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冬眠》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冬眠》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冬眠》经典影评10篇

《冬眠》是一部由努里·比格·锡兰执导,哈鲁克·比尔根纳尔 / 梅丽莎·索岑 / 迪米·阿克贝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冬眠》影评(一):他选择不变。

很慢地入佳境。

说完这些关系,与租户,与姐姐,与妻子,与朋友,与自己,或许真要那么196分钟才能说完。

Aydin说他没错,对,他确实没错。

他富有,且不是不义之财;

他辛苦,每天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他处理;

他宽容,让租户拖了那么久;

他有良心,但并不代表他就必须热心慈善。

他成熟,一眼能看穿levent的虚伪。

在他的世界他是社会的上层,他有文化有身份有地位有财富,他拥有太多别人梦寐的东西,他在别人眼里高高在上,他骄傲。

所以他也困在了自己的世界。

他依托他表面的光彩,在自己世界的自尊自信,在现实世界也想获得同样的东西,但是他失败了。

他没想到还有姐姐那么一套理论可以和自己对擂,争得面红耳赤还分不出胜负。

没想到妻子活在自己给她营造的小且封闭但温暖舒适的世界里还会有逃出这个小世界的想法,她居然还想有自己的成就。

没想到自己已经那么仁慈,那户穷迫的租户还那么不识趣,一个疯疯癫癫,一个纠缠烦人。

也没想到自己终究还是发现了自己有错,而且一直错得那么理所当然,趾高气昂。

最后,路过那个garip小镇,他倒车回去又看了一眼,但只是看了一眼,又说了一句走吧。

人活到一定程度,就有太多的东西已经成为定势,思想行为表情言语性格。这些习惯,改一个将动全身。

Aydin选择不改,他是明智的。

改了一个,或许另外两个还要改,改了这两个,还有另外四个要改,然后是八个,十六,三十二......

牵一发动全身,最终那个改变了的自己,还会是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吗,还会那么骄傲,那么高高在上吗,自己不会后悔吗?

但是,如果依旧是现在的这个Aydin,那他只能按照那条早已选定的让自己引以为豪的细小道路走下去,就只是这条道路。

《冬眠》影评(二):剥开每一个人的友善面具后……

加冕2014年度文艺片最高皇冠金棕榈大奖的幸运儿。对于一部旨在表现冷漠、隔阂的电影来说,冻雨、飘雪的安纳托利亚真是绝佳的故事背景。通过一场场的对话,一层层地剥开人物的友善面具,伪善、自大、自私统统都在,令人感到对人性之恶的无力与失望。大量的室内对话进展得异常沉稳,但台词的新鲜感不是很高,没有惊艳之处。篇幅不多的几场室外戏倒是拍得都近乎完美。有关车窗的所有段落都很好。钢琴配乐有违和感。女主已经很努力了,但仍欠一丝火候。租户家哥哥的言行设计感太明显,也很容易猜到。话痨单身教师的“拍案惊起”确实有感,很自然地帮助电影趋向了高潮。结尾男主角内心独白式的反省和转变则显得比较突然,颇为多余。

《冬眠》影评(三):人生说到底是大孤独

获得去年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土耳其电影《冬眠》,讲人与人之间的不可交流——即便当彼此怀有交流的诚意并为之努力。此片除表演、摄影、美术等艺术表现的出色,努力以影像方式道出某种生存真相,或许是获奖的重要原因。

影片主角是三个人,小亚细亚一间旅馆的经营者Aydin,他年轻貌美的妻子,以及刚刚离婚从国外回来的妹妹。他们大概是当地最富有的人(可能也是最有学问的人),旅馆收入本就无足轻重,加之冬日天寒地冻,游客稀少,三人困居一室,时间多用在了聊天与思考上。

Aydin像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对社会事务有极大的热忱,在当地媒体副刊写写评论文章,还有一些粉丝拥趸。妹妹却觉得,一个过气演员非要评论自己并不熟悉的公共事务,顺着大众的意思说些讨巧的话,不过是在博取虚名;妻子更指责他总是抛出“道德”“理想”“原则”这样的大词儿,坐拥道德优越感,甚至由此鄙视乃至伤害他人。

