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是一本由[美] 蒂莫西·科里根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一):为什么我不写影评

感受是无法分享的,但观点可以分享、讨论、传播。有观点的讨论,才让电影评论这件事变得如此有趣和美妙。

我喜欢写书评,是因为通过写作能够大幅提升我的阅读吸收率。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读书破万卷,该忘还是忘。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想着,阅读之后要通过书评进行阅读输出,就会在阅读的时候下意识地不断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甚至渐渐开始做起读书笔记、阅读思维导图。尽管这样的阅读习惯看似麻烦,一开始也进展缓慢,但这样的做法却能够让阅读真正为我所用。书评就像是我对一次阅读的总结,是我把书中干货无形吸收的一种“仪式”。对我而言,这才是真正的事倍功半呢。

但我写的书评,大多涉及的都是“工具书”一类,自我成长也ok,唯有小说写的很少。因为我明白,小说的书评,不是靠简单整理归纳就能写好的。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一篇好的小说书评,是什么样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

不好意思地承认,本人大学四年读的是中文系,方向是现当代文学。之所以不好意思承认这些,是因为在本专业,我可以算得上的真正的“学酥”了。但就算学得再烂,经过我系四年来各位大神的苦口婆心,我也算得上是知道什么是“文学批评”。要专业地完成一篇还算像样的文学批评论文,不是把书看了就行的。在小说本身之外,每一个批评者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作者传记、前人的批评观点、同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

一篇好的文学批评,背后需要积累和付出的实在太多。

因为经历过、了解过,我至今对文学批评这件事依旧怀有着敬畏心。老实说,我并不反对那些只谈个人感受和情绪的所谓“书评”;但在了解过专业的文学批评后,我已经没有办法轻易为这些所谓的“书评”打call了。

同样的,我也无法允许自己随便给小说写个“自说自话”式、感悟式的书评草草了事。对我而言,这样的内容,最多只能算个“私日记”,没有总结和分享的价值。于是久而久之,我也就形成了不怎么给小说写书评的习惯。

同样的,我也不给电影写影评。尽管从数量上看,目前豆瓣上的影评热度可谓相当之高。电影,作为当代最接地气的大众艺术,人人可以讨论,甚至跟天气、吃饭一样,是社交圈的重要谈资。

比如最近跟朋友见面,肯定要问:妇联3看过了吗?然后势必就要谈到妇联3中新出现的大反派灭霸,如何让人又哭又笑、又爱又恨……就这样又能讲出一连串的“观影感”。

如果把这些“观影感”落到纸面上,就成为了现在豆瓣电影里的“影评”的标准样板。在复联3下几千条的影评,大量都是从“漫威迷”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漫威在复联3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是如何感动了作者本人的。

讨论漫威电影,一定离不开要讨论漫威大宇宙的设定,以及漫威电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取向。尽管许多影评已经涉及了这些背景内容的讨论,但对于科幻电影来说,讲故事和塑造人物本来就是弱项,漫威在剧本下的功夫让漫威系列显得尤为出彩。而豆瓣的影评还未能从剧本出发,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断,只能算是“隔靴搔痒”。

必须无奈的承认,市面上大量的电影影评,只是作者感性上的观影体验和感受罢了,还远未及“影评”的程度。

说说看,“电影评论”评的究竟是什么

正如前面所言,术业有专攻,我依然不认为感受式的影评有什么问题,反正写作的本质就是抒发胸臆。

但如果,我们真的坐下来准备认真聊“电影评论”这件事,我们究竟应该评论些什么?

我想,能回答上来的人也许并不多。

电影有趣的地方恰恰在此。看似门槛很低,人人都能接触到;但大多数人的讨论还尚在门外,并没有触发到电影这件事的核心。电影的“平民”只是表象。“平民”的背后,是一整个体系庞大、精细分工、复杂环节的产业链。而这个产业链的精密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乎那些进电影院吃着爆米花看电影的“平民”的认知了。

但就是因为不了解,才会有想要接近的好奇心。作为一个大概知道“文学批评”是怎么一回事的书评爱好者,最近出于对影评的好奇心而读了这本《如何写影评》(是的,热爱学习的我又上线了)。这本书,给了大众一个接近、了解“电影评论”的绝好入门机会。作者蒂莫西·科里根本人以极其简单、粗暴又高效的方式完成了这本影评撰写指南,里面有科普、有方法、有思路,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

那么回到刚才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蒂莫西是怎么定义影评的:

电影是对一个主题的特定诠释而使这个主题产生特定的意义,而影评就是检视如何诠释的。

比如,同样讲科幻英雄联盟的主题,漫威的复联系列vs DC的正义联盟完全就是不同画风。那为什么复联能够获得如此好评,而正义联盟却最后扑了街?

