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后感 查看格言:《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经典影评10篇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是一部由丹尼·博伊尔执导,伊丽莎白二世 / 大卫·贝克汉姆 / 丹尼尔·克雷格主演的一部运动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一):沉重的我们,可爱的伦敦

1978年,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陆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30年后,2008年,狂奔了30年后,中国的成就与地位让全世界看到,全世界似乎都看到,我们崛起了。

然而,2008年同样也并非顺利的一年,汶川地震带给了人们无比的伤痛,火炬传播的风波击打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面对汶川地震,温家宝沉重得道出“多难兴邦”。

从“多难”的角度看,中国近代以来丧失了持续几千年的文化自信,在时间轴中中国又走了许多弯路。2008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1908年“那个中国何时派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的期望成为事实。当时间走到2008,中国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把2008年的奥运会赌上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办最好的奥运会的心态。要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奥运会(世博会亦如此)。

我们需要让全世界展现我们自己,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力量、中国的崛起!所以做大场面出色的张艺谋导演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发挥空间,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是恢弘的叙事,几千人被组织起来参加表演,气势、自信、恢弘被充分展现,带给国人的是无比的激动。这带给张艺谋导演的也是无比的赞誉与声望(后毁于《三枪》),同样的,中国的声望也在全世界达到新的高度(后毁于毒奶粉事件)。2008,展现的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恢弘的场景,要让全世界看到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以及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

因此,2008北京的叙事无暇去顾及日常的时尚与生活层面。童话、医疗、电影、音乐、信息时代互联网,这一切展现都把生活的亲切与关怀、英国的文化充分展现。2012的伦敦让憨豆先生在台上搞笑,2008的北京则不会有这样选择,或者说这样的事情根本构不成选项。相反,我们把很多事情都上升到了沉重的宏大层面。运动要和民族自豪感联系在一起,“女排精神”这个词汇就是这么出来的,运动本身的快乐在国人这里已经被放到第二位去了,“你是中国人,你出国代表的是中国”这样的话语出于同样的逻辑。沉重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也是中国人所承担的。

同样的是,2008的北京也没有2012伦敦所拥有的那份悠闲与放松。我们一定要办最好的奥运会,所以中国会找2008位士兵去参见演出,军人的纪律与荣誉、完成任务,向全国人民交代;我们没有英国人那种悠闲,童话与医疗那个部分的展现,孩子们、医生护士们都不是演员,是现实生活中的医生护士,但他们一样可以站在这个舞台上,而策划者也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向观众鞠躬、谢幕,人性之美带给我强烈的感动,而我们绝无这份悠闲与快乐。

如果说他们享受其中,我们则堵上一切必须去证明自己。

从这个视角上看,2012的伦敦选择生活叙事也是十分明智的。如果要做宏大叙事,没有2008北京的那种条件(人数条件与组织条件),也没有那份沉重的心态。生活叙事反而在突显文化与生活之中感染了我们,把奥运会的和平精神传递给了我们,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伦敦、文化的伦敦、温暖人心的伦敦。

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就站上世界强国的位置,有这份悠闲与信息是可以理解的。站在这个时间点的中国,和英国人比没有那份悠闲,和古代中国相比,亦不复有那份安宁、从容与自信,体现出的却是布尔乔亚的那份生机勃勃与浮躁。

仔细想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期待一个能告别沉重的中国。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二):泛泛而演

博伊尔想把开幕式打造成一部美丽繁复的电影,众多演员,众多表演,众多场景,众多短片,众多光影,众多细节,众多舞蹈,然而,对于广场表演来说,除非你有极好的镜头感和镜头控制、转换能力,否则,这样复杂多样的演出很容易在电视上显得杂乱无章,缺乏逻辑性和一种贯穿始终的灵魂感。我们看到的开幕式就是这样,乱而无序,华而不实,看得出导演用心良苦的创意发掘,只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败给了导演自己“取舍无当”、“面面俱到”的思路,又在一定程度上败给了毫无电影拍摄经验的奥运电视转播公司(在第一、二部分尤其如此),当然,整个演出很欢乐,气氛很嗨,琳琅满目,富有亲和力,但是它很容易让人“看过即忘”,留不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泛泛而演注定成就不了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当然,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也许并没有像中国人这样把奥运会看得那么“神圣”,更多是视为一个 “Party”,还有很多人根本就不支持,在这样的语境下,呈现这样的演出也是情理之中。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三):无解说版会惊艳你的

