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增长的本质》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增长的本质》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增长的本质》是一本由凯萨·伊达尔戈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9.00,页数:2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增长的本质》读后感(一):“无用”信息创造“有用”价值

“从前,一个奇点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就炸了。”这是物理学关于宇宙大爆炸的形象描述。将之引入现代信息论,其实也是个贴切的比喻。由于规模(Volume)、类型(Variety)和速度(Velocity)的发展,这三个“V”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增长,生活在信息膨胀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环绕我们身周的各类信息、并且揭示它们的本质呢?

美国物理学家塞萨尔?伊达尔戈做了个小实验。他让公众联想“9?11”这个敏感的字眼,绝大部分美国人都会立刻想起2001年的双子塔袭击案;智利人则会想起1973年的政变;但伊达尔戈其实只是想告诉学生上课时间的安排。这个实验说明了信息的物理本质,不同的接受方会做出不同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特定的含义才会浮现出来。信息的意义正是我们的大脑在诠释信息时,将信息本身及其背景与我们以前积累的知识相结合的结果。信息是一种“物理秩序”,比如,布加迪威龙250万美元的价值在于零件的组合方式,而不是零件本身,这些组合方式所代表的物理秩序,人们通过各自的思维理解它的价值。

伊达尔戈跨越了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范畴,将他的研究成果汇聚成《增长的本质:秩序的进化,从原子到经济》一书。在伊达尔戈看来,当我们从信息角度对产品进行阐述之后,我们将会探究那些限制我们生产秩序(比如在布加迪威龙上得以体现的信息)的社会和经济机制。这将帮助我们从信息的增长映射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十几亿年前的大爆炸之后,宇宙向混沌大步行进,与此同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口袋”来积攒大量的物理秩序(信息)。地球就是宇宙的其中一只小口袋。伊达尔戈把熵的多态性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相联系,从时间的不可逆性出发,论证了“信息丰富”的动稳态趋势。伊达尔戈的敏锐更表现为,运用社会物理学国际前沿研究透视,颠覆了传统经济学关于金钱的交换如何驱动市场的理念,将问题聚焦于研究信息的流动如何驱动经济行为——人们如何相互合作以发现、选择和学习策略并协调个体的行为。

伊达尔戈把产品重新定义为想象力的实体化,这种理解将信息视为一个知识经济的“放大器”,个人的积累是有限的,而“产品能够提高人类的能力”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接收各种信息来缩短个体学习的过程,利用更多空闲去创造新的产品。传统的经济学模型认为每个人都是“理性人”,会独立地做出自己的决策。伊达尔戈的研究则指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传播,这种信息交流与传播会影响到人们的社会行为。伊达尔戈阐述了两个量子极限概念,其一是“人比”,其二是“企业比”,分别代表了知识技术在个人和企业中的分配,很显然,打破信息壁垒的关键就是要创造联系。

通过自己的租房经历,伊达尔戈揭示了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却时常被我们忽略的一个常识:信息的交流,往往基于“我们所相信的联系”所构成的网络。为什么最好的房源都不在中介市场的公开信息栏里,而总是在朋友圈里传递,就是这个道理。伊达尔戈将视角盯在“联系”上,将其作为看待人类关系构建、社会结构演进的纽带,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这一观点更具有现实意义。社交关系网具有同质性,处于其中的人们的知识和信息有很大重叠,伊达尔戈提醒我们,这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信息的交流,但同时可能隐藏潜在的歧视。从股票群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到,群体氛围对于个体的影响力,信息交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但另一方面,特立独行是重要的,众声喧嚣之中保持清醒的自我判断才是智慧。

信息本身是无意义的。这其实是一个有关“无用”的哲学问题。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不断增长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使得人们无所适从,而在伊达尔戈的社会物理学语境里,我们重新回归到信息的物理秩序本质,通过“联系”不断融合、催化、重构这种秩序,“有用”的经济增长乃至社会价值,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创造并且得到传承。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本人。

《增长的本质》读后感(二):信息论解读人类产品经济本质

对信息论仰慕已久,但未睹庐山真荣,这本书对信息的理论用罗胖的话说真让我脑洞大开,信息是物质的秩序,世界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这哲学抽象的不是一个台阶啊,关键是这个理念十分有道理,关于物质世界的原子组成以及秩序与信息的容量,以信息论的熵论解读,不稳定系统的信息复杂度越大的物理论证部分,看的是头晕脑胀。

关于产品是想象的具象化的概念,对产品和经济的解读,结合前面的信息是物理秩序的理论推论的顺理成章,想象力具象化是信息储存在物质中实现稳定的物质秩序,也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产品世界,而想象力的具象化是人类知识与技术的体现。

想象力的具象化知识与技术带来的信息复杂度超过了一个人承载的信息容量,作者创造了人比、企业比的概念,形成了个人和企业承载的想象力具象化的知识与技术信息量的量化,也就是经济社会组织分工和产业聚集的根本原因。

