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调香师日记》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调香师日记》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调香师日记》是一本由[法] 让-克罗德·艾列纳著作,湖岸出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调香师日记》读后感(一):采访作者Jean-Claude Ellena | 鼻尖触达气味,脑海闪现诗篇

《调香师日记》前言

在香水领域中,以“东亚”包括“中国”作为灵感并不少见。早在1912年,就有名为“中国之夜(Nuit de Chine)”的香水问世,外盒的纹理图案、瓶身作鼻烟壶造型,标签所用隶书字体,处处带有中国元素。唯独气味,却只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风情——浓重热烈、妖娆神秘。这就像那场“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主题的 Met Ball 上,Sarah Jessica Parker 头上那顶“京剧头饰”一样,光有“中国元素”,却不是我们眼中的美,有形而无神。

幸好我们有 Jean-Claude Ellena。尽管在采访中,他强调自己对中国艺术只是略知一二,但他创作的香水着实打动了许多中国消费者。无论是简素干净的李先生的花园,或是被有些人认为“难以驾驭”的雪白龙胆,或是香水中为数不多以“桂花”作为主调的云南丹桂,都唤起了我们某些熟悉的嗅觉记忆。

而这本《调香师日记》,或许能为你揭开 Ellena创作香水时的所思所想;从书中一窥他对中国水墨与书画的理解,以及东方哲学对他创作香水的影响。

竹子和我作为这本书的特约审校,对书中内容先睹为快之后,有幸对 Ellena 做了一个小采访,以求让更多的香水爱好者了解 Ellena。

Jean-Claude Ellena

问:我们想了解,您在爱马仕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如何制定爱马仕香水的设计方向,如何构思每一款新的香水?

Ellena: 我们会提前三年制定新香水计划,通常来说,会有一支女士香水,一支男士香水,一支花园系列,以及一支爱马仕闻香系列。

以花园系列作为例子,我会选择一个地点,例如印度、欧洲、中国;然后与香水业务总裁、市场总监以及一位摄影师一同前往。探访此地时,我便开始构思香水的风格。

以李先生的花园(Le Jardin de Monsieur Li)为例,最开始的想法,源于我在北京与艺术8的女士的一次交谈。在调香之前,我前往苏州参观园林,由此,在香水中,我加入了自己对中国艺术以及中国的味道的理解。最后,你会发现,李先生的花园并非描绘某一个具体的园林,因为它是是我脑海中对于园林的幻象。

笔者注:艺术8:上世纪20年代中法大学的所在地,现改为“艺术8”,成为中法艺术家的驻地,定期举行展览、发布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在另外的采访中,Ellena 提过,香水于他,不在于描绘现实,而在于营造幻象。他站在网师园湖边感受到,湖水倒影里的花园,比真实存在的花园更美丽。“美是镜花水月,是倒影,是对岸之物”。《调香师日记》书中《吉奥诺》一文亦有提及。

问:提到李先生的花园,我们还想问,这位李先生到底是谁?

Ellena: 没有特指,“李”是中国的大姓,所以“李先生”可以是任何一位中国人。在我的另外一本书 L’écrivaind’odeurs 中,我提到了这款香水的创作,你可以读一读。

L’écrivain d’odeurs 笔者注:一个好消息,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将由中信·湖岸出版社推出。

问:在书中,爱马仕闻香系列(Hermessence)被您形容为“气味之诗(olfactory poems)”,那么,闻香系列和常规线的香水,有什么不同?

Ellena: 闻香系列的香水更简单,每一支香水都以其中的原料命名。在创香上,它们只呈现一个主题。配方也更简洁。例如云南丹桂,表现的是桂花。桂花的气味和茶香之间,有一个细微的相同点——杏桃的果香气。我使用杏桃把桂花和茶香联系在一起,这款香水就此而来。

问:云南丹桂是爱马仕闻香系列中,受中国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香水。有一位读者这么描述云南丹桂:它闻起来就像秋天傍晚,与家人坐在院子里吃饭,清风拂过桂花树,飘来的阵阵幽香。您可以聊聊这款香水的灵感来源吗?