第一次看的时候是早上起来看直播后的重播,毕竟直播在深夜。当时真的觉得太乱了,要表现的东西太多,又没有什么规律,像乱炖一锅粥一样。但后来里约之后,我下了一版国外解说版的,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反正解说很少(现在在优酷上可以搜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第30届奥运会完整版英语解说无字幕),只在关键的地方提示一下,而且解说的声音比较小,所以相当于看的无解说版。

看了之后,觉得没有解说的伦敦奥运开幕式竟然意外的好看,因为里面看似杂乱无章的表演其实是与现场音乐完全配合的,所以你在看前半部分的时候,就要把它当做一出音乐剧来看,不需要那么多解说,只用静静地看表演就行。而后面部分就要当做摇滚演唱会来看。解说过多的话,就相当于你在看一出音乐剧,在一场演唱会里面,本应该沉浸在里面,但旁边有一个声音一直给你不停的说,肯定会让你觉得厌烦。

所以相信我,在看一遍有解说的版本,了解了它在讲什么后,去看看无解说版吧,你一定会被惊艳到的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四):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考古贴

(7月27号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开幕式。爸妈不通英文,我自然要担当‘同传’的工作。可是英国导演Danny Boyle 弄的开幕式非常英国,我虽然旅居英国十年有多,可对英国流行音乐不甚了解,犹如雾里开花,说不出优劣何在。于是,看了3遍录像,查了一些资料,给自己补补课。非专业非权威,必有谬误遗漏,请指教海涵。)

我以音乐为线,来解读伦敦开幕式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想在世人面前展示什么;换句话说,英国人想要“卖”什么。然后, 你来告诉我,你是否接受他们的宣传大片。

1 “I Still Believe”/ 我依然相信

站在绿草萋萋的山坡上,穿了一家松松垮垮格子衬衫的Frank Turner手挥吉他,脚跺拍子,唱了开幕式的第一首歌 “I Still Believe”。

他唱到, ‘我依然相信圣人...我依然相信那可以建起庙堂并把它摧毁的声音...我依然相信吉他,乐鼓和绝望的诗篇都有存在的必要...我依然相信每一人无论成功失败都能找到一首歌...请记住我们不是在拯救生命,我们在拯救灵魂...’

他的歌声飘扬,山坡下一片田园风光,炊烟袅袅,人民或耕作,或嬉戏。这是农耕社会的英国。

按中国的标准,Frank Turner 绝对是一个“80后富二代”:爸是银行投资客,妈是小学校长。他和他爸都是伊顿公学出来的。他拿了伊顿的奖学金,和威廉王子做过同学,大学在LSE读的历史。已经获得2010年的 Karrang 奖 和2011年的AIM音乐奖(最佳现场和最努力音乐人)。

我觉得,这首歌为整个开幕式定下了基调:乡村和摇滚。英国从一个农耕社会转身为一个依靠工业科技“新”文化的发达国家。英国是一个田园和摇滚共存的国度,乡村是英国人的根,摇滚是英国人的魂。英国人的追求自由,尊崇想象力,和自我反思的特质在60年代起的摇滚音乐中尽情抒怀。

2.“Four Nation Choirs”

接下来是童声合唱的‘四国联唱“, 包括,苏格兰的 “Flower of Scotland” ,北爱尔兰的 “Danny Boy”(曲调是我钟爱的‘伦敦德里小调” /Londonderry Air),威尔士的“Bread of Heaven”,和“耶路撒冷”。

3。 “Nimrod”

在伦敦交响乐团的“Nimrod” 声中,田园英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女士们撑着小阳伞走来,风吹草低见牛羊,儿童们在五月花柱下跳起了舞蹈。

根据宗教故事, Nimrod 是建造Babel 塔的领袖,他是诺亚的孙子。而这首曲子来自爱德华·威廉·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

4. “Pandemonium”

装扮成发明家布鲁诺的英国著名舞台剧演员肯尼斯-布拉纳朗诵了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节选台词:“Be not a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工业革命的暴风雨来了,美好安逸的田园如那棵大橡树被连根拔起,烟囱在烟霾中升起,工人们的脸是黑的,舞蹈动作机械呆板,而绅士打扮的工程师们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有人说,英国人是自爆其丑;也有人说,这反映了英国人对那段历史的反思。我爸说,这是给中国人看的。

这时的音乐名为“Pandemonium”,出自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是‘地狱’的意思。现在这个词是“混乱,灾难” 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领衔的打击乐手Evelyn Glennie是一个(苏格兰)艾伯丁的音乐家。她11岁起耳聋,可是能用身体感受音乐,还喜欢光脚表演。她现在是顶级打击乐手,已获得18个大学的名誉博士。音乐的前半段可能受张艺谋08年集体鼓的灵感。强有力的打击乐烘托出工业革命的诱惑,危险,未知和巨大冲击力。

