉田穗波说,借助他人力量的好处,不单单是减少了自己应该完成的事情,集中了能量。而且把困难说出来,就会有帮助我们的人,这样以来我们也将再去帮助其他人。我相信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将来,我想让女儿也加入其中。 五,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 通过“花钱借助他人之力”减少了必须要做的事情的总量,除此之外稍微尝试着改变一点思维方式,不要被自己顽固的坚持的想法或他人随便创造的标准夺走很多宝贵的时间。 比如,我们可以不必每天都给宝宝洗澡,三天洗澡一次也OK。如果总是想着必须要每天洗澡而洗澡的话,这就等于是自己提高了自己的标准。相对于洗澡来说,还是自己早点睡觉或者孩子们早睡早起更加重要。 比如,很多人认为母亲做家务做饭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借助家政人员的帮助,就是懒省事,就是不称职。其实,这就是被“不知道是谁的常识”所束缚了。倘若抛开这种想法,便能可以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了。 比如允许自己做事不那么彻底。吉田穗波想要参加期盼已久一场两个小时的读书会,可是她却根本安排不出时间。即便如此,她依然竭尽所能地抽空打车去参加了。尽管她参加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听到的内容也很不充分,但她依然有所收获,比起根本没有参加还是确有所得的。 原来普普通通的吉田穗波就是这样管理时间做到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正如她在书中反复强调的那样:正因为忙碌,才能没有烦恼的前进。正因为没有时间,才能无所不能! 看完以上这些,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那么你呢?还会觉得自己带孩子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 注:此文首发具体时间为:2016-09-08 16:33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五):几点启发

书是一本比较零散的书,但是有些点还是比较有启发:

一、“全部同时进行反而什么都能做到”还有一句是“就是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想做”

“工作”、“留学”、“儿女成群”是吉田穗波的三大人生追求。如果一天24小时都能自由支配,那么没法在短时间内念书了, 如果没有孩子需要照顾,应该想着逛街喝杯咖啡,不会充满斗志了。很多人会选择留学结束再生孩子,或者孩子大点再去留学。而吉田穗波说,当她听见有人因选A还是选B烦恼时,会毫不犹豫地建议,“先别考虑or,想想看有没有and的方法吧!”人生只有一次,一件一件按顺序来,不够实现那么多理想。比如,吉田穗波在工作、带娃、怀孕的同时准备留学,身在一线治疗病人能让她时刻记得留学的目的,保持高昂的斗志;下午六点半要接孩子能让她专注工作,提高效率;有孕在身让她更加注意饮食,身体健康让她有体力工作、学习;家里到处贴满英文单词,能耳濡目染身教孩子努力读书;工作、带娃、备考,数种状态互相切换,能帮她摆脱压力……

二、条件不成熟也要踏出第一步

吉田穗波认为,不是等调整好环境,创造出时间以后才开始,不管怎么样先踏出微小但具体的一步。开始做了就会产生时间。一旦想好开始做事情以后,相应的时间就能挤出来。“不是因为某件事很难,你才不想做,而是因为你不想做,让这件事变得很难。”“无论第一步有多小,都要踏出去,然后,坚持下来。”

但吉田穗波所谓的“坚持”,并不是日复一日,而是“中途停顿很正常”,即使没完成进度也要继续前进。举例:带小朋友去图书馆会被干扰,断断续续,但是没有放弃,安慰自己“有进步就好”。

“只要决定做,头脑会下意识的寻找出路”。

《龙樱》的主人公培养了两个连上大学都困难的学生上了东京大学,他临考前对两个学生说“要让心中充满有根据的自信和没有根据的自信”。觉得自己能行的那一刻,就等于接近目标了。

三、放弃完美主义,放弃固有的规则

现实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吉田穗波也说,精疲力尽回到家,孩子哭闹着要抱抱,会让她感觉特别累。多件事齐头并进,乱成一团是必然的。把“非要完成、完美”改成“做一点是一点”的心态,就会有新突破。比如想参加读书会,但是时间不够,2个小时的读书会结果只能参加40分钟,但是“有40分钟的收获,比完全没去强太多了”。

