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欢迎来到黑泉镇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欢迎来到黑泉镇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欢迎来到黑泉镇》是一本由【荷】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4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一):OYE

这本书真的超恐怖超黑暗,读完过后久久难以平复。当我以为书中那个饱受梦魇折磨的小镇,终于在年轻人的激情行动之下,可以打破诅咒,哪怕只是稍稍做出一点改变时,作者却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最终走向了令人头皮发麻的结局。

哦对,看到作者在后记里说,英语版是他基于最初的荷兰版改换了背景,增加了细节的2.0版本,最重要的是修改了结局,也就是说,从黑泉镇的局势开始恶化一直到最后都是新增加的结局,这次的中文版就是翻译自英文版。也许如果看的是最初荷兰版的结局,也许会好受很多吧。T T

最初注意到这本《欢迎来到黑泉镇》,一下子就被简介吸引了。关键词:女巫,小镇。三百多年前惨遭迫害的女巫,遭受诅咒的小镇。

近来沉迷星露谷物语无法自拔,格外着迷于小镇生活,恬静的乡村生活,风景各异的四季,彼此熟识的小镇居民,几乎一成不变的忙碌生活,当然,以上种种美好都是游戏里的设定。

本书黑暗的作者绝对没有如此的善心。他笔下的小镇,饱受梦魇折磨,从一开头,身躯被铁链束缚,眼与唇被黑线缝死的女巫站在灵薄狱,就吓得人不敢继续深入了解黑泉镇,如同看到“欢迎来到黑泉镇“招牌的外地人,只想调转车头马上离开。

黑泉镇完全是个现代的小镇,虽然跟三百多年前的超自然女巫纠缠不清,镇民若是离家太远,就会产生自杀冲动;而一旦有人对女巫造成伤害,就会有无辜镇民暴毙。人们的生活依然满满是现代元素,甚至开发出了女巫跟踪定位App,方便镇民安全出行。年轻的孩子们上油管,做视频up主。

当然,超自然的元素只是背景,最重要的则是人性的描写。黑泉镇自成体系,闭塞排外。面对强大的超自然存在,镇议会组织了特遣队专门负责保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和刑罚制度。

镇上居民大体分为执行者、服从者和叛逆者几种。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接受了自己的宿命,麻木又自保地活着,还有的人,比如肉店老板娘,则是崇拜女巫,希望借她的力量庇护自己及家人,她会定期给女巫献祭。

终于,在现代网络社会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勇敢冲动,不甘心困在一地一辈子,想方设法打破严密的法令,希望能打破施加在小镇三千居民身上的诅咒。年轻的泰勒出生在镇上,不像他父母是结婚时搬来镇上,他从出生就别无选择,但他充满热情,勇于尝试,我甚至以为他真的可以做到。

从最初小试牛刀,结果激发出某些人内心中的恶,有的人的尝试便开始变得残酷无情了。于是引发了异象。一旦触及到了改变,那些往日麻木的服从者们,也立刻被群体意识所淹没,他们支持私刑,只求异象早日过去,生活能再次恢复平静。

作者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所有人都无法逃脱,无论你是秩序的守护者,还是规则的打破者。简直太令人绝望了。作者就是这样设置了一个极端的环境,黑泉镇无疑就像个沼泽,只要身处其中的人必然会越陷越深。

作者细腻地描写了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从得知惨剧时的难以接受,一步一步接受这个悲惨的事实,到最后崩溃后做出了难以想象的选择,惨剧发生后,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令人心碎。一如三百多年前,为了保护一个孩子,不得不杀死另一个孩子,结果依然惨遭审判的女巫。一切都太过黑暗。

我得回去星露谷找回一点温暖了。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二):本书唯一的目的:把你吓得不敢关灯睡觉——《欢迎来到黑泉镇》作者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访谈

荷兰小说家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1983—)出生于荷兰最古老的城市奈梅亨,从童年时期就热爱罗尔德·达尔和斯蒂芬·金的作品,立志要写出精彩、惊悚且黑暗的小说。他16岁就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后赴加拿大的渥太华大学修习美国文学;26岁获得荷兰历史最悠久的幻想文学奖保罗?哈兰德奖。2013年至2015年间,他连续三年入围被视为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是首位入围该奖的荷兰作家,并终于在2015年凭《那天,天地翻了个个儿》斩获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与刘慈欣同榜,成为了首位以翻译作品(原作为荷兰语)获得该奖的作家。

《欢迎来到黑泉镇》中文版封面

托马斯著有五部长篇小说和多个短篇幻想小说,这些作品已经通过17家出版商在26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巴西、德国、美国)出版。目前,《小丑回魂》(IT)的编剧加里·道伯曼(Gary Dauberman)正在操刀改编《欢迎来到黑泉镇》剧本。不久的将来,此书将以美剧的形式与大家见面。

《小丑回魂》编剧将操刀改编《欢迎来到黑泉镇》

简介:

三百年前,凯瑟琳被迫在深爱的一双儿女间做生死抉择,被鞭笞凌辱,处以绞刑,抛尸莽林,眼与唇被黑线缝死,身躯被铁链束缚;三百年后,她成了整座黑泉镇挥之不去的梦魇——镇民若是离家太远,就会产生自杀冲动;而一旦有人对凯瑟琳造成伤害,就会有无辜镇民暴毙。尽管80公里外就是繁华的国际化都市——纽约,黑泉镇依然自成体系,闭塞排外。面对强大的超自然存在,镇议会组织了特遣队专门负责保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访客规定和刑罚制度,还开发了一款女巫跟踪定位App,方便镇民安全出行……然而,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叛逆少年感到窒息与不满,他们开始对凯瑟琳做各种残酷的试验,希望借此找到破除诅咒的方法,这些危险的举动让所有镇民为之神经紧绷。面对这个自诩文明有序的黑泉镇,凯瑟琳始终沉默不语,她把罪恶交给时间,等待害她惨死的残暴与野蛮再次降临。

以下是《欢迎来到黑泉镇》在英国出版时,英国亚文化娱乐网站Ginger Nuts of Horror(恐怖姜汁饼干)的记者对托马斯的专访。

作者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

你好,托马斯。我常常想,新书即将上市的时候作家是什么感觉呢?《欢迎来到黑泉镇》在英国和美国的出版应该算是你写作事业的里程碑了。那么现在你觉得兴奋吗?

