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怎么笨呢,为什么不能让自变得聪明一点呢,智慧是多重要的一个东西啊,可是智慧就真的那么好吗,接下来大家随小编一起里看一篇文章,请大家欣赏。
1.你喜欢的任何东西,都是你情感的转移。喜欢花的人,是把对情感的细腻转移到花上面。喜欢鱼的人,是把对自由的向往转移到鱼上面。喜欢狗的人,是把对情感的占有转移到狗上面。喜欢猫的人,是把对情感的慵懒体现在猫身上。所以,你喜欢一样东西,不是你本质上的喜欢,而是你情感的转移,内心的投射罢了。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对物的眷爱,反观自己。
2.当你闭上眼睛,走一段路,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原来这么美好。而我们现在的双眼,几乎都被手机裹挟,瞳孔里的影子,映射了当下的物质时代。上帝给了我们一双慧眼,我们却看不见生活的美。上帝给了我们一双腿,我们却走不出一平米的屋子。上帝给了我们智慧的大脑,我们却囚禁在世俗的铁牢里。非要把你埋葬,你才重获新生。
3.昨天创作了一件艺术作品《窥》,是我拿着卷纸筒,罩在一只眼睛上,然后拿着相机拍下的一张照片。这是我,第一次用这种视觉角度看到自己的眼睛。与我平常照镜子、拍照后成像的眼睛不同。因为这是局部的照片,所以整个观察的焦点都在眼睛上。但眼睛又不是开放的视觉角度,而是被一个类似望远镜一般的卷纸筒罩在了眼睛上。当我看到自己被孤立的眼睛时,我不太相信这是自己的眼睛,似乎感到有些陌生。而且我从没想过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呈现一种不一样的观察视角。我看着照片上自己的眼睛,就好像有另一个自己,存在于另一个维度的时空在审视着、观察着、窥视着自己。这件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和思考。其一,假如我现在的自己是不存在的或是虚幻的,世界上还存在着另一个自己,而他存在的方式可以是被创造的,或隐藏了,那么我是不是在他的世界里的一个成像而已。我的一切行为,是不是可以被分割为碎片,通过一个个成像的片段存在。其二,当眼睛罩上卷纸筒的时候,视觉范围看似被缩小了,其实并没有,而是移动的范围变频繁了。假设人类现在仅有的观察视角就是被带着一个卷纸筒看世界,而真实的世界我们未必能看得到。当然,还可以把思考的象限延伸到经济、工业、信仰、人性等等。艺术有吸引力的地方,就在于它帮助我们引发思考,否定了标准式的问答,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4.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构建作为“我”的一个品牌的过程。我们羡慕别人的伟大和崇高,但我们为什么不能作为别人所仰慕的对象。或许,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和敬仰,但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够达到这种标准。大多数人把这样的标准归类为单一的金钱。所以,很多人有了钱之后,仍然成为不了伟大的人或值得让大众尊重的人。所有人都把伟大、尊重和金钱的多寡等同在了一起。假如一个人因为家里的土地拆迁而得到几千万的赔偿,你会发自内心的尊重他吗?你可能只会在你需要得到他的利益的前提下,迎合他而已。而我们所谈的尊重,是即便一个人一无所有,但是他的思想和创作的产品,能够让你看到他的闪光点。就像爱因斯坦一样,他创作了著名的《相对论》。人们对于他的尊重,都是来自于他的伟大的思想,没有人会因为他的财富而关注他。为什么我想谈论这个?因为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在谈论尊重的问题,正是由于大家对尊重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也由于不平等的个人财富,造就了对于阶层的不同。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藐视着一切底层的人。我的财富和地位高于你,我就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甚至在同为“人”这样的个体面前,可以嚣张跋扈、趾高气昂。然而,自带这样的标准的人,永远都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只能得到虚伪利益的追捧以及象征性的光环,并且稍纵即逝。如果人们能够明白这一点的话,这一生就不会错误的追求物质视野里的尊重,而是用思想、用品格、用创新、用灵魂赢得尊重。为什么你要站进这座金字塔,并且服从于它?为什么你不能自立一座塔,平行于它?
5.所有的美好,都是从谎言开始。我们视谎言为虚伪,但我们又喜欢被奉承。我们视谎言为伪善,但我们又无法袒露内心的黑暗。我们视谎言为罪恶,但我们又为了利益又践踏道德。人们总是一边杜绝谎言,一边说着谎言;一边高举旗帜,一边背叛信仰。孩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通过哭泣、撒娇、伪装身体的疾病,达到被大人奖赏东西的目的。成年的时候,我们更是通过各种说谎手段,尽一切可能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我们都是罪人,既然都是罪人,谁也无高尚、低劣之分。区分的只是,不同的人的谎言对社会、对人类造成的不同等级的伤害。每个人都不要轻易论断一个人。当一个罪人去指责另一个罪人的时候,只不过是你在暗处,他在明处。
6.假如,我们大脑里的思想可以通过买卖,换取到智慧的思想,你愿意通过这场思想的买卖使得自己变得更加聪慧吗?例如,可以通过金钱交换到马云、马化腾、比尔盖茨等首富的全部思想,假如价格合适的话,你愿意购买吗?如果你愿意购买的话,为什么却不愿意听取马云、马化腾所有关于他们的书籍和名言?也就是,如果他们毫无保留的把他们的成功要领和智慧全盘的告知你,你还愿意购买他们的思想吗?一种是把知识传授给你,一种是把知识安置在你大脑里,两种方式似乎并无太大差异,为什么你还是始终相信后者。由于我们看到成功的现象,通常是把他们的成果看成了单一的,以智慧为导向的成功,忽略了执行力、运气、背景等因素。在很多人看来,智慧可能决定了成果的百分之七十。但实际上,谁也无法说清楚,成功的因素究竟是哪种成分占的比例更多。这个思想实验的目的,只是想告诉每个人,当很多人跟你谈思维、战略、智慧、领导力能所谓地内核的时候,不要忽视了执行力、背景、文化、运气等诸多因素。否则,即便你的大脑交换到了顶级的思维,但缺乏一以贯之的执行力,你仍然无法成功。当你无法成功的时候,所谓地的成功的智慧,还会是智慧吗?假如马云今天只是一个服务员,马菲特只是一个出纳,那么,他们所谓地人生智慧,还是智慧吗?或许,你看到的商业性成功并不等于智慧,有智慧的人,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这样的普通人的智慧,你愿意去模仿和学习吗?而你自己不也是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