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贵妇》是一本由[日] 西泽保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贵妇》读后感(一):论非正确的阅读方法
有点不舍的读完了这本短篇集,必须坦承我很难客观的来读「匠与高千」,尽管我试图如此。
所谓「客观」,是否应该抛开「粉丝」的有色眼镜来阅读这几个短篇故事呢?
假如抽离了通过系列故事的塑造,已经拥有了鲜活、独立灵魂的人物们,只是回味一下集子里的几个故事。就案件、手法、动机和解谜而言,只能说某种程度上的中规中矩——案件不惊天动地(甚至有些谈不上是「案件」的,恰如北村薰或者米泽穗信笔下的日常);手法,特别是解谜倒是依然有着西泽保彦那种仿佛冬日水杉树干的一般,洗练直接的趣味(不在推理解谜的时候故弄玄虚,这和几位主人公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大都是怪人,可是却毫不自大、讨厌虚饰),不过却谈不上让人耳目一新;
至于动机,虽然我相信西泽保彦其实可以很简单的找出一些更加适合大众口味和易于接受的动机来,但是,就像他在其他很多非系列作品中,努力坚守仿佛带有本格推理黄金时期余晖般「质朴刚健」的手法和解谜的同时,更喜欢要赌气一样引入一些超自然的、戏谑的、非常识的要素一样;他在这些更贴近现实世界的系列里,就暗暗夹带各种虽然有所凭依,但是却特意放大渲染(也许)的崩坏心态和奇怪动机。
这种异色,说是瑕疵也好,说是特色也好,都算是他本人的烙印。
可是,作为粉丝来读,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重点是,这本短短的集子,它不停在发糖啊!
读着故事,我的注意力总是会被一闪而过的发糖点给带偏;
「啊,他们正式确立恋爱关系了」
「高千做事情居然会这么绕,恋爱真是让人改变」
「啊,他们的事情已经在朋友间周知了」
「啊,匠千晓居然也会把女朋友照片摆床头?!」
「什么,要去东京同居了?」
……
而在书里眼看着这对带着创伤的爱人,互相依存取暖,最终不可分开,只能感慨命运(和作者)偶尔也会仁慈可爱。而走出社会的四位好友,都依然本色不改,虽然明知是小说,可也平添勇气。
借用译者的梗,致匠千晓:「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新星这一版的书装帧可喜,真想收一波全的。
. 再想了想,好险,我这是有「关键剧情透露」啊,赶快标上。
《黑贵妇》读后感(二):代表广大非西泽粉表示略失望
同系列只看过《解体诸因》,其他的也只有《七死男》和《动机之后》,所以本身就没有对匠千晓怎么感冒。这本书让我出了新华书店之后就想尿。西泽保彦的号称“珠玉短篇集”,同名作简直坑的吓人,看完之后真的是心疼浪费的40分钟,借用豆瓣的书评“其他的问题就在于西泽还是不懂,大家真的不喜欢高千的事实”。本来看到最后发现跟我想的不一样,我还挺高兴的,觉得西泽玩的可以啊,故意卖个破绽引读者上钩,而且在我身上已经成功了,后来,越走越偏,走到最后只字不提谜题的事情,专心秀恩爱,最后只想摔书,考虑到是借用少儿区读书方得止住(成人区一群人占着座位玩手机也是够了,浪费店长一片好意)。另外看了口碑普遍好的夹克地图,看到1/3的地方新华书店就开始轰人了,直接看了结尾,出乎意料又感动,后悔没有把时间用在这一篇上。最后没读完一是明天就走了,不舍得买一本这种书回去;二是对同名作极其失望。失望到自己手里囤的《依存》也不想看了
《黑贵妇》读后感(三):简单的感动
