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河川》是一本由雨楼清歌著作,青马文化 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4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瓣河川》读后感(一):一瓣春风万里河
(偷个懒,把之前的豆瓣阅读的评论搬运过来~( ??ω?? )?写于2015.11.25)
我不看武侠也有几年了。曾经是个超级武侠迷,最爱古龙。初中开始看《今古传奇武侠版》,整整看了九年有余,对里面的作者跟小说如数家珍:沧月,小椴,盛颜,步非烟,踏雪,萧拂,飘灯,江南雪……喜欢的简直数不过来。我最爱每期杂志里的主打中篇。因为不喜欢追连载,于是每次都看这些短短四五万字但神完气足的故事。它们也是我所向往的那片江湖,抑或那片江湖的一痕桨声灯影,一幅侧写。后来,奇幻版停刊,武侠也改版几次,总体式微不可避免——那个时代过去了。我也渐渐地不再买杂志。我一直以为,武侠版没什么好的中篇了。
直到我看见这篇《一瓣河川》。
作者是玄武纪写作小组的成员,这个小组也是《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一批作者弄起来的,因而,我冒昧将作者称为“后《武侠版》时代写手”,希望不要介意。
读到这篇小说,是真的觉得浑身一凛。太美了。这美是旧时光的清洌,冷的兰膏香烬,江南霏微烟雨染绿琉璃瓦,薄荷气味手指轻揉我的太阳穴。小椴、沧月等名家遗风,在《一瓣河川》里雄雄魄魄。
开篇便已足够惊艳:云公子与陆青渊以琴声丹青入剑意,一人夺春草绿柔,一人以虚空劲气绘染梨花。万事可入剑。意境美且锐,风月神夺,空阔辽远。杨逊目睹如此之美,怀念终生倒也不足为怪。第二章便写几十年后归隐的杨逊,随后便是以前武侠版惯常的写法了。写杨逊所追逐的“侠”与“道”,写他所沦陷的“执”与“悟”。其间穿插藏形之鬼、两大门派明争暗斗的戏码,使故事骨架秀奇,血肉停匀。我很喜欢梁雨这个人物的设定,他既影射了几十年前杨逊与云公子的际遇,又是陆青渊蝶梦入世的见证者,他也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引导人。
杨逊是我心目中的侠之大者。他为了绘出心中最后一瓣梨花,涉过了世间万千河川。他追寻着剑法至高境界,却也心系黎民苍生。他念旧友,怀想心底的那个姑娘,却不得不将一切情义敛藏。云公子都说,他选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可他走出来了!而且走得稳健、苍然、洒脱。不同于云公子的超拔出尘,也不同于陆青渊的偏执故我。他是在行走钢索,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平衡。我是何等倾慕他的风骨,像看到小椴那些“请从绝处读侠气”的人物。
小说里有几个场景堪称经典:第一自然是开篇斗剑;第二是杨逊跟梁雨叙说他与柳姑娘过往,虽只是侧面描写,但也足够让我心旌摇漾,是多么情深与执着,让他一剑而去,只为受她一剑,又让她千方百计,令枯木复生,只为见他一面,哎,令人叹惋,怅惘无限;第三是杨逊买了羊肉饼给陆青渊吃,然后缓缓陈述自己这些年习剑心得,不动声色中暗潮汹涌;第四自然是最后一场:陆青渊拨雨为弦,数十年溶蕴“老泪”一滴,一击破梦,杨逊拔剑而起,擦身而过如雪泥鸿爪,却已断孟山洛咽喉,还有最后的云公子出场,清明一片云,萧飒入银筝。太美。
其实按我个人看法,云公子最后是不用出场的,描写一下他的衣袂飘举,只一闪现,一忽霎,或许更能令人心驰神往。我也埋怨作者,何不让杨逊画尽最后一瓣梨花?(虽然最后一瓣已在神魂。)可也心知,人生就是如此不完满的。
作者文笔清雅,舒缓有致,可见心中巧思。意境犹如一阙新嫩宋词,到最后却又迸发出虬艳如老梨木的雪白凛然春意。总之是美。杨逊、云公子、陆青渊三个人刻画得笔锋锐利,特别是云公子,只出场两回,却让人戚戚心慕他那仙姿玉质。
涉川这个寓意特别好。由它而始,亦由它而终。人生也就是如此吧,涉过无数河川,只为寻梨花一瓣。有人不费吹灰就得到,也有人至死难睹其形影。