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一篇影评的开端。蒂莫西说,所有的“检视”、“评论”,都是从提问开始的。《如何写影评》提供了四个重要层面供影评者参考提问方向:

1.电影与传统艺术的联系,如文学和绘画

2.电影画面的戏剧层面,如何做好场面调度

3.由摄影机位置和剪辑构成的电影

4.电影中声音的使用

在每个部分,蒂莫西都列出了相关重要的电影术语,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一点对了解的电影拍摄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尤为重要,也能直接反映出一篇影评的专业与否。特别是在跟业内人士讨论电影的场合,如果对方说出了“蒙太奇”、“环境音”、“定场镜头”、“俯仰摇摄”等术语你却不知道,那可就非常尴尬了。《如何写影评》的这一部分内容可以给每位影评爱好者先打下个基础。

学着像个影评家一样来看电影

《如何写影评》建议,写影评应该养成,边看电影、边记笔记、边提问题、边思考的习惯。

老实说,这非常背离看电影这件事。电影院的存在,不就是为了给每一个观众营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吗?但写影评却要求作者经常要保持一种抽离状态,对影评者提出了违背本能的要求。

可或许,这也才是“电影评论”的魅力所在?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当大家都已经受到电影巨大冲击和感性吸引而无法自拔的时刻,影评者却在理智上仍保有一份清醒,在内心激荡的同时还能冷静地把自己抽离出来,站到空白处,从历史、政治、文化等各个角度谨慎地审视电影角色的设置,从影片的镜头、剪辑、声音去检视电影导演的功力,从叙事方式、情节安排去分析电影编剧的得失。

这些,恰恰是一篇影评和一个影评家专业和能力的体现呀。

《如何写影评》还给出了6种评论电影的角度:电影史、民族电影、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的种类、意识形态。这是撰写影评的基础思路,影评者可以从这6个角度出发,选择自己影评文章的整体基调,然后从之前4种层面去研究电影中每一个令你在意的片段,发现问题和特殊之处,为自己行文角度做辅证。

所以,《如何写影评》可以说真的是一本简单粗暴高效的“教科书”了。

基本上,看完这本书就能对“影评到底是什么”有了个数,对“如何写影评”也能找到大致的方向。当然,读完之后也会发现,比起书评,影评这回事需要更多的原始积累。好的影评可以涵盖的信息量超级大,对作者本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这才是真正难的地方,但当意识到影评之难,不也正说明自己在渐渐入门吗?

至少,我相信看完《如何写影评》的读者,都可以大致区分影评的好坏。因为感受是无法分享的,但观点可以分享、讨论、传播。有观点的讨论,才让电影评论这件事变得如此有趣和美妙啊。

hi~~我是雷hana。

我有一个公众号,叫:“你很迷人但我要回家”(ID是首字母:nhmrdwyhj)

因为赶着回家做饭、读书、健身、泡脚,所以先走一步。

但是你可以先关注我呀 :P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二):第七艺术的彼岸花:感知、解构与升华

文/宝木笑

上学的时候,有个学期啥也没干,学了整整一学期的《文心雕龙》,导师那干瘪的小老头没事儿就拿着个超大号的茶杯一边滋溜滋溜喝茶水,一边冲着我们感慨当今文论发展的尴尬。刘勰文论的精妙如今基本上已经还给课本了,但老头子的那些段子却不时想起,在这样一个“叫兽和女学生”的故事满天飞的时代,现在想想那个一辈子不争名、不逐利、不旅游、不逛街,只知道整天趴在线装书堆里的老教授,觉得还是很可爱的。老头儿有一回说,现在的文艺评论比以前多了去了,但却是中国文论发展的低谷,因为没人明白文本和评论两者的关系了,那是一个“风筝的关系”。于是,我们都频频点头,做恍然大悟状,然后老头突然爆发:“你们懂个屁!还点头?你们以为评论是风筝昂?评论其实是那根连着风筝的线!”