还有不一定抱着“小孩子要吃妈妈做的饭”、“每天一定要给小孩子泡澡”的观念,没时间也要拼命做饭催促小孩子吃不如让保姆做好了饭菜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吃外带的饭也是一家人相聚的时间,泡澡也可以3天泡一次就可以省下来每天的1小时了。

此外“书桌是心灵的安身之处”,但是也要破除非书桌不能读书的心态。

四、提高时间密度

吉田穗波认为,挤出时间做什么,比挤出时间本身更重要。同样是一分钟,怎么用得更有价值、更精确?结果完全不同。《与时间有约:全方位资源管理》一书中的“大石头理论”认为,想把更多大石头、小石头、细沙放进桶里,应该先放大石头,再放小石头,最后放细沙。

也就是说,时间管理上,应该用整段时间优先处理“大石头”,再用零碎时间安排“小石头和细沙”。吉田穗波重新调整了作息,挤出来早上3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定制一周“待办事项”计划,分“留学”、“工作”、“家人”、“朋友”、“健康”几个主题,写出相应主题下应该做的事情。走路、等车、上洗手间、晾衣服、收拾餐具……所有这些不方便拿纸笔的时刻,吉田穗波都没有浪费,会用来练习听力,或者思考回信、报告,这样下笔更快,可以省去一边想一边打字的时间。此外,吉田穗波也会买贵一点的车票。比如,在普通车上要站二十分钟,耗费时间精力,不如花钱坐贵一点的新干线,舒服坐着,就能用通勤的时间读书。

五、花钱借助他人的力量

大女儿住院以后,平时顺畅的生活模式就崩溃了,一开始,吉田穗波还有些犹豫——请保姆去医院陪女儿像话吗?女儿会不会难过?而且也没富裕到可以请保姆的地步……不过最后,她还是决心请人。请来的保姆带小孩很有一套,后面请的保姆是个家务能力一流的“超级主妇”,做饭超好吃。这让她体会到妈妈应该做“不能被替代的事”,剩下的事就外包吧,只有这样才能生出时间来。

请人帮忙把“五五分”变成丈夫负责其三,自己负责其三,外包其四,双方扯平,皆大欢喜。吉田穗波没了对不公平的忿忿感,心情轻松愉悦了很多,做事才更有效率。

六、控制情绪就是节约时间

吉田穗波认为,人生随时随地都会碰到意外,斗志就像个气球,一旦因为疲惫、失落泄了气,又得花时间鼓起它,如此反复,会浪费大量时间。很多人浪费时间,是因为把时间都用来焦虑了,相反,很多人达成目标,是因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稳定的情绪。

吉田穗波会列出“在意事项清单”,因为她发现小压抑会夺走超乎想像的大能量,每逢必须专心的时候,真正碍事的通常不是大烦恼,而是些小细节。所以,为了专注投入,吉田穗波会运用专注前的时间,处理完令自己在意的小事,防止事倍功半。

七、处理好人际关系

吉田到了哈佛后也遇到了天价育儿费用、租用的房屋无法正常居住等等困难,她的感悟是及时发出“求救”,就能绝处逢生。日常也要维护好的人际关系,送小朋友上学路上也会邀请小朋友和家长来家里做客(在有帮佣的情况下)。没有人会讨厌别人对自己说“我想听你说”。

对于无法见面的保姆,也采用“交换日志”的方式交流感谢和心得,并时常用小礼物表达感激之情。

对于临毕业时遇到学分登记错误的问题,她也是按着哈佛的思维来进行处理,“绝不指责对方的错误”“信赖而不指责对方,寻求帮助”,给事务负责人和指导教授发了邮件,表示感谢给各位添了麻烦,不会怀疑事务工作人员,相信他们这次也能提供帮助。通过“把自身当作商品来宣传”,提出自己回国后将在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以及“强调双方的共同利益”。终于妥善的解决了事情。

原本读完觉得启发不是很大,后来为了写这篇书评,对着几个细节的点又重新看了一遍,也看了别人的书评,才突然发现还是非常有启发的,尤其是控制好情绪和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最后做成自己的理想不是吗?虽然书中没有透露,但是吉田与能够支持她完成梦想,且一起生下5个小孩子的丈夫,相信关系应该很棒。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六):make a difference

