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漫漫北寻路》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漫漫北寻路》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漫漫北寻路》影评10篇

《漫漫北寻路》是一部由雷米·沙耶执导,克丽丝塔·特瑞特 / 费奥多尔·阿特金 / 安东尼·希克林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画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漫北寻路》影评(一):荣誉与信仰

因为梦想,在前进的路上成长。

看到sasha在餐馆的变化,从被阿姨叫醒、盘子端不好、饭做不好,直到她可以去叫醒阿姨,提前准备好早餐,从容应付客人。真的很激动。

相信Dava?号没有沉没,是基于对船身的了解和对家族的信任。

《漫漫北寻路》影评(二):直到漫漫寒冬的尽头

漫漫北寻路(tout en haut du monde)

本片的导演是法国动画大师雷米的作品,这部入选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电影身上有着浓厚的欧洲独立电影的画面风格,但是知名度的不广泛却不能阻挡这部动画电影身上优秀的发光点。

【影片简介】

本片主要描述的是沙皇俄国时期,上层贵族的小姐萨莎反对贵族的政治联姻,去追寻祖父阿廖金和失踪的达瓦伊号的故事。

【内容】

从整体影片上看,表面是一位贵族小姐反抗联姻,勇于反抗追寻梦想的故事。但是结合人物故事和故事进程发展来看,故事更多的是在讲述,人物之间成长的故事,面对未来的内涵。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在表明了追寻梦想与对抗现实的主线。故事安排了两对人物组合来阐述成长的主题。拉尔森与萨莎,拉尔森开始的时候,面对萨莎,隐瞒自己二副的身份,哄骗萨莎交出了阿廖金留给自己的遗物。而面对挪威号船长伦德同时是自己哥哥的同时,痛恨轮德抢了也有自己一份的船。但是在后面,拉尔森违抗伦德给自己的命令,依旧等待他们的归来,在挪威号即将沉默并且自己哥哥即将失去生命的时刻,依旧不离不弃跟在伦德的身边,这是一条关于拉尔森慢慢成长成为一名合格船长和家人的线。另外一条萨莎的线,在刚开始作为贵族小姐生活在圣彼得堡,身上依然存在着贵族生活气息,这点在后面到达小渔港之后,被导演加入了动画当中,而在圣彼得堡,萨莎身上存在的还有作为一名15岁小女孩的天真,这种天真是站在自己家族荣耀的基础上的,在参加舞会之前,以外的在外租房阿廖金的书房内,得到了阿廖金应该驶过的航线,而在舞会之时,父母安排的与托姆斯基王子的第一支舞,萨莎恳求托姆斯基帮助自己,通过托姆斯基连接沙皇,重启搜寻达瓦伊号和自己外租父的命令,但是萨莎并不知道,托姆斯基对于自己家族的仇恨,反而让托姆斯基利用萨莎纠缠自己的事情,成为导火线,让萨莎的家族在各大名流之下,成为笑柄。而在知道通过沙皇帮助搜寻的计划落空之后,自己也成为家族的蒙羞布,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前往远方的渔港,找寻船只帮助自己。而在渔港,自己也再一次受到了拉尔森的蒙骗,但是在酒馆老板奥尔加的帮助之下,在酒馆打工生活的一个月,也让一个圣彼得堡的大小姐成为了,一位可以适应生活的女孩,这也为后面船上的生活打下了基础,而在最后萨莎见到了已经是冰雕的阿廖金,读完了阿廖金留给了自己的日记,在夕阳之下,真正完成了成长。

而在影片最开始,却表现了另外一种更为隐喻的线,这一点要结合全片的行进来看,而影片中也将凯驰与萨莎这一对人物组合来表现,在开头萨莎在圣彼得堡的表现,圣彼得堡贵族,托姆斯基,市民,人物的神情都表现出,束缚,歧视,社会之下的种种陋习,而在萨莎遇见凯驰,登上挪威号,一切都开始慢慢的转变,凯驰的自由,开心,都在向萨莎向观众,传达自由的含义,追寻自由,也慢慢的在影片结尾体现,也可以说,在最后,读完阿廖金的日记,感受到从小被慢慢熏陶的梦想,在北极插上旗帜,阿廖金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梦想,也让萨莎感受到了,真正追寻自由的快乐。