爱马仕闻香系列 云南丹桂

Ellena: 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十一月份的时候,我和妻子踏进北京故宫,立刻闻到了一种独特的气味,当时我告诉她:我一定要知道这气味从何而来。后来,就有了云南丹桂。

问:雪白龙胆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风格很特别。有的人觉得闻起来像一种中药——人参;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讲,雪白龙胆唤起了类似于中国水墨画的画面感——只有黑与白两色,画面沉静又深沉,呈现的景象十分空灵。这个画面跟您在创作香水时的想法,有没有相符之处?

爱马仕 雪白龙胆

Ellena: 你们对这款香水的描述让我很惊叹。对于雪白龙胆,我认为我们的嗅觉体验有所共鸣。我创香的设想,是表达一种“干净的气味”。在旧时的欧洲,“干净的气味”意味着古龙水常用的香柠檬、柠檬、苦橙;到60年代,衣物洗涤剂的留香大都是合成麝香的气味,因此,每当人们闻到麝香,就联想到洗干净的衣服。一方面我想创造一款干净的新式古龙,另一方面,我不想继续沿用古龙水的柑橘调,于是我选择了“龙胆”这个植物来创作香水,有趣的是,它的气味本身带有麝香的特征。

笔者注:书中《匠人与艺术家》一文亦有提及。

问:回到闻香系列上,巴西甜椒(Paprika Brasil)同样让我印象深刻。初调闻起来就像切开的青椒,清新又锐利。可以谈谈这支香水的灵感来源吗?

爱马仕闻香系列 巴西甜椒

Ellena: 如果你仔细闻闻巴西甜椒(笔者注:pimento,又称西班牙甘椒),会发现它气味微弱又平乏。但是,当你用舌尖品尝极少量的甜椒粉时,强烈的辛辣立刻带给你火热的感觉。创作这支香水的初衷,在于把这种辣的触感化为嗅觉可以感知的气味。

问:大地(Terre d Hermes)是爱马仕最畅销的香水之一。当您创香的时候,有没有预见它会获得今日巨大的市场成功?

爱马仕大地

Ellena: 没有人可以预言一款香水的成功——除非你花大量资金在于前期市场调查以及后期市场推广上——但那样只能实现短期的“成功”。当我创作香水的时候,我首先思考如何让自己满意。我当然希望每个人都喜欢我的香水,但如果在创香时首先思考讨好所有人,那么这款香水只会变得庸常。所以,要相信自己。

问:对于有些消费者来讲,香水的留香很重要。对于您来讲,香水是否不应该被“留香”这种条条框框所限制?网上有些评论,认为雨后当归(Frederic Malle Angeliques Sous La Pluie)的投射力和留香都比较弱……

Ellena: 留香确实是人们衡量香水的一个标准。不过对我来讲,留香并不重要,气味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留香取决于你的皮肤以及嗅觉敏锐程度。对我来讲,雨后当归气味已经很强烈了。

问:您在香水中力求简单(simplicity),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绿野芳踪(Sisley Eau de Campagne)开始的吗?什么事情成为了您向简单风格转变的契机?

Ellena: 没有特别的契机,也不是从绿野芳踪开始的。只是随着时间,我的想法和风格自然而然发生变化,更接近我的内心所向。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水墨画对我带来很大的启发。不过,绿野芳踪于我依然是一支重要的香水,它是我自己的作品,我独自提出概念并将它完成。这支香水曾经让我更加有自信。

笔者注:书中《世界报》一篇,Ellena 描述过中国书画给他带来的感触。

问:说起中国水墨画,我从《调香师日记》中读到,早在八十年代初,您就不止一次来到中国,当时的中国与现在想必变化巨大。作家毛姆也曾经游历中国,他认为,作为外来者,即使在异国见证了社会的变革与发展,但自己依然感觉陌生。您是否认为,气味/香水是可以打破这种文化隔阂的?正如您在许多香水中表达中国园林、日本浮世绘等东方艺术。

爱马仕 李先生的花园

Ellena: 我确实在香水中表达东方文化,例如我通过云南丹桂向欧洲人介绍中国桂花。不过,这种“表达”,只是从西方的角度对东方文化进行探索、思考、理解与表现,最后进行销售。印度曾经有辉煌的香料文化与历史,并且特点鲜明。但是,这些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印度消费者使用的香水品牌与欧美市场无二,我认为这是很可惜的。我对中国的期盼是:使用我们(指西方香水行业)的技术,去表达你们的文化,因为你们的文化源远流长。

问:从爱马仕退休之后,您会把精力投入在什么事情上,会继续创作香水吗?

