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是一本由陈思呈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读后感(一):读后所感,不擅长取标题
随笔是随性而为有感而发,因此不小心会抒情过度,显得肉麻,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毛病。
花半天时间将@陈思呈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看完,怀念母亲的文字早已看过,再温习一次,还是不免恍惚过去,想起自己与母亲之间很多事情。
思呈不消说有抒情的才华,但令我稍微意外的,却是她除去关乎母亲的文字之外,其余的表达都很节制。这和她在微博上呈现出来的:在妈妈病重时痛苦地发帖求助;会向好朋友不加掩饰地热烈表白;会言必称自己的美貌,以及被店员忽悠买了三千块钱一条的内裤的那个思呈,形成了有趣的反差。
她给我的印象极具活力。冒冒失失,大大咧咧,常常不经意冒出金句,糊里糊涂却被很多人爱着。如她在文中所言,妈妈过世之后,她的好朋友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有爱的圈子。我更习惯在遥远的位置,时不时观望她们的热闹,就像我习惯于旁观这个世界。直到很意外的,她有次向我吐露烦恼。
什么烦恼并不重要,想说的是通过这件事情,我感到她对世界是不设防的。
只有心意单纯的人,才会在成年之后依旧无拘无束地袒露自己的忧愁,明知它不会因为倾诉得到任何解决。我虽然会在文字里诉苦,却总忍不住诉完之后来个一百八十度转弯的自我安慰,生怕被他人将自己的弱势看了去,怕换来他人的嘲笑或同情。所以起始说,我容易犯过度抒情的错误。因为我太急于掩饰,急于美化,这种急迫反倒显出了真相的窘迫。
她的坦然和活力都使我有些惭愧。
书里的文字没有经由过度渲染,只是诚恳描述。她所生活的故乡贩子收夜尿的传统,她又说自己向老师莽撞发问,什么叫处女膜。她以漫不经心的口吻提到这些事,如果阅读的人感到一点点轻微的羞耻不适,是因为我们本身所带有的偏见——以为文字最好只描述美的事物。
她写她去德令哈,写错过的一场曼妙晨雾,写听到寂静才算成长。
她的有感而发都是点到即止的。这种点到即止,反倒使文字绵延出了无尽的诗意。
更多的时候她连点到即止都没有。
我感到趣味。这完全不是那个平日里嚷嚷着叫人夸赞她美貌的可爱自恋的思呈了,若不是非常细致,你甚至很难在文字里觅出她的踪迹。没有过多的自我表达,只是于她淡淡的描述中,不经意地走出来一个普普通通的潮汕少女。岭南湿热气候,巷道曲折蜿蜒,每个春天都会发大水的潮汕小城,满树满树的凤凰花,会开也会落。
就像她对自己的书表现出来的诚惶诚恐,她在文字里将个人放得很低,将修辞视若无物。或许正因了如此,它们呈现出宽广气象。师太有名言,说不以为自己美的美人,是最美的。才华大概同此理。思呈虽然总说自己美,却好像一点都不当真,更近乎自嘲。其实我觉得她的才华也可以效此法,大肆自夸一番,不必太羞涩。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读后感(二):活在这珍贵人间
早在青推荐之前,其实已入手这本《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没有立即开始读的原因是有个误解——看这绿油油、小清新、显得青春气息十足的封面,我害怕此书偏向流行的鸡汤,或是处在修复期的自己读不下去的那类文字(好吧,鄙视外貌协会的行为一万次),后来看到青写的《愿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她说读到最后依依不舍,于是立即从书柜抽出来。
