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生感悟 查看格言:我们应该谦虚,但不应该低估自己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我们应该谦虚,但不应该低估自己_人生感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做人要学会谦虚,但不要低估自己,谦虚是让自己对于任何的事情都抱有一种学习的心态,而低估是把自己的地位放的很低,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在不久前刚知道了一句话:不要低估一个高估自己的人。这话刚听起来的时候会觉得是句笑话,然而事实上,人们不光很容易低估别人,更容易低估自己,这现象经常被俗称为:成熟。但其实如果这样的成熟就是让你一无是处,那要它干什么?

高估与低估都是在环境的对比之下产生的,而之所以成年之后人们更容易低估自己以及低估别人,就在于能看到的“牛事”太多了,每天都活在无限的臆想当中,误认为自己永远达不到某个位子,或者误认为自己只是想一想就可以搞定别人费劲千辛万苦都做不到的事。

而如果说低估与高估更应该采取哪一个作为人生的信条,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应该是:尝试高估自己,持续高估自己。

高估自己其实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生活在幻想中的傻子,恰恰相反,很多时候如果人们连理想都开始骨感起来,那么现实自然更无法丰满了。与其在头脑中一次又一次的告诫自己是个loser,不如尝试着有一点勇气的告诉自己:试试又不会死,大不了心跳加快就当减肥了。

每一次低估或者说合理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价值的时候,其实都是在给自己设限。根本上任何时候做事如果希望获得效果,当然不能什么都做,也就是需要有选择性,需要拒绝一些看起来没有损失但又没有太大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但是给自己设限的意思是,明明一件事自己努力努力或许可以做得到,却因为惯性思维而在内心里拒绝一个行为的发生。就好像明明可以举手发言,但是又担心自己的回答不是完美的或者认为是有缺陷的,于是把一个好机会拱手让人。

小时候我其实特别害怕上课回答问题,因为我不是在走神就是在走神的路上,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我表现最好的一次,恰恰是当时勇敢地举起了手,回答了一个很白痴又看起来深奥到居然没人举手的问题。差生就是容易快乐……

其实就算看起来(或者实质上)很差又能怎么样呢?年龄都是可以增长的,能力自然也可以。更多时候人们与其说自己错过了一个什么样的机会,不如说是为自己长久以来懈怠的表现开脱罢了,在这个时候有自知之明是好的,但是这份自知有没有让后续的自己发生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之所以不要低估别人,就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蠢事,以及心里有的那些愚蠢的错觉,都是出自低估“别人”获得的。当你低估别人的时候,你其实可以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活的很快乐,可能这个快乐还会很长期,但是对于你自身的成长其实没有帮助。为什么有时候在别人成绩面前会感到焦急,恰恰是因为那份现实刺激到了自己,就好像如果没有别人联排别墅的现实生活对比,那么自己十几平的小日子也还是很窝心的。很多时候,或者说大部分情况下的三分钟热度都源于这份对比,有改变是好事情,至少还愿意费力又充满不确定性的行动起来。

本质上只有善于高估别人,我们才能在很多情况下保持对自己的监督。而不低估自己,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而同时保持谦虚,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装上了一个“报警器”,避免因为自我的高估而导致过分低估以及无视别人。

有些时候,低估自己除了惯性思考之外,更有出自把目标制定过高的原因。就好像明明连写400字还困难呢,“发愤图强”之下决定每天写不到4000字不睡觉一样,那么事实上你会有相当长时间没法好好睡觉了,但更大的可能是在过程中放弃乃至于对自己心灰意冷。但其实从写400字还困难不是不能写4000字都畅快,只是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目标幻想的很美好,很具体,但是不应该幻想今天如此,明天立马就是那个样子了——这叫白日做梦。

而在美好未来的对比之下,确实会让自己看起来很惨淡,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现象。如果在幻想之下生活还不如现状,那反而是一种病态了。重点并不在于压抑自己的想法,而是想办法找到一个“点”然后开始尝试着做出改变,“纵容”自己一开始做的很不好的表现,同时鼓励自己不管有没有希望都持续做一段时间。

在这里其实可以忘记21天法则,这作用真不大,绝大多数时候“21天”的概念只会让你到了时候想着歇一会,但其实那时候不过才算摸到了门槛,连门都没进呢。与其想着具体的时限,不如纵容自己不去在乎,反正只要开始改变,并且持续的改变,就是在不断的变好。对于变好,为什么要规定时间停止呢?

