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向着太阳生长》是一本由王东旭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6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一):(转)·《读了这本书的人都流过泪》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四年前,我们还是初入大学校门傻里傻气的学生,因文字结缘,而后一起混文学社。仿佛只一眨眼的功夫,四年过去了,我们毕业了,选择了各自不同的职业。而他,仍然坚持写自己的文字,并开始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我愿意向着太阳生长》,作为朋友真心高兴,这种高兴与今天被领导夸奖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感觉,你懂吧!
一个作家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在那个世界或向往的那个世界的表达,融入的是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念、阅历打磨和情感归属。不是为写而写的作品,常常能让读者看到林荫深处那个最真实的独白者。
王东旭恰巧就是那个愿意讲述真实故事的人。
生活的美好在于真实,生活的残忍也在于真实。王东旭的文字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能将这种美好与残忍写到极致。有一种人的文字,可以将这两种南辕北辙的风格驾驭得毫无违和感。
我记得很清楚,他有一篇文章叫《看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丑陋的世界里两件丑陋的事儿,一点都不美好,一点都不。但是我相信看到最后的人都和我一样,忍不住的酸了鼻子。
通常我们会刻意丑化那些不美好的,而让那些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笔下呈现得更加美好,好比你得到了一株花儿,因其太美,所以得加倍精心呵护,而看到了一株枯萎的花,我们只恨多看了一眼,生怕给了过多的的笔墨。我们美名其曰: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我们常常忘了,在那些丑陋的背后,或许并不仅仅是丑陋。王东旭的特别之处在于比我们更懂得一个道理,那些不美好的其实和美好一样,也是永久的、恒定的存在。而这,足以让我们去细细体悟,体会其中淡薄而浓郁的感情。
他站在了一个我们不曾发现的视角,积极美好而又满怀悲伤的看这个世界。他用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还原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为我们讲述了他用心看到的那个世界。我想,所谓文字,大概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吧。
记得马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过一首歌叫做《南山南》,很多人听完说它太悲伤,接着问我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故事,我说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它已经和我无关了,你流下的眼泪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故事。
最有力量的文字,莫过于能够惊起别人内心的故事。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作者:周芬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二):我十分感动的另一篇《谁说我没有爸爸》
《谁说我没有爸爸》 王东旭
我爷爷有四个儿子,父亲排行老大,四爸比我父亲小十二岁,排行老四。
一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爷爷赌博输掉了祖上的产业。为了还爷爷欠下的赌债和给还没有结婚的三爸四爸说亲事,除了年龄不足的四爸外,其余的三个兄弟都远走内蒙古给一户富裕的农场主放牧,两年后换回来了二十几只绵羊。后来我爷爷就在距离我们老家三十公里的一个牧场租了一片地方,把那二十几只来之不易的绵羊养了起来。等我看到时,已经是有些壮观的羊群了,一百只上下,都由我四爸照看着。
四爸每次放羊的时候都会骑着骡子,我坐在他的身前,把着缰绳。到了一片树林,我们最先做的事情就是选一块地方挖一个深坑,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我不大清楚,只看着坑里的水慢慢地渗出来,汇集到坑底而后缓慢地涨高,直到我和骡子都能够到、喝到。四爸还会在两棵树之间搭上一个睡袋,很简易地把尿素袋子的两头都拴上尼龙绳,绑到树上。我时常躺在被挂起来的尿素袋子上听四爸给我说故事,现在还能够记忆起来的都是关于鬼魂妖怪的,类似于村西头的王家娃娃被鬼上身,口吐白沫,每天都要枕着擀面杖睡觉云云。四爸在放羊的时候还会给我做些玩具,他把形状适合的木头雕刻成猴子的样子,猴子的四肢可以跟着绳子活动,也能翻跟头,很像城里孩子玩耍的提线木偶。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确实见过各式各样的木偶,可是打心里觉得没有一件比我四爸做给我的精致漂亮。他还用已经断了的自行车链条给我做过一把枪,把火柴填进去,真的就能像电视里那样发出声响和火光。而我就只是拿着那把枪,不发射火柴子弹也会在村子里掀起一股“猴大王”的威风,我自然成了整个村子里最受人羡慕的娃娃。
骑骡子放羊不论有多少乐趣可回忆,但是说到底,在那个到处都是风沙、缺衣少食的农村,它毕竟是一件苦差事。我记得最清晰的一次“苦差”是在一个夏天,那天突然电闪雷鸣,继而暴雨倾盆。羊群在那样的情况下倒是显得淡定,但是我们骑的那匹黑骡子就不那么淡定温顺了,它性情大变,前蹄和后蹄轮流着扬起来,还发出我从来都不曾听到过的嘶吼。我站在远处一边被雨淋一边哭,四爸站在另一边用尽全力把缰绳拴在树上。也就是在一片慌乱和不知所措中,黑骡子的蹄子踩到了一只还没有长大的羊羔。我看着羊羔在泥水里喘了几口气后也就不怎么动弹了。
羊羔死了,这对我们家来说可是大事儿,按照我爷爷的说法,一只羊羔足足能抵一家人十几天的口粮,要是羊羔再大些,那绒毛也是能做好大一块羊毛毯子。而这一切的损失都是由于我四爸的疏忽导致的。于是,我爷爷拿着赶羊的鞭子在四爸身上抽了不知道多少下,四爸没有哭也没有还嘴。或许一个父亲打骂孩子的初心,只是想得到孩子的一句软话和对于长辈权威的恐惧,但是四爸一句软话都没有,双眼冰冷地看着前面的某一个地方。继而是爷爷脱下了布鞋,掴着四爸的脸。我已经能够看到四爸嘴角流出来的血了,脸也似乎肿了起来。我在那一刻是恐惧并且无助的,我想要就地跪下来求情,哪怕是为四爸挨上一两下鞋底子也是可以的,在之前我母亲打我姐姐的时候我都会那么做。但是那一次,我不知道是因着事情的严重性还是爷爷烧得正旺的怒火,我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站在一角哭,呜咽着。我至今都觉得愧疚,因为自己的胆小懦弱,四爸多挨了很多鞋底,因为自己的无担当,都不能为四爸承担哪怕一丁点儿的“罪责”。
第二天,天还没有完全亮的时候,四爸就起来准备放羊去了,他用大手揉了揉我的肚子,在我耳边说天气不好就不带我去了,但他说会挖好几只“跳鼠”回来,烤给我吃,放很多的方便面调料。我用惺忪的眼睛看了一眼他肿得不像样的脸,虽然看不清颜色,但我想一定是青紫的。
其实在爷爷羊场的门前就是一片不小的树林,再前些还有一个时常有水的大水洼。按我的想法,门前树林里的草和树枝足够羊群吃,水洼里的水也足够羊群喝了,那么四爸就没有必要赶着羊群翻过好几个沙丘到另一个树林去,也就不会在天气变化时孤立无援,更不会让自己受到掴脸的惩罚。他解释给我的大致意思就是,他终究是要离开村子到外面闯荡的,而我爷爷的年纪已经支撑不到去远处放羊了,四爸要把最近最好的林子留给他父亲。而且,只要门前的草和水洼还在,那么就不会走向死路,一旦连门前的树林和水洼都没有了,那么一切就都走向死路了。这是十七八岁的四爸说出的话,我不知道他是经历过多少人事之后才有的这样深沉又带些沧桑的感悟,我也不确定到今天为止,我这个自称涉世很深的青年到底参透了多少,我如今确实知道的是,他绝对不仅仅是在说放羊和吃草。
