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加速世界发展的进程,不管承认与否、愿不愿意,终有一天,AI会取代很多人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只有“机器人”才是AI吗?肯定有人会这么想,但可惜不是,AI比我们想象的范围要大得多。股票分析软件是AI,智能导航系统是AI,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系统都是AI,AI其实早已渗入我们的生活,未来还会有更深度的渗透。
AI时代到来,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会夺走一部分人的工作。首先,最先遭到重创的是流水线,一线工人会面临大面积失业,而实际上这一趋势早已开始显现。其次,普通的司机、记者、律师等职位也将不保,被各种系统、软件所代替。
以前我们认为,只有初级的体力劳动者才会被AI取代,而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连很多相对比较复杂的脑力工作也将被取代了。因为AI真的很厉害,它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勤奋至极,没有任何负面的情绪,瞬间能把很多人碾压成渣渣。
那么,这些会被替代的工作有什么共同特征呢?答案是——绝大部分都是左脑工作,也就是那些逻辑、条理、技术、抽象的工作。而当AI能够处理大部分左脑工作时,我们作为人有哪些优势,未来人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这就是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如果左脑工作被AI攻占,那么唯一可以被人类守卫的地盘就是右脑了!右脑有什么特点呢?右脑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感性和创造性思维,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有六种能力极其重要——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全新思维》观点)
怎么能证明呢?今天看到一篇讲产品的文章,恰好吻合了这一趋势。当我们设计产品时,我们总是用左脑思考,以为增添更多的功能,提高产品性能就能赢得信赖,而实际上,消费者根本不买账,但当我们用右脑思考产品时,格局就发生了变化:
1.好看>好用
现在大部分的产品性能都基本能满足需求,区别就在“颜值”上,颜值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性能,不信看看手机市场,“板砖”一般结实的诺基亚,竟然敌不过国内花里胡哨的山寨机,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就是最生动的案例。
2.好玩>好多
在感性消费时代,你给顾客太多的功能是没用的,恰恰相反,功能太多了,反而会稀释品牌的定位,更胜一筹的策略是多在“好玩”上下功夫,给顾客一个愉悦的使用体验,看看“美图秀秀”“face u”这样的软件就明白了,论功能强大和专业哪比得上phtoshop,但可操作性和好玩性就厉害了。
3.好酷>好贵
社交时代,“炫耀”的需求,成为一种“刚性需求”,朋友圈就是重灾区,要不然,一个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的计步系统,何以能如此大受欢迎呢?高端商品,固然利润高,但倘若脱离最基本的需求,也只能留下一片唏嘘而已。
以上三点验证了未来商业世界的发展趋势,人作为劳动力,也是待价而沽的商品,自然也符合这样的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右脑工作是我们未来的出路所在,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呢?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1.以兴趣为导向,尊重自己的优势。未来一定是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世界,而“创造性、创新思维”这些东西,也必然是与兴趣、天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8小时”之外,有意识地将我们的兴趣利用起来,多精进和积累,就能成为“跨界”的资源,即便不能跨界,也能拓展自己的思维,说不定哪一天就派上大用场了,当然,恶趣味就算了。
2.保持“可以被说服”的状态。这一点我觉得尤为重要,因为人嘛,特别容易受成长环境的局限,视野难免狭窄,或带有一定的偏见,而“可以被说服”,意味着你能抛弃陈旧的观念接受新的思维,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实现思维升级、认知迭代。只有不断接受新的东西,新旧思想才能碰撞,才有机会产生更多的灵感。
3.还有一点,是《跃迁》这本书中提到的,未来职业通用的能力,就是一个人能用机器学习和处理信息,用大脑整合和创新思想,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这会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这个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简言之,作为现代人,我们要善于利用智能设备,学习和处理信息,可以“外包”给机器来做,我们要做的是核心的整合和创新工作,另外,尽可能“跨界”,扩展自己认知的边界,能让我们具有一种全局和系统思维,这些都是未来竞争优势所在。
那又有人说了,你说的这些都好抽象啊,似乎离我太遥远。其实并不遥远,这些都是战略问题,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不过战术上的方法也有,眼下就有一些事情你可以做,那就是面对未来,面对自己正在或将要做的事情,可以不断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做得更好吗?
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也就基本上能找到未来的方向了。
以上就是我结合最近阅读的书,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些思考。我发现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是因为他们能够提前预判未来趋势,并做出因应对策,他们总是能比别人提前想到好几步。
虽然,我们将来不一定非要成为高手,但是,现在也要努一努劲儿,至少别让自己轻而易举就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