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是一本由[日]大岛祥誉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一):会提问的人生才精彩

麦肯锡是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营销管理和有关职场的畅销书中有很大比例书名中都表明了“麦肯锡”字样。麦肯锡的咨询团队特色是通才型人才和专业化人才的T型组合,在客户导向的原则下为雇主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本书《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的作者:大岛祥誉Snju lunan Desian 应该就是一个通才型专家。

“大岛祥誉……在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业拓展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等咨询项目。之后供职于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WillianM.Mercer)、华信惠悦咨询公司(Watson Wyatt)、环球创投(Global VentureCapital)、三和综合研究所等企业。” —— 附录 《作者简介》

大岛先生有两本比较知名的畅销书:《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习惯》。前者从制定解决问题的框架、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创造和展示结果,主要构建了麦肯锡的“空、雨、伞”的解决问题的模型;而后者应该算是《学会提问》的“前传”,书中最后提到的第三十八个习惯就是:“花五分钟向自己提问”——可见其中的联系。 迈过学生时代,“提问”不再是老师和前辈们的专利,在职场中面临许多无法预知的困难, “问题是……”“该如何做……”“怎么又出错了……”——你可曾想到过这些充满烦恼的提问,本来就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啊!

一、提问有什么用?机遇的开端

在开篇,作者提到了自己在麦肯锡学习到的“提问式”思维——其实也就是《39个习惯》中的第三个习惯“批判性思维”。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会有一套“思维定式”:大前提、小前提,所有的预设都是合情合理,符合习惯规则的,但是如果所有都是天经地义的,那么人的创造力又在何处呢? 所以,学会提问,就是解放创造力的第一步。用书中的描述就是用提问能够改变六个方向: (1)梳理杂乱的信息 (2)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 (3)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思维 (4)把事件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5)改善人际关系 (6)改变自我 这里共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实际操作层面,从简单梳理到发掘本质问题,都是为了高效地完成工作; 第二层次:发散思维和引导推动项目,是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来突破现有困境,具有更高的挑战性; 第三层次:即自我完善的层次,在驾驭工作项目以外,更着眼于对自我思考格局的提升——对外改善人际关系,对内改善自我成长的目标。 提问是突破现有框架经验束缚的敏感思维,它赋予人们创造和改变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具有这样的能力呢?

二、什么样的提问才有用?四种气质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具有上述三个层次的功能,好的提问必须天生带有四种气质: (1)问题只有一句话——简明原则,如果不能简单地描述问题,说明都没有问道要点上,可能与事物的本质相差甚远,答案或许都不是重要的关键所在; (2)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客观原则。提问是相互的沟通,双方是平等的,所以没有不要预设一个问题来让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回答,这也违背了真诚沟通的基本原则。所以问题本身尽量要客观,不可带有太明显的倾向性。 (3)要能让人变得积极——积极原则。提问本身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态度是积极的,如果我们把坏事当成了事实(其实这只是事件的一个方面),那么这本身就已经为解决问题设定了障碍。麦肯锡的PMA思维模式(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积极心态)就是 mind over matter(心态至上) : “为什么会失败”——这是面向过去的提问 “怎么做才更好”——这是面向未来的提问 (4)要能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高度原则。在问题点上寻找突破将会陷入到对事物本质把握上的缺失,因为不知道问题的出现的具体因素是什么,所以只能胡乱地寻找试错。而如果能从更高的角度上来看待事件本身的关系,就会拓展视野,将会很快找到更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三、有用的提问如何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三部曲”