前几天的时候,有一个人问我“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说了:“哪都可以呀。”当然,我这回答其实相当于把天聊死了,更有一点让人怀疑是在说瞎话,但其实事实就是这样。

写作的灵感来自哪里,其实这个问题在曾经上学的时候非常困扰我,尤其是那个时候还需要写周记,每周都要写一篇作文的时候。我这么一个学校离家总共5分钟不到的人,我哪里来的“灵感”呀……那个时候为了完成作业没办法,就只能到处抄作文了,但是这个灵感的问题解决没有,现在是记不清了。总之最后总能胡编乱造,连抄都不用抄,每周的周记比语文作业都好完成了。

而在去年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无非是看完了《三体》,然后一个激动就开始写了。反而是当时故作姿态想要有一个什么“完美”的章节,搞得明明9月就已经写出前两章了,到了11月才有了新的章节。

包括现在每一次的文章也一样,胡乱写的时候反而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了,结果我非要有个升华的时候,那就等着吧,三四天、半个月也是我……当然,说这话不是说我写的文章都是随便写写写出来的,只是说当你过分在乎所谓的“灵感”以及“完美”的时候,那你反而会陷入到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以及做不完当中。

这一点在写小说当中特别明显,也特别致命。每一个片段停笔再起笔的时候,其实真的很困难,因为一方面脑子里已经有了下一句话或者下一个片段的第一句话该怎么写的想法了,但是又想着可以不可以写别的。很多时候这样一纠结,二十多分钟就过去了。乃至于到后来,脑子里有了什么想法,只要无伤大雅,我基本都会顺着写下来,写着写着反而能写出惊喜来。

所谓灵感以及会不会写着写着有一天突然写不出来了的问题,这些都是瞎担心。

就好像你在想每一天都吃饭,还不止一顿,会不会有一天得厌食症,结果饿死了一样。说实话,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反而可能真的会出现这种情况。

同样在前年的时候,当时因为看了《人人都能用英语》,结果就半心血来潮的开始重拾英语。算不上挑挑拣拣,开始翻译电影“黑天鹅”的字幕,这个用了几个月我都已经不记得了,总之不光翻译还标记出读音,为的就是等到看电影的时候可以对比自己的翻译成果。当然,因为光是字幕就会与影片的内容表现有一点出入,不过我对自己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毕竟这事从来没做过。

后来在去年加入一个字幕小组,不知道有多激动,而且我又是一个那么“不自量力”的人,所以什么活动和任务都参加。结果到了4月左右居然成功申请到了翻译英文书籍的任务。这个事情在2016年的时候怎么可能想到呢?这事情在2017年2月申请加入小组的时候怎么可能想到呢?但它就是发生了~而且圆满完成了。我这么一个总是被英语老师留下来罚抄英语几十遍都愣是分数不提高的人。

事实上,在2016年年底开始每天像写检讨一样写文章给自己看的时候,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开始写小说作品,甚至一度因为朋友写小说的原因,给自己定下绝对不以写作为生的要求。年少无知就是会有这些臭讲究。那个时候与其说什么不去抢饭碗,不如说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因为那时候自己居然写不好一篇像样的文章,这才是最大的原因。