毫无疑问,小说和散文随笔是两个不同类型,但心底一直认为后者其实更需要,更考验作者功力。它看起来吧,只要是个识字断篇的人都能写上一写,实际呢,真正写得妙写进人心里去的少之又少。
用文字将所要表达传递的东西悉数生动给予,这是令人赞赏的本事。
而在给予之余,能同时唤醒读者隐藏于心交付岁月的回忆,则需要天赋——
思呈姐姐,显然拥有此天赋。
她的文字里有一种清透的温暖和忧伤,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过其中某些类似的感触际遇,只是不知如何描述,思呈姐姐却能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每一个句子,似乎都让人有这种感觉:她写出了自己无法倾诉清晰、形象的内心感受。
如果说一本书是一帧绣图,那么,思呈姐姐毫无疑问是个手艺精湛的绣娘:
每一针,每一线,她都灌注了内心充沛的感情。
初看不觉精巧,直到全部完工,你会发现,那一副绣图质地温良,花色宜人,最重要的是分外妥帖,是那种贴心铁肺的妥帖,它让你觉得熟悉安稳之余,还能引领你走进记忆隧道,和过去的许多个自己见面。
最后读到佟佟写的跋2里,她说思呈姐姐是一个自带深情的人,深以为然。
或许,这也最好的解释了她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好的文字。
辑1
最喜欢关于母亲的《房子》和《我们唯一的一次旅行》。
真是又泪又笑。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每对母女都会如此,但是,一如思呈姐姐描述,妈妈和我之间亦是各种“相爱相杀”。她写心理医生认为她们母亲之间的感觉不是爱,是控制。可是,爱也好,控制也罢,无可否认,母子/母女情是世界诸情中最无法割舍的一种。
“我正是在这痛苦中,看到了更深的激荡,我知道,这就是我在人世间,所能获得、所能付出的最深的感情。我知道它就是我所能体会的,人类的情感中最深的那个底部。”
读到这一句,说真的,有种如释重负之感。
和妈妈彼此间的争吵一直让我负疚,觉得自己远不是一个好女儿。后为人母,我又时常会为和郭小茶之间的相处而忧虑,要知道,有时只是普通人的我们其实完全不能get到爱和控制的不同,所以它们会交替、甚至幻化成对方的样子而出现。
所幸,慢慢都释然。
于妈妈,我很清楚,无论什么时候,我是她唯一的女儿,她是我在这世上最爱的女人。
于小茶,可能很多时候算不得好妈妈,可我一直在努力,如果将来某天他对此有质疑,我不会欺瞒,只会坦诚相告:亲爱的儿子,我是第一次为人母亲,因为性情,环境,事件等等因素,这辈子我可能完全做不到一名完美妈妈,可是,请相信我从未放弃努力,请相信我深爱着你,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辑2
最喜欢《一座山和一段时光》及《我曾听女神歌唱》。
关于青春期的迷惘,暴躁和情爱,《一座山》里写得格外曼妙。她说“在我们困顿的时候,任何额外的际遇都可能是一根救命稻草,这额外的际遇,往往是异性”,不正是如此么,要知道在这到处荆棘的人间,感情最能令人振奋,最能令人快乐,最能令人绝处逢生。
“我们都没有学会拥抱寂寞,没有学会与自己恋爱。”
“不能忍受生活,却没有能力重建它,我憎恶它,却比懦夫更加臊眉耷眼地依赖它。”
“只是她不会再从外界寻求打发自己的力量。”
太多写进心坎儿的句子,忽然觉得,能看清楚过往很多幼稚及可爱。
在每个女孩子的人生里大概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女神吧,尤其是年纪还不大的时候。她们可能是老师,可能是朋友,可能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也可能是明星偶像,无论她们是谁,她们是带有一种让人想靠近,想学习的光芒,正如《女神》篇中所写,“她在完美心中的意义与成功无关,成功于她的美,无所增减。”
