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鲸背上的少年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鲸背上的少年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鲸背上的少年》是一本由张云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018-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鲸背上的少年》读后感(一):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小说了:美、血色和温情的三重协奏

花了两天多时间把《鲸背上的少年》读完,意犹未尽,很久没读到这样的小说了。

封面

故事的发生场地非常广阔,从严寒的北地转移到东南亚,寒、热带迥异的地域、气候、植被、人种特性经由作者的生花妙笔融入跌宕起伏的情节,营造了浓浓的异域风情。对于冰原、大海、极光、星空、鲸的美妙描述,让这篇小说美得像一篇诗意的童话。然而,凶杀、阴谋、奴役、漂泊、复仇,让美染上血色,却更加惊心动魄。读到最后,发现血色背后尽是温情,内心颇受震撼,久久难以平复。

小说描述了一个崇拜巨鲸的古老民族——尤皮特族。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北地,有着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千年以来他们与世无争,一切生活所需均源自大海里的鲸鱼的慷慨赐予,过着平淡满足的生活。然而,工业文明蔓延到这片净土,北地丰沛的石油和渔业资源遭到商业社会的觊觎。这个拥有极光、冰原、千年荣耀的民族,和他们崇拜的鲸鱼一样,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并且岌岌可危。

作者对尤皮特人的家乡——北地的地域植被做了精妙的描述, 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陌生新奇的世界。

这是北地最边缘的一片林地。短暂的秋季很快就要过去, 绵延的黑杉林和低矮的灌木丛沿着山丘起伏,再往北,能遥遥看到一望无垠的茫茫冰原。 地面已经结冻,苔藓呈现出半死不活的灰绿色,再过段日子, 就会下雪,那时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最荒凉之地。”“整个晚上都在刮风。 林莽连同大海一起在风中颤抖。黑暗中的木屋咯咯作响, 折断的树枝打在玻璃窗上,像是有人在剧烈地拍击。 在这般的地动山摇中,反而会觉得格外的寂静。就像悬浮 在风暴下的海底,起伏摇晃,内心藏着明珠,灼灼闪亮。这便是寂静的好。内文

这样冷峻干净的文笔, 这种铿锵有力的节奏,让人想起杰克·伦敦,想起海明威,想起《白鲸》,想起《冰岛渔夫》。而在不同物候中自如转换,展现了作者深刻的写作功底和厚实的知识储备。

“我喜欢这个时候的曼谷。”乔笑起来,“数不清的花簇拥着开放,好像知道错过了这个季节就要被舍弃一样,开得争先恐后。 到处都是绿色,田地中的稻谷一直延伸到天际。微风吹过,稻 浪起伏,当地的女人穿着雪白的贴身衣衫蹁跹而过,头顶偶尔会 飞过两行白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香。”

《鲸背上的少年》出场人物众多,国籍、身份、阶层大相径庭,然而作者笔力雄劲,擅长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特征,警察、村民、巫师、猎手、渔奴、商人、海洋学家等人物个个形象鲜明生动,有血有肉。作者笔下的男性大多粗犷狂野、不拘小节,却又深沉赤诚,硬汉风格和阳刚力量让整个故事更具有质感和现实性。当下在影视剧和各类小说中看够了精致文雅俊美的男性,读到这部小说,反而感到久违的雄性荷尔蒙扑面而来。

“莫妮卡打量着眼前的这个男人。他四十岁左右,比普通尤皮特人高大、粗壮得多,脸又大又平,颧骨格外突出,浓密的黑发梳成一根辫子,洗旧的丁尼布衬衫和长裤下的四肢十分粗壮,脸 上有一道伤疤,从额头一直延伸到下颚。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 黑色眸子犹如夜晚的林地般深邃幽远,却又泛着某种光芒。”

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年老的渔奴塞纳尔,他已经70多岁,在海上飘泊了大半辈子,具备丰富精准的辨识天气和捕捞鱼类的本领。他宽厚睿智,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灵活自如地生存下来,并且传授给阿古很多生存的技能和智慧。这位老人大半辈子生活在海上,心灵属于大海,渴望灵魂也归于大海。这份对于海洋的依恋非常打动人。希望他的灵魂能与他念念不忘的巨鲸重逢,一起快快乐乐地玩耍嬉游。