出了以上三类,还在影片中插入了另外一条线,在船员在北极遇险,食物缺乏,船员纷纷互相猜疑的情况下,萨莎分享了自己的食物,船员布里斯克将一切都怪罪于萨莎,凯驰和船员在此时挺身保护了萨莎。这其实也在从另一面述说了生命之下,人性的暴露,但是在比人性更为可贵的是,是对伙伴的信任,萨莎一系列的表现,已经让其他船员包括船长伦德的信任。

【人物】

萨莎

萨莎作为电影的主角,她身上表现的人物魅力确实非常大。萨莎身上的价值绝不单单在于,在颠簸的船上,坚定的望着北方,穿越寒冷的冰原寒风带,舍弃贵族身份,在小酒馆的工作。这都是萨莎为了追寻梦想而前进的动力。萨莎天真,弱小,但是这只是开始的状态,她随后的成长确实超乎想象的。最一开萨莎为了追寻阿廖金的船,只是为了找回昨日家族的荣耀,证实自己家族,重现阿廖金的形象,还是一个停留在贵族阶级的小姐形象。甚至在后期挪威号船员在达瓦伊号悬赏令上涂鸦,以及凯驰询问萨莎的目的,萨莎说出为了达瓦伊号这个家族荣耀,这些都还只是萨莎留下的大小姐形象。只是一个为了家族荣耀而前行的萨莎,但是经历了酒馆生活,船上的生活,凯驰的那一句:“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以及最后读完阿廖金留给自己的日记,让萨莎完成了转变,自由已经成为萨莎最终的目标。家族的荣耀,在那刻已经变成了自己的荣耀,萨莎的世界从圣彼得堡的切尔涅夫家族,变成了追寻梦想与自由的萨莎。萨莎的迷茫,无助,处处表现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向托姆斯基求助,被父亲怒斥,失去见到阿廖金的机会,被拉尔森的哄骗,被布里斯科的嫌弃,家族的重任,这些能将,普通人轻易击碎的重压,并没有把萨莎击败。而是成为了萨莎成长的力量。也许,萨莎已经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为什么不去尝试。那些贵族的眼神,那些破败的现实,就应该让伟大的梦想将他们击碎。

凯驰

与萨莎年纪相仿,但是却表现出不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沉着,他的自由,快乐,在这个小男孩身上表现的非常完美,他的影响力,甚至改变了萨莎的目标,他的自信,让他成为影片阴沉的基调下一片美好的阳光,凯驰喜欢萨莎,拉尔森明确的告诉他,他与萨莎这个大小姐是两个世界的,凯驰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萨莎身边用自己的活力,慢慢改变萨莎。虽然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人物,但是在影片当中,他却是不亚于萨莎的一个伟大角色。

拉尔森和伦德

这是两个合适放在一起来说的人物,这是一对亲兄弟,他们的矛盾也可以是代表了影片的家族对抗,萨莎是家族联姻,拉尔森与伦德是为了父亲的船,伦德作为船长,他冷静,沉着,他不断鞭策拉尔森,希望拉尔森的成长,但是拉尔森则对父亲的船,以及伦德是船长一直记恨,兄弟之间紧张的对抗,拉尔森的好赌,谎言,伦德一直的教诲,加深了兄弟间的矛盾,影片中则是设置了拉尔森违抗命令,等候伦德时船遇险,拉尔森舍命就伦德来化解兄弟一直以来的矛盾,更是用伦德让拉尔森带领大家全部撤退,把自己丢下,而拉尔森与船员巧妙的化解来让兄弟间的冰山融化。这两人的故事,也让影片在冰原之下,却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温暖。

阿廖金

自始至终都是一位存活在回忆中的老人呢,似乎全片的中心都在围绕着阿廖金,他的故事,深深感染着萨莎,与其说他的精神感染着萨莎,倒不如理解是他的爱,在鼓励着萨莎,成为萨莎前进的目标。