四爸缓缓地拔下木门上的门插,清冷的光透了进来。我能看清木门的蓝色以及开始掉色的门神贴纸。晨光照在四爸的身上,他的前半面身子被木门挡着,我能看到的是后半面,一米八多的后半面,那么深重伟岸,我记忆到了现在。
二
父母离婚后,我和姐姐跟着母亲搬到了更远一些的滩里(平坦且有充足水源的地方)。我们山里人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机会在滩里置办一套平房,再在院子里种上山里鲜有的瓜果蔬菜。如今我们在父亲的缺席下,竟也奇迹般地实现了愿望。
在搬到滩里的农忙时节,奶奶还是会赶着骡车到我们家帮忙收割庄稼。奶奶说四爸那时候已经跟着同乡的几个年轻人到城市里做小工了,就是给建房的匠人们搬砖和泥,每年也能拿回来一些剩钱。已经上了小学的我是心疼四爸的,因为那时候我们小学旁边的一所私人学校正在翻新,我见过比我年龄大些的小工的劳累。我也是想念四爸的,我手里的玩具一个都没有了,剩下的尽是些姐姐的皮筋儿和沙包。那个时候非常流行的“铁宝”也没有人给我做,若是四爸在的话我一定能用最好的“铁宝”打败所有人。我家那时还没有羊群要我放,但是骡子是我养的。每次把它拉到树林里喂草的时候,我也会学着四爸的样子,挖一个深坑等待有水渗出;但我还不能把尿素袋子绑在树上当睡袋,变天时,我也不能制服骡子,只是站在一旁听天由命。王来来的大儿子曾经当着我的面儿摔死过我家刚出生的兔子,他的弟弟还帮腔说要打我,因为我没有父亲涨势。我哭着告状给我母亲,而我母亲则是以往的说辞,让我不要惹是生非,于是我就不再言语。在很多这些特定的时刻,我都想要有父亲或者四爸在我身边守着,父亲是指望不上了,因为已经很久都不曾见过,那就指望四爸吧,哪怕他不动手,只是告诉我怎么做就好。
我是在痴痴盼望中再见到四爸的。他那时已经是个纯粹的大人了,穿着时兴的衣裳,发型也是当时很流行的偏分。我忘记了四爸那次到滩里看我时发生的许多事情,诸如我们玩了什么游戏、他从集市上给我带了什么玩具之类的,我都忘了。而我能够记住并且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是那一段从小卖部往家走的路。
我们村子里的小卖部只有一家,距离我们家足有二里地。那天四爸带着我到小卖部买了一大袋子果丹皮,还有一袋鲜奶片和雪糕。我把雪糕塞进嘴里含着,不舍得咬,鲜奶片和果丹皮提在手上。我真的是一边儿嗍着雪糕一边儿跳着走,夏天的土已经被太阳晒得虚蓬蓬的,所以我惊起了好大的一阵尘土。在路过小伙伴家的时候,我大声地叫他的名字,并把手里果丹皮分给他一根,我故意把雪糕嗍得很大声,表情也夸张了好几倍。我自豪地质问他:你不是说我没有爸吗?告诉你,站在我身边的这个大人是我四爸,他在城里给我买了很多东西,你绝对没有。
在路上遇到的几个小孩儿我都给他们分发了果丹皮,倒不是我有多么大方,只是有一种扬眉吐气的神情罢了。那天我没有碰到摔死我兔子的孩子,如果碰到了,我想我会和四爸学上一招制敌的把式,把那家伙撂倒在地,然后也给他一根果丹皮,让他别哭。
太阳已经就要落下去了,我和四爸还晃悠在路上,雪糕已经没了,但是棍儿还被我咬在嘴里,鲜奶片儿我不打算吃,我要拿给我姐姐。路边的玉米已经开始吐须,不知来处的棉絮也飞在空中。我观察我和四爸的影子,他的是那么长,长到了玉米林子里,而我的则才触到玉米地的畔子,两个影子相距得几乎没有什么距离。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作幸福和安全感,真的,在那一刻我真的有些想要哭出来,但我没有,我还是一蹦一跳地,说着我在学校里遇到的事情。
我突然问四爸什么时候走,他说明天。然后,我号啕大哭起来。
四爸把我背在后背上,安抚着我,说一有空就到滩里看我,下次他会割猪肉,也会给我买一个电子手表,就是最流行的那种,能够当闹钟也能够调时间的。我渐渐地安静下来,看着我们两个人的影子摞在一起,更长了,已经和玉米地重叠,看不到了。
其实当我如今回忆起这个片段的时候我是痛苦的。我想,那个时候我对于四爸的渴望和需求,其实是一个小男孩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于来自成年男人的爱的全部渴望和需求。我不敢在学校里和同学打架,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动手,我甚至在换下开裆裤以后都不会撒尿,每次脱裤子都是脱到膝盖以下。遇到类似被人摔死兔子这样的事情,我也选择默不作声。如果说玩具这种物质的东西是我童年的一大缺失的话,那么成年男人对我的引导和保护就不仅仅是缺失那么简单了,具体要用什么词汇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有些缺失不会有多么大的危害,但是有些缺失带来的伤害和影响足以让我疼痛一生或改变一生。我的四爸就是在无形中扮演着时不时来弥补我那块最严重的缺失的角色,于是,他的那种在我缺失的爱的长河里留下的几道填补的痕迹就显得格外明显,令我不可能忘记得了。
三
在滩里住了差不多两年,也就是我要读一年级的时候,我母亲决定要去投奔已经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的大姨。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也就无法把我和姐姐带在身边。于是,我们就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寄养。那个时候,爷爷的羊场已经倒卖,我们又搬回了满是大山的老家。
我至今都不能忘记那年冬天变态的寒冷天气。在霜降后的几天我就开始咳嗽流鼻涕,当年,村里的人们有个头疼脑热缓一缓就会过去,吃药打针过于奢侈和矫情,我也就硬扛着。奶奶心疼我,在别人家还没有点起炉子的时候就给我把炉子点上了,也把梨蒸了给我止咳,但一点效果也没有,我的感冒逐渐加重,发烧也开始了,终于到了必须吃药的地步。
现在说来,我都无法相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陕北农村,真的有家庭连感冒药都买不起,我们家就是。奶奶翻遍了整个家都没能找到买药的钱,爷爷已经外出几个月,四爸打工也还没有回来,所以奶奶就只能一个人出去“弄”钱。
一夜未归的奶奶在赌博汉的身边陪赌了(我奶奶极其痛恨赌博,因为爷爷和几个叔父都是因为赌博输尽了家产)。我们那里观看麻将的人可以跟注,押宝谁可以赢牌,叫作“钓鱼子”。我奶奶就是生平第一次去钓了鱼子,整整一夜,得了一块八毛钱——买了一袋方便面和几粒包着糖衣的感冒药。
天气比霜降时候来得更加冷冽了。学校不得不烧炉子取暖,每个学生要收两块钱的取暖费。在我讲了关于奶奶的事情后,你应该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我那时候对金钱的敏感和无奈。那一天老师通知了收费以后,我觉得我的脚像灌了铅,整个心也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压着、憋着。回到家,我忘记了我是否吃了饭,躺倒在炕上胡思乱想。
我是不可能再向我可怜的奶奶开口了。我看着她佝偻的背影在收拾碗筷的时候,我就决定不向她开口了,她为了一块八毛钱死守一夜,做了她一生最痛恨的赌博汉身边的陪赌,我不知道她会为了两块钱再做出什么让我难过更久的事儿。于是,我看着已经拉上的窗帘,淡蓝色的底上画着不知道什么树,树上画着几只喜鹊,看样子还算热闹喜庆。
第二天我是空着手去的学校,和我一样的也还有几个孩子。白老师揪着我们额头上的一撮头发,把我们提溜到了讲台上,而后用画三角形的尺子重重地打在我们的手心上,每打一下,我的整个身子都颤动一下,我看着站在我身边的几个孩子已经开始流眼泪了。但我没有,我只是低着头挨着打,听着白老师说,如果明天再拿不到钱就不用来学校了。而我知道,他这句话不是玩笑,是真的。
我依旧没有向奶奶开口,她在炕上给我缝暖鞋,每次抽拉麻线的声音都是那么刺耳,像是割着我的皮肤一样。窗帘的颜色好像已经有了些变化,更深了些。原本热闹喜庆的喜鹊也大都变了模样,有些萎靡。而我睡在奶奶的身边思绪杂乱,绝望地等待着时间流逝,也就在那一瞬,我竟然希望明天的太阳尽快升起,有一股鱼死网破、非死即活的绝望冲动和委屈。
就在我快要睡着的时候,四爸回来了。他进门的第一件事儿就是用湿毛巾擦了一遍他的衣服和鞋子,四爸那天穿着一件皮夹克,很破了,能够看见有些皮子已经被磨掉,露出来许多白底。他走到我跟前准备逗我,揉我的肚子。可我真的提不起兴致,他又强拉着我去和他一起捶煤,晚上烧火用。
我拿着很老式的手电筒给我四爸照着光,在电光的照射之下,他显得特别高大。四爸把铁锤高高地举起,猛地砸向一块煤,煤砟子四溅。也就在那一刻我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更不知是哪里来的勇气,说:“四爸,我们要交取暖费,你给我两块钱吧。”
在我还没有缓过劲儿的时候,那个在电光后的声音沉稳地回了一句:“嗯,四爸回去就给你拿!”