钢铸的五环腾空而起,火光四射。这肯定是开幕式的亮点之一。

接下来音乐渐趋轻灵。不同的人群入场,有拉大旗的女权主义者,两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南亚移民,加勒比海的移民。影射自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所经历的变迁。

5. ‘皇家焰火'和 ‘天佑女王’。

在‘皇家焰火’的轻快乐曲中,007 来到了白金汉宫。

女王的出场很戏剧化,是英国式的聪明幽默 (witty)。 女王成了年龄最大的邦女郎,也让皇室的形象更加亲民。这是英国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

没有光鲜的服装,俊美划一的外貌,可是这些残障儿童合唱的‘天佑女王’可以让人落泪。

6. “Tubular Bells” 和 “In Dulci Jubilo”

现场先组成了英文单词GOSH,这既有赞叹的意思,同时也是伦敦著名的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缩写 。英国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建立于1944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演出的舞蹈演员均不是专业演员,他们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其中还有600名来自伦敦各医院的护士。

在台上伴奏的歌手叫 Mike Oldfield 。这位传奇式的英格兰乐手,会至少14种乐器,还会开飞机。他最出名的专辑是1973年发行的Tubular Bells (当时他才19岁) 和 1975 年的In Dulci Jubilo。他虽然在英国成名,却厌倦了逐渐成为‘奶妈政权/nanny state’的英国社会,移居Bahamas。(我在每日邮报上看到一篇他的专访,很有意思。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

在Mike的“In Dulci Jubilo”音乐声中,灯光渐暗,护士们为孩子们盖好被子;弯月一轮,小朋友躲在被子里看书,这时J K Rowling 读了一段 ‘Peter Pan’ 的话。这个环节是彰显英国在儿童文学方面的成就。各种邪恶势力出现了(如,伏地魔),危难之时,许多 Marry Poppins 撑着黑伞从天而降,就像在音乐剧和电影里一样,为孩子们赶走了恶魔。

7. “Chariots of Fire”

憨豆先生穿越在伦敦交响乐团,和电影‘我的战车’的山寨版之间。“Chariots of Fire” 是1981年发行的英国电影,根据真人真事,讲述了两个运动员如何战胜自我和偏见,参加1924年奥运会的故事。此片获得4个奥斯卡奖项,包括最佳影片。

这是我家儿子最喜欢的乐曲,所以我多做了一点功课,挖出多一点背景细节。比如,这部电影的名字来于William Blake的诗句 ‘”Bring me my chariot of fire,” 也因为被改编为圣歌‘耶路撒冷’而耳熟能详。

8. “Frankie and June say Thanks Tim”

Tim 指的是Tim Berners-Lee, 也就是万维网之父 (world wide web)。而Frankie and June 是一对普通年青人,在舞台上通过一部手机的失而复得,相遇相爱。

这个单元的开题很大,可着眼点很小。女主人开着红色的迷你车回家,儿子埋头玩手机。一栋房子,一户普通的英国人家,一个典型的星期六晚上。

这栋房子又象一个魔盒,外墙上不停闪现英国的著名电影(如,Gregory’s Girl , Four Weddings, Trainspotting)和60 年代起的英国流行音乐MTV ,摇滚,朋克,说唱,重金属,样样没有落下。至少包括以下歌曲:

OMD, ‘Enola Gay’

The Jam, ‘Going Underground’

The Rolling Stones,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The Beatles, ‘She Loves You’

Millie Small, ‘My Boy Lollipop’

Led Zeppelin, ‘Trampled Under Foot’

The Specials, ‘A Message To You Rudy’

David Bowie, ‘Starman’

Queen, ‘Bohemian Rhapsody’

Eric Clapton, ‘Wonderful Tonight’

ex Pistols, ‘Pretty Vacant’

ew Order, ‘Blue Monday’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Relax’

oul II Soul, ‘Back To Life’

Happy Mondays, ‘Step On’

Eurythmics, ‘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The Prodigy, ‘Firestarter’

lur, ‘Song 2′

Underworld, ‘Born Slippy’

Dizzee Rascal, ‘Bonkers’

Amy Winehouse, ‘Valerie’

Muse, ‘Uprising’

Tinie Tempah, ‘Pass Out’

David Holmes, ‘I Heard Wonders’

这节大串烧(Remix)尽情显摆英国流行乐坛的丰硕成果。英国流行乐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给英国创造了无穷外汇。在过去40 年中,知名的乐团歌手,层出不穷。