我很开心啊!作为一名欧洲的作家,尤其是我又是荷兰作家,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家出版作品给我的感觉相当奇特了。这种情况比较稀少,不常发生。这件事是我从童年时期就梦寐以求的。当然了,我也是非常非常努力才让梦想成真。先是有我的短篇作品被翻译成英语,然后获奖,这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确实不容易。真正走入伦敦的水石书店,看到那里陈列着一大摞我的书,感觉真是太奇妙了。今天早晨,我收到了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上的一位读者的信息,他刚刚在岛上的一个书店买到了我的书,这对我来说感觉特别不真实。

类型小说的市场在荷兰有多大?

荷兰的幻想文学其实并不繁荣。经典的荷兰小说的创作主题往往是关于“虚无”的,而且不是趣味性十足的那种,而是严肃认真的关于“虚无”的探讨。我们国家的大人就喜欢逼着高中里十五岁的少年们去读这种经典荷兰小说——赞美“虚无”的小说。

后来,我开始学习美国文学和英国文学,发现这些文学作品是有故事、有情节的,真正有有趣的事情在书中发生。有的书里还讲到了鬼魂。当时这事儿对我来说是个大发现。和我们国家的文学相比,我其实觉得英美文学的魅力更大。因为我们国家的文学太加尔文主义了……至少经典文学是那样的……当然了,现在改善了一些。总之,我更喜欢这儿和美国的那些更注重情节发展的文学作品。

你是怎么创作小说的呢?你是先用荷兰文写,然后再请人将其翻译成英语吗?还是直接用英文写作?

我用荷兰文写作。《欢迎来到黑泉镇》这本书几年前先在荷兰出版了。后来有美国译者将它翻译成了英文,后来我又把自己的风格加了进去。我常常会对译文做这样的修改。不过,我不会亲自翻译自己的书,只会在已有译本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让它保持我的风格。我在荷兰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本书的初稿,但是翻译和为英文版改写这个过程花了一年的时间。不过,这个工作非常有趣,我在这期间也学到了很多。

每种语言都有很难准确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词汇,比如说有个苏格兰词是“dreich”,形容了一种寒冷、潮湿还刮风的恐怖天气。那么,《欢迎来到黑泉镇》中有什么比较难翻译成英文的荷兰词吗?

没有很难翻译的黑暗的词。事实上,我发现英语里有很多很多的词儿可以表达恐惧、抑郁之类的情绪。在荷兰语种,有一个词叫“gezellig”,很难翻译成其他语言。这是一个非常荷兰的概念,它有点温暖、舒适又美好的感觉,但又不是大家伙儿聚在一起的感觉。凡是有作品要翻译成英文的作家、记者都发现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英文词来替代“gezellig”。

“gezellig”传达了一种当你与亲人朋友欢聚在一起时候的感觉,温暖、放松、美好,感觉自己受到欢迎,像在家里一样。除了荷兰语之外,其他语言里没有这样的概念。

你为什么要把故事背景设定在美国呢?

最初的小说是以荷兰为背景的。我不知道你是否清楚我是后来把美国版的故事背景改成了美国的哈德孙河谷。我这么做是因为《欢迎来到黑泉镇》是一部恐怖小说。我想,一部小说要给人恐怖的感觉,首先先得让读者觉得熟悉,身临其境。

当然了!

只有熟悉感才能让读者看进去。等他们被情节吸引后,再把他们熟悉的东西摧毁掉,撕成碎片,这样才能触发他们内心的恐惧。

如果我读一个设定在巴基斯坦或者阿塞拜疆等我不熟悉的国家的恐怖小说,那我可能会一直想,这些人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除了那些一眼能看懂的事情不用操心,我还会想他们的名字怎么念?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么事情是自然的?什么事情又是超自然的、可怕的?如果不知道这些,你永远无法对书中的人物有熟悉的感觉。这本书是要推向全世界的,而荷兰又是在欧洲的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要是一个美国或者哪个澳洲塔斯马尼亚的读者读了荷兰的故事,可能感觉跟我读阿塞拜疆的故事差不多。那样的话,我想他们是不会对书中人物产生共情的。

我确实很喜欢吓唬读者。书在荷兰出版后,我收到了国内许多读者的邮件,有的说看过书后晚上特别容易惊醒,有的说得开着灯才能入眠。看到这些反馈,我心想,妥了,我的小说没白写。所以,为了也同样吓到英语国家的读者,我得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换一换。

那么,你实际上去体验过真正的美国小镇吗?每当我想起美国恐怖小说里的小镇,我眼前出现的都是游廊里放的南瓜和被秋风刮了整条街的落叶。

我在北美生活过一段时间,不过不是在美国,是在加拿大渥太华。但我曾经去过纽约州北部很多次,而且我在那儿也有不少朋友。“黑泉镇”是个完完全全虚构的小镇,我把它放在了西点军校附近。我还去了我在故事中写过的那个地方,只为了去看一看真正的美国小镇到底什么样。因为要写书,就得把细节敲定,这才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对吧?

黑泉镇少年对女巫凯瑟琳实施残忍恶作剧

另外,我发现书里的人物都非常自然,一点都不突兀。你让人物立了起来,让他们那么真实鲜活,完全没有美国青少年带给人们的刻板印象,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的,在他们所处的情境下,这些十几岁的少年的事儿读起来的确没有陈旧乏味的感觉。他们住在那么一个有着各种禁令和规矩的小镇里,在诅咒的阴影下长大,所以他们并非大家以为的那种典型的美国青少年,成年人也一样。而且他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最初使用荷兰文创作的这部小说,那是我的母语……而翻译者是美国人,编辑也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他们通力合作,才让书中人物得以真实生动地呈现给读者,摆脱了美国青少年给大家留下的刻板印象。这样说是不是就比较清楚了?

嗯呢,懂了。最初你是怎么想到写这个故事的?是先想到了“黑泉镇”这么个地方,还是那里的居民,还是女巫凯瑟琳?

肯定是女巫啦。我7岁的时候读罗尔德·达尔的《女巫》,被吓得不轻,同年还看了那本书改编的电影。当时应该是1990年,从那时候起我就心心念念要写一个关于女巫的故事。对了,电影里演女巫的是安杰利卡·休斯顿,她掀起面具的那一刻……你看过那部电影吗?

