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查看格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原文翻译与赏析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流淌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妻子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一】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是苏轼为纪念亡故的结发妻子王弗而作。

王弗十六岁时嫁给苏轼,她天资聪颖,知书达理,好学喜诗。《侯鲭录》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年正月的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绽蕾盛开,月色皓洁似水。于是,就对苏轼说道: 春月胜于秋月色: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赵德麟辈饮此花下。 东坡听了高兴地赞道: 此乃诗家语也。 可见王弗对诗词的意境体味之独到而深刻,与自己的丈夫苏轼通情知音,心有灵犀。

苏轼一生宦途坎坷,命运多舛。品行贤淑的王弗,就曾多次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提醒、嘱咐,从中也表现了王弗对夫君的深情关切和远见卓识。苏轼在为亡妻王弗所撰写的墓志铭中,就曾一往情深地记载了这一幕幕感人的情景。

可见,王弗既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也是文学上的知音,还是事业上的贤内助。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弗年仅二十六岁就不幸去世。对诗人来说,这真是在生活上、感情上、事业上的三重打击。苏轼对结发妻子王弗爱之深、情之笃,思之切、念之久。在这首《江城子》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城子


【赏析二】

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评赞此词。读此词,确实能看到它字字都浸着血泪,听到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此时诗人四十岁,题目上 乙卯 ,指的就是这一年。题 记梦 ,是梦后记事,内容是 梦亡妻 。

悼念亡妻的诗,自西晋潘岳以后,汗牛充栋,不胜枚举。其中,元缜的悼亡诗写得最好 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流传千古,经久不息。在悼亡词中我认为写得最深情缠绵的就是苏试的这首《江城子》了


【赏析三】

题记中 乙卯 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的悼亡词。苏东坡的这首词是 记梦 ,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但实际上,词中记梦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挚朴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两茫茫 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难忘 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 自难忘 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当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

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 不思量 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 不思量 与 自难忘 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虽然不是经常悬念,但也时刻未曾忘却!或许正是出于对爱妻王弗的深切思念,东坡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据说此女颇有其堂姐风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说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格外感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苍老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 鬓如霜 了。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了, 纵使相逢 恐怕也认 我 不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梦如幻,似真非真,其间真情恐怕不是仅仅依从父命,感于身世吧。苏东坡曾《亡妻王氏墓士铭》记述了 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 的父训。作者索于心,托于梦的实是一份 不思量,自难忘 的患难深情啊。

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 记梦 。

夜来幽梦忽还乡 ,是记叙,写自己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念中的故乡,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

小轩窗,正梳妆 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梳妆打扮。

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 无言 ,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沉痛,别后种种从何说起?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把现实的感受溶入梦中,使这个梦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独的 明月 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江城子


【赏析四】

十年生死两茫茫 ,王弗死于治平二年,距诗人写此词时正好十年。十年时间,生死离别,阴阳相隔。无论是对生者还是对逝者来说,看起来不过是有限的时日,但又是永无休止的思与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 生者与死者是一别永久,再也不能晤面的了。这里 十年生死 四字,既道出了生者逝者别离伤痛时间之久,也道出了生死两界隔离之远,沉痛之情已然尽现。而后句的 两茫茫 三字也承接上半句道出了从时间上、空间上都难以相见、难以相知的压抑难捱之感。

不思量,自难忘 ,先写诗人对死者的思念。 自 在这里可解为原本之 本 。 难忘 本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有意识的思念,也本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没有一点刻意为之的意思。故而 不 字,更表达了诗人自然思念爱妻、十年难忘王弗的深切情怀。正如李清照在《一剪梅》所言的 此情无计可消除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王弗死后,迁葬于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山,距在密州任所的苏轼,何仅相隔千里。亡妻远在千里,远离了往日亲密相伴的伴侣,九泉之下的她,连倾诉内心凄凉的地方都没有。这是多么凄惨悲凉的孤独和寂寞。