我的生命中,一直都有这样的女神。
辑3
最喜欢《只要有茶在》。
记得以前听Jocey说,她们家乡喝茶简直是没有什么限制,什么时候都可以,什么人都可以,很多更是从小开始喝茶,因此一日都少不了,“对我们来说,喝茶的意义只是喝茶本身,就是茶杯一摆、水壶一坐、热气一氤氲的那种氛围,但凡这个场景一出现,心里便很笃定,知道生活不会坏到哪里去”,大概就是这种意味吧。
对茶,我亦是喜爱的,不过还停留在尝一尝的浅层面,与文化到不上什么关系。
大红袍的醇厚,铁观音的浓郁,龙井的清香,六安瓜片的绵长……
实在太爱这些能在唇齿间停留变幻的各种滋味。
对以茶为日常饮的潮州人,思呈姐姐眼里茶与喝茶还意味着乡愁,“如果要说乡愁是什么声音,那必定是盛夏晚上在房间里写作业,听到外面客厅里父母和邻居一边聊天一边轻叩茶杯时那种细微的瓷器碰撞的声响。那时的光阴多么静好,父母那样年轻,日子那样悠长,邻里乡亲,所有熟悉的人伦建立起一个稳固和坚实的城堡,在城堡里就是你人生最初的时光,不知不觉中奠基的幸福。”
读到这一段时,很想念出生的小地方。
十二三岁时,我离开它,从此再无长时间的停留,到后来甚至一度一年去不上几回。
每每与人聊及家乡,总是第一时间想起那座从前的房子,一条街的各种邻居,儿时小伙伴和这样那样的画面。偶尔做梦回去,总是在秋日明媚的好时节,蓝天如洗,空气中流动着收割稻谷的香味儿,目之所见全都披着一层金色微光,自己仍是无忧无虑的小姑娘,醒来便会觉得很治愈,那是回不去的原乡,亦是人生温暖的底色。
辑4
最喜《被流行歌经过》和《爱过安徒生的穷孩子应该感谢夜色》。
谁的生活里没有几首大街小巷传唱火热的流行歌呢?每一个时代,甚至短到每个时期,每一年,总有那么几首让你避都避不了的歌。思呈姐姐写的那些歌虽然不是全部熟稔,却也大部分知晓,并且有一些亦经过我的青春岁月。
好歌词中的情感唤起的是所有人心里难言的忧伤,好文字亦然。
里面提到的“歌抄本”在小学时我们亦是有过的,如今早不知所踪,想起唯有会心一笑。
之所以会分外喜欢《夜色》篇,是因为它解答了我,可能也是很多人关于沉溺夜色从而导致熬夜的问题。当然,如今已经不再经常熬夜,只是对我来说,万籁俱寂的深夜仍然有一种神奇魔力,“在近乎静止的悠远里,熬夜的人拥有没有根据的从容”,是吧,黑夜掩盖住一切,你可以让思维,表情,甚至身体得到一个暂时的停顿,不去追问,不去思考,不去做任何事,如此奢侈的停留,是精神的乌托邦。
辑5
最喜欢《不去问接下来的四季》。
读到落泪的一篇,她写和一个朋友从相识相知,亲密无间,再渐行渐远,再彼此谅解。在这样的经历中,我们太容易想起许多旧人旧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后来走入社会,我们人生中都会出现一些相伴一程的好朋友。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好朋友,怎么可能只相伴一程?
以前也这么觉得,甚至为此失落过许久。
只是啊,随着岁月越走越长,逐渐明白过来,一辈子其实真的不算短,没有恩怨,没有是非,走着走着就散了,严格说起来,这已经是种温情结局——至少,当以后每次想起人生中的某段时光,那时陪伴身边的朋友总是原来的模样,我们亦是从前的模样。
“我们都明白,当你投入一种新生活时,旧生活的伙伴,未必有足够的缘分与你保持同种兴致。”
比肩同行时且珍惜,若有朝一日渐行渐远,应该感激他们至少出现过,相携走过一程。
写到这里,脑海中一个接一个的涌现出好多好多名字——
那些从小到大,曾经陪伴在身边的朋友们,真心愿你们一切都好。
回忆是种奇妙的载体,它不止证明生命存在过,同时还提炼出养分滋养生命。
读这本书的过程,想起许多小细节,小记忆。
当它们带着粼粼光泽出现,我知道,它们已经成为骨骼血液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何必强制遗忘?
既然如此,何必害怕遗忘?