看过,当时我都19岁了,还是被吓得哭爹喊娘的……

对,我当时整个人呆住了,有点受了精神创伤的感觉。那之后有半年时间我都对身边的女性保持警惕。我想,可能是从那时起,我就对女巫有点着迷了,就是从被巫术吓到的时候开始。后来,我15岁的时候看了《女巫布莱尔》。喜欢那部电影的和恨它的人一样多。我恰巧是喜欢它的。当然了,里面最恐怖的地方就是,你永远看不到女巫的真面目,这也是那部电影的力量所在——你永远看不到女巫。

我想写一本关于女巫诅咒整个小镇的故事。这个女巫阴森可怕,双眼被缝上,嘴巴也被缝上了。谁也不知道她是否能看见外面的世界,谁也不知道她内心所想。这种未知让她特别诡异,所以才会让读者们觉得神经紧绷。

黑泉镇女巫凯瑟琳

就是女巫的这个形象让我有了为她写下整部小说的冲动……不过,对我来说,真正让读者觉得不寒而栗的反而不是女巫。人们对待她的样子并不像对待一个恐怖的超自然现象那样唯恐避之而不及。人们对她的存在已经习惯了。她会多次出现在卫生间或者厨房,于是人们看到她干脆就在她头上蒙块洗碗巾,然后继续各自的生活。恐怖就潜伏在这层现实之下。

她是非常独特的人物,是我近些年来最喜欢的虚构人物之一。

谢谢!其实书里最可怕的部分不是超自然现象的部分,而是在这个情境下不同的人做出的不同反应。这些人仿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色漩涡,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卷进去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陷得也越来越深。这本书讲的实质上是人的堕落。我认为这个其实比女巫更可怕。

此外,有些恐怖电影让鬼怪出来跟观众打照面的次数太多也太频繁了。鬼怪出来过几次之后,观众就不害怕了。而《欢迎来到黑泉镇》书中的第一页就出现了女巫,之后也频繁出现,所以她其实并不是吓人的点。真正吓人的是镇上的人所做的事,这些人内心深处的恐惧才是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就是因为小说里的这部分是读者预见不到的,他们不知道书中的人物会随着时间推移做出什么事来,所以才会产生恐惧。

“黑泉镇”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我想问的是,你是个喜欢遵守规定的人还是比较叛逆?如果不考虑后果的话,你最想违反哪条法律呢?

我有点反叛精神,可能从小时候就是这样吧。当时,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我搞了一个剪贴簿,里面贴的都是飞机失事的新闻。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类事件总是吸引我。有一次我过生日,祖母送了我一架飞机模型。这种模型要用胶水和胶带等材料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做好,之后还要在上面加一些装饰。等把这一切完成之后,我抄起一把大榔头将它砸了个粉碎,然后又烧掉了残骸。接着我把我的玩具救护车摆在烧成灰的飞机模型四周——一个完美的飞机失事现场。然后我很开心地把我妈妈叫来看。结果她完全欣赏不来……

哈哈,可以想象。

我想我可能一直都有点反叛精神,但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去触犯法律,因为其实我也是个有点怂的人。我的意思是,我通常会在书里面写些可怕的事儿,在作品中叛逆一下。

书中的人物基本都有各自的性格缺陷。你是不是比较反感塑造完美无瑕的主人公呢?

我不相信有完美的人物。如果有,那他们一定很无聊。每个人都有软肋和黑暗面,尤其是在面对极端环境的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应对?会被迫做出一些特别好或者特别坏的事吗?我们都以为自己不会有什么过激行为。但是,我们这么想只因为我们目前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环境当中。如果没有了安全这个条件,那我想一切都会改变。

我读过迪恩·孔茨的书,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的书里就总是有那种劲头十足的正派主人公,他们从来不犯错,但千篇一律,无聊至极,十分单薄。

对,我也这么觉得。

这也是类型文学需要突破的一点,你觉得是这样吗?另外,你觉得现在出版的作品中的人物是不是在向更吸引人的方向发展呢?

是的,没错。我认为书中的主人公越来越贴近生活中的人了。书中的情节就好像社会的一幅画像——如果某种奇怪的、反常的事发生了,人们会作何反应呢?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会怎么做。人们的反应不尽相同,这也是我在小说中努力刻画的。面对女巫这个超自然的存在和她的诅咒,有的人反抗,有的人献上祭品。探索不同的人身处黑暗时的不同反应有意思极了。

书中还讲了一对父子的关系。在写这个的时候你有没有把自己的个人经历放进去呢?

其实没有。因为我父亲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书中对父子关系的描写与我的个人经历无关。不过,痛失亲人的感受我有。这种感受对一个作家来说可能是一笔财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却是最大的恐惧。无论你失去的是妻子、丈夫还是孩子、母亲,这种事都会是你怕面对的,是我们所有人心底能带来恐惧和痛苦的最核心的那部分,也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都能感同身受的。

如果要你为读者总结一下《欢迎来到黑泉镇》的中心思想,你会怎么讲?

我觉得这没必要……我不太看重这个……这么说吧,我不在意他们能从本书中学到什么大道理。我只是想吓得他们睡觉也要开着灯。这才是我创作此书的核心目标。我真的特别喜欢看读者给我发来的邮件,说他们被吓到了……每当看到这些,我就衷心感到高兴,因为我的书碰触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绪之一——恐惧。如果读者晚上会忍不住想也许凯瑟琳就站在床边,那我就觉得自己做得很成功。

好的,托马斯,听说你接下来将去美国巡回签售,那么我在此祝愿你的书会吓到更多读者!

哈哈,谢谢!我也是这么想的!

欢迎来到黑泉镇评价人数不足【荷】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 / 2018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三):无论科学文明如何发达,人心也不会随之进化

黑泉镇,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开玩笑的!只是越读到后来越忍不住想象,甘肃黑泉镇的朋友如果在读这本书,会受到多大的惊吓。

托马斯是一个年轻的暗黑系作家。在他的短篇故事里,相信“恋爱大过天”的小青年最后发现,在天地翻转的世界里,自己一直都是孤身一人;异于常人的男孩也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未来可言,他能追求的,只有触摸太阳那种唯美却虚幻的梦想;他甚至直接说万事纯属巧合,不可强加因果,活着总比死了强。再看《欢迎来到黑泉镇》的暗黑走向,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托马斯笔下,是前世今生的女巫凯瑟琳。三百五十年前,凯瑟琳被迫害而死,因为有人看见她的儿子死而复生;三百五十年后,凯瑟琳更像是一个被废弃的万圣节道具,自带惊悚效果,处处遭人嫌弃。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巫复仇的故事,在黑泉镇的熊孩子自行作死之前,凯瑟琳并没有什么动向。她出现在街市、民宅和橱窗,随后被罩上风琴、洗碗布和道具服,人们已经习惯了对她的忽视和伤害,任凭她在种种遭遇后自我修复。但在表面的平静之下,积压了三百余年的极端情绪暗潮涌动,黑泉镇的居民明白,他们都是女巫祭台上的祭品。那是一种从心底衍生的根深蒂固的恐惧,每个人都想在这种朝不保夕的不安全感的驱使下找到一个牺牲品,把他先推上祭台,再换几年的平安。

