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阿迅》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阿迅》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阿迅》是一本由朱迅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迅》读后感(一):我的青春,你应该懂得

对于人物传记,特别是活着的人物传记,多少有些自我脸上贴金的趋势,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维定势,可能是很多人的喜恶,但是《阿讯》这本书响亮地给我一个耳光,原来人物传记也可以这么写、这么读。 书中的文字如流水,从周讯名不见经传到目前的大红大紫,写得很详细、很深入,说明作者至少是一个有心的人,一个珍重自己历史的人,一个明确自己目标的人。而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羡慕其好人好运,而是通过自我与她成长经验的对比,发现自己有些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只要再调整一下,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书中提到王志,一个很丑的男人,大家都说他的孩子不太会受人欢迎,如果遗传没有变异的话,但是我却从本书中看到了王志的自信,丑只是外貌,美才是内在,我们从书中的一幅照片就看到了王志不同于凡的的地方,虽然他口口声声说到自己只是一个凡人,但是凡人也是有其山花烂漫之时,书中的那十八字简直是对全天下男人最大的肯定,有才而性缓,定属人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这不仅仅是站在女人的角度,站在一个成功女人角度去思考伴侣,而是说明了天下人,斯美有加的道理。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有才华,是天妒英才的前奏,人生不完美才是常态,周讯要相貌有相貌,要才华有才华,这二者得而兼之,一定是前途阳光,但是事实上,她也有灰姑娘的时候,也要独自面对生活的不公与欺骗,只是她有颗坚韧的心,让其从容面对一切挑战与挫折。诚然,每位主持人都希望自己的节目受到大家喜爱,就如相亲的男女都希望一见终情,但是事实上这种龙凤呈祥的情况并不会发生,真正的要让观众喜爱你,你即使不脱胎换骨,也得掉一层皮,周讯咬文念音有时会因为情绪发生变异,但是有一位良师益友始终指摘她,为她负责,让她在一跃青天之时送上了一缕清风。 作为主持人,在聚光灯下,她很知性,但是生活中不可以总在舞台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也正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糊状态,使周讯一刻也不敢放纵,她上有老、下有小,也需要以奋斗去创造自己的名声,过程是艰辛的,目标是明确的,前途是光明的。尽管这不是一本励志书籍,但是周讯内心的强大,真的不是三言二语可以形容的,不要以为大家都是如书中所说,轻轻松松说成功,所以我们要透过其甜蜜的表面看到坎坷的内心。 主持人是一项竞争很激烈的行业,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能保持一颗平淡之心,不像一些当红之人总把“想当年”挂在嘴边,以为自己是天王老子,那这本书多半是开卷有益的,即使你此时的生命只剩下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但是你在想明白之后,可以将这些道理讲给更多的人听,包括你的父母、孩子,当然能够写成文字,让更多陌生人去品味,也不是件功德,阿讯做的就是这般的奉献!

《阿迅》读后感(二):可爱的阿迅

《阿迅》这本书的设计真好,封面有一种东瀛的风格,翻看这本书,更是被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吸引。朱迅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她的主持节目的风格,大家都很喜欢,她的这本随笔集也是令人爱读不已。

朱迅从17岁就离开了家,到日本留学,这段勤工俭学的经历,也是深刻影响了她的人生走向,从她出国到回国、从童星到节目主持人,记录了自己的悲欢记忆。朱迅曾在日本NHK的舞台崭露头角,初绽芳华,是日本主流媒体中唯一的一位中国女孩。在回到北京后。她经过海选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为节目主持人。朱迅是北京人,在15岁时出演电影《摇滚青年》中的小小,17岁留学日本,在日本各大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语讲座》《亚洲歌坛》《今晚》等多档节目担任主持人。她曾经主持过三年的央视春晚,她也算得上是春晚比较资深的主持人了。朱迅她的主持风格热情大方,富有亲和力,她拥有29年的丰富主持经验,她再次担任春晚的主持人也算是众望所归。

曾经在网络得知朱迅得过癌症,不知道消息是真的吗,只是希望这不是真的,朱迅的形象是那样的可爱,希望她一生平安。书中讲述了朱迅在不平坦的人生路上,曾经先后送别了孤独的姥姥和多病的父亲,悲欢离合,都曾品尝过。她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加一场的别离和一程减一程的归乡之路。

她写作的笔法非常的细腻,与有缘阅读的人真诚地交流。她被人称呼的名字很多:三儿、小小、阿迅、朱先生、朱大胆儿、朱十七、迅宝宝、王太太等等,这些名字都是朱迅自己在各个人生阶段里,留下来的回忆,每一个称呼就有一个幸福和难忘的故事。朱迅经历了亲人的生离死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病痛磨难。她说:“我曾遍体鳞伤,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她讲述凭着这股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支撑着她,让她坚持到现在,不得不令人佩服。这本书是朱迅呕心两年时间,写就的随笔集,感人至深,极为励志