确实,文论更应该是链接文本和受众的桥梁,是一种映射的关系,而不应该将评论的地位错置于其他位置。这里就涉及到所有文艺评论的一个核心的问题,评论到底和文本应该是什么关系,怎样的评论才是一份合格甚至优秀的评论。尤其是当下的时代,文艺的范围被极度扩展,广义文本的形式也不再限于文字、绘画、雕塑等传统形式的时候,对评论核心问题的解答和理解,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艺术追求的走向。这种情况在当下的电影评论界显得尤为突出,由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火爆,电影业已经不仅仅是“娱乐圈”那样简单,其已经成为一种兼具资本运作、规模营销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那么,影评作为“第七艺术”的紧密连接者,到底应该以何样的姿态或者说标准履行好自己的文论责任,这对于当下的影评界和电影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下,宾大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蒂莫西?J?科里根的《如何写影评》就显出某种我们急需的必要性。这本已经再版八次的影评写作指导书之所以在美国十分畅销,盖因美国电影业特别是影评业极为发达,电影观众、电影学院的学生以及电影爱好者都对影评有着极大的热情和需求,更多的原因也许还在于这本书的内容和其背后的文论思想。蒂莫西?J?科里根并未撰写一部曲高和寡的电影专著,而是从最基础的影评知识的普及起步,介绍类型、作者论、意识形态、形式主义等影评方法,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观察角度和专业术语,特别是很实在的写作技巧,比如观影笔记、搜集资料、开头、下结论、找论据、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细节如何去掌控,甚至还补充了研究材料、网站索引、延伸阅读的查阅方向。

毫无疑问,《如何写影评》是一本平实质朴的写作工具书,是一本很柔和的影评教材。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作为资深影评人和电影研究者的蒂莫西?J?科里根当然深谙文论与文本之间那种介入和跳出的关系,他当然不会将自己的文论思想和取向直白地告诉读者,他会如电影般通过渗透的方式不动声色地传递给受众,而这也是电影成为“第七艺术”的最重要理由——艺术必须具备一种隔离感和含蓄性。也许,很多人在阅读《如何写影评》的过程中,会将“如何写”作为这本书的核心要义,蒂莫西?J?科里根也确实在“中规中矩”地履行着这样的文本输出,然而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中对于核心和根本性问题的解读。比如,电影评论需要什么样的人介入,电影研究者李迅在序中给出的答案其实也是蒂莫西?J?科里根所渗透的内容,即“本书对入门读者只设定了一个条件,即:爱看电影”。

这个似乎过于简单的答案却关系到影评或者文艺评论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哪怕我们只将文艺评论比作风筝的线,但评论行为本身却仍然是一个放风筝的过程,如果一个根本就不爱放风筝的人去进行这样的活动,那么其手中线的状态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个问题将影响到整个影评写作的全过程,一个爱看电影的人将用极大的热情去拥抱“第七艺术”,他的评论建立在一种热爱的前提下,他自然会去观看很多电影,那将是更为厚重的土壤,也是影评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所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蒂莫西?J?科里根在《如何写影评》中反复提到一个影评的基本写作方法——“比较法”,这个“比较”是对同类影片不同风格、技法、主题等的比较,即“随着你看的影片越来越多,你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敏感度越来越强”,那么你自然会“注意到电影中的哪些元素使你产生了陌生或困惑的感觉”,于是你将“注意到哪些元素一直在强调某一观点”,而这将是一篇影评从百分之九十的观后感之类的评论中脱颖而出的理由,因为这已经迈向了专业的影评之路。

诚然,我们并非要人为设置文艺评论的门槛,事实上,广义的文艺评论没有任何门槛,“感知”是所有文论的起点。但这绝不是说包括影评在内的文艺评论就应该仅仅止步于“感知”的层面,既然因为热爱电影而想更好地评论电影,那么从“感知”层面出发再进入到更高层面,就是每个爱电影的人士可以接受和渴望的。否则,蒂莫西?J?科里根亦不必从六个角度耐心地为读者介绍评写电影的方法,这其实是带着读者从最初的“感知”阶段平顺地过渡到“解构”阶段。说白了,“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完全可以看作是六种“解构”电影的角度,我们既可以从电影史的角度分析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电影中不同布景的使用,也可以从形式主义种类的角度分析一部电影的风格和结构,或者叙事技巧和 场面调度是如何在电影中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

