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像是一个海绵,正是一个汲取知识的好时候,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去锻炼孩子的独立性。接下来就请大家随小编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希望对大家会有帮助。
她带孩子回来的路上,遇见一对姐妹,姐姐大概10岁,黑黑的皮肤,长长的腿,穿着蓝色群,头发盘的辫子,让她想起了茜茜。她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头有两个西红柿和两根红萝卜,还有几张一元钱。不时提着袋子轻轻的晃来晃去。她妹妹看上去3-4岁,停留在一个养着黑兔的笼子那里,闹着情绪。
她一看就明白了,小妹妹想跟灰兔呆会儿,姐姐催促妹妹回家。
妹妹的需求在灰兔这里,没有满足不甘心回家,所以哭闹,跺脚。
姐姐的目标在回家,所以催促妹妹离开。
两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一个要走一个不走。
她看在眼里,心里想着,孩子的体验很重要,她满足了,她就拥有了体验感,从体验中,她的心灵能够得到滋养,也能得到属于她的独立的人格发展。
她想帮助她实现体验感,同时也让姐姐在自然情况下,感受到这份美好的体验,属于她的感受。
她停下脚步,满脸笑容对着她的孩子说:“你看,黑兔在睡觉,一动不动,眼睛眯着,像是生病了耶。”
她那两岁的孩子,聚精会神的看着灰兔。
那个小妹妹满脸疑虑的看着她说话。
“咦,它真的生病了,以前我们走过来,它都会打着精神竖着耳朵,眼睛圆溜溜的,可有神了。”
小妹妹的姐姐,也走了过来。对着妹妹说:“走啦,回家了。”
她抬头问她,多大了,哪里人,是不是放假了才来北京,在北京是否好玩。
她们好像就熟悉了。
她妹妹要喂胡萝卜给灰兔吃,姐姐不愿意,不愿意是建立在她想回家,没有想到只要妹妹喜欢,开心,她就乐于去满足妹妹。她不明白,只要满足了妹妹,妹妹就会乖乖的听她的话。
她也蹲下来,有点抱怨的说:“她以前喜欢狗的,现在又喜欢兔子了。”
她不理解孩子的喜好是跟随她不曾拥有过的基础上产生的,对陌生的实物表示好奇,这再正常不过了。
她抬头对着她说:“孩子的喜好变化,是很正常的。”
小妹妹蹲在笼子旁边,逗着兔子。
她说:“灰兔还是一动不动,它可能真的生病了,我们走吧。”
她就推着她的孩子走了十来步。
她也催着妹妹走,妹妹站起来立马就哇哇大哭了。
她回头笑着对她说:“你满足她吧,给她胡萝卜,让她去体验吧。”
这个姐姐也听话,真的给了妹妹一根胡萝卜。她们继续走,突然,小妹妹欢快的呼叫。她回头一看,哦,原来是灰兔站起来了,正在吃胡萝卜呢。
“灰兔原来没有生病,是饿了,还是小姐姐懂灰兔哦。我们过去看一看吧。”她对着她的孩子说。
她们回到原处,她的孩子从车上下来,蹲在小姐姐的旁边,看着她喂灰兔。
她说:“哇,灰兔吃胡萝卜,跟我们不同耶。它直接就吃了,而且不用拿碗和筷子,不用桌子和椅子。而且,你看它的嘴巴,跟我们也不同哦。”她的孩子听着她的描述,时而偏头时而伸长脖子,观看着灰兔。
她对孩子说:“把这个酸奶给小姐姐吃,好吗?你拿过去给她吧。”
他接过酸奶,伸手给小姐姐。她的姐姐说:“不能要,不能要哦。”她也拒绝了,生气的模样,把小脸蛋揪在一块了。
她说:“小姐姐,不要酸奶。那我们把小扇子给她吧。”
小扇子给她,她接了,不到5秒,生气的扔在了地上,说不要。因为她姐姐说了,不能要。她心里有了情绪,喜欢却又迫于压力。
哦,小姐姐扇子也不要了。没有关系,她是不喜欢这些,但是你做得都很对。
他们全都蹲在那里看着灰兔吃胡萝卜。姐姐。时不时的催促她:“吃完这点,就回家了。”
她问:“你们要是回去晚了,妈妈说你们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她不会说我们的,回去晚点就晚点。”她低着头,想了一秒,然后微笑着说。
我们一直陪着她,喂完灰兔,她姐姐还帮忙拿着喂。这个画面,挺温暖。
她心里很感动,内心十分想要把酸奶跟她们分享。
于是,对小妹妹说:“这个酸奶给你。你先给姐姐。”
她一开始在要和不要之间纠结。因为姐姐的话和她自己真实的需求在对抗。姐姐说:“不能要。”真实的声音是:“我要。”
很多父母,也是这样帮孩子决定,导致孩子没有自主能力,上进心,包括生命力的流失,培养出一个依赖,缺乏责任心,不敢于表达自己,逆反。就会说,是孩子的问题。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真实,尊重她的意愿,她是可以做她自己的,因为她的人生,属于她,她必须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为自己的生命负责。剥夺她的体验,就等于扼杀了生存的能力。每件事情,都是在日积月累的塑造孩子,成为独立的她自己。
她接过一杯双手抱在怀里,让她给姐姐,她摇着头说不愿意。她对她说:“姐姐都给你胡萝卜了,等你了,陪你了,你不愿意跟姐姐分享吗?”她转身就给了姐姐。同时,又从她手里接过一杯。她还是爱姐姐的,她愿意的。只是需要给她树立一个价值观。同时,允许并且尊重她自己的意愿,选择。
两姐妹都开心了,她说:你们回去吧。
她们边往前走,边回头等她们。她们到门口了,还在等她们。
直到她说:“你们快回去吧,我们还在那边,谢谢你们。”
她们进去了,又走出来看了她们一眼,露出了一个微笑,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