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江湖老友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江湖老友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江湖老友读后感精选10篇

《江湖老友》是一本由蔡澜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湖老友》读后感(一):有老友,有酒

有一期《单读》,许知远说自己去香港见蔡澜先生,许知远随意,趿拉着一双拖鞋,迎面走来蔡澜先生,拄着一根很好看的拐杖,一袭黑衣,面料高档。许知远略显窘迫,好在两人了解对方,神交已久,蔡澜带他逛菜市场,看着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花花绿绿的蔬菜,他感觉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两人上三楼,蔡澜安排好了火锅,开了一瓶威士忌,于是从下午两点开始,两个人便面对面地坐着吃饭喝酒聊天,轻松自在,不亦乐乎。

蔡澜总是面色红润。本来皮肤就白,加上一头银发,愈显年轻精神。他说自己的母亲是位可爱的老太太,九十多岁的年纪,还每天喝一点XO,吃燕窝,皮肤好得不得了。

看蔡澜的书总会过渡到一个很放松的状态,他的语言平实,文气中带有俏皮。蔡澜是个美食家,他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就这么简单和基本,因为简单和基本最为美丽。网友问他,蔡生什么是爱吃的人?他答:“比如香港有一百家卖云吞面的店,你知道其中几家是好吃的。但朋友和你说在很远的地方开了第一百零一家,你去不去?去就是爱吃的人,是一种自在、好奇的态度。”

蔡澜是个才子。他很早时候去日本读书,后来加入邵氏电影公司,监制了几步经典的三级片——那是那个时代年轻人们美好的梦。他爱时间一切美好的东西,美食、美酒、美文、美女,他不提倡什么养生,他建议先把心养好——而养好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吃很多你喜欢吃的东西,保持精神抖擞的状态!

才子的朋友,当然不乏才子。蔡澜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他在《江湖老友》这本书里一一记录了这几位好友和其他如古龙、蔡志忠、洪金宝、曾江等好友的交往轶事。按现在的评价标准,他“不吹不黑”,八好友们的一点点小卦,从而秀出这帮香江文人的魅力,笔下皆故事。他谈金庸,两人去黎巴嫩菜馆吃饭,点了香料用得很重的生羊肉,蔡澜大口吃菜,金庸只是微笑陪伴,不举筷也不做声;金庸大病初愈,医生不许其吃甜食,他会把巧克力放进护士的围裙袋里面。亦舒出国,蔡澜用书信的方式给她写信交流,文字里透露着对逝去时光的怀恋和友谊的珍存,他久居香港,回想起来,因为在一个地方住久了,特别注意花木,“它们令我想起去年在这个时候和什么人在一起喝过的美酒。”他问亦舒:“过年的桃花杜鹃灿烂醉人,你记得香港的樱花吗?”

无论金庸的风趣礼貌、蔡志忠的神魂颠倒,还是黄霑的风流倜傥,古龙的醉之性情,香江岸边的那些文化名人在蔡澜的笔下都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他们的缺点和优点一样让人心驰。江湖真性情,老友少年狂,友谊是生活在烦扰时间的我们了却孤独的药丸,叫上老友,斟一壶酒,为这行将到来的冬天再温暖一口。

《江湖老友》读后感(二):真正潇洒

购书于广州天河路123号。天河购书中心。

得知菜篮子先生过来推广,非常开森~~

2016年5月2号,当日过去等待,购书,听先生的讲座,合照排队拿签名。粉丝该有的动作一个不少哈哈哈。

一直以来非常叹服他的潇洒快乐。

沾上他的所有故事,便有俏皮快乐的影子。

这大抵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看完的书是这样,讲座是这样,微博是这样,博客也是,淘宝里的故事也是。

书中的故事也是这样。

金庸会藏起巧克力偷吃,仿若一个狡黠的孩童。无怪乎笔下的黄蓉怎么如此俏皮可爱。

说起成龙拍戏受伤,小地方抽烟的邋遢医生说,“别紧张,我就是彼得逊医生。”

该医生出来,不让追问手术情况,倒是讨了一根烟,抽完后才又回手术室。

挨到手术终于结束,问情况,医生直摇头。原来是叹服成龙的血压手术过程中一直稳定恍若铁人。手术顺利。

惊险不是没有,幸好一切顺利。

莞尔一笑间,令我不禁感叹这班电影制作者也是人生如戏。

洪金宝先生厨艺大赞。面对称赞总是“你们还没有吃过我妈煮的饭菜呢。”

一天七餐,餐餐丰盛不已,没法不胖起来。于是洪导演问大家,“今晚只吃咖喱饭,如何?”大家举手同意,他又说,“买四只大波士顿龙虾,切来灼咖啡汁。头尾和壳用来熬豆腐芥菜汤……”

说好的只有咖喱饭呢。。。

正如大文豪金庸题序所言,“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江湖老友》读后感(三):江湖老友记by江湖百晓生

这是第一次读蔡澜,金庸说“我喜欢和蔡澜交友交往,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对我友情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说句臭不要脸的话,读这本书的蔡澜,觉着就跟照镜子一样。是那个什么都学,“人生中各种玩意儿都懂其门道”,在老师、挚友圈里负责组织到处找好吃的,“人情通达而善于为人着想”,“说黄色笑话更是绝顶卓越”的角色,我总调笑自称江湖百晓生,大部分时候很谦虚,但说起这个外号一点儿都不懂得谦虚。

说起书里跟老师、挚友们的小品,很多场景甚至于谈话都觉得非常熟悉,笑着想这几年遇到的那些人,手痒难忍就得起来练字。

但我记性不如这些大神们,便摘录一些书中忍俊不禁的或是特别有同感的,以为笔记。

金庸

-“医生不许查大侠吃甜的。但是愈被禁止愈想吃。金庸先生会把一条长巧克力不知不觉地藏在女护士的围裙袋里面。自己又放了另一条在睡衣口袋里,露出一截。查太太发现了,把他睡衣口袋中袋巧克力没收了。但到楼上休息,金庸先生再把护士围裙袋里的扒了出来偷吃。”

-“到了夏天,查先生最喜欢吃西瓜。我也曾冒着被查太太责备的危险,从北海道捧了一个特大的。全黑色,打开了鲜红,是西瓜之王。查先生也很乖,只吃几小块。……查先生对大闸蟹也只是浅尝,喝得最多对是那杯加糖对姜茶。“