当然,这里的“解构”采用的是与解构主义相对不同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所指。这种“解构”是以专业的电影知识为指引,去发现以往观影过程中只能“感知”却未曾进一步思考的内容,类似于拆分之后的新发现。例如,当我们学习了关于剪辑策略和镜头间的关系时,我们自然会思考或者意识到每部影片的用法和差异,在影片《最卑贱的人》中,看门人经常与转动的门的画面相连,两者之间的联系预示了此人好运的结束。而在《2001太空漫游》中,史前猿猴将一根骨头抛向太空,接着这根骨头变成了太空飞船,在这场有名的电影动作顺接中,平行对照的行为或动作的剪辑拼接,把人类数千年来暴力征服的发展史明确化了。

更为重要的是,“解构”还象征着一种“解构的精神”,即独立的思考、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这也是蒂莫西?J?科里根在《如何写影评》中着重强调的。我们需要注意一个细节,在这本书的核心部分中,蒂莫西?J?科里根将影评写作的过程总结为“想?看?写”,这不仅是说在观影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问题,比如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了解的艺术形式。更关键的是,蒂莫西?J?科里根实际上在隐晦地影响着读者,让其明白“想”在一篇影评的创作中是第一顺位的,他指出一篇影评的根本所在:“检验一个主题是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和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继而指出了作为文论的一种——影评最可宝贵的精神所在——“自始至终,要保持质疑的心理”。

正因此,影评不是也不应该是水军摇旗呐喊的磬钵铙,不是也不应该是影评人违心牟利的敲门砖,而应是人类对于“第七艺术”的深深尊崇,这种尊崇需要“质疑的心理”,需要独立的思考、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所以,一位优秀的影评人一定是充满着“解构精神”的电影热爱者,比如作为全美最富盛名的影评人罗杰?埃伯特,他是第一个通过写影评拿到普利策奖的影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星光大道留下星星的影评人,还曾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但是,罗杰?埃伯特的一生从未屈服过任何“庞大势力”,哪怕再厉害的巨头也无法让他做出丝毫违心的妥协。罗杰?埃伯特就像所有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一样,一生就是乐此不疲地观影,孜孜不倦地写评,7000多篇影评的惊人数量和桀骜不驯的操守,改变了许多人对电影的看法,其中包括导演、编剧、制作人和演员,更不用说他无数平台中粗略统计已经过亿的粉丝。

这其实与蒂莫西?J?科里根对于影评“解构精神”的认识不谋而合。正是因为我们在创作影评的过程中要保持这种充满着崇敬和爱的“质疑的心理”,所以蒂莫西?J?科里根借用导演兼评论家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话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你的评论中,在作评论的时候,你应该至少要试图记住你的目的……吸引人的并不是公开声称某部电影的好坏,而是要解释为什么”。而这也是影评写作本身的乐趣所在,正如2009年执导《狂怒》的电影人萨莉?波特所说:“记住有一种乐趣来自分析、探索和思考”。然而,这并不是电影评论的终点,在“感知”和“解构”之后,更优秀的影评将实现一种“升华”。按照张良丛教授在《从解构到建构——后现代思想和理论的系谱研究》的提法,影评中的“解构”应该是一种与“建构”紧密结合的概念,这是作为文本映射的文论必然带来的反映射,人们将通过优秀的文论反过来提升艺术对群体的感染力,就像金圣叹之于《水浒传》,脂砚斋之于《红楼梦》。

别林斯基说:“批评是运动着的美学,其观点也表达了批评类似于工具的本性,其存在于文学批评的实践性品格之中,且要通过实践彰显出来。”这个“实践”就是一个借由文本彼岸的文论实现文本与受众进一步交流以至升华的过程,艺术的价值绝不仅仅只局限于创造,更在于感知、解构和扬励。比如,《英国戏剧史》所载莎士比亚戏剧一开始只是在乡村戏班子里巡回演出,由于其受众数量少,演出范围窄,开始时候的莎士比亚戏剧举步维艰,人类差点儿就错失了一件艺术瑰宝。正是当时评论家们的发现和荐举,使其名声一步步传播开来,也引导着更多人能够尽量站在较为专业的戏剧欣赏角度接受莎士比亚戏剧的“另类”,于是,莎士比亚戏剧和关于莎士比亚的文论共同实现了一种“升华”。