她说自己是北京丫头,央视主持,业余作者,路上行人。她的父母都是老牌的名校大学毕业生,从事文化事业,所以,美丽的朱迅也遗传了这样好的基因,从小聪明可爱,写作水平也挺好,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朱迅的阳光性格,一个人敢闯,在异国他乡也在拼搏,希望她永远生活幸福,健康快乐。

书中选用了朱迅在各个时期的大量的照片,令人赏心悦目。喜欢朱迅的观众可以在这本书中,读到朱迅的方方面面,与她一起快乐,一起哭泣,一起经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阿迅》读后感(三):我读朱迅

朱迅是我很喜欢的主持人,她漂亮,知性,在央视工作了很多年,那些她主持的节目我大部分我都在看着,也许是因为她那干净的笑容,也许是这么多年她熟悉的声音,我始终喜欢着这个主持人。对于名人出书,我一直都是反感的,我始终觉得无论是歌手,演员还是其它明星,她们的身份在那,一个个固有的标签早已经固定了他们的经历,更何况我一直觉得作品是作品,无论多喜欢一部作品,一个角色,都要与它的本身分开,这样的喜欢才会长久。然而我终究是庆幸的,能遇到这样的一本书,是我喜欢的,崇拜的主持人讲述她的过往。

朱迅的文笔很细腻,像极了她的人,她讲述她的小时候,讲述她的家庭,讲述她的曾经,我们看着小姑娘的成长,看着她一步一步的走入这样的世界所付出的努力,看着她幸福的家庭,这一切的一切是一个人幸福的写照。

出生在北京,祖籍苏州的朱迅表面上浮动着南方姑娘的软糯,可骨子里却透着的是北京姑娘特有的豪气。南与北的结合早就了这样以为坚韧的姑娘。父母也是文化人,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耳濡目染的传递给朱迅,初三的她第一次触电,被选为中央电视台《我们这一代》的主持人,虽然朱迅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但我们知道,即使那个时候的她也是出众的,15岁的第一部电影《摇滚青年》让她决定做这一行。这部电影我听过很多次,但是一直没看过,也或许在小的时候看过,只是太过于久远,早已经记不清啦。不过封面上那个叛逆的小姑娘,我是真的喜欢的很。17岁的朱迅高三毕业后选择了留学,“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1990年,朱迅日本留学,陌生的环境,开始了新的生活,我想那样的一段留学生活给了朱迅很好的生活态度,三个姐妹边打工边上学,这样的经历也是她以后人生的经验积累。朱迅总是对她的努力轻描淡写的带过,日本留学期间开始做主持节目,回国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走入央视,她不说,但我们知道,那些成绩是要跟努力很努力才会得到的结果。朱迅有着幸福的家庭,爱她的丈夫和孩子,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这就足够了,所有的问题,有着他们的帮助都会迎刃而解的。

如果说朱迅的这些年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背后的努力我们却未曾看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人群背后的,就如她自己所说,“我会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勇敢,坚韧的北京姑娘,在她三十几年的人生中每一个绊脚的坎都是登高的台阶,她的努力,她的奋斗为她的人生写下了值得骄傲的文字,那些遗憾的恐惧的,在生命中都不堪一击。也如她说:“前半生全力拼搏,后半生坦然接受;前半生塑造自己,后半生服务他人;前半生马不停蹄地得到,后半生留些时间给失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尊严美丽、自在归去……”

《阿迅》读后感(四):一个“迅”字

自从朱迅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上,我就已经喜欢上她了,期待她出书也是很久的事情了。今天有幸读完了他的新书《阿迅》,我感到受益匪浅。

朱迅说她出这本书是因为常有人提及以前她留学与日本的经历,以此对她存在偏见以及现在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海外留学,而留学生在海外遇害的数量也在明显的上升,所以她以自身的经历来告诫大家留学海外一些事项,以及她的亲身尽力,同时也是对自身对留学态度的一种表明,从朱迅的书中不难看出,她是一位十分爱国的共产党员。

今天花了三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央视主持人朱迅的书,前面算是她的人生经历吧,从初中开始,误打误撞的出演的人生中第一部电视剧,后来越发美丽以及人气的壮大,许多片约都找上门来,随之而来的也有钱财,但是她却没有利益攻心,因为那个时候毕竟年纪也太小,但她却选择了出国留学,这是本书中让我心生敬佩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朱迅去国外留学之后的生活经历,不想依靠家里的她,选择了勤工俭学,但生活的压力一下子全部压到了还是高中年纪的朱迅身上,她去过打扫厕所,洗过盘子,而且她全部都接受下来了,这是我敬佩她的第二点。

