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言: 大慧!意成身有三种。何者为三?谓入三昧乐意成身,觉法自性意成身,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诸修行者入初地已渐次证得“。 ----《大乘入愣伽经》
2、“境界风动,转识浪起”。 ----《大乘入楞伽经》
3、一切法无生 亦复无有灭
于彼诸缘中 分别生灭相
非遮诸缘会 如是灭复生
但止于凡愚 妄情之所着
缘中法有无 是悉无有生
习气迷转心 从是三有现
本来无有生 亦复无有灭
观一切有为 譬如虚空花
离能取所取 一切迷惑见
无能生所生 亦复无因缘
但随世俗故 而说有生灭 ----《大乘入愣伽经》
4、”大慧!于自心所现生执着时,有八种分别起,此差别相皆是不实,惟妄计性。若能舍离二种我执,二无我智即得生长“。 ----《大乘入愣伽经》
5、“始从初地,而至七地,乃至增进入于第八,得无分别;见一切法如幻梦等,离能所取;见心心所广大力用,勤修佛法未证令证,离心意意识妄分别想,获无生忍;此是菩萨所得涅槃,非灭坏也”。 ----《大乘入愣伽经》
6、“迷惑令幻有 非幻为迷惑
由心迷惑故 一切皆悉有
以此相系缚 藏识起世间
如是诸世间 惟有假施设
诸见如暴流 行于人法中
若能如是知 是则转所依
乃为我真子 成就随顺法” ----《大乘入愣伽经》
7、“若知境界但是假名都不可得,则无所取;无所取故,亦无能取;能取所取二俱无故,不起分别,说名为智”。 ----《大乘入愣伽经》
8、“一切众生于种种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着,起诸分别,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心心所法相应起时,执有外义种种可得,计着于我及以我所,是故名为虚妄分别”。 ----《大乘入愣伽经》
9、“若欲超过诸禅无量无色界者,应离自心所见诸相”。 ----《大乘入愣伽经》
10、“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以诸三界但是分别,惟心所现,无有外物。如是观时,大种所造悉皆性离,超过四句,无我我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 ----《大乘入愣伽经》
11、”大慧!云何入三昧乐意成身?谓三四五地入于三昧,离种种心,寂然不动;心海不起转识波浪;了境心现,皆无所有;是名入三昧乐意成身“。 ----《大乘入愣伽经》
12、(五法之四——“正智”)
”正智者。谓观‘名’‘相’互为其客,识心不起,不断不常,不随外道二乘之地,是名正智“。 ----《大乘入愣伽经》
13、”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藏识,当勤观察。莫但闻已便生足想“。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执着二种生 了知则远离
无始习所熏 如像现于心
若能如实观 境相悉无有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著文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如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大乘入愣伽经》
14、“若觉唯是自心所见,住于自性,分别不生,世间所作悉皆永息。分别者,是凡愚事,非贤圣耳”。 ----《大乘入愣伽经》
15、“大慧!‘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与妄想合,流转生死。大慧!‘实义’者,从‘多闻’得;‘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恶见,身自不随亦令他不随。是则名曰于义多闻,欲求义者,应当亲近;与此相违、着文字者、宜速舍离!” ----《大乘入愣伽经》
16、大慧复言:“世尊!为言语是第一义?为所说是第一义?”佛告大慧:“非言语是,亦非所说。何以故?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非言语分别智境,言语分别不能显示。大慧!言语者,起灭动摇展转因缘生;若展转缘生,于第一义不能显示。第一义者无自他相,言语有相,不能显示。第一义者,但唯自心,种种外想悉皆无有,言语分别不能显示。是故大慧,应当远离言语分别!” ----《大乘入愣伽经》