所以,蒂莫西?J?科里根的《如何写影评》将这种“升华”看作是一种“乐趣”,不仅是对于“第七艺术”而言,也包括所有热爱电影的人们,“评写电影会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悦。如果说,看电影、理解电影是我们观影的乐趣之一,评写和解释应当是另一种令人激动的享受”。艺术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建构,而任何精神建构在本质上都是人的情感和思想相互碰撞和交融的系统,包括影评在内的文论当然包含在这个系统当中,都是一种富于独立思想和艺术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可以这样说,真正的影评就是“第七艺术”的一部分,只不过如果电影是此岸的艺术,那么影评更像是映射在彼岸的花朵。最后,想对那个可敬可爱的干巴老头儿说:

师父,不管是不是摇曳的风筝线,文论没有死,也不会死,因为它是人类辉煌艺术的彼岸花。

此岸不灭,彼岸长存。

—END—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三):掌握了这些,写影评不再是难事儿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反应,是通过图像和声音寻求人类情感共鸣和探索生命价值的艺术创作,观众可以从一部电影当中看到100部关于他们自己的电影。由此可以说,电影是触及灵魂的创作,是电影创作者、人物角色和观众对现实、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自然宇宙的探索和交流。观众通过连续不断的思索,去触及片中角色、导演、演员、角色以及本人灵魂,形成个人对影片、人生、生命乃至于宇宙的思考。观众把这些思考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便形成了影评。在电影电视的发展中,形成了专业的理论批评,它们是电影技术和电影产业发展普及的产物,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非专业的电影评论。不管是专业的电影理论批评还是非专业的电影评论,其写作乃是有章可循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影学研究主任蒂莫西·J·科里根的《如何写影评》就像一本地图册一般指导影评写作,只要按图索骥总能抵达目的。

《如何写影评》从影评写作的目的出发,确定文章的读者,从特定读者的身份确定写作的方向,蒂莫西·J·科里根用“想·看·写”总结了影评写作的过程,具体来说是,预设问题——解答、分析问题——阐释说明问题,另外作者详细介绍了专业的电影术语和切实可行的写作风格、风格和格式。

蒂莫西·J·科里根的《如何写影评》一书,它的亮点主要在于受众的广泛性、电影术语的专业性、影评分析角度的具体性以及写作技巧的可操作性。

本书读者的定位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不管是有兴趣影评写作的初学者,还是已有影评写作经历甚至于电影研究的专业人士都可以从本书中获益匪浅。对于初学者来说,蒂莫西·J·科里根提供了一套专业的写作模板,这套模板包括了影评写作“想·看·写”的过程、电影术语的专业解释、详细具体的影评切入点、六种实用的影评分析方法和基础的写作指导;对于专业人士,《如何写影评》则从电影技术专业的理论出发,为作者和导演、人物、角色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去碰触电影、电影人物角色、电影创作者和作者的灵魂,形成更专业的理论分析,更细致的情感共鸣和更丰富思想内容。

从专业性的术语来看,对电影独特的视听语言和专业术语的理解、掌握和熟练的应用会使观影过程更加准确,同时,有助于更快的形成自己的理解,当然,更有益于对电影的专业分析。电影创作者通过应用不同的叙事、情节、视点、镜头、剪辑等电影视听语言组织和阐释电影的主题,对电影做理性的分析和阐释同样需要掌握电影独特的记述和视听语言。《如何写影评》的第三章蒂莫西·J·科里根首先讲述了电影和其他艺术创作相通的叙事、情节和视点的创作手法。这部分讲述了被电影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广泛采用的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蒂莫西·J·科里根提倡养成自问的习惯,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思考叙事方式和情节展开方式以及视点和角色,作者通过举例的方法展示了古典叙事结构及其变化和创新。其次,书中通过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电影独特的场面调度元素、构图和影像、声音、动画、3D和新媒体等,通过电影术语的专业、系统的介绍为专业的电影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依据。从这一点来说,《如何写影评》这本书是影评写作的工具书。

专业的影评写作势必得有专业的、普遍的分析角度,更重要的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和专业的分析依据。《如何写影评》为读者提供了电影历史、电影的民族文化特征、电影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的种类和意识形态这六个分析角度,对每一个分析角度作者都详略得当的介绍了切入点和分析方法,最后,作者引用了电影系学生的专业影评,具体说明了分析角度的切入,与此同时,综合呈现了电影术语和视听感受相结合阐述电影主题和影评主题。

