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远征远征》观后感精选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远征远征》观后感精选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远征远征》观后感精选10篇

《远征远征》是一部由吴斌 / 朱质冰执导,张丰毅 / 沈培艺 / 万思维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征远征》观后感(一):从期望到希望,我的看剧历程

[十分好评]真正的历史剧不是完全属实,而是政治上的不偏不倚

09年的老剧,如今才得重见天日,故事真实没有政治偏袒,是国家文化氛围的一大进步。有人说剧情拖沓战争戏份太少,道具动画幼稚,也有人说跟史实并不符,这些或许不假,跟很多电视剧比起来,故事的趣味性和连贯性都有所欠缺。但个人觉得这部剧比起同样写滇缅之战《团长》只好不坏,因为《团长》个人觉得他的政治正确性太强,甚至有种高级黑的意思,虽然正面上承认了国军抗日,后面故事却来了个纯属虚构,刻意凸现国军存在的缺陷。这部剧或许不完美,但我愿意挺它。

[减一星]三兄弟戏份,感情戏太多让整部剧变得有点假,拍摄手法角度太老套,战场氛围不实,道具场景,特效都不真实,总体说来是一部国军抗日神剧。另外非常不喜欢老三这个角色。 再次刷新分数,给个六分及格分,剧情太假了,看着鸡皮疙瘩掉一地,不要在刷新我的底线了。

四分不能再多了,剧情烂极了,已经弃了,让人看着恶心之至!三环存在很大问题,死个营长几乎疯了,死个师长就像死了爹,老三你感情这么丰富,怎么没见你为一个士兵的死有过一点点伤心,打个仗就知道咧着醉笑,不知道一天怎么那么开心!

《远征远征》观后感(二):烂出新高度 台前幕后的故事

每个搞创作的人把自己手上完成的作品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实在是不忍心骂它。就像我不认同张丰毅说自己儿子长得丑一样。但是,这部五年前就拍摄完成的电视剧。如今终于看到,却是烂得不能再烂了。槽点实在太多。和其他观众不同的是,我看这部戏,不仅是作为一个观众,也是一个全程参与制作的幕后人员。所以,不仅知道画面上的漏洞,更了解它背后的原因。然而,失败是成功之母,今天点明它的缺陷,总结经验,是为了明天做得更好。

首先是编剧太烂。原来,这个编剧是某部队文艺创作组员。看来,这种体制内机关干部真是整不成。这些人物,情节设计,我闻到了点了大字报,革命样板戏的味道。脸谱化的非人类思维。假大空一套一套的。

剧中主要角色一个个死得一点不值得同情。纯粹是自找的。先是坐轮椅的老妈妈。空袭警报响了,下人说,太太,您去躲一躲。老太太说,我不躲!我就在这。看他小日本敢来坏我的团圆饭。哈哈!你以为你是钢铁侠吗?之前在老家,就被日本人扔炸弹,炸残了双腿,如今还一点不长教训?动物都知道逃命,有求生本能,这老太太连动物都不如。这是什么奇葩生物?再有,日本空投一个炸弹下来,落到院子里,四周瓦片都不掉,太假了!

最后一集。段仲仪终于如愿领兵打仗了。两个儿子上战场找死,他作为指挥官,竟然毫不知情?没人报告,自己部队啥动向都不知道,还打个屁啊。老三之前一直在打仗,原来有一场战斗,都知道自己在山下,敌人在山上,自己处于劣势,伤亡很大,知道偷偷从后山摸上去。按理,人都是在经验中越来越聪明的,这老三可好,越来越弱智!这就是编剧要他死,就这么完全不合逻辑地硬编出来的。老二之前一直做文官,没有经验,还勉强说得过去,老三忽然变成战场上的菜鸟就完全是不可思议了。老二编得也够烂。说是从美国学成回国,又跟着史迪威,孙立人等将军那么久,看着他们研究战略战术,没见过猪跑,总吃过猪肉吧?我没当过兵都知道这种情形必死无疑。他会不知道?他们不是去打日本鬼子,他们这个完全就是自己想死。

