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中国士人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中国士人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中国士人》是一本由何立明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3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士人》读后感(一):《中国士人》一书在MIT海顿人文和科学图书馆上架了~

2017年6月,我抵达波斯顿,受邀参加麻神理工学院(MIT)毕业典礼。

入席卡

借抵临毕业典礼活动,置身麻省期间的机会,托该校历史哲学学院吕蓓卡(Rebca)同学转赠,赠与给了海顿人文科学图书馆本人从国内带去的N本《中国士人》专著。

Rebca的告知邮件

你好,我一心想通过电子邮件快速传递丹尼尔叔叔书籍的消息。我今天去麻省理工学院捐赠了这些书。 其中两本书目前正在麻省理工学院最大的图书馆(海登科学与人文图书馆)进行图书馆收藏。 我附上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图书馆员说,手上这本书可能是最先处理完入库手续的一本书。 如果他们需要额外的信息,我也给图书管理员你的电子邮件地址。

第三本书正在进一步由图书馆捐赠给麻省理工学院全球研究和语言部门的中文部门负责人。 值班的图书馆员说,她认为在海登科学与人文图书馆这里存有一本,比三本都放在这里更好。这样,三本书都可以全部被使用和曝光。

最后,我希望你到现在还继续有一个美好的夏天。 Rebca

“图书馆员说,手上这本书可能是最先处理完入库手续的一本书......”跻身MIT书架

从照片,可以知道麻省海登人文科学图书馆馆架上,摆的是什么类型的中文书籍。“在海登科学与人文图书馆这里存有一本,比三本都放在这里更好。这样,三本书都可以全部被使用和曝光......”

借阅处,......

“希望你到现在还继续有一个美好的夏天”!

《中国士人》读后感(二):《中国士人》上了微信阅读~

清华国学院 (陈丹青 画)

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知识及知识的态度大概分两种:一种是一切荣耀归于上帝;一种是任何真理都要经过理性天平的衡量。

“独立思维和自由意识,这是作家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早上起来,阳光明媚灿烂。想起了一位女生的诗句,写给追求者的拒绝信,这样说道——“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你那翻滚的心该平静了吧?”

《中国士人》读后感(三):何为韩愈“文以载道”之道?

唐代社会政治和制度形制继北朝隋军功贵族而来,北朝隋的贵室大族与军功集团共治的形制,自魏晋九品中正“分封”士族而来。

唐代韩愈是寒士出身的新科文官,没有寸荫寸功,毋有世秦世碌的背景资格,选择不甘卑下受穷、图世位富贵,自然不用想也是在政治路线上站在与军功贵族集团对立面的皇帝一边。另一方面,作为太学四门博士(讲师)要在文学思想上竖立一面旗帜,与占据潮头三百年的玄佛文化思潮争夺话语领导权和文坛领袖地位。

总之,他在讲究荫封军功的唐代出场,两手空空凭什么打天下?答案是凭士人结构功能。什么是士人?士人是春秋战国以来,服务中央集权的读书人。是待各级政府选聘做臣僚之散在社会各处的一个拿知识、思想和信仰的立法能力换取功名利禄的阶层。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触动政治改革,国君拿世位富贵做诱饵,在那些招聘的士人臣僚助力下向贵族(重室)发难,以求一元化王制建立。受聘用获得官位的士人,在朝堂上打垮贵族卿士大夫,在市井中组织百姓进入政社体制,以“利出一孔”之一元化政制,摧毁宗法礼制向王权专制转型。所以,战国期间的形制,是战国诸君求自由士人做中央极权下的新臣僚。士人出仕为官的事业,自春秋战国起都是在做摧毁宗法旧家族(重室),建立中央控制下的新型官僚制度;这么一个政治文化转型运动。这个就是走的一条王权主义之道。魏晋至北朝这条道断了。