接下来,因为长期辛苦劳累的她,患上了肿瘤,坚强的她做完了手术一个人挺了过来,而她描写上伤口的那段文字,真的是让我感到十分心疼她,同时也佩服他的坚强,想必这一点是许许多多常人都做不到的一点。

以上是我十分敬佩她的三点原因。

在没有评读朱迅的书之前,我对她的印象停留在央视主持人上,这个工作一听起来,无非就是好家室,好的收取=入,生活想必也一定是养尊处优的,但是读完了他的书,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这样成功人士的生活经历,简直才是大写的努力!而她的一切也没有依靠过家里,全部都是她自己一手打拼、不断的努力。拼搏得来的。

读完她的书令我启发非常大的就是她的年少时光,可能是因为我也正处于这个年纪的原因吧,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她常年居住在日本兼职与上学,导致她与家人的不常联系,姥姥的去世以及爸爸妈妈的生病,都没有很好的陪伴,也让我意识到人生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最后朱迅也选择了回国工作,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她。

读完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人生还是要努力的、靠自己拼搏,这样你的来的才将会使你自己的,不管别人说什么、说你什么,你始终会坚定的做着自己。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作者的话

性格即命运,乐观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不论是扫厕所,还是在术后撕裂的疼痛中端盘子,我始终都怀有良好的愿望与梦想,这是我人生最重重的体验。每天心平气和地去感受细节,点点滴滴都会成为生命的财富、生活的重カ、生存的价值。

换句话说,这就是生活。

大家共勉

《阿迅》读后感(五):朱迅: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未来

我平时很少看电视,就更别提综艺节目了,每年春晚只是偶尔凑个热闹、瞟上几眼。所以坦白地讲,朱迅这个名字,我并不熟悉。但是我朋友喜欢朱迅,并且向我推荐了朱迅的人生随笔集《阿迅》。

出于好奇我上网扒了扒,不扒不知道,一扒吓一跳,朱迅癌症复发了吗?朱迅在日本拍过露点A片吗?朱迅与王志离婚了吗?厉害了我的姐!真是明星门前是非多啊,顿时便没了看书的兴趣。

朱迅

没想到朋友记性贼好,前两天突然跑来问我,书看完了吗?感觉怎么样?在得知我没看之后,立即摆出一副惋惜的样子,我只好当着她的面拆开封皮,不看不知道,一看又吓一跳,真是厉害了我的姐!没想到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妙语横生的朱迅,竟然因为血管瘤和甲状腺瘤几进几出手术室。

甲状腺切除后,朱迅的免疫力很差。身边有人感冒,她肯定第一个被传染,经常在台上咳得激情飞扬、排山倒海。对此,朱迅曾调侃自己:“十年间,我的确长过多个疙瘩。有好有坏,有的拿刀割,有的拿剪子剪,全麻半麻地都切了。没什么大不了,到了我这个年龄,谁要没进过几次医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长大了。”

这话说得豪迈大气,让人不禁刮目相看,从此路人转粉,一口气将《阿迅》读完……

朱迅,央视著名主持人,人称三儿、阿迅、朱先生、朱大胆儿、王太太、接盘侠等等。身为春晚主持人“央视一姐”,她给观众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灵动的大眼睛、真挚风趣的谈吐、爽朗亲切的笑声,使她被亿万观众所喜爱。

朱迅进入演艺圈纯属偶然。她有两个姐姐,小名三儿。1988年读高一时,大姐去应征方便面的广告,机缘巧合之下,朱迅被导演田壮壮看中,主演电影《摇滚青年》。

15岁时的朱迅《摇滚青年》里的叛逆少女

电影关机时,田壮壮对朱迅说:“我只是缺个演员,把你带进这一行,以后别恨我。”当时朱迅纳闷:“感谢还来不及,为什么会恨你?”