杨逊何其有幸。
《一瓣河川》读后感(二):金风玉露一相逢,不如人间无数。
我喜欢雨楼那篇《风露刺》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也不止一次两次听到对于这篇文的负面评价,大家似乎都更爱《一瓣河川》、《吹雪疼》或者《燃萼楼》——或者其他篇章。总之不是《风露刺》。
我想我该为它说两句什么。
我第一次看《风露刺》还在《山中青眸》之后,那时我总觉得后者是两个装逼犯谈论惊鸿之美,美中不足就是太过装逼,不接地气。
后来我看《风露刺》——虽然杨大侠依然脚不沾地,可却看到了人间。
说严重些,杨柳之会不过是个噱头罢了。它是一以贯穿的悬念,丰润了杨逊的形象,也许也点点表达了雨楼心中对某个人的思念,这些不表。很有些人说这是个“杰克苏”了。可杨逊作为书中云公子后的至强者——在当时的时间线内或成为过武林人公认的天下第一,他很有点强,这不是什么太大的瑕疵。
妙正在这个人间对这个人的反应。
你说我要尊重一个人的选择?不存在的。如果他选择去死,我一定不答应,因为他是我的朋友。书中的杜、游二人千里奔袭,以近乎挑起一场江湖腥风的规模号召天下人阻拦杨逊。
他说我要去见那姑娘,哪怕是死了也好,我太想她了。
朋友说:“我偏不让!”
便是一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是一场人间无数。
初见峨眉派派人拦路时,这种感觉还浅些。不过是“路人”一样的江湖客,做一件“江湖道义”该做的“江湖事”。掌门未到,众弟子拦不住,便也随他去了,这江湖道义算是尽到。虽有些伤感的情绪在,但也很淡薄了。是这人间的样子,会有些朋友劝你一些事,基于朋友的职责。若劝不动,他也算是尊重你的选择——或有些是及时抽身——总归不会拿命劝你。
转到杜大公子与丐帮游帮主蹲在树下吃面。提到污衣派的弟子游寄江建了间清歌雅舍同杨逊喝酒,讲到向来爱干净的杜泓一屁股坐到泥地里,倏忽间游寄江落下泪来,说咱们做些破事吧——哪怕那事看起来有点不讲武林道义,今天要拦我这兄弟去死,咱们也做了。情绪在此处已有萌发。杨柳之情作为悬念贯穿,因而一直没讲清楚,也没法一时讲清楚,只有全文结束才能看明白。但此时此刻朋友兄弟之情已经后来居上,两条线虽然分开并行,但情绪始终交织在一起,形成可怕的张力,并逐渐高昂。
后有荆湖六友,龙鹤七剑,长江十九寨,十二连环坞来拦。
一者六友不惜以自己性命为要挟,这已超脱之前谈到的第一层“拦拦罢了”的节奏,来到了第二层次的矛盾叠加。他们图名吗?他们已足够有名。他们图利吗?何种利的诱惑可以让人舍身?不过是从心的选择罢了。这人世间总有那么些人,不为名不为利的做一些事——即便这样的人可能不多,但他们是人间的一部分。
二者七剑连喝带骂甚至不惜开打,要杨逊醒醒。杨逊并不愿醒,甚至耍了伎俩伤了二人。
云象冷笑:“你杨逊一生谦诚,从未诓骗过别人,更绝不会暗算朋友,没想到今日为去扬州,两件事都做出来了。”却终究没曾恨上,七剑停手,说是输了一场,碍于脸面不便再追,实则
“可是杨大侠平素很是豁达,莫非真如江湖传言那般,他是中了那妖女的邪术了吗?”云象摇头:“世上没有邪术,只有痴心妄念。”大抵是有些心软,说辞不过是遮掩的披挂罢了。
长江十九寨,十二连环坞,素来非善类,素来谈不上和睦,但此番事来蜂拥而出,共铸连江铁索,至情至性也。
后来的后来,走脱百姓拦截的最后一道,杨柳之情在此刻回溯经年诉说明白,解疑的同时情感到了最高处,另一条线上最猛烈的情绪同样交织着来了。
酒楼内与杜泓的一场交锋到达尽处,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杜泓看了杨逊很久,才颔首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恐怕是世上最美丽的一场刺杀了。”眠月楼里长久沉寂。杨逊肃然起身,认认真真道:“我深知杜兄智计,李四根与那碗面想来只是你连环计策的开始,可是我昼夜赶路,已经五天五夜未曾合眼,又受了很重的伤,所以……我想求你。”“杨逊,你不要脸!”杜泓大骂一声,脸上清泪滚滚而下,随即鼻翼一抽,如孩童般哭叫起来,“你杨逊仗剑东下,我杜泓设伏拦阻,大家各凭本事便是,你怎能求我?你凭什么求我?你如何忍心来求我?”“对不起。可我已经十二年没见她了……”杨逊黯然低头,“我很想见她一面,想再看她一眼。”杜泓默默看着桌上的空碗,出神了片刻,摆了摆手:“你走吧。”杨逊深深一揖:“大恩不言谢,可惜今生无以为报了。”后面,后面当然还有些,可我不能再剧透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玉露一相逢,却也不如人间无数。