说到底,我们终究是幸运的,至少,我们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我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读后感(三):邂逅清淡如水的文字
邂逅清淡如水的文字
——读《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邂逅了陈思呈的《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
那是去年十一月底,我参加时代邮刊微博发起的#感谢一路上有你#转发赠书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我幸运地成为中奖者之一,得到了这本书。
时隔十日,我收到赠书。一刹那,有一种淡淡的失望——或许因为快递过程中的不小心,将封面折出一道痕迹,那一片茂密的绿叶也因此被破坏,但封面上那句——“我们可以活两次,一次此时此地,一次通过回忆......”打动了我,也抵消了刚刚产生的失望。
接下来的每一天,我利用睡前的时光读着,跟随思呈的文字,透过薄薄的纸张,穿越她自小生长的巷子,听美丽的女神歌唱,品尝岭南的民间风味,收藏带有甜蜜味道的糖纸和混合着自然气息的树叶标本,与思呈一起,走向属于她的远方......
思呈的故事,引发了我的回忆。我惊讶于自己与思呈有着如此相似的经历,我们对于人与世界的看法竟如出一辙。出生于90年代初的我与思呈相差近20岁,我的居住地济南与广州相距十万八千里,在此之前我甚至连“陈思呈”的名号都没有听说过,如今看她的文字,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或许,生活本就是这个样子,只不过不同的作者通过不同的手为生活涂上了不同的色彩。而思呈,用最清淡的文字,最自然的语言,最生活化的风格,将生活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即使是时间与空间的差距,也改变不了它最本真的面目。
思呈的文字令我惊异,对,是惊异,惊异于在拼唯美,拼鸡汤,拼离奇情节的今日,依然有这样清新自然的文字。思呈的文字不似酒那般浓烈,不似咖啡那般苦涩,更不似五颜六色的饮料般给人以感官上的刺激,如果非要用一种饮品来形容,我想,最合适的,莫过于山泉水。无色无味的泉水,有着来源于自然的清冽与甘醇。
我庆幸于自己在写作的瓶颈期邂逅思呈的文字。本人平时喜爱写点小文,建有自己的博客,如今看着往日的文友们唯美缠绵的文字,总为自己不够美丽的文辞自惭形秽。遇到思呈,我才发现,原来,文章可以写的如此生活化,没有华美的文辞,没有比拟的手法,甚至极少地使用形容词,只要投入地生活,用心地体会,便可将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世人常说“文如其人”,能将琐碎的生活以清淡如水的文字写出,并不失幽默,让人会心一笑的思呈,必是一个自然之人,率真之人,热爱生活之人,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之人。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常常引起我自己的回忆。思呈说:“我们可以活两次,一次此时此地,一次通过回忆......”对这句话,我深感认同。唯有回忆可以证明我们曾经活过,经历过。我是一个喜欢回忆的人,并乐于收藏那些或美好,或快乐,或温馨,或感动的回忆,她们如一颗颗散发着莹莹光泽的珍珠,串联起整个人生。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读后感(四):倒带人生~
看完这本书~很想跟这本书说些什么~但这很不好说出来~我在豆瓣翻到了一篇作者的日记~叫做《不解释》~总之我很喜欢这本书~不解释~