当时刚翻开剧本看了几页。就发现一个很大的漏洞。老三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这个消息从何而来,没有交代。是怎么造成他心理阴影的?没有交代。剧本里就只是这么没来由,莫名其妙地描述他的内心活动。耳边经常回响起一些声音,半夜惊醒,睡不着,起来练拳击。导演原来是搞摄影,第一次执导。能按部就班拍就不错了,更别指望他能有什么艺术加工创作了。再到演员这,就只能做无米之炊了。最后观众看到的,就是演员一个人对着镜头转啊转,像个傻子疯子一样地自言自语。

蒋介石这个形象太弱。他能压制各路军阀,接班孙中山,成为当时中国实际元首,没一点手腕,心计能行吗?剧里的蒋就跟个弱智一样,什么都问段仲仪,自己没一点主意。没有军人出身的霸气,没有蒋的老谋深算。编剧为了突出主角,就这么瞎编。估计脑子都不过一下。

剧末,罗斯福派来特使赫尔利调解蒋史矛盾。当时在大理,找了第一个老外,形象太差,又瘦又小。第二个稍稍好一点。谈价钱也要求比第一个人高一点,我带去给导演看,导演说行。导演都认可了,可我还是不太满意。化妆也跟我说,历史上的赫尔利形象高大。跟这个人相差太远。找了第三个。形象倒是很接近了。可后来发生的事让人气得半死。首先,他要价比前两个都高。跟其他人不同,我做这些工作,不是单纯只为了赚钱。所以,为了更好的艺术呈现。我答应了他的要价。早早给了他剧本。到了现场,不会说词!这可是说的他的母语啊!跟他对戏的演员也是美国人,也是讲英语。气得吐血!真没见过这么低智商的!就这种烂人还好意思要钱?!拍了几次,勉勉强强拍完了。

赫尔利的主要戏份都在大理拍了。最后只有一场戏,史迪威回美国,他和段仲仪等人在机场给史送行。这场戏在瑞丽拍。美国老loser在大理。统筹叫我通知他来瑞丽拍这场戏。我通知他,坐长途客车来瑞丽。直到最后一班车到站时间过了也不见他来。我打电话问他。这个垃圾竟然无耻地要求薪水加倍。还要我先预付来回车票,宾馆住宿。把钱交给他在瑞丽的朋友,他才来。我跟统筹说,要不把这场戏删了,他说得问主任,主任得问导演。导演说,得拍。最终,五年后的今天,我看到的是,这场戏有赫尔利的戏,只是一个远景。他站在机场,跟几个主要角色握握手。就这么一闪的镜头!那晚在电话上谈条件,打钱等等磨。已经没有到瑞丽的长途客车了,左说右说,剧组还是非得要他来,从大理到瑞丽,打的打了1600!比机票都贵。就为了这么一个不会说台词的美国垃圾,就为了这么一个脸都看不清的,一秒钟的远景镜头!硬是被这个美国老流氓勒索成功了。其实,花的也不是我的钱,我只是咽不下这口气。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时代不是已经过去了嘛?干嘛还这么日脓包!这场戏,主要内容是史迪威回国。赫尔利只是一干送行人中的一个。可有可无。他不在,丝毫不影响剧情发展。导演只看剧本里有这么个名字,就得来。我直接怀疑,导演会看剧本吗?而主任,原本是个场工头出身。跟他谈艺术创作的灵活处理那是对牛弹琴。本身,他的工作职责也不是创作。他只管赚他的钱。他只能对组里打架闹事的吼上几句。碰上动脑子的事,他做不来。不过,通过反思这件事,我现在已经知道以后怎么对付流氓无赖了。即使是碰到无脑的导演,主任。光吼,光气没用。想跟我耍滑,我会比他还狡滑。