在现场演出的那个唱 ‘Bonkers’的说唱乐手叫Dizzee Rascal, 他是地道的东伦敦人,祖籍非洲加纳。从小是个‘坏孩子’,但并不防碍他成为明星。

还有一首歌叫“Nimma Nimma”, 是印度音乐家 Rahman 的作品。他曾经因为‘维多利亚女王2:黄金时代’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作曲而获得两个小金人。你可以解读这是 印度文化在英国社会的地位; 你也可以说导演“走后门”,帮衬自己的同事。

现场的房子缓缓升起,出现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在电脑荧屏前忙碌。有没有注意到,现场座位上的灯光显示出 “This Is For Everybody!”

这个环节的信息量太大了,电影,音乐,舞台从不同层面试图唤醒观众的记忆,是让你‘躺着也中枪‘ 的良苦用心。当然你也可以说,太乱了,绝对是一场为英国电影和流行音乐的强行市场公关。

9. “Abide With Me”

荧屏上出现了在2007年伦敦大爆炸中死者的照片。评论员说,‘纪念那些今晚不能在这里的家人朋友’。在Emeli Sandé 轻灵悠远的歌声中,一群舞者在桔黄的灯光中出现。两者相得益彰,感人心扉。在舞蹈结尾, 一群舞者托起了代表希望的小男孩。

歌手Emeli Sandé是津巴布韦裔音乐人,她曾经是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学生。她说,要是哪天她在音乐圈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回头。而编舞者Akram Khan,祖籍孟加拉国。( “Abide With Me” 歌词如下)

Abide with me; fast falls the eventide;

the darkness deepens; Lord, with me abide.

When other helpers fail and comforts flee,

Help of the helpless, O abide with me.

wift to its close ebbs out life’s little day;

earth’s joys grow dim; its glories pass away;

change and decay in all around I see;

O thou who changest not, abide with me.

I need thy presence every passing hour.

What but thy grace can foil the tempter’s power?

Who, like thyself, my guide and stay can be?

Through cloud and sunshine, Lord, abide with me.

I fear no foe, with thee at hand to bless;

ills have no weight, and tears not bitterness.

Where is death’s sting? Where, grave, thy victory?

I triumph still, if thou abide with me.

Hold thou thy cross before my closing eyes;

hine through the gloom and point me to the skies.

Heaven’s morning breaks, and earth’s vain shadows flee;

in life, in death, O Lord, abide with me.

10. “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 floor”

运动员入场之后,“北极猴子” 激情四溢的“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 floor” 和焰火灯光制造出一幅狂欢的场景。对呀,运动场不就是舞台吗?大家要尽情舞动,更高,更强,更high.

Arctic Monkeys 来自谢菲尔德,他们是一支通过互联网而出名的indie rock乐队。

11.“Come Together”

在蓝色的灯光中,“北极猴子” 又唱起了甲壳虫乐队的‘“Come Together”。他们的舞台下飞出白色翅膀的大鸟(他们说,是鸽子),一只又一只,绕这跑道盘旋,有一只甚至飞上了半空。我一度以为他就是要去点燃圣火了(受北京2008开幕式影响太深)。但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片段,迷离神秘,歌词也非常应景。‘You know me/你知道我,I know you/我知道你, we come together/我们一起来。。。。I only want to be free/我只要自由’。

12.“Caliban’s Dream”

这是在圣火点燃即将之前。乐队是Underworld , 还有 Dockhead Choir, Dame Evelyn Glennie, Only Men Aloud, Elizabeth Roberts, Esme Smith Alex Trimble。

13. ‘Eclipse’

圣火点燃之后,火树银花不夜天,陪衬大荧屏上运动员光辉事迹的音乐来自Pink Floyd。“一切就在这里,一切都已过去”。

14. ‘Hey Jude’

大名鼎鼎的保尔出场了,唱的是温情脉脉的 ‘嗨,朱德’。关于这首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保尔写给约翰列侬的儿子 (Julian), 安慰当时因为父母离婚而郁郁寡欢的小男孩。另一种是约翰列侬的说法,他认为保尔写给他的。保尔到现在都没有正式说明写歌的初衷。其实,保尔老矣,唱得真不怎么样。有英国人在推特上说, ’老保尔,洗洗睡吧’!