Ellena: 我现在花很多时间在写作上。未来呢,我也还不知道。

问:据说您不使用香水,这是真的吗?

Ellena: 是的,我不用香水。在过去的40年里,我只在极少数时候会用爱马仕之水(Eau d’Hermes)。

爱马仕之水笔者注:爱马仕之水(Eau d’Hermes)是爱马仕的第一支香水,诞生于1951年,来自 Ellena 的“师傅” Edmond Roudnitska 之手。Edmond Roudnitska 曾创作 Diorissimo, Diorella, Eau Sauvage, Femme Rochas等经典香水,人称“香水之父”。在《调香师日记》的《经典》一文中,亦有提及Ellena 对这支香水有特殊的感情。在《传承》一文中,Ellena 还提到,他觉得 Edmond Roudnitska 家的狗很臭,但并不想说出来。哈哈哈。

问:同为爱马仕调香师,您与 Edmond Roudnitska 风格差异甚大。

Ellena: 当然,我们对香水的理解、调香的风格都不太一样。爱马仕香水的风格在于让每一位(专属的)调香师具有充分的自由展示自己的天赋与才华,所以我只要遵循自己的风格即可。

《调香师日记》读后感(二):在简简单单中感受趣味

因为大地而认识JCE,屋顶花园也是春天里最喜欢的香。如果看这本书是单纯为了解调香师这个职业的话是不够的,更多的是了解JCE其人以及调香理念。闻JCE的香水,是一件舒适愉悦温暖的事情,我在橘彩后调里闻到了幸福,在李先生里闻到了老家...想必就如书中所说“传达之事该由读者自行领略;他可以从中体会到妙趣,满足,称心,欢喜。”作为这本书以及作者本人的核心观念,气味作为符号,作者的香水作品给了爱好者大量的空间去自行想象,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经历带入香水中去,它便有了不一样意义与韵味。

回到这本书本身,这是一本记录作者生活日记,没有大起大伏,没有戏剧冲突,也没有外人所想那么玄奥神秘,就是简简单单的作为调香师的生活。调香师在这里就是一种职业,没有什么和常人不同的地方。你可以轻易地感受到作者恬静怡然的心态,带有一丝东方禅意。这本书更像一本关于生活哲学和美学的笔记。注重感官之乐,在生活的蛛丝马迹中感受美,走一步,做一事都要去追求自然和谐。在简简单单中感受趣味,变得更爱生活,我想这是每个看完这本书的读者都会收获的吧。

《调香师日记》读后感(三):JCE的“极简主义”风格

JCE先生的,“极简主义”,我算是其粉丝,他带给爱马仕独一无二的风格,我想这也于爱马仕品牌定位相吻合,没有过多花俏的设计,没有多余而过于浓重的香味。

加入爱马仕成为首席调香师,可谓是优秀作品源源不断,花园系列“李先生”“尼罗河“屋顶花园”“印度雨季””地中海”

经典“大地”“橘彩星光”……都是各具风格,

闻香系列“云南丹桂”“玫瑰花道”“琥珀云烟”,我个人最喜爱的香味是,云南丹桂、李先生、冬之水(为Frederic Malle品牌调的香,这个品牌是汇聚世界顶级调香师,每款香味的瓶身都会刻上调香师的名字,这是对调香师的尊重与对其成就的肯定)

JCE为爱马仕工作12年后离开了老东家,这不是JCE调香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节点,期待他的下次一次作品。

当然有人问我,第一次尝试香水推荐哪款香味女性李先生,男性尼罗河,可能做淘宝问的人多了,从大家回馈来看,我也就了解顾客大致会喜欢什么香味,这二款香味是一闻就可以接受的。

当然香水里面重要的那句话香味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多尝试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那款。

借JCE先生书中一段话结尾:“当气味与回忆不再相连结,再也换不出花香果味,无感绝情,于是成为香水的材料。当我不再能描绘气味,而它有了稠度、深度、宽度、厚度,变得一触可感,我具体感受到气味,那我就能让气味成形,进行创造”