塞纳尔希望能向被他杀死的巨鲸道歉,而《白鲸》中船长亚哈处心积虑向抹香鲸莫比·迪克复仇并让几乎所有船员陪葬,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两天两夜得到一副鱼骨作为战利品,相比之下,《鲸背下的少年》体现了万物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和自然观以及讲究“天人合一”的儒家生态和谐思想,写作者无意中流露出的人文关怀恰是当下这个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的星球最为渴求的。如果这种自然观成为当代主流,贪婪的人类及时遏止对地球母亲的无限索取,那么地球应该不会像霍金所说在200年后遭遇毁灭的厄运。至少我们不用担心后代无法安全无忧地生活在这个饱受蹂躏的星球上。

扯得有些远了,总体说来,小说明写凶杀案,如同冰山露出明亮尖锐的一角,暗写各方人士从东南亚到北地的摩擦、角逐、妥协、生死对抗, 环环相扣,有力铺陈,最终真相大白,如同冰山缓缓上升,矗立在大海上, 展现自身的雄奇壮阔。

班吉纳岛上的渔奴惨境,爪哇海上的生死火并,恶魔岛边的殊死搏斗,令人感受到生死就在一线间,人性的不可捉摸和命运的冰冷残酷。

乔、阿古,甚至希瓦,对于父爱的追忆和渴求,令人扼腕,催人泪下,“找爸爸”似乎也是很多文学作品永恒的母题。没有父亲,或者精神上缺失父亲,会是一个人永恒的伤痛。因为父亲本身就好似一个人生命之船的罗盘,为孩子指明生命的方向。

“离开越南后,我就来了这里。”乔看着前方,“他在那本书里写道,母亲生我的那晚,他就在这里的一片林地里,躺在无人的旷野之中,头顶是交织在一起的树木和绚烂的极光。他给我取名乔,在希伯来文中意为‘上帝赐予的孩子’。他说那天晚上, 他对着极光入睡,梦到了极光在眼前舞动,美得令人心醉。而极光的上面坐着一个微笑着的有着大眼睛的孩子。”

而司令、孟猜、巴布亚、塞纳尔以及飓风等尤皮特人对于阿古的守护和怜爱,为血和泪满溢的故事带来了明亮的暖色,彰显了生命总有意外的生动和温暖,意外的美好和希望。白鲸与阿古的友情,以及尤皮特人的传说和精神世界,具有浪漫和奇幻色彩,呈现给读者一个新奇的、灵性的世界。

内封“我们把那时候叫作黄金时代。尤皮特人中有个伟大的标枪手,叫卡涛克,他也是最伟大的巫师。他的灵魂出窍,跟着鲸在海里旅行,巨鲸给他的灵魂穿上了一件外衣,他穿上之后,就能变得和鲸一模一样。在旅行中,他在弓头鲸那里听说了它们是怎样选择猎手并且把自己的身体奉献出去的。” “或许吧。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那末日一般的场景,我不会看到。我马上就要死了,马上就要面对巨鲸的灵魂,我会向它忏悔、 祈求,请它饶恕我犯下的错。幸运的话,我的灵魂会和祖先在一起,置身星光照耀的神殿之中。但是你们呢,你们的后代呢?” 两行浑浊的泪水从飓风脸上滚落下来。 “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风声,亘古吹拂这片土地的风声。 ”“空中绚烂的北极光不停变幻飘动,那无数正在吟唱、遨游、 嬉戏的巨鲸的灵魂,正缓缓拂过这个世界。”

可叹的是,尤皮特人的世界,鲸鱼的世界,均遭受工业文明的挤压,而身处工业文明中的芸芸众生,何尝不是如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甘比诺,奴役渔奴的法隆和希瓦,毫无道德底线的纳瓦,不正是工业文明制造出来的相互猜疑、相互厮杀的冷血怪物。