如果,约翰列侬还在,他一定会唱 ‘Imagine’ 吧,小女子我窃以为更适合这个开幕式。

导演 Danny Boyle 以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的功力来烹饪这个近4个小时的开幕式大餐,他用音乐,荧屏,现场,灯光来讲故事,讲一个英国社会变迁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没有主角,每个出场人的都有自己的情节,充斥着英国式的细节。细节里闪烁着智慧的幽默,自我反省,和创造力。这个故事试图向世人标榜英国的先进文化:工业科技,免费医疗,儿童文学,现代电影和流行音乐。他的关键词是多元文化,关怀弱者,和寄希望于青年人。

开幕式后听广播,有一个英国人这样评论开幕式,“这是一个非常英国的开幕式。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时刻在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

是的, 我们老祖宗也说过,”吾当三省吾身“,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are not THAT different!?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五):奥林匹克陷阱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在伦敦开始了,随着这几天比赛的进行以及工作原因。了解了很多关于奥运,关于广泛网友们对奥运的看法。

回顾历史,从1896年现代奥运之火在雅典点燃。到08年,中国人圆了奥运梦。再到现今进行的伦敦奥运。一直倡导的奥运精神越来越被忽视,在国家层面甚至大多民众的眼里,金牌数量成了唯一标准,仿佛有了金牌就有了面子,就有了被尊重的理由。然而,赛事的开始,注定了对这一切的颠覆。

开幕式。英国人只花了12亿就换来了足够的掌声。张艺谋也许懂了,一切开心就好,不用办的跟汇报演出似的。可能以后100年,都难有国家为一场开幕花到200亿吧。

随着赛事的进行,很多金牌被关注,很多非金牌的故事也引人深思。吴景彪的银牌让他声泪俱下,直言愧对祖国。吴敏霞两年不见父亲,母亲癌症也对她闭口不提近8年。女子体操团的姑娘们,也为痛失金牌而纷纷落泪。这些事情在本届奥运结束时也许会淡去,但这种观念不是短时间能消除的。每天,场外的网友都在反思金牌的价值,都认为以金牌数来衡量体育精神是可笑的。奥林匹克精神一直未变——“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吴景彪的父母,在比赛开始前受到众多记者围追堵截,而在看到他夺金无望时。记者们纷纷鸟兽散,撇下两位老人无人问津。是不是人们记住的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三的竞争,哪有“更快、更高、更强”的冠军诞生呢?

除了金牌的得失,还有一些更“有趣”的故事。首先,两位被改国籍的姑娘均得金牌。我想说,从始至终,运动员都应该得到尊重。不管他代表的是谁,首先代表的是他自己这个人。他们通过多年的拼搏,忍受伤痛,洒下汗水换来荣誉。有些无奈,观众可能永远无法知晓体会。如果因为体制,没有机会展现实力时,什么样的选择都合情合理。再说说升旗的事,这应该是网友们最气愤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好恨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个人如此,上升到高度也是如此。多反思,多改进才是最好选择!

网上有一句话——“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才是黄金年代。”我们在成为体育强国的之前,是否已经解决了住房问题、社保问题和很多问题。当然,看到金牌在一枚枚的增长,我也是欣喜的,也能感到些许骄傲。但真心不希望这种骄傲只来自金牌的数量。直视每枚金牌背后的支撑,是几亿的投入和运动员个人的全面牺牲。也许少有人知道,奥运会起初是为非职业运动员举办的,NBA球员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年后才能参加奥运。

在尊重个人,尊重体育精神本身的基础上,一个国家的体育强盛才是值得钦佩的!在举国之力只为四年一秀的时候,也能让每一个领土之上的人们先体会到幸福生活才是值得赞颂的!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六):回晃的大不列颠!井猜的开幕式!两位国宝级导演的对决!(附送入场式彩蛋)

声明: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轻喷!谢谢!

看了几场奥运会比赛真是太燃了,战争电影和体育比赛永远让人热血沸腾!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开幕式,今天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开幕式看完了,我想说,太棒了,我个人觉得一点也不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差,甚至某些方面,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精彩!还有我觉得大国心态要先学会赞美!赞美多廉价!如果连赞美都吝啬的话,就是缺少正能量!