-说到金庸的学术研究会,“许多是以比较文学的观点来看作品,经常引述一些很偏门的外国作家理论,听起来就相当地沉闷。……金庸先生笑笑,私下对我说:‘上次去美国科罗拉多开的学术研究也有许多是比较文学的讲者。六个女生出来讲,个个都比较漂亮,所以不闷。’”

亦舒(均为蔡澜给亦舒的信)

-“谈到查先生智慧,记起一段往事:有一次到台北古龙家中坐客,刚是他最意气风发到时候。古龙说:‘我写什么文字,出版商都接受:有一个父亲,有一个母亲,生了四个女儿,嫁给四个老公,就能卖钱。’ 返港后遇查先生,把这件事告诉他,查先生笑眯眯地说:‘我也能写:有一个父亲,有一个母亲,生了四个女儿,嫁给五个老公。’‘为什么四个女儿嫁给五个老公说?’在座的人即刻问。这就是叫做文章!

-倪匡是亦舒的哥哥,他后来迁居旧金山。蔡澜写信说到约好倪匡写“海石榴书札”专栏,后来倪匡说不写了。“问原因,回答说:‘手僵了。’旧金山真的已经那么冷了吗?我不知道。倪匡一不写,有一千零一个理由。”……蔡澜给倪匡刻了三枚印章:“倪匡”、“余有四好”、“酒色财气”。“可惜的不是他不写了,而是我刻的印不见天日。创作欲和性欲有关。我想,他僵的不止是手。哈哈哈。”

-给香港茶室写的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倪匡给卜少夫信曾写“‘足不出户、酒不沾唇’之语,只是为了讨句子工整。其实,酒是入口,不必沾唇的。……倪匡做什么坏事,撒什么谎,皆有一套方法解释。”

-说焦娇、曾江夫妇到旧金山,本不想勉强倪匡出来见面,后来发现跟倪匡住同一条街,焦娇就叫曾江开车过去看看倪匡住的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只见是座两层楼建筑物,有个小花园,这就是倪匡的新天地。说时迟那时快,迎面走过来的那个人不是倪匡是谁?焦娇跳下车,走到倪匡身后,拦腰一抱。倪匡给一个女人那么一抱,吓得灵魂出窍。他一转过头来,看到焦娇。‘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是我的姘头。’倪匡大叫:‘好在是曾江的姘头!’”

黄霑

-说到黄霑在中学时候跟他同级的一百个同学一人出二十块,共两千元,以抽签的方式绝定谁可以拿这两千块作为跟一个很红的舞女的过夜费。后来黄霑抽签做了手脚当然是他去。红舞女很好奇问“两千块不少,你这个小鬼哪来那么多钱?”黄霑答:“那是我们一百个同学捐出来的。”“红舞女听了很感动:‘你那么看得起我,我一定要好好地报答你,我要为你做一件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我不收你的钱。’黄霑高兴死了。红舞女说完,真把钱还给黄霑,是他拿出来的二十块。”

-有次吃饭,“黄霑带了一个从国外同来的女医生。黄霑介绍我是拍片子的,她客气地回答:‘对不起,我不大看电影。’我也很客气地回答:‘不要紧,我也不大看医生的。’”

古龙

-古龙形容风尘女子:“风尘中的女孩,心中往往有一种不可告人的悲怆,行动间也常会流露出一些对生命的轻蔑,变成什么事都不在乎。所作所为,带浪子般的侠气。”

黄永玉

-黄永玉说过:“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黄永玉问蔡澜:“你知道打架的艺术吗?”接着他告诉蔡澜一个故事:“‘文革’时期周恩来先生带着我们一群艺术工作者到处避难,有一个出卖过我们的坏蛋专门与我们作对,我们去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用小册子记录行踪,看有什么行差踏错,准备把报告写给江青。‘四人帮’消除后我找上他住的旅馆,见人就打。打架的艺术,是在把自己豁出去,不怕被人打,只是打人。”“个子小小的黄先生,打起人来,也够呛的。”

冯康侯

-冯康侯是蔡澜的书法篆刻老师,他说蔡:“你的字写得太快,该停顿的地方还是停顿不足。写字好像打篮球一样,接到球后要看清楚把球传给谁,才能抛出。这就是所谓的意在笔先。在还没有决定要交给谁的时候,就是应该停顿的时候了。”

-“眼高手低更是好事情!好的东西看得多,能够吸引便叫眼高。眼高表示欣赏力强。手低只是技巧的问题,勤能补拙,多做功夫便不低。最怕的是眼也不高,手也不高。”

-“你们知不知道印泥还含有胡椒粉?所以纸和墨虫都吃,只有印色永远不会蛀洞。印泥放在盒里,要它几十年也不凝结;盖在纸上,又要它五分钟内干掉。你们说这是不是很神奇的小东西,注意到奥妙,便会发现这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事。”

-“老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是对艺术和做人的态度:自然大方,学无止境。这些哲学好像要花几十年功夫才能钻研出来,但有了老师的熏陶,道理又是很简单。先从基本做起,不偷工减料,便有自信。有了自信,再进一步去学习,尽了自己的力量,不取宠、不标新立异,平实朴素,就可以自然大方。我们脚踏实地,我们便有根,不用去问别人证明我们懂得了多少了。那个没有后悔的感觉是一个多么安详的感觉。”

-玩物养志一篇极喜欢,特全篇粘贴。

玩物养志

《江湖老友》读后感(四):蔡澜的花样江湖(转,心无际的书评)

蔡澜的花样江湖

日期:[ 2015-11-02 ] 版次:[ C10版 ]

来源:[信息时报]

文:心无际(书评人)

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5-11-02/272315.html

蔡澜的书法老师冯康侯曾说:“澜者,大波也,就叫大波好不好?”从波与浪的声形与影响力来说,无疑蔡澜做到了,而且引领各路朋友和读者进入一个江湖:花样江湖。

在蔡澜的《江湖老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镛记”老板甘建成篇中“烧鹅先生”一节。如果说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叱咤风云,那么,好研究金庸小说中菜肴的甘先生,应该是现实中一个特别的“江湖人物”。“试试看,试试看”是口头禅,也是他的谦辞,但更好像是一个厨派武侠的厨法秘诀。美食家们做出了N道江湖菜,看看那菜名:“风云际会迈千喜”、“红雁添香”、““徽州鱼咬羊”……一句“我有把握”,应该是用出了看家本事吗?反正,“镛记”曾被外国杂志誉为全球十大餐厅之一。在这里,江湖已经有声有色也有味了。