最早接触西泽是另一部短篇(连作)集《解体诸因》,也是匠千晓系列的原点,在十分吸引人的“解体”主题和甚至有些baka的某些篇目的吸引力下,《解体诸因》成为我最喜欢的保研君作品之一。然而在这种并不严谨的脑洞流推理的轰击下,我有些疲累了,失去《解体》中某些奇异因素的保研君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推理类型,所以最初对《黑贵妇》我并没有过高的期待,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这种随意的心态带来了极好的阅读体验。
诚然,从手法和动机等等推理的关键因素来看,这部短篇集的质量只能算中等,算上叙事也只能说《夹克衫的地图》一篇较为出色,但是作为匠千晓系列的一部分来说它拥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当案件或谜团出现,四人组总是和事件呈现微妙的联系,在脑洞推理之中,四人组以不同的角度流淌保研君的思索,而在事件之外,四人组活动中的变化或交流不断地将匠仔和高千的现状展现出来。我们一边推理着事件,一边被双千的关系进展感到兴奋。从互相扶持,到确立关系,再到人生轨迹的行进,对于系列粉丝来说简直是把孩子养大成人的喜悦。双千的情感线作为大家最关注的部分,由不同的旁观者的视角呈现,其中最直接的情感流露集中在《黑贵妇》一篇中爆发,译者谓之“执念”,在故事的谜团中,谜团中心人物白贵妇的行动是执念,而隐蔽线索牵扯出高千对匠仔的情感也是执念,这种执念甚至从首篇《不请自来的死者》中高千装束风格的改变就埋下伏笔。从前作中延续的伤痕累累跌跌撞撞的两人,在执念下互相扶持着走下去。
有关两人感情线发展的蜜糖随处可见,除了最直接表达高千想成为匠仔的支柱而为此不惜改变习惯每日保持体力与精神的想法的《黑贵妇》外,《不请自来的死者》表明高千装束习惯由暴露奇异变得偏向普通女生的原因是为了身体;《分裂的图像》从小兔口中讲述两人成为情侣的关系进展;最喜爱的《夹克衫的地图》一篇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执念,其中出现的匠仔在帮人看管房子的工作中在墙上挂着他和高千的亲密合照;《夜空的彼岸》小兔和小漂学长谈论着两人的异地恋,匠仔和高千的精神扶持……
或许有人觉得过多的系列情感线会掩盖或转移内容的重点,但在西泽的作品中,脑洞的部分多数集中在行为原因的分析上,描写系列人物,与剖析事件相关人物既是同步的,也是相互关联的。四人组既担负着推理小说中“侦探”的角色剖析他人,也在日常的相处中互相剖析。当然,在我看来,这部短篇集还是偏向粉丝向的作品,既是和人物的描述比重有关,也和西泽作品特点的展现有关。他在这里没有选择《解体诸因》那样新人式的狂热表达,而是选择了更为平和和沉稳的日常,从平平淡淡的开脑洞习惯中展露自己的写作特点。在这些看似和其他系列作相似的日常里,时间的痕迹悄悄显露,每个人都“长大”了,连日常也充满成熟的气息。把人物的成长细碎地糅于作品中,不如说着也是西泽擅长而可爱的一点吧。
距离我阅读《解体诸因》已经过去了八年,四人组成员陪伴着我不断地长大,连多次留级、不修边幅的小漂学长都成了高校的老师,匠仔也在变,高千也在变,小兔也会成为娃娃脸的大人,但四人组的羁绊永远存在。末篇中小兔和小漂学长发出了匠仔去寻找高千后有些孤独的感慨,但我觉得不论发生什么,他们之间的联系永远都不会被切断,而我所欣喜的,也就是会跟随他们一起告别青春了。
《黑贵妇》读后感(四):中庸吧
一天看完了,语言非常的轻,读起来很容易。
推理部分,一贯的四人组风格,虽然脑洞大又没证据支持。但这是西泽老师一贯的风格,已经看了这么多的匠千晓系列了,这点就不吐槽了。
在这个基础上面。所有的故事都很轻很淡,第三个故事也只是篇幅长,剧情并没有因为篇幅而有所加深。
那为什么说他中庸呢?