自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惊叹了世界之后,即使伦敦不想比,观众们估计也要把两个开幕式拿来比较,其实我想说,这是比不出来高下的,但是通过对比,我们却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一、比主题:中国和英国都是历史悠久,曾今有过巨大辉煌的国度。因此,中国的开幕式在展示四大发明、各种国粹,回顾悠久历史的同时,强调了现代崛起与光影科技主题;英国在表现工业革命日不落曾今的辉煌,礼服高帽、四轮马车、庄严古典的同时,强调了年轻人的生机与活泼。这一点上,两个开幕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比导演:北京开幕式导演张艺谋,代表作是《金鳞13钗》(出处见豆瓣电影金鳞13钗下面第一篇《好片是经得住考验的,好导演是经得住诋毁的 》豆瓣用户(反正你们也被代表习惯了,不多这一次是吧)觉得“有用”数量最多神评:“这绝对是张艺谋最好的作品。回家的路上跟某人说,要是《十三钗》都拿不了奥斯卡,我觉得中国人从此真没必要凑那个热闹了。就像诺贝尔文学奖一样,中国人没拿过,就能说中国没有特别优秀的文学作品吗?”);反观英国开幕式导演丹尼. 鲍尔,文艺青年喷子估计看不起《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但是喷《猜火车》的估计就少多了。可是我觉得从电影的角度来看,英国导演甩了张导几条街啊。。

两个导演都是拍的自己擅长的题材,张艺谋是大调度大开阖大投资大色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带有第五代导演“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的一贯主题;丹尼鲍尔格局就要小的多,但是胜在编剧、细节以及幽默。

三、比创意、比细节、比人性化:北京奥运会给人影响最深刻的是万人团体操表演整齐划一,amazing !大脚印等各种有意思且绚烂的烟花,还有。。好大一个IMAX上古卷轴!。不过说句实话,一个中国老百姓也能把奥运会开幕式表现的东西猜个八九不离十;英国的东西就相对难猜的多,没有绝对主题反而有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我想说,英国的细节做的真是好啊

比方说主火炬的点燃,这创意比北京吊威亚的李宁飘一周好,应该没有争议吧。进场就拿着铜器物埋下伏笔,到最后聚成主火炬,太妙了啊,更妙的是散场后花瓣当纪念品送给各国代表队了啊,这样可以少送别的纪念品了啊,英国人多会过日子啊,中国那火炬估计就拆成建筑垃圾了啊,别说英国的花瓣下面的喷火杆子浪费了啊,可以卖废铁啊。还有你看英国开幕式那些草皮最后都卷走铺公园了啊,我们那些缶啊、电灯泡服装啊只能找个仓库放那了。。。北京地皮那么贵放那也拙计人啊

比方说现场散落70亿张小纸片全球每人一张啊,不但各代表队有纪念品啊,现场观众也有啊,一人一个小纸片还有多的,放中国肯定一个人捡一把,回去分给亲朋好友,然后写个“奥运现场纪念,全球限量70亿张”裱一裱挂墙上啊,开个玩笑,但是这不是很有意义的创意么!报纸才5毛钱一斤啊亲,这简直是个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好创意啊!

比方说火炬入场的时候两边鼓掌的是建设体育场馆的工人和工程师代表,镜头向他们致敬,多人性化啊!在中国,这些人唤做民工和施工队长简称包工头,当然,这不是必须展示环节,北京奥运会以他们为主角,展示了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遁术”啊。。。

比方那些煽情的没来到开幕式的亡魂照片啊,开幕式小姑娘的服装啊,比北京的全球笑脸小雨伞催泪啊

五环的展示,我觉得两个开幕式半斤八两,北京的五环实在是太漂亮了,伦敦的五环实在是太魔戒、剧情太连贯、太不浪费材料了。

萝莉的展示也是半斤八两,林妙可胜在造型和演技,聋哑放牛班的春天以人数以及真实表演取胜。

白鸽的展示北京就甩了伦敦几条街道,不过话说放白鸽不是张艺谋的强项,我们有更专业的吴宇森导演,估计可以甩那些自行车鸟人几条高铁。

好像我把伦敦开幕式说的天花乱坠似的!伦敦奥运会就那么好嘛,崇洋媚外,不一天写一封豆油骂楼主不是中国人!

其实也有很多不足:

比方说,我同意北京专家的意见,有些杂乱,这对电视转播、摄影师是个挑战,现场如何把这个开幕式拍好,得有一个会运镜的导演恐怕才行。CCTV的两个解说全程非常紧张,信息量太大;北京开幕式的脚本就气定神闲的多,不过大多是格式工整、韵脚华丽,气势如虹,但是信息量很少的解说词。。

比方说,展示英伦流行音乐的载体居然是个两个英国少年趴体YP故事,这不太单薄了嘛,这不太俗烂了嘛,这不太扯淡了嘛,这不是太毁三观了嘛

比方说,创意幽默的短片完全可以拍的更好。

开幕式就说到这把,有些东西可能看完忘记了,就没写了,再说说入场式!!!

