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青春雷锋》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青春雷锋》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青春雷锋》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青春雷锋》是一部由刘一君执导,胡家华 / 孙健淇 / 张江诗琴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雷锋》观后感(一):《青春雷锋》之胡家华:用心灵演绎英雄传说

不管怎么说,雷锋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几乎所有的60后、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们都是伴随着这个名字长大。或许,任何人的成功都无法脱离他所生活的具体时代语境,雷锋也是那段激情岁月中成长起来的英雄,在他的身上也打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换一个时代,大概也不会出现那种激情如火的人物。

然而,无论如何雷锋在一个渴望英雄的和平年代成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尽管这英雄并不是由伟大的业绩,而是由一丝一缕的小事串成。时事造就固然是一个方面,但英雄本身的思想与成就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实。

由刘一君执导,胡家华主演的《青春雷锋》取材于雷锋日记和传记等多种史料,真实地刻画了这一英雄人物平凡却绝不平淡的一生。相对于此前崇高、光辉的宣传形象,这一次电影中所塑造的是一个多层面的雷锋,让我们在感受到那份超人的热烈与纯正的同时也真正体验到英雄的内心世界,看到在他心中的复杂情感。

或许,在当今时代演绎雷锋需要一种勇气,因为当那份如火的革命热情退却之后,哪怕再高明的模仿者都不见得能找回那份神韵,很多时代我们只会看到一份失真的模写。因而对于胡家华的演绎在观影还是替他捏一把汗,担心他是否能跳出这种思维的界限。

的确,我们无法还原历史,因为任何对历史的解读都只是我们当下语境中对自身处境的某种程度的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讲怀特海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疑是睿智的。然而这其实并不能取消历史本身的独立性,因为说到底我们对历史的解释并不只是一种顺应性解读,而是一种双向性对话。

胡家华所塑造的雷锋与他就处在这样一种关系之中,对于逝去的英雄我们无法考察历史的真实,哪怕再细微的传记也不能还原英雄的一切。然而,我们可以通过某种心灵的沟通来使英雄进入到我们的世界中。因为相对于不断变换的具体历史情境,总有某些情感是我们共同体验的对象。对英雄的理解就是这样一种现实,它使得我们能用心灵的交往缩短时空的距离。

通过《青春雷锋》,胡家华向我们展现的并不是一个定型化的、没有任何瑕疵的英雄雷锋;而是一种充满理想与激情,甚至带有某些冲动气质的热血青年,他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对于人生的饱满热情。这固然不是历史上的雷锋,但这却是一个更加真实的雷锋,因为这是生活中的雷锋,无论我们的生活变幻多么剧烈,那些让我们动容的热血与激情,正义与善良,理想与汗水,总能让我们真正做到心灵的沟通,而只有这种沟通,我们人人都能走进雷锋的世界,体验英雄的心路历程。

《青春雷锋》观后感(二):雷锋

简单来说,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传播了正能量,不过从一部电影角度来说,如果不是单位发的电影票,我绝对不会主动去买票,相信该票的大部分票房也是由国企央企工会贡献的,影片的拍摄手法很写实,如果你真的能踏踏实实的看完整部影片,会带来一些收获的,也激发了我很多思考,确实,童年时宣扬的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精神,现在都成了笑谈,以前的榜样,现在成了笑料,这确实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作为80后,89年,与90交接的一代人来说,雷锋的宣传力度已经较之70后淡薄很多,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充斥着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从小时候的宣扬雷锋精神,到后来的质疑雷锋,我们现代到底需不需要雷锋,也许雷锋是特定年代的特殊产物,但这种精神不应该被我们抛弃,一个英雄也不应该被我们如此非议,也许生活在今天雷锋只是一个像我们身边很多人一样的普通人,虽然热心肠,但不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但我又总在想,生活中如果有更多的雷锋,这个社会会不会更加美好,从最早的彭宇案,人们对助人为乐引发了很多思考,这是一种病 ,其实帮助他人本身是每一个人回馈社会的义务,是人生病了,还是我们的制度生病了,雷锋精神在今天依然适用