阿古的孤独,鲸鱼的孤独,也是你和我的孤独。

阿古经历了战火、奴役、死亡、漂泊,内心有着无人可诉的痛楚,宁愿变成“一棵深谷里的树,开着自己的花,落着自己的叶”;白鲸“52赫兹”的发声频率和同类永远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其他鲸类永远听不到它的呼唤、它的欢乐和忧伤。在一望无际的大海,它是最孤独的生灵。幸好茫茫大洋中的一次邂逅,让他们温暖了彼此。

“笛声和鲸语在星空之下、大海之上交汇缠绕。 它似乎很喜欢我的笛声,甚至会随着乐曲的转换而变换自己 的音调。这个聪明的家伙,竟然会应和!我咯咯笑,将笛声变得 更欢快、更急促。它也加速歌唱,声音越来越大,身体在海中 翻滚起伏,最终迅速潜下去,然后在几十米外跃起! 小山一样的白色身躯凌空而起,在星光的照耀下,美得令人 窒息! 那晚我们玩耍了很久,直到彼此都筋疲力尽。它贴着我的 船静静悬浮着,我趴在船舷上,伸手触摸它的身躯,伤痕累累 但光滑柔软的身躯。”“在这个世界上,我独自一人,它也孑然一身。那么,我们就 彼此陪伴吧。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生活有趣起来。我们一起嬉戏,一起 演奏,我甚至跳到它的背上在海中游弋,它的速度很快,但从不 会让我落入海里。有时候它很淘气,会突然间失去踪影,当我 感到焦急的时候,它便蓦地从海底跃出,故意掀起海水给我来 场免费的淋浴。 找不到它时,我就吹骨笛,笛音一响,它便很快浮现。它 喜欢我的笛声,就像我喜欢它的吟唱。 它还会带来海豚、鱼群,安排一场“舞会”或是“歌剧”, 鲨鱼出现时,它会主动驱赶。 哈哈,原来鲸那么聪明。原来我可以那么幸福。 我满怀欣喜,不再孤独、恐惧。我想,即便会死,有它在身边, 我也会很安然。它是大海送给我的礼物,神灵送给我的礼物。”“我之所以那么喜欢鲸,是因为这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最有力量的动物,扬起尾巴就可以打翻一艘船的动物,却生来低调内敛,温和优雅,它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宽广世界,在星空之下,大海之间……”

捕鲸业曾是一项可比肩当代房地产业的显赫一时的产业,以往的文学作品也多以捕鲸、猎鲸为主题,表现人类的奋发进取与面对命运的顽强和伟大,而《鲸背上的少年》却以爱鲸、崇拜鲸鱼为主题,令人耳目一新,充满了浓厚的温情和爱,显现了作者超前的生态观和宏大的世界观、宇宙观。这部由美和血色、温情的三重协奏构成的小说,是一部诚意之作,也是作者张云“动物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后两部(驯鹿、象)正在创作中。“动物三部曲”力图打造中国原创文学崭新一页。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内文

《鲸背上的少年》读后感(二):即使无人理解,也要用心歌唱

有一只鲸鱼,名叫Alice,它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鲸”,因为它歌唱的频率有52赫兹,而正常的鲸鱼歌唱的频率只有15~25赫兹,所以对其他鲸鱼而言,Alice就是个哑巴,没有任何亲属或朋友能听到它唱歌的声音。所以,它一直孤独地在海洋中游弋。

围绕这只鲸鱼,青年作家张云创作了《鲸背上的少年》一书,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

书的外封是深蓝的底色,象征着深邃幽静的大海,海里有一只头尾跃出水面的鲸鱼,仿佛在欢快地歌唱。远处,是伸到海里的细长的岬角,上面零星地分布着帐篷和高大的针叶林。更远的地方,是洁白的冰山,冰山上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日。整个封面给人一种宁静幽远的感觉。

刚拿到书时,因为封面的温馨感,我以为它讲述的是一个类似《驯龙高手》的奇幻故事,没想到,开篇就是一场神秘的杀人案件,但作者却并未交代案件始末,而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叙述,用环环相扣的推理将各色人等包罗进去。随着情节的推进,杀人案件的真相也逐渐被揭开,故事背后隐藏的深刻思考才更让人动容。原来,作者真正想要探索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传统和现代的冲突。