到了韩愈,虽然寒士但是机会来了。武则天变制,给了下层读书人要在朝堂冠冕云林中显身、扬名天下的理想抱负以机会。士人进入政治,两手空空,政治资源是忠君,与巨室对立是卖力,强化专制主义是事业;忠君事业对士人而言有文治特点,即教化。建立宣教小团体资源在韩愈表现为建立师道,与贵族大姓门风对立;师道的思想资源是孔孟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是莫把普通人不当人,二是榜样就在身边,教化就在日常生活中。其与佛老公私分离的建功立业不如退步抽身独善的思潮对立;读书人教化的方式是文学,方法资源是文以载道,与魏晋的文学自觉,与骈文文体风格的非功利性对立。

这一切对立中的共同点,就是孔子做春秋的宗旨:载之空言,不如行其事。其实这话类似鲁迅一说:人首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战国士人为王权专制做口诛笔伐的工作,从社会组织乃至肉身打击巨室。这些王权主义伟大理想,不过是要从巨室渐渐衰退中,遗失流口出的权益、地位中分食一份好处。

新科文官做官与军功贵族家人做官,二者有分别。由于科举文官的权益仅仅来自官位,不似贵族来自世代地位,家族不倒官位永留。新科科举文官,天子面试入官,实质是皇帝聘用。皇帝不聘官没了,利禄地位也随之没了。这就是唐代李世民、武则天“尚官”取代“尚姓”的专制动机由此临时性。由于新科文官位所的临时性,一旦皇室解聘,则回到地上民间,要为终生生计发愁。这也成了韩愈爱钱、哭穷和露头摆显等丑态背后的机制原因。从文化基因看熏陶品质:一个积代至贵,平和;一个累日为官,躁动。

概之,新科文官权力资源的来源,就是战国士人搭建之专制政治之知识、思想和信仰,核心内容是毁巨室、立王道、教化万邦,建立政社组织制度这么一个“道”。

这就是道统的实质,投射在文章中文以载道,就是忠君。

韩愈文以载道开文章风气之先,但在活着时的影响很小。他的散文运动比较后世影响力效果几乎为零;扩大其影响,掀起巨潮的时期是后边宋代,苏轼号称“文以载道”为本体的散文,“文起八代之衰”。其实,“道”到了南宋朱熹更虚了,目标政治和行动策略,已经改造为天上的一轮月亮。道就是“月映万川”,是一个人一种政治的境界修养,是世界的万物的本体,是客观精神之学,道学。道发展到这里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远不如汉魏九品中正社会政治来得直接实在。汉魏政治就是把权力按人等级分配、永享其利禄;客观上与皇帝分了权,制约了政治变化带来的动乱。二是唐的文以载“道”、宋代格物知“道”向秦汉以上接续,就更为规则性的了,乃是春秋战国士人一齐面朝王权的规范之道。老庄要王权柔、荀韩要王权钢,孔孟之道要王权行仁爱......

说到底,从孔孟之道,到韩愈文以载道,再到宋儒格物知道,最终实质都是王权政治从面向巨室集权、向阡陌百姓极权,到意识形态集权,最终到心理情感集权。

白衣士人在这个过程中,分得功名利禄,做了白衣卿相。从此,权力顶层的主体不是王室和公侯伯子男共和,而是一人独裁、君临天下,朕即国家。秦汉以来,尤其是唐宋所在,操持国家政治的不再是轮值的卿士,而是政务政事的臣僚,身份即如没籍的打工者。没有身份、俸禄不报,做事看君主脸色行事,揣摩心思。所以,自从战国以来,从唐至宋,读书人靠智力谋略(换言之刷嘴皮子)换生活,这个毛与皮关系的地位上,士人的难堪品相就齐刷刷展示天下人了。铁打的皇位,流动的臣僚,不动的是士人搭建的用于谋功名富贵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专制结构。结论是,士人与专制形成与发展共始终!韩愈是这个结构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螺丝钉。

明代商业崛起,士人有了生活来源,地位为之一变;加上理学空疏自由,反而解放了人的处世价值观世界观,所以李贽出场了。是李贽出场的时候了。

历史是一面明镜,在世新元首反腐治国,就是向巨室贵族集权。中国历史千变万化,不变的是王权主义真理。因为基因依然,就是土地国有,天下为公……

《中国士人》读后感(四):《中国士人》一书的可读之处

1.