妹妹以前做翻译工作,离婚后兴趣索然,思索如果不离婚而是去请求酗酒的丈夫的原谅,是不是更有道德的美感。她被讽刺“肥皂剧看多了”,又发表了更多忿忿不平但一针见血的回应,这种怒气被Aydin认为是出于穷极无聊,更是毫无勇气面对自身困境的一种发泄或迁怒。

年轻妻子热心救助乡村小学,组织当地人捐款善行。另外两人却觉得她只是借此寻找存在感,塑造自己的“圣洁”形象。他们不相信她能做出什么成就——恐怕到头来学校和学生的状况不会得到任何改善,唯一会改变的是他们的名声,因人们可能会指责他们贪污善款。

影片中还有农庄主人、贫穷租户、单身教师……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发掘自己生命的意义,行动,或反省。每一个人又都被指出伪善之处,被评为懒惰、懦弱、居高临下、冷嘲热讽。善意遭到扭曲,爱传递不出去,尽管都是好心,却谁也不理解谁。

说起来,他们的自我剖析不可谓不坦率,对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也算得上真诚。但耗费了如此多时间与心力,终不能理解对方所做的事情、选择的生活、信奉的观念,甚至正因为这过程,误解更深。语言总是先于缜密理性的约束脱口而出,谈话时的情境,尤其自我防御式的生理性反应,必然造成言不及义。说出来的,都已错了。

这三个彼此在世界上最亲近之人,相距咫尺共度寒冬,却显不出一丝暖意。反倒是来往于旅馆的游客们,说出了最多的赞美。无怪乎当一个骑摩托漫游世界的旅客告别,Aydin显示出无限留恋。对方已跨上车,他还邀请他重新回去吃点心坐坐,被拒绝后,又讪讪地讲,“不要忘了我们”。摩托车手的表情掩在头盔下无法辨识,油门一加突兀地蹿了出去,Aydin的笑容犹冻在脸上。那种巴巴的示好,让我差点落下泪来。

人生说到底是大孤独,谁都无法帮你生活,谁也替你分担不了什么。试图找到一个人完全理解自己,试图用语言担负交流一事,总不免失败失望。

哲人维特根斯坦一战时期写出《逻辑哲学论》,世上没几个人看懂,更无人愿意出版。最终有出版商看在罗素写了导言的份上接手,但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即便罗素本人也未能全面理解作品含义。这部书后来被作为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然而出版所费时日长达四年,其间维特根斯坦频繁与友人通信,往返奔走于欧洲多地,也不过是想找到一个能交谈的人。

正是在这部著作里,维特根斯坦将世间事分为两类,能用命题——即语言——说出的东西,以及不能用命题说出、只能被显示的东西。在他看来,那些不可言说之物,更加重要。

在《冬眠》里,大家最终都放弃了沟通的努力。妹妹干脆不再现身,夫妻也约定好彼此生活的边界,各行其是,再不打扰。整个村庄都陷入冬眠般的困顿之中,富人如此,穷人更甚。人人都想要逃离,但出于经济窘迫或精神软弱而不能如愿。Aydin信誓旦旦要去伊斯坦布尔过冬,神情决绝地到了车站,却还是在最后一刻掉转头去找老友喝酒,第二天抓了一只野兔回家。他们离不开彼此,不是出于对一个具体的人的眷恋,而是因为在外面,他们遭遇的不理解只能更多。在哲学上,这算得上终极孤独,人性之困境;在生活里,这种离不开,倒也是种慰藉。

我也因之更新了对爱情的理解。志同道合,交流理解,固然重要,但都还在其次。爱情终究是相互陪伴,是在认清了人终归无法理解另一人的基础上,依旧愿意共度此生。那些不可言说之物,更加重要。

《冬眠》影评(四):《冬眠》:灵魂这样苏醒

电影《冬眠》我看了两遍。喜欢导演锡兰的人不会把三小时看作冗长,熟悉他的观众都知道其作品片时都不短。看锡兰的电影始于《小亚细亚的往事》,仿佛忘了自己是在看电影,更像是影片里正在进行的事件中同行的一员。电影画面里的光影转换、人物表情精微呈现、看似琐碎的细节捕捉,种种镜头语言使人不看台词便能观见人物的内心。