我最喜欢看入场式了,平常看电影,一小撮电影里的那些一小撮演员经常是吸毒、滥交、负能量的精神风貌

但是运动员就不一样了,是健康的俊美啊,那种精气神,不是你们这些撸管少年所拥有的。

阿根廷入场的时候,场内死一般的沉静。。。

然后捷克代表团入场了,解说:他们服装很有特色,穿的是胶鞋。。另一个说他们的旗手非常顽强,曾今是癌症患者。。(我在想是什么病魔),解说:“是睾丸癌”。。虽然这时候笑很不厚道,但是真的好好笑啊。。

埃塞俄比亚入场了,他们35个运动员32个都是中长跑项目。。。这国家丛林环境到底是得有多恶劣

斐济还有一些岛国的入场也很搞笑啊,不是草裙酋长就是每人手里拿个棍子在那捣地啊。。

匈牙利代表团打的是hungary,我说啥,hungry?..又学到了啊

独立代表团的4个人太欢乐了。。一路跳跳跳,他们因种种原因抛弃国籍,代表个人参赛,得奖的话升奥委会会旗奏奥委会会歌。。

解说:下面入场的是南非代表团,南非代表团的旗手塞门娅很有争议,因为他引起了性别界定的争论,从她得奖牌开始,奥委会开始运动员的性别的鉴定工作。。。(下为百度所得资料,请备合金狗眼:2009年,18岁的塞门娅在柏林田径世锦赛女子800米比赛中一举夺冠,随后就因其男性化的外表陷入质疑的狂潮中。她被禁赛11个月,国际田联对她的性别进行鉴定后,证实她虽然有着女性的体表特征,体内却没有卵巢,但是有一个睾丸,可以分泌大量的雄性荷尔蒙。但国际田联最终仍允许她重返女子赛场。http://sports.qq.com/a/20120720/000030.htm)

我想说美女主要集中在南美和东欧啊有木有,但是不包括委内瑞拉啊,你可是连庄环球小姐的国度啊,怎么能放眼望去全是如花,一定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七):creative British

我觉得还是挺好的.不过觉得开头有一点混乱,

但是如果他想做这样的主题不乱也很难

我本来有点以为会有多一点的历史呢. 像什么皇家式啊,啥的

不是岛国特产吗

其实我也挺想看那个的,就当看custom drama了吗.哈哈

很有英国特色

也把岛国可以显摆的尽量显摆啦

就是神马都扯上了点

我个人觉得音乐和电影部分也挺好的,绝对是他的成就吗

我还在想音乐貌似跳跃了下啊,不知道最开始是不是clash的?

其实我还不算挺音乐多的,挺那几首到都耳熟.哎.充当下知道吧

最后点火炬也挺有新意的 还是很激动地吗~~哈哈..

就是貌似女王不是很高兴啊╮(╯▽╰)╭

吐槽的话,我没咋听清

我本来是回宿舍想安安静静的看,可是发现自己在林开始前回去实在有些让人误会

然后看到中国入场就有回去了

看出咱么就是人多啦啦

不过妹妹们还真是有点活跃

所以在岛国出来前有回去了

岛国貌似出来了一堆pop stars啊╮(╯▽╰)╭

然后,没想到看到猴子啦 哈哈哈

虽然是发胶猴子,可也是啊

觉得面子还不小啊

对了,说道音乐我本以为90年代会是oasis呢,原来是blur啊 0

最后还是hey jude了.

总体来说我还挺喜欢的

忘了四年前具体是神马样子了

不过,我觉得感觉不同啊

我们就总有种很气势磅礴的感觉

很壮观

岛国觉得很有新意,也很岛国

总之,我喜欢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八):四年后重看这座奇幻岛屿

里约开幕式当天没看上,网上回顾了伦敦的,不得不说我更喜欢伦敦那场的风格,镜头,音乐,元素选取都很电影感,有历史文化,国家精神,也有导演个人风格。四年前有一些东西懂得少,现在看真实觉得很棒的一场文化传播。

个人非常欣赏这场很cinematic的开幕式,除了众多montage的镜头技巧,非常精彩的音乐编排,更重要的是电影/戏剧化的叙事选取。各文明都有很多可以向外展示的文化符号,开幕式上你如何选取及如何讲述,正是来展示你这个国家最在意的所选符号背后的哪些精神。比如我看到了工业革命动荡下的革新,比如儿童文学中反派也会带来力量,比如万维网之父的this is for everyone,比如火炬提名制度新老传承的inspire a generarion。

符号的展示可以壮观,可以整齐,但打动人心的总是他们背后的精神力量。如果选择展示航海,除了宏大、气势磅礴,是不是也可以点一下其中不同于欧洲探索与侵略的和平愿景及分享互助精神?如果要展示笔墨纸砚,是不是也可以延展一下古代先贤的求知严谨?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九):近于不堪入目

太他妈的烂了。不知道是些什么崇洋媚外的穷逼说这东西好。这些低端的low货,遇见米国人英国人连句利落话都说不上来,过个英语四六级考试跟癌症摘瘤子一样死去活来,还他妈的粉“披头士”?连“披头士”跟“小甲虫”拼写上有啥不同你都分不清,你爱洋鬼子鬼哭狼嚎哇啦哇啦?你都未必知道George Harrison是谁,奴颜卑膝跳出来放什么骚屁?