《青春雷锋》观后感(三):青春雷锋

简单来说,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传播了正能量,不过从一部电影角度来说,如果不是单位发的电影票,我绝对不会主动去买票,相信该票的大部分票房也是由国企央企工会贡献的,影片的拍摄手法很写实,如果你真的能踏踏实实的看完整部影片,会带来一些收获的,也激发了我很多思考,确实,童年时宣扬的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精神,现在都成了笑谈,以前的榜样,现在成了笑料,这确实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作为80后,89年,与90交接的一代人来说,雷锋的宣传力度已经较之70后淡薄很多,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充斥着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从小时候的宣扬雷锋精神,到后来的质疑雷锋,我们现代到底需不需要雷锋,也许雷锋是特定年代的特殊产物,但这种精神不应该被我们抛弃,一个英雄也不应该被我们如此非议,也许生活在今天雷锋只是一个像我们身边很多人一样的普通人,虽然热心肠,但不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但我又总在想,生活中如果有更多的雷锋,这个社会会不会更加美好,从最早的彭宇案,人们开始了对助人为乐引发了更多思考,然而我以为这是一种病 ,因为本身帮助他人是每一个公民回馈社会的义务,本不应引发如此之多的争论,是人生病了,还是我们的制度生病了,每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正恰恰反映了如今各阶层价值观的百态

《青春雷锋》观后感(四):保持本真,坚守初心

《青春雷锋》中的雷锋,个子矮,力气小,但凭着一股遇到困难便解决困难,哪里不会就在哪里下功夫的憨劲儿,一步步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在炼钢厂,不会开推土机,便半夜练车,成为了厂里的推土机手第一人。在部队,扔手榴弹扔不远,便深夜练习,成为了模范标兵。 坚持尽可能的帮助他人,背着队友往队友家里寄钱,在捐款时只署名解放军。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与不解的包围中,他从来没有想过“我应该和别人一样”,他从来没有怀疑过:渺小的个人对整个庞大的国家有何意义?就这么一直执着于意念,并跟随自己的心,坚定地做着自己认定的事情。 令我感动的是他的这份坚守与执着,他的这份真我与独我的完整统一。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自己无倦感不懈怠,也不因外界环境而妥协,始终如一日,活成了一道光,既照亮了自己来时的路,也温暖了别人的心。 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却不让他们在生命的纸张里留下颜色。不因为看过丑陋的人而让内心沾染灰尘,不因为受过伤害而让心灵留下疤痕,不因为和别人不一样、显得不合群而放弃自我。保持本真,拳拳初心,一直如此坚定执着地走自己来时那条路。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群居的环境下,我们承受着别人的眼光,成全了“大众”的主张,获得一派和谐。那些唯属于自己的特质,被一点一点地舍弃和剥离,然后沉浸在“我们都一样”的满足中,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而世界上也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无疑,雷锋活成了一个时代的丰碑。 走得太快,后知后觉,有些东西已经掉队了,需要我们回去捡拾。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曾经是个怎样的人?那份本真与初心还在吗?现在的自己我满意吗?我努力奋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和别人站在同一条线上吗? 或许,我们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让世界不要改变我们。与君共勉!

《青春雷锋》观后感(五):在平凡的时代里书写神圣传说

对于我们时代来说,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几乎在一百年的时光里我们体验了无数的悲欢离合,看惯了数不清的繁华与落寞。可以说,上个世纪仍然属于英雄的时代,只是到了最后十来年才开始真正进入普通人的时代。而今,当战争的硝烟完全散尽,革命的激情也已经被日常生活的琐碎所替代时,我们重新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总有说不出的感慨。

毫无疑问,雷锋是那段岁月里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个人的代表,成为那个时代的某种象征性表达。就象好多神话过后总有人去寻找当初诞生时的痕迹一样,当革命的激情退却之后,也总有好事者一一去考证那些光辉事迹的不合理之处。然而,这种考证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某种情绪的集体化表达,至于作为被集体化的个人本身是否真的做过那些事情并不重要。就雷锋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做过哪些事情,而是他代表了一种什么性质的思想观念。

就如我们无法理解神话时代的先民生活一样,失去了特定的氛围,我们或许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当初的那种革命理想主义的激情。在一个平庸化的时代,我们更多的专注于个体的利益得失及一般的物质生存需要,而雷锋时代的那种生命的激情则很难再被真正体验到。