《摇滚青年》是第五代导演田壮壮的第一部娱乐片,而且是带有叛逆色彩的题材,朱迅饰演的小小高考落榜、四处打工、浑身叛逆,她烫爆炸头、化烟熏妆、跳霹雳、谈恋爱、试图主宰自己的生活。电影公映后引发了媒体的热议,年仅15岁的朱迅一夜成名,全国各地的上千封影迷来信堆满了学校传达室。

朱迅突然感到害怕,心里猛然闯进了很多莫名的东西,名利场的诱惑?成名后的浮躁?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乖乖女式的学生生活,再也回不去了。

高中毕业那年,朱迅17岁,正值改革开放后的首个出国潮。她放弃了已经十拿九稳的电影学院,对妈妈说:“我要留学。”

朱迅第一次去日本的感觉很不错,忐忑中带着几分年少轻狂。飞机上没有像她这样十几岁的独行者,更有一番独闯天下的傲骄。

然而,在日本吃穿住行处处都要花钱,日语学校的学费要交,大学120万日元的入学金要攒,50万日元的赴日费用要尽快归还。在异国他乡,钱才是尊严的屏障。

朱迅在日本的第一份工作是打扫从1楼到18楼的厕所。领班身先士卒为新人做示范。他就像洗自己的茶杯一样把小便池擦得干干净净,连漏口边上的一点点黄渍都细心地用手指抠掉。

在便器比他的牙还要白了之后,他转头看着朱迅,“明白了吗?”然后拿起一个纸杯,从便池里接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看着那张有些扭曲变形的脸,朱迅一阵恶心。

苦难才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在厕所里忍受恶臭的时候,朱迅常把自己想象成某个戏中的主角,今天是勾践,明天是苦菜花,后天是阿信,现在不过是卧薪尝胆、体验生活。可是她很快就明白这并不是演戏,而是赤裸裸、活生生的现实。

三个月后,朱迅换了一份在餐馆刷盘子的工作。洗碗这活儿最要命的是不允许戴手套,双手长时间浸泡在洗洁精里,不到一个月就变得粗糙并开裂。但朱迅还是喜欢在餐馆打工,因为在这里可以练习口语。

日本留学期间朱迅在餐厅打工

在日本留学的第一年,朱迅经常工作到午夜,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日本老师非常严格,学生睡眠时间再少,也必须把作业和练习完成。否则,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训斥:“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赚钱的?”一句话就能把人噎死。

朱迅累得几乎无法思考,多次出现短暂性休克,最终查出患有血管瘤,为了支付高昂的学费,手术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就回去继续打工挣钱。结果伤口迸裂,久久无法愈合,血水、脓水和纱布粘在一起。

哪怕是在最痛苦的时刻,朱迅都没有迷失自我,她顽强地抵挡着想成名、想暴富的欲望。因为在《摇滚青年》中饰演的小小,朱迅在日本演艺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每一个找她拍戏的人都知道,她有三条铁则:反华的戏不拍,接吻的戏不拍,暴露的戏不拍。这样一来,她就真没有什么戏可拍了。

朱迅说:“我认定,命运有两只手。一只手给糖吃,另一只手会紧跟着抽你耳光!这是规律,一左一右,力度相同,像个钟摆。吃糖的时候,我窃喜于甜蜜,然后攥紧拳头,等着挨巴掌。巴掌呼啸而至,有时变成了铁棒,疼得蜷在墙角,想着下一颗糖。慢慢地,我不觉得甜,也不记得疼了……”

1993年,朱迅的生活出现了转机,经朋友推荐,她一边上学一边在NHK(日本广播协会)主持《中国语讲座》。此后她迅速成长,先后主持了《亚洲歌坛》《今晚》《中日歌会》等多档大型直播节目,并出演电影《BANSU KO GALS》《三巨龙》,成为日本主流媒体中唯一的中国大陆女孩。

朱迅在日本主持《中国语讲座》等节目

回顾在日本的演艺经历,朱迅说:“作为明星从银幕上消失后,也许很快就会被人淡忘。但作为《中国语讲座》的老师,却有久远的影响。许多年后,有一次在北京三里屯酒吧,一个日本青年认出我后马上深深一躬:‘朱先生,谢谢您的指点!’”

拿到硕士学位的第二年,朱迅的事业已经全面铺开,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她远在北京的妈妈突然病重,白内障加青光眼,脖子里长了两个瘤子,半年内3次开刀。朱迅看着年迈的父亲和病榻上的母亲,毅然决定:告别日本,回国发展。

朱迅父母与三姐妹

放弃拥有的一切回国从零开始并不容易,但身为北京大妞的朱迅有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她参加《正大综艺》主持人的海选,和另外12位选手一起闯入了最终的考核阶段,并且在决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节目组录取。

虽然考进了中央台,扑面而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巨大困难。在日本,朱迅是外国人,无论说成啥样,大家会宽容;但在这儿,你说的是母语,这里是国家电视台,你就应该代表国家级水准。

朱迅离开中国时还是个高中生。十年后,当她突然站在《正大综艺》的舞台上,这才发现自己的中文水平仅限于日常交流。而且在NHK她不需要背稿子,全靠提词即兴发挥,但国内的主持人需要强大的背功,她经常因记不住一长串人名和头衔,躲在角落里大哭。