蔡澜写道,《大醉侠》之前,男女主角用的刀剑都以木条包锡箔充数。胡金铨,叫道具的找了钢片,锯出剑形。打磨之后那把剑舞了起来,霍霍生风,微微颤抖,这才有了中国电影中第一把像剑的剑。

从前的导演,知识分子居多。当今的,就是缺少了书生的气质。有了书生的气质,就能把文字化为第一等的形象。李安是目前少有的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可以在《理智与感情》中看出,他的文学修养已经跨越了国籍,英国人也不一定拍得出那么英国的电影来。

书中写的最多的是与亦舒的交往书信。其中有篇叫“文章”的信里记录的一段往事,很有味道。古龙说:“我写什么文字,出版商都接受:有一个父亲,有一个母亲,生了四个女儿,嫁给四个老公就能卖钱。”查先生笑眯眯说:“我也能写,有一个父亲,有一个母亲,生了四个女儿,嫁给五个老公。”为什么四个女儿嫁给五个老公?这就是叫做文章。这时的江湖已更多了一层意味。

曾经在看武侠电影时,儿子问妈妈:“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一群人打另一群人”。后来,“江湖就是这样打打杀杀”。居然让老师在作文里评为佳句。这是儿子心中的江湖。这也许不止存在于孩子的心中,可能也是很多成年人的江湖。

想来这样的江湖情结,也许多来自武侠小说吧。有如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却很少看到其更深层的江湖之大者。

进入现代,信息化社会里,蔡澜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花样江湖,有的是凌空的从容,有的是弯腰的谦恭,有的是诙谐的幽默,有的是风趣的揶揄,有的是江湖离开他时的哀婉,有的是执子之手,一生不渝的诺言,有的是对老友深深的眷恋……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似乎也有什么样的江湖。蔡澜,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者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也许这并不是初始的蔡澜,或许是几十年江湖摔打后的蔡澜,也许是本我的原始蔡澜,但他携手“江湖老友”们,向我们演绎了那个令很多人神往的花样江湖,经年流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文:心无际

《江湖老友》读后感(五):回首江湖

身为蔡澜先生的多年读者,说实话,他新出的这本《江湖老友》,其中超过一半的篇目,从我书橱里蔡澜先生的其它文集中都能找到。但我在网络书店的网页上看过封面和目录后简直是迫不及待地点下了“购买”的按钮,其中一半原因是这个书名:《江湖老友》。

啊江湖。

虽然明知香港是国际大都会、世界金融中心、购物天堂……但说起江湖,总会想到香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内地,在流行文化领域,当我们刚刚走出“八个样板戏”的荒漠戈壁后不久,首先接触到的,是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是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再稍后,屏幕上有了电视剧《霍元甲》、《大内群英》、83版《射雕英雄传》,然后是录像厅里吴宇森林岭东枪林弹雨的江湖,再然后有铜锣湾的古惑仔,暗夜里冷峻彻骨的杜琪峰……直至新世纪的无间道三部曲,虽然台湾有大侠古龙,欧美有教父系列,但香港在文字和影像的世界中打造出的江湖,无论从数量、时间跨度和题材涉猎的广度上,还是对于整个华人世界的影响力上,都堪称无出其右。

而蔡澜先生,正亲身参与了这一过程。今天更以美食家为人所知的蔡澜先生,年轻时在日本留学读的是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回港后在邵氏、嘉禾两大电影公司任职多年,参加了许多知名电影的幕后制作,同时写作专栏、主持电视节目、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同时交游满天下,被倪匡先生赞为“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

因此,这本书腰封上的那些名字:金庸、倪匡、黄霑、亦舒、古龙、张彻、周润发、吴宇森……这些已经被记者采写过无数回的江湖名家,对于蔡澜先生,都是多年共事的同事或多年老友,下笔的角度自然比较私人化,以老友的视角,写出了他们在镜头之外的有趣细节,譬如这本书令我失笑的一篇,就是蔡先生写到倪匡自印的稿纸上有蔡澜先生帮他刻的印章,其中两方的印文是:“余有四好”和“酒色财气”。

印象深刻的还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到台北古龙家中做客,刚是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古龙说:‘我写什么文字,出版商都接受:有一个父亲,有一个母亲,生了四个女儿,嫁给四个老公,就能卖钱。’返港后遇查先生,把这件事告诉他,查先生笑眯眯地说:‘我也能写:有一个父亲,有一个母亲,生了四个女儿,嫁给五个老公。’‘为什么四个女儿嫁给五个老公?’在座的人即刻问。这就是叫做文章!”

凡此种种,正是八卦如我等的读者喜欢此书的地方。

买下这本书的另一半原因,是它的编排。《江湖老友》把蔡澜先生散落于多部文集中写人物的文章以人物分类集中编排,除去上述腰封上的诸位,还有画家黄永玉、丁雄泉、蔡志忠,书法家冯康侯,演员成龙、洪金宝、曾江,导演胡金铨等等诸友,蔡澜与数十年江湖老友相知相交的文字集于一册,读来常会不禁在心中叹一句“岂不快哉”。

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中,21世纪的怀旧文青坐上午夜出租车穿越回他心心念念向往的上世纪二十年代,梦想成真地和菲茨杰拉德夫妇寒暄、同海明威谈创作,请斯泰因小姐审读他的小说……然而他在那个年代结识的姑娘,怀念的却是一战前的黄金时代,当他们穿越回黄金时代,遇到的诸位大师正在深情怀念更为久远的文艺复兴时期……每个年代的人都真诚地认为,那些过去了的时代,才是最美好的时代。

话虽如此,但看过这部电影后常会忍不住幻想着搭上一辆午夜的士,穿越回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香港。亦舒曾在文章中如此描述那个年代:“倪匡在写“报仇”,张彻唯我独尊,大家笑他居然连亚洲影展的最佳导演都肯做,姜大卫当年的姿采空前绝后,一切都美极。”在亦舒笔下,那是一段惆怅旧欢如梦,“一屋快乐的白丁后来全成鸿儒”的时光。