或许,这就是摆在胡家华面前的一个演艺难题,当时代变换了色调,如何在新的时代里阐释那些褪了色的革命记忆?由刘一君执导的《青春雷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革命理想主义的一种回顾,但却不是对那个时代的全方位展示。因而,如何塑造适应我们时代文化需要的雷锋形象也就成了影片成败的关键。

这一次,胡家华就在一个在平凡时代里书写传奇的人生故事,用一种我们可以理解的方式来重新阐释英雄。如果说,当初革命激情如火的时代里,雷锋是一位革命的圣徒,远离了人间的烟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所谓雷锋出差一千里,做了好事一火车。在得到领袖亲口肯定后,这种光辉的形象逐渐将他从凡间拔到云端,成为亿万民众学习膜拜的对象。那么今天,在一个怀疑一切,解构一切的时代,我们又该怎样来理解那曾经的英雄。

一种成圣的方式是弃绝尘世,成为众生的榜样。另一种成圣的方式是成为众生中最平凡的一员,用自己的平凡演绎生命的奇迹。如果说,当初那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是前者的方式,那么在《青春雷锋》中胡家华演绎的则是后一种方式。电影《青春雷锋》在很大程度上剥离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神光,将雷锋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革命青年。或许,这其实更接近真实状态的雷锋,因为,无论怎么宣传包装,事实上他所做的都是最平凡的事情,而剥离了那些虚幻的光彩,我们看到才是真实的雷锋。

《青春雷锋》观后感(六):青春雷锋

前几天,观看了《青春雷锋》首映。首映仪式上,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刘一君说:“投资方从十多名导演中选择了我,是因为我相信雷锋事迹的真实性!”

影片中,雷锋并没有以往同类影视剧中“高大全”的形象出现,而是从细微处入手,用不同的手法串起一个个小故事,将一个鲜活的雷锋还原到荧幕上。他的一生平凡却耀眼、伟大又真实,更像是你我身边的朋友、同事。

雷锋信念坚定,当他刚刚到鞍钢时,他的“师傅”乔安山让他洗衣服,他据理力争,让乔安山改变了“旧一套”思想;雷锋追求时尚,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皮夹克、皮鞋,在他的精神导师张书记批评下,他痛恨自己的虚荣,收起了新装;雷锋向往幸福,他有青梅竹马的女友王伶俐。不过,他的甜涩初恋悄然逝去,当他从部队兴匆匆返乡探亲时,正好看到王伶俐嫁人的一幕。

如此塑造的雷锋是一个活生生的、观众乐于看到的雷锋,影片中的雷锋有长处也有缺点,他是别人偶像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精神导师和榜样,这样的雷锋更有生命力、感染力、号召力。雷锋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雷锋精神是由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的汪洋大海。娓娓道来的一个个短小故事用细腻地的丝线编织成一条雷锋精神之路,让我们沿着这条路去开花、结果,将雷锋精神世代传颂。

作为八零后,我是在“向雷锋同志学习”氛围中长大的一代,上学的路上洒满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那时候,学校定期组织去军烈属、孤寡老人、农户家做好事,同学们也都积极地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学雷锋,大家都以能够得到一面小红旗为荣,小小的红旗承载了孩提时代的梦。那时候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像雷锋叔叔一样,投身祖国建设的钢铁洪流中,甘做革命的一颗螺丝钉。

不知何时,社会风气变了。有人说雷锋傻,不会再有这么傻的人;有人说雷锋是季候性的,三月来四月走。现今,路上有人跌倒了,没人敢扶,见义勇为却成了肇事者。这种不正之风的出现正是雷锋精神缺失的表现,见义勇为者将雷锋精神的乐于助人发扬光大,缺失者心中则没有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缺失了知恩图报、感恩的情操。学习雷锋精神正是治愈各种不良风气的良药,国民素质提高、人性不断升华的过程就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过程。国强才能民富,反之亦然。

影片结尾,雷锋牺牲了,悲壮的音乐声中有人悄悄拭去滑落的泪水。银幕上,雷锋生前的场景一幕幕闪回,当画面定格在雷锋牺牲那一幕,雷锋缓缓站起,朋友诧异地问我:“雷锋没死,是吗?”