买书吧,买书还能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更多详细的人物生平……嗯……买书吧……
《一瓣河川》读后感(三):把词写到绝处,把刀练到白头。
拿到书后,我熬了整夜,一气呵成地读完了全部的故事。那个早晨我合上书页,一切的文字、情节都被送还回它们的世界,可含在句子里的风霜雨露却无声无息地沁入了我。
缺了一瓣的梨花、停在案上的桃枝,我仿佛看到沉寂已久的姑苏城内,有侠客经过,他挥出的一剑。
自云中来。
那一刻我甚至想说,这该是一本从云中落下的书卷。
直到现在,我仍无法想象,是什么样的人,能在心中构建出这样诗意江湖,又是什么样的人,能真真正正的,把它落于纸上。
作者似乎有意地避开了很多武侠故事刻意追求的恢弘感,将笔墨集中在了江湖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中。自云中而来、不染纤尘的谪仙剑客,纠缠于凡尘泥淖、执着信念的草莽豪侠,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江湖层级在书中相互交融,彼此呼应,反而生出了一种无所止顾的辽阔感。
八个故事,八个截然不同的主题,作者却能用一股一以贯之的神魂将它们连接成了一幅苍茫又满盈诗意的江湖画卷,其笔力可见高深。
我贸然去想象作者书写这些故事时的心境,这些文字和情节,该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阅读的一次总结。而当他的心血落于字句之时,我想,雨楼清歌才是那个谪下凡尘的剑仙,他挥出的云中一剑,溶于漫散天地的细雨之中,滋养成这样一个令人目眩神驰的武侠世界。
而在更广阔的天地,自金古封笔后的沉寂大野江湖,也终于迎来了一声惊雷。
我想,自此之后,江湖不再沉默。
写到这里时,我忽然想到书中的一篇故事——《山中青眸》。
云陌游从远方的山中来,他看遍了江湖中的刀,终于寻到此山,面见岳空山,求睹他凌驾于江湖的刀中神意。
云陌游与岳空山的相见,仿佛是此刻的作者穿越了时空,与未来的自己对坐相谈。
此刻的他看遍了这座江湖,此刻的他书写了自己的剑意。
而他问向未来的自己,他所追求的,高于这座江湖的“无上”,该是什么模样。
我相信,他终能找到答案。
毕竟就像江南留在腰封上的话,雨楼清歌是个值得期许的武侠作者。
在我写完这样大段的文字后,在我尽我所能地抒发了我胸中满溢的酣畅时,书中的一段话又回响心头:
“叶流笙在与你一战后眼盲耳聋,世人都知是为你刀意所侵,但也有人说,叶流笙是在落败的瞬间自废耳目,为的是隔绝世间声色,不让你的刀意在心中暗淡。”
我忽然不舍得让落在纸上的文字,分走我读完此书时,所获得的点滴神魂。
即使叶流笙终其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目睹岳空山的挥刀,而我买了整本的书,可以翻来覆去地看上无数遍。
但我还是决定就说到这里,我要再去读一遍。
《一瓣河川》读后感(四):一篇取名无能的《一瓣河川》书评
最早在豆瓣看到《一瓣河川》,脑中冒出的唯有惊艳二字。
虽然从小爱看武侠,但不能否认这些年来武侠类型文学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玄幻修真。天赋异禀的主角们动辄毁天灭地,斗破苍穹,区区江湖除了小鱼小虾,早已容纳不下屌丝们膨胀爆炸的野心。所以,像《一瓣》这样还愿意讲述一个关于爱和正义的武侠,简直就是一股清……不,泥石流。
到底是什么人,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写这些老掉牙的故事?