本来西泽的特色就是非日常案件的日常化推理,在缺乏关键性证据的前提下,西泽反而发挥出精髓,没有证据我就可以反转再反转了,四个人每人发表自己的脑洞,最后由匠仔做总结报告。
再进一步,从每个人的推理中,都可以去切到一个核心点,最后由读者去拼出一个最终最接近真相的真相。
这本中由于篇幅原因,只给了一层解释滑过去了,体现不出特色。客气的说是还行,不客气就是敷衍。
第二个,除去案件,我们都关心四人组的发展,他们的悲欢离合。
四人组本身的形象和案件一样,就是设定和写实之间的拉扯,好了,这个不去说,因为和这本书无关,这本书仅仅提到了一些四人组的后续消息,除了黑贵妇后面高千对小兔的那段话,其他基本就介绍了谁在哪里干什么。
顺便一提,除了森博嗣的萌绘和犀川,高千和匠仔是我看过的最看不出爱的两个
但你说,第四个故事里面,路人女主和路人社长的稍微纠结的复杂感情,西泽都能稍微写出一点意思,为什么就不能给高千和匠仔写的能让我们看得懂一点呢?好吧,这一定是我的问题。
在苏格兰之前,四人组以案件为主。苏格兰和依存,“崩坏”变成了一个大的主题,我暂时觉得崩坏不确切,但是目前暂时没有更好的词。总体上面,没心没肺的四人组,开始进入到解构每个人的内心,但我还是要说,西泽还是使用的中二化的解构。
看书之前,我以为黑贵妇这个名字,是与过去故事中提到的匠仔的一个成熟女性有关系的故事(好像是他“妈妈”,我忘了)。但是没有。
总结,我们看匠千晓系列希望看到:
1.有趣的案件
2.四人组的纠缠
3.四人组的崩坏内心
而这本书呢,都给了一些,然后都就只有那么点,所以中庸。粉丝不爱,非粉无感
《黑贵妇》读后感(五):译后记:《黑贵妇》| 执念如何书写
去年12月,责编在一次火锅聚餐时把原版的《黑贵妇》交到我手里,那天北京大霾,印厂停工。当时还在印制的《羔羊们的平安夜》(新星出版社,2017年1月)也受到影响,没能赶上平安夜上架。熟悉西泽保彦的读者都知道,对于这本书和他本人来说,圣诞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于是我们开玩笑说,《黑贵妇》的出版时间也许可以定在今年的圣诞。没想到,我最后竟然按时交稿,《黑贵妇》这次提前和大家见面了。
连续两年的上架执念都没能成真,回过头来一看,《黑贵妇》写的可不就是“执念”嘛。得得,干脆以此为线索向读者做推荐吧,说不定读者被说动了下单买书,到时候圣诞翻读的还就是西泽保彦呢。于是也就有了接下来的这篇稿子。
虽然还有点儿早,还是先祝大家圣诞快乐!
《黑贵妇》,新星出版社,2017年10月在正式开始这篇读后感之前,先解答几个问题。其实也就是自问自答啦。
Q:这本《黑贵妇》是长篇还是短篇集?
A:《黑贵妇》是一本包含五篇小说的短篇集,其中第三篇《分裂的图像》篇幅较长,相当于中篇。由于匠千晓系列第七作《谜亭论处》目前尚未引进。《黑贵妇》也成为了继《解体诸因》之后的第二部引进国内的系列短篇集。
Q:你刚才提到系列作,而且《黑贵妇》已经是系列第八作了。从未接触过该系列的读者可以从这一本开始阅读么?
A:完全可以。而且这个结论是作者西泽保彦自己在书中的后记说的。为了让新读者也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黑贵妇》,他把每个故事的主体部分都处理成和酩酊推理四人组关系相对较小案件。当然了,四人组的戏份也不少。
Q:那如果我是系列作粉丝呢?听你刚才的说法,《黑贵妇》并不是粉丝向的作品?