以进出口来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具象化的能力以及预测经济发展的前景别开生面。经济的本质是想象力具象化的产品、知识、技术社会化传播的过程,本质也是信息的传播模型,复杂的人类社会基本元素以信息论模型解读,实在是复杂中充斥简介,颇符合稳定结构信息最少的信息论模型,极力推荐。

《增长的本质》读后感(三):关键一环

引子:为了给这本书打5星,我特意去改了之前很多5星的书,将他们改为4星评价以表示对这个5星评价的尊重。

当然每本图书在信息网络的价值其实是非常个性化的,所以上述评论,仅表示这本书提供的思考框架对我而言很重要,如果对其他人没啥启发,只能说缘分不到。

那么对我而言好在哪里呢?

主要就是补齐了思考中的诸多关键细节,使得一些灵感变得有了理性论证的依据也补齐了一些考虑比较模糊的事情。

关键内容:

“信息”代指物理秩序

1、非稳态系统中信息会自然产生

2、固态物质可以存储信息

3、物质具有计算能力

三者结合支撑宇宙中信息的增长

《增长的本质》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增长的本质》原名就是《why information grows》,译者为了吸引眼球,把信息隐匿,让读者抱着好奇心去阅读。光是书名,都让销量增长了吧。正是活用了本书说明的道理:知识创造财富。

把物理秩序的进化,看做是经济增长的本质,给人一种新的视角。但纠其本质,还是在讲信息革命。这类书已经那么多了,为什么不能再加这一本呢?况且是质量很高的一本。

第一部分以原子发散,对信息做了一个简洁的定义--“物质排列的秩序就是信息”。至于信息的来源,直接用了普里高津的研究“信息在处于非平衡但稳定的物理状态下的物理结构中,会自发产生”,进一步解释物质在非平衡系统中达到的稳恒态往往是有序的动稳态:混乱后即是信息(秩序)。

比如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在趋于平衡的更大的系统---宇宙---里面的非平衡系统。事实上,我们的地球从未显现过趋向于任何形式平衡的迹象。太阳向地球辐射的能量和地核本身的核衰变源源不断地给地球提供生成信息所需要的能量,从而维持了地球的非平衡状态。这样看来,我们可以把地球想象成一个在浩瀚荒芜的宇宙里的信息小漩涡。

接下来就是让读者了解为什么信息会逗留(因为它被存储在固体中)。可见,信息的载体也至关重要。然而这还不能使信息不断增长,增长的本质在于物质的计算能力。

关于物质的计算能力,作者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在我们的宇宙中,不存在过去和未来,只有在每个时刻都在进行计算的现在。”我多么想唯心一点,呐喊一句:珍惜当下。

第二部分:想象力的具象化。

前面已经说过,整个社会累计信息的能力都建立在:能量的流动、固体物质对于信息的存储,以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分析计算能力上。人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具象化这些计算能力。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并不是消费实力,而是人们把梦想变为现实的能力。作者在此提出一个新概念“想象力差额”。不需要花费太多想象力的商品和包含充分想象力的商品之间有着明显的想象力差。剥削生产力和剥削想象力,哪一个才是更大的剥削呢?答案显而易见。

第三部分:技术的量化。

从知识的积累到将知识结成网络,每一次进步都让技术实现质的飞跃。“信任”决定了网络的规模,因为它减少了联系(织网)的成本,提供渗透性界限使得这些网络能够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第四部分:经济的复杂性。

有许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描述经济,一种方式把经济分解为生产要素(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另一种方式则遵循自然科学,把经济分解成能源、事物和信息。

作者同时亮出一种观点:社会资本也能创造巨大价值。于是就有了经济增长的五个要素: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包括体系)、土地(包括自然资源和地理因素)。

除此之外,第六种“神秘”物质,不用说就是知识或者信息了。

总结:

常识告诉我,物质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然而能量守恒,唯一有增长空间的只剩知识了。不管知识改变命运可不可信,它都是我最后的救命稻草了。不要停止学习,骚年。

《增长的本质》读后感(五):增长的本质

关于作者

塞萨尔·伊达尔戈,出生在智利,现在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宏观联系研究团队的主管。他是一位著名的跨界物理学家,最擅长的就是利用物理概念来分析和解释经济、文化领域的大问题。他还长期致力于研究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因素,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关于本书

这本书开创了用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来研究经济学的先河,颠覆了关于经济发展和财富起源的传统观点,被誉为“21世纪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埃里克·拜因霍克等人的大力推荐。

本书主题

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信息的增长,或者说秩序的增长。

本书要点

1.经济是什么意思?

经济是人类积累知识技术来创造产品的一个系统。

在我们创造产品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容纳更多知识技术的可能性得到了提升,秩序也得到了增长。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和人类创造的产品,都是使得秩序实现增长的中间角色。

2.秩序有什么价值?