第一步:准确了解情况 ——通过提问抓住事物的本质 成功的人往往并不是马上开始行动,而是马上提问。 提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找到事物的本质。这些重要的信息都隐藏在事件的表面。 5W提问法 (What、Who、When、Where、Why)帮助我们找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到底要得到什么结果。 第二步: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集中式提问 通过确认本质的需求后,用5W1H的方法进而演绎出假设:如何改进呢?丰田公司有五次询问“为什么”,麦肯锡则反复抢到So what和Why so,都是强化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当如果对方不能回答,那么就需要一个预设的答案,这个答案当然也要符合四种气质。 第三步:验证假设 知识的演进一直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实证主义的观察-归纳-证实,而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则是沿着问题—猜想—反驳的道路。两个方向各自统治了科学的前生今世。在其中有个连接点,就是假设:用目前的观测数据,或者是计算推理形成假设理论,而后用事实来作证这个理论的正确。大统计学家拉奥C.R.Rao在《统计学与真理》中说:所有的知识最终都是历史学、所有的科学抽象后都是数学、所有判断的理由都是统计学。 大岛先生所讲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实证派的PDCA循环。但是假设不等于问题本身,要用验证过的问题来进行调整,才能更快的推进工作。

四、如何用“提问”让自己变成有用的人

大岛先生不止一次地引用了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话:从最后结果看我们遇到的问题毫无例外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层面,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是调动了组织内外的资源(人力和资金),如果没有和善的人际关系,对外的推动工作将成为一厢情愿。 有爱的提问可以让人感到尊重,化解尴尬,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统一。 提问可以让组织成员有更多的参与度,头脑风暴的会议需要更多的人来提出我们 谷歌曾做过调研发现,业绩优秀的团队所共有的特质是凝聚了一群同样重视尊重、共鸣、宽容的优秀高素质成员。 提问对内也是提炼思考水平的工具,思考的质量体现在问题上。成功的人并不在现实的延长线上思考问题,他们总是面向未来,越过既成事实的束缚。遇到重大的问题决策时,他们从物理意义上让自己离开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和回顾。顺着问题走到了一个新的视角高度,未来的大门就此向我们真正打开了。 大岛先生给我们列出了一个长长的问题附录,基本提问、解决问题的提问、催生思想的提问、沟通更顺畅的提问、提升工作效率的提问……这些问题都非常有效的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这数百个问题中,我们时时需要反省自己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什么事情是我花多少钱也不愿意改变的? 没有谁需要为了迎合他人而使得自己变得不幸,所以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才能做出取舍。 同样地,世界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哪怕面对经济危机,田坂教授就不会提问:这场危机什么时候结束,而是问:从这场危机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所以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面对,或是绝对的坏事,或许只是我们审视事件,提出假设的方式不太对……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二):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

整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5W1H提问形式,从这六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When——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时间点,什么时候产生?什么时候解决?

Where——问题出现在哪里?

Why——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

Who——这个问题和谁有关,他在这个问题中处于什么位置?

What——问题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How——如何去解决问题?

通过5W1H提问形式可以分析出一个问题的最本质的原因,从而更轻松的解决问题。

该如何去更好的提问?

可以从未来的角度出发去提问:如果没有这个情况,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

对事情的一些前提条件进行质疑:看书一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看吗?看过一定要记住吗?

打破固有的框架:必须要这样去做吗?如果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书上后面还有一部分,写的是如何更好的像别人提问,这部分的重点更多的应该是在社交部分,而不是提问方面。提问的方法和形式主要集中在书的前3章。

最后,作者还总结了不同场景下的“提问”列表,希望尽快掌握提问这个技能的朋友,可以仔细看一下,对前期练习提问方式还是很有帮助的。

提问确实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推荐大家详细的阅读一下这本书。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三):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假如只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拯救世界,我会先花55分钟去发现问题,然后再用余下的5分钟解决问题。”这说明越是重要的问题,在着手解决之前,越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有时候人们忙着寻找答案,却没有发现问题本身就出现了问题,何谈正确的答案。在我们的认知里,要弄清楚提问带来的好处:

梳理杂乱的信息——整理信息,减轻工作上的烦恼

找出事物的本质,缩短所需时间——减少工作中的无用功

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更容易催生新点子

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为工作上遇到的瓶颈或思维困境找出突破口

改善人际关系——并非说服对方,而是以提问的方式让对方主动地采取行动

改变自我——可以帮助自己找出真正重要的或想做的事情,从而立刻付诸行动

那么什么是“好的提问”?提出接近本质的提问就是好的提问。

好的提问有以下四个方向:

1、 询问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

2、 面向未来的问题——寻找到“原本应有的姿态”

3、 跳脱条条框框的舒服——拓宽可能性

4、 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激发对方

对于我来说,我觉得第1个方向是最难的。因为我们固有的定向思维,让我很难发现事物的本质,所以很多时候所提的问题显得无用、多余。如果你在人际交往上比较欠缺的话,那么我想,第4个方向,也许会成为拦路虎。

能准确搜集信息的提问应该是这样的:

提问三部曲:

通过提问来抓住事物的本质

以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

具体行动验证这一假设

让大脑的思维发散和集中的问题。

以5W1H的形式来了解状况并给出假设

Who (谁)

Why (为什么)

What (何事)

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How (如何)

接近事物本质的提问

原本是什么样的?

最……的是什么呢?

进行深度挖掘的提间

o What ?(因此,想表达什么呢? )

Why So?(那是为什么呢? )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提问来解决人际关系上的烦恼。这就需考虑对方的感受,怎么去打动对方、劝说对方;如何从中立的视角出发,拓宽相互间理解的范围,构建一个平等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能提前给对方下定论,而是要多提能拓宽更多可能性、能接近对方内心的“问题”。

最后,当我们定好了目标,并且也已经着手去做时,在中途中还要拿出一点时间进行回顾。回顾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内容,从而更快速更有效地推进工作。

回顾清单

目标:

(在此处写下自己的目标)

到何时为止达到目标?

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状态? (对目标的印象)

每个月提问

月初:一个月后想要达到什么目标?

月末: 最初的目标实现了吗?

与上个月相比有何不同?

无法实现的情况下:

为什么进展不顺利呢?

实现的情况下:

为什么能够完成?

有什么优势?

怎样做才能更有效果?

只有把这种提问的行为或作日常的生活习惯,能够强化我们的提问素质;能够让事情回归本源;能够有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我相信一直坚持这么做的人与从不这样做的人,在一年以后各自成长的差距将会很大。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四):提问,开启无限可能

在没有读《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原来“学会提问”会被人重视到这么高的高度。众所周知,麦肯锡企业咨询公司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咨询公司之一,作者大岛祥誉是麦肯锡公司其中优秀的一员。

这本书虽然不厚,每一篇的篇幅也不长,但是却偏偏都有一些让人茅塞顿开的金句。可以说很多话都能颠覆你常规的思维认知,比如说“只有提出正常的质疑才能打开我们的思路”,“理所当然”或者“常识”无法诞生新的理念。因为人的大脑会因此产生惰性,然后就很少有人能提出新的想法,而潜在的机遇也就被埋没了。所以,作者提倡我们要大胆的提出质疑,摆脱固步自封的现状,就连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永远不要停止质疑”,对万事万物保持一种好奇心,尊重权威,但是不盲目崇拜权威,对理所当然的事情,学会提问,真是的这样吗?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提问,谁都会提问。但是,只有好的提问,才能给我们的思维以正确的指引,命中答案的靶心。好的提问应该包括四个方向:一,询问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提问不要流于表面 ,要尝试提出根本性的问题;二,面向未来的提问-寻找“原本应有的姿态”。逆向思考,跳脱现有的提前条件, 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 ,保持归零心态;三,跳脱出条条框框的束缚-以“ 这是真的吗”扩宽可能性。从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进行思考;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激发对方。深挖对方内心深埋的想法,我们不直接道出答案,而是激发对方说出真实想法。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读后感(五):会提问是一种能力

我对于“提问”这件事其实是有种抵触情绪在的,这种深深的忧虑感可能从我上学时,老师下课前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别的同学都踊跃举手而我只能惶然失措的时候就已经深埋心底了。

也不能说是恐惧吧,但我确实不善于提问,换个说法也可以说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看这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学会怎样提出好问题,并通过掌握提问的方法来切身体验其带来改变的能力,从而帮助我打消工作和生活上的迷茫感。

一.会提问的人就等于优秀的人?