当时拿到剧本,说是已经有英文翻译了。听说是演史迪威演员的老婆翻译的。估计是用网络词典翻译的。看得让人哭笑不得。剧组给了她多少报酬?不管多少钱,这赚的问心有愧吧。

水静萱这个角色,戏里说她去过英国,还是在英国做记者。演员倒是够努力的,她刻意想模仿英式英语。可惜,效果不佳。浓重的中式口音,生硬,语速慢,一点不符合记者身份,听起来那么别扭。要我说啊,要么就找个配音,要么就直接不要说英语好了。

王姬是不是在国内呆时间太久了?讲英语也那么生硬笨拙了。要知道,宋美龄可是11岁就到美国读书的啊!这差距实在太大了。张丰毅就更不用说了,要这个老演员讲英语实在是为难他了。尽管我帮他修改好了英文台词。最后也还是没能说。只能用配音了。

知道这剧为什么烂吗?花了很多本不该花的钱。之前请李幼斌主演。拍了大概一个月,回北京。他拍过的戏份,全部重拍。那些场租,演员费用,剧组食宿,他的报酬等等全部白花钱了。主任和他带的班底也全换了。前任主任临走,这批人也不忘最后偷偷捞点钱。后边的主任也不是省油的灯。做些表面工作给制片人看,小处上省钱,压价。暗地里的油水也不少。其实,捞钱谁都想捞。要说,幕后工作人员再怎么赚,也没有演员赚得多。问题是,一批民工水平的班底,做出来的东西能好到哪儿去?拍摄到一半,资金不足,预算已经花完了,制片人着急上火,高血压犯了。整天头疼。后来终于找来一个投资方来填这个亏空。

一个优秀,专业的制作团队,是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该花的钱可以不花。前面那个美国垃圾的事,跟整个预算比,连根毛都不算。大的浪费在下边。

比如主演,事先没有敲定好吗?为什么开拍了之后走人?男一号啊,这不该是第一重要的吗?前期筹备工作做好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省下来的钱恐怕是上千万了。剧本不够完善也应该是在前期就做好的。而不是在拍摄期了还一改再改。拍摄期,演员酬劳,工作人员酬劳,道具,场地等等,一天得花多少钱?剧本改到最后,我都不知道该看哪个版本了。剧本一改,有些拍了的又作废了。没拍的部分一旦改了呢,好嘛,演员背了几天台词,过两天通知说,改了!演员化好妆,来到现场,说,今天拍不上了。回去吧。史迪威的妆,化一次是3600.统筹晕菜,演员导演晕菜,演员晕菜。不管了,大家都稀里糊涂地拍吧。

前任统筹,估计从没做过统筹。置景道具还没整出场景来,她不管,出来的计划根本拍不了。统筹是要跟剧组每个部门都要沟通的,不知道是谁教她这么自己闭门造车的。还有的统筹,出计划前,不看场地,一个本来只能容纳三个人的房间,出来的拍摄计划要15人到场。这些类似的低级错误数不胜数。

中国原来的文艺单位产生于体制经济。缺乏活力,不适合新的发展。后来文艺创作放开市场了。任何人都可以来做。煤老板也可以投资,任何根本不懂艺术创作的人都可以做。很多场工都是农村出来的青壮年文盲。还有城市里的街头混混,再一步步爬到制片主任。来点貌似黑社会那套骂街摆造型,他们在行。可要说工作严谨,动脑子巧妙化解问题,艺术作品创作,艺术市场经济等等,那是鸡同鸭讲。这样的草台班子在中国很多很多。有一次,一个办公室场景,我手机没电了,放在里面充电,戏拍完去拿手机,被偷了。这些影视制作班底的素质可见一斑。

好的编剧,首先要严谨,其次要懂点人类社会心理学。真正专业的制片主任,不仅要能合理分配安排资金预算,控制预算,也要懂影视艺术创作。现在中国的很多导演都是厨师,而且是水平比较低的厨师,只会照单炒菜。没有创新。这些草台班子缺乏的东西太多了。这就是烂剧产生的根源所在。

《远征远征》观后感(三):以身献国

我点赞,中国远征军无论属于哪个党派,这是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所有的战士为国捐躯这个信念都是一样的,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是永远的英雄,中国是由英雄的英魂重塑对于抗战片请不是一味地批判他的编剧或者是其他的剧情等方面,这只是告诉我们,勿忘历史,警醒我们中国人要有我们的中国魂,崇洋媚外我不知是否仍然严重,但是在我所处的地方已经不存在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还原,他对我们而言,警醒更胜剧情,无数的先辈为我们铺垫,当大家在抱怨环境的艰苦,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反省,不是抱怨,对什么地方有意见,请自己以后去改正这个方面,在前辈的复兴下为国家更添复兴,他们战在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战在没有硝烟却更残酷更实际的战场上,国家在发展,请大家助它一臂之力!