“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

“我们用大脑思考,用大脑烦恼,用大脑踩刹车。然而,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先行动起来,用身体去接触,感受风之后才会明白的”

“make a difference”

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上帝的公平之处在于他给予每个人相同的一天24小时,不偏不倚。

他不会因为对方是名人伟人而多给些时间,也不会因为对方贫穷弱小而少给些。 但就是这相同的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却在不同的人身上体现不同的价值。

吉田穗波,是一名妇产科医师,同时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而在怀孕期间却报考了哈佛并最终成功考上毕业。

本书是她根据自身经历分享给大家的个人经验,说明其实一件事情,如果你真的想做成,那么,你就总会发现解决办法比困难多。

可能我们中的很多人会想,这的多累啊,工作一天了,下班还的去接孩子陪孩子,还有家务,收拾完也就该休息了,怎么可能还有精力学习备考呢?

这就是想与不想,做与不做的差别,谁都想考哈佛,但是很多人只是停留在想想的层面,因为还没有做,就已经被自己所预想的各种困难吓倒了,因此连第一步都不会迈出,而吉田医生想告诉我们的是,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情,不要想太多,不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了,什么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结果很可能是永远开始不了或者需要很长的时间等待。

最难的永远是踏出第一步,踏出第一步后,你会发现,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而接下来,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当然,吉田医生也提到了很多其他的方法,像要学会借住他人力量,学会充分利用好碎片时间,同一时间可以一心二用,不断的激励自己,坚持永不放弃……

其中的艰辛肯定也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但是倘若她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就会咬牙也要坚持下来。

可能我们不需要像吉田穗波那样拼,但至少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应该时刻反省,不要浪费时间,要每天都有些许进步和提高,让自己一直往高处和远处走,让自己有更大的价值。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七):忙到爆工作却依然低迷?普通人自我突破的时间管理武器

普通人跃迁的高效时间管理经历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这本有关时间管理方法的书,在豆瓣的评分之所以不到8分,我想,应该是它只是一个普通人通过时间管理进行自我突破的经验总结,远不如那些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大咖写的时间管理书籍显得高大上,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更容易让普通人找到自我突破的热情和方法。

(1)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每个人的时间似乎都不够用!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工作已经很忙了,生活中的责任又在不断增加,还有一堆突如其来的事情等着处理,更重要的是,即便自己忙到爆,工作、生活似乎仍然低迷。

但是,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境遇,在不同的人那里却又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人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公号涨粉几十万,实现财务自由;有的人几个月时间完成一次职业证书考级,改变了工作;有的人则干脆晋升成了同辈人的上级......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关键的是:观念的改变和时间的管理。

面对同样的局面,有人沉沦混日子,变得越来越油腻,有人改变观念寻找突破点,变得越来越精进;面对同样的时间,有人感叹时间不够,迟迟无法开始,有人改变时间利用方法,做出了不可思议的成绩。

关于观念的改变和时间的管理方面的书籍非常多,各个领域的各类大神把这两方面的知识用专业又华丽的语言系统地讲述出来,虽然高大上,但是大多不接地气,一般人也很难运用。不过,有一本却很不同:《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同样是讲述观念转变和时间管理,却让人感同身受,更能沉下心来,并找到“燃”的感觉。

(2)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本质上是一本时间高效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讲述了一个有着三个孩子的普通女医生,通过改变观念、提升时间管理效率,既兼顾了家庭和育儿,工作能力也得到提升,同时也实现考入哈佛并拿到哈佛博士学位梦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不论面对的局面多么糟糕与混乱,只要愿意改变观念、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该书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吉田医生面对工作低迷的状态,做出考学的决定,并处理好工作、家庭和学习三方面的冲突,克服时间不足和旧观念的束缚,开始了追求梦想的历程;第二部分,讲述了吉田医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高时间密度实现工作、家庭、学习三不误的具体做法;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吉田医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一些意外情况时,如何让自己集中精力在目标上的具体做法;第四部分,主要讲述了吉田医生在哈佛求学过程中如何面对困难和意外,并靠着执着和策略的调整克服并取得博士学位的事情。