诗人是通过从 十年 的时间与 千里 的空间两个角度,写出了生者与死者的长别与远离之苦。表达了对爱妻沉痛的思念以及生死相隔的遗憾之情。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 假设复句关联词。引出诗人的一个设想。十年后的 相逢 ,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这十年,宦海沉浮,身不由己的苏轼,历尽劫难,备尝艰辛,反复地被外放,迁谪,流徙,甚至拘羁。人世间的风霜、人生路上的坎坷,确已使他 尘满面,鬓如霜 。若此时此刻,亡妻与诗人相逢的话,肯定是 不识 君颜了。

句式的参差,使得平实如话词句,韵味醇厚,蕴意深邃。使读者深深体味到了生活创伤给诗人带来的深深的苦痛。这里表面写的是相逢不识的遗恨,实质上则是写诗人对十年间个人沧桑人生的辛酸慨叹,也蕴蓄了对亡妻生前为了诗人事业、为人、处世而深情尽心相弼的怀念与感慨。

下阕承接 相逢 写梦境。境虽换而意相连。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意境照应了上阕 不思量,自难忘 的刻骨铭心的思念。日所思,夜所想。诗人自然而生动地绘下了梦境。把我们带到了了当年恩爱夫妻十年生聚的美好时光。

小轩窗,正梳妆。 短短的六个字,诗人描绘了在内室的窗下,妻子正对镜梳妆这熟悉的情景。安宁、温馨、而又幸福。梦境中,夫妻相逢,茫茫十年的时间,阴阳相隔的空间仿佛都不存在了。生死夫妻,梦中相逢,是何等感人的浪漫。

然而,十年是冰冷的的客观;生死是无情的现实。夫妻相逢只能是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这与上句的温馨、幸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梦中的相逢只会是如此凄苦、悲怆的结局。

诗人描绘梦境,先以美好时光 扬 ,再以泪眼相对 抑 ;先扬后抑,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往事萦怀,怅惘凄苦,难以排遣的愁绪。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诗人又一次想到了亡妻远葬千里,凄凉的 孤坟 。与上阕中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相呼应,充分利用词中长短句使人读后回味无穷:在那寒夜清冷的月光之下,植着短松的山岗,就是王弗令人 断肠 的墓地。在这里,苏轼贴切,自然地化用了唐代开元年间的传说故事,典出于《本事诗》一书。说的是幽州张衙将之妻孔氏死后,一日忽从冢中出,题诗赠张曰: 欲知肠断处,明月照松岗 。

苏轼由这典故自然联想到:自己的亡妻十年来不也是在那清冷的月光下,凄凉地独处 千里孤坟 吗。

料得 一词,不仅写出了死者有灵,年年不断对生者的怀念,而且也突出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这一句使全词感情激荡,意蕴更深。收到了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这首词炼字十分精准。诗人选字填词看似朴实无华、近似白话,实际上,产生了叙实景而真情尽抒,记幻梦而寓意深远;虚实结合,浓淡相间,自然而流畅的艺术效果。诗人选用《江城子》词牌悼念心爱的亡妻,十分恰当。《江城子》词调,凡是韵脚,皆为平声韵,三、五、七言时而相迭、时而相间。全词音韵和谐与诗人委婉凄楚之情相协:通篇跌宕起伏与诗人不平难抑之思相映。


【赏析五】

在苏轼的作品中,以悼亡为题材的词,这是第一首。《江城子》不但扩展了词的题材,而且提高了词的品位。

诗言志 ,宋词豪放派的代表大家苏轼的词,与唐宋八大家的其他作品一样, 惟陈言之务去 重真情、崇哲理、务实而作。改变了以往文人填词,奢言风月,只为歌伎吟唱、应歌而作的陋习。

陈师道曾赞苏轼的《江城子》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今天我们重读这首词,仍然能清楚地看到那字字蕴含的血与泪,仍然能清晰地听到作者那痛彻心肺的悲声。

分页:1 2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