他依然用很大的力气捶着煤块,抱怨着煤砟子,月亮的光也似乎更亮了,照着我亲爱的四爸那洋气的头发。而那个拿着手电筒的娃娃,只因为幸福来得太突然而差点哭出了声音。
我当然要毫无忌惮地哭,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没有母亲在身边,父亲更是多年不见,我倒是有一个年事已高的奶奶,她愿意为了我做任何事儿;我当然要肆无忌惮地哭,我还记得我之前破釜沉舟、“视死如归”的心境,那一分一秒于我来说都是最深重的折磨,我像是一个等待枪决的犯人被押着去往刑场,路上尽是笑话我和用蔬菜、石头砸我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足以让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哭泣吗?
而我的四爸扮演着多重角色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他用两块钱在“刑场”解救了我,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救命之恩”不是说一说就算了的,但我也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对待,只是记忆到了现在。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四爸包了一个很大的工程,赔了,房子都抵押了出去。为了这些,我的四婶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了。我在出发去大学的前不久,四爸来送我。他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年轻了,脸上明显多了太多我看不懂的东西,都藏在皱纹和苦涩的微笑之中。他还是叫我的乳名,摸着我的头发,并在我手里放了一千块钱,说终于盼到我上大学了,然后是真诚自豪地大笑,我都能看见他被烟熏黑的后槽牙。
按照四爸当时的情况,我是不应该要那一千块钱的,但不知怎么的,我没有推让拒绝,理所当然地把钱装进了我自己的口袋。晚些时候,我送四爸走出大门,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他已经有些残疾的瘸腿,虽然做过手术很多年了,钢板也取出来了,但他在工作和家庭的重压之下也就一直没能好利索,真的成了一瘸一拐的。突然地,我又记忆起他十七八岁那个被木门挡住的背影,也记忆起在我最需要父辈陪伴时他背着我在夕阳下回家的影子,一时间,我百感交集,只希望时间能够过得慢些,然后也虔诚地祷告,祈求命运能够宽待走在我前面的这个男人。
出发去大学的那天,我把我攒了许多年的打工钱和亲戚给我的压岁钱全部交给了我奶奶,一共一万块。我托奶奶转交给即将破产的四爸,并嘱咐奶奶务必不要告诉四爸那是我的钱。我确切地知道,我那辛苦攒起来的一万块钱与十几年前那个冬夜的两块钱比起来真的微不足道,那两块钱的恩情和对我的意义,我想我这辈子都不可能还清。但是在四爸最困难、亲朋尽失的时候,我倾自己之力帮他一把总是可以让我感到舒心和安慰的。
可让我想不到的是,在来到大学的第三天,我就收到了四爸的短信,他说他感动于我给他的钱,没有白疼我,还让我多给我父母打电话,好好学习。
于是,我的银行卡里多了一万一千块钱,四爸后来说,那多出来的一千块钱,是让我给我女朋友消费用的,也就是他的侄媳妇儿。又是一次没有推让的金钱往来。我用短信回了一个字:好!
如今想想,想要偿还四爸两块钱恩情的想法是多么自欺欺人。我对四爸的亏欠从我生命的一开始就在积攒,从来都不曾中断过,又怎么能够算得清楚和还得清呢,又或者说,为什么要去还呢?
那就这么永久地欠下去吧,让我理所当然地欠下去吧!
四
去年春节,家里的父辈们讨论着爷爷下世以后的事儿,诸如棺材、寿衣还有坟地之类,后来又趁着要给老祖先上坟烧纸,索性就一起到祖坟实地看看,挑一块儿合适的地方给爷爷。
那是我第一次细细地观察我们家的祖坟,有一亩多地,最南头是一排已经很高大的柠条树,紧邻着柠条树的北边儿就是我曾祖父、曾祖母的两座坟冢,在坟尖儿上用砖头压着一沓麻纸,已经被风吹得有些虚,一碰就要碎的样子。我再看已经立起来很久的大石碑,上面刻着清一色王姓的名字,当我看到我自己名字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不是因为死亡或者是悲伤,而是因为神奇的血脉。原来我一直不曾思考过的血脉就在我们不经意之间稳定地流淌着,那种力量非常巨大,它不像已经被风化的麻纸,也不像已经被雨水冲刷到有细沟的土冢,它经历那么多岁月、那么多矛盾冲突、那么多人世磨难后依然静静地流淌着,流淌到我的脚边、我的膝盖下,让我不得不虔诚地跪下。
麻纸、冥币已经烧起来了,我用棍子拨弄着跳跃的火焰。我的几个叔父齐齐地用乡音喊着“爷爷,寻钱来,奶奶,寻钱来”。已经经历了些许血脉故事的我突然在那一刻恍惚了,为我从来都没有见过面的曾祖父、曾祖母,还有几个正在烧纸的父辈噙满了泪水。
烧完麻纸,我们跪着商量爷爷的坟址,太爷爷的后一排就是爷爷下世以后的地方,一旁留出来给奶奶。这时候,四爸说他们那一辈儿也是要埋在这里的,他要把自己的位置选在中间,两旁是他的哥哥。
四爸又突然面向我说:“辉娃儿,四爸没儿子,等四爸下世以后你会给四爸烧麻纸吗?”