抱着这样的好奇,我追着一路看完了《山中青眸》《燃萼楼》《风露刺》等等一系列短篇,结识了雨楼笔下的岳空山,云陌游,杨逊,方雪……每个人似乎都很鲜活,又似乎只是惊鸿一瞥。我无从得知他们完整的过去未来,仿佛只是极其偶然地,参与了他们人生中短短的一瞬。整个系列很大,雨楼的下笔却很轻,在这举重若轻的背后,是一个年轻人初出茅庐的野心以及其后飞速的成长。
拿《一瓣》为例,惊艳归惊艳,二看三看之后,又不免咂么出点遗憾。有时候过于华美妍丽的文字,对故事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一名好的作者,应该懂得克制自己体内那股名为“卖弄”的洪荒之力。
以上当然属于我个人的腹诽。但也因为如此,在看到《燃萼》时,才会格外惊讶。当粗粝的北地歌谣响起,不啻辣手摧花,一扫之前矫揉。简练干脆的节奏,个性分明的对白,行文间冗余堆砌的现象大为好转,一口气看下来,简直想为赵杨二人浮一大白!
至此,雨楼完成了他第一次的进步,从炫技似的外露,到一点点收敛锋芒——待到《吹雪藤》,又是另外一种成长。从偶像到群像,从对抗到逃亡,不仅是写作难度倍增,更难的是取悦大众。从结果来看,雨楼这次的冒险很难说是成功,但至少,他没有停下脚步。
身为读者,我期待着他下一次带来的惊喜。
说完作品再说角色。
毫无疑问,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杨逊。不论《一瓣》里他巅峰之后的末路,还是《燃萼》里他尚未大成之际的穷途,每一次相遇之后都是离别,每一次超越背后都是加倍的代价。
我喜欢杨逊的挣扎和无能为力,喜欢他不如云陌的超脱,不如岳空山的痴情。他的不完美,不极致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他是每一个普通人在全力以赴之后可以达到的,自己所认可的那个人。
唯一遗憾的是,在这个版本的合集里,没有收录我特别喜欢的《井中笛》。理由不难想象,“没有岳,云,杨等关键人物,不够有代表性。”但我以为,武侠最可贵之处往往在精神传承,而不在于特定的某个人。
好比我看金庸,喜欢狄云李文秀;谈到古龙,则更中意傅红雪王动。理由十分简单且中二,这些那些英才天纵的大侠们,凭什么可以即跳脱世俗礼法之外,同时又被凡夫俗子心心念念?这到底是作者对理想型的yy,还是读者对角色的投射移情?
当然了,大侠中也不乏郭靖们以身作则解读什么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是不激动,不是不敬仰,只是很难称得上喜欢。
大概“喜欢”这个词,本来就是太幽微太私密的情感,远比不上爱或者恨那么深刻。但作为一个佛系读者,我会觉得,喜欢是一朵长在心尖上,不足为人道,又不可或缺的小小花。
——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一瓣河川》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那个“喜欢”。
《一瓣河川》读后感(五):雨楼,值得武侠迷们爱一生的男人
重点——男人!
看过一瓣河川,你是不是幻想过雨楼是江南水乡的纤纤美女?
好,收起玩笑话。讲讲为啥武侠迷们要爱他一生。
该过去的终归要过去的,今古梁过去了,江南凤歌小椴也过去了,余子不足道了,武侠的世界就剩一片哀嚎与反复回味的念想。很多年前,我们开始念叨武侠没落了,这让中国庞大的武侠读者群体都感到心疼和哀默。
武侠没落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从武侠杂志的势微、武侠作者的凋零都能很直接的感受到。
也许是这些年,武侠读者和武侠迷们内心的呼声被上苍聆听,上苍不耐烦了,就摆摆手:你们这些人啊,别再吵了,我赐你们一子,骨骼清奇,有旷古烁今的天分,你们要好好爱他,他就会再造一个盛世于汝!