《远征远征》观后感(四):有宏观也有微观的精彩剧集

从来不爱写评价,今天客观来说一说。

从题材来说,必须六星。类似这种纯粹的国军抗日电视剧,不是绝无仅有,也属凤毛麟角。前几集很担心出现红色成分来破坏整部剧,还好没有像张丰毅演的长沙保卫战那样。好像编剧还是军人,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从剧情和场面来看,比我的团长我的团和中国远征军差一些,但团长属于六星级电视剧,本身就无法超越,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也可以有四星半,所以这部电视剧可以打四星至少是没有问题的。因为题材本身就值六星。

从人物刻画上来说,略显单薄。特别是几个年轻演员对戏,有时候会让我显得尴尬。段振国那种桀骜不驯又铁血勇敢,略显稚嫩又逐渐成长的性格和历程没能表现好,小女儿那种傻白甜也有些不适应。倒是老大立国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以后有希望可以成为老戏骨。整个撑场面的还是一些老戏骨,除了张丰毅,其他叫不上名字,比如杜聿明,蒋介石等。这些人物才是真的灵魂,个性非常鲜明。

从表现形式来说,其实还不错,既有站在国际立场表现当时环境下,高层人物的运筹帷幄,也有局部战争的具体描写。

昨晚开始看,一晚上追了八集。到现在看了12集。剧情有些不紧凑。但我本人对这种体现远征军题材的电视剧太饥渴了。所以必须五星好评。客观一点的话,至少四星是可以的。

《远征远征》观后感(五):乱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片子打分那么高,如果仅仅因为题材原因,那还可以理解。先说一下个人观点,选题好,制作太烂!这里不讨论剧情,不讨论演技,仅仅从历史事实来说,基本每集都有错误,都是历史硬伤,创作人员完全不懂历史,完全不懂缅甸名称,完全不懂远征军,很多核心事实都是瞎胡来,由此可以看出从编剧到导演,没有人在意历史,没有人为历史负责。

既然说的是远征军,前边剧情略过,直接从远征军入缅开始。

同古保卫战,日军偷袭200师指挥部,日军称让士兵埋伏在锡当河南岸,锡当河是南北流向,同古城在锡当河西岸,按道理日军应埋伏在东岸,怎么会埋伏在南岸?难道是从安达曼海一直向北游到同古?这里还有个小问题,戴安澜通过青蛙的叫声判断敌情,由于本人没有到过缅甸,3月的缅甸是否有蛙叫,存疑!

一封来自梅苗参谋团发给长官部的电报。远征军参谋团在腊戍(本剧采用腊戌,二者为同一地方,翻译不同),远征军长官部在梅苗,怎么会出现“梅苗参谋团”?地点和单位明显错误。

远征军撤退时,孙立人给戴安澜打电话说“200师在同古唐吉和东枝已经为国尽力了”,先不说这个通话的事实就不存在,这句话本身就大错特错。唐吉,或棠吉,又译作东枝,这两个名字是同一个地方。

说到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撤退情节是绕不过去的,撤退路线众多,本剧想面面俱到,结果比实际撤退还乱七八糟,路线地名都对不上,极其混乱,编剧应该先学习缅甸地图。按电视剧中,主要这么几支。

史迪威长官部——剧中路线:史迪威带人从一条不知名的河流登上竹筏,转至钦敦江,到霍马林时,段安国说到印度了,就有英军士兵来接应了。正确路线:缅甸撤退开始,长官部由曼德勒向西,史迪威在曼西弃车步行,至霍马林登船,这条河流就是钦敦江,顺江南下,至唐都上岸,西向至英帕尔。

