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脑中魅影》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脑中魅影》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脑中魅影》读后感精选10篇

《脑中魅影》是一本由[美] V. S. 拉马钱德兰 / [美] S.布莱克斯利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1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脑中魅影》读后感(一):为你揭秘/解谜的一本书

第一句要说的真心话是:《脑中魅影》这本书值得我们去阅读。它是一本关于科学和医学的书,探索了许多生活中会出现,却又令人觉得捉摸不透的事情。“在任何领域,都应该找出最稀奇古怪之事,然后在对它进行探索。”前言第一句话就是惠勒的这一句话。对稀奇古怪之事,我个人觉得,这些事很是值得探索哦! 第二句话是:挺喜欢这本书的,之前比较少接触这类型的书,因为有时候自己先入为主,觉得这类事的书会比较苦涩难懂的。然而现在接触这一本书,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想象中科学书籍的深奥难懂,反而很有意思,作者一个一个故事,吸引着我,一个一个看下去,而且也会引起我的思考。还有就是因为这本书因为是科普类,所以外行的人也会比较容易理解。 大家都清楚,我们日常有时会解释不清楚,能接触到的科学信息也解释不清楚的事情,我们会习惯性归为神、鬼、灵魂之类我们都不确定是否存在的东西。而这本书为我们解谜,也揭秘一些我们曾经以玄幻去解释的事件,作者通过一个个案列,让读者在听故事感觉下去轻松地理解这些事件,也许大家也会像我一样不禁会发出一句“哦!好神奇啊,原来是这样的!” 有时候作者提到的结论我会觉得挺认同的,但是有时候我深深表示怀疑,或者说是觉得不够严谨。虽然在前言里提到,内行与外行思考问题时是不一样的逻辑的,对于“给你展示一头猪会说话”这个实例,外行会表示这件事情很神奇,觉得很厉害。而内行则表示这只是个例,有本事让其他猪也说话啊。 对于我说我怀疑的结论是作者说自己对断臂的汤姆进行了实验,证实了断臂幻觉出现的原因,他只对汤姆一个人进行,虽然前面也有学者对猴子,手术床上的病人,但是同样情况下,作者没有给我展示他对其他人做同样的实验,使得我有一丝丝不相信。因为我们都知道个例是不能代表所有的。 不管怎样,我觉得这本书能够这样培养我思考一件事情、一个结论是否严谨,能够使我回忆初高中学习的生物,而且通过书里的解剖图,我能想象我们身体里的构造,更了解自己身体的器官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还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幻肢”“幻腿”以及关于手术前记忆都记得,术后无法再记忆任何事情等等奇怪的现象。由于我年纪小,经历浅薄,这样的奇事很少有遇见过。 基于这本书所给我带来的知识是很多,所以我决定好好研究这本书,这样有助于我更了解一直以来我自己生疏的领域。比如:小学有一个同学一条腿有一段时间会时不时走不了,去医院也没看出什么原因,她奶奶就去占卜,说是鬼作怪,拿绳子勒住了。现在想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

