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拔一条河》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拔一条河》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拔一条河》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拔一条河》是一部由杨力州 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拔一条河》影评(一):《拔一條河》一場自我的競賽!

這應該是我看過楊力州的紀錄片中,最喜歡的一部。也許是因為參與過八八風災(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後的一些活動、認識許多在災區重建的朋友,也特別有感觸。

莫拉克風災,帶給台灣南部的災害,應該是在1999年921大地震後,最難以平復的傷痛。高雄市的山區路淹、橋斷,以及走山帶來的滅村,甲仙只是其中一個受災的地方。

曾以一個觀察的角色,看過那麼一點點莫拉克風災後這些地方。每次看著這類似的紀錄和後續一點一滴重建的報導,都會一再的驚嘆還留在那裡、伸出援手給予幫助、和那裡一步一步站直的人。

《拔一條河》記錄著甲仙地區的孩子們透過拔河的比賽,帶給也同樣經過風災摧殘而感到無助的大人和社區站起來的力量;它也將那些遠從他鄉嫁來台灣,成為台灣新娘的女人表現出的堅毅,和孩子們的努力作結合,對抗手中的繩和重建未來!

我還記得,紀錄片裡的淑卿姊,在八八風災後一個月,我跟隨著旗美社大一起進甲仙、到小林時,她騎著車帶我拍著甲仙那些破爛的柏油路,衝撞著我當時腦中和手上按快門的反射神經;我也還記得,我每次聽著每一個曾在這些山區未曾被風災破壞前,來這裡旅行的人跟我著盛況,我卻無法想像的心情。

有時,我不禁會覺得自己是個過分冷漠的人,看著外界支援,都會一直問起的同一個問題:「這種幫助,能幫多久?」我企圖想要把眼前看到的那些援手,先抽離這片土地,好讓我知道人的韌性有多強,能夠幫到自己多少忙?

《拔一條河》,讓我看見我所期待的面向。外界的幫助,始終都是外界的,外界不了解一個社區的需要或期待,有時候還會硬是替社區換上新裝,製造更多不屬於這裡的信仰、文化和生活習慣,能夠讓自己重生的方式,就是讓自己「想要」站起來的力量。

片中的新住民活動、拿到冠軍的同慶趴,可以形成一個社區未來的文化和傳統,這都是靠當地人一起建立起來的。我深深認為,只有這樣的力量,才能一直延續下去,外來的幫助,只會是一種輔助。

作為一個記錄片,《拔一條河》不只是呈現八八風災後人們凝聚起來對抗災難的細節,更多的是將戰勝自己的信念,藉由這個影片的記錄,成為一種可能!

《拔一条河》影评(二):这只是一条超字数的短评

除去杨朱早期拍档时的作品,如新宿驿东口以东之类,其后的纪录片愈发形成其固定风格。就拔河一片而言,以两届甲仙国小拔河队参加全国比赛的线性叙事与以拔河承载的凝聚人心的情感线索构成影片的主体,整体上叙事清楚,铺陈有序,在抗灾的时代环境下,彰显出催泪励志的效果。同样是体育题材及其上承载的情感,个人感觉拔河要比千锤百炼好一个层次。问题也有,一是片中切换进出八八风灾的影像时总感觉有些不协调,而是有些地方煽的过了,同期声或者无声有时会更有力量。个人感觉在杨力洲的作品里面,拔河的质量比不上奇迹的夏天,力度比不上水蜜桃阿嬷。但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推荐。

《拔一条河》影评(三):一顆顆破碎的心

“八八風災”後,高雄縣甲仙小林村的居民死的死,走的走,除了無處可去的老弱病殘,留下來的反而是一群來自南洋的過埠新娘。

災後亟需重建的除了建築物,還有一顆顆破碎的心。

小學老師想出讓學生參與全國拔河比賽的好點子,鼓勵孩子站起來為自己打氣,最後拿到全國亞軍。

連台灣身份證也辦不下來的新住民媽媽,也逐漸在陌生之地重建自信,通過服務社群發現自身的價值,劇組甚至幫她們圓了一個穿婚紗的願望。

觀影時戲院內聽取哭成一片,習慣了要風得風的香港人,在這一個半小時裡卻發現了自己內心的脆弱與不安。

風災帶不走人類的自尊自重自強,導演楊力州也表示:“不放手才能戰勝逆境,這部電影就是獻給那些緊緊抓住繩子、不願放手的人的。”

《拔一条河》影评(四):一种精神自救,平实却打动了我

几点想法:

其一,觉得把拔河和灾后重建、移民外籍联系在一起有些主观意识上的过度解读。尤其是第一部分谈到外籍女人时,我印象里字幕打出了“孩子们投入拔河的同时,家里的女人们也开始了他们的拔河”,说实话,我看不出来有什么必要的联系。

其二,“拔河”这个词本不应该加量词“一条”,记不得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比赛的时候,孩子们在拔河的时候闪现了风灾的画面,这一条河也许是甲仙大桥下的那一条,“在风灾中仍不忘抓紧绳子”。这个想法有点主观,也许并不对。