沉吟半晌,我说:“对!雷锋没死。作为个体,雷锋已经死了。但是雷锋精神会永远流传下去,千千万万个雷锋会站起来!”

前几天,观看了《青春雷锋》首映。唉,又当了次会托!首映仪式上,导演刘一君语出惊人,他说:“投资方从十多名导演中选择了我,是因为我相信雷锋事迹的真实性!”(内心独白: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影片中,雷锋并没有头顶晃瞎大家钛金狗眼的光环闪亮登场,而是用四维的手法串起一个个鸡血场景,将一个屌丝的原型忠实地还原到荧幕上。他的一生注定了是逆袭的一生,他更像是你我身边的朋友、同事。

雷锋信念坚定,当他刚刚到鞍钢时,他的“师傅”乔安山让他洗衣服,想走旧社会的老一套,作为资深屌丝,雷锋怕谁?何况他乔安山又不是糕富帅,虽然挺高,但充其量是个开铲车的;雷锋终于发工资就,买了皮夹克、皮鞋,他想正式向着糕富帅转变,在他向家乡的屌丝们炫耀时,资深屌丝老张训斥了他,他痛恨自己的张扬,开始了低调的奢华,他要从精神上糕富帅;雷锋心里也有个女神,是青梅竹马长大的王家大姑娘。不过,他的美梦到此为止,当他从部队兴匆匆返乡准备拿下女神时,悲催的一幕出现了,比他还屌丝的损友正在上演着一场更加经典的逆袭之战,雷锋杯具了。哎,屌丝何必难为屌丝啊!

如此塑造的雷锋是众多屌丝乐于看到的,大家从雷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影片中的雷锋有着积极逆袭的想法,有着各种低调的张扬,这样的雷锋更有亲和力、感染力、认同感。雷锋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雷锋之路是由点点滴滴的逆袭汇聚成的汪洋大海。场场努力演绎的奋力挣扎都是一个青年屌丝用细腻地的梦想编织成一条逆袭之路,亲们,让我们沿着这条路去战斗、去逆袭,将屌丝精神世代相传。

作为八零后,大家是在“向雷锋同志学习”氛围中长大的,上学的路上洒满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那时候,大家都说这尼玛雷锋肯定有背景,天天至少有3个人跟着他,一个拍照、一个录像、还有一个帮他写日记。哎,差距啊。

有人说雷锋傻,不会再有这么傻的人;有人说雷锋是季候性的,三月来四月走。现今,路上有人跌倒了,没人敢扶,见义勇为却成了肇事者。你说,这叫啥事儿啊。当然,屌丝虽然苦逼,但是还有着善良的心,话说一次某屌在看到一大妈摔倒在人行横道上,立刻拿出手机,打开摄影功能,一边录一边救助,屌丝的智商不可小觑!当然了,这样的情形也发生过,场景同上,不过是在大妈摔倒后,该屌立刻反方向摔倒,一边口吐白沫一边蠕动着向远处蹭,五米外后,在大妈惊恐的眼神中,该屌丝潇洒地站了起来,拍拍灰尘,扬尘而去,深藏功与名。

影片结尾,雷锋牺牲了,悲壮的音乐声中屌丝们悄悄拭去滑落的泪水,深刻怀念这位屌丝的里程碑式人物,感慨他短暂却励志的逆袭人生

银幕上,雷锋生前的场景一幕幕闪回,当画面定格在雷锋牺牲那一幕,雷锋缓缓站起,朋友诧异地问我:“雷锋没死,是吗?”

沉吟半晌,我说:“对!雷锋没死。信春哥,得永生,原地满状态复活!”

朋友说:“那我不拜大帝了,我要信春哥!”

哎,屌丝就是屌丝啊!