《脑中魅影》读后感(二):神奇的大脑

坦率的讲,这是一部在我看来多少有些晦涩难懂的书,曾经多次拿起又多次放下,促使我读下去的,其实是书中所提到的那一个个真实存在的案例。 《脑中魅影》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推动丛书中的其中一本,其作者拉马钱德兰博士曾被誉为i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在人的大脑方面的研究和认识有着相当的独到之处,尤其是拉马钱德兰在日常的研究与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众多的各种各样的被大脑疾病所困扰的人们,因此本书在某些内容上显得就颇有趣味了。 有关于拉马钱德兰写作本书的缘由,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作者想用一部科普式的作品将自己在治疗神经病病人时,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想法告诉大家,并与大家做一些有趣的讨论。因此,在本书中,我们或许会发现一些以前我们不曾关注或从未想到过的新奇玩意儿。 当我静下心来慢慢的翻阅本书时,我才发现,随着这本书的出现,一个以前从未想到过的新奇世界在我的眼前打开了大门。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原来所谓精神疾病也可以有如此多的分类,甚至有些还很有一些趣味在里面。车祸幸存者否认自己的双亲是亲生父母,认为他们只是长得像额冒牌货而已,一位并未有孕在身的女士竟然拥有了所有怀孕的体征表现,甚至可以感受到胎儿的躁动;一个左半身偏瘫的病人否认了自己的偏瘫,还会编造中各种的理由来说明自己不想动的原因,在这样一个个让我们看来多少有一些匪夷所思的病例中,拉马钱德兰通过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如同福尔摩斯一般,抽丝剥茧,利用自己在神经病学上的深厚知识,将所有看似不可能症状背后的缘由挖掘出来,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在这个过程里面,你看着拉马钱德兰缜密的分析与翔实的叙述,你会发觉原来人的大脑竟然是如此的奇妙与难以捉摸。这是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律动都像是与生俱来的,一旦遭遇到来自于外界的干扰或是侵害,他的反应总是会让人们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作为科普作品来讲,《脑中魅影》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一部作品。既要将“大脑是怎样工作的这一科学上最大的谜团讲清楚说明白,又要顾及到各种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本书的作者拉马钱德兰也着实是费了好大的一番功夫。我们会发现,每当作者提出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必然会跟着一个真实的案例作为辅助,并有其当时对病人治疗过程与想法的展现,有了这样的一层铺垫,那些深奥的科学理论顿时也就觉得并不是那么难懂了,甚至我们还会感到一些趣味十足的东西在里面。同样的在读过此书过后,当我们在面对那些饱受精神疾病困扰的病人的时候,我们似乎也可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对看待他们,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只是他们的大脑的工作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状况吧!

《脑中魅影》读后感(三):内心世界

《脑中魅影》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感觉像是一本浪漫的文学作品,其实这是一本科普读物。它的作者是拉马钱德兰博士,作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脑和认知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同时也是拉霍亚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副教授。本书的另一位作者布莱克斯利是《纽约时报》的获奖科学作家。两位著名的科学家聚在一起,写出的这本著作,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为读者揭开一些迷惑,也许这些迷惑已经存在很久了,也许是大家习以为常却不曾认真思索过的,在这里作者将要给大家逐一的讲述。

人的大脑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的程度可以说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够揭开神秘面纱,大脑是人的灵魂所在,是一个人真正生存的意义所在。这么神奇的大脑,经常会有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这些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现在的科学虽然已经比较先进,可是还是有很多的事情是解释不了的,也还需要人们努力的去发现,本书的就是一位著名的神经专家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讲述一个个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些让大家瞠目结舌的事情大多是他所解决了的病例,通过这些病例的分析,结合理论得出一些论断,并由此使我们得以洞察人的本质和心智。这些事例都是当前存在最多争议的,也是很多科学家不敢轻易涉及的,这里面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因素,所有问题中最难的问题,就是涉及到认得心智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所以不能直观的给出解释和答案,所以也是最难的。这是一次科学的探索,同时也是医学上的难题,这是当前最前沿的医学命题,也是难度最大的,最难被突破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见的问题却没有很好的解答,这是科学和医学上的一些难题,但是这些都是和我们的大脑相关的,最简单的笑或者哭,我们经常见到,可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我们经常会做梦,做梦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真有什么神秘的提示,这些都是大脑做出的最简单的事情,可是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会给出不同的解释,究竟什么样的结论才是最可靠的,也是一个难题。关于信仰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世界上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信仰,而且有一些还相互影响,这些都是重要的而且还特别敏感的问题,这也是很多人不敢涉及的问题。本书的却是触极到一些重要的问题,也是一次发人深思的医学探索,它进入到当代医学的前沿,人的心智。这个问题对于人类来说可能就是一个终极难题。