A:我不会把《黑贵妇》称为单纯粉丝向作品,如我刚才所说,每个短篇里涉及的案件对新读者都很友好,而且从质量上也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这点稍后会细说)。但是,西泽保彦也不忘给粉丝发糖,除了案件主体,每篇小说都有自己的余味啊,而《黑贵妇》里这些余味包含的信息,这些只有系列作粉丝才能破解的密码,绝对会让粉丝们受到心灵的冲击(这点稍后也会略提)。
Q:你摸着良心说话,满分十分,《黑贵妇》的推理部分你给几分?
A:我给八分,我自己最喜欢的是《黑贵妇》和《夹克衫的地图》这两篇。必须指出的是,西泽保彦的作品本来就属于那种“爱就爱到死,黑就黑到底”的类型,风格鲜明,在空间看似已经不大的推理领域也是独树一帜,人称“脑洞推理”。这时,短篇集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由于《黑贵妇》之前没有中文版,我到日本的读书网站上看了一圈日本读者对本书的评价,自然赞的黑的都有,不过最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五篇小说的每一篇都有被读者选为最爱篇目的记录。这就是短篇集的好处:这篇不喜欢你可以换一篇嘛,更何况这次的五篇小说还都挺不一样的。
自问自答到此结束。
《黑贵妇》目录为推理小说写读后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完全不能剧透(在推理小说里称为泄底),不然人人得而诛之;你还不能说太多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懂的梗,不然根本不会有人读。不过,西泽保彦好像为短篇集都设置了自己的主题。《解体诸因》顾名思义,是讲“为什么要解(fen)体(shi)”,如果说《黑贵妇》也有一个主题的话,我认为就是“执念的书写”。
其实,执念这个主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匠千晓系列里出现了。分别起底两位主角“黑历史”的《苏格兰游戏》和《依存》里的事件就都和执念有关,在感叹其推理精彩的同时,读者也纷纷对犯人动机目瞪口呆、男默女泪,只能用西泽的另一本书《动机之后,只剩沉默》来作为回答。同样地,今年一月出版的《羔羊们的平安夜》是一个“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伊坂幸太郎语)式的故事,其成形也和执念有关。
那么《黑贵妇》里执念的书写有何亮点呢?从情节上,执念既被安排到了每个单一的事件中,又颇为惊艳地被加进了酩酊四人组的主线,并收起了系列作之前埋下的一些伏线。从内涵上,明显可以感觉到西泽对执念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即执念不仅能杀人,还能爱人,更能感人。以下分篇以“执念”这个关键词为线索做没有任何泄底的预告。
《不请自来的死者》:高千和小兔被硬拉到新生有马的家里开派对,现场人数众多,一位后来的女生在门口被刺杀。凶手为什么要对这个后来查明并没有什么干系的女生下手?
《黑贵妇》:酩酊四人组常去的居酒屋“三瓶”和“花茶屋”有一种每天限量供应的鲭鱼寿司(此即封面的由来,不过封面描述的是大家的日常,也就是吃不到限量寿司只好点普通寿司的日子。朋友们,这就是我们的人生啊),漂撇学长观察到一位戴着白帽的“白贵妇”(没错,是 白 贵妇)每天都会出现,不管他们去的是两间店中的哪间,都会看到这位“白贵妇”。漂撇学长怀疑是四人组里有人向“白贵妇”通风报信,报告四人组的行踪。“白贵妇”为什么会每天都出现在寿司店呢?