所以在这个自诩文明进步的现代世界里,托马斯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邪恶——在恐惧的支配下滥用私刑,再集体将这些令人不愉快的记忆从头脑中抹掉,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回归生活,在偶然的视线交错中躲避彼此的目光。心照不宣,闭口不言。

三百五十年前的黑泉镇不能容忍凯瑟琳,因为她拥有无法解释的能力,又不懂把能力隐藏起来。就像伊坂幸太郎在《魔王》里说的,如果拥有特别的能力,一定要隐瞒,平整的地面上如果有凸起,总会被人摧毁、铲平,和周围的人不一样会被孤立,这是一样的道理。

三百五十年后的黑泉镇同样不能容忍凯瑟琳,他们不能接受盖棺论定的命运,极力想要忘记命运源自哪里,一味地发泄着愤怒,直到逾越了道德的底线。

托马斯写的不是女巫,是人心。是无论科学文明如何发达,也不会随之进化的人心。

睁开双眼的凯瑟琳,摘下恐怖的面具,停止低沉的诅咒,她满怀渴望地凝视着陌生的街道,看见的却是一张张疯狂的脸、一双双沾血的手,多么具有讽刺性的设定,女巫在黑泉镇的暴戾中陷入了震惊!如果这是她要的复仇,她已经收获了远超预期的丰硕果实。

欢迎来到黑泉镇。甘肃的黑泉镇要不要考虑建个景点,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的人,有机会站在深渊边缘,审视一下内心的阴暗。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四):睁开你的眼

童年时候读的童话故事里常常有坏坏的女巫出现,她们穿着黑黑长长的袍子,袍子上的帽子遮挡住了她们枯干的头发,稀疏的牙齿被乌紫的嘴唇包裹,永远闪烁不定的眼神中藏着无穷无尽的坏点子。

北美一个叫黑泉镇的小镇上,居民们平静地生活着,孩子们放学后在镇上的广场游戏,成年人工作一天后在酒吧闲聊,路人经过一家小店的时候也会停下来与店主打声招呼,这一切似乎都是平常的城镇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若你抬起头来,就会发现,小镇的街道上布满了监控摄像头,比平常市镇看到的要多许多,甚至多上几倍。

如若你再仔细一点,你会在某一居民的脸上看到不自然的僵硬。其他的镇民看到了不会露出惊奇的表情,也不会上前去关问,因为这样的表情都曾出现在自己的脸上,甚至不止一次的出现。

那是因为,女巫凯瑟琳出现在了他的家里,或者是庭院,或者是厨房,或者是门厅,也或者是出现在了主人睡觉的卧室里。

凯瑟琳·范怀勒在黑泉镇上生活了三百多年,镇上的居民叫她黑岩女巫。1664年,她在黑泉镇因为施巫术被判处死刑,从那时起,女巫凯瑟琳就一直留在了黑泉镇。

凯瑟琳·范怀勒带着一儿一女生活在树林里,没有人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大家传言说孩子的父亲是印第安人,另外因为凯瑟琳·范怀勒从不去教会,人们开始传说她进行邪教活动,至于活动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1664年的10月,凯瑟琳的儿子死于天花,可是几天后,镇上的居民看到小男孩现现在了街道上,人家相信是凯瑟琳让儿子复活了,就像耶稣让拉撒路复活了一样。人们吓坏了,对凯瑟琳施以严刑,拷打之下,凯瑟琳承认是自己让儿子复活。最后,她被迫亲手杀死了那个复活的儿子,因为如果她不亲自动手,法官不但会处死她的儿子,连她的女儿也不会放过。

凯瑟琳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后,法官仍旧判了她绞刑。判了绞刑却没有亲手吊死她,而是逼她自己从绞刑架上跳下来,象征通过自我惩罚来给自己赎罪。

自此,凯瑟琳徘徊在小镇上,成了黑泉镇“自家养的鬼魂”。镇上的居民极力阻止外来的购房客来镇上定居,但是良好的乡村环境依旧吸引着期待田园生活的家庭。镇上的镇议会有着严格的规定,关于黑岩女巫的规定,他们设置摄像头二十四小时跟踪凯瑟琳的行踪,确保小镇居民的有序生活。同时要求,对镇外的所有人都要守口如瓶。

所以,当又有新的购房客到来时,镇上的女巫特遣队的两位长官亲自出面阻止。在不能明确说明原因情况下,种种理由均告失败,这一对执着的夫妇最终加入了黑泉镇这个大家庭。

然而,居住到黑泉镇的人是不能远离黑泉镇的,长时间远离黑泉镇的人,会自被无形的力量控制着自残,甚至自杀。

新生代的年轻人,十几岁的孩子们躲避着黑泉镇的网络建立了一个“睁开你的睛”的网站,这些有着丰富现代科学知识的孩子,不相信这么久远的传说巫术,也对常常无声出现在自己家中的凯瑟琳有着深深的厌恶。他们势要揭下女巫的面具,把这一伪现象彻底清扫出黑泉镇,更要把压在每个人身上的无形枷锁打开。

这确是一部非常吸引人的暗黑作品,译者在后记中写道,作者在这部作品准备引入中国市场之时,有些自己的担忧,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女巫前所未有的描写方式,都是他对中国市场无法接受自己作品的担忧。

而其实,托马斯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忧,即使有些许许多的不同,但是人性是相通的。只这一点相同,书中所发生的种种,均被读者所接受,所理解。同样,也会引起读者的深思。

“睁开你的眼”是心声,也是回应。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五):后来,我不再相信女巫和仙女那一套

前段时间上映的《头号玩家》,以100多个彩蛋俘获了“阿宅”们的心。且不论最后口碑如何,其中篇幅较长的《闪灵》部分确实抓牢了不少人的眼球,也让这一心理惊悚片的经典重回大众视野。

看《闪灵》是几年前的事,曾经同朋友讨论过:观影过程并不可怖,甚至观影结束后都难以在内心激起风浪。但影片节奏紧凑/布局漂亮,场景设定和贯穿全片的角色心理趋向,足以将它推上金字塔顶端。

