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比海更深》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比海更深》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比海更深》是一本由[日] 是枝裕和 / [日] 佐野晶著作,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42.0元,页数:20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海更深》读后感(一):打算找个日记本也记下身边的好句子

故事里边的感情线非常丰富。

追求梦想而处处失败奠定了故事的主基调。虽然男主一直在强调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作家,15年来一直找不到灵感,为了生活所迫不惜出卖自己的尊严。但是还是会穿上最好的西装去和出版商见面,还是会把自己的作品整整齐齐的收拾,并不放过属于自己的哪怕一丁点的机会。遗憾的是,他有一个教他赌博并使他沉迷的父亲。这样的坏习惯使得他根本不可能在自己的写作方面走的更远。

其他的感情线还有, 余情未了的男主还对自己的妻子心存念想;已经死心的妻子面对她的追求者以及对现实的认同;还有逐渐老去的奶奶对丈夫的怀念,和对儿子强烈的爱。

平常人生活中的主基调可能也是这些吧,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例如文中的福住,侦探所所长,还有和老公互怼的未来女士。不见得都是和主基调分立的,也应该是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正如文章中所讲到的,个人被裹挟在生活的浪潮中,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幸福应该是上天的恩赐。应该庆幸自己并没有不幸养成赌博的恶习,要努力追求梦想,不是吗?

《比海更深》读后感(二):。

作者说 : “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 我们的一生真的是在越变越好吗?怀有没有缘由的希冀,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吧。16岁的你比10岁的时候更幸福,26岁的你比16岁拥有更多的自由,36岁的你比26岁对人生有更多的掌控力和安全感。可随着年纪的增长才逐渐发现,生活从来都不是爬山,越走越高,越活越好,更大程度上像穿越一条大峡谷,沿着时间奔腾不息的江河,没有尽头的起起伏伏。 时间确是一如既往的往前走,但日子并没有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而是越来越复杂,有了更多的压力和难堪。衰老如期而至,成熟没有必然降临。曾经幻想过的体面的艰难,也只有艰难,没有体面。最令人难过的是,那些我们生命中最好的年纪,最好的时光,是在没有刻意去珍惜,甚至是一味对于未来的憧憬中消失殆尽的。 正如《比海更深》中的良多,中年回首才发现,走过少年风光的年纪,反而离自己想成为的人越来越远。但是是枝裕和就是有一种能力,让你无法站在道德的高度,理直气壮地去谴责良多。也不想卖力地去揪他的衣领说,喂,好好振作起来呀。你想做的,只是无奈又心酸地去拍拍他的头说一句,算啦。因为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好好努力就可以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一个“大器晚成”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发现,生活难就难在——当你终于可以站在结局看自己曾经的选择和表现时,岁月无法重来。人生亦不是线性函数,知道了ab的相关性,就能直线前进。它的可变函数太多了,多到你没办法分清,你引以为豪坚持的某些东西,是对还是错。“大器晚成”相比于人生最差的归途,更像是命运的恩赐。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活得快乐和幸福。生活再怎么艰难和不幸,也有着慰藉人心的小确幸。

《比海更深》读后感(三):关于人生种种

比电影表达了更多东西,或者说我比看电影感受到了更多的东西。

梦想越来越远,却越来越像自己讨厌的人,这种废柴人生要怎么过?书里没有给出答案,也给不出答案,只是借废柴良多的嘴喊出了“如果你觉得很容易就能成为理想中的大人,那就大错特错了!“确实想变成理想的大人不容易,反而变成自己讨厌的大人却易如反掌。我特想问是枝裕和有没有变成自己理想中的大人?如果没有,变成别人眼中理想大人开心吗?我想不会开心,做自己才最开心。

淑子说良多“明明是胆小鬼,为啥不能过平凡人生”,应该和理想永远隔着十万八千里,这就是现实,也正是理想可贵的地方。都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选择,无所谓好坏对错,就像当事者迷的坚持或看破红尘的放弃,自己的选择,结果也都一并承担,这才是成熟。

