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查看格言:“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苏轼《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苏轼《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苏轼《贺新郎·夏景》原文翻译与赏析 小故事网 时间:2016-07-31 贺新郎·夏景(苏轼)

【原文】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译文】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桐影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出丝织的白团扇,纤手和扇子都白如美玉。渐觉困乏,斜倚枕安然入睡,此时不知是谁在帘外推门?空教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皱叠,待桃杏等浮花浪蕊落尽后,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秾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赏析一】

有关此词本事,宋人众说不一。杨堤云: 苏轼知杭州时,府僚于西湖宴集,官妓秀兰浴后倦眠,姗姗来迟受责,折榴花请罪,苏轼为其解围作此词。 陈鹄则认为此词是苏轼为爱妾榴花所做。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 晚凉新浴 ,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进而工笔描绘美人 晚凉新浴 之后的闲雅风姿。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 渐困倚、孤眠清熟 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 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 石榴半吐红巾蹙 ,化用白居易诗 山榴花似结红巾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 ,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 芳心千重似束 ,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 又恐被秋风惊绿 ,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 若待得君来向此 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贺新郎 夏景


【赏析二】

苏轼(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 谤讪朝廷 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这首双调词采取了抒写闺怨的主题,上片从形体、心态等方面描写美人,下片笔锋一转,赞美榴花,通过榴花之美衬托美人之美。词人不仅赞美了美人、榴花清雅高洁的品格,抒写了美人、榴花迟暮自怜的情感,而且还将自己的品格和情感也融入其中,通过美人因失时而失意的情怀、缠绵凄恻的儿女之情,表达了自己慷慨郁愤之情。


【赏析三】

上片通过一系列初夏时的典型景物,引出并描写了一位高雅孤寂的美人。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二句,写了初夏时节,正午过后,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小燕子叽叽喳喳地飞落在华屋屋檐下的声音,从而衬托出了环境之幽静。 晚凉新浴 ,傍晚天气渐渐凉快下来,一位刚刚出浴的美人缓缓出场。美人风姿绰约,只见她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在古代,诗人们经常用白团扇来象征红颜薄命、佳人失时。词人在此处写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 ,除了衬托美人洁白柔嫩的肌肤,更是衬托她高洁的品格,为她命运不济、红颜薄命叹惋。 弄 字用得极为传神,与上文 悄无人 的幽静气氛相照应,精准地反映出了美人此时的寂寞和失落。 扇手一时似玉 进一步暗示了美人命运的不济。

接下来,词人手法一转,不再用烘托、象征、暗示等手法从侧面描写美人的心态了,而是直接写美人由于寂寞而渐入梦境,可好梦不长,又被风吹翠竹的声音惊醒。 渐困倚、孤眠清熟 进一步写出了庭院环境的清幽,同时也反映出美人内心的空寂。而美人渐入梦境后,梦见有人在帘外推门,不禁万分激动。而 枉教人 、 又却是 笔锋一转,梦境结束,美人不得不面对寂寞的现实,听着外面风吹翠竹的声音空自惆怅。唐代李益在其《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有 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 的句子,词人在此处化用了李益的诗句,通过描绘一种清幽的意境,着重写主人公从满怀希望的美梦回到现实中后的失望和惆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上片 华屋 、 晚凉 、 弄 等词都是匠心独具,反映出了美人的空虚、寂寞、失落、惆怅等复杂情绪。

下片着重写艳丽的榴花,从而继续衬托美人的高洁。白居易在《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中有 山榴花似结红巾 之句,词人此处化用该句,把榴花的美丽外貌写得形象、具体,同时还突出了西子含颦的神韵,让人回味无穷。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写出了美人的心声,而此心声是美人观花时产生的,是她与榴花的共鸣,她与榴花都具有独立于群芳之外,不与群芳争艳的高尚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 着意描写榴花的美丽, 芳心千重似束 则通过榴花的外形特征,表现美人愁绪难以排遣的心情,再次象征美人芳心之坚贞不渝。 又恐被 一句,明为写花,实则暗示美人观花产生的迟暮之感。结尾四句,进一步写出美人的动作,榴花是花落簌簌,而美人则是泪落簌簌,更显凄婉。

下片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将花、人合一,借物咏情,从而产生一种哀婉凄楚的意境,耐人寻味。

统观全词,词人先直接写美人,后又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但无论如何,都始终围绕美人失时、孤芳自赏这一核心,从而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憾。

贺新郎 夏景


【赏析四】

大才子苏轼,词作多有歌咏女性的篇什。譬如这首《贺新郎》,与之相关的传说有多种,而一致认为所咏的是女性。一说是苏轼为杭州的官妓秀兰而作,因此被人称为 风流太守 ,词中 晚凉新浴 即写本事;二说是苏轼作此词赠予友人王晋卿的侍儿,但宋人已称 未知其然否 ,模棱两可;还有一说,是写其侍妾榴花,理由当然是词中美丽的石榴花形象。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写给陪伴苏轼后半生的爱妾朝云的,当代学者较多接受这种观点。