《分裂的图像》:匠仔被请到几个女生合宿的地方担任厨师。没想到一夜之后,在这个荒无人烟的郊外洋楼附近竟然发现了尸体。尸体生前为什么会赶到郊外,又是谁出于什么理由杀了他?《分裂的图像》篇幅较长,多说一点就泄底了。不过,作为全书最长的一篇,它给了西泽更多逻辑推演的空间,并且合理地加进了xx、oo和bling bling等元素,全面展示了西泽的才华(和恶趣味),可以拿来当西泽入门的教学篇目了。
《夹克衫的地图》:这一篇非常厉害,可以说是西泽对“执念”概念的升华。关于情节,只能以“一位女子在故人说过留有地图的夹克衫里寻找未果”概括,多说一句可能就剧透了。在日本的读书网站上,《夹克衫的地图》被提到的频次最高,其评价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是「切ない」,意思是“苦闷的”。是的,这是一篇恋爱小说。
《夜空的彼岸》:盗窃案件,婚礼上的红包里的钱被偷了,不过,被偷的方式有些奇怪。小兔和学长已经是社会人了,却终于聊了一个发生在学校里的案件。另外,这一篇里有匠仔和高千的巨大进展,这里就卖个关子啦。
熟悉西泽保彦可能都知道,如果西泽写“How done it”的功力实属上乘,写“Why done it”的评价就是毁誉参半了。偏偏,《黑贵妇》里尽是些“Why done it”的聚焦动机或是缘由的故事。西泽被诟病的点无非“脑洞太大”和“思路太飞”这两种,我不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相反地,这两种批评更符合我们的实际。
一般说来,推理小说里的杀人是要讲计划的,是蓄谋已久的杀人,“临时起意”的说不通的。但西泽保彦偏偏喜欢“临时起意”式的故事,这点我们在系列前作里已经见识到了,这次《分裂的图像》一篇的副标题就是“以及避暑地的心血来潮”。临时起意不合推理小说的传统,却很合现代人的心思。我们处在一个高速、方便的时代,物质的丰富和信息的便利为临时想要做些什么事的现代人提供了可能性,而在这种可能性的哺养下,我们也临时决定去做某件事的频率就越来越高。这些事包括吃个甜点、唱个K、打场桌游……那么,为什么不能包括犯个罪、杀个人?
一九八零年代的日本是这种新型犯罪的代表性阶段,一片犯罪想象的蓝海。1980年11月的神奈川金属棒杀人事件就是一例,二十岁的备考学生一柳展也因为无法忍受家人施加的升学压力,用金属球棒殴打双亲至死。摄影家藤原新也在拍摄事件的相关照片时,没有刻意营造出杀人现场的凄惨氛围,而是把杀人的球棒当作体育画报上的一根用于商品展示的球棒来拍,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球棒的两种功能没有确定的界线,可以随时变身。匠千晓系列的另一部作品《羔羊们的平安夜》似乎也带有一柳展也案的影子(该案对日本社会影响颇大,不少文学、电影都以其为背景,比如森田芳光导演的电影《家族游戏》)。
《黑贵妇》收录的若干短篇也让人联想到日本八十年代的新型犯罪:《不请自来的死者》让人想起1982年10月的日本大学学生刺邻事件;《夜空的彼岸》则似乎在影射轰动一时的东京艺术大学教授海野义雄的丑闻。时年二十来岁的西泽保彦,是不是真的留心观察着高度经济成长期后开始质变(或说变质)的日本社会呢?