其三,是我认为这部纪录片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真实地打动着我。没有抒情性的独白,或许有一些文字旁白,也是作为辅助让你自己去解读的。全程记录下的都是pd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谈话。尤其是还保留了pd去吃东西的场景,就很真实。也都是靠细节,靠生活,让我们觉得的确如此。

以上。

《拔一条河》影评(五):《拔一條河》:殺出明天友.共.情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是一首很經典的老歌,也是楊力州在《拔一條河》裡面的英文名字。《拔一條河》指的並不是在片中呈現的拔河運動,更有別的意思,生活帶來的磨難都太殘忍了。零九年的八八風災死傷無數,有些台灣的紀錄片影人也拍過風災題材的紀錄片,許慧如的《鄉關何處》記錄的是小林村的重建與講到當地原住民的傳統文化。同一件事情,在不同影人眼中都有自身的觀察與解讀,有助觀眾認識這件事情的內部變化。

在《拔一條河》呈現的是一貫楊力州的風格,懂得「用情」,看過他的其他作品如《青春啦啦隊》、《被遺忘的時光》還有是《他們在島嶼寫作》中拍林海音的一集,都被影片裡的「人情世故」弄得哭笑不得,爾後是感受到影人的用心,他有銳利的觀察力、懂得不經意的讓人真情流露。《拔一條河》也是記錄八八風災,聚焦的是災後重建,主要的命題是「風災無情,人間有愛」。影片透過學生的拔河運動與外籍新娘的處境帶出災後甲仙的重建,重拾對土地的關愛、人文的信心與社區之間的溝通。從一片寂靜與死水之中,重現光明,重新站起來。這條「河」不單是小孩在拔、背後拔的人還有是他們的家庭與社區。

影片開初裡的甲仙國小拔河隊基本上沒有好的裝備、物資貧乏、要到別的城市借資源。在一路的拍攝,一邊可以看到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這個時候甲仙需要的是從傷痛中站起來,而拔河為孩子帶來了自信心與快樂,讓他們專注其中。從學兄學姐那雙破爛的鞋子到後來的學弟學妹身穿的光鮮鞋子,看到的是進步。在災後有很多人幫助甲仙、社區裡的人也協助學校的發展,例如連便利店也為學生們提供快餐,鼓勵他們要多發言。孩子是甲仙的未來,得到了很多的支持,至少在社區內有些有心人組成隊伍為年輕的孩子做茶點,讓他們感受到愛。

愛,基本上是楊力州在紀錄片裡的主體。無論是關心老人議題還是在這次的災後的題材上,他懂得捕捉人物的神情與個性,即使是一些很平常的交談都變得有趣起來。在紀錄拔河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甲仙的新移民都是那些的外地新娘,就把她們的故事寫進紀錄片裡面。本來是被忽視的一群,但在災後的重建過程中她們也有機會讓人認識,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災難發生後,有能力離開的人都離開了,留下來的人就只有自強。

孩子的奮鬥、故土的榮譽為他們帶來希望,別以為孩子不懂,其實他們很聰明的。拔河比賽是寄望,是當地的盛事。社區與人是共生的,當村長宣佈孩子要回歸前,整條村都十分開心。比賽得了第二,輸贏真的不重要,因為努力過。拔河隊的精神也傳下去了,深信總會拿到冠軍。孩子們競技與大人們是息息相關的,大家都要生活,在鏡頭裡也開始了解到甲仙的故事。

外來新娘講到她們對社區的看法,講到她們的遭遇與工作。孩子們未必明白他們的母親,而他們終於有機會認識她們。盲婚啞嫁,不黯婚姻之道。到了台灣只有努力的工作,為了糊口。生活已經困難,甲仙卻多災多難,水災、風災與地震接連的光顧。要生活與生存,靠的是團結與互相的支援。她們雖然是外來人口,但卻植根甲仙。異鄉人,都有思鄉情,家在甲仙,家在自己的國家。在紀錄片中記錄著她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社群活動,走進社群當中,成為一份子。

《拔一條河》並不是單純的災後紀錄片,它是一部很人性化的電影,微小的一舉一動都相當觸動人心,一個拭淚的動作都是有原因的,拍這些並不是要營造煽情的氣氛,而是這是人的真情流露。人有三衰六旺,命運也各安天命,做到的並不是要怨天怨地,而是和它對抗。影片帶來了生命的盼望,風災無情,但社區可以因一件事情而變得不同。不需要扮演虛偽,而是坦露自己。有些東西要改變就只有當事人自己上心,沒有施捨、沒有憐憫,有的是今日別人幫了你,明天別人有難時,你幫人。生活需要勇氣,《拔一條河》是一部展示了愛、勇氣、努力、光明的紀錄片。Like the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I will lay me down.講的就是同理心,祝福甲仙。

文/Dorothy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