【画面】

漫漫北寻路,带有着非常强烈的油画和蜡笔画结合的风格,出色的人物,如风景一般的背景,把大家带回了那个1882年的沙皇俄国,影片整体的画面使用了非常冷的色调,虽然是在秋天,画面确实非常冷的色调,无论是在阳光的午后,灯火通明的舞厅,这些应该是热闹和温暖的感觉,却展现了另外一番景象,也正是在契合,社会的寒冷,贵族之间的利益链,充斥着整个圣彼得堡,寒冷的感觉深入人心,而另一方面,冷色调的利用,也在契合影片北极整个寒冷的氛围,在整个环境的衬托下,开始的灰冷色,到靠近北极的阴冷色,到影片结尾的亮冷色,最后在夕阳之下,影片色调开始恢复了暖色。影片的色调变化,结合的非常恰到好处,也可以说是在配合影片的同色,也在展现萨莎个人的内心心理变化的色调变化。而在萨莎离开圣彼得堡,到达小渔港的那一段,以及在白熊酒馆的打工,画面短暂的变成了暖色,一方面是表明萨莎离开圣彼得堡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找寻达瓦伊号和阿廖金的决心,另一面则是平民生活的欢乐,朋友们之间的欢乐,热闹与快乐,充斥在画面中心,让画面更加的生动,丰富。

《漫漫北寻路》影评(三):动画电影成熟的样子

看得很认真的一部电影,依然被很多细节打动。一开始不太习惯这样的画风,感觉像去掉边线的su模型只剩下色块……不过作风景出现时真是极美的,忍不住拍了很多镜头。

整部电影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几乎没有什么失控的地方,因此矛盾冲突似乎显得没什么悬念——你知道该发生的都会发生,于是不可避免有些流于中庸。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故事,结尾淡淡的韵味悠长可以衔接上开头又一遍循环。

看的时候不禁思考起来换成真人版拍出来又会如何,且不说演员表现力是否能够达到,光从制作经费上来说恐怕也不适合讲这样一个轻淡的冒险故事。但以动画作为载体,似乎又免不了那些天真烂漫的单纯色彩,诸如女主一人孤身上路最后一路遇到的都是心性善良的人们,若换成真人版,这故事的可信度必定大大降低。

如果是小时候看到这样的作品就好了,在还不知道故事需要起承转合,也不明白一些必经的套路的时候,我会更感动欣赏吧。

《漫漫北寻路》影评(四):这个世界的壮美

如果我能超过你,亲吻你的脸颊

银白的胡茬儿摸起来会像白霜

而你老派的、海象式的髭须

沉甸甸挂满了冰凌。

吱嘎,吱嘎……冰冻的皮鞭和开裂的雪。

我想,这些漂流物无边无际;远至北极

不负载任何影子,除了它们自己和我们的。

祖父,请停下!多年来,我从没感到这么冷。

——伊丽莎白·毕肖普

推开一扇门,发现一片海。像列车转弯,小兔子警官第一眼看到大都会;像潮水回流,海豚少女第一眼看到人世间,动画电影顺理成章地建造着前所未有的世界。

2015年,昂西电影节,由法国、丹麦合拍的动画电影《漫漫北寻路》,也给观众带来这样的愉悦。Long Way North,发生在19世纪俄罗斯,女孩萨莎为追寻祖父探险的脚步,踏上寻找北极的征程。

虽然它的故事是相对现实的,但简约的二维线条、色块、阴影,有着高度统一的风格,来源却区分于现实世界。抽象化的动画片去除了真人电影里的冻疮或鼻涕,提炼情绪层面的符号,既有生活的质感,同时保持了一定距离。

在寒冷的北极圈,温暖的阳光洒下时,冷色调的画面换为暖色调,画面仿佛寄存和散发着温度。

它是一个像绘本的电影,不仅仅因为画风极简而清新,更由于故事中的角色,在用行动发现着、改变着自己。

主角萨莎面临被安排好的婚姻,她要嫁的人不屑于自己的家室和理想。父母能做的只是接受,远航未归的祖父被人们相传失踪。未知航线的终点,是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也是回忆里萨莎和祖父亲密的时光。

刚开始踏上旅途的萨莎一无所知,什么准备也没有,轻信他人,被骗去钱财,十分可怜。但好心的码头酒馆女老板,在听了她的故事以后,帮助了她——“我可以给你提供吃住,但你必须要干活,在酒馆里打扫、做饭。看你的手,我猜你从来没干过这些活儿。”

于是,萨莎开始打工寄宿,并等待启航。

这是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它讲述北寻的冒险,却花了近一半篇幅,描绘登船前的准备。