获得第67届戛纳金棕榈奖的《冬眠》片长196分钟,用到大量台词和长时对话。剧本是锡兰与妻子合写,这一次他的镜头聚焦晚年生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关联又孤独。由点散出的面,那些看似如烟花散落的群像带给人的既有最直接的同理心,亦有接踵而来的思考。

《冬眠》中,退休演员艾登与年轻的妻子拥有一家小旅馆,艾登离异的姐姐也与他们同住。艾登每周给当地报纸写专栏,同时在创作一本叫《土耳其戏剧史》的书。 漫长的冬天,白雪皑皑的小镇 ,如片名一样,寂静如冬眠。锡兰这次把故事地点放在安纳托利亚的卡帕多西亚,远离大城市伊斯坦布尔,《远方》里的远方。

是创作就有布局。影片场景设置很简洁,大量长时的镜头都在室内。简单的人物关系带出的情节延展,既有横向亦有纵深。衍生在餐桌上、书房、客厅里的大量对白,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无效的沟通,彼此的伤害,不动声色地端至观众眼前。缘于人性,因人组建的家庭具有共通性,无关文化差异、肤色差别。想起以色列作家奥兹笔下以家庭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他说,家庭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细胞。家庭充满悖论,既充满戏剧色彩,又充满悲剧特征。夫妻、父子、兄弟总是生活在矛盾中。

艾登的自视良好和使命感,在妻子和亲人眼中是自私、傲慢和冷漠、刻薄。自我画像和他人画像如此南辕北辙,人们把这称之为不被理解,因之生出愤怒和痛苦。对白引出同处一屋檐下的人们之间的隔阂、矛盾,相处不相亲,如长镜头下裸露的山石沟壑般清晰。因丈夫酗酒而离异的姐姐,她在讨论人面对恶是否该反抗?映射出一个常见又视而不见的常态。

人多是活在自我意识里,把自我批评混同于自省。依她所言,如果忽视前夫对她造成的所有伤害,不反抗不离婚,就不用面对错误。她退出难堪的婚姻,再在自己臆想和假设中纠结。倾述痛苦或者听取他人的建议,不过是自己虚晃一枪的道具。正在遭受生活折磨的人容易沉湎在自我剖析中,但这种自剖往往如同窗玻璃上的水雾,轻轻一抹,便即消失。然后依然在乱如麻的生活里享受纠结和痛苦,没有任何实际改变。屏幕上两个女人的对话如此熟悉,似曾相识的场面将屏幕外的人思绪渐渐拉远,一如石头房子外的远山延绵无尽。真正深刻的思考不是以力量的方式出现,触动思考带来的共鸣,恰恰是最寻常的事物。

艾登这个形象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的男主人公,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子大地》。这两人表面看来迥然不同,却有着相似的内里。学识修养在男人身上有时候是个瓶颈,尤其在感情面前。艾登以他的人生累积起来的经验,看不到妻子无所事事的虚空和痛苦,没有意识到他嘲笑妻子幼稚的募捐行为,犹如用硬刺在丝绸上划下拉痕。与妻子的争吵如同两条不相交的河流。他不懂得她。同处一屋檐下并不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的社会属性既有关联性也有独立性,他被傲慢蒙蔽,忘了人是需要被认可和认知的。书房里与指出他的自以为是的姐姐之间尖薄的对话,把他们的隔阂和矛盾曝至灯光下。争吵、指责都是投射在彼此生活里的阴影,让万物生长的阳光也无力消逝家庭生活里的阴影。

从把募捐账目还给妻子,问司机与他有过争吵的姐姐有否下楼来,艾登的反省已然在萌芽。反省是向内而行的自我剖析和自我照见。他打算去伊斯坦布尔待到春天,以期缓和夫妻关系。你身在的此处是他人的远方,远方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吗?