这世上的叶子没有一片是相同的~这世上的人儿~也就更没有相同的了~不过~有些地方总有些相似~比如背影~比如相貌~很多~很多~我想说的是~有时候我忽然会想起一段以往的时光~有时想回到那段时光里去~怎么回呢?比如现在~我特别想再看一遍几年前看过的电影《倒带人生》~我马上就要看~因为我害怕这感觉稍纵即逝~有时会是听一首歌~或是看一本书~或是写下来~但有些东西它们也不能全都做到~更多的时候我会是在幻想~幻想回到那段时光里~很遗憾~幻想无法完整的分享~只留下一些背影~一些模糊的相貌~如果你看着这些模糊的背影~很像你过去的一段时光~请不要上前去拍它的肩膀~请发挥你的想象~它会在时光里~等着你~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读后感(五):感谢那些岁月带来的
去年,我有很多的日子,都是奔波在潮汕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间。
广东的夏天,雨水充沛,经常一阵急雨打过,紧接着就进入了满是高积云和瓦蓝天的地段。商务车在高速上飞驰,同行的有在细声讨论工作,有在抓紧一切时间打盹。我习惯性占据最后排靠窗的位子,一会儿看看窗外的云,一会儿看看手上的kindle。
那段时间,我才粗浅的了解了这个地区。这个古老,在我印象中略带封闭的地区。
在工作之余,我们去吃了汕头路边的大排档,新鲜的鱼,腌渍的蟹和血蛤,一碟碟配着白粥下胃,舒服熨帖;还有那街头的鱼肉火锅,各种鱼肉轮番下锅,混着蟹籽丸和青菜,入口清香;去吃了潮州海记的牛肉火锅,牛肉的各种部位被均匀的切成薄片,如大理石般红白相间的纹路,带着新鲜牛肉的香腻;去吃了揭阳农庄的鹅和蛇,香气扑鼻,汤很好喝,不过真的很难咬···还有无论在陆丰、汕尾,都能吃到的鲜美海鲜···
吃在潮汕,在一天换一个地方的差旅途中,没办法好好认真的看看这个 ,在舌尖上感受这个地区,也是心满意足的。
还有偶尔在高速旁看到的五彩琉璃瓦的小庙,为了庆祝地藏菩萨生日整个村子都高悬红色的充气球,为了佑护渔民出入平安,在能看见海的山头,高立的妈祖雕像,面朝大海,巨大的雕像充满的悲悯。
这些的浮光掠影,终于在思呈的这本书中,具象出了关于潮汕的具体印象。原来那些小庙,叫老爷庙;原来我在车内浮光掠影经过的城市,有着错综复杂的小巷;原来潮州城外那条大江,是会洪水泛滥直逼城门的;原来当你踩在这个城市的老城区时,那些青石板路上写满的都是岁月···
还有思呈描写的那些难捱的岁月和少女的心性,一如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回望那些岁月,哀伤早已不再,充满的是不会再经历的惆怅和温暖。
这些岁月,这些经历,塑造成了现在的我。我感谢过往的岁月,却不愿再回到过去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读后感(六):虚度的那部分世界,真挚而美。
作者是个可爱的人,真诚、明亮、平实、活泼。书中有深深浅浅的回忆和平平淡淡的生活,琐碎的事、家常的日子、流逝的时光……充满了人间烟火,这就是生活啊。作者在叙述回忆的时候并没有那种唠叨不休式的狭隘和纠缠,平淡真切而又开阔璀璨,真是难得!不少中年女人爱抱怨,老觉得她自己受尽了地球上所有的委屈和痛苦;也很容易贪求过多本来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完全不懂得“给是情分不给本分”,认为全世界尤其是丈夫和公婆都欠她一份情一份财。这些中年女人的世界很小,只看得到自己的家和自己的怨气……我个人感觉她们很油腻,很松懈,很黯淡。作者四十岁了,但她是少女,美少女!是清清爽爽,站在额尔古纳河边,看着河水和树木,眼神澄澈的美少女。
作者那份恰到好处(多一分就油滑谄媚,少一分就干枯无趣)的幽默感,是非常迷人的。
这位美少女作者已经知道什么是生活,人生经历即使不算丰富,也绝对不贫乏。恋爱结婚生子,亲人的死亡,时光的消逝……这些书中都有提及,作者平平常常地,诚恳真挚地,一字一句地,慢慢地,从容地,带着她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那从前的日子,从前的老街巷,从前的人与事,她的家人、她的朋友、她的感受……这些是她的往事与回忆,也是她的现在与未来,更是她的为人与智慧。散文要真,才美;要静,才可回味。美少女作者没有炫技,没有堆砌辞藻,却轻而易举地写得真挚有静气。