小说描述了一个崇拜巨鲸的古老民族——尤皮特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北地,拥有自己独特的信仰、风俗和习惯。其中,最为独特的,就是对巨鲸的信仰。

在尤皮特族有一个传说,洪水滔天的时代,巨鲸拯救了一对即将饿死的男女,并与他们签下契约,它的后代也会将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尤皮特人,但尤皮特人捕鲸只能用于自身的生存,否则就会遭到诅咒。

千百年来,尤皮特人都靠捕鲸为生。到了近代,随着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北地,他们开始捕杀鲸鱼用于谋取暴利。尤皮特人的传统信仰也遭到了商业社会的挑战。

故事的开端,尤皮特人世代居住的北地突然从海上漂来了几具冰封的尸体,由此牵扯出一桩发生在两年前的案件。尽管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是在北地,但牵扯的社会背景却尤为广阔,从冰封的北地到炎热的东南亚,从冰原、林地到大海,甚至热带小岛,作者的笔力极其老道,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植被分布和气候特点描写十分精准,我们仿佛跟随着他的笔触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幻旅程。

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十分精准传神,美丽善良的海洋学家,聪明睿智的警察,虔诚的巫师,勇猛的猎手,境遇悲惨的渔奴,还有唯利是图的商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特征,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

读完后,给我的一大感受就是,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与生俱来,亦将伴随终生。

美丽善良的海洋学家莫妮卡,多年来一直在寻找那头世界上最孤独的鲸——52赫兹。她的研究枯燥而乏味,但她却乐在其中,因为这是她毕生的愿望。她的孤独在于,自己理想并不被男友所理解,况且,她的男友只是利用和欺骗了她。

少年阿古一心想要寻找父亲,却被骗到了太平洋的小岛上,成为了渔奴。小小年纪的他经历了战火、奴役、死亡和漂泊,最终被尤皮特人救下,在这个远离人烟的小镇里住下。他的孤独在于,无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痛苦,苦苦寻觅的父亲已命丧班纳吉岛,昔日好友也纷纷死于船上的内乱,如今连养育他的大巫师飓风也已死去,除了鲸鱼的陪伴,他还剩下什么呢?

还有那位老渔奴塞纳尔,在大海上漂泊半生,不仅能通过云彩来辨识天气,还能根据风力和空气湿度来判断鱼类的聚集地。尽管他是渔奴,遭受过非人的折磨,但他的性格并没有变得古怪凶残,而是仍保留了自己宽厚忠实的本性,他用一己之力照顾阿古,并传授给他很多在海上生存的技能和生活的智慧。他没有家人,唯一的朋友就是阿古,如果算得上朋友的话。他一生依恋大海,即使有机会从班纳吉岛逃脱,他也不愿离开,最终魂归大海。这种对大海的眷恋,想必也是无人能理解吧。

尽管每个人的孤独都不一样,但他们并没有拒绝这份孤独,也没有抱怨这份孤独,而是努力去接受,认真地生活,并学会与孤独共存。如同Alice,即使永远无法被同类听到的,它也不会放弃在大海里自由地遨游,愉快地歌唱。

或许有一天,就能遇到那个听得懂的知音了。在一切足迹中, 大象的足迹最为珍贵, 因为它的大脚, 总选择最困难的那条路。 在一切歌声里, 鲸的歌声最为动听, 因为它的吟唱, 折射出星空和大海。

《鲸背上的少年》读后感(三):你报以温柔,她便还以温柔

雨果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大自然是温柔慈爱的,有微风拂面,有朝阳初升,有鸟语花香,大自然的慷慨,让我们可以尽情地从中索取资源。但有时,大自然也会展现冷酷无情的一面,会有狂风暴雨,会有冰天雪地,地震海啸也会造成家破人亡。

佛语有云: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人与自然的相处也是如此。遗憾的是,人类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尽的索取,肆意的破坏,大自然终于也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比如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大自然拿出了自己的态度,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张云的《鲸背上的少年》是以一起杀人案件贯穿始终的带奇幻色彩的小说,反映的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就像一面镜子,你温柔以待,她便还以温柔,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一旦违反,必将遭到惩罚。