《中国士人》一书揽括了自春秋至清末的中国士人形象历史。书中对人们耳目能详的中国士人形象,追寻了其产生的人格历史和文化原因。对中国士人的知识、思想和信仰的考察,有一些新思路、新提法,并较深入恰切的新角度回答了一些常见问题,眼光新颖,启发思考。

比如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十分看重读书和读书人?历史上看,这与周代“文治胜过武功”的文化特质有关,也与春秋礼崩乐坏社会有关。那些没落的贵族子弟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富裕者,通过读书转型,重新找到社会高位这个读书人起源。看重读书人也跟读书发挥的功能有关,一是认为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春秋教育自王宫贵族礼知识失诸野而来,仿其形制,读书偏重心性道德修养;二是读书能培养高等人(精神贵族),培养治国理政的通博君子,最终学而优则仕。所以读书人的主流知识儒学,就是一门政治伦理学,为收拾烂坏人心,为克己复礼,为恢复天下大同,儒家走的是上层精英路线,采用的是改造人心、教化社会的大谋略。儒家治国以德,治博雅之士是为了治礼仪之邦。好统治源自好官员,好官员源自好人品,好人品源自好心性,读书可以修心养性,改变一个人的道德品性,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所以,中国古代读书做学问,目的是做士大夫乃至做圣贤。这是读书的具体目标和最高目标,以垂范社会。因为诗书礼仪,故称为“人文”。因为道德仁艺,故称为“文化”。因其高明,因其境界,因其灿烂,因其悠久,故称之为“文明”。中国古代读书人做官、做士大夫是为了王道政治、为了大同社会理想。这个映射了自周以来“文治胜于武功”的治国安邦传统。

《中国士人》还提出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如,古代一个士人的力量从何处来?力量来自春秋时为报知遇之恩,宋以后发展为报君恩。这跟中国宗法文化中形成的归属感和耻感文化强调荣誉感,二者合成士为知己者死的义之信念有关。具体说,士人是有知识,无“恒产”的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背后,士人力量唯有文化提供。这个文化主要是儒家圣贤文化,心性文化,古代士人高大的人格和安身立命事迹形象,几乎全部依赖于心性意志和崇高理念——道。儒家根本上是一个信念诚挚的政治运动,在专制王权下,道的实施必然是借助、依附王权,转而为王权服务,从中改造王权。所以,士人文化跟王权文化是一体两面,这是中国古代士人的幸与不幸。还有有意思的问题,又如中国人自古重气节,一个人的气节从何而来?根子还是在人格意志,来自守得住失败,耐得住寂寞。这也反映了孔孟原始儒家以大丈夫人格论英雄的文化传统(不似宋以后以道义论英雄)。此类有意思的问题有很多,意在说明古代读书人做学问都是为了做人。即君子人格砥砺精神,圣贤知识展示意义,依附王权建功立业。古代士人的极品,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国士人知识的实质,是宇宙论的构造完全从属于对于人性论的构造,而人性论的构造又完全从属于理学政治实践的需要;影响到今天中国知识结构比例不协调,文科知识发达而自然科学知识不足。中国士人精神很崇高和伟大,但到了清末却龙生跳蚤,一地鸡毛,中国士人随着朝代的消亡而消亡。

2.