噙了许久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地流了下来。那是我成年以后第一次流泪,一时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初春时节的风已经大了,它吹着我们坟地的柠条树硬邦邦地摆动,已经燃尽的麻纸灰也被吹起来了,吹得到处都是。我就那么留恋地望着那一片神圣的坟场,视野和心境都非常开阔。于是我想着,四爸您不要怕,您下世以后的麻纸都由我辉娃儿一人给您烧,我还要带着我的老婆和孩子给您烧。
握起坟地边儿上的一把黄土,我有些释然。我深信,我终究也将会安详地被埋在这儿,前面睡着的全是我的血脉亲人。
于是,我就什么都不害怕了。
lt;图片1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三):向阳而生
看《熊孩子们的‘武林大会’》时,作者在文中写道“我自封北乔峰,南慕容自然是熊熊。我们定期地召开武林大会,地点就是杏树湾。面对如此强大的‘王语嫣’,‘段誉’几乎是哭诉着说他宁可娶‘丁春秋’也不愿意就范。为了追求逼真,我的一个降龙十八掌过去,他也就只能乖乖喊她王姑娘。‘段誉’是王怀扮演的,到现在我都有愧于他啊。看着那个愣女子一边抠鼻屎一边享受地听别人喊她王姑娘,我就有吐一条长江把她冲走的冲动。……作为胜者,我可以从他们队伍里挑取一个仆人伺候我,我选了一个长得最好的做我的阿朱姑娘,当她叫我峰哥的时候,呀呀呀呀……心里那个美!”对于一个几乎没在农村待过,且还是个女娃娃的我来说,看得我一直在哈哈得笑。对于这些作者的童年趣事,可以笑得那么轻松。当看《可他毕竟是我父亲》一文时,作者在讲小时候因偷了表哥的电子手表被父亲一路踢到表哥家,再一路踢回来。感觉好痛呀,想必作者当时心里也是极痛苦的,特别是在《冤枉我》一文中,“再也没人提起那场让我记忆一辈子的冤枉和挨打”那种自己被冤枉的痛苦,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理解了冤枉,尤其是那些包裹在情感之中的冤枉,在那一场场流血流泪的无奈之中,痛苦受伤多的绝不仅仅是你一个。”还有一些能让人噙着泪水的笑,比如《姥姥的树》一文中,姥爷那话糙情不糙的话,透露出姥姥对作者的爱。在《祝福你俩是假,祝福你是真》一文中,作者提到“再次遇见,我们都不再是以往的素颜,时间为我们画了精细的妆容。”如作者所言“就如同,我生命节点里出现过的人与事,我只选择原谅过往,向阳而生,该纪念的纪念,该遗忘的遗忘。”你可以懂得,面对爱情,爱过不一定要恨,也可以来一场和平的分手旅行,但,不要错解,祝福你是真,祝福你俩是假。本书对作者的介绍是:高大帅气的水瓶座理工暖男,自由撰稿人。文笔朴实温厚,观察入微,如贫瘠土地上开出的花,自带光芒。是不是暖男,我不清楚,但“文笔朴实温厚,观察入微”倒是不假。一个从陕北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其中的过程到底如何斑斓,并不能一一道尽,如同作者在《慢点跑,别把它跑丢了》一文里所表达的一样,我们抱着初心,努力向前,虽然忙碌、辛苦、但其实,我们已经过上了最好的生活。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四):愿你我都能向阳而生
答应作者的书评,似乎拖了又拖,抱歉才提起笔,用笔写下,作为现有条件对作者最高的敬意。
作为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在大学因文字结缘。毕业半年等来了作者的第一本书,第一感受,书名略带鸡汤。特地买了几本送朋友,给自己留了本母校寄来的签名版,扉页作者给我的几个字,在我读完本书后才察觉似乎与内容相应成彰。习惯作为“睡前故事”,却每每失去任何助眠的功效,过分点就是它时刻有着让我泪流满面的威胁。在读完最后一个故事的那个夜晚,我突然感觉自己得到了一种释放,之所以会压抑沉重,不过是文字颤动的频率与我的心跳形成了共振。王东旭还是我印象中那个王东旭,即使稍有偏差,也绝不影响他文字带给我的感受,让我始终有一种踏实踩在地面上的感觉,以及他文字给我带来的强烈对比和冲击使得这份踏实愈发深刻。
作者问我觉得本书值得买书的价格吗,我始终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习惯了以文字为生也就不习惯以价格衡量。全篇没有鸡汤,讲述一切被我们匆忙脚步忽略的美好,走心也好,接地气也好,复刻回忆也好,作者陈述了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以本书为平台道出最朴实、简单、平凡的故事,引发共鸣也好,稍作感叹也罢,友情支持也好,无意相逢也罢,作者的文字始终像一种魔力的存在,连接着读者,遇见便是缘,无论是人,抑或文字。这是王东旭的第一本书,我想我是看到了他从未改变的初心,阳光、积极、向上,感召亲人、朋友,以及未来的爱人。
如果你喜欢他的文字,那么请你在阅读的时候慢一点,再慢一点,去感受每一处细节,去留心每一件小事,渐渐你会发现,不是只有作者笔下的生活才是美好的,而你已经拥有了最好的生活。
我祝福我的朋友,他做到了我不能完成的梦想,也祝福每一位读者都能向阳而生,去拥有最朴实、最简单、最平凡却又最幸福的生活!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五):《追着阳光跑的人,永远不会输在路上》易超
在拿到作者稿子的时候,因为手头有比较紧急的事情要做,起初没有太在意,大概三天时间,作者问我,文章读了吗,我不能告诉他一篇还没来得及读,这样十分不礼貌,于是我决定抛开手头的工作,认真地读一读,再和他讨论一下选题能不能做,这样对作者和对自己都是一种交代。
当我点开邮箱,打开其中一篇名为《可他毕竟是我父亲》(原名《他毕竟是我父亲》),在讲到小时候因偷了表哥的电子手表被父亲一路踢到表哥家,再一路踢回来,起初会觉得这不过是平常小事,但再继续看完整篇文字,除了对作者擅长的借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和文笔赞赏外,眼泪告诉我,我被深深感动了!平时泪点并不低,这很难得,我联想到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就在那一刻,通过作者的文字,我觉得我理解他!这便是好的文字,它没有华丽的堆砌,没有絮叨的说教,没有无病呻吟般的煽情,没有亢奋鸡血般的励志口号,可它却能通过真挚的情感打开你的心灵,与你感应交道。就如同在读经文或读高僧大德的传记时,看到佛陀能发大愿舍头目脑髓救拔众生,高僧大德曾为求正法救护众生不惜自己生命,会忍不住流泪一样,有实践经历,真切思维,认真感悟所得的感受与言语,会有愿力与功德,令人信服,也会真正带给人心灵上的力量与启迪。这是干瘪的文字和为赋新词强说愁般的情感所不能做到的。
于是,我立即真诚地跟作者回复说,我被你的文字感动了。他很感激地回我:谢谢您!接下来,我开始尝试选题的策划与申报,起初我领导、我的同事与我都认同作者的文笔,唯担心市场这一块,他的文字尚如他的人一般,还未学会迎合,但我们一致认为好文字不能被埋没,要试一试!对,从市场角度来说,我们也在冒险!在得到了部门同事与领导的支持后,我和作者也开始商量起这本书的策划。
在题目及内文的编排过程中,我的心理经过两个阶段的变化:起初觉得题目要改得更直击人心,内容要按读者的阅读习惯走,以市场习惯走。再继续读作者的文,继续感动和感悟的同时,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作者之所以能打动我(相信也有更多的人和我的感受一样),那是出于他自己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他经历的心理变化是我们无法体味的,或许,他一边敲打,一边流泪。所以,我想到了尽量还原,给读者传递原汁原味的情感与力量,我不打算因我可能的误操作,减弱或曲解了作者的原意,成了他与读者之间不合格的传话筒。那么,就让他避开我的口口相传,直接与读者面对面,相互去感受,去了解彼此。我能做的,是将书编排得更方便读者阅读,不一味讨巧,就像在摇滚乐队的表演现场,拾拾地上的纸屑,把缠绕的线捋顺,别被绊着了。甚至,如果我是一名摄影师,我会只像一个参与者一样,暂时忘却拍摄技巧,凭着心与情感去感受和拍摄,但弥足珍贵。因为,我也是观众,带有真实情绪和情感的观众。
那份不够完美的真实缺憾,就留给读者(也包括我)一起去包容、理解、支持和等待吧!毕竟,他和我们年龄相仿;毕竟,他还在成长;毕竟,他在用心写东西;毕竟,他尚保持有不会迎合的初心;毕竟,假花才完美得无可挑剔,把他包装得太稚气与老练,都不是他自己。我相信,您也会理解,真实更有力量,尤其是打动过我的真实!