读到这样一本不自恋、不装*、不矫情、不做作的回忆性散文,是很享受的事。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读后感(七):好姑娘,你配得上这份深情
一天夜里,一位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好姑娘跟我说最近常跟男朋友吵架,很苦闷,想放弃了。以我此前所知,这位男朋友非常靠谱,并无必须分手的原则问题。
结果也没甚大事。姑娘工作忙,人脉广,常要在午饭晚饭时间跟人谈事,不可避免有单独跟男士吃饭的情况。男朋友表示这让他不太舒服,心里疙疙瘩瘩的,虽然知道她不会出轨。而她此前的EX跟她基本互相不管,所以颇不适应,觉得受了约束,于是就吵。情侣之间吵架的起因常是鸡毛蒜皮,可火一旦拱起来,一切为打赢,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出来,没事也变有事,小事也变大事了。
她甚至担心他会不会家暴她了。这可是大事,我赶紧问她:他表现出暴力倾向了?他动手了?他威胁你人身安全了?然而并没有。因为之前没人这么在乎过她,超出了她的经验范围,才令她产生了不安的联想。她也说自己太过紧张了。
我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给她讲了一个刚在书上读来的故事。
陈思呈在《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里写到她的一个朋友,清秀随和,工作收入都不错,男朋友也无硬伤,已经张罗置业购车谈婚论嫁,她的生活看似离所谓样板人生越来越近了。可一次聊天,她说起一些事,证实父母并不爱她;至于男朋友,“总是要结婚的,我才不相信什么爱不爱的呢,反正我是谁也不爱的。”之后不久,传出这个姑娘的死讯——她用一瓶安眠药结束了年轻健康的生命。
她的死成了一个谜,久久得不到解答,显得面目诡异。一次陈思呈跟另一位朋友说这个姑娘之所以对生命丧失热情,是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爱。T说:“说句空一点的话,爱这种东西本来就在于接收……要疑,当然是可以疑的,但也可以不疑,在于你自己。”
故事讲完了。
每个好姑娘从怀春之始,一腔满溢出来的情怀无处安放,难免撞到一个眉眼过得去的男娃,便在爱的神坛上尊其如神祇。而囿于父母那一代情感教育的缺失,从小又被电视剧里两种典型女性形象荼毒太深——忍辱负重的阿信、莫名其妙总被霸道总裁砸中的玛丽苏,往往携带了奇怪的个人爱情英雄主义:一方面追求苦难的凄美,另一方面膜拜与生活保持距离的浪漫。而最被她们所忽视的,恰恰是美好生活的常态,淡淡的苦,淡淡的甜。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推测,故事里那位自杀的姑娘的生活,换了别人在过,说不定倍儿幸福,恨不能向天再要五百年,生生世世这么过下去。
好姑娘一路走来,刻苦学习,努力赚钱,怀揣着个人爱情英雄主义,宁可天下人负我,绝不辜负一人。可惜被寄托情思的对象,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这种过分丰沛的情感,最后把一段恋情搞得境况难堪,成为彼此青春的暗痂。更糟糕的情况,是好姑娘跟一个甚至数个王八蛋耽搁了好些年,到分手的时候人财两空。不过好姑娘之所以好,就在于聪慧通透,哀而不伤,总能感念命运眷顾,安排此等际遇使她内心强大。
姑娘修炼得越来越完美,终于吸引了靠谱男的注意。他可能稍显黏腻,担心这,担心那,雨天要来接,出差要送站,你跟别的男人单独吃饭后回来,他会告诉你他吃醋了……跟之前经常不接电话,成天不知道在哪儿晃悠的EX比,靠谱男实在不够酷,没有给好姑娘足够的表现牺牲精神的机会;当然也不够浪漫,不会突然从摩托后座抽出一大束玫瑰花。这瞬间粉碎了好姑娘的个人爱情英雄主义,跳出了她三十来年的经验范围。所以吵架,想到放弃,场面有点不可收拾了。
大家都能看出画风不对。理论上,好姑娘那么多年苦熬苦修,从外到内地武装自己,不就是为了跟靠谱男金风玉露一相逢,各种天时地利与人和吗?现在他来了,怎么又闹成这样?