蒂莫西·J·科里根利用五、六、七三章介绍基础的写作知识、电影评写独特的研究资料来源和文稿的形式。在写作知识方面作者从构成文章最小的单位词语开始,提出了使用意思具体和外延和内涵明确的词语。书中还强调了语调问题,它是由所使用的词和用词方式的形成的总体效果,在电影评写中,作者提出了在轻松和正式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文风。作者强调,用词风格要保持一致,谨慎使用俚语和讽刺手法。作者主张要保持用词的生动多变和精确地表达。在构成段落的单位句子方面,作者提出了句子的简洁有趣和句式的灵活多变。书中强调文章的段落要有条理,清晰明确的表达出起承转合。

《如何写影评》不仅为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通过详细具体是例子为写作者提供了应用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丰富详实的问题启迪读者思考,比如电影技术中镜头和剪辑和电影主题如何相关,导演采用这样的画面开始和结束的意图是什么,场面调度中的场景和道具想要说明什么问题等等。当然,读到一本好书并不意味着立即就能写出见解独到,内容深刻的电影评写。要想写好电影评论,首先,要爱看电影;其次,要会看电影,用专业的电影术语和电影独特的视听语言去分析、理解、阐释说明电影的主题;再次,用简洁有趣的文字条理清楚的付诸于笔端;最后反复修改文章。如此,才会写出专业、深刻的电影评论。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四):影评是解读电影的方式

电影

文:ICE蝈蝈

美国著名女电影导演、编剧萨利·波特曾说,“有一种乐趣来自分析、探索和思考。”

影评就是一种这样的乐趣。影评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分析,探索,思考。影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的体现。《如何写影评》一书从认识电影写作到收集研究素材,再到如何写为我们理出来了一份详尽思路。

《如何写影评》的作者是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的蒂莫西·J·科里根。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专业硕士宋美凤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戏剧影视学专业硕士翻译。

《如何写影评》一书是修订的第八版。不断修订更新是为了与时俱进,同时又保留电影历史。这是一本对初学者或者影评人都适用的工具书。从最初的观影记笔记到最后的成品,列举大量例子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我读完书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是认识影评。在写影评之前我们肯定要理解什么是影评?影评是给谁看的?这样带着目的才能更好的去写作。

第二是电影术语与文章主题的关系。什么是电影术语?什么是影评主题?两者有什么关系呢?电影术语和影评主题就好比我们修车要明白车的配件名称,不知道车的配件,怎么维修?

第三是影评的写作方法,风格和结构。写影评有六种方法,这六种方法能同时用吗?影评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一、认识影评

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认为影评是一种与读者更加凝练而审慎的交流。

影评是对电影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如何写影评》一书提到影评的根本所在是检验一个主题如何通过艺术、技术和商业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了特定的含义。

影评受众广,功能也有很多,包括加深对电影的理解;作为说服他人的观点;介绍电影相关的知识和电影背后的文化等。表现形式是电影报告,电影评论,理论文章,评论文章四类。影评的方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写作对象。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写影评是为了给读者介绍没看过的电影,推荐或者不推荐。

二、电影术语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蒂莫西·J·科里根在《如何写影评》一书中指出,熟悉电影的词汇将会是你的观影过程更加准确,也有益于你更快形成自己的理解。有一句话分享给大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放着这儿可以解释为只有知道电影术语才能更好的理解影评主题。

蒂莫西·J·科里根在书中提到,确定主题可以为你分析提供重要的基础,然而评写电影仍需要运用大量的术语,来组织和阐明主题。影评属于是一种分析类文章,确定主题第一步,这儿确定的主题是支离破碎的,还要进一步在了解电影术语的前提下,概括组织影评的大主题。所以书中重点解释了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场面调度和现实主义,构图与摄像,声音等术语。

简要介绍一下,结合其他艺术形式评论词汇迁移到电影的术语是叙事、角色、视点。《如何写影评》一书中是这样解释场面调度的,这是一个法语词,大概的意思式是“放入场景中的一切”(放置于摄影机前的),具体指一个电影影像的所有特点,即独立于摄影机位置、摄影机移动和剪辑的所有影像要素。我觉得可以这样不恰当的理解场面调度,场面调度就好比是环境等外界因素,结合很多文章是通过环境来烘托或者铺垫等展开的就不难理解这个名词。

三、影评的写作方法,风格和结构

影评的写作方法有六种,分别是电影史,民族电影,类型,作者论,形式主义的种类,意识形态。这六种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综合使用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一部电影。