所以,我想了想,同样作为读者和观众,我能从这本书中读到什么,或者得到什么?哪些人会和我一样在这个现场看演出,有着同样的情绪?
首先,我必须告诉你,这是一本适合经历着或经历过成长的痛与快乐的年轻男女读的厚道真挚的书,因为我们经历相仿,生长在相似的时代大背景下。
另外,我得告诉你,这本书里有什么,没有什么,你我能读到什么。这里不乏有接地气、获过奖的篇章,走心故事,有陕西风土人情,有成长的足迹,有美图小诗,但就是没有鸡汤,没有口号,没有煽情,没有粉饰。你想读鸡汤,听口号,听煽情,做粉饰过的美梦,走马观花似的翻看一眼,对不起,这本书不太适合款待你!
这是一本能读出作者性格的书,是一本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作者在用心细数生命里爱并痛着的小幸福,用自己的情感与内心去观看陌生人的幸福与悲伤,用细腻的观照力去捕捉生活,笑着,哭着,记录着,他总是能够把司空见惯的小事情写出一番滋味儿,也总能在痛苦的遭遇中最终选择与生命和解,选择原谅,向阳而生。
所以,他的文像贫瘠土地上开出的花儿,并且自带光芒,格外耀眼。泰戈尔曾说过: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我也一直相信:一个追着阳光跑的人,是永远不会输在路上的!
在《谁说我没有爸爸》里,你会看到一个男子汉给予作者童年缺失的父爱,他对老对少的担当与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伯父;在《祝福你俩是假,祝福你是真》里,你可以懂得,面对爱情,爱过不一定要恨,也可以来一场和平的分手旅行,但,不要错解,祝福你是真,祝福你俩是假;在《熊孩子们的“武林大会”》里,你会看到一群孩子骑着马、驴、奶羊、山羊,抱着鹅参加有排场的“武林大会”,作者摇身变成娃娃群里的乔峰乔大侠,纯真无忧;在《炉馍馍》《黄馍馍》《洋葱》《老王头儿的麻辣鱼》《姥姥的树》里,你会被拉回到物质贫乏、吃食简单,但情感浓烈感动的童年,那时的味道是记忆一生的味道,非现在的山珍海味可比,你不得不佩服作者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对情感的捕捉能力;在《你不必被所有人喜欢》《给自己的短板添一块料》《慢点跑,别把它跑丢了》《我要我的生活》《经历了,胡楂才能真正坚硬》里,你会看到一个自尊的男孩子在人与事上认知的转变,自省与成长,在向外妥协与寻找自我间渐渐找到了平衡,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经历的过程;在《可他毕竟是我父亲》《亲爱的,你填补了我生命的空白》里,你会看到一个从小缺失父爱的孩子对父亲真切的怨与恨,又在父亲的不幸遭遇中渐渐和解,融进血液里的爱,不禁令人动容;你会看到老师对青春敏感时期的自己尊严的冒犯,但又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对人与事相对更立体的认知,体察到老师的衰老或病痛,一切都可以释怀,甚至祝福,这便是成长;在《慢下来等等我的母亲》里,你可以感受到网络时代,我们与亲人之间的疏离。
假如把这本书比喻成一桌菜,那么这不是道甜品,但有饭后甜品;这不是道靓汤,但有靓汤;这不是道辣子鸡,但有那么一两道,辣得你涕零。这是一道火锅,适合有缘的人一起围坐起来,就着热气腾腾,畅聊故事,动情处沉默,流泪,给一个拥抱,或拍拍肩,对拳鼓励,再继续调侃打闹。
如果你是女孩子,这里有帅哥、爱情故事、亲情故事,有烦恼困惑、美图小诗、感悟感动、鼓励;合上书,你会继续选择做一朵向阳绽放的花朵,像汪峰的那首《向阳花》所唱的一样。
如果你是男孩子,这里有哥们的故事,听完相互拍拍肩,对拳鼓励,继续打闹,像个男人,坚强地面对生活、生存、生命,像朴树的《平凡之路》:
徘徊着的 / 在路上的 / 你要走吗 / 易碎的 / 骄傲着 / 那也曾是我的模样 /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 也穿过人山人海 / 我曾经拥有着一切 / 转眼都飘散如烟 /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
有主食,有点心,吃好喝好,话话家常,就是别饿着。一起见证彼此的成长,交换故事。作者如同东道主,是位陕西帅哥,这次先听听他的故事,下次改说说你的故事!
我自豪并欣慰于我的团队,我的作者,我自己,还保持有一颗初心,用好文跟读者结缘。如同作者在本书《慢点跑,别把它跑丢了》一文里所表达的一样,我们抱着初心,努力向前,虽然忙碌、辛苦,但其实,我们已经过上了最好的生活。也正是这样的默契,我们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像一种莫名的缘分,也同样去认识和影响更多有这种默契的人,希望你便是与我们同伍的一员。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六):《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流过泪》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四年前,我们还是初入大学校门傻里傻气的学生,因文字结缘,而后一起混文学社。仿佛只一眨眼的功夫,四年过去了,我们毕业了,选择了各自不同的职业。而他,仍然坚持写自己的文字,并开始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我愿意向着太阳生长》,作为朋友真心高兴,这种高兴与今天被领导夸奖的感觉截然不同。这种感觉,你懂吧!
一个作家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在那个世界或向往的那个世界的表达,融入的是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念、阅历打磨和情感归属。不是为写而写的作品,常常能让读者看到林荫深处那个最真实的独白者。
王东旭恰巧就是那个愿意讲述真实故事的人。
生活的美好在于真实,生活的残忍也在于真实。王东旭的文字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能将这种美好与残忍写到极致。有一种人的文字,可以将这两种南辕北辙的风格驾驭得毫无违和感。
我记得很清楚,他有一篇文章叫《看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丑陋的世界里两件丑陋的事儿,一点都不美好,一点都不。但是我相信看到最后的人都和我一样,忍不住的酸了鼻子。
通常我们会刻意丑化那些不美好的,而让那些美好的事物在我们笔下呈现得更加美好,好比你得到了一株花儿,因其太美,所以得加倍精心呵护,而看到了一株枯萎的花,我们只恨多看了一眼,生怕给了过多的的笔墨。我们美名其曰: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我们常常忘了,在那些丑陋的背后,或许并不仅仅是丑陋。王东旭的特别之处在于比我们更懂得一个道理,那些不美好的其实和美好一样,也是永久的、恒定的存在。而这,足以让我们去细细体悟,体会其中淡薄而浓郁的感情。
他站在了一个我们不曾发现的视角,积极美好而又满怀悲伤的看这个世界。他用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还原了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为我们讲述了他用心看到的那个世界。我想,所谓文字,大概就是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吧。
记得马頔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写过一首歌叫做《南山南》,很多人听完说它太悲伤,接着问我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个故事,我说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它已经和我无关了,你流下的眼泪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故事。
最有力量的文字,莫过于能够惊起别人内心的故事。
认真看过王东旭文字的人,一定流过泪。
左岸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七):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第一次接触到东旭学长的作品是经高中的语文老师推荐的,因为我也断断续续在替一些文艺小公号写文章,所以她每每看到好文章好作者都会转发给我,再附上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文学的厚重来源于生活的厚重,他的文字朴实细腻,很有路遥的范儿”,这是老师看完之后对我说的话。
我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读了他的一篇文章《四爸》。
看完之后我久久回不过神来,我没有哭出来,但那是一种复杂纠结的感觉,那种情感如鲠在喉,让你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更无法一带而过。于是在得知学长的作品已经集结成册出版以后,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送给老师,一本自己阅读。
微信开启了快速阅读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功利化,开始取悦读者。因为所有人点开链接的那一刻就是希望在几秒几分钟之内就得到所有的信息点,不浪费一点儿时间在多余的东西上。但是,尽管浮躁,尽管喧嚣,还是有一些人不忘初心,坚持用心生活,用心写作。《我愿向着太阳生长》就是这样一本诚意之作。
翻开这本书,你不仅能感受到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亲情爱情的感受和思考,而且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住在三秦土地上的人们生活的细枝末节。
因为自己在写一些很小女生的爱情故事,所以拿到书后我看的第一篇就是《祝福你们是假,祝福你是真》。看完我就发现,同样都是写爱情,我要走的路还很长。两个人在一起有时候根本不需要表白,不需要仪式,就是插科打诨开玩笑的时候就确立了关系。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很多时候都将爱情的落寞归结为不合适或者别的什么,我们不去光明正大地表达不爱了,是因为我们害怕接受各个方向的抨击和批判,甚至有来自内心的,于是我们掩耳盗铃地告诉自己有多感人的理由。”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爱的时候不需要说出口,不爱的时候不好意思说出口。作者把这种年轻时候细小的感触与矫情刻画的淋漓尽致,这是目前的我做不到,也是我未来要去努力的方向。
除了这篇写爱情的,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最初在“十点读书”公号上发表,后来被收进新书里的那篇——《愣幸娃,不愣》。像是有某种魔力一遍,每看一遍我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或许是出于同样的生活背景,我在那篇文章里也看到了我的童年。村里人恶意满满的外号,关于他老婆的各种令人唏嘘的传说,被一阵“妖风”毁掉的悲剧人生……从无数个字的描写中我仿佛看到“幸娃”就站在我的面前,一瘸一拐,对我傻笑着说“我去城里寻付娣儿他妈了!”