养尊处优的萨莎,从一开始起不来床忙不过来上菜,开始体验底层市井日常琐事,最终,她起得比胖老板还早,黎明前微亮的天空,她提着煤油灯,精精神神地开始了新一天。

影片用一组蒙太奇段落,配上慷慨激昂的音乐,简短地呈现了这一改变的过程。从心理层面上去理解,只有这样的萨莎,才具备了出征远航的资格,做好了经历风雨的成长准备。

除了慈眉善目的酒馆胖老板,船长兄弟,少年水手,每一位配角都有着相当鲜明的形象。尤其弟弟一开始是个骗子,但后来被萨莎所动,又和她和解。它表现着生活中虽有冷酷的一面,但也会出现温暖的好心人,而好心人的出现,需要你先以一颗好心展示给生活。

海鸥盘旋,厨师的菜很香。船上部件展示周到,船员生活氛围浓厚。而此时影片的画面,一直在微微晃动,足以见到创作者对于细节的用心。白昼,黑夜,驶入冰山区的船遇到了阻碍,北寻的路,成为冰雪中结实的脚步,需要一步步踏出。

“九月十六日,暴风雨持续了三天,我已精疲力竭。”

“十月二十二日,我的旅途画上了句号,我已经没有力气重回达瓦伊号。这太美了。我亲爱的小萨莎,我希望你也能看到。”

究竟为什么要探险?《漫漫北寻路》说的显然不是科学进步的大义,因此用合理性去质疑此片的逻辑是不合适的。它首先是个故事,区别于现实的内心成长故事,“这太美了”或许可以成为题注——

并非征服自然,甚至可能被自然吞噬,但在此前发现了自然的美,这个世界的壮美,不正是渺小的人类个体,从内心接受自己活过的证据吗。

以皮克斯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精于3D,以吉普力为代表的日本动画忠于2D,这是世界产业及中国观众相对认同和评价较高的两支。2016年的大陆院线,既有如前者的《摇滚藏獒》也有似后者的《大鱼海棠》,《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航海王》剧场版都已经或者将登陆银幕,更不用说已经备受欢迎的《疯狂动物城》,动画分明似乎已经积累迎来了观众。

而还存在《漫漫北寻路》这样比较独特和独立的作品,像大IP之外小巧而精致的存在,像畅销书排行榜架子旁边的角落不起眼绘本。它最接近的,可能是今年另一部好评作品,也是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片选手《海洋之歌》。

比起3D和2D,它们则以风格化的材质取胜。贴画一般,剪纸一般,继承的是传统美术的遗留,并在影视艺术中融合、应用和创新。中国也曾有水墨动画,但好汉不提当年勇。和《海洋之歌》同台的日本作品《辉夜姬物语》就在去年,又一次将那种情绪渲染升华到了相当的高度。合理地讲,电影史会记住它们比《超能陆战队》重要。

《漫漫北寻路》影评(五):漫漫北寻路,暖暖内含光

19世纪末,一位俄罗斯姑娘为了寻找失踪的探险家祖父而踏上极地的冒险旅程。养尊处优的小公主沦落为被呼来喝去的跑堂和水手,又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画面由没有勾边的色块构成,寥寥数笔即描绘出性格各异的人物,通过明度和色调的改变表现出雾气蒙蒙和阳光普照等等各种天气和光线,背景刻画细腻真实,带肌理的笔触又增添了些许手绘的亲切感。

这类画风,镜头如果给到人物的大面积特写就会显得比较简陋,只见平涂的大色块,容易露怯,而带场景的中远景整体画面感极佳,随便截图都能做绘本插画。

在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中,采用原研哉设计的无印良品式地平线极简构图,非常壮观。

配色舒服养眼,眼睛好像一直在吃冰激凌。而情节设置又让你在彻骨的寒冷中感到阵阵暖意。配乐悠扬轻快,非常舒服享受的一部片子,只有80分钟,不知不觉就结束了。

美中不足是法国人拍的俄罗斯故事,片中的俄罗斯人也都讲法语,这点和始终垂在女孩前额的那一缕发丝一样令人感到别扭。

《漫漫北寻路》影评(六):信念存亡

何来脊梁?