那“一屋快乐的白丁”里,就有被亦舒在文章中熟络地称呼为“小老蔡”的蔡澜先生。这本《江湖老友》中他写下的,正是那个曾经豪情万丈风云际会,如今却只堪怅然回首的江湖。

《江湖老友》读后感(六):谈笑未必鸿儒,往来也有白丁

蔡澜给倪匡刻过一方印:余有四好,酒色财气。

是倪匡,也是蔡澜自己。

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写武侠,倪匡写科幻,黄霑写歌曲,蔡澜提菜篮。

蔡澜这人很不正经,颇有金庸笔下老顽童的风范。

蔡澜对吃很有研究,曾任《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他自己也做过几档美食节目。

看过《蔡澜谈名菜》,搭配两位美女主持,一路走,一路吃,一路玩。

那时的蔡澜已近古稀,一头白发,但面色红润,有福相但不算胖,穿黑色中山装,打领带,穿得很正经,但左肩却一直挎着个和尚袋,喝酒吃肉,调戏美女,全无顾忌。

像南宋高僧,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中国的文人是要得道升仙的,吞梅嚼雪,吸风饮露,不沾人间半点尘。

酒是穿肠药,色是惹祸根,财是下山猛虎,气是剐骨钢刀。

常人避之不及,蔡澜却是笑眯眯地自发迎上前去。

蔡澜好酒嗜吃,尤好猪油,认为人间美味少了猪油是为不美。 在全世界都鼓吹低脂低糖少吃动物油时,他却说最无聊的一条健康意见就是“不吃猪油”,还曾杜撰了一条养生秘诀: 健康秘诀七个字,抽烟喝酒不运动。

1983年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众人为金像奖最终花落谁家而心惊肉跳,他和倪匡、大岛渚一起,坐在席下,忙里偷闲共分一瓶白兰地。

蔡澜好色,1989年,蔡澜、倪匡和黄霑一起办了一个节目--《今夜不设防》,邀请的都是香港数一数二的俊男靓女,王祖贤、张国荣、林青霞等等,虽然请的都是大牌,聊天的内容却是各种性爱、情感八卦、吐槽粗口、咸湿段子。而办节目的初衷却只是因为,倪匡爱上了夜总会的一位妈妈桑,经常邀请蔡澜和黄霑到夜总会去玩,三人妙语如珠,逗得夜总会的妈妈桑和小姐们乐不可支,三人一合计,与其花钱娱乐别人,不如把这些东西搬到电视节目上, 请些大明星来,又可以喝酒,又可以看美女,还可以赚钱。 。

蔡澜爱钱却不贪钱。14岁写稿挖到第一桶金,钱一到手,转头就邀请朋友们上夜总会。金庸请客也能安然受之,理由是,他最有钱。

蔡澜还曾在寄给亦舒的书信中抱怨:“我们的专栏在星马被报纸转载,从前是没有稿费收的。当然,你和倪匡兄除外。后来我会新加坡,报馆的总编辑请我到他家吃饭。我忘恩负义地吃饭后递律师信给他,结果才在和谈协议下得道零碎的稿酬。吃过甜头后我到马来西亚去,想用同一个办法去对付各报老总。”

老先生当真好玩。

蔡澜是个名人,他的好友也都是是个顶个的名人。

翻翻《江湖老友》目录,金庸、亦舒、黄霑、古龙、黄永玉、冯康侯、丁雄泉、蔡志忠、黄春明、甘建成、张彻、成龙、洪金宝、曾江等等。

好友之多,名气之大,令人叹服且艳羡。

更难能可贵的是,蔡澜写友,亦褒亦贬,不缀浮华,不多粉饰,经常笔锋一转,就开始吐槽好友身上的毛病来。

金庸

金庸在香港四公子中年龄最长,名气也最大,蔡澜敬重他,称他为查先生,对他的文字赞不绝口,自诩是个“金庸迷”,却总是明里暗里地夸自己是个“一等的金庸迷”,和“镛记”老板甘建成共办“射雕英雄宴”的事写了又写,字里行间都是自得,话里话外都是自夸。

金庸先生写武侠,古意盎然,有大家之风。私底下却是一个顶好玩的人,只有同样古灵精怪的作家,笔下才能写出那么古灵精怪的黄蓉来。

金庸作品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来讨论老先生的作品,引述的都是一些偏门的外国作家理论,气氛沉闷,老先生和蔡澜吐槽道:“上次去美国科罗拉多开的学术研讨会也有许多是比较文学的讲者。留个女生出来讲,个个都比较漂亮,所以不闷。”

老先生身体不好,医生不许吃甜的,查太对查老先生管得很严老先生就和查太斗智斗勇。老先生想了个妙招,把一条长巧克力不知不觉地藏在女护士的围裙袋里面,自己又放了另一条在睡衣口袋里,露出一截。查太没收了他睡衣口袋中的巧克力心满意足地上楼休息,查先生再从护士围裙里扒出巧克力来偷吃。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神不知鬼不觉。

亦舒

亦舒,人称师太,文风犀利冷辣,有张爱玲之风,金句甚多。

有很多好的女孩子是不可以娶来做老婆的,有很多好书是不适合睡前阅读的,解决了日常生活问题之后,采可以有心情去买古董,坐靓车,穿皮衣,现在有人送一套水晶杯给你,你有什么用呢?你急需的是一只电饭煲。

当一个人不再爱他的爱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死了都是错。

人的天性便是这般凉薄,只要拿更好的来换,一定舍得

做一个女人要做得像一副画,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试完了又试,却没人买,试残了旧了,五折抛售还有困难。

我知道金钱只可以买到床而不是睡眠,但躺在床上失眠,总比躺在大街上失眠好。

亦舒这一章,蔡澜没有另写随笔,放上了近二十多封写给亦舒的信,温馨而平淡,都是一些家常话,可惜没有登上亦舒的回文,甚是失望。

正面写到亦舒的也只是《方块佳人》中的寥寥几笔。

亦舒爱骂人,专栏上,男人骂,女人也骂,演员骂,导演也骂。

有个时代,她棱角尖锐,编辑先生吩咐属下不要得罪她,说,她未够年龄,杀人不偿命。

可惜不知何故,两人绝交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一声叹息。

黄霑

也许有人不知道黄霑,但你一定听过《沧海一声笑》《上海滩》《倩女幽魂》《男儿当自强》。

他是三口不离黄腔的鬼才,代表了香港最辉煌的电影配乐。

尽管音乐上的已被封神,但黄霑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极能闹腾的人。

学生时代他和李小龙打过架,理所当然被一招撂倒,但他以此为荣,和李小龙过招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工作之时,他在专栏上连批刘德华三年,大骂:“没有看过,写歌写得那么笨的作词人。”