天气原因晚点的火车,局促的候车室,以及影片前半段的伏笔都是为了转折的出现。影片的情节架构,没有让艾登去到他想去的远方--伊斯坦布尔。滞留在候车的艾登决定去拜访住在附近的老友。锡兰电影大多无背景音乐,《冬眠》的配乐没有贯穿整部影片,总是在镜头里只有艾登的时候,响起舒伯特的钢琴曲。像小说里的风景闲笔,隐约中指引情节方向。

他人即镜子。镜头下琐碎的细节、情境里的语言都是从他处观见自己。艾登坐在老友客厅喝酒聊天,大量对白亦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暗喻,中产家庭囿于生活的困扰,并不逊于穷人家庭。与老友的对话,触醒了艾登对自己与妻子之间关系的思考。皑皑雪原上,静静流淌的河流,奔驰的骏马,艾登奋力追猎一只野兔,似乎暗喻沉闷寂静的苏醒。

掌控镜头的那个自省的灵魂,不会把影片局限于家庭里几个人的关系。艾登与小镇的关系,就像被小男孩用石块砸坏他的汽车玻璃的裂痕。破裂的是玻璃,更是一直存在的阶级,或者说阶层关系的立体呈现。如果说家庭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破,可以立,那么阶层之间的对峙怕是无以有破解的。

妻子拿了一叠钱敲开小男孩的家。在她的认知里,对这个经济困顿的家庭来说,钱是最为实际的帮助方式。她在丈夫那里没有获得作为妻子的自尊,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触怒属于另一个阶层的人。那叠被愤怒的男主人投入火炉的钱惊得她尖叫。阶层之间的隔阂,如同裸露在雪原上的岩石,坚硬冰冷,看得见,绕不开。

艾登从老友家折返回家,放下骄傲,在妻子窗下内心独白,是源自自心自剖自省的苏醒。若是没有这个源点,此后再长再多的远行都无济于事。一如《影子大地》里精于辩论的导师,当他的雄辩没了气势,甚而讷言,他承认他遭遇了爱情。

正视内心就是面对灵魂。

锡兰借艾登对妻子的内心独白说出“我知道我们回不到过去”,不是艾登认为自己“又老又疯”不得以的妥协,是锡兰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和清醒认知,这正是生活真实的一部分。也符合艾登作为知识分子形象,对人性的了解和自省。

生活之于人,没有一劳永逸的光明和温暖。向内而行的自省,不会让悲观从生活中消失。然而,正是如此,灵魂不至于沉睡在冷漠中。

个人公众号天水碧:(tshuibi2016)

《冬眠》影评(五):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冬眠

起初看这片名和时长便有些不寒而栗,制片人也为锡兰的大胆捏了一把汗。但影片一开始就让人觉得很舒服没有看不进去的意思。

并且在开始不久就有一段非常戏剧性的事件。片子中多大远景、全景的景别设置调度起来很有大师风范,构图也十分漂亮。也正是开场大气舒服的场面吸引着我让人联想到塔可夫斯基一如倒影一如梦境的境界。因为影片的基调是很安静的包括人的对话也一样,所以一旦有一些动静,声音和事件都加强了戏剧性的表现。正如影片开始一个淘气的孩子Ilyas向Aydin的车子扔石块,“砰”的一声打破了平静,镜头透过裂痕的玻璃去拍摄充满着戏剧性也使事件本身有了一些恐怖和未知的成分。

影片中Aydin的角色是有明显的人物弧光的是随着3个多小时剧情发展一点点变化的,这种变化来自电影角色本身也来自观众的自觉感受。想必刚开始大家都会对这样一个旅馆老管家知性平和的态度感到喜欢但随着影片的进行,从老Aydin与周围人的反复对话会慢慢发现这是一个被大家不那么喜欢的一个知识分子、有钱人。这种原因可以归结为贫富之间、阶级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当然这也只是一部分。

我是在Aydin和他年轻的妻子Nihal争吵不休时觉得老Aydin确实讨厌极了,可能早在这之前就显露很多端倪,可是一旦一个老者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争吵时多多少少观众会倾向于年轻的妻子。争吵一词也只是Nihal口中的罢了,老Aydin不会以为这是争吵,他一直心平气和地去讲道理,但此时的知性让人感觉到了知识分子的那份无聊甚至虚伪。Aydin的确是在一直做着慈善但他的慈善应该是井井有条的而妻子Nihal则还是充满天真烂漫的善良。