完了,在某省某市某个公务部门,一个小小的科员忽然灵光一闪,执笔疾书,折服四方。
我常对雨楼说,这是天命所昭,他也深以为然,然后他背叛了整个家族的期望,愤然离职,投身武侠文学创作中来。
历史的推进,总是需要一些玄乎加持,才显得天命不凡,要珍惜备至,当然这种玄乎是我杜撰的,也是冥冥之中的。
回看一瓣河川以及整个云公子系列,文笔、天分已经淋漓尽致,这点,所有的人都在说,我也跟着说了很多,甚至逢人便说,生怕这个世界因为错过而让雨楼的天分受到委屈。也许爱到骨子里,才会这么在意咯。
但是爱归爱,还要计深远嘛。一瓣河川的惊艳总归是一时的,在宏大架构和厚重的深邃表达上,虽然有,但是略显浅了,这是囿于作者创作时的笔力和认知深度以及思考的广度有关系,好在这些缺陷并不是真的死穴,总会随着孜孜不倦的积累,而逐渐完善。好在雨楼是一个勤学善思,并为此穷其一生的人。
已经天赋爆棚的雨楼,还在思索和突破,为了更好的武侠作品。这种突破有形式上的,但更多还是思想内核上的。他有自己的野心,也在为此身体力行,并且他做得很棒,让我对他也满怀信心。
我们的作者,写武侠的,喜欢研读金古,当然这是很必要的,雨楼自己也是把金庸翻看了无数遍,古龙遍阅,才为自己的武侠写作,打了一个底子。但是这些仅仅是壳子而已,要是真的有突破和更多的想法,源泉肯定不能限于武侠,而是博览众生。
人类的智慧何其渊博,但是你也得是个有心的汲取人啊。所以你想的多了,困惑也就多了。那些困惑,雨楼肯定也是有的。后来他去看维特根斯坦,陀爷,重读加缪,昆德拉,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甚至为了人生意义的困惑,深夜与小椴长谈数个时辰。这些是他的困惑,也是他思索的馈赠。他知道自己想要达到怎样的写作境界,也知道自己如何做现有的突破,所以当短篇小说《病狗》写出来后,他在人性思考与武侠写作上,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极致的水品,至今读来,令人深为叹服。
雨楼热爱武侠,这是他的事,却也是大家的事,因为写作是私事,也是分享。他知道读者在期盼什么,知道文道需要如何新的承载,所以他也不曾懈怠。
广告时间:
雨楼全新大长篇,已经进入正常创作轨道中,很快就会与所有武侠读者见面。这是他沉寂思考了许久的作品,这回要玩一把大的,不征服这世道,谈何是受过神的感召……
好好爱这个男人吧,因为金古雨楼……
《一瓣河川》读后感(六):读《一瓣河川》
近乡情怯,抚卷无言,只好先扯些往事。
读雨楼的第一篇小说,是《云中梦华》。东京汴梁的传杯之宴,惊鸿一面,历历犹新。那时只是觉得书中气韵不俗,这个作者似乎有别的想法。如我这般被这个故事埋下心中一颗种子的人,应当不在少数。
第一次失控是《山中青眸》——
我从远方的山中来,今日方寻至此山——我路过了江湖。这一路,我看遍了江湖上的刀。这应该是他第一个短篇故事。我读到一个作者安静、虔诚的数年如一日的学习和思考,以及这以后的自信、笃定,拔刀之前的驻步一望。他读了太多书,想了太多事,写出的文字亦太丰满。惊才不可藏。我记得那天我在朋友家住,凌晨,不可自恃,把全篇一字一字读给她听。像汉赋,酣畅淋漓。
自此以后,山中,云中,河川,梨瓣,都是他的了。那些意象甘愿为他俯身,成为他的所有物。
这样的感知力和掌控力,是既幸为天才,又肯逼自己到极致。
为这种书无眠不算什么。
我从来觉得武侠不该囿于武侠,一个真正的作者想表达任何事情,都不会受制于题材。它绝非很多人固有思维中的那样粗暴单薄,作者有多少层次它就有多少层次。这个层面上讲,雨楼写武侠,也是武侠的幸运。自多年前看到椴公以后,这是太久没有过的惊艳了,久涸之泽遇喜雨,不免叹一句天意。从《山中青眸》到《凉枝辞》,我每次读完都会想,怎会有这样的写法,却又该是这般写法。许多人以“诗意”概括雨楼,大概只是因为这是唯一概括得出来的,其它种种,除了认真阅读原文以外,做什么都是唐突。