人生坚持下去的一个关键词是翘首以盼,就像淑子盼望归家的儿子,盼望儿子带着家人一起回家,盼望着儿子再写出一本书,有盼头的人生才有活头。

比海更深,比天更蓝,我真的不能,超过如此这般的爱你。——《别离的预感》

《比海更深》读后感(四):理想之于人生

刚拿到《比海更深》这本书时,就被他的封面吸引了,封面的背景色是海蓝色,给人深邃无边、冷冷的感觉,封面的最右侧是一棵高大的绿树,又似乎预示着勃勃生机。 文章以邓丽君《别离的预感》中的一句歌词:“碧海更深,比天更蓝,我真的无法 超过如此般的爱你”为标题,向我们徐徐道来男主人公蓧田良多的人生。良多的最初理想是做一名公务员,后来阴差阳错的做了专职作家,而且还因一部《无人的餐桌》获得过文学杂志主办的“岛尾敏雄奖”的新人奖。当然这是15年前的事了,此后良多陷入了创作危机,再也没有创作出新的作品。 起初良多还接到过一些创作的委托,但因为写不出作品,一个个也都中断了联系。迫于生计,偶尔也去大学开设讲座或演讲,但随着光环的日渐暗淡,他也逐渐不被关注,讲座也不了了之。四年前良多的存折见了底,他号称为了“收集写小说的素材”而进入侦探事务所干临时工。可是工作的所有收入都变成了赌资,他变得很少回家,整日混迹在赌局,而且是逢赌必输,偶尔回家也是为了要钱,当他花光了夫妻二人所有存款后,竟然将儿子的学业保险费也拿去赌博。夫妻二人最终走到了婚姻的尽头,良多亲手抛弃了亲人。 没有了妻子和儿子在身边,良多赌博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花光自己的工资不算,借朋友的钱、姐姐的钱,回家将已故父亲的喜爱之物也都一一典当拿去赌博,甚至深夜试图偷走老母亲的存折去赌博。最后也无力承担儿子的抚养费,如此不务正业、嗜赌成性、没有责任担当的一个人实在让人深恶痛绝。但是枝裕和却把如此一个哀其不争的人,写出了些许温情。 良多的父亲生前也是嗜赌成性,不顾家庭和亲人,良多也很讨厌和父亲相提并论,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但姐姐的一句话“你干的事和他一模一样”,道出了良多正在步入爸爸的后尘。他也想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奈何一直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也想做个好爸爸,奈何一次次禁不住赌博的诱惑,家人、前妻都对他失望之极,连儿子也不想成为他这样的人。 突如其来的一场台风,让良多和前妻、儿子留宿在母亲家,久未团聚的家人在这一夜共度一宵。母亲良苦用心的将三口安排在一个卧室,希望儿子和前妻能重修旧好,其实良多一直对前妻“余情未了”,只因为经济拮据开不了口。晚上睡不着的母亲和良多谈到了死亡的话题,让儿子选择是想让母亲猝死还是卧床不起,让我们深感悲伤;良多带着儿子去公园玩滑梯、吃脆饼,浓浓的父子亲情让人动容。后来妻子找到二人,并对良多说“向前看吧”,良多艰难的点了点头,很多无奈和不舍。正如母亲所说,有勇气成为他人的过去,才是成熟的男人。 文末写到母亲站在阳台目送一家三口,良多吃惊的发现母亲挥着的胳膊很细,好像上面的肉都被削掉了一样,那天母亲下楼时累得不轻,还以为他是夸张的表演,良多第一次意识到死亡在接近母亲。这段描写仿佛针扎一样不仅扎疼了良多内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也同时扎到了我,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无视父母们一天天的苍老和付出,直到无法挽留时才追悔当初的不孝。 作者好似以父亲的笔触来描写良多,对良多的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总不忍心残忍贬斥,而是深深期望他终有一日如梦方醒,重新来过。读罢整篇文章,一股悲伤弥漫开来,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和希望,比海更深的,不仅是爱情,更有浓厚的亲情。是啊,幸福这东西,你不放弃些什么,你就无法得到它。正如生活中的我们,当理想有一天与我们背道而驰时,要么付出最大努力追上他,要么放开他,珍惜眼前珍惜当下,切莫让自己活成年少时讨厌的模样!