心理学上有很多专业术语去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说简单点儿。好姑娘们童年时期往往被满耳朵都是关于如何付出的教育,却缺失了与之相对的如何接受的教育,施与受的天秤从未平衡过。同时,在她们最该学会如何珍视自己、爱自己的年纪,父母在她耳边说的也绝不是你好美、你好棒,而是你不美、你没什么特别、所以你必须努力不然什么都不是。
这正是好姑娘面对的这种最常见也最紧迫的困境,她们质疑的不是男人的真诚,而是自己是否拥有被宠爱被在乎的资格。童年那些否定的声音,之前不成功的恋情,都在不断敲打她的心神。好姑娘犹豫了,可形势容不得她犹豫——当今之世的靠谱男比大熊猫多不了几个,你放弃了,马上有大把想通了的妹子冲上来抢走他。
为了换苦闷的妹子红颜一笑,我只好现身说法:我之前也是这样,男人一对我好,我就受宠若惊地睡不着觉;送我个稍微贵点的礼物,我赶紧诚惶诚恐想买什么还回去;只要他不是面对面跟我表白,我根本不相信有人会对我动心,甚至人家说了好几遍,我都还在怀疑是恶作剧。而母亲第一次见到我老公的时候,居然私下里跟我说:小伙儿这么精神,怎么会看上你?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遭遇。我的另一个朋友的老公的EX是校花,她母亲知道之后说:人家前女友这么漂亮都分手了,为什么看上你,怎么可能安心跟你过日子?现在他们已经结婚好几年,孩子都很大了,跟我提起来这段,也是哭笑不得。
放在过去,这样的话几乎可以摧毁我,令我自觉一无是处,恨不得一头撞死算了。好在她说这话时,我已经三十来岁,非常确定我是谁,要与谁共度一生,不会被任何人的评价所动摇。我当个笑话,把这话转述给老公,他很惊讶:为什么这么说?你很好啊。
我说对啊,我也觉得我特好。
陈思呈在写完那个悲伤的故事之后,引用了史铁生的话:信心,既然不需要事先的承诺,自然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命运值得感恩之处,不仅在于扔一个王八蛋助你修炼,更在于发给你一个靠谱男,作为获得幸福的硬件基础。我们艰难地越过一座座险恶山丘,是为了配得上随时可能降临的幸福,而不是忙不迭地赶去迎接下一次伤害。如果没能在战天斗地的既往苦恋中收获自信,那才是对命运恩惠,最大的浪费。
我的好姑娘,请安心领受,这份你配得上的深情吧。
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523872832/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十三个人公众号【幸福是刀口舔蜜】
《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读后感(八):与一个美好的人相遇
春节长假,我读完了思呈君的《我虚度的那部分世界》。
阅读过程中,有不少感触,但最终发在微博上与思呈君互动的只有下面一段摘录的文字:
很多年来,我经常做的一个噩梦是,梦见我和我妈吵架。因为一些很小的事,不管我怎么说,怒吼着说,哭泣着说,挣扎着说,自残地说,从我口中说出的话,就像雨水滴落于荷叶,荷叶丝毫不为之所湿。我为这种沟通的阻塞而绝望,而我妈当然也在发怒。我们在激烈的对峙中,也在对彼此的爱中,互相耗尽了能量。
这段话刚好140字,一条完整的微博。我在转发中写下一点感慨:没有想到,思呈君这么阳光的人,妈妈又是那么爱她,也会有这个问题。怎么才能和妈妈沟通得更好,让我们都过得更舒适一些呢?