在我们以为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时候,你可能不知道,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还住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愚昧,势力,坐井观天,甚至没什么同情心,但是他们也毫不做作,用最大的努力过着最真实的生活。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许多东西,人到中年不一定生活富足,遇到的坏事还不一定是最坏的,上帝一个人在天上多年难熬寂寞,往往爱把悲剧都降临在一个人身上,仿佛在说“我倒想看看看你这个凡人要怎么熬过去”。
这本书中还描绘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有美好幸福的,但也有残忍痛苦的,你不能否认,这即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作者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这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或许不够客观公正,但满满都是真诚。
老师看完文章总爱和我交流感想,她问“为什么每次看他的文章都忍不住潸然泪下?”
我一直没有答案,直到今天。我想,那是一种少年的真诚,对感情的真挚表达,对世界的真实反映。我们都知道,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塞林格说,每个人只在书里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那部分。恩,不管你内心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你都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你想看的东西。
最后,附上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或许就不能让悲苦的人有些许的盼头。
恩,这世界这么坏,可是我们还是爱它。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八):读《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青春是一段充满伤痛和泪水的旅行,我们跌跌撞撞地走在陌生的路上。
然而,当我们一路走来,回头望,发现那些凌乱的脚印长在了我们的记忆里,我们哭了,任凭泪水打湿眼眶。
东旭的新书《我愿向着太阳生长》就像那回头的一望,带着你重温那些青春的记忆,弥合成长的疼痛,抚慰你那颗曾经受伤的心向着太阳生长。
东旭用他细腻真挚的文字轻轻地告诉你,青春的旅程是温暖的。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是东旭的首部散文集,有质感、能感动你的故事都在这里。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模块:成长、感谢、新生、回忆。
全书一共三十七个从生活中来的好故事,他们像是一张青春的网,将成长的轨迹编织。
任意打开这本书,读一个片段,试试看,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关于成长,尤其是我们九零后的成长,在东旭的笔下如此真实,像是经年的老照片,挂在橱窗里,你路过了,驻足张望,滂沱的泪水让成长的记忆复活重现。
在东旭的故事里,一双鞋子会带给他怎样的屈与辱呢?
读《鞋子里的屈与辱》,那个“失去”了父亲跟随母亲背井离乡到陌生城市谋生的农村孩子,苦难的生活,让他因为穿着布鞋而受到了高老师的嘲笑,无情的伤痛像是一道道锋利的闪电打在了他稚嫩的背上。
孤独,无助。
幼小的他选择了倔强和坚强。
那天过后,他再也没有穿过布鞋。
他承受着母亲的不解。他承受着作为一个坏儿子的内疚。他的泪水在黑夜里悄悄地流过。
可他擦干了泪水,继续成长。
那一天,他从鞋店门前路过,看到了那双适合“失去”的父亲穿的皮鞋。他犹豫了。
那个曾经的父亲啊!他就那么走了,他抛弃了妻子和儿女。多么地无情啊!
一定恨透他了吧。
可是那个少年停下来脚步,走进了鞋店,买了那双皮鞋,寄给了曾经抛弃他的爸爸。那一刻,整个世界都是温暖的。
皮鞋承载着东旭对父亲释怀的泪水一步步成长。
伤痛啊,你走吧,那少年在向着太阳生长。
如果你被人讨厌,或者你讨厌别人该怎么办?
读东旭《你不必被所有人喜欢》,细致入微地说出了一个藏匿在我们心中的秘密——被人讨厌或者讨厌别人。
东旭在文中说,对于一个坦然接受了被别人讨厌和讨厌别人的自己来说,我是轻松并且感恩的,我谢谢曾经的那个我善待了的自己,也谢谢曾经的那个我没有让我变成我讨厌的自己。
这对人生中必须面对的命题,东旭用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你知道吃苍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恶心?无奈?屈辱?
读《我愿向着太阳生长》,里面有一个吃苍蝇的小女孩。
那是他去蒙古饭店打工的时候,那个卑微又不幸的小女孩叫荣荣,她的母亲去世不久,为了让她弟弟上学,她被父亲送到了蒙古饭店打工,她忍着泪看父亲远去的背影。
生活里有很多苦难,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然而坚强让我们勇敢。
不幸如期降临。
有个猥琐的“烟哑嗓”大叔又来了,不怀好意,试图祸害小女孩。
猥琐的“烟哑嗓”大叔在那盘菜里挑出了一只被炸焦的苍蝇。
一道难题摆在小女孩面前?
猥琐的“烟哑嗓”大叔整理了一下袖子,眼角露出了一丝即将得逞的邪恶。
她如果反抗,就要被饭店辞退回家,她会被她爸爸打死的,她的弟弟也上不成学了。
她选择了一种让人目瞪口呆的坚强。
是的。她吃了那只苍蝇。
邪恶、苦难都被她吓退了。明天依旧向着太阳生长。
小女孩的故事在这里还没有结束,多年以后,当东旭和那个小女孩再次相遇时,小女孩继续坚强,向着太阳生长的人生活永远不会失去希望,小女孩的故事也不会结束,会直到她的幸福全部降临。
关于感谢,你会经历那些?
东旭在他的书里,给幸福取了个温暖的名字,就叫感谢。
读《谁说我没有爸爸》,四爸的形象跃然纸上,像是他的泰山一般高大。
他的爸爸走了。
但他有四爸。
四爸是谁呢?书里有答案哦。
四爸为他的青春填补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如果失去了爸爸是不幸的,那有个四爸是幸运的。不要为生活的不幸悲伤,要为生活的幸运鼓掌。
夕阳下,一匹骡子,驮着四爸和他,后面跟着一群羊,他们回家了,背影拉的很长很长。
当王来来的儿子当着他的面摔死他家刚出生的兔子时,当他一个人在放倔强的骡子时,他多想他的四爸。
他的四爸回来了。
果丹皮,好吃吗?