17、“大慧!身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唯分别所现。大慧!应知兔角离于有无,诸法悉然,勿生分别。云何兔角离于有无?互因待故。分析牛角乃至微尘,求其体相终不可得。圣智所行远离彼见,是故于此不应分别”。 ----《大乘入愣伽经》
18、“大慧!云何观察外法无性?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无始戏论种种执着虚妄恶习为其因故。如是观察一切法时,即是专求自证圣智”。 ----《大乘入愣伽经》
19、“大慧!三世如来有二种法:谓言说法及如实法。言说法者,谓随众生心为说种种诸方便教。如实法者,谓修行者于心所现,离诸分别,不堕一异俱不俱品,超度一切心意意识,于自觉圣智所行境界,离诸因缘相应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堕二边者所不能知,是名如实法。此二种法,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当善修学!” ----《大乘入愣伽经》
20、”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已,得无照现境,升欢喜地,离外道恶趣,入出世法,法相淳熟,知一切法犹如幻等,证自圣智,所行之法离臆度见。如是次第,乃至法云;至法云已,三昧诸力自在神通,开敷满足,成于如来;成如来已,为众生故,如水中月普现其身,随其欲乐而为说法。其身清净,离心意识,被弘誓甲,具足成满十无尽愿,是名菩萨摩诃萨入于如如之所获得“。 ----《大乘入愣伽经》
21、”证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名字相“。 ----《大乘入愣伽经》
22、“大慧!所言财者,可触可受可取可味,令着外境,堕在二边,增长贪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及诸佛说名财利,亲近世论之所获得。云何法利?谓了法是心,见二无我,不取于相,无有分别;善知诸地,离心意识;一切诸佛所共灌顶,具足受行十无尽愿,于一切法悉得自在;是名法利”。 ----《大乘入愣伽经》
23、无水取水相 斯由渴爱起
凡愚见法尔 诸圣则不然
圣人见清净 生于三解脱
远离于生灭 常行无相境
修行无相境 亦复无有无
有无悉平等 是故生圣果
云何法有无 云何成平等
若心不了法 内外斯动乱
了已则平等 乱相尔时灭” ----《大乘入愣伽经》
24、宗趣与言说 自证及教法
若能善知见 不随他妄解
如愚所分别 非是真实相
彼岂不求度 无法而可得
观察诸有为 生灭等相续
增长于二见 颠倒无所知
涅槃离心意 唯此一法实
观世悉虚妄 如幻梦芭蕉
无有贪恚痴 亦复无有人
从爱生诸蕴 如梦之所见 ----《大乘入愣伽经》
25、“乃至少有言说分别生,即有‘常’‘无常’过。是故应除二分别觉,勿令少在”。 ----《大乘入愣伽经》
26、“大慧!妄心分别不实境界,如乾闼婆城,幻所作人。大慧!譬如小儿见乾闼婆城及以幻人商贾入出,迷心分别言有实事。凡愚所见生与不生有为无为,悉亦如是。如幻人生,如幻人灭,幻人其实不生不灭。诸法亦尔,离于生灭。大慧!凡夫虚妄起生灭见,非诸圣人。言‘虚妄’者,不如法性,起颠倒见。颠倒见者,执法有性,不见寂灭。不见寂灭故,不能远离虚妄分别。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是相见;相是生因。若无有相,则无分别;不生不灭,则是涅槃。大慧!言‘涅槃’者,见如实处,舍离分别心心所法,获于如来内证圣智,我说此是寂灭涅槃”。 ----《大乘入愣伽经》
27、“大慧!妄法现时无量差别,然非无常。何以故?离有无故。云何离有无?一切愚夫种种解故。如恒河水有见不见:饿鬼不见,不可言有;余所见故,不可言无。圣于妄法离颠倒见。大慧!妄法是常,相不异故;非诸妄法有差别相,以分别故而有别异;是故妄法其体是常。大慧!云何而得妄法真实?谓诸圣者于妄法中不起颠倒非颠倒觉。若于妄法有少分想,则非圣智;有少想者,当知则是愚夫戏论,非圣言说”。 ----《大乘入愣伽经》
28、“我说因于无始戏论诸恶习气而生三有,不了唯是自心所见而取外法,实无可得。如外道说‘我及根境,三合知生’,我不如是。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缘妄心似能所取而说缘起,非汝及余取着我者之所能测”。 ----《大乘入愣伽经》
29、“自处住者,是不起义。不起于何?不起分别”。 ----《大乘入愣伽经》
30、佛言:”大慧!三性八识及二无我悉入五法。其中名及相,是妄计性;以依彼分别,心心所法俱时而起,如日与光,是缘起性;正智如如不可坏故,是圆成性“。 ----《大乘入愣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