唯存信念。

阿廖金与萨莎有着一样的信念,换句话说,叫做梦想。 梦想航海,梦想在北极点插上祖国的旗帜,梦想为祖国尽一份心力。 何来脊梁?唯存信念。 在这部俄罗斯的动漫中,我好像也看到了当年为新中国一切事业奋战的勇士们,他们被称为中国的脊梁。 支撑脊梁前进的,是生生不息的信念。 这股信念,让极地的寒冷不值一提; 这股信念,让断粮的困难不堪一击;这股信念,让追寻的足迹焕发点点星光! 领袖 能够成为领袖的人,一定拥有别样的胸襟。 轻言放弃不懂坚持,随意指责归咎他人,只是小兵。 而一个拥有强大魄力的领袖,有能力支撑起一个团体,让众志成城的力量结成一股绳,共尽一份力!

荣耀 我爱我的事业,但我更想为我的祖国带来荣耀。 阿廖金用航海事业为北极点插上祖国的旗帜; 萨莎用航海事业挽回自己家族的声誉。 小我与大我,家与国, 是一体的。

性别 “你是女人,所以……” 以此作为拒绝女性登场的借口,未免太过可笑。 萨莎的全部奋斗,恰恰可以反驳这一观点。 没错,我是女的,可我一样可以为了家族的荣耀奋战,一样可以在寒冷的极地地区寻找祖父。 性别,对于强者来说,从来就不是问题。 团体 协作的力量,无疑是十分有用的。 当呼唤萨莎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响起,这个团体就注定胜利。 而在猜忌,怀疑充斥的情况下,一碗汤也可以让这个团体所做的一切一文不值。

一个人心里装有足够大的事,困难又算什么呢?

愿你我共勉。

《漫漫北寻路》影评(七):浪漫与现实的激烈碰撞

《漫漫北寻路》是一部由法国动画大师雷米。沙耶指导的动画长片。雷米的疯影工作室从其成立以来已经创作了一百多部以不同形式呈现,风格严谨的动画作品。他们常自我标签为诗意写实主义,美术上的独特性与多样性是其一贯的特点。这部《漫漫北寻路》同样完美的表现了这种特质,同时又给观影者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风格。

故事背景发生在1882年的沙俄时期,此时俄罗斯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产业革命。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新航海技术的改革,于是就出现了故事中的主角萨沙的爷爷阿廖金北极探险之旅。82年沙俄的工业革命完成了60%左右,蒸汽机与发动机的运用已经得到一定普及。而剧中很重要的道具伊尔金号也许象征沙俄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对于航海的运用。其实欧洲产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航海时代已经过去,此时欧洲各国也已经拥有了各自的殖民版图。沙俄已经落后于欧洲诸国,产业革命基本引进其他国家的技术以及设备,所以片中唯一类似于反派角色的法国贵族青年作为皇家科学顾问并对国内政治有一定影响力就比较合理了。

不得不说虽然片子的背景以及画面都脱胎于鲜活的俄罗斯风光,但是其故事内核却还是法国所独有的浪漫现实主义风格。女主角萨沙的爷爷阿廖金作为贵族却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这一点始终得不到家人的理解。而女主角萨沙自小就与爷爷感情亲厚,她对爷爷向他描绘的更广阔的世界向往不已,并一直以爷爷为骄傲。乃至于在爷爷死后,家人满心着急的并非是爷爷的荣誉与追求是否得到传承与认可,反而是家族利益的损益问题。只有萨沙独自为爷爷的失踪与被非议诟病而难过。法国贵族因为曾被爷爷冒犯而心怀芥蒂,急于否定爷爷的一切,并以萨沙舞会的到场作为交换(此处有默许联姻的意味)。但其实他并非真心补偿,而是打算对萨沙的家族荣誉实施一场早有预谋的报复。萨沙的父母也因此而对萨沙失望不已。他们认为维护家族利益才是至高的,而在这一点上爷爷与他们也不是同路人。萨沙为了挽回家族荣誉而独自上路寻找爷爷失联已久的伊尔金号。至此,非常明显的体现了影片浪漫与现实的理念的冲突。家人与其他世俗中人与萨沙和爷爷理念,追求,信仰都截然不同。因此,才造成了此片最初的戏剧冲突。