张云是安徽灵璧人,灵璧的奇石文化和钟馗文化也为“灵璧”两个字增加了奇幻色彩。张云字号“搜神馆主”,喜好诡异野史、民间怪谈。这和灵璧的奇幻文化倒也符合,《鲸背上的少年》中也有所体现。

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最出名的莫过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的是一个老渔夫与一条大马林鱼搏斗的故事;关于鲸的文学作品,首先想起的是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讲的是亚哈船长为了追逐并杀死白鲸,最终与白鲸同归于尽的故事。

《鲸背上的少年》着重讲的却不是人和鱼的搏斗——有人和鲸搏斗的情节,但只是小片段而已。从小说的标题就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带有奇幻色彩,很容易想起另一部小说——扬·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执导的同名电影便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来,讲的是一名印度男孩与一只孟加拉虎在太平洋上历时两百多天的生存历险故事。

这个情节与《鲸背上的少年》主人公阿古的遭遇很相似。阿古在印尼海上漂流了很长时间,和一只白鲸为伴,并且建立了感情。一个孤独的人和一头孤独的鲸惺惺相惜,这也为后续发生一系列事件埋下了伏笔。

《鲸背上的少年》是以一起杀人案件为线索展开的。虽然不是推理小说,但是破案过程也足够吸引人,甚至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一开始觉得案件平淡无奇,直到最终谜底揭晓——一节车厢所有人都参与了谋杀,让人无比惊叹于作者的构思。《鲸背上的少年》情节的发展是由几具海上漂流过来的尸体开始,牵扯出了一件尘封两年的往事,涉案人数之多,同样令人震惊。

读这种小说往往很容易,不需要强迫自己每天要看多少页,完全会因为情节的驱动,让你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谜底,但又不能一下子翻到最后,这样你就失去了一层层拨开迷雾的快感。张云几乎将所有出场的角色都有条不紊地安排进了这起案件,匪夷所思,又合情合理,体现了张云强大的构思能力。

《鲸背上的少年》是张云写给自己的儿子多吉的,父母总喜欢给孩子最好的,对于作家来说,为孩子写一本书,就是最好的礼物了。这也就不难理解,虽然整篇小说围绕杀人案件展开,但是依然能感受到温情——因为是写给自己的孩子,这份温情会无意识融入到小说的笔墨当中。

单纯善良的人一定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莫妮卡是《鲸背上的少年》中少有的一个单纯美好的形象。莫妮卡作为一名海洋学家,多年来致力于寻找世界上最孤独的一头鲸——发声频率在52赫兹,意味着无法和同伴交流。莫妮卡是单纯的,怀着对海洋的美好向往,面对一项枯燥的研究,她却乐在其中。莫妮卡也是善良的,帮助纳瓦藏在船舱里,避免被杀害的厄运。所以她在小说中的结局也是美好的,癌症被证明只是男友的欺骗,想要自杀被阿古救下,也近距离接触了心心念念的白鲸。

作恶多端的人也一定会受到惩罚。

好人和坏人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残害无辜、草菅人命的人一定是坏人。《鲸背上的少年》中,便不乏这样的角色。警察象征者正义,原本以为天衣无缝的案件,最终被警察一层层抽丝剥茧,让事实的真相浮现在所有人的面前,这些坏人最终也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一部分已经在黑吃黑中遭受了惩罚,比如说卡隆,比如说纳瓦。还有一部分,也必定会接受正义的审判,比如说希瓦。

这是人自身行为的因果报应,而这部作品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因果报应更值得深思。

有人说周星驰的电影与其他喜剧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其他的喜剧电影是“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忘了”,而星爷的电影是“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虽然只有一字之别,却让周星驰成为了华语影坛的标志人物之一。一部喜剧电影,能够让人发笑,这是本分,但如果加入一些更深刻的东西在里面,就是情分和功力了。

小说也是如此。《鲸背上的少年》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便是张云加入的更深刻的东西,而这也是值得读者反复回味的。