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西泽保彦的推理是思索着现代性的推理。
一柳展也案的新闻图片(藤原新也 摄影)所以,西泽保彦众多作品里那些看似开放的结局也可以得到解释。青崎有吾的短篇集《敲响密室之门》里有一篇《无限接近精确的毒杀》,西泽保彦的开放式结局可以相对应地说成是“无限接近精确的推理”。比起古典时期时的出场人物,现代人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了。社会主流价值观、青少年问题、女性主义、代沟、社交网络、科技……哪个要素都在塑造我们的人格和人性,也在现代人身上安插了众多的属性。一斑窥豹这种事在现代社会可没有听起来的那么简单。别忘了,西泽保彦推理小说的另一大类别是科幻推理,社会发展对人的影响想必也是他关系的一大主题。而在匠千晓系列里,他主动地参与到了各种社会议题之中,把那些显现的现代社会要素藏在对人心的剖析里,虽然剖析的力度时有夸张,但我们却不能否定他这种探索的积极意义。
《黑贵妇》也不例外,所以也许可以把它称作西泽流的社会派小说。用脑洞推理来写“执念”,这种强烈的反差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其背后或许还含有“我们目击的只是量变成为质变的瞬间”这样的含义吧。
最后,让我们不忘匠千晓系列“今朝有酒今朝醉”和“校园生活真奇妙“的两大中心思想。高呼口号:
读双千,喝遍天。
读保彦,必保研。
祝阅读愉快。
《黑贵妇》读后感(六):少女心事与爱的执念
每出一本小黄书,都要看上一看已经成为习惯,与柯南和小新不同,在这些作品中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他们也永远不会长大,可是在匠千晓系列中,他们会成长,从校园走向社会,这种一起慢慢变老的感觉很真实。推理吸引人,人物更吸引人,我觉得,哪怕西泽保彦单独出一本四人碎碎恋的日常系轻小说我也能甘之如饴。
这次的推理故事,在笔者私心看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青春期的躁动,另一类为爱的执念。真的应了那句话,你永远没有办法理解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为了什么事而耿耿于怀,又会通过什么方式展开自己的报复。很多动机让人根本“无从下口”,就像为了随心所欲过高中生活就去实施杀人案,结果最后却成为别人的手中刀;就像少女们合宿过程中牵扯出的爱恨情仇与秘密;就像学生为了教训老师而在他婚礼上故意漏洞百出实施的盗窃案,这群青春荷尔蒙过剩的小男女比之成年人要更胆大,想到了就去实施,全然不计后果,但这也就是年轻的迷人之处吧(大雾)。这次的短篇集很少见到四人组四角齐全地出现,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两个组合出现在故事中,充当侦探的角色,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他们的口述中了解到其他人的生活近况,就算毕业之后,相聚不易,这四人的心还是在一起啊,真好。
而另一类,爱的执念,看似要比少女少男心事好懂一些,但其中所隐藏的深刻却一点都不敢叫人轻视。就像白贵妇一次次吃掉限量版便当背后的执念;就像富豪留给“情妇”的神秘地图,兜兜转转,百指绕肠,最后直指一个“爱”字,或是难以开口,或是逝者已去,就只能用谜团与行动来表达了。而匠千晓系列的魅力其一,也在此展露无遗:很多解答并不是凶手“认罪”之后的盖棺定论(虽然后来几乎都被证明是真相无疑),很多推理还停留在他们的讨论当中。这个过程中,奇思妙想总会推论出多重伪真相,直到众人打磨出那个最接近真相的真相,就算没有凶手亲口承认,我们也知道,在所有线索的综合考量之下就是这个没跑儿了。这个过程就像是坐过山车,以为一个大弯过后要停止了,没想到接下来会是一个720度大回旋,大爱反转。
而随着酩酊大醉四人组的步入社会,感情线也逐渐拨开云雾见天晴。经历过《苏格兰游戏》与《替身》的洗礼,看到匠仔和高千这俩人慢慢步入老夫老妻的模式甚是欣慰,本作每个故事都透露影射一点点,然后拼凑出他们的甜蜜生活与真实心意。要拥有必先懂得去接受,接受彼此的过去,无论多么暗黑与伤痕累累,书外的笔者总是会不自觉地带入慈母般的微笑,毕竟,我也是看着他们长大的啊。还要小兔和漂撇学长,大学的时候能拥有一群这样的朋友,过这么惊险刺激充满谜团的生活,就是让人很向往啊~
我希望,这个系列永远不要真人化,因为扒拉干净脑容量,想不到任何一个女明星可以把高千完美的女王范饰演出来,那种远看完美,近看更是无懈可击的摄人心魄,太难表现,动画化可以考虑一下,不过还是停留在此刻的书页上更完美吧,迫不及待想要读下一本,望出版社和翻译大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