填词作曲之余,黄霑有心创作色情小说,刚好遇上周星驰,星爷说:“黄伯,你好好写啊,我妈妈很喜欢你的小说。”向来不以荤段子为耻的黄霑第一次感到尴尬,计划就此搁置。

黄霑尤喜帅哥靓女,每位上《今夜不设防》的嘉宾,他都要亲亲抱抱。

晚年黄霑患上癌症,治疗过程不断掉发,黄霑索性全部剃光,邀请麦嘉、罗家英做了一个新节目--《三个光头佬》。

黄霑活得潇洒,酷似古龙笔下的浪子。

风流多情,痴爱美人,放荡不羁,挥金买笑。

蔡澜就在书里爆料了黄霑发生在中学时代的一件风流韵事。

黄霑中学时迷上了一位很红的舞女,但过夜费很贵,要两千块钱。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召集了一百多个同学,大家约好每人出二十,凑齐两千块,然后抽签,抽到谁,就谁代表所有人拿这两千块和舞女春宵一夜。

同学们都举双手赞成,最后抽签,中奖的当然是黄霑--他是耍老千的好手。

古龙

古龙和金庸,同写武侠,文风却大相径庭。一个是“落拓江湖载酒行”的天涯浪子,一个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客义士。

一个像李白,一个像杜甫。

古龙喜欢喝酒,蔡澜写他喝酒,一杯杯往喉咙中倒进去,是名副其实的倒。不经口腔,直入肠胃。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酒徒酒鬼了。

当然,喝酒伤身,这样喝当然容易出事。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静脉出血,古龙于台湾去世,终年48岁。

古龙和林清玄是好友,古龙临终前一个星期,他曾手书一副字赠给来探望他的林清玄: 陌上花发可以缓缓醉矣。

葬礼上,古龙的生前好友倪匡、蔡澜等人买了48瓶XO陪葬,又担心酒名贵引来盗墓贼,于是开了盖,每人啜饮几口。

不像葬礼,热闹的像是一场party。

黄永玉

黄永玉祖籍湘西凤凰,凤凰还出过一位文人--沈从文,而沈从文是他表叔。

老先生个子小小,但画画时眉目紧缩,挥毫泼墨间有龙虎之势。

老先生擅长画彩墨水墨画,融贯中西,不拘礼法,墨块粗犷虬节,色彩斑驳明烈,线条丰富多变,但笔触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人画。

除了画画,老先生的文字功底也是深厚,他的跋也是一绝。

世上写历史的永远是两个人:秦始皇写一部,孟姜女写一部。

郑板桥提倡难得糊涂,其实,真糊涂是天生的,学也学不会.假糊涂却是很费神,还不如别法为好.

明月几时有。东坡名句,喝醉了酒,哪里还顾得看月亮。

真有意思。

老先生在《我是黄永玉》一文中自述:

余年过七十,称雄板犟,撒恶霸腰,双眼茫茫,早就歇手;喊号吹哨,顶书过河,气力既衰,自觉下台。残年已到,板烟酽茶不断,不咳嗽,不失眠数十年。

嗜啖多加蒜辣之猪大肠,猪脚,及带板筋之牛肉,洋藿、苦瓜、蕨菜、浏阳豆豉加猪油渣炒青辣子,豆腐干、霉豆豉、水豆豉无一不爱。

爱喝酒朋友,爱摆龙门阵,爱本地戏,爱好音乐,好书。

讨厌失礼放肆老少,尤其讨厌油皮涎脸登门求画者,逢此辈必带其到险峻乱木山上乱爬,使其累成孙子,口吐白沫说不成话,直至狼狈逃窜,不见踪影。

不喝酒,不听卡拉OK,不打麻将及各类纸牌。 不喜欢向屋内及窗外扔垃圾吐痰。此屋亦不让人拍电影及旅游参观。

此屋即是书中蔡澜提到的“万荷堂”。

冯康侯

本人才疏学浅,寡见少闻,对老先生一无所知,只能通过百度百科了解一二。

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秘书,中华书局编辑。书法家,篆刻家。善绘事,凡甲骨铜铭、秦篆汉隶、魏晋碑版无所不精,是为大家。

蔡澜师从冯康侯学书法和篆刻,两人亦师亦友,情谊浓厚。

冯老先生教书法,也教做人,一字一句都有禅意。

老先生学的都是古物,为人却很有新意。

教学之余,私底下也爱讲俏皮话。

觉得蔡澜二字字形少,刻印刻不出花样,就想替蔡澜改字。

老先生一本正经地说:“澜者,大波也,就叫大波好不好?”

蔡澜发窘,其他师兄弟吃吃笑出声。

老先生又改:“大波不行,大浪如何?”

蔡澜更窘,一群师兄弟笑得更开。

最后,老先生道:“蔡澜就菜篮吧。”

《江湖老友》除了这些名人,三言两语带过的那些小人物也好玩。

黄霑去嫖的那名舞女,人长得漂亮,脑子也漂亮,难怪能成为头牌。对自己认得清,对钱也拎得清。

黄霑凑了两千块来嫖。

舞女把钱放进皮包后,好奇地问他:“两千块钱不少,你这个小鬼哪来那么多钱?”

黄霑托盘而出,舞女听了很感动,说:“你那么看得起我,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我要为你做一件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我不收你的钱。”

黄霑高兴死了,和当红的舞女一夜春宵,不但不用花钱还倒赚了1980块(舞女要是把两千块钱退了,黄霑一定不会还给他的同学,他可能就借花献佛拿这笔钱请客吃饭去了)黄霑觉得自己好运气,竟是遇到了李香君、杜十娘这样的义妓。

春风一度,第二天舞女真的把钱还给了黄霑。

舞女退给他二十块钱。

古龙先生爱喝也爱吃,偶尔也会吃吃咖喱饭,有一家大排档的老板赚了钱就跑舞厅,遇到古龙。古龙去吃的时候,老板故作神秘偷偷一笑,意示彼此守秘,但也不会在饭上多浇一勺咖喱。

《江湖老友》

有庙堂之高,也有江湖之远,更有俗世烟火。

妙哉妙哉。

《江湖老友》读后感(七):“去”!