《青春雷锋》观后感(七):《青春雷锋》南京上映 首日“零票房”

昨日是学雷锋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宁上映。“学雷锋日”昨日成为一个很热的话题,遗憾的是,这部《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竟然出现了几乎“零票房”的尴尬局面。

《青春雷锋》着力描写雷锋平凡的成长经历,上映前,该片做过几场组织首映,媒体有报道称“广受赞誉”,用生动的影像和鲜活的细节展示其“感恩社会、热爱生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服务人民”的精神,片中还涉及到了雷锋的爱情生活,还原了真实的雷锋。按照惯例,类似的主旋律影片不会太受关注,但影院考虑到影片的“正能量”,该片在南京各影城(包括非主城区影院)排了近9场。遗憾的是,昨晚,主城区的新街口国际影城和幸福蓝海影城南京商厦店两影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有一位观众买票,都是到时候取消放映了,四场均是零票房。我们也挺惊讶的,一般来说,一部电影总能卖出些票。”影城负责人表示,今天还会为《青春雷锋》安排几场,但到7日,有多部新片上映,就不会有《青春雷锋》的位置了。

除了《青春雷锋》外,昨日还有两部雷锋题材影片《雷锋的微笑》和《雷锋在1959》上映。其中,《雷锋的微笑》通过当事人讲述那些耳熟能详的雷锋照片出炉的过程,展示雷锋的成长历程和精神世界;而《雷锋在1959》则聚焦雷锋当兵前在辽阳弓长岭焦化厂当工人期间发生的故事,首次将雷锋一段青春爱情的萌动搬上银幕。不过,这两部影片在南京没有发行。

扬子晚报记者 马 彧

-------------------------------

怎么看?

-----------------------------------------------------------

最新进展:3月6日,关于“电影《青春雷锋》南京上映首日 零票房 的报道引起了大批网友热议,潇湘影业集团内部人士当晚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经过与放映方核实,首映日当天南京共有89名观众买票进场观看《青春雷锋》,网上 零票房 的报道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

所以人家根本不是零票房。

《青春雷锋》观后感(八):让“雷锋精神”永存

扶老奶奶过马路是我多年的夙愿。

7岁那年,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知道了什么是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就是一首时代的歌、一首永恒的歌,永远召唤、引导、鼓舞、激励我们前进。”

看着老师坚定的眼神年幼的我心里荡漾起了一丝波澜。我低头望望书本,看见插图里小明(没错就是那个小明)正在扶着一个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那温暖的笑容让我内心一颤。这一刻在心里埋下了夙愿的种子。

放学后我在人群嚷嚷中物色着老奶奶。

突然看到隔壁班暗恋着的小妹纸,身体便不由自主的朝着她走去。我用书包蹭了蹭她的书包,她回过头一双大眼睛愕然地看着我,当时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翻天覆地般的冲击。

我轻轻问她:“诶,你们老师今天讲雷锋了吗?”

“有啊,老师说要学习雷锋。”

她甜甜的声音让我顿时充满了力量。

“恩恩,真巧我们老师也是这么说的,所以我要做一件好事学习雷锋。”

“你做什么好事啊?”

“啊。。。。你觉得的扶老奶奶过马路是好事吗”

“恩,是吧!” 她点了点头。

“好,那让我扶你过马路吧!”

“啊,我又不是老奶奶!”

“你现在不是,以后就会是啊,等你老了就是老奶奶了。”

“哦。。。” 小妹纸突然顿悟的样子。

然后我们一边走一边欢快地聊着,她答应了扮演老奶奶让我扶她过马路。我十分的高兴。

走到马路边,我挽起了她的手,打算带着她一起实践雷锋精神。

这时突然看见一个阿姨在对面用恶狠狠的眼神盯着我,当时我就震惊了。我认出来那是她妈妈。

她妈妈飞快的朝我们走来,拉开了我挽着她的手。然后带着小妹纸慢慢远去。我伫立在马路中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人生第一次感到莫名的失落。

第二天,老师莫名其妙的把我批了一顿,说了一些我不太懂的话。

第三天,妈妈也把我骂了一顿,也说了一些我不太懂的话。

从那以后我就再没见过隔壁班的小妹纸,后来听说她转学了。

我还一直物色着一个能让我扶的老奶奶。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有碰上一个。但我依然还记得那句话:

雷锋精神就是一首时代的歌、一首永恒的歌,永远召唤、引导、鼓舞、激励我们前进。

《青春雷锋》观后感(九):有故事、有人物,符合所有电影艺术规律的影片!满分!

你们都干什么?《青春雷锋》这么好的电影就引来你们如此的揶揄?