结尾影片在对话中道出了一段隐藏的剧情也是片子最主要的剧情,似乎为Aydin的生活态度和其他人对Aydin充满偏见找到了缘由。六年前的一次地震老Aydin的旅馆并没有对灾民开放当然这自有Aydin的看法,但人们会以为他也赚到钱了。友人无意的谈话戳到Aydin的痛楚这场激烈的对话戏也是影片的一个高潮。对话由两段箴言作结束,年轻人气愤地送给了老Aydin一句引用莎士比亚的话:“良心,无非是懦夫们所用的一个名词,他们害怕强有力者 借它来做搪塞 钢筋铁骨是我们的良心 刀枪是我们的法令。” 老Aydin也用一句箴言作为回应:“我们疲于奔命,做出好似大有可为的假象,每天早上我都有奇妙的想法整天却都在无所事事”。说完老Aydin大笑并吐了,这是精彩的对白,谁更胜一筹呢?还是不说为好。这时影片中另一条叙事线也在进行,是妻子Nihal去小Ilyas家送钱。这一前一后的叙事顺序很有意思也有很多道理与思考不言而喻,影片的韵味就在于此。

第二天,老Aydin去农场打猎 打死一只兔子并决定回到自己的旅馆,他决定不去伊斯坦布尔了,决定回到妻子身边不管妻子喜不喜欢。Nihal无助地望着窗外,此刻响起老Aydin内心的独白,我们可以在细节上发现他的变化,影片开始Aydin还是拿着两个精致的艺术品回家,此刻手中却是 一只死了的兔子。

知识分子的痛是不容戳破的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需要选择一个让他们熟悉的地方冬眠。

《冬眠》影评(六):冬眠

本着小亚细亚异域风光和洞穴式酒店装饰来的,结果陷入郁闷和沉思,人到老年如果并不富有,就应该做这个年龄的事情。心里去保留那份童真和梦想吧。我总是幻想塑造理想中的自己,然而现实又纷乱如麻,再加上日渐衰老的身体和疲惫索然的精神状态总不如愿。或许什么能打动自己。努力

mmmmmmmmnnnnnnnnnn

《冬眠》影评(七):关于追问行事动机的电影

无关孤独,这是一部关于追问动机的电影。

人物的行事动机在长对话的无情拷问下,从“冬眠状态 中被敲醒,显露出其无聊的虚无主义本质,无论是高尚抑或卑微。受追问但未吐露动机的孩子表明着失语状态,而追问他人但未受追问的酒鬼爸爸,则连事情都没做,遑论行事动机。

上层被追问,底层却未被追问,既标明生活意义之于不同阶层的不同意义:上层才会去追求生活背后的意义和动机,而下层只有生存。同时也昭示着价值的颠覆:上层假装懦弱,以伦理为借口;下层假装强硬,以自尊为借口。

最后,大雪覆盖,自由的野马已远去,生活的兔子束手就擒,逃避自由、甘愿受缚,生活再次进入“冬眠状态”。

《冬眠》影评(八):你的冬眠,开始化解了吗?

首先来说一下本人非常热爱锡兰导演的电影,无论是他的远方和三只猴子都让自己爱得不行,因为电影有种安静隐秘的力量,让我觉得生活就该这样,不该吵吵嚷嚷,活泼惊讶。最安静的总是最有力量的。

它需要不动声色的证明,才会有高级的存在。所以,方寸之间,尽是金言。

这一部新进作品,出其意料打上了话痨片的标签。更为讶异的是,三小时的长度,让很多人因而望而却步。缓慢的节奏,也因此注定了,此片是把大多数静不下心、沉不住气的浮躁观众,隔离在外的绝大考验。