随后,萨沙只带着少许行李就孤身上路。一路餐风露宿到达海港,遇到了好心的老板娘,成为酒店跑堂。她在这里实现了身份的第一次转变,并且很完美的适应了身份。随后遇到不懂表达感情的船长哥哥与急于向哥哥证明自己的二副弟弟。经过一系列交锋,女主顺利上船。在航行途中女主并不安于被当做一个无用的贵族女孩,萨沙在一开始被孤立,蔑视,但是她只是拿起一本书,不断的练习打绳结,并因此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认可后,她实现了第二次的身份转变。在追求自己的理念必然得付出代价。而在电影中,代价在萨沙的世界里是未知的,她没有成人的权衡,而是经过短暂的犹疑,就瞬间做出了选择。我认为她可以称得上孤勇,这种特质在久居苦寒之地的斯拉夫民族身上一直得以保留。也是我们称之为战斗种族的原因所在。对这种特质的突出描写以及女主的一路披荆斩棘也算的上浪漫的表现手法了。

在之后的情节中,我甚至产生过不敢继续往下看的冲动。但是因为它的画面以及色彩渲染才得以提醒我,这是一部动画片,对于这种过于残酷的现实描写总是倾向于采用浪漫的表现手法的。果然,它没有让我失望。在一船人试图穿过北冰洋到达极点,寻找伊尔金号的过程中,因为萨沙的笃定,全船根据她的指示方向航行。经过一片冰川时遇到接二连三的灾难。船长哥哥腿部受伤,二副弟弟接替哥哥的职位。但是全船人面临断粮的危险,不得不在冰雪中带着行李与伤员艰难前行,寻找伊尔金号。而这其实只是个开始。船员们在绝望与饥饿中终于崩溃了。开始为了食物而失去理智。很多灾难片,惊悚片都曾试图以与这类似的情节作为故事展开。绝望的人们,无序开始发酵,人性恶的萌发,你很难想象在此情形下人类会做出什么事来。萨沙被人们责难,自责难过独自走进大风雪里。萨沙找到了爷爷被冻得遗体以及航海日记。爷爷也曾在类似的绝望情景下经历权威崩塌,独自一人以悲剧英雄的方式在极点插入与孙女约定好的小旗子,望着落日余晖写下最后的诗句。我已经无法分清这里是梦还是现实。常识告诉我萨沙很有可能已经遇难,在弥留之际梦到了与爷爷的会面以及接下来的情节。但是我仍然愿意相信希望。相信内讧的人们最后还是选择回归人群解救了萨沙,同时也解救了自己,找到伊尔金号荣归故里。至此,因为前面极度现实的刻画,最后的浪漫手法给了观影者一个释放与救赎的机会。我们自动会选择相信充满希望的结局。

此外,电影同样试图用两条感情线表达万年不变的感情主题。萨沙与爷爷的祖孙情,萨沙与父母,船长与二副弟弟的亲情,以及萨沙与小船员情窦初开的萌动。萨沙与爷爷不仅仅包含亲情,同样包含相同理念的理解与传承。萨沙在最初作为贵族女孩保留爷爷的手稿,维护爷爷的名誉,戴上爷爷送的耳环,她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爷爷的爱与留念。当她选择踏上寻找伊尔金号的旅程时,外物都显得不再重要了。因为她已经传承了爷爷最重要的东西。最后,爷爷的航海日记给阴阳相隔的祖孙最后的道别机会。萨沙得到了爷爷的爱的反馈。萨沙的父母如千万世俗父母一般,以自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子女,甚少关心她们真正想要的。他们和船长哥哥一样,不懂表达自己的爱,甚至很多时候他们同样不明白对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萨沙的父母一直以为职位,利益是最重要的,船长哥哥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损坏家传的船。当面临可能失去的危急时刻,他们才终于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船长哥哥与二副弟弟身份的互换也让他们开始互相理解了对方,最终他们都选择了亲情的回归。