《脑中魅影》是一本科普读物,作者针对现代很多的医学问题,分析讲解,让读者了解现代医学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人的心智,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是很多人不敢涉及的领域,其中包含的意义非比寻常。作者对于这本不太容易理解的读物,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深入浅出,让读者能够轻松读懂这本书。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脑中魅影》读后感(四):脑中魅影——奇妙的神经魔法

我一向都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看过许多涉及到心理学的电影,书籍,也略读过几本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比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之类的,但最终还是对这些鸿篇巨制望而兴叹,止步于此了。

再次对它燃起兴趣是因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我对里面提及到的精神病人颇感兴趣,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接触到《脑中魅影》一书的根本原因。

《脑中魅影》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其实是非常相像的两本书,只不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更多的是描述精神病人眼中的世界,经过了艺术加工,让人读来更觉得像是在看离奇的故事,《脑中魅影》则不然,它并不是只局限于精神病人这一类型的描述,他更多的是在讲述神经科学,关于神经科学方面的病症,分析其病因,以及关于导致病因的一些推论,就如作者的论点所说的一样,今天的神经科学还处于法拉第阶段,还没有到麦克斯韦的阶段。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能提出有关心智和脑的宏大的统一理论的阶段。每门科学在达到能由深刻的理论推动发展的阶段以前,在开始时都要经历一个由“实验”或是现象推动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研究人员还在不断地发现各种基本定律。这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有些定律被推翻,有些定律则得到了时间的验证。作者在其中举了一个非常让人影响深刻的例子。

就在就近几十年里,所有的医科生都被教导说溃疡是由于紧张引起的,紧张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胃酸腐蚀胃的黏膜层,由此造成胃壁的火山口状溃疡性蚀损或是伤口,这就是我们所称的溃疡。但是当时还是一位澳大利亚年轻住院医生的比尔·马歇尔博士用显微镜观察省内溃疡的染色体切片时注意到其中充满了一种在健康人某些部位也能见到的普通细菌——幽门螺杆菌。因为他老是在溃疡样本中看到这种细菌,他开始怀疑或许正是这种细菌引起溃疡。当他向他的教授阐述他的想法时,毫无疑问被否认了。但是马歇尔博士并没有被说服,继续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最终时间与他付出的努力证实了他的观点。

这本书出版于1998年,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因为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在意识和自我的问题上又有了许多新的研究进展,作者当时当然没有办法写到,书中也有一些“思想实验”设想了几种不一样的可能得到的结果,而在今天已有了答案,虽然如此,但是本书在有关意识和自我问题上的思路,从总体上来说还是符合这十几年来的研究主流,有许多理念在今天看来还是非常超前的,有许多启发之处。更为贴心的是,对于本书出版以后在意识和自我问题上的主要进展,译者用译注的方法做了补充,还推荐了一些其后发表的重要文献,给想要深入了解的读者指明了方向,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件知道这方面的进展。

我对于内心幻影这部分尤为感兴趣,它主要讲述的是幻肢,曾经有人认为幻肢可以证明灵魂可以的脱离肉体而存在。而灵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秘的话题。

而作者对此则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您也对此感兴趣,不妨读一读本书吧。

《脑中魅影》读后感(五):你还是你,是不一样的烟火

(3258字)大脑是一个神奇又神秘的中枢,人类对大脑的探索也非常缓慢。最近一次体检,亲人检查出小脑萎缩症,医生说此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方法,只能靠平时的小心维护。这真是让人悲哀的事,亲人以前做过开颅手术,身体状况一直也不怎么好,平时营养没跟上,再加上又三班倒,休息不好,大概这样的因造成现在这样的果吧。所以,也想看看《脑中魅影》这本书,看看人的大脑里倒底是怎么回事,人类在心智上有什么新的发展,如果靠加强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否可以缓解病症。

《脑中魅影》 作者拉马钱德兰博士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脑和认知研究中心教授,被《新闻周刊》提名为21世纪中最值得关注的100名重要人物之一,被《时代(Time)》杂志在其“时代100精英(Time 100)”中把他列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拉马钱德兰博士在脑神经科方面颇有研究。在《脑中魅影》一书中也以12章的内容分享了这些研究成果。