电影主角艾登居住的那冷漠隔离的村庄,荒凉冷静,尽管奇观异彩间,却也抵不住丝毫的世俗斗争与冷漠疏离。锡兰导演似乎非常喜欢雪的意象。

无论是远方中呼呼烈响的飘雪荒漠,还是此片中安静又沉稳、内抑的奇境深雪,无一不显示了一种,人内心的苍冷和孤独。

所以骄傲自大的主角,总是和妻子才处在「冬眠」境况中。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景况,多少有点难过。但是否双方都没问题呢?不是吧,比如艾登这个中产阶级公知,人设真挺让人讨厌:自我中心,刻薄冷漠,无一不显示出他身为知识分子的优越道德感,讥讽他人过错,且丝毫不留情面。仿佛一切只有他的认知才是正确的。

无论是他和他妹妹间的刻薄互怼,还是揶揄妻子召集募捐却忘了记账的幼稚行径。都让我觉得呀,跟这个美名富有文化、实则高级直男癌的人待在一块儿,真有够无趣且寒心。

反过来想,年轻貌美、独立爱自由的妻子难道没问题吗?说实话,我也蛮讨厌这种自以为是的圣母婊。过于理想主义总是不太妙,说了要征集募捐做慈善,但竟然记不清账目,怎么想都觉得是不靠谱,又一厢情愿的天真行为,所以,被丈夫讽刺也算是罪有应得,虽然他态度也蛮差是了。

记得印象很深的情节是,妻子找到曾与丈夫有过节的贫苦家庭,施舍给予巨额钞票的一段。

说实话啊,这行为真是啪啪往别人身上打脸。穷人虽然一无所有,可自尊也是人家能坚守的最后一片净土啊。你冲到别人家,仿佛略带怜悯施舍意味的赠予一笔巨款,便去聊表言和。真有够无耻的,对方愤而甩进火炉烧了个精光,美貌的妻子此时瞬间倒下,抽泣呜咽。看得我也是很心疼。不过,这不是你自己的失策吗?

最烦圣母婊般、以为自己的“好意”会被别人承受,并以此来凸显自己是多么的高大伟光正。殊不知这种虚假的自嗨,会给别人捅上更深的一层刀口。

钱真的换不来一切。对于底层的人——they have nothing to lose。凌驾于金钱之上的自尊,为他们最后的守护之地,是用来显示自己身份「高贵」的唯一珍宝。

世间最难懂的,莫过于人心。无论是男主和妹妹、妻子的冲突,还是男主家庭和低收入村民的隔阂不解,都是难以化解的。就像冰冻绵延的村庄,一切没有尽头……

所以,真的很难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一切沟通拉进距离,都是tm扯淡!

所以啊,你的冬天,真的能开始化解了吗?

《冬眠》影评(九):你总也是会醒来

#NZIFF# 去电影院前并没有留意片长,出来天都暗了才低头看表,发现原来过去了三个多小时。英文字幕跟随语速更替飞快,其中还大段讨论道德困境等艰深议题更增加理解难度,也许与这有关,整个过程我被牢牢的攥在导演的手里,没有一分钟思绪离开。虽然不喜欢把钱扔进火里这俗套的处理,太容易猜到会如此,但还是瑕不掩瑜。室内室外,对白留白,纷杂错落的情节堆叠出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导演是诚实的,不同的声音都被给予了足够的空间发声,也最终完成了交响,在被封冻的大地回荡。

这确实是一部有野心的电影,导演在其他地方访谈中提到,电影的灵感来自契科夫的小说,他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酝酿多年直到一切成熟。一样的土耳其大地,一样昏暗凌冽的色彩质感,一样从留白中透露的厚重气息。这次Ceylan却又许多的不同,最突出的就是那些气喘吁吁的对话和争论,许多人不喜欢,觉得如此处理太直接,削弱了冲突展开的可能。我却十分钟意,在我而言,语言的直接对撞是影片深度的挖掘机之一,把许多无法用情节快速传递的思考放到台面。如果画面、音乐是艺术家气质的载体,那对白就是思考者姿态的呈现。所以也难怪我会对诸如《杀戮 Carnage》或是《八月:奥色治郡 August: Osage County》这类由话剧改编的电影十分钟爱。