“海归”一词自带光环,当朱迅被媒体评论为“可爱而空洞的花瓶”时,剩下的就只有尴尬。在中央台坐冷板凳的一年里,朱迅每天的工作是:接电话、泡机房、给主持人写台本、为各工种打盒饭。

然而饭不白送,策划撰稿、后期编辑、录音灯光、制片规章,导播辅切,各个部门她都一一涉猎,一声声“老师”甜甜地叫着,能学的都往脑子里装。她还像个小学生一样,每天拿着《人民日报》《古文观止》,字正腔圆地逐字逐句背诵。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0年夏天,朱迅凭借主持“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再次走红,并连续主持了《欢聚一堂》《正大综艺》《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颁奖大典》《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多档大型综艺节目。

《正大综艺》外景拍摄现场

在《正大综艺》的拍摄过程中,朱迅是有名的“朱大胆儿”,跳伞、潜水、上冰川、下大洋、骑摩托她都亲自披挂上阵,大玩各种特技,节目组里最常说的一句话“这事儿危险,让朱迅先试一试。”

其实朱迅胆子再大,也终究还是个女孩子。在日本时她曾两次遇险,第一次是在打工下班的路上,遭遇暴露狂的袭击;第二次更危险,深夜被持刀的变态“粉丝”堵在家门口,幸亏练过散打的二姐感冒在家休息,俩人合力才制服了歹徒。因为这场惊吓,朱迅不惜重金搬至东京的高级住宅区,还从超市买来两条大号的男内裤。每天换一条,招摇地挂在阳台上,希望它能成为一种威慑。

2007年,即将进入事业巅峰的朱迅,却在例行体检时被诊断出喉咙上有肿瘤,复查时医生说:“是甲状腺瘤,紧挨着声带,赶快拿掉吧。”失去声带的风险对主持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做完手术醒来,朱迅说的第一句话是:“声带还在?”听见自己的声音,再看见周围的人都在拼命点头,她留下了眼泪……

家庭是朱迅最坚强的后盾

病愈出院后,朱迅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高峰期。从《正大综艺》《周末喜相逢》到《神州大舞台》《非常6+1》,再到《星光大道》,每离开一主持人,朱迅就接手一个老节目。

一位记者开玩笑说:“你就是传说中的——接盘侠呀!”

朱迅眼睛一亮:“接盘侠,我喜欢!”这个在外人看来有几分嘲讽的外号,触动了她内心中最坚强的部分,因为愿意“接盘”代表着信心、能力、感情与责任……

2017年春晚前夕,网上沸沸扬扬地传说朱迅癌症复发,恶意炒作越演越烈,还夹杂着卖药的广告,更有不怕犯忌的连追悼会都替她办了。面对各种质疑,朱迅拒绝发表评论,只是说:“唯有好好活着,活不到九十岁,都对不起造谣的人!”

朱迅和老公王志

王志问:“为什么要写《阿迅》?”

朱迅:“用文字擦拭灵魂。”

王志追问:“写给谁看?”

朱迅:“用文字修行,有缘人围观。”

往事全都凝聚在文字里。朱迅将自己三十年的心路历程和盘托出,希望能在某个无助的夜晚陪伴你、鼓励你,在黑暗中紧紧握住你的手,告诉你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不要放弃自己的未来。

《阿迅》读后感(六):阿迅,真棒!

这本书是作者的自传,认识朱迅一直是在荧幕前面,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他黝黑的皮肤,洁白的牙齿,也许是他主持的节目多到给人太多画面,最终只留下那爽朗的笑。

很多时候隔着屏幕,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妆后的精致笑脸,通过话筒传出来的自信的声音,心里会奇怪,这样光环之下的是什么样子的人?

那就来认识认识朱迅的简介: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生于1973年9月7日,1987年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青少年部《我们这一代》主持人。1988年主演电影《摇滚青年》,饰小小。1993年—1999年连续5年主持NHK教育台《中国语讲座》;连续2年主持日本NHK电视台直播节目《中日歌会》;主持日本电视台《亚洲观》;主持NHK—1《悠久的长江·三峡》、《亚洲歌坛》、《真夜中的王国》。1997年—1999年出演日本中京电视台《艺能人竞争》;连续2年担任日本朝日电视台直播节目《今晚》节目主持人;出演电影《BANSU KO GALS》、《三巨龙》。担任2016年央视春晚陕西西安分会场主持人。2017年1月27日,担任2017年央视春晚主会场主持人。2018年担任央视春晚主会场主持人。2017年2月11日,央视元宵晚会,沙溢、朱迅表演小品《过河》。