(3)

该书作者吉田穗波,原来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同很多普通的上班族一样,“每天忙到爆,工作依旧低迷”,而且工作中还经常出现错误,甚至因为睡过头而迟到,正因为这样,她不甘心沉沦,开始重新拾起自己的梦想,考取哈佛大学。当时,她已经是三个小孩子的母亲了,但是她决然开始追求梦想的历程,终于在2008年8月,她带着三岁、一岁和一个月大的三个女儿,与丈夫一起前往波士顿,两年便取得哈佛学位,厉害的是留学后期还怀了第四胎。回国后,她不断接到讲座邀请,讲述她的时间管理方法,本书就是她追求梦想过程中时间管理经验的总结。

(4)

本书的写作主线是时间顺序,从吉田医生当时的工作低迷情况入手,到做出考学决定,再到学习过程,最后是在哈佛求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时间的短缺,都被吉田医生一一解决。

另外,还有一条主线是,更新观念和时间管理线的交叉进行。在吉田医生整个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面对各个阶段不同的问题,有两个方面的事情是必须做的,更新观念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如果沉浸在固定的思维模式里,就很难有突破,问题也就没有了解决的切入口;如果时间管理能力低,即便是找到了解决问的方法,也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本书的最后讲到吉田医生临毕业的情形,因为过于大意,吉田医生竟然不知道哈佛学校已经给她发了不准毕业的电子邮件,如果不是吉田医生的冷静和坚持、并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弥补,恐怕连毕业都成了问题,最终吉田医生按要求补交材料时,竟然连校方项目负责人都深感意外。

(5)

追求梦想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现有的工作、牺牲现有的家庭生活。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里吉田医生,面对工作、家庭、学习三方面的需求做出了一个决定:“全部同时进行,反而什么都能做到”,于是吉田医生开始了边带孩子、边工作、边学习准备考试的多管齐下的状态。很多人担心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会什么也做不好,但是吉田医生把这三方面都做好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提高了自己的一项工作技能,正如她自己所说,“经过几个月的苦练,我终于练就了一手精湛的打针技术。以前最不擅长的事情,竟然变成了了自己的拿手强项。”

我们普通人很难丢掉现有的工作,一身轻装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丢掉现有工作,首先生存就是个问题,家庭的责任也不能一推了之,那样也太自私了。吉田医生作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三个孩子的妈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考入了哈佛大学,这种成功并非像那些“伟大”的成功人士那样,推掉家庭责任、并让自己的家人暴露在生存艰难之中,在成功后再宣称: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社会给予机会,其实这些托词并不能掩饰这种成功的鲁莽和自私,因为他们完全可以转变观念,做“全部同时进行”的选择。

关于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方面,很多人赞同平衡理论,认为相互不打扰才是高级,工作纯粹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或者生活就是工作的调剂,就像有一道闸门,一旦放下工作和生活就互不往来。实际上,工作和生活很难做到平衡或者泾渭分明,往往是在工作时,要处理一点生活事件,在生活的环境里处理一些工作事情。

其实,当生活和工作“乱成一团糟”的时候,也恰恰是融合度高的时候,而吉田医生干脆把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比如,吉田一边哄孩子玩,一边给前来咨询的大学生在研究方面提出意见,孩子生病了,就在家里接受采访,便于同时照顾孩子,一个时间里解决了两个问题。

工作和生活同时会给人带来乐趣,这才是最好的“and”。吉田医生深谙此道,比如:对此,吉田医生直接提出:“不要考虑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正因为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别才能让双方都获得进展。正因为没有清晰地区别开来,两者才能都做成。”所以,不是舍弃,而是“同时做”,让我们看到了观念更新后的巨大成功。

想到就马上开始做,哪怕条件不成熟。

所谓“万事开头难”,做事情的最大的困难是开始。大多数计划是“胎死腹中”,而不是遇到困难才是退下来。我们习惯于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做事,但是,因为总有某些条件不够,所以我们迟迟不能开始,这种情况本质是“拖延”。