喜欢书里的很多人。杨逊是纠结而平衡的,是个大侠。大侠的牵绊很多,姑娘也好,苍生也好,做到就是做到,做不到也尽力且不悔,涉川一世,“好一个繁美人间”。这种人该当喜欢。云陌游是几乎是完美的,是个公子。公子有公子该有的人设,生而无双,了无羁绊,武功绝顶,长得好看,但他有他的痛苦,和他的不可违。“你若要避雨,这伞给你。”因为自己有,所以丝毫不在意,什么都愿给,什么都给得起。退与死也是选择。一个一直走在前面、总能靠自己去选择的人令人无法不喜欢。梁雨变成虞凉后是个倦客,倦客有一种固执的可爱,别有根芽,冷看尘世与己身,还是喜欢。还有书中的语言,场景和意境。有些通感很离奇,但莫名就连接了对白和场景。有些心理描写压得很低,痛苦,沉闷,但恰当的时候就会迸发出一种锐利的生意。
他在做所有能做的尝试,不肯写任何一句重复的无意义的文字,不愿讲任何一个不坦诚不深情的故事。我当然得承认看到某些营造会觉得刻意,但这也是他的执着——探索到哪一步,走到哪一步,都写给你看;是他的天真——愿意走在前面,告诉大家江湖还在啊江湖儿女还在啊,你还可以等下去。
多好啊。
希望能看到他,写一辈子的故事。
《一瓣河川》读后感(七):逆流而下的江湖——《一瓣河川》
《一瓣河川》用一本书的体量,完成对武侠笔法形式上诸多个人化的探索。这种探索由青猛到圆润,逐渐脱开固化的传统范式,到达一个不乏诗意的草莽江湖。
作为串联全书的人物,杨逊温和而颇具矛盾,云陌游则走在尘世边缘,二人如同一具象的不同侧面:都具有悲悯情苦之心,心意又难以触及地面,仿佛因此生出些执着,其实也未必真有。在他们身边,高强如岳空山,因执着而寻死;平凡如方雪或少年梁雨,尽管悲惋于这种孤独,却难以真正理解。杨、云二人朦胧的状态,构建了他们各自的游荡:游历于市井以助人为侠,或飘然世外,仅在传说中予人幻梦。
在凭依于二人的寄托之下,各式各样的江湖人物展开了自己的画卷:《吹雪藤》的四大恶人亡命天涯,《燃萼楼》的北地男儿风雪之味,以及《凉枝辞》的虞凉,虽得云中一刺,却仍是个平凡的旅人。他们的悲欢,比起一种象征,显得更加世俗,为大众所熟悉。
故事正是在世俗与象征的落差之间频频勾连。书中几瓣墨梨花以剑意落纸,看似荒诞浪漫,实则映照着江湖的虚实脉络:我们在这一条罅隙间,看见“侠”的影子。
见多了空洞的门派,单词式的英雄,刻意为之的攀爬,有时怀疑江湖是否已经化为另一种形式的生意场。果真如此,还需要江湖故事吗?在情感和戏剧性层层黏着的纸堆中,武侠作为一种题材,是否注定只能成为一件披挂的外衣?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至少,在构造上左右东西的试验背后,还应有独特的灵魂存在。在挤破头颅寻找一本秘笈、一柄宝刀之前,起码固守自己心中之意。如此,江湖才不单单是设定上的拆解组合,而是从遥远源头流淌至今的水。
流水多半行色匆匆。杨逊的旅程,云陌游的旅程,以及众多人物的旅程,被同样的力量拂动着,去往同一个向下的方向。当杨逊携着梁雨在姑苏城中一路弯行之时,生命与回忆也从他身上逐渐剥离。《一瓣河川》正是带着这样的力量逆流而下,将江湖渡往深处,寻找一片新的景色。
《一瓣河川》读后感(八):陌游云中 千里惊梦——《一瓣河川》
本篇评论主题:如上!·倥偬第一次见到雨楼清歌时,大约是2016年的4月,他来北京参加第三届豆瓣征文颁奖典礼,我们几个朋友去北京南站等他,神往已久,但求一见。当时,他的中篇《一瓣河川》获得了第三届豆瓣征文武侠组首奖,并当届全类型最高分。我带着拜见大神的心情去见雨楼清歌,忐忑又激动,想买礼物,但又觉得惶恐,害怕失了社交分寸显得突兀,便拉上另一位姑娘一起,买了一组蛋糕庆祝。