我觉得《雷锋的微笑》和这部电影《青春雷锋》都是近期难得的佳作,如果说有什么欠缺,就是都没有出IMAX版,如果出了,我一定会去带着全家一起自费观看。

《青春雷锋》虽然前期有媒体称上映四天零票房,但是,后来人家很快就辟谣了,上映第一天就有近90人观看,全国已经卖了200多场团体票,片方还在加洗胶片拷贝。

《青春雷锋》是有故事、有人物,符合所有电影艺术规律的影片。谁能驳倒我?不服来辩!

.不要以为这部电影是主旋律的应景之作,男主角也很有看头,男主角胡家华(1991年07月05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演员。一岁时随父母移居德国,200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08级表演系,参演多部影视剧。

再PS.据说正厅级农民申纪兰奶奶的故事也要被拍成电影了,我真的好期待,因为申纪兰奶奶完全代表了我们最广大底层人民,表达了普通百姓的心声,我正在写一首诗送给申纪兰奶奶,申奶奶你比我亲奶奶还亲。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ent/20130307/c_114932291.htm

《青春雷锋》观后感(十):《青春雷锋》:雷锋是个好老乡

文:赵猪

由刘一君导演、胡家华主演的电影《青春雷锋》,是一部试图将“雷锋”请下精神圣坛的传记性电影。影片撷取了雷锋短短22年的生命中的最为动人的青春故事,真诚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雷锋,一个闪耀着当代精神的可亲近、可学习的光辉形象,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可以接近的老乡。

虽然如此,让人好奇的是导演、剧组何以万人海选一个“外国人”(外籍华人)出演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神级的雷锋形象?要知道,雷锋的扮演者胡家华,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成长于德国,据他自己说在接戏之前,他从未了解过这个人物,对他的生平更是一无所知。更加让人感到神奇的是一个“外国人”把雷锋演得“神似”,征服了中国观众,何以成为可能?当然,他似乎与雷锋有有着冥冥中的缘分,他不但与雷锋长的形似,而且他的出生与雷锋的出生相隔51年,他在大荧幕上出演雷锋与雷锋的去世也恰恰相隔51年;再有,他的成功肯定与他对演技的悉心揣摩和向老演员的虚心学习有关。但我以为根本而言毋宁是人类高尚精神的相通。雷锋生于中国,“雷锋精神”却绝非中国独一份的土特产。中国人学习雷锋做好事,西方同样有人无私奉献社会。令人汗颜的是,许多去过国外的人会发现,西方某些国家似乎遍地是雷锋,而中国的雷锋们似乎越来越成为“少数派”。2012年在东莞来自巴西的老外抓小偷被暴打,却引来数十国人围观,治安员竟称不在服务区; 经常见到北京地铁里老外主动为老人、残疾人提包,而他们身边的中国年轻人却无动于衷。非常戏剧性的是,2011年7月在合肥来自美国的一位小伙在广州闹市区连追四条街抓小偷被誉“洋雷锋”,如此看来,超越胡家华和雷锋之间的国家、民族、宗教、代际的这种神秘力量恰恰在于“雷锋精神”的普世价值性。雷锋所选择的道路也即“雷锋精神”,实在是人类任何一个人类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任何人类个体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

《青春雷锋》表现的“雷锋精神”的标本意义还在于它是一条实现“抽象的人”与“具体的人”结合的唯一现实之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经在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批判法国大革命中的罗伯斯皮尔等极端革命者只爱“抽象的人”而不爱“具体的人”,是导致法国大革命走向血腥清洗的重要原因。的确,古今中外掌握了道德制高点的人很容易走向“道德绝对主义”,要么抛弃众生,独享高尚的孤独,要么以火与血疯狂改造社会,最终走向反人类的邪路。雷锋有着自己的处事原则与精神追求,但他却以一个现实主义者的高尚情感与冷静理智几近完美地演绎了一个“具体的人”带领一群“具体的人”如何克服人类的缺点从而达到完满,实现幸福的传奇人生。他不但想往彼岸的“理想社会”,而且对此岸的生活充满热爱,感恩社会,珍视生命;他不但爱抽象的“理想的人”而且爱有瑕疵的“具体的人”,不抱怨,不气馁,以其脚踏实地、可亲可敬的现实主义态度与激情飞扬的的浪漫主义情感相结合的巨大榜样力量,感染人,帮助人。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