这自然是因为我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也有过同样的感受,所以才特别敏感。实际上,思呈君原文并没多说具体的事例,但开头一句提及“很多年来”和“经常做的一个噩梦”,让我触目而惊心。我也有过多年不断重复的噩梦,那是我此生最大的挫折带来的,直到我用其他方式补救疗伤,才最终慢慢淡忘。但直至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仍然没有勇气去写出那段经历。我还没有准备好。
在思呈君的微博,可以看到,读者阅读的感受各不相同,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共鸣或感触。这自然要归功于思呈君的用心。用黄佟佟的说法,“那种深刻的感染力并非来自于炫技,而是她写作时那不可思议的真诚。”上面提到的和妈妈的冲突,在怀念妈妈的文章中出现,就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真诚。而在谈论死亡、虚无和爱时,思呈君也是诚实的说出:生而为人的空虚,于我仍是个无解的问题。她注定无法当一个鸡汤作家。
即使人生的空虚对她是无解的问题,她一样活得充实而开心。忙哄哄的春节前后,我至少看她发表了三篇文章,而她还在感慨:
春节确实有点心浮气躁的,幸好就结束了。我好想赶紧开始写稿、去图书馆、走路的生活。
思呈君活得开心,微博上的她非常好玩,集中体现于她与儿子的互动中。听听她儿子在她口中的称呼吧:小宝,徐兄,徐格拉底。还有专门的儿子语录,冠以标题:徐格拉底如是说。
书中的思呈君相对严肃,但也有不小心泄露出来的好玩。比如,《石川啄木和我的故乡》一篇,一本正经的叙述了一件奇特的故乡往事——卖尿,结束时却将故乡卖尿声与明治时期日本卖糖的唢呐声相提并论,这特出的联想能力着实让我忍俊不禁。还有一篇写夏日镇静降温的食物,最后写了一道令人惊艳的汤,荷花荷叶青蛙汤。怎么个惊艳法呢?思呈君写道:那道汤中,荷花瓣似小船漂着,荷叶蛙肉鲜明,整道汤……简直就是一个煮熟了的夏季池塘。嗯,煮汤的师傅直接晕死算了。还有对文学社师兄吃鸡腿谈文学的描述,一段激昂精彩的诗论过后,思呈君写道:但也不是越复杂越好!我师兄手往下一劈。鸡腿都冷了,他顾不上吃。“简洁就是力量!大道至简。……”一句鸡腿都冷了,让我增加了不少现场感:年轻的思呈君,一边仰慕的看着师兄,听他激扬文字;一边不时溜一眼桌上的鸡腿,担心它冷了。
思呈君的三个朋友,闫红、黄佟佟和黄一苇分别写了跋。好基友闫红说:我相信文如其人,一个活得如此认真的人,就不可能在写作中敷衍,一个把生活处理得如此朴素的人,下笔时也不会存投机取巧之心。
思呈君的文字真诚、朴素,我再说说另一特点:诗性。她在大学文学社曾经读诗、写诗;在文章中她也会适时的引用一些诗句,比如标题《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有些语句写的像诗,有些篇章几乎就是散文诗,比如《爱过安徒生的穷孩子应该感谢夜色》。我来文抄公一段吧。
黑暗的时光引人沉溺,好像一个奇怪的平面,让人变成一摊向四面八方散漫的水。洗漱、上床、入睡,都等于是将这摊水收拾起来,装进一个有效率的容器。所以我迟迟地浸在夜里,越陷越深,越陷越深,据说这叫熬夜。
再来一段:
我曾试过要品尝这黑暗的秘密,穷尽它,品味这寸寸时光流逝的奇特之处。安全的夜色渐渐淡了,稀薄了,天色漂出了微白。熬夜的人像一只将在天亮之前显现原形的妖怪,随着长夜漏尽,开始想法逃窜。
黄佟佟说:我们这一生会遇到许多美好的时刻,读到许多美好的文章,但未必能遇到美好的人,因为美好的人非常非常少。我很高兴我们遇到了少女思呈这样美好的人……
但思呈君说自己是个高冷的人,这曾让我疑惑,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她发的一条微博,那是她配合宣传自己的新书,就一句话:有这么个情况。大家感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