花半天翻完了《江湖老友》,书名有巴山夜雨之感,但内容一般,而当它署上“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之名,更觉它非常一般,甚至较差。

这几年香港文化一直被唱衰,前段时间有篇《我们与香港终于不告而别》的文章在微博大热,我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读完了《江湖老友》,看着蔡澜在书中反复提及的那帮赫赫有名的老友,谈起他们的鲜衣怒马少年时,有那么一秒也不禁惋惜今日的香港文化。

我对香港文化最后的记忆,小说这块儿,男止于金庸,女止于李碧华;电影停在《古惑仔》。之后的香港文艺作品也走马观花地看过很多,但是很少有一部让我扎扎实实地觉得这是有着香港文化烙印的。蔡澜在李安的章节中反思了现状,他觉得“从前的导演,知识分子居多。当今的,就是少了书生的气质。”这个观点我已经看电影杂志的那帮编辑谈起太多次,也不知道是不谋而合还是他们对蔡澜的认同。我喜欢蔡澜及他的那帮老友倒不仅仅是他们的书生气质,更有对他们的羡慕,吃喝玩乐怎么能样样精通!声色犬马也没有消耗他们的才华,这份烟火气反而使他们天马行空的谈资更加完整,《今夜不设防》距今近三十年,依然被津津乐道。书中提起的老友个个如雷贯耳:金庸、黄霑、倪匡、亦舒、张彻、洪金宝……那是香港文化最意气风发的时代,我也始终觉得那个黄金时代的香港文化在整个华人世界和亚洲的影响力,无出其右。曾经风云际会,如今不免落寞。

书中摘了辛弃疾的词——“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豪情万丈的时代远去,潇洒如蔡澜,也许也只会说一句“去”!

《江湖老友》读后感(八):蔡澜的花样江湖

lt;a href= http://epaper.xxsb.com/showNews/2015-11-02/272315.html

蔡澜的花样江湖-信息时报-2015-11-02 /a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似乎也有什么样的江湖。蔡澜,携手“江湖老友”们,向我们演绎了那个令很多人神往的花样江湖,经年流水。

蔡澜的书法老师冯康侯曾说:“澜者,大波也,就叫大波好不好?”从波与浪的声形与影响力来说,无疑蔡澜做到了,而且引领各路朋友和读者进入一个江湖:花样江湖。

在蔡澜的《江湖老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镛记”老板甘建成篇中“烧鹅先生”一节。如果说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叱咤风云,那么,好研究金庸小说中菜肴的甘先生,应该是现实中一个特别的“江湖人物”。“试试看,试试看”是口头禅,也是他的谦辞,但更好像是一个厨派武侠的厨法秘诀。美食家们做出了N道江湖菜,看看那菜名:“风云际会迈千喜”、“红雁添香”、““徽州鱼咬羊”……一句“我有把握”,应该是用出了看家本事吗?反正,“镛记”曾被外国杂志誉为全球十大餐厅之一。在这里,江湖已经有声有色也有味了。

蔡澜写道,《大醉侠》之前,男女主角用的刀剑都以木条包锡箔充数。胡金铨,叫道具的找了钢片,锯出剑形。打磨之后那把剑舞了起来,霍霍生风,微微颤抖,这才有了中国电影中第一把像剑的剑。

从前的导演,知识分子居多。当今的,就是缺少了书生的气质。有了书生的气质,就能把文字化为第一等的形象。李安是目前少有的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可以在《理智与感情》中看出,他的文学修养已经跨越了国籍,英国人也不一定拍得出那么英国的电影来。

书中写的最多的是与亦舒的交往书信。其中有篇叫“文章”的信里记录的一段往事,很有味道。古龙说:“我写什么文字,出版商都接受:有一个父亲,有一个母亲,生了四个女儿,嫁给四个老公就能卖钱。”查先生笑眯眯说:“我也能写,有一个父亲,有一个母亲,生了四个女儿,嫁给五个老公。”为什么四个女儿嫁给五个老公?这就是叫做文章。这时的江湖已更多了一层意味。

曾经在看武侠电影时,儿子问妈妈:“什么是江湖”?“江湖就是一群人打另一群人”。后来,“江湖就是这样打打杀杀”。居然让老师在作文里评为佳句。这是儿子心中的江湖。这也许不止存在于孩子的心中,可能也是很多成年人的江湖。

想来这样的江湖情结,也许多来自武侠小说吧。有如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却很少看到其更深层的江湖之大者。

进入现代,信息化社会里,蔡澜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花样江湖,有的是凌空的从容,有的是弯腰的谦恭,有的是诙谐的幽默,有的是风趣的揶揄,有的是江湖离开他时的哀婉,有的是执子之手,一生不渝的诺言,有的是对老友深深的眷恋……

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似乎也有什么样的江湖。蔡澜,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者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也许这并不是初始的蔡澜,或许是几十年江湖摔打后的蔡澜,也许是本我的原始蔡澜,但他携手“江湖老友”们,向我们演绎了那个令很多人神往的花样江湖,经年流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心无际

《江湖老友》读后感(九):摘

蔡澜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率真潇洒而能以轻松活泼的心态对待人生,尤其是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处之泰然,若无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置之”不太容易,要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他不抱怨食物不可口,不抱怨汽车太颠簸,不抱怨女导游太不美貌。他教我怎么样喝最低劣辛辣的意大利土酒,怎样在新加坡大排档中吮吸牛骨髓。我会皱起眉肉,他始终开怀大笑。所以他肯定比我潇洒得多。

我现在年纪大了,世事经历多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见得多了,真的潇洒还是硬扮漂亮一见即知。

金庸

数年前,经过一场与病魔的大决斗之后,医生不许查大侠吃甜的。但是愈被禁止愈想吃。金庸先生会把一条长巧克力不知不觉地藏在女护士的围裙袋里面。自己又放了另一条在睡衣口袋中,露出一截。

查太太发现了,把他睡意口袋中的巧克力没收了。但到楼上休息,金庸先生再把护士围裙袋里的扒了出来偷吃。本人稀奇古怪。不然,他小说里的稀奇古怪事又怎么想出来的呢?