如今,这本名为《一瓣河川》的长篇出版,我在四月的倒数第二天写下了这篇感想。今早我窝在床上,重新读了《一瓣河川》,掩卷后忽觉怅然:竟然就这么着,竟然已经两年过去了。
时光倥偬。许青鱼说:“有趣,真有趣。”
真的有趣。
·惊梦《山中青眸》里面有一句“虽是寒蛰微鸣,他日未尝不能千里惊梦。”这是我拜读雨楼清歌的第一篇作品,雨楼如今已是千里惊梦,但也从未寒蛰微鸣。他的江湖是由云陌游开始的。
那时的云陌游,尚只是个行遍山川河流、孤立木屋之外,躬着身子求问刀意的少年。及至日后他自毁刀意,得道剑术,成了白衣胜雪、刀光惊鸿的公子,是云气凝结的仙之人。随后有了岳空山、有了陆青渊、有了杨逊,整部《一瓣河川》像是一组折子戏,“忽闻海上有仙山……仙之人兮列如麻……”
·涉川烟霞明灭或可睹。
雨楼清歌的江湖是个庞大的世界。在《一瓣河川》中,他用刀笔稍稍划破几角,从不同的篇章里,从江湖传说里,从茶馆谈笑和恩怨情仇里,这些主角们仿佛真的是云中仙人,神龙难遇,行踪不定,时而烟霞疏聚,方才露出翩飞衣袂,给了我们这些读者一瞥惊鸿的机会。
一瞥惊鸿,一生难忘。
正如雨楼清歌的内心世界。当他偶然用笔展示其中一角,都足以惊才绝艳,其间完整全貌的瑰丽奇绚,恣肆汪洋,怕是远超这一个时代的想象,只能待他用笔,一点点展现出来了。所幸雨楼清歌是个足够真诚和勤勉的作家,他才是那个手握涉川剑的人,我想,他的心中定有一条无人可知的长河,浪声淘叠不息。他一边挥舞着足以惊世的剑弘,一边不断溯回求索,终生必涉此川。
这是读者的福气,文学史的福气。
·单身当我阅读《一瓣河川》时,尽管作者非常友善地搭建了许多读者视角,引领着读者去进入这瑰丽江湖,但其实,我的身份代入,始终是一众茶社戏楼、客栈酒楼的小鱼小虾们,主角们的故事与我很远很远,我心驰神往,但距离使我感到自卑。所以,在读到《落英谱》时,方雪面对云陌游时的犹疑和彷徨,我是非常有代入的。
太仙的男人容易单身,嗯。
送上一曲——
凉凉7.4杨宗纬 张碧晨 / 2017·嫉妒整部《一瓣河川》里,我最嫉妒的人是杨逊。
试问,谁不想在年少蒙昧时,得遇云公子?谁不想见到那惊世一战,那幅未完成的画。
江湖传闻,云陌游是云家私生子。种种细节,诸如未满二十的云陌游拜见岳空山时已居山中七年、云寒川去世时云陌游并未在身旁、云家被毁时云陌游也并未在场、云陌游并未见过《雪谱》……我在想,也许他的成长历程里,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
——当云陌游尚未成仙,还是个私生子时。
后来,云陌游长大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他都长大了,可以握着自己的剑在这世间行走。再后来,云陌游遇见了小孩杨逊。
在细雨纷飞的江南小巷,他给这个斗蟋蟀的小男孩,算了一卦,说了平生第一个谎言,展现了一场惊世对决,改变了小男孩的一生。
他在小男孩的心中,流淌了一道大河。
再后来,巷子里的小男孩用一只蟋蟀换了一把破剑,追随着那道身影,走入江湖,乃后三十载,成了另一个传说。
云陌游陪伴了杨逊江湖路的起始与尽头。他在濒死的杨逊面前感叹了那句“你选了一条很难的路,辛苦了。”
终于,杨逊守住了自己的名字;也至此,幼年云陌游终得圆满。
这里的云陌游温柔得使我落泪。
这也是为何,虽常有人诟病云陌游过于仙,而我始终不肯承认。
这一刻,他展露的是人性。
·遗憾写到这里,忽惊觉,这书评我应当只写云陌游和杨逊呀,我能一口气写一万字不停歇。对了,还有陆青渊送他那武痴师弟许青鱼的剑。
失算!是为大憾,气!