《中国士人》这本书主体是一系列代表性士人,以其为例讲士人历史。有特色的是,注意到了交代政治文化,乃至心理的背景和依据,讲起来新颖生动而又说服力。如从一个平民如何取得尊严的角度考察韩愈,既交代了庶士韩愈立身扬名不同于以往朝代士人的路径,也说明了为什么哭穷、高举“师说”大旗和搞古文运动的动机,从中展现的才与情。这样比较立体地发掘韩愈特殊人格,过去似乎没有过。再如,谈论清末状元张謇,不是关注古老的状元之路,也不是关注他地方自治成就和政绩,而是关注张謇为什么对地方自治产生了旨趣,关注张謇为什么中年(41岁)以后才开始形成实业兴趣,(58岁)才倾心全力打造地方自治的志趣。他办实业促进地方自治的旨趣和志趣,在以往士人历史(比如明末绅商一体的士人现象)中为什么是没有的。张謇为什么会产生现代转向,这个转向的形成与经历,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关系。这些影响中,哪些要素起关键作用?如股份公司机制产生的制度力量,日本考察受到的冲击等,从中说明中国士人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3.

诸如此类,还有一些新颖的视角和颠覆性的提法。如,说孟子“历史没有孟子,思想史会寂寞”,战国策士“不辨真理,只辩输赢”,汉儒是“皇权政治的立法者和阐释者”,李膺“反对党的首领”,冯道“士人的第三条出路”,苏轼“把品性作为生命”,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是其高贵生动处,吕大均村规民约以宗族看护“民间社会”,王阳明“高贵的精神胜利法”,徐光启开启了与接西学“中国化”策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中国现代转型“内生动力”,状元实业家张謇据利润不“勤王”等。这些不能说是结论,但提供了讨论的话题。

总之,《中国士人》是一本以传统士人人品为中心和一本有历史思想,观点益智的通俗历史文化阅读文本。

《中国士人》读后感(五):一介庶族如何获得尊严:平民逆袭模式分析——读《中国士人》笔记

(原题:孔子、韩愈、毛泽东、鲁迅为什么出名 ——「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提要:本文提出了庶族尊严和贵族尊严两个相对的概念,从而帮我们识别出历史中一些重要人物行动轨迹的动因。不管你是否同意文中的观点,此文都为我们审视历史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阅读韩愈可以知道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一个地位低下的士人,一个富有野心的人,一个为其处境所抑制的人,怀着急切心情,如何寻找到能使自己出名、改变人生的机会或途径呢?

从社会学角度看,一般是走「读书改变命运」的科举之途。科举制度下,知识与人生就建立起了关系。其实,知识与人生的关系是丰富的。知识有不同的目的,人生便有不一样的样态。西方的士人,如苏格拉底、康德,知识用来孜孜以「研究问题」,获得的是知识人生,而中国士人则将知识用来求得「功成名就」,为的是获得伦理人生。西方「研究问题」是求真的人生,中国「功成名就」是求善的人生,中外士人的人生追求不是一个价值取向。

所以,中国的士人本质上就没有面向学问、以学术为业的知识性人生的一面。韩愈首创「道统说」、「不平则鸣说」,实质追求的是做圣贤、做人师、做新贵,立意在扬名立万的伦理一面。孔子这样,韩愈这样,毛泽东、鲁迅都这样。表面上看,韩愈愈是文章万丈,愈是俗不可耐。他的三上宰相书,哭穷文,五原和诗歌均现出鄙陋低俗的一面。但是韩愈流芳百世了。在世时作为庶士平民,他抵达了利禄富贵还有文化话语权,他的中唐古文运动叫后人折服,获得了当世和后世的尊严。

阅读韩愈的成功学,可以知道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

二、贵族的尊严来自哪里?