一直认为心理类惊悚片,观影怎么也比不上阅读,再好的演员也没法将最细腻的精神动态完整表达。稍有差池,本该是顺其自然的发展,就会变得神经质和莫名其妙。而且,总是不如血浆片来得刺激,在粗暴获取多巴胺的快餐时代,多少有些“寡淡”。

所以,能有机会阅读《欢迎来到黑泉镇》,算是在试吃素食多年的舌头上,用托马斯那一连串构架精妙的文字和深入骨髓的寒意引燃味蕾。毋庸置疑,这是一场鲜美肥厚的盛宴。

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对于国人而言,是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但这个名字的主人——一个80后小哥,很可能凭借《欢迎来到黑泉镇》,在短时间内拥有一票粉丝。全书共有400多页,34万余字,捧在手里很有点厚度。别被这个数字吓到,它能让人不忍释卷,而且真正足以吓倒读者的,是故事本身。

一个三百年前的女巫,被托马斯别出心裁地安插在数一数二的国际化大都市——纽约旁,安插在一个外人都认为是世外桃源的旅游小镇——黑泉镇里。80公里的路程,连接着纽约和黑泉镇,却分割着科技和原始/文明和落后/友善和残暴/法制社会和袋鼠法庭/盛世太平和炼狱深渊。

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小镇里,充斥着自出母体就带有的畏惧和惶惑。对于与女巫同处一地的人们而言,安稳的日子就像是热汤上的鹅油,涟漪不起,其下却滚烫灼人。

吊诡的正是黑泉镇居民对女巫凯瑟琳的态度,他们害怕她/憎恶她,却又和她和谐共生,似乎离不开她,甚至开发了女巫追踪程序以便随时获取她的消息。在前半段的故事里,与其说凯瑟琳是个邪恶的怪物,不如说她只是一个胆小孩童在灯光下扭曲的影子,她让孩童受了惊,却未做出过伤害他的事。

一种自然得怪异的矛盾感,在托马斯笔下润开,将黑泉镇裹挟其间,也将每一个读者的心,以温暖和冰凉夹杂的温度,牢牢擒获。

书中反复出现一句话:“后来,我不再相信女巫和仙女那一套,所以我就当作练习平衡能力好了。“

起初,这像是个虚假的自我安慰:由始至终,“我“都相信女巫具备邪恶的/足以摧毁活人的能力,但作为一个硬汉,“我”总得找点让自己不那么软弱的说法。

之后,它变成了一副源于伪善或爱的面具:“我”的确不相信这些超自然的玩意儿,但天呐,我的家人/朋友/邻居们都深信不疑,我得融入其中,因为社会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缔结而成。

最后,当这句话再次出现在主人翁史蒂夫·格兰特脑海中时,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是的,“我”相信她的能力。只是“我”到现在才明白,邪恶的本身不是女巫,“我”应当害怕的也不是女巫,而是曾摧残过她,现在又在摧残“我”的,人类天赋的罪孽。

我并不试图叙述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故事,那会让你失去阅读时层层推进的快感。故事的结局或许是无边地狱,人们最终在自己一手促成的血腥荒诞里堕落,或许是一场解脱,无论是对书中人物,还是对被这个故事惊骇得夜不能寐的读者,都是一次“人类清洗计划”般的解脱。

黑泉镇的毁灭并未囿于书中,它早已在阅读过程里泛滥开来。

这是一场现代人在困境中拼尽全力挣扎,却如何也逃不出本质邪恶的/关于人性的战役。而任何一场战役,无论胜者败者,都将永远失去一些视若珍宝的东西。

或许是爱,或许是怜悯的本能,或许是现代社会赋予的文明,或许是我们曾认为我们拥有的——良知。

最后合上书页时,你能从心底涌现的情绪里,看到你将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六):这才是所谓真正的恐怖

不能不说,《欢迎来到黑泉镇》这部小说,在名字上很容易给人以误解——这不是一句欢迎的话吗?!虽然镇子的名字多少有点古怪,不过比这更为古怪的名字也多了去了,黑泉镇的名字实在算不上出类拔萃!但是,如果读者理解了黑泉镇名字的由来,他还能够如此镇定自若吗?!在英国亚文化娱乐网站Ginger Nuts of Horror的记者对《欢迎来到黑泉镇》的作者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进行专访时,作者如是说:“我想写一本关于女巫诅咒整个小镇的故事。这个女巫阴森可怕,双眼被缝上,嘴巴也被缝上了。谁也不知道她是否能看见外面的世界,谁也不知道她内心所想。这种未知让她特别诡异,所以才会让读者们觉得神经紧绷。”好吧,你赢了!

三百多年来,能够令哈德孙河谷的人们始终生活在噩梦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那个“潜伏在黑暗中的女人”凯瑟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1664年,在如今的黑泉镇、当年的新贝克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名叫凯瑟琳的女人因为施展巫术而被判死刑——“从那时候起,她就一直留在黑泉镇了。”而凯瑟琳之所以三百多年来一直留在黑泉镇,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死,而因为在当时,在人们出于可怕的“仁慈”将其绞死之前,为了救自己心爱的女儿,凯瑟琳还被迫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从此,凯瑟琳诅咒了黑泉镇的居民,让他们生不如死:镇民若是离家太远,就会产生自杀冲动;而一旦有人对凯瑟琳造成伤害,就会有无辜镇民暴毙。

这样的一种生活环境,是不是很像是一个被严密封闭起来的孤岛呢?虽然事实上黑泉镇距离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纽约——才有80公里!但凯瑟琳这个黑岩女巫却由此成了整座黑泉镇挥之不去的梦魇,这里的三千居民在黑泉镇的生活与在地狱并无两样!为了应对凯琵琳的诅咒,人们不得不针对她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组织——女巫特遣队——来确保镇民们能够遵守规定,控制着诅咒不能发挥作用……

有压迫就有反抗,这似乎就是一个法则。黑泉镇也是这样。虽然三百年来这里的居民已经被迫适应了这一切,但17岁的小镇少年泰勒·格兰特却不甘心这样,他觉得镇民们对凯瑟琳实在是过于纵容了,觉得她就是一个独裁者——自由和民主,这是当今美国社会的基石,可不是三百多年前那愚昧无知的年代。更不用说,现在科技力量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还会有什么样的妖魔鬼怪能够斗得过有高科技加持的现代人类呢?!因为想要和镇外的女朋友多一些相处时间,因为想去别的州上大学——这势必要与不能长时间离开黑泉镇形成冲突,也因为还想有朝一日能够环游世界……所以,泰勒·格兰特酝酿了一个计划,他要利用现在已经无孔不入的网络来曝光黑岩女巫的存在!而这一切,自然会遭到女巫特遣队的反对,冲突于是就此形成!

