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精选 > 王昌龄 查看格言:《素上人影塔》素上人影塔王昌龄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素上人影塔》素上人影塔王昌龄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时间:2024-09-12 17:10:10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素上人影塔》 王昌龄 唐代 王昌龄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分类:

作者简介(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素上人影塔》王昌龄 翻译、赏析和诗意

素上人影塔,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物化同枯木,
希夷明月珠。
本来生灭尽,
何者是虚无。

一坐看如故,
千龄独向隅。
至人非别有,
方外不应殊。

中文译文:
白色塔楼中,
人的影子飘忽。
物质和身体都会消亡,
唯有明亮的月光与明珠。

本源来生和死亡都会结束,
那是什么是虚无?

我静坐一旁,看着世事如故,
身世千年,只能在一隅。

最高尚的人,并无特别之处,
在外界无有区分。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虚无主义的画面。诗人以素色的塔楼为背景,表现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疑问和思考。

诗中的“物化同枯木”,意味着一切都会消亡和过往无常。而“希夷明月珠”,则表达了月光和珠宝这种永恒的美好事物。

诗人在思考生死、存在与虚无之间的关系,并对此提出疑问“何者是虚无”。他在静坐中观察世事,认为一切都是如故,而他的身世却只能在一隅。

最后,诗人提出至人并无特别之处,认为外界并无差别。这种观点在佛教和道家中都有对应的思想,表达一种对世俗之外的超越和解脱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清晰的语言,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意境,展示了王昌龄的哲学思考和对虚无主义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素上人影塔》王昌龄 拼音读音参考

sù shàng rén yǐng tǎ
素上人影塔

wù huà tóng kū mù, xī yí míng yuè zhū.
物化同枯木,希夷明月珠。
běn lái shēng miè jǐn, hé zhě shì xū wú.
本来生灭尽,何者是虚无。
yī zuò kàn rú gù, qiān líng dú xiàng yú.
一坐看如故,千龄独向隅。
zhì rén fēi bié yǒu, fāng wài bù yīng shū.
至人非别有,方外不应殊。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