与平民艰难获得尊严相对的,是贵族尊严。贵族的尊严似乎是天生的。

孟子说:「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所谓巨室,乃贵族也。安稳了贵族,就安稳了天下,足见贵族所具有的巨大向心召唤力。贵族是靠什么来获得和维护他那阶层的影响和尊严?答案是美德。贵族积代以致,一代代养成了每一个日常细节的习惯。微小的职责中也会按照极其严格的礼节履行,这就自然表现出一种翩翩风度和高雅神态。在一般情况下,贵族的气质仪表足以左右世人。

反之,一个地位低下的人,希望自己出名所靠的必然不是「伦理美德」的贵族伎俩。礼貌全然是大人物的美德,它不会使他们以外的任何人受到敬重。平民没有积累,平民是些无财产阶层。

「无恒产者无恒心」,首先没有社会荣誉。平民在物质上完全同资产贵族拴在一起,换言之,物质来源依附贵族。在经济上属于无财产阶层的平民,在物质上完全与贵族拴在一起的同时,精神上也必然依赖他们,便没有自身社会荣誉。譬如平民有一个嗜好,就是热烈围观和激动于贵族的每一项活动,出行、生日、婚礼等,并以之为公共节假日来庆祝。换言之,平民之所以贫穷,之所以对贵族(亦含富有者、权威者)处于依附地位,是因自己没有精神生产能力。确切说,平民不能给社会提供规则、给经济提供秩序、给伦理提供美德,最终自然也无法为本阶层提供社会荣誉,以之产生足够抗衡贵族的力量。

平民被贵族所左右这回事,马克思是从另一个角度谈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

三、庶族获得影响和尊严靠的是另一个东西

庶族获得影响和尊严靠的是另一个东西,只有拼其一生的资源:勤奋读书、勇敢、聪明和慈悲,这些是穷人获得尊严的资本,是过渡到尊严境地的桥梁。这些东西是平民的专利,这些东西在贵族的美德面前都大为逊色,本身不会获得尊严。

韩愈是一个庶士,所靠的不可能是「翩翩风度和高雅神态」。他没有积代而来的贵族美德,更没有支撑这些美德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资源。那么,他这么一个庶士获得尊严的方式,具体说,后来得到了当朝和后世的名声,获得声望的方式,是什么?答案是:

1.勤奋读书,获得结构知识。

2.不平则鸣,写放胆文。

3.著书授徒,搞「运动」。

4.卑谦、无耻、勤奋和不怕死。

读书有思想。韩愈从小父母双亡,读书不要人劝,非常勤奋。而且会读书,读他后来写的《师说》,就知道他的思想站到了时代潮头上。他的《师说》锐利,站到了儒释道争夺话语权,背后是庶族新官僚向世族士大夫展开压迫和挑战的转型十字路口。他要做新潮流的领军人。所以,韩愈一是会读书,解决了衣食温饱,获得起码的尊严。韩愈读书勤奋,也读书有思想,埋下了发展的草蛇灰线。这是人生发展基础。

写放胆文。唐代做官需要干谒,韩愈给朝官写信悲天呛地,哀怨又不屑,很会做游戏。「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还有我这样一个贤才在野,您能说您尽职了吗?符合圣人贤者所为吗?韩愈敢说、能说、说得不愈矩。「枪打出头鸟」的反意,是不出头没人注意。鲁迅五四新文学运动所以引人注目,就是他的一番淋漓说辞:「不读中国书」、「娜拉出走后不是当妓女,就是回来」、「这孩子会死的」和「我一个也不饶恕」这样的说话方式和精神,引人侧目,也是引人注目的一种。李敖说「鲁迅第一,我第二」,原来是个修辞,但从此人们记住了这个修辞和修辞者。

搞运动。韩愈振臂一呼,搞了一个「中唐复古运动」。毛泽东也喜欢搞运动,最早的中央执委成员,只怕是搞了个「湖南农民运动」、搞了个农民运动讲习所才进入党中枢的。鲁迅也参加和领导运动,鲁迅喜欢演讲,也善于演讲,办杂志是一生的爱好,最大的运动组织,是参加了极左翼作家联盟,左翼运动。没有左联,不会有后世的宣传,「三个最,六个核心词」对他的褒奖。那时能说会写的多了,唯有鲁迅如日中天一百年。这是参加运动的好处。孔子弟子三千、门徒七十二,实际是孔子的强大布道团。研究者就认为孔子杏林立坛培育孔门,周游列国,实际是搞了一场儒学宣讲运动。为什么要搞运动?天主教、基督教有今天,就是多亏基督的门徒保罗。答案是获得影响力和合法性,促使事业代代传。