泰勒·格兰特的鲁莽行动导致小镇发生了一系列古怪的事件,想一想都会觉得格外恐怖。但或许更为恐怖的是这样一个女巫的存在,居然会比法律和制度更为管用,三百多年来一直约束着镇子上的居民,在泰勒·格兰特之前居然从来没有人试图反抗过黑岩女巫!当大错已然铸成的时候,泰勒·格兰又该怎么办呢?!“欢迎来到黑泉镇”又会不会从这次冲突得到圆满解决之后变成一句对远方客人的真正的欢迎语呢?至少,在《欢迎来到黑泉镇》这本书里,暂时还看不到什么希望。毕竟,最后一页,依然是那么恐怖——“他看见窗户玻璃上出现了几个指关节的阴影。那个怪物开始不停地敲门,一下,两下,三下……史蒂夫·格兰特捡起弯针和羊肠线,开始缝自己的眼睛。他希望能在永恒的黑暗和孤独中,为自己冰冷的身心觅得一点慰藉。”是不是有一点好像回到1644年在新贝克所发生的那个相似的场景上的感觉了呢……

相对于视觉上的恐怖来说,文字的表现力尤胜一筹,而且会越想越觉得恐怖。并且终于成为日积月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而这,也许正是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想要实现的预期目标。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七):被迫害的和被诅咒的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

虽然距离国际化大都市纽约不过80公里,黑泉镇却十分保守,这里的人不会离家太远或者太久,这里虽然发展着女巫旅游,但对想来定居的外来人口却极度不友好,可以说是想方设法地驱赶。因为,在这个小镇,游荡着一个外表污秽、衣衫褴褛、拴着铁链、眼与唇被黑线缝死的女巫——凯瑟琳。1664年,凯瑟琳死于天花的儿子被看见复活了,当地人以行巫术为罪名对她进行折磨和迫害,逼迫她在一双儿女间做生死抉择。凯瑟琳被迫亲手杀死自己心爱的儿子后,被缴死,尸体被抛去喂野兽,后又被人用黑线缝住眼睛和嘴巴,用铁链拴住。凯瑟琳从此日夜游荡在黑泉镇。而黑泉镇也被诅咒了,黑泉镇的人离家太远或者太久就会产生自杀冲动;若是有人伤害凯瑟琳,就会有无辜镇民暴毙。

故事中充满各种矛盾。

1. 逃离与无法逃离

生活在这样被诅咒的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那老古董一样的K奶奶就出现在自家卧床边上,人的本能自然是逃离。但是一旦被纳入了黑泉镇的范围,便离远了就想自杀,永远也逃不开。生是黑泉镇的人,死是黑泉镇的鬼。

2. 迫害与不能迫害

有这么一个可怖的老太太成天游荡在大街小巷,有那么一个生生世世无法解除的诅咒,把她彻底destroy自然是一般人都会想到的办法。但是只要对k奶奶不利,镇上就会有人死于非命!于是,尽管镇上人对k奶奶又恨又怕,却必须保证k奶奶的安全。

3. 爱与不能爱

如果爱上一个黑泉镇以外的人,该怎么办?又如何确保黑泉镇的秘密不被外界知晓?一是,隐瞒一切。可这真爱里容得下一世的欺瞒吗?二是,让对方搬来黑泉镇,相爱的人从此同呼吸、共命运。可是如果真的爱对方,怎能忍心对方与自己一同被诅咒?

4. 原始与现代

在离大都市纽约很近的黑泉镇,一切都还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在一切标榜着民主、自由、人权的美国,犯了错的孩子还遭受鞭刑、私刑。想当年,几个美国小p孩在新加坡违法,被施鞭刑,几乎引起了美新之间的外交冲突。新加坡人用的鞭子还不可能是黑泉镇用的九尾鞭。黑泉镇的九尾鞭,还连有小铅球,想想就痛。因此,我觉得这个鞭刑分外有讽刺意味。

5. 悲悯与憎恨

故事开始时(2012年),凯瑟琳上次发作致人死亡已经是1968年的事情。她对黑泉镇的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感情?是悲悯还是憎恨?逼迫她杀死自己孩子的黑泉镇人自然认为她憎恨黑泉镇人,但或许她是悲悯黑泉镇人的残暴呢?

故事就在这一组组矛盾冲突中铺陈开来。

作者是一个1983年生的荷兰小帅哥。本书的荷兰语原著故事发生在荷兰小镇,英语版出版的时候,他改写了故事,把背景放在了美国。还好他对中国不那么熟悉,所以重新再为中国改写一个故事。不过作者的才华可以窥见一斑。

译者也很重要。译者仇春卉,虽然不熟悉,但是他的语言选词偏向传统,很适合这么一个发生在传统小镇的故事。那一句“小镇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充满黑色喜感。

作者在后记中一再表明,他要写一个“吓人”的故事。其实最吓人的是背景。像黑泉镇这样传统保守的小镇,欧洲、美国都不少,现在游人应该知道小镇之所以那么保守,其实或许是想保守什么不欲为外人道的秘密吧。不是吗?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八):期待影视化改编

如果一个300年前被绞死的女巫,如今还在以行尸走肉的形态生活在现代的北美小镇,小镇上的居民永远受到诅咒,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他们会愤而反抗还是就这样生活下去?

而生活在现代文明小镇的这些居民,又会怎么处理这个女巫呢?

托马斯·奥尔德·赫维尔特,荷兰幻想作家,2015年凭借中篇小说《那天,天地翻了个个儿》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那一年大刘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而且,两人都是凭借翻译作品获奖,这也是雨果奖首次有翻译作品获奖。

托马斯的小说,以科幻和恐怖为主,内地曾引进了他的几篇中短篇。

《那天,天地翻了个个儿》,讲述的是天地翻转之后,追寻自己所爱的故事。“在世界末日之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紧紧抓住某些东西来支撑自己。如果不紧紧抓住,就只能放手。一旦放手,我们就得去宇宙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轨道了。”一个关于Letting go的故事,放手不一定意味着失去,也可能是找回自己。

《无影男孩》,无影人卢克(无法进行任何光反射)的故事,有一天,他遇到了玻璃人斯布林克,两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托马斯喜欢在极端的背景下讲述成长和生活。他常在作品中设置一些看似绝境的现实或者被世界所抛弃的人,他们的人生会有很多不完整,而他们终其一生,都在找寻这些东西。

一个关于女巫的故事

小说里最吸引人的一点,应该就是300年前被处死的女巫了。不管是在文字层面,还是在可能的影视方面,女巫的形象噱头十足,眼睛和嘴都被缝住,身上还有铁链捆绑,放在电影里绝对是恐怖感十足的形象。

这是国外线下活动的cos形象。

既然是女巫,还是300年就该死去的女巫,那么,小镇上的居民是怎么与她相处的,他们真的已经适应并且习惯了生活在在女巫阴影下的日子了么?