第5军军部和新22师——剧中路线:杜聿明和廖耀湘过野人山,最后时刻电台联系上重庆,蒋给杜空投并让杜撤至印度雷多。真实路线:杜聿明制定翻越野人山路线,即经大洛、胡康谷地翻越高黎贡山至云南福贡。廖耀湘坚决反对,但杜坚决执行蒋介石回国命令,在孙布拉蚌遭日军伏击,还搭上96师副师长胡一宾一条命。在大洛谷地被美军飞机发现并一路空投,沿胡康河谷西侧至新平洋到印度雷多,没有美军飞机发现,这一路估计要全军覆没。剧中因为电台联系上重庆之后才有空投不可信,在山里走了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五月的雨季,电池早废了,怎么可能又突然有电了?只可能是飞机发现了部队,空投了物资(包括电池),这个逻辑才靠谱。

新38师——基本和长官部撤退路线差不多,掩护杜聿明撤退后由温佐向西,在旁宾渡江至英帕尔,是所有路线中撤退最顺利,路线最近的一支。

200师——剧中路线(最乱):跟随第五军主力部队撤退并负责断后,这是完全不可能。真实路线:200师奉命夺回棠吉(东枝)后,由于雷列姆和腊戍相继失守(66军的新28师、新29师,溃败后顺滇缅公路后撤),200师陷入被围的局面,参谋团林蔚命令200师由景栋东撤回国(景栋守军为甘丽初第6军,200师暂归第6军指挥),杜聿明命令200师北撤向主力靠拢(此时主力在卡萨),忠诚的戴安澜坚决执行老长官的命令,走向日军重围,进至细摩(细胞摩谷)公路遭到伏击,戴安澜中弹,八天后在茅邦牺牲,余部在巴莫南坎间回国,腾冲西部向北,在泸水度过怒江。首先,200师没有掩护主力撤退,毕竟东枝距曼德勒太远,全军都在撤退,已经赶不回去了,担负掩护任务的是新38师。其次,200师从未到过野人山,野人山在密支那以北,戴安澜刚过梅苗就牺牲了,余部直接向东回国。第三,200师在滕北没有长时间休整,此时腾冲已经陷落,200师在腾冲西部快速通过,向北到泸水过怒江才绕出日军防区,戴安澜的棺木也是在泸水置办的。

电视中大概讲了这么四条线,真实历史完完整整地过完野人山回国的只有第5军96师,基本上走的是杜聿明设计的路线,更要命的是还拖着大炮,整整在野人山转了一圈,直到八月才由福贡回国,这一路历时最长,伤亡最大。

段鹏海的墓碑上刻着民国三十三年,实际剧情发展(驻印军在训练,美军在修路)才到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

水老先生临终时说“自抗战开始,只有殉国的将军,没有殉国的地方官,老夫愿做一个以身殉国的地方官”,这句话就是编剧想当然,1938年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王铭章守滕县,时任滕县县长周同就说过这样的话,原文“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吾愿开此先例”,王铭章殉国后,周同跳城而死(《我的特一营》中也有这个情节,不知道是不是《远征》编剧按这个抄的),周同是正式任命的县长,水老先生是临时县长。

道具问题,美国军乐队用的都是“津宝”鼓,导演能不能把“津宝”log糊上?攻打腾冲时,巧妹给刺刀营准备的白面大肉蕨菜包子,我想问导演,整个抗战期间,滇西人民吃过白面馒头吗?至于枪械,所有国产战争片通病,都是有什么用什么,管他那个时代用什么!

以战争故事的角度看,该片不如《中国远征军》!能拍这么一部电视真心不容易,只想请影视创作人员用点心,严肃认真正确对待历史,不要想当然胡搞。英雄为国洒热血,好的创作,应该心存敬意感激不尽去祭奠为国赴死的英灵!