影评的写作风格不同于其它的任何论题的好文章,其他的论题文章可以采取轻松的风格,但电影的即时性魅力,让影评写作者不得不谨慎对待。

蒂莫西·J·科里根在书中指出大纲对一篇文章的逻辑非常有帮助。所以影评者在梳理笔记、形成影评观点的同时应该列出基本大纲,为后面的抒写理顺思路。

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开头中间结尾组成。而构成这些最核心的元素是词句段。如何运用合适的词,有力的句子,有条理的段落组织行文是有方法可循的。初稿一气呵成,接着是按着原则,建议和提示对初稿的不断修改和校对。

《如何写影评》一书中为我们总结了写一篇优秀文章要注意的一些原则,建议和提示。

1、观影前的准备

2、看电影做笔记

3、将问题导向易于着手的论题,包括影片的主题、技术及形式特征

4、确定主题后,再看影评

5、理清论点

6、将一篇文章的结构用大纲概括出来

7、开始写作

8、边写边思考,扩展想法

9、有规律保存和备份计算机上的文章

10、反复修改

11、打印,注意打印文稿的规则

12、校对,修改

《如何写影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如何写影评的工具书。增订的研究材料、网站索引、延伸阅读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向,让我们更高效的快速的收集相关资料,增进理解电影,从而更好的影评。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小白,初学者,也适合电影系的学生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详尽的影评工具书,值得一读。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读后感(五):写好影评的三个关键要点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看完电影之后,上网看看别人的影评,你会发现别人看到的情节、注意的细节,你完全没有在观影的过程中发现,好像大家看得不是同一部电影一样。我们很多人纯碎把看电影当作是一种娱乐,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享受画面的冲击、音效的美感、演员的动态就够了,不会去思考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怎样的观念,是通过怎样的起承转合把故事传递给观众……

很多人觉得写影评是专业人士所做的事情,其实,如果我们每次观影后都能写出一篇影评的话,对自己来说,既可以深入了解导演的用意,加深对电影本身的理解,还可以让自己更懂得美感,懂得电影的门道。正如蒂莫西·科里根说:“只有当我们有机会认真思考和想要准确表达出我们的观影感受时,我们对一部电影有某种特定感受的原因才变得清晰起来。”

那么,入门小白应该如何写影评呢?我个人建议可以看看《如何写影评》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蒂莫西·科里根,他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在电影教育领域贡献巨大,在《如何写影评》这本书中,从文稿格式到写作方法,他都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可以说是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写好一篇优秀的影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我三个要点。

一、做好前期准备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觉得写影评是等自己看完电影之后,根据电影内容结合自己的观点来陈述,而事实上,我们不能忘记了前期准备。就像拍电影一样,有许多前期工作要做,题材的收集、立意的设计、故事的背景等等,因而,我们需要在电影上映之前,尽可能的收集、整理好有关这个电影前期筹备思想、概念等等资料。

同时,在收集资料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电影的名称、人物的设计等方面产生疑问,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收集好这些问题,在看电影的时候,一一在影片中寻找答案。

二、做好笔记

写影评和写书评一样,也是需要记笔记的。一般来说,刚开始记笔记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记全,所以,《如何写影评》建议我们要反复看,至少看2-3遍,才能够把笔记就会记得更加详细和完整。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在观影的时候,尽量写出3-4个,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情景、镜头、片段,有些重要的地方,可以采取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等看好电影之后,及时整理笔记,回顾一些重要的细节,尽可能的不要因为没有记笔记而把电影的重要部分遗漏和忘记。

可能有人会说,看电影的时候怎么可能有时间记笔记?蒂莫西·科里根给出了一套速记系统,我们可以参照他的方法记录,不过,最好还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速记手法,或者说是简写法,帮助我们准确的记录电影的场景、细节。

三、在影评中书写自己的情感

影评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一种方式,不仅需要比较专业的角度、专业的术语,也需要影评人书写自己的情感。因而,在写影评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个人观点和情感,成为评价的一部分,把那些是有价值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些判断不仅对我们很重要,对看我们影评的人也非常的重要。比如,我们可以思考一些情节、一些出彩的部分、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理由,这样的话,观众会通过我们的情感表达,感受到电影的趣味、可观赏性等等。

同时,我们还要根据电影导演、电影国家的特点来表达自己对于镜头的看法,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因为每个导演、国家表达的方式不同,《如何写影评》中就写道:美国电影特写镜头一般强调某个人的重要性,而欧洲艺术电影则暗示人类脸部不可知的特性。

此外,《如何写影评》中有一些优秀的影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以及创作优秀的影评。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