金庸先生这次在台湾回答记者的问题,有些是值得录下的。

关于电视剧《神雕侠侣》:制作人把黄蓉也改为坏人。这好像我把儿子放在人家家里寄养,这个人天天到我的儿子。看得心痛。

关于“问世间情为何物”中的“物”是否为“信物”: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物”不是“物”,是“什么事爱情”罢了。情不是物,情是唯心。

关于自己的性格像不像书中人:其实我对爱情的理想就是像杨过和小龙女一样,只是我自己做不到。

亦舒

澳洲令我想到一个笑话:非洲像少女,不懂人事;东南亚像怨妇,热情如火;欧洲像老妇,已归平淡。澳洲呢?是个出名的丑女,谁都认识她,但谁都不会去找她。

本来你们兄妹的事可以直接联络,但是你们神经起来,心中挂念却老死不相往来,只有由我这个多事的做中间人。

倪匡时给我们这班朋友宠坏的。查先生宠他,黄霑宠他,没有一个人不宠他。他便变本加厉,完全不讲理。

唉,这么一个人妙语如珠、常惹人大笑、又语言令人沉思的人物,不宠他,难。

你在专栏中提到,也许读者想知道我为何膝下犹虚。答案很简单:我还没有大,怎么有能力照顾下一代?

我现在过的日子,总是向着尽量减少忧愁而努力。今天活得比昨天好,已经满足。或者有人批评我自私,但一种米养百种人,就让我略为“和而不同”吧。

天下美好的事太多,也明白养儿育女的乐趣,但是不想试了,我不贪心。

又,到了一个酒会,遇到卜少夫先生。他老人家说也得倪匡来信,称已不喝酒。

听了大吃一惊,他已不喜交际,除了买菜不出门,这正常得很;没有女朋友,有点反常;但不喝酒,唉呀呀,唉呀呀呀呀(最后两个呀要提高半个音读出)。

即刻确定是否有次事实。倪匡笑着说:给卜公信曾有“足不出户、酒不沾唇”之语。只是为了讨句子工整。其实,酒是入口,不必沾唇的。昨晚被曾江、焦姣在街头拦腰抱住,就报销了一瓶好酒,云云。

擦了一额冷汗。

总之倪匡做什么坏事,撒什么谎,皆有一套方法解释。有时无耻到说得出喝酒是上帝教的。

当然话题离不开你的倪匡。我们说你的全部坏话,这里不赘。

黄霑

在旧金山住了三天,便飞拉斯维加斯。大家都知道,这是天下结婚最方便、最快的地方。

在一起做电视节目时,他,倪匡和有有个默契,那就是不管什么人在背后说我们坏话,一律忽视。

古龙

散文文字最能洞悉作者的心声,和小说不同,不能掩饰自己。古龙在一篇叫做《却让幽兰枯萎》的文章中提到,他一生中没有循规蹈矩地依照正统方式交过一个女朋友。

他说风尘女子在红灯绿酒的互映之下总是显得特别美,脾气当然也没有大小姐那么火爆,对男人总是比较柔顺。

但是,风尘中的女孩,心中往往有一种不可告人的悲怆,行动间也常会流露出一些对生命的轻蔑,变成什么事都不在乎。所作所为,带浪子般的侠气。

别人还正常背书包上学,古龙已经“落拓江湖载酒行”了。对于本身就有流浪子血液的孩子来说,风尘女子的情怀正是古龙追求的。

古龙喝酒是一杯杯往喉咙中倒进去。是名副其实地“倒”。不经口腔,直入肠胃。

不过他当说当年吃的,大多数是“一口咬下去,就好像咬到一块外面裹粉的油炸甘蔗饭,惨绝人寰”。“惨绝人寰”这四个字倪匡兄也爱用,

黄永玉

“我最想看你的画室”我说。“这边,这边。”黄先生指着,门上的横额写着“老子居”。好一间“我得画室。”

他说过:“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黄先生是位生存者,在任何逆境之下都能悠哉悠哉地生存下去。“wenge”难不了他。主人轻描淡写地说:“我的八字好。”

冯康侯

冯先生是位矮小清瘦的老人,满脸和蔼安详。直接地问:“你要学会这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有什么目的。”

“没有目的。”我坦诚地回答,“只是喜欢得要命。”

“那就够了”冯先生微笑。

“眼高手低。”老师道,“更是好事情!好的东西看得多,能够吸引便叫做眼高。眼高表示欣赏力强。手低只是技巧的问题,勤能补拙,多做功夫手便不低。最怕的是,眼也不高,手也不高。”

对于开书画展,老师说:“买画的人有几个真正懂画?会欣赏的多较有清高的思想,这种人怎么会看重钱财?他们哪有这么多的余钱去买张画?”

老师:“印泥放在盒子里,要它几十年也不凝结;盖在纸上,又要它五分钟内干掉。你们说这是不是很神奇的小东西,注意到奥妙,便会发现这世界有许多美好的事。”

“皇帝那么忙,也能抽空把字练得那么好,你们何尝不可?”

老师说,“所谓有情,便是字和字之间产生了关系,以取得联系。一方印的印文,每一字都要兼前顾后,左揖右让,才会有神趣。”我们再仔细看回自己写的印稿,果然是每一个字都离了婚。

开始明白为什么古人的山水画顶端总有一处空白,原来是整幅画的延长。进入画中和人物一块游山玩水,爬到高处乘白鹤飞翔到画外的天空。开始看懂一些书法。自自然然,不管美丑均有气质,这便是所谓的天籁了吧。

玩物养志

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是对艺术和做人的态度:自然大方,学无止境。

先由基本做起,不偷工减料,便有自信。有了自信,再进一步去学习,尽了自己的力量,不取宠、不标新立异,平实朴素,就可以自然大方。我们脚踏实地,我们便有根,不用去问别人证明我们懂得了多少了。那个没有后悔的感觉是一个多么安详的感觉。

丁雄泉

不期望成为大师,心里便没负担。做人,逍遥快活最要紧。

这次上的课,并没有实际下手画画,而是颜色的概念。丁先生说:“先下最强烈的颜色,然后再涂沉一点的。这么一来,就不会把光芒抢走。”

“树是我的朋友。”丁先生说。

“老远乘飞机来吃的,多一点不要紧。”丁先生说:“而且我们还请了很多朋友。”