电影的画面也表现出了浪漫与现实两种风格的碰撞与交融。当你第一眼看到电影画面时,你就会被其中包含大片拥有极高饱和度的色块填充的背景所吸引。大面积的运用明亮的色块,使整部片子即使是在最低潮的时候也会让人充满希望。而主角人设线条简单,但是表情细腻,动作流畅。尤其是表现内心细节的小动作刻画非常细腻写实。例如萨沙在决定孤身出走的前夜,赤脚站在阳台上,通过简单的线条变化,传神的表现出一个讯号,萨沙下定了某种决心。阳台脚印的小细节也非常传神。这部电影整体画风充满野性的生命力的写实风格,如油画般粗糙而真实的呈现,但又不乏浪漫细腻的细节描绘。例如雨后初晴的阳光,大片冰川平原的野望,萨沙在火车上昏昏欲睡时脸上划过的光线。这些画面的积累让我慢慢忘掉这是一部动画片,但是又不时的提醒我这是一部动画片。浪漫与现实在画面与剧情中达到统一。

疯影工作室的创始人雅克-雷米-及埃尔让我想起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他们都苦苦坚持着理想与某种执念。对艺术的追求以及文化的传承让他们都无法放弃2D而选择3D这种更先进但是更浮躁的新技术。疯影工作室作为一个不以利益为导向的另类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开放的平台,公平的机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对动画有追求与理想的优秀青年创作人。这直接导致他们充满活力的创造力与多变的风格。他曾说过“如果我们把逗乐当做唯一参照的话,无论在艺术的哪一个门类,最后的结局都是文化必死”。可是这种浪漫主义追求正经历着现实主义的冲击。即使人们的观影习惯更倾向于浮躁,很难沉下心来欣赏一部艺术片,可是真正的美必然引发人们对美与细致的追求与体验。正如及埃尔所说只要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好,2D同样能得到认可。

当理想与现实碰撞,追求理想,触碰现实,对错都是别人的。

《漫漫北寻路》影评(八):理想vs执念

#漫漫北寻路#好的动画电影,离不开好的故事、好的画质、好的音乐,三者缺一不可。最近看的醉触动心弦的电影,故事鼓励人心,充满正向意义,以贵族女孩离家出走追寻祖父的足迹展开。这个故事,关涉成长、关涉梦想、关涉执念。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萨沙最后找到了死去的祖父的遗体,完成梦想中的拥抱,而冰层却在此时裂开,萨沙和祖父分开。这一刻,从童年起就对祖父遇难、达瓦伊号沉没抱有怀疑的祖父,在这一刻,才真正的对多年执念放手。

什么是成长的标志?真正的标志,是对以前的耿耿于怀说再见。只有真正的放下,才能成全未来的自己。励志的剧情,很适合因为失败而耿耿于怀一月的我。只有放下过去,我才能真正正视现在的自己,才能正视失败,这才是我往前看的第一步。放不下,如鲠在喉。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雷米沙耶,曾经拍过画中国,凯尔经的秘密。故事情节的把控非常紧凑,感情的把控也很到位。其实一个电影,情感把控不到位,过分煽情和过分冷硬,都会成为故事的硬伤。这里,萨沙对祖父的情感、被骗走全部的钱、面对船的毁灭,萨沙的情感拿捏的恰到好处,抛弃了小女孩的放任,突出她的坚强。这种坚强,其实源自她伟大的人格,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坚持梦想。有这种人格,在什么境遇里都不会失败。在什么情况下也不会被失败打败。相形之下,我的怯懦,显露无疑。

这部电影音乐选的非常准确。音乐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感情塑造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选背景音乐上的确彰显导演非凡功力。

《漫漫北寻路》影评(九):撇开故事,我们谈谈它的美术风格和摄制背景。

撇开薄弱的故事层面,动画风格成为讨巧的地方。

Rémi Chayé曾在《凯尔经的秘密》中担任Tomm Moore的助理导演和故事板画师。

同样也是在Jean-Fran?ois Laguionie的电影《画之国》中担任助理导演、美术设计师和第二图层布局师,画之国是另一部因其独特的色彩配色和不同寻常的绘画风格闻名的动画。

Jean-Fran?ois Laguionie,Le tab

《漫漫北寻路》影评(十):画风喜欢

超级喜欢,看过的欧式动画电影都。为什么欧式的动画都这么美,凯尔特风格吗?日式的太卡通,美国的太立体,欧式的这种就很插画风,有种小说的味道。

好喜欢动画的场景,纯创造,没有多余的人物,每个人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后段的女孩与狗超像never alone 的情景,不过啊,那游戏,我玩到中间就卡住了。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