在作者看来,优秀的人特别注重提问,会提问的人就等于优秀的人。因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且得到人生的好处。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通过提问可以梳理杂乱的信息;

其次,通过提问找出事物的本质,可以缩短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减少工作中的无用功;

再次,通过提问可以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发散我们的思维,也更容易催生新的观点;

又次,通过提问可以将我们引导至正确的方向,为工作上遇到的瓶颈或思维困境找到突破口;

然后,聪明的提问可以改善人际关系;

最后,通过提问帮助自己找出真正重要的或想做的事情,从而立即付诸行动,最终达到改变自我的目的。

能做到以上的当然能算是优秀的人了,可是上面这些可不只是会提问这么简单啊,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坚决的执行力。有了这些作为保障,会提问只能说是优秀的人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吧。

二.什么是“好的提问”?

我认为这是本书最关键的一句话,作者认为“好的提问”应该是提出接近本质的提问。

“好的提问”当然不可能只是虚无缥缈的一句话就说得清的,它必然还有许多让我们可以模仿学习的特点和套路存在才对。比如“好的提问”应该只有一句话,不要带有自己的主观判断,要能让人变得积极,要能从更高的角度看问题等等。

但是上面说的都是“好的提问”的外在形式,也就是盲人摸象般地总结下好问题的特征,而要真正能够提出好的问题,可以遵从四个方向进行。

首先,要询问事物的本质,就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可以用Where(哪里出了问题呢)、Why(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呢)、How(对策,该怎么做才好呢)的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其次,要面向未来的提问,要寻找事物“原本应有的姿态”。这里需要以“已经处于期望或希望的状态”为前提,从而提出相应的问题。

再次,跳脱出条条框框的束缚,就要以“这是真的吗”拓宽可能性。无论是多么理所当然或者约定俗成的事物,都可以单纯地对其质疑,然后提出疑问,就有可能催生崭新的事物。

最后,引导对方说出真实想法,也就是激发对方打破思维定势、主动寻找答案。影响对方又可以从针对表面呈现的部分、信念体系和内心情节这三个部分进行发问。

在作者看来,掌握了这四个方向就基本掌握了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当然,有了好的问题还要有好的记忆才行,或者活用笔记,例如“项目列表式”的提问笔记可以更容易整理搜集到的信息,更有效率地提出好的问题。

三.后面三章讲的都是啥啥啥?

鸡汤。

作者援引成功学导师安东尼·罗宾的话说,“高质量的提问,决定了高质量的人生。”甚至在作者看来,“好的提问将会决定一切”。

比如,通过提问解决工作上的烦恼。一方面,通过“提问三部曲”(准确了解情况-以5W1H提问的形式给出假设-验证这一假设)降低返工频率;另一方面,通过“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验证-Action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通过提问来打动自己和他人。作者呼吁为了消除“价值观差异”,需要提出“有爱的提问”。所谓的“有爱”就是尊重、关注和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对对方尊重、共鸣和宽容,重要的是要接纳我们的提问。

比如,通过提问提高人生的质量。时常问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是什么”,让自己回到正规;“对自己来说,给多少钱也不愿意去改变的事情是什么”,通过提问重新找回满心期待的自己。

学会提问:麦肯锡工作法8.0[日]大岛祥誉 / 2018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不记得谁说过,只提供观点和简单的举几个例子,不讲如何去做、不讲如何克服这样去做会遇到怎样困难的都是耍流氓。

好在本书的最后总结了一百多个生活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好的提问”,如果有像我一样的提问困难户,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就行了,也省了上面所有的这些理论套路。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