在一件事物没开始的时候,你是想象不到它未来真实的走势的。写小说前十多章和现在持续写的故事简直不是一回事,这还是在写没多久就想着如何写的情况下呢。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我对自己管理不严或者能力不济导致的偏差,但是现实就是我开始制定短期的故事可能性,只要最终整体不出大圈,那这一切就成型了。

而且在写这个故事的最初,我也没想到自己已经写第二份作品很久了,而且有一个第三份的“灵光乍现”早已经被扑在了电脑上。

而在此之前很久,我不是没想过自己写小说的,同样有两个当时觉得满意的“灵感”,但是因为根本没动笔,于是至今也只是一个三行字而已。还在记事本的前几行安静的躺着呢……

每个人的成长最终都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认知,以及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到现在写东西也会陷入到“有没有更好可能”的情况,但是不会跟自己故意过不去。不过有些时候我反而会用这个方法逼自己一下,看看还能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不会因此限制自己,非要有一个“举世瞩目”的开场不可。

每个人当然希望自己永远是惊艳的,但是这个前提不是“纠结”,而是当你持续不断的打磨自己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你自然就会很惊艳了。哪怕一个小意外让你看起来不够完美,但是因为实力在那里摆着,所以你根本没办法差到哪里去。

没错,就是当你的实力足够,你想很差都难。

而如果实力不够呢?那你想出彩也很难。不过,改变却很容易。人们很多时候都把长期的一个效果看的特别可怕,觉得高不可攀,但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真的能够想到要做“长久”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做着做着,一不小心发现做了好久。

类似的还有我们有时候会看到的那些,希望自己能够持续做出优秀作品的宣言,很多人自己也说在现在这个时代以及某些行业的背景下,不浮躁的做事情反而很难,所以反而更希望自己以及受众能够坚持这份美好。当然,我也有在很多地方看到受众很给力的,直接就说这压根不可能:现实这么浮躁,凭什么你淡定成长?

其实说一句很残酷的实话就是,这世界上一切繁华全都是建立在大众的浮躁上的。所有成功的生意本质上都是触达更多的购买对象,无论是小摊小贩还是高净值客户服务。只不过是看起来你如果要服务千万级别的大富豪,自然需要放弃卖路边摊的苍蝇地沟油而已,说句不客气的,要不是长久以来所谓的培养客户忠诚度上把自己给坑了,那即便是服务亿万富翁的组织,照样可以找路子做地沟油的生意。其实就是这点形式不同,内容和根基都是一样的。

而在现实的“浮躁”下,持续做淡定的作品有没有意义和价值,其实有什么好怀疑的呢?今天你能说出200年前的一条头条新闻是什么吗?但是如果说是200年前的经典作品,估计每个人都会正确不正确的提上一两个吧。同样,今天你会知道200年前的街边小吃是什么吗?但是如果是一个流传200年的品牌,又有几个人会遗忘呢?即便不使用不购买不常见。

淡定的成长不是没可能,就连浮躁其实浮躁久了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你以为每天追着热点组织语言还要想着变点花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即便是套路,经常做也是很辛苦的呀。而所谓淡定的成长就没有浮躁的一面了吗?怎么可能。每个人都是在选择自认为更好的方式然后用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延续一个行为罢了。要想做青楼的头牌,那你就是得忍着客人翻牌率相对较少还得守身如玉的在一个浮躁的大环境里,整天看着三教九流还得心如止水一笑倾城。

任何时代都不缺优秀的作品,重点并不在于环境是浮躁还是淡定,还是浮躁的大多数,即便看起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沙堆上打地基,做的越多死的越惨——但这只是幻觉。现实中几乎任何一座大楼本质上都是在沙堆上盖起来的。不是在金刚石上盖起来的,不是在岩浆上盖起来的,也不是在冰雪上盖起来的,而是在看起来松散的沙堆上,不起眼的泥土里。

质疑环境,质疑大多数人,都没有意义。有意义的只有质疑自己,当然,一切也都只有在做起来之后,才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所以,别低估别人,更别低估了自己。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