整单演出近于不堪入目地cheap(贱)。作为一个广场艺术,如果看电视转播,插上一堆电影片子,你还觉得能混过去,若是看现场,其主体特征是,乱哄哄一堆人,不知道在干啥,远远看过去,噪音里一堆小蚂蚁走来走去不知做什么,或者一堆小蚂蚁在原地哆嗦,不知道在做什么。

电视转播的近景能替他遮点丑,贱民反正也蠢,想不到现场得多烂。

演羊吃人,怎么不演更重头戏的日不落帝国的殖民血腥征服?没法子演呗。把医保拿出来说事,那医保是建立在掠夺多少第三世界国家基础上的?我平时非常喜欢豆子先生的戏,但是放到广场演出,谁看得出你底下有个豆子先生在演?而且那个段子也不好笑,用体育馆那两块小屏幕放出来,体育场中央除了一群不动的蚂蚁正在演奏音乐不知道在拖拉干啥,这是什么玩艺儿?

伦敦开幕式花的钱也不少。匪夷所思的火炬,视效不错,但是功能上呢?横在体育场正中央,不影响比赛么?标枪跟铁饼子扔过去咋办?撑杆跳选手不怕一歪身子摔进火盆?火炬高度也不甚高,一直在碗里烧着,得多热呀?

视效好看的,大概是两段焰火(加起来十秒钟),五环焰火和点火仪式。

那个山寨爬踢配合劣质摇滚月的段子格外受不了,还死长。童话那一段创意就有问题,你英国是有医保,但是大家疯了没事跑医院玩什么?小孩子全在病床上折跟头,这么生龙活虎地还混医院?还要一个医生配一个护士伺候着?

《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奇幻岛屿》影评(十):God Save the Queen

内啥…前天的奥运开幕式,微博上各种吐槽,纷纷表示老阿姨跳广场舞也比他们壮观。要是跟我朝4年前的奥运开幕式比,就是一句话:介尼玛什么玩意儿。

我朝的开幕式果然气势恢宏、场面震撼。这或许是有传统的: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至于为什么要三百人,大约就是因为气势恢宏、场面震撼。使外邦远族纷纷惊叹:Amazing!于是便扬我国威,东方不败了。

为什么伦敦做不到气势恢宏、场面震撼呢?人民网及时报道了:英国经济萎缩,奥运难扭颓势。没钱嘛,怎么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那钱都花哪儿啦?细心的你一定看到了,都跑到那家叫GOSH【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医院里去了,都跑到那个叫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的医保系统里去了。

我天,钱肿么花那儿啦!奥运开幕式展现国家形象,大英帝国你不要面子啦?我手贱,点开奥蒙德街儿童医院的主页一看,花里胡哨的写着“The child first and always”,医院布置的像幼儿园,护士像是幼儿园阿姨。相关的基金会【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 Charity】列出各项捐款的去向,Peter Pan各种出版物和演出的部分收入都汇入GOSH。歌星、影星、运动员排着队看望孩子们,上个月The X-Factor的Shayne Ward说孩子们给他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勇气,一时间我有些凌乱这到底是谁看谁啊。支持着GOSH的NHS医保系统保证了每个公民的免费医疗,公立医院的通行证不是通宵排队挂不上号或药费太贵看不起病,而仅仅取决于你是否需要。我一边看一边琢磨,看病不要钱,介尼玛还是资本主义不是!

得了,酸几句得了,我一个劲儿说人家好也还是中国人。从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幕的众声喧哗到工业革命,从摇滚年代到互联时空,再到最后的《Hey Jude》,我看见的是这世界的彼端对人的关怀,对每个个体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信仰。这一切汇聚在一起,也形成了对奥运精神最好的诠释。

当我看见崛起的祖国在世界面前获得每一次成功的同时,我看见的,依然是差距。

------------------------------------------------------------------------

《Chariots of Fire / 火的战车》我给了4星,下面这个版本的字幕相对靠谱,相对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80T2nAf80-A/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