好吃。只要四爸在,就好吃,你一定也能懂。
当他交不起当时堪比天文数字的两块钱时,他的四爸再次从天而降,像是超人,帮助他解了燃眉之急。
晚上和四爸一起去捶煤的时光一定是无比快乐的。寒冷的夜很温暖。
我能感受这样的时光,就像是我小时候跟着爸爸在寒冷的夜里去山上拉红薯蔓时一样。
当做生意失败的四爸拖着一条残废的腿,把那带着体温的一千块钱交到了他手里,鼓励他好好上大学时,他的心一定感动的哭了,如决堤的河水。
他不能要那一千块钱。但他又不得不要。
他把自己多年打工积攒的钱交给奶奶,让奶奶帮忙转交给四爸,希望可以尽他微弱的力量帮助四爸,那是他小而大的心愿。
他到学校的第三天。他的四爸就把钱打到他的卡里了,数额是一万一千元。
他想永久地欠下去吧,他想理所当然地欠下去吧!
因为他爱他的四爸,他的四爸也爱他。他们都向着太阳生长,有温暖的阳光照耀着。
什么是新生呢?
读东旭《可他毕竟是我父亲》,我找到了新生。
我感悟到了那种入心的感动。至真至诚,朴实无华,历尽沧桑,像是贝壳里久经磨砺的沙子蜕变成闪闪发光的珍珠一样。卑微,谦逊,又真真切切地存在。
他的父亲抛弃了他们。他选择了原谅,这是人世间最真诚的原谅。
父亲啊!他原谅了你,你曾经抛弃的儿子原谅了你。
我深深地被感动了。从一个少年身上,我看到了伟大。原谅,原谅了吧!
关于回忆,年轻的你也一定有许多。
读东旭的《我愿向着太阳生长》里的回忆模块,依旧带给人的是满满的温暖,那种温暖像是三九寒冬里的一盆炉火。
在东旭的记忆里,有许多值得怀念的人和物,它们构成了最本真的生活图景。
那个不气不恼、憨憨傻傻的愣幸娃,他是生活中的弱者,却从不失去生活的本色,他消失了,去了哪里?生活有时不给我们答案。
开舞林大会的奇幻童年,那片广袤无垠的杏树湾。
老王头儿的麻辣鱼,吃着还有刺吗?
一切的一切的记忆都只是开始,都不会结束,记忆会成为一坛陈年的老酒愈发香醇。
在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本书有以下特点,如真挚感人、走心、文笔优美、结构精致、编排合理、比喻象征恰到好处、各个篇章互有关联互相印证,因此,这三十七个短故事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动情的大故事、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厚重、充实、真诚。
东旭的书是我读到的最感人肺腑的书,里面包含了一个九零后孩子最青春的成长记忆,温暖着我们的心。
如果你也喜欢这本好书,请你也读读,只为你成长的青春。
这本书色彩斑斓,希望你也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
祝福东旭,我愿向着太阳生长。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九):一个90后的死亡
王东旭的文章有一种难得的沉淀感,这本《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还没出版时,就在微信公号上读过他的文章,那种沉甸甸的真实,赤裸裸的残酷,在一个90后的笔下熠熠生辉,这显然是难以用常情去估量的。但就是这样一个90后作者,坦诚地将他 的成长经历及大西北农村最真实原始的生活背景如数家常般地讲述出来,看得内心震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读一篇王东旭的文章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那种来自残酷生活的创伤,像身上携带的背囊,伴随着一个少年每一步的成长,可喜的是,这样的经历竟然没有对他的人生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却更加激励他善以待人,自强拼搏。
这是我见到王东旭时最意外和震惊的地方。王东旭在中央名族大学的签售活动,我去到了现场,为了要一个签名本,更为见见这个有思想深度的年轻人。
从他身上能感受到对生命和生活的坚韧,更感受到,他对人的体谅和善意。苦难的生活不仅成就了他深邃的思想,更赐予他更加难得的良善。 当时竟然有想哭的冲动。
最后,我想说,《我愿向着太阳生长》是一本很棒的书,王东旭是一个非常非常棒的作者,写作事业非常有前途。加油!王东旭
《我愿向着太阳生长》读后感(十):书中我最感动的一篇《可他毕竟是我父亲》
《可他毕竟是我父亲》王东旭
对于父亲,我曾经恨之入骨。
一
在陕北的最后几年,我随父母搬到了有充足水源的滩里给大姨家看护房子。房子距离我姥姥家很近,我那时还没有公里的概念,在我的丈量方法中,路的长短大概就是母亲和父亲牵着我的手聊一些庄稼和牲口。
姥姥家距离舅舅们的家也不远,穿过一个果园就能到。每到姥姥家我都会着急着去舅舅家里耍,因为他们家有一块塑料的电子手表。
电子手表整体是蓝色的,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算是蓝色,劣质的塑料让颜色分布得不是很均匀。它的表链还是完好的,但小铁扣的一端即将掉落,靠着一层小布条和几根线维持着。那块漂亮到极致的手表总是被放在不高的缝纫机上,上个世纪,几乎每一家都会有一架缝纫机,但不是每一家都会有一块蓝色的电子手表。
我算过一笔账,当时一斤猪肉是四块钱,那种电子表在城里卖十几块。也就是说如果我的父母能为我买一块,也就等于我的小手腕子上戴了三四斤的猪肉,肥瘦相间,新鲜的。如此想来,我觉得一切的幻想都破灭了。先不说我的手腕能否承受三四斤的重量,主要问题是落脚不久的贫困家庭是不会拿出闲钱给我买一块电子表的,何况哪里来的闲钱呢?我连问都不用问父母。
于是,此生以来第一个大邪念在我的脑子里生根发芽。我暗中制订了好几套偷窃方案和对策,可是等到我真正实行计划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简单:没人,攥在手里,放进口袋,逃走,还有即将掉下来的泪水。
我们家厨房有一个破了的风箱,那个风箱曾经放过几只孤儿小兔子,拉过的粪便还没有人收拾干净,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没人翻看的。我连同包手表的花手绢一起,把电子表放到了风箱的角落,实在忍耐不住想念,才会打开风箱看上一看。
东窗事发的第一波是由大姐引起的,她指名道姓地说是我拿了她的花手绢,第二波是二姐,她拿着笤帚、拧着我的耳朵找出了那块手绢,当然还有电子手表。比我大三岁的二姐差点就哭了出来。吓得?还是因为我抢先她一步?在我还没有得到答案的时候,我父亲的一个重脚就上来了,我趴在了地上,我以为我不会哭,可是我没有。
那条之前还被我说成是没有公里概念的路如今有了新的定义。我的父亲每走一步便是一个重脚,每一脚都险些让我摔倒,偶有的摔倒是必然的。我倒下后惊起一阵虚蓬蓬的黄土,进到我的嘴里、鼻里、眼睛里,和着口水、鼻涕和眼泪,还有哭声。送还手表回来的路上,我又被重复了一遍来时的路,连滚带爬的。我不可能在那样对我来说是悲怆的时候记住我们到底走了多久,被踢了多久。我只知道那个小小的我,在那个情境下,是极其痛恨父亲的。
如果说让那么小的我大义凛然地彻底思考家庭的不易是不大现实的,于是那有些血肉模糊的痛恨就不会自动疏解,我痛恨我的父亲没有能力给我买一块塑料的破手表,也痛恨那条让我记忆到现在的长路。还恨一些别的什么都忘记了,我想,这些都已经足够了。
二
父亲在我五岁时离家出走,原因不明。再见时是在父母的离婚法庭上,我和姐姐们作为证人证实他们已经分居多年,感情破裂。于是,我对父亲的深刻记忆就只剩下了两个,一个是他因为我偷了别人的手表而痛打我,再一个就是他在最穷的年代给我买了一套黄色的条绒布衣裳。
黄色条绒布衣裳的胸前绣着一只白毛小狗,小狗的爪子按着一个不圆的球,那套衣裳我只有在过年或者是村里人结婚时才会穿,穿到已经极其不合身之后,我母亲便把它叠放在了大衣柜里,又在以后的几次搬家过程中,它被丢在了某个阴暗的角落。再后来,我四爸送了我一块运动电子手表,因为手表而深藏的痛恨终于疏解,终于,对父亲也就没有了任何的念想和实际的牵连。
上了中学以后,我从亲戚的口里得知我父亲已经在内蒙古安家落户,做了一个煤矿的生产顾问,生活得很安逸。而此刻我的母亲却带着我和二姐艰难地生活,每个月只有三百多块钱的收入,学习成绩甚好的大姐也因为要支撑家庭而辍学打工,在一个饭店里做工。那个年纪的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即使父亲在我心里是个虚幻的人物,但我还是将自己的所有苦难都归咎在了他的身上,不容置疑和消减。
中考前的几个月,我接到了爷爷的电话,他说我父亲出了车祸,一条腿粉碎性骨折,多年积攒的家底也被那女人一扫而光。作为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我应该哭泣以表示我对父亲的感同身受,最不济也应该是用客气话表达问候。然而我当时毕竟是一个处在青春叛逆期并且正在遭受生活苦难的孩子。于是,等到电话那头的声音变得年轻,并且畏缩地说他是父亲的时候,我近乎用了全身的力气大喊了一声:“你活该!”