说回《冬眠》。电影大量的对话和情节在讨论许多不直接关联的话题:善与恶的选择,和如何以不拒绝恶而消灭恶的道德困境;穷与富的差异,和应当怎样作为去填补裂痕并保有公平;真实与虚伪的自我状态,和人是否有能力在行动中达到自我实现,等等。在这些议题的对峙中,主人公Aydin似乎一直占尽上风,以自己深以为然的理智、自省,和良知击碎所有身边人的外壳,认定只有自己是真理的化身,自己王国的国王。于是,所有人都被推出了他的世界。而这种用理性架构的真相,也在野蛮面前毫无作用,它失败于驾驭生于自然的野马,也失败于怜悯存有自尊的醉汉。

最后,Aydin没有如约离去,却在大雪中又回到了家里。他解释说也许是因为自己老了,我觉得他也许终于了解到自己所欠缺的东西,爱,或者是去爱的勇气。这样说有些陈词滥调,但我确信如此。一个活在自己世界中,从不觉得无聊,利用自己的理智和书写赢得自尊的人,终于在这个冬天正面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力,承认了对他人的需要,而这种必须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需要,是爱。

大雪会让寒冷待一整个冬季,睡去,但要醒来,冬天总会结束在哪里。

《冬眠》影评(十):WHAT DO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TALK

winter sleep的场景不是很多,却是每个镜头都极端细致以至于苛刻。

每个镜头里的每个人物都与super美丽或温暖的背景融为一体。

电影很长,全篇充满两人三人间交谈的对白,有人说电影谈论了很多,甚至豆瓣的简介也是这么写的,真是纯误导。说它谈论爱情,谈论宗教,谈论财富,谈论罪恶,谈论改变,谈论这又谈论那,我却并没有看到any of these.

酒店主人、主人的妻子、主人的姐姐,三个人神一般的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性格:自私、自以为是、无所事事、依靠酒店主人父亲的财富生活。三个人都富有,却又什么都没有,没有工作、没有爱情、没有朋友、乃至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又何谈生活的感悟?谈什么爱情?婚姻?宗教?财富?贫穷?成长?罪恶?。。。

然而在我看来均在谈话中处于如此劣势的三个人,几乎是没有资格talk about anything的三个人(不过对冬眠,三个人应该都又话语权,到底是如何在无所事事以及内心的孤独和焦虑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因为不能像动物一样真的冬眠),每一个人在交谈中的姿态却毫无疑问的都高于对手,没有人在与另一个人交谈,每个人都在说自己,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观点,不可缺少的关键是还要同时judge对方,然而影片最精彩的地方是其中却是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被第二人judge的。看似你一言我一语,其实却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你说什么没有关系,我只想说我自己,你能get就get,不能get就请自便吧。对不起,如果你要说我不好,我可能也许必须会反击。主角的姐姐说他的文章某些写的不好,他最后对他的姐姐说“you will be all alone to the end of the world.”你没有朋友 什么都没有 你all alone. 从此镜头之后,姐姐没有再出现过电影中,可能真的去冬眠了吧。姐姐跟弟妹说可能想找回酗酒的一无是处的前夫(看状态也就是没有话题随便那么一说,自己都不是很care),弟妹说我建议你不要这么做。姐姐又无视交谈的说了自己一大堆感受和“生活”感悟,弟妹无语就说你要去你就去吧。姐姐又反过来说了一堆我不需要permission to do things,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如果我想走就是想拜托你和你老公,也就是我弟弟,因为这是我父亲的财产,也是我家,没有人可以说我,我想怎样就怎样。这三个人真的是一模一样。