韩愈在一份干谒信《给于襄阳书》中,呼吁于襄阳提携后人给一个机会,这个提携不是白给的:你死了之后,我可以继续为你传名。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与于襄阳书》)

拉队伍。一个人在前没有人提携,长的再俊美奇葩也没有人知道;一个人在后没有人承传其事业,再隆盛也就人走茶凉、过眼云烟了。这就是为什么韩愈要立门授徒,建立自己的「韩门」子弟兵的原因。李翱、张籍、孟郊、李贺等都是韩门子弟。实际上,一个平民要获得尊严,就是要建立学说、拉帮结派。韩愈进士及第,诠试不过关,在阳山幕府佐僚打工的任上,著《原道》「五原」韩学,提出正当性,为新儒学立法。空闲时加紧做文坛「师者」,招收信徒门生,口号是「续接孔道的」。行文说话「敢为天下先」,加上才气。刘禹锡说韩愈,「手持文柄,高视寰海。权衡低昂,瞻我所在。三十馀年,声名塞天」,头顶已经有了光环。

讲才干不讲道德。最后,卑谦、勤奋、不怕死和隐忍,会来事,这是有野心平民的先天伎俩。韩愈娴熟得很,一点不会不好意思。譬如鲁迅拒绝上街游行,拒绝绝交日本人,拒绝搬离租界,拒绝不骂人,鲁迅都有理由,没有一点不好意思。平民没有荣誉可讲,刮人眼目是硬道理,我是流氓我怕谁。所以平民不看荣誉道德,只看能力才干。卑谦、苦斗、不怕死和忍受,这是平民一代人完成三代人的积累,必须在才能、学识、功绩上超级赶工而刺目,给人产生的影响。

造神美化。韩愈还会搞造神运动。远贬潮州时,强盗不走白路。那里不是地势偏远,民人愚昧不开化吗?好。韩愈就搞出个鳄鱼听令的传说,立祠以塑像,散布拜像者有人中了状元的舆论。他侧面蛊惑国子监的一众师生,聚集皇城,伏阙示威:请求皇上让德高望重的韩先生来教诲吧,否则罢课罢教。韩愈在世就有了神话性,又有圣贤性了。

四、仅讲尊严已不够了,你打算做哪一级别的人物?

上述,就是一个平民获得尊严的方式。核心是「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做人要抢在众人前面,才出人头地;做事要培养后续者,才事业不衰。所以他振臂一呼,有云集响应。说到底,一个个人奋斗的故事背后,韩愈踏对世族社会向庶士社会转型的节奏。韩愈代表的是一个新兴社会阶层,名望也来自这个阶层。他的成功也预告了这个未来社会主干阶层的来临。

一个倚重平民的时代渐渐来临了。平民时代上下通道打通,是一个出人物的时代。因为仅讲尊严、流芳百世是不够的。似乎无形的尊严已经不吸引人,做一个现世的呼风唤雨的人物才有意思。你打算做哪一级别的人物呢?

时下,是平民时代的继续,而且更加飞奔在平民时代。1)读书有思想,2)写放胆文,3)搞运动,4)拉队伍,5)讲才干不讲道德,6)造神美化。做到这六点,小则获得无形尊严;大者称为在世人物。孔子三千年出一个,韩愈五百年出一个,毛泽东一百年出一个,鲁迅五十年出一个,大凡草民一年出几百万个。从三千年到一年,你打算做多少年出一个的人物呢?

(谢谢网友 记录者NET 的整理,http://www.jiluzhe.net/archives/2521 )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