《比海更深》读后感(五):比海还深:没活成理想型人生就失败了吗

《比海还深》是《步履不停》的姊妹篇,作为这种家庭,叙事,娓娓道来这种清新风格的书籍类型,两本书我前后脚读完了。

其实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明显感觉非常相像,离异的家庭、不努力的男主人公、有主见的男孩子、老母亲以及蝴蝶。

男主人公曾经也有自己的梦想,通过一步一步努力也实现了成为小说家的梦想,再大多数人看来,能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人多么骄傲,但是在发行一本畅销书之后便停滞不前,在现实的打击之下,逃避责任,赌博,没钱之后便当私人侦探诈骗,写流水漫画文,甚至想过偷父亲的遗产,但是怎么看来都是生活中的loser(t的确也是loser)

男主人公问起儿子的梦想是什么,儿子说是公务员,当大人给了孩子影响之后,孩子便也能深刻体会到了现实的重要性,爱好跟生活不具有同时拥有的可能。

还有蓝色的蝴蝶,一个稀有的蝴蝶预示着什么可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什么,没有成为自己的理想型不能算是失败的人生,或成自己想过的人生也是不缺遗憾的人生

《比海更深》读后感(六):裹着苦的幸与不幸

是枝裕和的这本电影原著《比海更深》是近期看过的书中引发我最多感慨的一本,直至读到100%时,居然也颇感意犹未尽,余味无穷。着实看得投入!

岁月中陪伴我们人生这趟列车的乘客,一个接一个,或在你上车前已在车座上安然端坐,或在你懵懂未知身在何处之前已下车离去,或在你左摇右晃颇感眩晕时迎接又一个新乘客的到来。慢慢的,车票逐年涨价;快得也如一眨眼的功夫,你终于也长大到“愿意吃鱼不吃太多肉”的年龄。

男人为啥都不珍惜眼前呢?……因为现实太渺小。

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在这家子里边,造成整个家庭濒临崩灭的失败者都是男人,女人都处于被男人拖累不堪重负疲累的状态,还是说这就是日本家庭的常态。也罢,生活总是美好的,只是男人不珍惜所以错失,因为他们觉得“现实太渺小”,书中男人的价值观是:男人不应该把自己绑在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的生活琐细之中,男人应该有更大的理想抱负,他们想要的更多。蓧田祖孙三代似乎都有着一种听天由命的价值取向,蓧田和良多的听天由命表现在他们对赌博的痴迷上,更像母亲的孙子真悟的听天由命则是在棒球场上,他在可以通过自己拼搏把握命运的竞技场上,喜欢的只是“四坏球”。那么小就这么痴迷侥幸,执着的相信像彩票这种东西能够改变人生,真悟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真悟长大后想干什么?”“嗯,”真悟想了想,“公务员。”无疑,不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这和上高中时良多的想法如出一辙。

回过头,在你还“爱吃肉”的年龄,曾经也有过类似“公务员”的理想——35岁前都可能的吧,现在的状态称“准公务员”也不为过的吧,逐年靠拢了“公务员待遇”的现实也是可以接受的吧……于是,35岁转眼将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良多和儿子真悟的答案是一样的:不想成为自己老爸那种人。“老爸”并不是一个有实意的名词,他代表着曾经不堪的过往艰辛,即便可能在某种程度还延续了上一辈的痼疾,然而就是不愿再回去,虽有时重蹈覆辙也无怨无悔。

这里还想说说良多的“父亲”,这是全书中“蓧田”一家唯一至始至终没有直接露面的成员,然而他又是在书中出现篇幅仅次于良多的重要人物,可以说,良多身上的诸多不良癖好和性格是遗传了这个父亲,有值得夸耀的匠人资质,却又是一个赌鬼。开始,似乎所有人,包括作为读者的我也是对其无感甚至反感,可直至书文快将终结,居然,这个父亲的形象渐趋伟岸了起来,他的形象既是一个在深夜陪着孙子在公园暗室躲藏聊天的爷爷形象,还是一个为了帮儿子宣传书籍跑遍了每个店铺免费赠送的父亲。这种父爱比海更深。比海深的还有母爱,淑子在全书中是最让人心疼的一个人物,每次到了淑子的篇幅时,我总会心有戚戚,想起幼时记忆中处于相同年龄的“阿婆”,那瘦骨伶仃的身躯,那嘘寒问暖的话语,那强烈的独属于独居老人的孤独感,想来淑子会去参加那个古典兴趣班,不是为了别的老头,只是担心自己在家倒下了没人知晓吧?跟淑子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还有那只神秘的青凤蝶。究竟为什么淑子会说毛毛虫吃了橘树的叶子长成了蝴蝶?可能是怕自己那句“不开花也不结果”的话伤害了儿子良多,或许是在母亲眼里,离婚后隔了许久回一趟家的良多跟这只青凤蝶重叠在了一起,她始终在期盼着重新跟儿子(最好还有儿媳孙子)生活在一起,然而当响子决绝地拒绝了她的好意之后,故事末尾她把孙子真悟的脐带还给了响子,宣告自己放弃了这种坚持。那“忘扔了”的衬衣是她对故去的丈夫的留恋,那砚台是她留给儿子的最后的礼物。这种母爱,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比天更蓝我真的无法超过如此绊地爱你