本以为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和怨恨之后,我坚强得不会再落泪,最起码不会为了一个我痛恨的人落泪。可当我落荒而逃一般地挂断电话之后,我痛哭了,一个小孩儿落进漆黑深井后才有的痛哭,几乎就要晕厥。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一个你多年不见、时刻咒恨的人终于亲口证明他还活着,活在你能接触到的交集之中;即使他只是在走投无路之时用最孱弱的声音向你寻求问候,但你总会想到他毕竟能够在这样的时刻想到你;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我能够清楚地认知我之所以痛哭的原因是,他是那个曾经买给我条绒套装的男人,他和我流着一样的血,他正遭受着撕心裂肺的折磨。
终于,我丢下中考前的功课去看了他。
靠着低瓦数白炽灯照亮的屋子里,有一种难以逃避的压抑。电视后面的墙上所挂的全家福照片里,我还是一个拿着气球哭泣的娃娃,父亲也还是潇洒地露着一排漂亮的牙齿。然而此刻的我却是一个处在变声期的少年,父亲则是躺在爷爷的床上,盖着一床暗红色的毛毯。毛毯上的大花也不艳丽,耷拉着。床头柜旁还立着两根柺,新的。一切都不一样了。
吃饭的时候,奶奶把桌子抬到了床边儿,父亲靠着几床被子,那条打着石膏的坏腿平放在床上,于是他便很难够到桌子上的菜了。奶奶用勺子给父亲盖了满满一碗羊肉,父亲挑了一块又准备递给我,却够不到我的碗,他吃力地斜着身子,眼看就要连同他倚靠的被子一齐倒塌了。在他做着这一系列动作时,我没有动,我不知道该怎样表现,一切于我太过陌生,实话是,我还有发自内心的害怕,我根本不会探究害怕从何而来,我只知道我怕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显得自己难堪,也怕自己任何一个动作都显得多情。
等到我要回去的时候,他执意拿起了没有用过的柺去送我,不要别人跟着。我走在他身前,低着头,能够听到柺与砖地的撞击声和他鞋子拖着地的声音。院子里的那棵大白杨已经被砍了,树墩的周围新长出了几条翠绿的枝子,我小时候玩过的东西堆在距离树墩不远的墙角,有的已经生锈,有的被风雨开膛破肚。突然,有一丝矫情闪过,我在想,在我有记忆之前,或者在我记忆的盲区里,父亲是否也曾坐在那棵大树的树荫里陪我玩过,或者是把瓜子壳剥掉,只是喂给我果仁?还有那间有土炕的厨房,我曾经在那里吃过一次到现在还记得的豆芽炒面,面片是菱形的,有红色的酱油色,胡麻油和辣椒放得都很足,甚至还有新鲜的肉,我一直都很确定那顿饭不是母亲做的,但到底是谁我从来不能清楚地知道,然而在那一刻,我恍惚地想,会不会是父亲做的呢?
其实在我来时的汽车上,我就导演了很多场冰冷的戏,那些麻木冷漠的戏里没有一句台词,事实是在我起身准备回家之前,我都没有和父亲说过一句话,直接地或者间接地都没有,甚至是眼神的交会都没有。可当我拦住了一辆出租车后,我还是“出戏”地说了句:“你回去吧!”
从反光镜里我才敢仔细端详五年不见的父亲:他把柺架在腋下,坏腿被他抬在空中悬着,有风吹着,吹得他的裤腿在飘动。父亲头上多日来都没洗的自来卷头发贴着头皮,看不清鬓角处是否掺杂有白发,但脸上的皱纹可以看得到,不能够再深、不能够再多一条的皱纹,还有惨烈车祸在他脸上留下的伤疤也已经结痂,很大面积地布在脸上,眼睛里更是早就盛满了泪水,却也倔强地噙着。
当车子就要转弯的时候,我终于看到他抬起抓着柺的手,擦了擦脸颊。那被他噙了多时的眼泪终究是不争气地落了下来,那只木拐杖也脱落了。我忍了很长时间的眼泪也落了下来,我发自内心地担心,他要如何拾起那根脱落在地的木拐?
可他毕竟是我的父亲。
三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父亲的种种情感已经渐渐淡薄,恨也好,爱也罢,统统变得淡薄。这也在我的其他回忆里有过描写,或许在那后来的十几年里所发生的一切,都不能再勾起我之前两次同样的情感。
那应该是一个春节后家族的聚会。我回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父亲也在。他坐在我的身旁不和我说话,我也只是低着头,于是他就和另一些人说着我没有注意的话题。
那天父亲穿着黑色的呢子,顺着看下去能够看见黝黑的手背上突起的几根血管,还有一块看上去还不错的手表。
手表的表盘是钨钢的奇异金属色,各个棱角都反射着图影和光线。表链是银色的,我不知道它的具体材质,看样子应该和钨钢表盘不是原配。我是一个很喜欢手表的人,看到这块表我还是很感兴趣。父亲看到了我的眼睛在看着那块表,于是什么话都没说就卸了下来递到了我的手上。我看了他一眼,可他的眼睛和嘴巴都早已对着和他说话的人。
那一刻,我手里是一块沉甸甸的手表,也肯定价格不菲,可我一时间没了欣赏的兴致,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想把它递还给父亲,然后再找一个我更自在的远离父亲的位置,可父亲又看了我一眼说,给你了,戴着吧!
我说我不要。于是父亲扇了我一个耳光。我没有觉得多么大惊小怪,我也没有觉得当着那么多的人挨打会有碍面子,我没有那么觉得。他是应该多打一打我,毕竟我已经快二十年没有喊过他爸爸,上大学的费用也是他每年给足一次,我从来不会张口索要。我正一点一点蚕食着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所有尊严,于是,我想,他是应该打一打我的。
我戴了手表,父亲强塞给我的那块手表。当我走出那间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屋子的时候,陕北冬天特有的寒风刷在我的脸上。我瞬间崩溃,泪眼里面的老房子和我所有对童年的回忆都在随着眼泪涌动。我心里突然有一种似乎变态的温暖,直到现在我都似乎能感受得到。我温暖于,我的父亲再一次打了我,扇了我的耳光。我很温暖,我确定不是变态的了,是最正常、最应该被记录的温暖。
上一个父亲节,我用两篇文章的稿费给我的父亲买了一块不算很贵的手表,我递到他的手里:“爸,给你买的!”
父亲送的手表如今还在我的手腕上,它被戴在左手上,我现在打字的时候恰能扫见秒针的跳动,从十二跳到十二,一圈一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