我倒宁可认为这不过是一首咏物词,歌咏的对象就是夏天盛开的石榴花。但这首词的妙处,是把榴花当成一位美女来描绘。看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是借花写人,从《诗经 桃夭》的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到唐人崔护《过城南庄》的 人面桃花相映红 ,再到东坡之后的周邦彦《六丑 蔷薇谢后作》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莫不如此。这一首却是蹊径另开,是借人写花,上片先描绘一位美女形象,到下片才集中描绘榴花,如明代沈际飞所评: 本咏夏景,至换头单说榴花。高手作文,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当限于绳墨 ,因而达到了 想象、咏物妙境 。(《草堂诗馀正集》卷六)

先看如何写美人。苏轼长调的叙事描写,较柳耆卿更胜一筹,又开周清真户牖。上片所绘背景: 乳燕飞 、 桐阴 点节令为春末夏初, 转午 、 晚凉 点时间为正午至傍晚时分, 华屋 、 帘外绣户 点事件场景,也附带暗示女子身份。在这旖旎静谧的整体背景之上,推出美人形象。这位出现在夏天庭院中的美人,刚刚浴罢,倚枕独眠,却因风动竹摇而美梦初醒,这是一位身段何等慵懒、心境又何等恍惚的美人!她置身于那夏日风光的典型环境中,又显得多么和谐美好!当然,最动人心弦的,是这个特写镜头: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白团扇 的比喻,一笔双面,既让扇之 白 与手似 玉 相映成趣,逗人想象其出众的美貌;又使人因暗用的《团扇歌》故实,联想及女子薄命的惆怅感喟。写到这里,读者自会浮想联翩,猜度一番:如此钟情描写的这位美人究竟是谁?

下片却宕开笔墨,不提美人,转写榴花 这才是词人布局出奇之处。初夏的石榴花尚未盛开,故半开半闭,如皱摺的红巾,一个 蹙 字十分传神。但词人写榴花外形的笔墨却简省得很,而舍得用数句写花之神韵:看其处境,是百花凋零,而此君 幽独 ;其内在之美,是 芳心千重似束 ;进而设想榴花将来命运,是 又恐被、西风惊绿 ,即所谓好景不常,使人想起青春难驻,这句又与上片的 白团扇 比喻遥遥相应 至此,已将美人与榴花两个形象叠加起来了。细心的读者,当可领会其间作者安排的细针密线。下片最后四句,将两者巧妙绾合一处: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黄苏评云: 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缠绵 (《蓼园词选》),花之命运,即人之命运,榴花幽独,美人迟暮,此情竟何以堪!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解读,岂非贬低了作品的立意?但在笔者看来,与其说实作品对应某事某人,还不如认为作者是创造了一个具有普泛性的艺术形象,提供了一个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艺术框构。东坡自己不是说过么,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有人根据词中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等句,联系苏轼贬谪南荒的晚年处境,认为有寄托遥深。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谭献认为这篇《贺新郎》 颇欲与少陵《佳人》一篇互证 ,怎能不给他这个阐释的自由呢?


【赏析五】

这首《贺新郎》借咏名花佳丽,以抒诗人的感怀,寄意高远,构思奇妙。上片咏佳人,隐约流露出人物的孤独心境。下片写石榴,然后将人物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苏轼在新旧两派当权时,均不愿随声附和,取媚求进,因而或遭新党排挤,或为旧党不容。曾两次出任杭州。词中以榴花比托 幽独 的佳人,联系自己的心情和处境,借咏物曲曲传出自己的心声,手法极为高妙。

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上片写美人,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 , 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 晚凉新浴 ,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

手弄生绡白团扇 ,扇手一时似玉 ,进而工笔描绘美人 晚凉新浴 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歌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 ,佳人失时的象征。

上文已一再渲染 悄无人 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 手弄生绡白团扇 ,着一 弄 字 ,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 扇手一时似玉 ,实是暗示 妾身似秋扇 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 ,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 。 渐困倚、孤眠清熟 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

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 ,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

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唐李益诗云: 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东坡化用了这种幽清的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 枉教人 、 却又是 ,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 。写 华屋 ,写 晚凉 ,写 弄扇 ,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 。 石榴半吐红巾蹙 ,化用白居易诗 山榴花似结红巾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 ,耐人寻味。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 秾艳一枝细看取 ,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 芳心千重似束 ,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 又恐被秋风惊绿 ,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 。 若待得君来向此 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曲缠绵,寻味不尽。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分页:1 2 3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