这是一首邓丽君的日语歌曲“别离的预感”中的歌词,书名《比海更深》便出自这里。想来“比海更深”的或许还是爱情吧,然而这种比海深的爱情在书中始终苦寻无觅。活了大半辈子的淑子,在邓丽君喃喃细语如泣如诉的歌声中也感慨过从来没有感受过比海更深的爱;“余情未了”的良多对他的前妻响子难道就有么?良多也是难以启齿说有的吧?兴许,不懂得珍惜幸福的男人都不曾有过。

幸福这东西,你不放弃些什么,你就无法得到它。

幸福是什么?长大后方知,不论幸与不幸都裹着一层苦。幸福在层层包裹中有的只怕是一个个不甘现状的理想,努力的改变现状,可是欲望始于匮乏,又怎么甘愿舍弃本来拥有的呢?可是,“幸福”这东西,不放弃些什么,就无法得到。良多的幸福曾经伸手可及,他有过作家的所谓荣光,然而就是这十五年前的“浮光”让他希冀过多,忽略了近在咫尺的妻儿,可是又无力保持旺盛的创作灵感,终至于如今只能在婚姻逝去后靠“父亲游戏”来回味。

婚姻生活似乎就是在找“为啥”的答案。

婚姻在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可能在结婚前,我们会问:为啥是TA?结婚后,我们会问:为啥非得是TA?可能婚姻也会过了它的保鲜期,我们会问:为啥不能不是TA?终至于我们会问:为啥就不能是别个TA?选择也许不同,选择的过程似乎总是近似一般。可能太多人不愿放弃些过往,太多人在希冀着人生的其它可能性。