所看到的那些,都是她的成就。而在《阿迅》这一书中,读到了她年少时的经历,十四岁拍戏,在十七岁时候出国留学。出来驾到,在日本所遭受的,这些是鲜为人知的心酸。一步步的脚踏实地,慢慢走向观众的眼球。这些,作者都是用了最朴实的文字来描述她一路的成长。因此我们懂得,上天是公平,每个人的光环之下总会带着心酸,是人都会有所经历吧。

书中,写到了他的父母,他的姥姥,他的姐姐,而当阅读到姥姥与父亲病逝时候的段落时,很容易内心深处最脆弱的地方。朱迅的内心是充满爱的,也是受到爱的包围。能在媒体的包围下,做自己活出自己,展示出女人独有的坚强,走着靠自己的路,这是对于女性来说是不一样的启发。她可以说,是幸福的女人。有着疼爱他的老公,可爱的儿子,善良的婆婆。

一个人的成长是必须经历磨难的,从她求学的经历,可以懂得,有时候暂时的隐忍可以换来以后的幸福,那就默默的做下去。等有出头之日,勿忘本我。每个人终究会遇到自己的幸福,时间早晚的问题。正如那句话说的:纵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她的老公王志,正是她幸福大门的那盏等,就向书中说的那样,有他站在那足够了。

最后借鉴她的话,告诉读者们:我曾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是翅膀。

《阿迅》读后感(七):阿迅

在此之前,我对于所谓明星们出的各种传记散文之类的一向是敬而远之,一来也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明星,二来所出的各种杂七杂八的书中,不但自己执笔的地方不多,内容上也是乱七八糟,毫无看点,只有一些狂热的追星族们才会对此类书籍趋之若鹜。但是当朱迅的《阿迅》摆上案头的时候,还是让我有了一读的冲动。 阅读真的是需要冲动一下的。朱迅作为少有的一个可以引起自己关注的电视主持人,她曾经的生活经历与社会经验也着实会引起我的兴趣,而且朱迅在央视摸爬滚打了这么些年,也早已过了那种小女孩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她也从来不是那种靠着自己外貌上位的主持人,因此对于读她的书,我还是保持了相当大的兴趣的。 本书的封面或者就像如今的朱迅一样,早已不在乎那层光鲜亮丽的外衣,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了。本书的封面上除了书名之外,就只剩下一张朱迅的照片了,没有那些什么名字的推荐语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噱头,显得相当的古朴自然,天然的便让人带着一种好感。 就其内容而言,其间也并没有什么大吹大擂与故意做作的伤春悲秋之语,更多的就像是在日常生活中说话一般,将当年的往事种种娓娓道来,从当年的青葱岁月到如今的央视一姐,不娇柔不做作。 从来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这话放在朱迅身上简直在合适不过了。如果说当年朱迅被导演壮壮发掘参与拍摄《摇滚青年》,还多少有一些幸运的成分在内的话,那么她以后的道路就真的是自己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出来了的。当17岁的朱迅孤身一人登上飞往日本的飞机的时候,或许她也不会想到初到日本的日子会是如此的难熬吧,虽然有着两个姐姐在日本的陪伴,但是有关于自己的学业等等依然会需要朱迅自己去熬过。初到日本,朱迅的日语还远远达不到可以与人正常交流的水平,为了尽快的融入日本的留学生活,她不得不在学习班里度过了长达180天的与母语隔绝的日子,朱迅当年的韧劲可见一斑了。 为了支付房租,乃至于找到一个稍微好一点的住宿地,17岁的朱迅也不得不向其他人一样,在上课之余去找一些零时工来做。当看到朱迅在日本的第一份工作竟然是打扫厕所的时候,我简直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实在难以想象,一个17岁的小姑娘是如何忍受着厕所的各种脏污恶臭而工作的,毕竟她还只是一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更曾经是一个电影明星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姑娘竟然可以将这份工作做了三个月之久,我突然发现,当我们在羡慕朱旭拥有今天的地位今天的成功的时候,或者真的忽略了太多她当年吃过的苦与受过的罪了。。。 不得不说,当翻完了《阿迅》之后,我发现,你真的不能简简单单的把她仅仅作为一个电视主持人看了,你或者可以试着从朱迅身上发现更多,比如努力比如勤奋。。。