马钱德兰博士讲这些医学故事非常幽默,他常常以物理学的发展来比拟神经科学(如今神经科学研究,人类对大脑的认知还不够的原因,用物理学则让读者更易于理解了),他说,“我的论点就是今天的神经科学还处于法拉第阶段,还没有到麦克斯韦阶段,没有根据可以试图超前跨越”,“对我来说,最好的研究策略或许可以用‘修修补补’来表征。”——是我们对脑神科科学家期望太高,是我们对破解大脑的神秘目前还无能为力,所以,只能通过各种奇奇怪怪的脑神科科病症(种种表现)来慢慢积累对脑神经的认知。

马钱德兰博士喜欢研究大脑,他认为“诊断一位病人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需要观察、推理和人的全部智慧。”比如通过嗅一下病人就可以诊断病人:呵气中有指甲油味,糖尿病并发酮病病人;有面包气味,伤寒病人;有鸡毛味,风疹病人;有玻璃清洁剂味,肝脏衰竭病人....作者很赞成“靠望、听、摸,闻就可以合理地进行诊断”(符合中医的宗旨),“而实验室检查只是为了证实早已知道了的东西”。

作者讲述的一些脑部病例看起来很有意思,比如60秒记忆痕迹的病人,60秒之前谈论的事一下就忘记了,再找不回来了。汤姆因事故失去左手臂,但是他心中依旧觉得左手臂一直存在。在幻肢症中,还有的病人会因为切下来的肢体埋于花园而长蛆后,因而身体幻肢部分产生特珠的剧痛,而将此肢体挖出烧掉后,痛感消失。难道是身体的肢体在彼此离开后,还存在某种程度的联系吗?或者身体基因与心智之间存在沟通上的不协调?大脑可能最终还是类似模块化的,一个模块负责一项功能,通过神经元的联结相互通讯。产生病症的部分,可能就是模块功能的错乱失调。换句话说,“如果你能改变脑部映射图,那么,你能改变脑内的路线,甚至距离超过1CM的联结”。心理学上称,如果你能改变你的人生脚本,那么你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人生脚本对应脑部映射图,人生对应脑内联结——似乎可以找到一点相关性。尤瓦尔·赫拉利有个观点说是,世界是人头脑中幻想的产物。那么,产生痛感甚至强烈痛感的幻肢症,是不是可以认为是人在头脑中强化了那一部分的想象?——身体基因与心智系统有冲突。

为什么人在中风之后会用不了一只手臂?当供血的血管堵住后,从脑的额部到脊髓去的神经纤维缺氧而受到损伤,结果手臂就瘫痪了。这就像我们一动不动坐久了,手臂会发麻一样,原因还是缺氧损伤。作者打的比方也很有趣,脑肿胀消失后,脑纤维慢慢恢复活性,假瘫痪慢慢好转;另一种严重情况脑纤维死去了,恢复不过来,于是真瘫了。

在作者眼里,如果疼痛是一种错觉,那么像视觉之类的感觉对我们的主观体验有非常影响力。之所以幻肢痛是因为从出生以前的神经回路里,神经已被训练出一种快捷通道,在有些人这种快捷通道比较丰富强大的地方,在肢体切除后,幻肢现象越明显。用作者的话说,“知觉是从感觉多层次结构中不同层次之间信号的回响中涌现出来的,这种回响甚至可能跨越不同的感觉。”——也就是脑中联结异常多变并随时间发生变化。

对幻肢病症的研究可能性的积极结果是,疼痛是一种幻觉,和其他感觉一样构成于脑部,如果改变或者用一种幻觉替换另一种幻觉,那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可行的。这也是TA心理学中所说的替换人生脚本,编个新故事告诉(骗骗)自己。

按作者的提法,人的大脑构成了身体的影像,人的身心合一,是因为人的大脑告诉你的肉体,“你”在你的身体之中。那么,这一理论则对“灵魂”存在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人死后即人的大脑死亡,即大构构建的身体影像消失,即灵魂消失,即只留肉体这一空的躯壳。

