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查看格言:佛语经典语录100句

佛语经典语录100句

 时间:2022-01-14 09:55:30 来源:人生格言 
寄语:佛曰如果你感觉不幸福,说明你再追求错误的事情。的确,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如果连幸福都没有,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不要让悲伤像个小孩子一样一直跟着你,今天名言大全网分享的正是佛系句子之佛语经典语录100句,欢迎阅读,喜欢的话记得分享哦。

1. 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2. “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xx。’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3.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4.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5.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6.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7.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8. 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9. 如是一切法,尽在自性。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像森罗,一时皆现。

10. 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11. 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13. 一佛名为“大无畏”,其渡人也,曰“施无畏”。无畏有五,曰:无死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14.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5. 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

16. 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17. 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8.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19.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20.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1.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2. 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3. 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麽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她蒙上了灰.

24.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25. 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26.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7.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28. 修行不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要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29. 不可说。

30.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31. 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32. 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

33. 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34. 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35.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36.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37. 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38. 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39.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0. 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41.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42. 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43.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

44.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45. 问:心是什么?答: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周遍宇宙。

46. 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47.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48. 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49.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0.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51. 修道人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

52. 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53.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54.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55. 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56. 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57.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58.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59. 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60.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别人。

61.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62.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63.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64. 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65. 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66.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67. 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68.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69. 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70.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71.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72.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73.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74.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75.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76.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77.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78.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79. 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80.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81.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8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83.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84. 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85. 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86. 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87. 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88.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9. 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90.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91.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92. 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93.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94.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禅语》

95. 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淫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96.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97. 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98.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99.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00. 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