《阿迅》读后感(八):前半生的回忆

朱迅是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每天打开电视的时候,都能看到她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站在舞台上,神采奕奕的主持着各种综艺节目,而我最早看她主持的时候,应该是中央4台,那时候的朱迅主持的是英文节目,那时候我就很羡慕她,人家的英语怎么能说的那么溜,简直就是和歪果仁一样。我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个中学生,后来我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下了很多的功夫。为了能想朱迅那样,后来的我也是现在的我,虽然没有从事和语言相关的工作,不过和外国人对话是不成问题。所以说我要感谢她,是她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才有了今天这样的一个我。 听说朱迅出书了,我很高兴,行为我知道她一定是有很多的人生经验和我们分享,我迫不及待的弄来了这本书。书的名字就是以她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来取的。叫做《阿迅》,这本书是朱迅讲述她前半辈子的经历,原来她的人生和我们一样,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来的的,女人要想在工作方面做出成绩,真的是不容易的,不仅要和男人一样的努力工作还要照顾老公,孩子和双方的父母。所以说一个成功的女人要比一个成功的男人要付出的多。

看到书中那一张张的照片,从一个青涩的女孩到站在的一姐。其中的心酸又有谁能体会呢? 幸好她有一个好老公,好婆婆,在她被传拍A片的时候,有老公的支持,有家人的理解,我觉的她是幸运的。而在得知她上春晚主持节目儿子兴奋的直跳。那是多么的幸福。 原来我只看到了演员,主持人这些人在电视机上,光彩照人的一面,还很羡慕他们,曾经也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专业的改变。让我和那个梦想距离越来越远,而现在的我和那个梦想是背道而驰的,我知道我永远也实现不了我的这个梦想了,而今天我终于知其实在他们华丽的外表下,其实也很辛苦,他们不仅要顶着舆论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还有工作上的,这些压力,让我觉得做个普通人也是很幸福的。 看到书中那一张张的照片,从一个青涩的女孩到站在的一姐。其中的心酸又有谁能体会呢? 幸好她有一个好老公,好婆婆,在她被传拍A片的时候,有老公的支持,有家人的理解,我觉的她是幸运的。而在得知她上春晚主持节目儿子兴奋的直跳。那是多么的幸福。 原来我只看到了演员,主持人这些人在电视机上,光彩照人的一面,还很羡慕他们,曾经也有一个梦想,长大了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专业的改变。让我和那个梦想距离越来越远,而现在的我和那个梦想是背道而驰的,我知道我永远也实现不了我的这个梦想了,而今天我终于知其实在他们华丽的外表下,其实也很辛苦,他们不仅要顶着舆论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的,社会的,还有工作上的,这些压力,让我觉得做个普通人也是很幸福的。

《阿迅》读后感(九):愿你我都能拥有最轻盈的坚强

读完《阿迅》,窗外已晨光熹微。合起书,书中的阿迅也收拢起她轻柔的翅膀,在封底笑靥如花。“我曾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简直就是朱迅自带的背景音乐,以苦难为师,以坚强为盾,人生得以轻盈和辽阔。

小小、阿迅、朱先生、朱迅、朱大胆儿、王的女人、丫头……《阿迅》中,作者从十五岁的小小起笔,以人生不同时期的称呼为结点,回顾自己大起大落的经历:从中国童星到日本的厕所清洁工、洗碗工;从日本主流电视台唯一拥有固定节目的中国大陆女孩到回国后成为“美丽却空洞的花瓶”继而成为“海待”;再历经蛰伏和“偷艺”,最终登上中国综艺的最高舞台——春晚……其间她屡经与至亲的生离死别,目睹疮疤把一个爱吃爱笑的父亲变成一张撕碎又缝合起来的老照片,她自己也先后上过三次手术台,忍受最恶毒的谣言和攻击,走在用血与泪铺就的逆旅,早已习惯用微笑掩盖一切,笑称“王的女人”。从这番“她笑着写,我哭着读”的小说式阅读体验来看,《阿迅》完全不逊于《老人与海》般的“硬汉文学”。

我一直笃信,灾难和不幸本身并不能使人变得坚强和高贵,如毛姆所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真正使人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是他审视深渊的目光。阿迅在谷底摸爬滚打时,只想怎么办,从不问凭什么。无愠,也就无畏——读《阿迅》,我发现了这种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情绪勾连。世人道无牵挂才能无畏惧,人哪能了无牵挂,你的软肋就是你的铠甲。阿迅为人女、为人妹、为人妻、为人母,牵挂千丝万缕,唯有以“我认”的心态直面一切不幸,才真正强大到无所畏惧。

面对病痛的深渊,她因知耻而强大。“有其父必有其女,面对病痛,我们同样耻于退让。”正因牵挂满满,她不怒不惧:“枕边是黑的,脑子里却满满的是爱的光亮。父母、丈夫、孩子、亲人、朋友,拥抱、心跳、感动和亲吻。此时,能陪你的就是这些,此刻,如果死神真的推门就进,我能带走的也只有这些。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扎根在你灵魂深处,给你堵住门的力量和活下去的信心。”