对此,吉田医生说:“不要等做某事的信息足够了才开始做,不管怎样先开始!”实际上,在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徒增烦恼而已。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枡野俊明,曾经写过一本书,名字就叫“你所担心的事,9成都不会发生”,甚至有美国心理学家用实验证明,我们所担心的事情,99%都不会发生,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败在了对困难的想象上。

在这个方面,吉田医生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体会:“说起来,本来自己就没有 可能会做到”或者“也许做不到”的概念,只是想着“要去做”。也就是说,吉田医生设定了目标后,心无旁骛,把精力集中在做的事情上,也就是没有时间去考虑那些负面因素和想象出来的担忧。

每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是一样的,都是24小时,但是不同的人进步程度区别却很大,原因是时间的使用价值不同。也许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确很难找到大块的时间来处理一件大事情,但是一分钟的时间总是有的吧,这种碎片化的时间如果能充分利用起来,让碎片化的时间价值提升到极限,收获将迥然不同。正如吉田医生所说:“把一分钟的价值提升到极限”。

一般情况下,我们受到一种流行思维方式的禁锢:“今日事,今日毕”,做事情要彻底,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其实,在当前碎片化时间成为主体的背景下,我们很难找到大块的时间来彻底地处理一件事情,就连一次自测考试训练都不一定有充分的时间一次性完成。吉田医生的观点是,“不要拘泥于一次完成,‘不彻底,不充分也可以’,‘小规模也可以’ 。2小时的读书会,没无有足够的时间怎么办?其实参加四十分钟也可以,于是吉田医生就只在读书活动中参与四十分钟。

无论是一分钟时间,还是小规模做事情,都体现出吉田医生面对局限性的条件灵活策略和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她不会浪费一分钟,她在全力以赴。

总起来看,这本书从普通人都会面临的窘境出发,一步步呈现了吉田医生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是如何面对问题、进行时间管理的,她的经历和经验总结,对那些有想法却还在犹豫不决、正在做却还在抱怨条件不充分的人,是一个很有用的借鉴很引领。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八):make a difference

日本人总是不希望给别人添麻烦,因此从不向他人寻求帮助。作者书中多次用自行车举例:开始骑自行车的第一下需要更大的力量。其实自行车就是人借用了机械的力量前行啊。

以下为书中摘录:

我们不能改变一天二十四小时的长度,却能改变它的质量。

不是因为困难而不去做,而是因为不去做,才困难。——《坚持三周改变一生》罗宾夏玛著。

there is no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enough to begin something.anyway,let begin it!不要等做某事的信息足够了才开始做,不管怎样先开始。

要让心中充满了有根据的自信和没有根据的自信。

充分利用五官,就能感受到某些东西。

要学习某种新知识,要开始学习时,投入其中的第一步,如果是书本,就尽可能选择最基本的;如果是思考方式,就选择简洁的“精华部分”,并将其理解透彻。事物的本质即指“精华”的内容。精华部分是非常简洁的。

考试,是为了找出不懂的地方。

“因为是小事”就暂不处理,或忍耐的事情越积累多之后,会意外的消耗巨大的能量。

i want to listen to your talk。我想听您说。

哈佛交涉术:彬彬有礼且明确的提出主张。

1、 绝不指责对方的过错。

2、醒来对方,并寻求帮助。

3、把自身当作商品来宣传

4、强调双方共同的利益。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九):一碗暖心的鸡汤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就像一直快速奔跑的手表突然没电了一样,嘎嘣停止了学习的动力。任何让我需要动脑子、要勤奋的事情都被我冷漠脸拒绝。对于学习,我的状态就是:老娘反正是学够了,谁爱学谁学。

氮素,在我闺女出生后,我的三观彻底刷新了一次,真的是 知识就是力量!熟悉我的亲朋好友都知道,我闺女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天使宝宝(咳咳,最近又有点作妖的苗头)。出了月子后,她自动开启了魔鬼模式,整天鬼哭狼嗷不睡觉。全天候的抱哄让我开始怀疑人生:“我为什么想不开要生人?”。

最后还是小土大橙子的睡眠课拯救了水深火热中的我,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婴儿的睡眠知识,开始对我闺女进行系统的睡眠引导。现在的她终于乖乖的躺在床上,啃着玩具听着歌,咿咿呀呀的入睡了。

这件事也让我重新开始思考学习、提升这件事情。我不能因为曾经为了升学,为了就业才不得已学之的糟糕体验就否定学习这件事。这世界有太多的未知,也有太多的美妙。我不能再因为无知而疲惫不堪!