原子的排列方式、部件的组合方式都是“秩序”。

举例:布加迪威龙,从250万美元,到破铜烂铁

为什么重量并没有改变,价值却完全消失了?

举例:手机

手机由很多种电子元件构成,只把这些电子元件简单地堆在一起,是不能用来打电话发微信的。手机之所以能够正常工作,是因为人们把各种电子元件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组合了起来。

3.产品是什么?

产品是想象力的实体化。

举例:两种苹果

普通苹果和苹果设备的区别:前者先存在于世界上然后被我们利用,后者先出现在一些人的头脑里然后被创造出来。电子设备苹果是人类想象力的实体化。

想象力交易逆差:进出口贸易其实也是一种想象力的交易。有时一个国家实现了一般意义上的贸易顺差,但在想象力交易的意义上是逆差。

举例:智利和韩国的交易

智利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贸易顺差,但在想象力的交易中却是逆差。因为智利在出口的商品上没有花费太多想象力,但却进口了很多包含着高度想象力的商品。

举例:巴西和中国的交易

巴西以铁矿石和大豆换取中国的电子产品、化工品、加工过的金属。在和中国的交易当中,巴西有贸易顺差和想象力逆差。

4.产品有什么价值?

产品可以让我们获取别人头脑里的知识技能和想象力。

举例:购买牙膏

我们购买牙膏时,买的不仅仅是牙膏,而且包括牙膏发明人的创造力、制造牙膏需要的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生成氟化钠的技术、把牙膏装入铝管的方法,以及氟化物对牙齿和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的相关认识。

通过使用产品,我们拥有了自己原本欠缺的能力。

牙膏给了我们保持牙齿健康的能力。

烤箱给了我们烹饪的能力。

飞机给了我们飞行的能力。

我们可以不知道怎么制造汽车,只凭借掌握驾驶的技术,就能开着汽车日行千里。

我们可以把经济看成知识技术的放大系统。

这个系统里的人群创造出一些产品,这些产品又能通过传递信息提高人群的能力,人群用更强大的能力创造新的产品,如此循环往复,经济最终成为一个人类生产信息的大工厂。

经济系统给了我们运用那些千百年来累积下来的知识技术的能力,给了我们财富。

举例:海明威

如果海明威需要自己去制造笔和纸,自己去发明印刷术,肯定没办法写出《老人与海》。

5.创造复杂产品的能力并不是平均分布的

哪些产业无处不在?

更简单的产业,需要更少知识技术的产业。

大多数国家出口的产品中都有衣物,比如说内衣、衬衫和裤子。

哪些产业很少出现?

更复杂的产业,需要更多知识技术的产业。

只有极少数国家出口的产品中有光学仪器、飞机和医疗影像设备。

稀缺物品:铀矿石。

小块的知识技术更容易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制造复杂产品的知识技术则必须有一个很大很复杂的网络积累。

当一个国家向多元化发展时,它的产业分布是怎么变化的?

类比:七巧板游戏。

移动一个复杂产业就像把一个七巧板从一张桌子移到另一张桌子上去。七巧板的块数越多,移动难度越大。因为如果我们不能同时移动所有板块,拼图就会分崩离析。所以一个“移动七巧板拼图”的简单方法就是,把其中几块移到一个已经有同一个拼图的剩余部分的桌子上去。

在已经有很多所需“拼图”的地方,产业更容易成功。在已经有某种产业所需的大量知识技术的地方,这种产业就更容易出现,因为已经有相关产业发展起来了。

为什么大量的知识技术很难积累和传递?

因为,大量的知识技术需要通过强大的人脉网络来体现,而传播或者复制强大的网络不像转移一小群人那样容易。

6.经济增长性和经济复杂性

测量一个国家“经济复杂性”的方法。

分析这个国家产业和产品的数据。使用三个指标:多元化、普遍性、国家多样性。

根据一个国家在这三个指标上的表现,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复杂性,而后给出一个人均GDP的预期值。

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会倾向于和它的预期值接近。所以,人均GDP低于预期值的国家,会比人均GDP高于预期值的国家经济增长更快。

在10-15年内,经济复杂性可以有效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

经济增长和经济复杂性之间的两个动态关系。

一个关系是一个国家的平均收入会慢慢地向有相似经济复杂程度的国家的收入水平靠拢。

另一个关系是一个企业和行业会向类似企业和行业的收入水平靠拢。

人均工资低本身不会提供任何经济优势,只有那些相比它的经济复杂性而言工资水平低的国家才有经济优势。

美国的制造业为什么迁移到了中国,而不是劳动力工资更低的印尼、尼日利亚?

它们缺少中国那种制造产品的能力。外国的公司选择在中国生产主要是因为它们希望用上这些能力,而不是因为工资低。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