“丁先生和蔡先生请客,怎么不来?”经理问:“到底请了什么人?”丁先生笑说:“请了李白,请了苏东坡,请了毕加索。都来不了。”

拗不过他,让一切顺其自然好了。我已经学会,当你在旅行的时候,对方坚持的话,就不应该说一定这一定那,这是浪费时间的。要是我欠了一点点的人情,下世再报答好了。

丁先生说:“猫屎邻居的,鸽子是野鸽。我都请他们吃东西,吃饱了就不会咬来咬去嘛。他们常在我身边,是不是我养的已经不要紧。总之要走就走,要来就来。他们来吃我的东西,是给我面子。对待朋友,也应该同个道理。”

“荷兰人的思想开放,能面对娼妓、毒品、合法自杀的问题。作为一个画画的人,需要这种自由自在的空气。要不要做是你的事,最要紧的是你有选择的权力。”丁先生说。

其实,丁先生家有三棵树,另一颗是他自己。

“要不要正式来个拜师典礼?”我问

丁先生大笑:“那是流氓才做的玩意儿。我们是朋友,一起向天真的感情学习。”

蔡志忠

不了,还是先请他画一张。心中那么想,但不好意思说出口。他好像看懂了,画了一只猫给我,是只粉色的猫,很像他自己。

黄春明

黄春明写过很多小说,是我喜欢的作家。因为他没有一般台湾人那么缠胶布搬的文字描写,从他的书可以看到一份真。

真,在作家来讲,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我们一见如故,爱死这个风趣的长者。

甘健成

我们那辈,不管年纪大小,总以某某兄称呼对方。

张彻

我说:“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你找到更合适的人,就让他们去,总之一句话:我愿意但我不争。”

成龙

羊群在,表示没有凶猛的动物走近周围。

洪金宝

老板娘也对洪金宝一见钟情,因为日本胖的人不多。她一看洪金宝身型像认出亲人,决定结拜,成为洪金宝的契妈。

曾江

他右边耳朵已不灵光了,左边用了助听器。说如果遇到合不来的人就干脆关掉,得一个清静。不过遇到我这个老朋友,什么都问,他也不得不回答。

“又为什么被叫做躁狂症呢?”

“戏拍多了,知道有些错误的主动会走冤枉路。我一向有什么说什么,指了出来。没想到年轻人自尊心那么厉害,说我爱骂人。我也没办法呀。”他说。

诸友

记得家父常说:“老友是古董瓷器,打烂一件不见一件。”

这种人身边有许多朋友,但他们都渴望和水平相同的人谈话。说些什么一提即通,但并非每天都有这种机会,所以相当的寂寞。

倪匡兄看了大笑,要我翻译道:“喝酒的人必是好人。”

好莱坞当然会要求把李安把法国厨子吃人的情节也拍进去,这种惊骇的画面始终能卖多几个钱。相信李安最初也屈服。在李安慈悲的胸怀之中,以对白来交代,已经是容忍的极限了。

李安最多被传媒问的,应该是电影的主题吧。他回答说:“我们怀疑所有美好的,又拒绝承认现实的残酷。”

那只老虎代表了什么?李安说这不好说,最后还是说了。那是一种恐惧感,让自己提高警觉的心态。心理状态是生存跟求知、学习最好的状况。如果害怕了,自己也懒惰算了,就很容易陈腐,很容易被淘汰的。

从前的导演,知识分子居多。当今的, 就是缺少了书生的气质。有了读书人的底子,就能把文字化为第一等的形象出来。

把所有杂货店的面粉完全收购,赶到外景地,把整个山丘用面粉铺成雪白。

大家欢天喜地地回家过年,我也收拾了行李单身折返东京。日本人过的是新历年,这一天没有一点气氛。只发觉花草已枯,鸟死亡。明白自己有工作不管其它的个性,从此不做我照顾不到的事,也解释了为什么至今没有子女的原来。

人的表情千变万化,实在有趣。

当然我讲的不是什么加了数层纱,拍得朦胧的美化次货,而是把对象的灵魂都能摄出来的作品。

我们爱一种东西,只管爱好了,成不成得了“家”又如何?百年之后的事,与吾等何关?管它什么鸟?

华健有今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努力不在话下。最主要的是他有一份真,一份周围人已失去的真。

遇见卜少夫先生,介绍之后,老先生把我抱得紧紧的:“听朋友说你也爱喝酒。”

我们欣赏的是辛弃疾的词:“昨夜松边醉倒,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有一回,听人家说卜少夫先生要把他的藏画拿出来卖,但价钱标得相当高。

友人说:“不如我向他说,是你要买的,他一定算便宜。”

如果这种事也做得出,就不配合卜少夫先生交朋友了。我谢绝友人的好意。

造成的感情伤害多过失去生命。

人的乐趣,除酒色财气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一件东西,叫读书。

《江湖老友》读后感(十):愿你潇洒于江湖

今天单位停电无所事事,翻开这本江湖老友一口气读完,什么感觉呢,两个字概括为潇洒,四个字概括为江湖侠气。

其实之前对香港,对蔡澜,对书中很多的人都不甚了解,可能只有在高中时期看过查大侠的武侠,并且也谈不上迷恋的程度,也许上课偷看小说的紧张感把让我把书中精彩的细节都给过滤掉了吧,这么说来这本江湖老友对我的首要价值就是诱起我对书中人物的兴趣。

印象最深的当属冯康侯先生,之前也不是没有练过毛笔字,可是当冯先生讲到为什么握毛笔需要用四个指头,有握有抵,在不同的指关节处均匀这个握笔的力量,是因为用笔讲究一种均匀的气,当写到横折的时候,一横下去笔腹已经扁平,这个时候运用指关节转动笔杆,笔下的竖折又复圆润有力的时候,甚觉奇妙。讲究 这个东西真是见仁见智,只有了解了其中的曲折奥秘的时候才能觉出趣味。又如冯先生对印泥的赞美,既要它几十年不干,又要它在纸上只用十几分钟就净,岂不是奇妙的小物,还有印泥里是有胡椒粉的,大概除了制造印泥的人谁都不会想到吧,所以墨和纸都易被虫蛀,而印不会。大抵凡是花了心思的物件都容易让人喜欢吧。

.

不早,明日更。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