《远征远征》观后感(六):以身献国

我点赞,中国远征军无论属于哪个党派,这是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所有的战士为国捐躯这个信念都是一样的,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是永远的英雄,中国是由英雄的英魂重塑对于抗战片请不是一味地批判他的编剧或者是其他的剧情等方面,这只是告诉我们,勿忘历史,警醒我们中国人要有我们的中国魂,崇洋媚外我不知是否仍然严重,但是在我所处的地方已经不存在了,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还原,他对我们而言,警醒更胜剧情,无数的先辈为我们铺垫,当大家在抱怨环境的艰苦,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反省,不是抱怨,对什么地方有意见,请自己以后去改正这个方面,在前辈的复兴下为国家更添复兴,他们战在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战在没有硝烟却更残酷更实际的战场上,国家在发展,请大家助它一臂之力!

《远征远征》观后感(七):国家的英雄值得我们铭记

难得的好剧,2009年就拍的,现在才能看到,实在有些可惜。故事背景是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主线是段氏一家人的抗日的故事,当然历史上没有段仲仪等人,但以他们家作为参考,可见当时整个远征军整个抗日军队,甚至整个国家的样子。剧中也出现了蒋介石,杜聿明,戴安澜等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没有胡编乱造,特别是戴安澜将军那一段故事,无论是书信遗书,还是和杜聿明的军情电报,都与历史上一模一样,这一点值得点赞。 剧中将士们说:我们是在境外作战,到了日后,咱的国家还算不算不算这笔账,国人还会不会记得这件事。这句话或许在过去几十年成为了谶言,因为种种原因,远征军的将士们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甚至还为此孤苦一生。但有这一部剧,有等多的人逐渐知晓了他们的英雄事迹,政府国家也更多的承认,我相信英雄们也终于可以含笑九泉,国家的英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远征远征》观后感(八):不看战争剧的我仔仔细细看每一集

有的人说不真实。想看真实的,你可以去看纪录片,也不一定全是真的。完全真实,你觉得能过审吗?我从来不喜欢看战争片,但是远征我特别仔细看完了。沈培艺、王姬一路飚英文,欢乐颂那两个饰演海龟的演员能说几句?她们只敢说,,yes,no.其他的战争片或者古装片,女主黑发里夹着红头发,化浓的吓人,配音配的恶心,剧情雷人,比远征假了一万倍。远征的很多细节也做的很真实,包括场景、道具、服装、配音,肯花大篇幅进行配角的塑造,描写谈判各方的心理。配角和群演的表演都很细致,沈培艺的气质浑然天成,美丽优雅。全剧只有2%的爱情也让人感动。扮演三儿子的演员太棒了,演技好,又man又帅,小鲜肉不能比的。总之真是难得良心剧,现在太难找了,我没找到。