尤皮特人信奉一则古老的传说——尤皮特人的祖先与鲸约定,他们可以为了生存来捕获鲸,但如果超出了这个限度,便会受到诅咒。尤皮特人遵循着约定,对世界充满敬畏,平静地生活。但时代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平静。人们在海上竖起了巨大的嘈杂的井架,开始大肆捕鲸,对环境肆意破坏。人类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资源,但一旦超过了限度,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幕正在地球上不断上演,哪怕我们知道大自然会惩罚,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我们还是会心存侥幸。即使有因果报应,也未必会报应在我身上。人类将投机心理发挥到了极致,这是高智商动物的不幸。

大自然是一面镜子,你报以温柔,她便还以温柔,当你露出獠牙,她也会对你张开血盆大口。

《鲸背上的少年》读后感(四):很久没读到过这样的小说了

“应该是狼,这家伙遇到了狼群,可怜的东西。”一条腿半跪 在地上的“红鼻头”站起来,吸溜了一下鼻子,喃喃地说。 他是个高大的中年白人,满脸的胡须,穿着一身鼓鼓囊囊 的棉服,腰上挂着的一只僵硬的山猫,随着他的动作晃悠了几下。 “真是冷极了。”红鼻头哆哆嗦嗦地掏出烟,点上火,抽了一口, 看着地面。 这是北地最边缘的一片林地。短暂的秋季很快就要过去, 绵延的黑杉林和低矮的灌木丛沿着山丘起伏,再往北,能遥遥 看到一望无垠的茫茫冰原。 地面已经结冻,苔藓呈现出半死不活的灰绿色,再过段日子, 就会下雪,那时这里将成为世界上最荒凉之地。 “不光狼,还有别的。”红鼻头的同伴蹲在地上,表情很不 好地说。

他的年纪和红鼻头相仿,穿着一身旧旧的绿色军用连帽大衣,兜帽很大,镶着皮毛的帽沿下,露出一只独眼。 和红鼻头相比,独眼要矮得多,黄皮肤,黑头发,面部宽大, 颧骨突出,四肢短,躯干大,因为掉了一颗门牙,说话还有些漏风。 “别的?”看着独眼有些惊慌的神情,红鼻头咧嘴一笑,“伙 计,这种鬼地方,难道还有电视里那种张着嘴巴到处咬人、脑 袋挨一枪才能挂掉的僵尸吗?” 独眼一声不吭地站起来,用手中的枪指了指周围。那是一把 老旧的来复枪,枪托伤痕累累。 “相信我,朋友。我的祖先成为这片大地的主人时,你的祖 先还在遥远的欧洲搂着母猪睡觉呢。”独眼吐了一口唾沫,望向 不远处的一条浅河,“看到了吗,那家伙顺着河过来,我想是来 这里吃草的,毕竟这里的草和苔藓更肥美些,可它运气不好,很 快便被三头狼盯上了。” 两人面前的空地上,翻开的苔藓和断裂的树枝散落着,一 簇簇驯鹿毛随处可见,还有凌乱不堪的印记—八字形的蹄印属 于驯鹿,而伸展开来跳跃着的,是狼。 “独行,硕大,应该是头成年公鹿。发现狼群之后,它退到 这里,一个死角,亮出它尖锐的角。战斗不会太久,一头狼受伤了。 公鹿逃了出来,来到……来到这里,很快又被围住,面对三头饥 饿的狼,它根本没有胜算。”独眼在空地周围游走着,仿佛那场 战斗就发生在他的眼前。 红鼻头似乎也发现了异样,他走过来,和独眼并肩站在一起: “既然如此,那三头狼会在这里咬死它,接着大快朵颐,但这里 连一滴血都没有,驯鹿还是逃掉了。” 独眼认同红鼻头的话,可很快又摇了摇头:“是狼群放弃了。”