男主角逃避无所事事却拥有财富实则完全可以do nothing的事实,埋头写书。主角的妻子因为无所事事,生活在空洞与无聊中,就想找慈善事业来做,因为她唯一有的就是丈夫爸爸的财富。当她感觉这件事也快要被拿走,不能继续,又将要活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的时候,她留着眼泪诉说自己的种种感受,说到情深处她质问主角“你知道不能把我们的钱给别人的感觉吗?” 说的令人动容,让人伤心,不过真是让我笑掉大牙。这就是她找到的所谓实现了自己价值的actually do a thing,就是想把自己唯一有的东西——财富以施舍的姿态,送给别人。再说主角的姐姐,离婚单身,每天看看小说,judge一下弟弟的文章,弟弟弟妹的生活,强迫自己相信自己无所事事却理所应当生活在这里的理由——酒店是爸爸的,自己也有份。三个人都知道自己并没有所谓的“生活”在过,都没有与自己一套一套说辞匹配的在过那些又感悟的生活,不过现实却是,三个人都同样程度的作,以至于在他们的生活中,三个人是得不到平衡的宁静与团结的,更不要说爱与温暖(虽然室内的每个场景都极尽温暖,人心却不是,极尽了孤独与冷漠)。年轻的妻子说的很对“i have no courage nor money to leave you”,又要留下又要抱怨,欲求永远不足。没有一个人物想到要改变自己或者改变他人,想到的只是要么我无止尽的抱怨,要么也许我只能懦弱的accept everything,直到结局。三个人选择了各自的方式,开始无止境的无交流的在同一座山洞酒店,开始冬眠。

话说回来,影片对主角极致冷漠的人物性格通过小孩砸坏玻璃一件事刻画的也实在叹为观止。当小孩的叔叔第一次穿着污泥斑斑的鞋子造访时,主角对客人穿不穿污泥鞋进入他的office无所谓,没有客气他让他穿,也没有讨厌他不让他弄脏他的书房不让他穿,他真无所谓。当说到玻璃价格的时候,主角说大概七十吧,也丝毫没有考虑到小孩家的处境,说的好不动容。当小孩叔叔质疑是否需要如此巨款的时候,他只是当作这是一个simple question,于是打电话给他的男仆求证并且反复说你要看的话,会让男仆给你看小票的。结果电话求证换玻璃的费用是170,他就说是170。对于小孩的叔叔,他没有严厉与不满,想要他还钱,也没有同情与心软,干脆不说玻璃的价格,他完全没有感情,问什么就说什么,你不还就不还,你要还就还,你要还我就给你看小票。its up to you。i am not interested。后来当小孩的叔叔试图向主角解释家庭情况,为何不能按时付租金的时候,他作为他们的owner,对此完全漠视,没有兴趣。他几次强调,这些不关他的事,他没有兴趣知道,这些事情只归他的男仆和他的律师管,他压根没有放在心上。他说如果不是男仆告诉他,他压根不知道你——小孩一家,是他的租客。以此作为原因,他说所以是他不care。实在刻画太赞。所以当小孩叔叔造访的时候,他没有当他是付不起租金寻求同情与帮助的穷租客,也没有当他是来赔碎玻璃费用的肇事者,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自己要求脱鞋的客人,于是他命女佣给客人拿拖鞋、茶与点心。至于拖鞋合不合适也不关他的事。什么都不关他的事。当小孩叔叔第二次带着小孩来赔礼道歉的时候,男仆说他们来了,说了名字,他不能够马上理解是谁来了。当小孩的叔叔跟他提起那一桩小孩引起的accident——砸碎车玻璃,他也不记得是什么accident?这个租客的名字以及小孩做的事情他完全没有记挂一丝一毫。当然,他怎么会记得他们家的贫穷情况呢。他像对待所有人一样问他们走路来是不是因为没有汽车?当小孩叔叔说如果家里情况好一些的时候,会考虑买一辆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让人惊叹语气无足轻重的“God bless you.” 真是绝赞一笔。与事后他的年轻妻子专门去小孩家里实施巨款施舍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不仅记得他们家的事情,还像采取能够让她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施舍活动——就是把他们的钱给别人。这就是在她的生活中,仅存钱的生活中,她能够想到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三个主要人物,生活exactly the same,性格exactly the same,空虚、单薄、有钱、任性。

然而性格懦弱,即使有钱、任性,总还是会要付出一些代价。所以在一个以及其“温暖”的山洞酒店为背景的故事有这么一个结局:有。钱。。还。不。如。各。自。进。入。冬。眠。

WONDERFUL STORY WITHOUT CHATTING WITH EACH OTHER

LET US TALK ABOUT JUST OURSELVES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