但我也时常听到很多有娃的老母亲说:带娃累都累死了,哪还有时间学习?娃睡了,我只想葛优瘫!鲁迅他老人家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关键就看你想不想挤,会不会挤?

有的人拿娃当借口,有的人却拿娃当动力。 日本有一位很厉害的女人吉田穗波写了本书《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时间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巧劲儿一使,哈佛也不在话下!

之所以说她厉害,是因为吉田穗波在备考哈佛大学的时候不仅是妇产科的医生,而且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一个3岁,一个1岁,一个在肚子里),同时还要抽出时间做家务,简直忙到飞起。跟她相比,你觉得自己还累吗?还忙不?虽然我们不见得要像她这么拼,可是她的很多方法还是很值得我去学习的。

一、畏首畏尾不如边走边看!

有很多人包括我在内,有一种细节强迫症,总是喜欢把事情安排细化到所有条件都成熟再开始做,比如说想要学英语,那我就先要把手头的书看完,把家务料理好,把笔记整理完毕等等。把自己搞的忙个不停,表面上看是完美主义,实则是一种拖延症。用其他的事情搪塞自己,就是不愿意开始,还安慰自己,我还没准备好!

但吉田穗波不这么认为

没有自由的时间,忙碌的时候,实际上也正是充满“干劲”,充满能量的时候。 这种能量迸发出来的时候,就是开始自己想做事情的绝佳时机!

所以有些事情不需要想的太细,一鼓作气直接开始。也许刚开始会手忙脚乱,但是只有真正着手了,才知道怎样才能最好的规划。自己的状态,实际的限制,这些都是要在操作中才能琢磨明白。

就拿吉田穗波来说,每天妇产科的门诊从早到晚,下班还要飞奔到托儿所接孩子,回到家中还要准备晚饭,给孩子洗澡。如果按照时间规划的方法,先要把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都一一安排好才去做,那几乎不可能。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孩子这种生物最初存在的意义就是挑战你的神经。也许你的表格上写着7:30——8:00晚饭,但实际上娃到8:20还在饭碗里搅来搅去。他们永远都不会按照你的计划安安生生。

怎么办呢?阻碍这么多,事情堆成山,怎么可能再去提升自我?如果是我,早就退缩了。但吉田穗波偏不,她认为如果把事情一件一件的去做,那人生太短暂了,根本不够用。而且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起来互相阻碍,但实际上,它们不仅不矛盾,反而还互相促进。

比如准备英文单词,吉田穗波在《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里简单的写了一句她的准备方法——把单词贴在冰箱、洗手间等随处可见的地方,这样就不用专门腾出时间来背单词,充分利用零散时光。既不让背单词变得枯燥无味,也不让时间白白流失。

如果你有想做的事情,那就从现在开始吧!万事俱备后说不定只剩凉凉。

二、单打独斗不如学会求救!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不是机器。就算是时间管理的再好,鸡血喝的再多,事情还是会排山倒海的来。在我没看书以前,也被吉田医生铁人一般的精力给吓晕了。仔细看了书才知道,刚开始她也是工作、家庭一把抓,结果累到嗝屁,别说是学习了,就连基本的工作都没办法保证。

这让我想起休产假的时候,给孩子洗衣、喂奶、哄睡、陪玩一肩挑。每天睡得比贼晚,起的比鸡早,全靠一口仙气吊着。 如今想想,自己真的是瞎操心。觉得自己样样都行,把娃交给谁都不放心。结果呢,自己累个半死,对娃也暴躁不已。