《一瓣河川》读后感(九):笔下春梨瓣,云间万里河
此为未完成的草稿。
最近几年的我很少买实体书(其实是穷),在这个iPad和kindle代替纸质书的年代,似乎看电子书才是又省钱又方便的阅读方式。但是这次决定购买,两大原因。一是,我平时不太会购买实体书,除非是非常非常喜欢的书,而《一瓣河川》达到了这个要求,有一种收藏的欲望,之后百看不厌。就像是喜欢的音乐,比如西皮士的音乐,我一般除了加入歌单之外还会再点一下喜欢加入我喜欢的音乐,百听不厌。第二是这不是单单只有《一瓣河川》一个故事,而是作者雨楼清歌的合集,他之前写的中短篇都有收录,我没有看过。作者的文我只有看过《一瓣河川》《风露刺》和《云中梦华》。
雨楼清歌的文字很美,美到我一边听西皮士的武侠音乐一边看书,脑中会浮现出电影一般的画面。江南,春雨,清幽山水,灵巧的侠客,慢动作地舞剑,对话,美不胜收。就像是当年看《卧虎藏龙》时的感觉,江南清幽的竹海,剑客之间激烈的打斗,充满中国意境。
我想起我孤独童年时候的一个又一个夜晚,没有玩伴相伴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在家中捧着小说或者漫画坐在床上看,到了时间就睡觉。那种美好的感觉我至今没有忘记,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喜欢上了阅读。
可以这么说,阅读雨楼的小说是一种享受。我少年的时候,如果读优美的散文,会逐字逐句,一边阅读一边欣赏,故事里的意境,可以让人忘记现实的痛苦,美好得让人想要住进去。而如果是文笔糟糕语病百出的枯燥流水账文章,大概是不可能读进去的,更别提逐字逐句从头读到尾。而《一瓣河川》,我会逐字逐句从头读到尾,并且觉得十分轻松。越是熟练的作者,语感越是好,写作就像是胸有成竹的诗人,信手拈来,语句非常自然,不做作。我以前看过一句话,一个作家的目的是用文字还原心中所想,能够还原百分之百的是最厉害的,大多数人可能只能还原到一半,因为笔力精力和水平都有限,没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是可以在往完美靠近。
我觉得好的小说就是这样的,文笔老练不做作,干净、漂亮。阅读当然不是只有故事、文笔和意境,更重要的是书的价值观,是否符合自己。读这本书,收获的更多的是感动,被笔下人物的性格所感动。雨楼清歌的小说是有灵性的,书中描绘的剑意,被形象化成具体的事物,就像是童年时看的那些武侠和神话,也有灵魂和剑意的描述,这是中国作家才能写出来的味道。雨楼的书,乍一看上去会更像古龙,因为古龙是短段为主,金庸则是长段为主,从文字功底上看,金庸要更深厚一些,古龙的文字实在太飘了,故事也太空幻。当然这么对比没什么意义,只是各自的差异罢了。而诗词的引用,如诗词一样的文字,则让雨楼的文字把古龙的易读性和金庸的文学性和老练结合了起来,犹如一幅古典山水画,一首清新脱俗的宋词。
《舟上云踪》说的是云陌游的故事。一行人在一个地点偶遇,却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而这些人每个人都和云公子有关系,曾经受到过他的帮助。
「他的眸光像燃在霜夜里的星辰,零孤而醒目,衣袂上的涟漪轻缓流淌着,仿佛独立于风雨之外。」云陌游简直是我心中的男神。他善良,性格好,武功好,也是我心目中完美的大侠。非常喜欢他,也想做个像他一样好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