以上。

《比海更深》读后感(七):家

读这本书时,因为热爱动漫的自己,总会在脑内联想出来这些背景,人物的神态,甚至是日语对话。 良多是一个不修边幅的沧桑男人(大概还有中年大叔邋遢的那种臭味),眼神浑浊却有些精光,总是以小说家的敏锐察觉到一些事情。 响子是一个为了生活更好的女人,长得好看,打扮得体,可能会让人感觉到这个女人有精英的感觉。 淑子给我的形象大概就是比较常见的老奶奶的样子,因为省吃俭用穿了很多年的旧衣服,总是吃着一些简单的食物,这是很多那个时候老年人的通病,过于节约。 读完这本书后,有很多感慨。比海更深这部作品并不是平时能够让人一看便知的套路向恋爱小说,更不是让普通人很难懂的哲学小说。 这只是一本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一个由一个家庭慢慢开枝散叶变成很多个家庭,如同大树一样。 书中的角色刻画鲜明,充分提现出了良多与自己父亲的相像,却对亲情看得很重。 良多为了让儿子开心,为了再一次见到前妻一面,不惜靠勒索、‘多次收费’来赚钱,但是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空手而归。 良多这个角色让人觉得很复杂,明明感觉这人很渣男,是那行一般女人不会所喜欢的不求上进的男人,甚至偷家里可以当的东西出来卖。 良多虽然做着侦探社的工作,却并不是想要一直做下去,而是真的想要再一次写出更好的作品,就算能够博前妻的一次回眸。 在文章后面还是看得出良多的嫉妒心,前妻和自己的儿子和一个比自己有上进心比自己有钱比自己实诚的男人在一起。 就算儿子和前妻并不是真的喜欢这个男人,前妻却为了让儿子更好的生活,为了自己不要生活得这么痛苦,甚至可以放下工作去完成自己的梦想。 作为前妻的响子,说得并没有错,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是一个有孩子的女人了,这个时候的女人本来就不可能为了爱情而活,而是为了生存。 毕竟为了爱情而活的那种,只有在小说和影视剧才看得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以爱情进行下去的生活真的很少。 物质社会诱惑太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不受其诱惑。 话题扯远了。 淑子这个人就像那个时代女性的代表,从小到大省吃俭用,孩子的有意义的东西从来都是保留下来的,不舍得扔掉,将这些当做回忆。 那个时候的女性也没有现在的这么多算计,也没有这么多物质诱惑,只是想要守着自己的丈夫、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一辈子,对于那个时候的女性来说,男人就是家里的天,自己就是为了支持男人的地。 话题又扯远了。 接着说那个从一出场就活在别人的回忆和话语中的良多的爸爸。 良多爸爸是一位出色的人,有很多技能,却沉迷于赌博,导致家庭变成这样。 如果有可能良多爸爸没有遇上赌博这种东西,或许他们现在的生活应该可以说是美满吧。 到头来,我还是很不理解,故事中的良多到底追求的事什么? 前妻的爱?家庭的和睦?大笔钱财?还是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或者是,为了重拾自己的写作,大概都有吧。 正所谓,人漂泊久了,总是想要一个家来温暖自己。 但是良多选择了放手,最后选择了自己的生活。 如同一个废材的生活。 其实,只要自己喜欢,何乐而不为呢? (ps:写小说真的很不容易,就算写出来了,想要让大家看到甚至接受自己的作品也是很困难的事,更不用说江郎才尽的人。写作这条路真的很难,并不是像写写让观众读得开心的爽文(个人想法))

《比海更深》读后感(八):比海更深,比天更蓝

邓丽君的歌曲几乎每一首都喜欢,绝大部分也都听过。读《比海更深》时,突然看到一首《别离的预感》也是邓丽君唱过的,很是惊讶,百度一下才了悟,原来是一首日文歌曲。和曲名有些许的不同,这首歌曲曲风听起来是有些明快的,或许是因为完全听不懂日语的原因,只听邓丽君温润的嗓音在房间里回荡,你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首有着如此伤感名字的歌曲。

良多曾是一位专职作家,十五年前凭借着处女作《无人的餐桌》获得过文学大奖的新人奖。但是辉煌过后的良多却无法继续写作,思路和灵感全部如枯竭的水井,再也无法浸润良多的笔端。经济上的日渐困窘,让良多的意志越来越颓靡。

这十五年间,良多曾经得奖的文学杂志主办的“岛尾敏雄奖”停止不再续办,结婚多年的妻子响子提出离婚,生活中没有任何顺意的良多更加的恍惚度日。

读到这里,我去翻找去年的读书书单,在四月的书单里找到了石田衣良的《孤独小说家》。

时常是这样,在看到或听到什么的时候,想起曾经读过哪本书中有相似的情境,记录书单就是为了帮助我去重温曾经阅读过的书目。读过的书,过了些时日就只记得作者或者只记得书名,有时候作者和书名都不记得,只记得书中的某个片断或者是主人公的名字。而这时另一段文字叙述的出现,甚至是一段音乐的回响,一句对白,就会轻易勾起自己不算久远的记忆。成功的作品是会在不经意间就让读者印象深刻的。

与良多不同,小说家青田耕平在处女作得奖后,依然坚持写作,但是作品再也不曾加印,寂寂无名的十年,不多的写作收入只能保障他和儿子小驰的基本生活。尽管如此,他仍然笔耕不缀,坚守梦想,期待着自己的作品再此得到认可。这十年间也曾有过几次文学奖提名,但均未获得最终的奖项。耕平在绝望的时候,得到儿子小驰的认可,这给了耕平极大的鼓励。

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正是你离梦想最近的时候,你只需要再站起来一次。

对于良多来说,辉煌过后的沉寂是最难熬的,而妻子响子和儿子真悟的离开,更加让良多提不起精神。每个月五万日元赡养费用,以及自己的生活所需,对于良多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