吉田医生在大女儿哮喘病发后忙的焦头烂额,也就在此时她发现自己真的没办法兼顾。她开始试着放下心里的负担,不去在意别人觉得她不是一个好妈妈一个好妻子的言论。 家务由保姆分担一部分,生病的女儿由护工来护理,她则腾出大量的时间专心工作和复习备考。没想到,对女儿的愧疚让她更加珍惜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保姆帮忙处理家事让她学会更加真诚的表达感恩。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当一个妈妈把所有事情都自己扛的时候,她是听不到孩子的需求的,因为她太累了。

适当的放手,学会向别人求救,这并不能说明你软弱。多一个人帮你,就如同多了一双手,假如你是千手观音,还会怕自己没时间吗?

还记得我感冒那周吗?因祸得福,娃爹主动帮我承担哄睡大任。小情人十分配合,在爸爸的拍拍中睡得香甜。而我,也终于可以躺下来悠闲的逛淘宝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的前行,尝试一个个新的挑战,把不可能变已确定,把太辛苦化蜜糖甘。

二喬|成人自习室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读后感(十):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做到

1

吉田穗波

妇产科医师、哈弗公卫硕士,目前是五个孩子的妈妈,留学备考期间第三个孩子已在腹中,2008年8月留学时,带着三岁、一岁和一个月大的三个女儿,留学后期怀了第四胎,《吉田医生求学记》付梓时变成五个孩子的妈妈。

2

备考复习、临床医生和怀孕第三胎,三管齐下

因为有了“要去留学”的想法,考虑上司同意的困难,竟然想到利用产后休假的时间去留学,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应该是不可思议的吧。

而我经常后悔的事情之一就是怀孕后竟然认为终于有理由“吃吃吃、玩玩玩”了,什么学习、什么考证、什么读书全都抛到脑后了,等孩子出生后慢慢体会到竟然浪费了那么多的大好时光。

推荐此书,相信多数人都能从书中get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能在想偷懒的时候激励自己。

当然本书对于宝妈们更有借鉴意义,书中吉田医生结合了自己的日常,从备考到留学,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从孩子的家校联系到家庭的生活管理,全都是生活中的实战总结,可以做为实践练习册来用。

3

作者总结了33个技巧,总有适合你的。相比市面上的时间管理书籍,本书主要遵循生活的痕迹。烟火气息浓厚,她就是历数了如何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这应该正是我们读实用类书籍的初衷。

条件不成熟也要立刻行动

不管怎样先开始,五分钟也好,十分钟也好,从小事开始,尝试着轻快地走出第一步。

比如当我们遇见一个比较大的项目,需要准备很多数据并且与其他人甚至多个部门协调,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先读懂任务,列出项目需要准备那些资料和数据,需要那些部门、人员协作;然后开始列出先后顺序,分配任务,一旦开始做了,事情总有进展。

重新认识应该做的事情的总量,时间利用最大化

可以想象两个年幼的孩子加上一个腹中的胎儿,光是身体的反应可能都会受不了,各种琐事,如果“应该做的事情的总量没有改变的话,即使再怎样早睡早起,也不会有学些的时间。”

比如我有个同事,专业能力很强,但因为不相信、不愿意与婆婆同住,所以拒绝了婆婆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因为经济条件也不允许能够委托专业人员帮助,结果是每天从早到晚的喊累,更别提有什么业余时间,慢慢地变得焦躁。更别提这几年其他人的专业进步和她的原地踏步,这样工作上也慢慢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们不是超人,精力绝对有限,时间总量不变,总要空出来做些喜欢的事情。

比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的事情是心情的掌控

“如果能掌控心情,并聚焦于自己想做的事情,也许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对自己不利的声音排除在外。”

情绪也需要管理,不能被消极情绪控制。

比如,当我纠结于没有做好的一件事情,一整天都会浑浑噩噩,不能认真积极地做当下的事情,结果导致所有的事情都不能满意,最后总结下来不是一件事没做好,而是一天都没过好,这样可就亏大了。

我们要试着专注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通过一个有一个小的成就感提高满意度,让每一天过的充实、平和、满足。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