面对谣言的压力,她因知足而无愧。母亲说,公众人物要允许别人伤害,她明白:“受到表扬立即骄傲,听到骂声就憎恨对方的人很容易成为虚荣的俘虏。”老公王志说:“别怕,我在。”知足,已可安慰她的所有委屈,让她明白最好的报复就是原谅,只有原谅别人,才能放过自己。

面对事业与家庭,她因知味而兼顾。无论巅峰还是谷底,阿迅永远以谦逊甚至谦卑的态度面对。事业上因一天主持十七档节目被同事封为“朱十七”、“朱大胆儿”,在家里侍奉公婆、贤助老公、教育儿子、操持家务无一假于人手。更是因为她的不怒,乐在其中,惜福而珍存点滴。这些点滴珠玉汇在“王的女人”一章中,像阿迅的微笑一样晴朗明媚。

知耻,知足,知味,所以阿迅的坚强是厚重的也是轻盈的,是尘埃里的花,是伤口上的翅膀。在书的后记里,朱迅这样回顾:“看看阿迅:曾经历了背叛,才知道忠诚的价值;曾直面了磨难,才激起奋斗的意志;曾被嘲笑损贬,才清楚尊重的意义;曾被四面围困,才倾听内心的声音;曾被病痛折磨,才领悟健康的攸关;曾感受了孤独,才珍惜真爱的陪伴;曾遭遇了绝望,才明白梦想的力量;曾经历了生死,才懂得因果的必然。”

我依然想说,阿迅,不幸就是不幸,永远不必感激。你不是因经历过才懂得,而因经历这一切的是你,才能懂得。临于深渊,如果我们都有阿迅的谦卑,不怒不惧,以软肋为铠甲,无需遍体鳞伤,你我也会拥有翅膀,人生变得更轻盈,更辽阔。

《阿迅》读后感(十):阿迅其人其事

对于人物传记,特别是活着的人物传记,多少有些自我脸上贴金的趋势,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思维定势,可能是很多人的喜恶,但是《阿讯》这本书响亮地给我一个耳光,原来人物传记也可以这么写、这么读。 书中的文字如流水,从周讯名不见经传到目前的大红大紫,写得很详细、很深入,说明作者至少是一个有心的人,一个珍重自己历史的人,一个明确自己目标的人。而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羡慕其好人好运,而是通过自我与她成长经验的对比,发现自己有些时候只要再坚持一下,只要再调整一下,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书中提到王志,一个很丑的男人,大家都说他的孩子不太会受人欢迎,如果遗传没有变异的话,但是我却从本书中看到了王志的自信,丑只是外貌,美才是内在,我们从书中的一幅照片就看到了王志不同于凡的的地方,虽然他口口声声说到自己只是一个凡人,但是凡人也是有其山花烂漫之时,书中的那十八字简直是对全天下男人最大的肯定,有才而性缓,定属人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这不仅仅是站在女人的角度,站在一个成功女人角度去思考伴侣,而是说明了天下人,斯美有加的道理。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有才华,是天妒英才的前奏,人生不完美才是常态,周讯要相貌有相貌,要才华有才华,这二者得而兼之,一定是前途阳光,但是事实上,她也有灰姑娘的时候,也要独自面对生活的不公与欺骗,只是她有颗坚韧的心,让其从容面对一切挑战与挫折。诚然,每位主持人都希望自己的节目受到大家喜爱,就如相亲的男女都希望一见终情,但是事实上这种龙凤呈祥的情况并不会发生,真正的要让观众喜爱你,你即使不脱胎换骨,也得掉一层皮,周讯咬文念音有时会因为情绪发生变异,但是有一位良师益友始终指摘她,为她负责,让她在一跃青天之时送上了一缕清风。 作为主持人,在聚光灯下,她很知性,但是生活中不可以总在舞台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也正是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模糊状态,使周讯一刻也不敢放纵,她上有老、下有小,也需要以奋斗去创造自己的名声,过程是艰辛的,目标是明确的,前途是光明的。尽管这不是一本励志书籍,但是周讯内心的强大,真的不是三言二语可以形容的,不要以为大家都是如书中所说,轻轻松松说成功,所以我们要透过其甜蜜的表面看到坎坷的内心。 主持人是一项竞争很激烈的行业,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能保持一颗平淡之心,不像一些当红之人总把“想当年”挂在嘴边,以为自己是天王老子,那这本书多半是开卷有益的,即使你此时的生命只剩下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但是你在想明白之后,可以将这些道理讲给更多的人听,包括你的父母、孩子,当然能够写成文字,让更多陌生人去品味,也不是件功德,阿讯做的就是这般的奉献!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