不知从何时起,良多与自己的父亲一样地嗜赌成性起来。每一次,手头有些许金钱,无论多少,他就会走进任何可以一个帮助他实现金钱增值的地方。但是,每一次,良多都是空着手走出来。无数次的教训过后,良多依然对于一夜暴富怀着无比崇敬的尊重。手边没有可供自己支配的钱财,没有收入来源时,良多会从母亲家拿来看似值得的物品走进当铺。

《比海更深》这一部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仿似就在我们的身边,母子之间,父子之间,姐弟之间,同事之间,所有的锁碎事情以及家常对白,都让你感觉到无比的亲切。

每月一次的父子日,因为不在一处生活的疏离让良多和儿子真悟间无话可谈。又一次父子日到来,儿子真悟告诉良多,自己在学校写的一篇关于奶奶的作文得了奖。良多提议带真悟去见久不曾见的奶奶,当然理由是让真悟给奶奶讲一讲自己写的作文。而其实,良多偶然从姐姐处得知母亲放置存折的地方,想要去偷偷取来。

突来的台风,让前来接真悟的前妻响子不得不留在了曾经的婆婆家过夜。在这个台风的夜里,良多,前妻响子,儿子真悟一起留宿在了母亲的家里。良多没有忘记自己想要从母亲这里拿走存折的目的,趁着大家熟睡的时候偷偷去取,少眠的母亲却在这时来到了良多的身边……

“比海更深,比天更蓝,我真的无法,超过如此般地爱你。”

在这个台风来临的夜晚,伴随着轻缓的音乐,和母亲闲话家常的良多,突然感受到了母亲的孤独与苍老……

夜踏风雨带着儿子真悟跑去小公园玩耍,看着儿子欢快的笑容……

拿着父亲珍藏多年的砚台去当铺,却意外得知从未认可自己是个小说家的父亲,曾经把自己的作品当作珍贵的礼物送给老友……

台风夜过后,似乎有些什么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比海更深》读后感(九):深陷泥沼,比海还深

为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看着自己一步一步陷入泥沼,却无力挣扎,最后变成自己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人到中年的良多离异、没有正经工作,一贫如洗的他为了能付得起见儿子所承诺的赡养费甚至不惜于去偷拿刚过世不久的父亲的遗物。在别人眼中他是个对社会没有价值的人,但实际上他还是有能引以为傲的成就,比如他是与全日本六千万彩民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以及他写过一本在十五年前得了奖的小说。 刚看书时,挺讨厌良多。自私,懒惰,不思进取还沉迷赌博。妻儿离开他,姐姐嫌弃他,社会抛弃他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十五年前曾有过一次短暂的绽放,从此便日渐黯淡,坠入深渊。顶着作家的头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最后将这归咎于不流行纯文学的时代。身为人父,却只是在离异之后才想着要去亲近儿子,就像社长说的那样,男人只有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 良多讨厌他的父亲,不好好工作、沉迷赌博,本可以给家庭带来幸福的父亲最终成为了家里的寄生虫。姐姐说,良多和父亲很像。良多不认,但他也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仿佛父亲的恶习都被刻在了基因中原封不动地传给了良多。良多深陷在比海还深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但仅有的一丝阳光也给了良多一些苟活于世的理由。 暴风雨的夜晚,良多忆起了儿时跟着父亲一起冒着风雨偷跑到公园来的勇气。同样的地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父子,不知这份勇气是否足以支撑良多从高耸水塔上爬下来。

《比海更深》读后感(十):海之深

山有峰顶,海有彼岸,漫漫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很喜欢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偶然间看了他的这本【比海更深】, 这本书将视角对准废柴人生,抒写了一曲失败者之歌:你有没有,比海更深地爱过一个人?当人生与曾经的理想背道而驰,要怎样笑对当下?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是枝裕和总是让人动容,就在于他描摹的不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是每个人五味杂陈的人生交响曲,你的,你的,也是我的。

看一个邋遢潦倒的中年大叔如何笑对失败的人生, 核心仍然有母子、父子以及夫妻等各种亲情关系 , 一段关系结束,最难受的是什么也都跟着物归原主。多出的空白,是我们跨不过的坎、必须面对的缝隙,也是向前的勇气。 喜欢这样的是枝裕和,好像一场台风袭来就能吹走所有烦恼。~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