(很神奇,虽然是诸多假设,但结合这种理论,也能自圆其说。)

看看“脑中无魂人”这一案例。黛安娜因中毒,脑损伤,她认得出颜色和纹理,认不出形状和脸,但又可以通过声音触觉辨别事物。对这一病症的解释是脑区,比如视区中还存在更细致划分的子区域,且这些区域内细胞对毒素存在不同的抗性,于是在同等中毒条件下,产生这样的特殊病症表现。

我的脑在干什么?为什么会有错觉的出现?身体内真的有一个自行其是的东西?比如魂?

6岁因意外,右眼失明的詹姆斯·瑟伯在35岁时,左眼也失明了。但是失明却带给他一个奇异的“视觉”世界,P121有瑟伯写给眼科医生的信,信中描述了眼肓后看到的内容。脑科学家们的解释是这是视幻觉。关于知觉的新观点,认为“脑中的信息流就像是里面放满了镜子的游乐宫的影像,不断地来回反射,而在这种反射过程中又不断地变化着”,“视觉信息也可以经过不同的通路,有时发散,有时增强,有时又反向传输。”如果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概念理解,可以易于理解一些。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其实是一种大数据下的概率,不断地通过概率的碰撞,“拼凑”出元素信息的组合物。人的脑比人工智能更复杂和变换一些。

作者马钱德兰博士很会讲故事,脑神经科学异常复杂和变化,即便只是描述病症都让人觉得是看奇幻片,但是马钱德兰博士如同推理大师,为断从病症中剥丝抽茧,慢慢推导出科学研究的种种可能。虽然是假设,但表征合理。

生命科学认为,人的大脑对每天接收的信息做取舍,将之整顿为稳定而有内在的一致性“信念系统”,也就是不断编织合理的,讲得通的故事。但当对每一信息都做这样的整编时,大脑超负荷运转,行为就变得混乱不堪了,于是有了各种病。这也是所谓的弗洛伊德防卫现象,这一现象包括否认、压抑、虚构、自我欺骗等。作者早年并不信奉弗洛伊德理论,因为他虽然是个大胆的天才,提出了一些革命性的思想,但是却从来没有用实验验证过。但后来不断与病人打交道中,意识到这是个天才,他的理论也是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心智问题,甚至潜意识。因为病症所表现出的种种荒诞背后都可能是人的心智的问题,而不是前面所假想的有一个与身体分离的魂的问题。

在马钱德兰博士看来,癫痫病人的表现是因为选择性的增强某些联结而削弱了另一些联结,永久地改变了颞叶回路;突然觉悟的感觉,也是因为来自边缘结构的情绪变化,而不是脑内有关思维的理性部分,而宗教信仰的产生不过是由人的情绪衍生而来的“被强化的情绪”,以及“从普通琐事中看到宗教意义”。

回到身心医学的问题,陈晓旭患癌后出家,企图以宗教缓解病痛。那么,催眠或者积极心态是否就能产生癌向好的向转变。还是说癌本身只是一种缺乏症的原因?双重或多重人格是一个身体之中,实际一个脑中,把“统一的信念”完整复制分裂为两个或多个。

......

诸如此类,种种关于人类大脑引发的奇异案例,都是因为脑的不同部位受到损伤。当我们从信息的碎片中建起自己的“现实”、自己的影像时,实际上身体动作都是由体内许许多的无魂人或者说潜意识来执行的。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是不断对人的心智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们都是宇宙的孩子,都是一些会动的星尘,但是我们却能反映同一个宇宙的本质,甚至能一窥支配宇宙的规律。”——我们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发现的谜。

生命科学的探索无止境,我们对大脑的认知之路仍需加倍努力。

书很厚494页,其中58页注释,17页书目和推荐读物(英文),40页名词索引(中英对照)。相当谨慎和广博,如果你对大脑感兴趣,可以读读这本洞察与探索之书。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