“为什么?这不可能。” “很简单,它们在即将得手的时候,遇到了别的捕食者。” 听完独眼的话,红鼻头盯着地面,终于有所发现:“难道是 熊?” 在驯鹿、狼群纠缠的凌乱脚印不远处,有一串大而深的印记。 “我的朋友,如果是熊的话,我会这么紧张吗?”独眼拎着枪, 走近那串印记。 印记从旁边的灌木丛中出来,一直延伸到河边。 “的确,熊的爪印不是这样的。看上去更像是水獭,不过这 爪印可比熊的大多了,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水獭。”红鼻头的 脸色终于凝重起来。 “你再仔细看看爪印之间的距离。”独眼放下枪,摆出一个 四肢朝地的姿势,比画了两下。 红鼻头的双眼逐渐睁圆:“这东西……始终是两只爪子走路 的!在这鬼地方,除了熊,根本不可能有别的东西会直立行走, 但熊的步子不可能这么大……” “有!”独眼打断了红鼻头的话,警觉地看了看四周。 光线逐渐黯淡下去,一切陷入幽暗,连一丝风都没有,周 围异常安静,安静得令人有些毛骨悚然。 “这片土地上,有你说的这种东西。”独眼显然不愿意再多 逗留,拎起了自己的包,走向浅河。 红鼻头快步追上他:“什么东西?我怎么没见过?” 他们快步跨过浅河,穿过一片灌木,进入林地,独眼咝的 一声笑了:“你当然没见过。凡是见过它的人,根本不会活着走 出林地。” “到底是什么混账东西?”红鼻头惧怕了。

———————————————————————————————————————————

对冰原地貌、植被和动物的详细描述,让人想起杰克·伦敦的小说;对于悬疑气氛的塑造,又有东野圭吾的神韵。行文风格清新又冷冽,大爱。

《鲸背上的少年》读后感(五):世界上最孤独的鲸

“嗯,它不是一般的鲸,它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莫妮卡调大了音量,车厢完全被深沉的吟唱声淹没,她微微眯眼,沉浸在歌声中喃喃道,“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鲸。”

“最孤独?”乔愣了起来。

“是的,在所有鲸研究学者心中,它的名字如同作家心目中的莎士比亚。”

“一条大鱼还有名字?”托尼显然也产生了兴趣。

“它叫52 赫兹。”莫妮卡柔声道。

“这歌声是它的?那个混账的?!”不知什么原因,甘比诺突然愤怒起来。

莫妮卡冲他笑笑,然后通过后视镜看着乔说:“你能听出它属于哪种鲸吗?”

乔摇摇头。

“30 多年前,美国海军配合科学家在全世界的大洋中记录鲸的声音,这些素材后来汇集到了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威廉·沃特金斯博士手中,他发现其中一头鲸的歌声明显和其他的鲸不同。”莫妮卡说。

“有什么不同?”乔问道。

“它应该是一头雄性长须鲸或蓝鲸,一般来说,雄性长须鲸和蓝鲸的歌声频率在17 到18 赫兹之间,这种声音过于低沉,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人很难听到,但这头鲸的频率却高达52赫兹。”

“这和孤独有什么关系?”托尼托着肥下巴问道。

莫妮卡盯着托尼的眼睛:“警长先生,这意味着同类根本无法听到它的歌声。”

托尼的脑袋飞速运转,以消化莫妮卡这句话。

“它的频率和同类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鲸在广阔的海洋里寻找同类、求爱,靠的就是歌声,但其他鲸类听不到它的呼唤、它的欢乐与忧伤,对于别的鲸而言,它就如同不存在一般。”

托尼扬着大脑袋“哦”了一声。

“20 年来,海洋学家们一直在关注它、寻找它,但从没有见过。它寂寞地在大海中游弋,没有同伴倾听,尽管不停地、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歌呼唤同类,却始终形单影只。”莫妮卡的声音低下去,“20 年来,它就在太平洋里那样穿梭着,从南到北,从北到南,永远得不到回应,也永远寻找不到伴侣。所以,它是世界上最孤独的鲸。”

———————————————————————————————————————————————

世界上有一只鲸鱼,它的发生频率和同类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其他鲸类永远听不到它的呼唤、它的欢乐和忧伤。在一望无际的大海,它是最孤独的生灵。它会有怎样的命运和际遇呢?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