开篇就解释了第一个问题,虽然有女巫的存在,并且因为种种原因女巫一直无法被消灭,但是整个小镇和美国政府都把这个事情藏得严严实实,他们害怕这个事情公布出来后整个社会陷入恐慌状态,而负责解决这个事情的任务,就落到了靠近小镇的西点军校身上,他们出钱出人,把消息封锁在小镇上,只限小镇上的人知道。但是同时,这个小镇因为靠近纽约,又不可能做到物理上的封锁。

这个时候,国内读者熟悉的场景出现了,既然不能物理封锁,那就在信息层面实现封锁。小镇上有专门的女巫特遣队,负责女巫的消失计划。

小镇居民每人发放一台安装有女巫监控app的iPhone,随时汇报女巫行踪。用物质奖励鼓励大家上报信息,发动群众。对小镇进行24小时全方位的监控,随时监控女巫的位置,在有外地游客出现的地方,采取人群围堵或者节日庆典这样方式,让游客以为是节日庆典或者是cosplay。信息层面全面封锁,小镇上的任何数据都安装有监控软件,禁止小镇居民在推特、FB和youtube上发表和上传任何和女巫有关的内容。

感觉是不是和我们的有点像?

小镇上的人不是因为恐惧不敢提,而是因为受到严格把控,他们已经被迫习惯于女巫的存在了。

为什么是被迫?因为他们无法逃离小镇(受到诅咒,远离小镇一段时间就会自杀),无法用任何手段消灭女巫(每当对女巫造成伤害的时候,镇上就会有人离奇死去)。

甚至还有不明真相,非要在小镇买房子的外来人,而在见到女巫后,他们也同样被诅咒所笼罩,一生无法逃离这个小镇。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满足于这种现状,老一辈的可能习惯了,新生代的还是不想被一辈子困在小镇上,矛盾也至此展开。

一个所有人都没有被拯救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史蒂夫一家,作为医生的他,十八年前和妻子一起搬到了黑泉镇,然后就一直被困在了黑泉镇。白天在纽约医学院上班,晚上回到黑泉镇。

大儿子泰勒不满足于现在的现状,想做些什么事情,想让外面的人了解到女巫的存在。他伙同小伙伴杰登、贾斯汀、布拉克等人策划了一些事情,谁知道事情中途出现了意外,杰登自作主张伤害了女巫,小镇上突然有人死去,他们的所作所为被人发现,斯蒂夫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瞒下了泰勒所做的一切,而将杰登告发了出去,一切悲剧从这里开始了。

有人仇恨女巫,有人崇拜女巫,有人畏惧女巫,因为伤害女巫的事情,镇上的所有人都找到了可以迁怒的人,现在文明下的小镇瞬间变成了300年前惩罚女巫的小镇。

所有人都觉得只要惩罚了做坏事的人,自己就会得到庇护或者拯救,结果却是更多人受到了伤害。而史蒂芬,也为了保护和拯救自己的儿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故事的最后,女巫身上的禁锢被释放,小镇上的人集体陷入诅咒的场景,甚至让我想起了《香水》中的场景,丑陋的恐怖和香艳的恐怖。而且都是人类自己无意识的恐怖场景。

原版小说设定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在翻译成英文的时候作者本人将其改成了纽约附近的小镇,为了以假乱真还加入了西点军校和历史上几位美国总统的故事。但是西点军校在文中完全没有出现,一点用处也没有,只是出现了名字。

整体来看,矛盾还是不太突出,全篇最吸引的人还是,到底谁会来释放女巫。主角斯蒂夫的性格感觉转换有点快,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爱子狂魔……

小说中的恐怖场景还是挺多的,不过可能是文字描写,而且都是从人物自身的心理描写入手,所以我个人读下来的感觉是不太恐怖。

但是这些场景如果影视化,绝对都是自带恐怖BGM的场景了。所以还蛮期待影视化的。

:一开始其实以为是个幻想故事,结果发现其实并不是……虽然,女巫的存在已经足够fantasy了。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九):欢迎来到黑泉镇,敬请睁大你眼睛

“那个怪物开始不停地敲门,一下、两下、三下……史蒂夫.格兰特捡起弯针和羊肠线,开始缝自己的眼睛。他希望能在永恒的黑暗和孤独中,为自己冰冷的身心觅得一点慰藉。”

终于,在又惊又怕又悲又痛中,顶着黑眼圈,看完了这本诡异的小说。从封面到内容,都很诡异。也不知是今晚熬夜看太晚导致精神疲乏,还是书本身产生的作用,此番阅读到最后一直有种强烈的虚幻感和真实感莫名相融之感。

此次阅读花费近十天,每天都有阅读一点,却进展缓慢,除了一如既往的工作忙碌阅读时间少得可怜以外,我想更重要的原因还有两点:

一是此书虽然内容并非庞大,但厚度却不容小觑,不只是看起来实打实的四百多页的一本小说,更是字体相对较小,如果把字体和行距放大到我们平时习惯的一般排版,本书绝对算得上大部头了。虽然无法和《百年孤独》的字数、厚度相媲美,但是应该也会赶超《葡萄牙的高山》了。所以,客观上,即使是随便翻看也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二是此书的类型,惊悚、恐怖小说。其实,它并非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恐怖小说,相反贯穿本书始终更多的是一种黑色幽默,至少在前三分之二都是如此。惊悚和恐怖只是偶尔露出来的调味剂。其实,惊悚恐怖小说并不是我的最爱,这么多年来,我也就是无意间入过斯蒂芬.金的坑,坚持着看了几本。书名都记不清了,内容了也模糊了,但是那种深入骨髓和精神的恐怖惊悚感,却久久未能完全散去。时隔五年,偶遇《欢迎来到黑泉镇》,我又遇到这种感觉。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它是一本恐怖小说,只是单纯被封面那句“爱是恒久忍耐,恨也是”所吸引,但是,刚读了不到十页,虽然并没有明显的惊悚之处,但我却莫名感受到了惊悚。没错,本书最擅长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出一种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恐怖感。不怕被人笑话地讲,有几次,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阅读时,竟然心生恐惧了,而且是中午午休时分。晚上就更不用提了,我竟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在旁边响着电视声音,才敢看下去。然而,此刻回想起来,这种惧怕的感觉,竟然还是在阅读前半段故事时就产生了的,对比今天一口气读完的后三分之一内容,之前的恐怖简直是“小巫”了。不过,之前的恐怖,更多是一种氛围,莫名的、潜在的、缓缓发酵的恐怖,最后的恐怖则是一种爆发的、巨大的、难以抵挡的恐怖,两种恐怖带给读者的触动各有不同,但都很真切。所以,这是一本我不太敢快速阅读的小说。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那干脆跳着看啊!不可,此书的情节比较紧凑,作者的语言也并不啰嗦,让你基本不忍跳看啊。

上面在讲起本书的厚度之时,提到了《百年孤独》和《葡萄牙的高山》,这并不是我随意之举。相反,这是因为我觉得此书和上述两本书,有着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最大的相似之处,恐怕就在于“魔幻”二字吧。《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想要超越自是很难,但是《葡萄牙的高山》却另辟蹊径,在情节设置上,更胜一筹。在此情况下,《欢迎来到黑泉镇》想要在魔幻现实主义领域取得一席之位,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却依然觉得,它做到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让魔幻保持魔幻——女巫、长生不死、重生、临空消失、石刑、咒语……,让现实保持现实——手机追踪、视频监控、Youtobe等社交网络……,然后同时让这两者界限分明却又相互共存,分离和融合得都恰到好处。在这里,有一个属于美国、参与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的城市中,存在着一个不被外界知道的、存活了几百年的、被缝了眼睛和嘴巴的女巫,这就是“黑泉镇”。在这里,整个黑泉镇的人被诅咒,永生不得离镇,他们享有完全的自治权,为了不让外乡人知道女巫的存在,全镇人守口如瓶,更有女巫特遣队全天24小时严正以待,像消防员一样随时待命,只不过他们不是准备去灭火,而是去掩盖女巫存在的事实。所以,故事的开始,我常常会忍不住发笑,为他们的“机智”。可是这种黑色幽默的背后,确实无法忽视的人类的恐惧和人性的丑陋,以及《乌合之众》里讲到的群体特征的活生生的写照——“冲动、多变与易怒”、“偏狭、专横和保守”。就是这一群特殊恐惧之下生活着的群体,把人性的丑陋表现的一览无余。“一直以来,黑泉镇人眼里只有他们选择看见的东西。他们内心丑恶,所以只看见淫秽、腐败和丑恶。”“于是,小恶生大恶,绵绵不断,永无休止。最终的一切恶果都有一个源头:黑泉镇。”它虽然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一个城市,却又让人觉得仿佛现实中真的有这么一个城市,只是不被我们所知罢了。

黑泉镇上沉淀着深深的恐惧,小镇人们把恐惧之感传染给了读者,但是,直到最后,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真正恐怖并不是所谓的“超自然现象”,不是女巫,不是咒语,而是人心和人性。“小镇趣事多,充满喜和乐。”现在再回想起这句话,简直是满满的讽刺感。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故事最后对失去亲人之痛的描写,实在是太刻骨铭心了,让人读之不禁潸然泪下,心生害怕,不忍承受。一直以来,黑泉镇的人都惧怕女巫睁开双眼,殊不知,需要真的双眼的是他们自己;而故事的主人公史蒂夫作为少有的几名头脑清醒的正常人士之一,在经历丧子之痛之后最终黑化,等到清醒,还是选择缝上了自己的双眼,大概就是不想面对残酷的现实吧。

所以,平安无事,一如普通你我,还是好好珍惜普通现实的美好吧。

《欢迎来到黑泉镇》读后感(十):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小镇

小镇在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小镇青年也似乎成为了一种文艺的文化标签,本书的小镇,却不是我们印象中那种诗情画意的古镇,而是一种充斥着现实而又压抑氛围的半封闭世界——黑泉镇。

一看到书封面的《克苏鲁》这个词条,就让我想起了洛夫克拉夫特笔下那些旧神们给我曾经带来的压抑的阅读体验,其实在炎炎的夏日里,除了吹空调这么一种降温办法,还可以通过阅读这类压抑而又惊悚的小说,以达成降温的目的。看完本书之后,我发现《欢迎来到黑泉镇》完全具备这种潜质。

书中设置的黑泉镇是一个离大城市非常接近的卫星小镇,许多中产阶级就是贪图这里相对低廉的房价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举家搬迁到这里来,殊不知这个选择会让一切堕入深渊。因为这个小镇只许进不许出,所有人进入这里之后都会受到女巫特遣队的“关照”,他们不会管居民们的死活,他们关心的只是这里的一切不能被泄露!而且镇上的所有居民都会承受诅咒,只要想离开这里,都会想自杀,这种诅咒甚至连孩子都不放过。正是有了这些近乎完美的封闭手段,才让我们感觉黑泉镇是个真实而又虚幻的小镇。

《克苏鲁》的设定还算是跟现实有距离的,因为它的背景是美国的黄金时代,并非当下的现实,而黑泉镇则不一样,它的设定是当下的某个地方,这里也有网络、智能手机和我们熟悉的一切,但同时也存在女巫。其实书中最大的恐惧,让我想起了洞穴隐喻,书中说镇上有被缝起眼睛和嘴巴的人。其实我在想,这应该就是作者设置的一种隐喻,黑泉镇其实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能只是有一些偏见,或者说是存在某种恐惧,还隐隐排斥一切的外来者,但如果你真的走进了这里,他们又会迫不及待地将偏见和恐惧带给你,试图将你同化,如果你不接受,那么你就会成为异类,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消灭你;如果你接受了,那么故事也就不成为故事了。

一如先贤柏拉图所说的,如果你不小心走出了洞穴,你会如何选择?你会选择返回洞穴,去告诉洞里的人,洞内的一切皆为虚妄?还是说你会直接在阳光下奔跑,置洞中人于不顾呢?还是或者,你会缝上自己的五官,去选择家装看不见?这一切的选择,都在于你是否打开并阅读这本书!要不,来试试?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