《远征远征》观后感(九):国家记忆

真的是部好剧,忍不住来写影评,查了一下09年还是11年的戏?电视剧名字也叫 《国家记忆》现在才播吗?还没更完,可惜看的人太少,最近看了太多的抗战片,真的想出生于那个年代,可能家庭影响,我从小到大我家都只锁定中央一,看到不少抗战片,谍战片,谍战剧是我的最爱,这段时期的历史剧真看到不少,当然也有太多的抗日神剧,明显的歪曲历史和客观事实,真的不想多看,但也有不少好剧,当然剧都或多或少有不足之处不可避免的,这部片子真的少有的正面描写国民党,是的,早就应该为我们展现最真实的历史,对于中国远征军我真的是近几年才知道,之前真的不知道,之前有部剧叫中国远征军,大概11年的,也很不错,小时候对于电视的宣传和历史课本好像对这段远征军很少提到,抗日战争中国人大概有1000多万的人去世了,有很多都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而热血奋战的英烈,抗日战争不分党派,他们都是英雄都值得我们去缅怀学习,每次看到这类片子都会无限感概,还是国家强大才不会受人欺负,但也真的不喜欢看到党派之争,但是最近几年看电视剧,发现只要是抗日不管刻画的国多么的打压共,但是国的军人还是抗日的,至少没像之前那么偏颇了,这个影评可能不是这部剧的观后感,而是我家近一年来不停看抗战剧以来的观后感,我这一年看的至少20部以上,加上之前看到的,觉得这两年的抗战剧对国的军队有点正视了,很多整部剧只讲国民党的抗战的事迹,这是个好现象,最近几年抗战剧的人物原型,我查了,很多都是2014年颁发的第一批抗日英烈英雄名单中的,这段历史我们要铭记,忽然想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每次升国旗唱国歌时都会肃然起敬,起来起来起来,前进前进,前进进!我爱我的祖国,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真的不容易,我有个习惯,可能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我心情不好低落时都会跟着 国际歌 大声唱,就会觉得好些,发现我和周围人不太一样,很少女生和我这样吧,中学时还和好朋友大聊时政和历史,她称我为愤青。。。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军人后来又想成为一名新闻记者,总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总想从事有意义的工作,但是人总拗不过现实和命运,到头来小时候的侃侃而谈不过成了回忆,现在的工作真的觉得没意义,无聊繁杂无效的工作,但得生存,生存都生存不了何谈梦想,现在很少在人面前谈论时政,因为同事们不关注,她们喜欢唠家常喜欢聊八卦喜欢办公室内斗,而我最厌倦这些,但慢慢都会有烟火气,因为我得适应得生存,想跳出这的圈子,我不喜欢。。。现在每天早上我家还会看新闻频道的朝闻天下,因为早上准时都会看。。。有些跑题,只希望我能不停的前进前进,我们的国家也不停的前进前进前进进,这段国家记忆,我们会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做出牺牲的英烈

《远征远征》观后感(十):一个优秀的连续剧

这个《远征 远征》非常好,值得一看。

《远征远征》这部讲述中国十万远征军历经千辛万苦前往缅甸,耀武扬威的历史正剧终于在重庆卫视播出了,尽管没有一线平台接纳,重庆卫视也没有做太多的宣传,但绝对是一部难得的好剧。

这部剧实际上在2014年就已经制作好了,可是却一直推迟到今年才播出,而且只在重庆卫视一个平台。看完后,不少人都不得不感叹导演和编剧选材的大胆,这段尘封多年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搬上荧幕,让观众们对云南和抗战有了更多的知晓。

这部剧是由以制作拍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家常菜》等婚姻情感剧而见长的国内著名金牌制片人朱质冰投资拍摄,并由他本人担任该剧的总制片人、总导演。剧组于2011年10月25日在昆明开机拍摄。原名叫《国家记忆》,南京军区的蒋晓勤少将操刀剧本创作,把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甸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搬上荧屏。

虽然该剧的主演你可能只认识一个张丰毅,不过个个都是实力派,里面段振国、段安国的扮演者万思维、薛皓文都比当下的小鲜肉的演技好太多,小编看到结尾两兄弟同时握手牺牲的画面,真的忍不住落泪了。张丰毅老师的演技也是棒的没得说,名副其实的男一号。

这部剧主要讲述了1941年,半壁沉沦的中国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岌岌可危!蒋介石亲自接见赋闲多年的滇军中将段仲仪,并委以盟国军事协调的重任,参与缅战筹划和指挥层协调。段家儿女纷纷走上抗日战场:长子段立国,作为修筑滇缅公路的中国专家奔赴前线,与妻子一起光荣殉国;次子段安国,史迪威的联络官,亲历了战场的残酷和决策层的纷争,在知晓自己是段家养子身世后,毅然赴前线与普通士兵共生死;三子段振国,因对父亲的误会,放弃学业以求死之心加入“刺刀”别动队。从入缅侦察,到同古阻击战,从野人山败退到固守高黎贡山,他成为抗战英雄,大反攻时为国捐躯;幼女段茵华战地记者,为远征军艰苦卓绝的战斗拍摄了大量照片,成为那场战争的忠实记录者。

选材好、演员演技好,让人看得恋恋不舍,小编可要提醒大家,没有看过的赶紧准备好纸巾,静静回味一下这段十万远征军艰辛抗战的历史吧!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