《调香师日记》读后感(四):这事儿可能得说一万次:JCE可不是极简主义

拿到《调香师日记》只用了一个周末的午后读完。

几个小时一气呵成,身为香水爱好倒是其次,更重要的乃是作者艾列纳行文之“趣”:各种奇思妙想如池中游鱼,信手拈来又不失专业人士的深刻洞见与严谨;将调香与日常生活、艺术文学、哲学、社会现象等类比勾连,增添新知的同时亦唤起内省;偶尔看到一篇书写“焦虑”的文字时竟然有种偷窥的快感,尤其是在知晓这位天才调香师也难逃“计穷智短、文思枯竭”的魔咒……正是这些点滴细碎的片段,让一位调香师的工作日常褪去神秘得以铺展在读者面前,而艾列纳本人的面目也在字里行间渐渐清晰:谦逊、温和、睿智又充满孩童般的好奇。

谈及调香师,不能绕过的必然是其香水作品。在艾列纳执掌期间,爱马仕品牌推出的每一款香水几乎都带有他鲜明的个人印记,甚至让一些爱好者将他的香水作品错误粗暴地归类为“极简主义”。然而在他写给一位资深香水博主的邮件中,他说:“我不觉得我众多的嗅觉创作是极简主义风格。香水科普给出了极简主义的定义,但是我却不认同自己也属其中。事实上,我尝试的都是可感知可理解的事物,这些事物与加缪的哲学相呼应,他试图在这个被理智统治的世界中重建感知。”的确,不论是舍繁就简的配方、抽象的气味符号还是直截坦率的创作意图,这位调香师都是尝试表达生动实在的事物,以及这些事物给他带来的情感悸动,并希望更多人能够感同身受或觅得新意,这与“极简艺术在其本身存在之外不再涉及其他存在”的超脱全然不同。

在阅读此书前,关于艾列纳作品的描述和部分作品我虽早已烂熟于心,却总觉“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且很长时间内,“初遇”(First,梵克雅宝 Van Cleef Arpels)这样古典的香水类型更对我的胃口。我无意迎合别人改变自己的喜爱,但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也会重新思考自己对某一款香水的评价。以“鸢尾浮世绘”(Iris Ukiyoé,爱马仕闻香系列 Hermessence)为例,此前我不喜欢这支鸢尾【没有】惯常的粉质、土腥特征。然而在《和弦》一篇里,艾列纳说“重复已知谐调的机率很大,这对商业调香师来说是一大诱惑”,这也就解释了他为何“在花香上面下功夫,顺其自然,令香气介于玫瑰调、橙花调和橘子调之间,其实难以闻辨,冷冽精致,脆弱又如此实在”(见《命名》一篇),也同时呼应了“浮世绘”之名。香水业中,鸢尾香精的确来自于陈年干燥的根部,但是先入为主地假定“鸢尾”的香气就应该来自于根部,那么错过那些或蓝或紫的纤细花朵也是必然。

这就如以陈规惯常来看待日常事物固然安全可靠,但想一探天地宽广,除了开放心胸,好奇或别样目光也必不可少。《蜜蜂》中小孙子的提问当然是绝佳例证。在我则更愿意分享一个和《薄荷》有关的个人经历。曾经有个不太用香水朋友要我帮忙推荐一款优质精良、工作休闲皆宜的香水,基于预算我给出选择是“清新古龙水”(Eau de Cologne,香奈儿珍藏香水系列 Les Exclusifs de Chanel)。在闻过后他有点不解,因为这款香水对他而言实在太像洗洁精或者是空气清新剂了,实在难以与“高级”挂钩。我鼓励他先用一个小样,并在接下来的3天一直用,同时留意生活中各种“柑橘”香味,不论是来自真实的柑橘果实、洗洁精、空气清新剂、糖果或是酒。大约一个月之后,他告诉我,小样最后一次已经在两天前用完,他已经决定购入大瓶。真正以好奇的心态重新造访自以为熟悉或平凡的“柑橘”,令他不仅可以凭气味就判断在鼻子之下的究竟是蜜桔、甜橙、葡萄柚或是柠檬,也能判断各种日化用品、食物中的柑橘香味优劣如何。按他的原话是“鼻子被戴上了放大镜”,各种柑橘的清新芬芳前所未有地丰富和立体。

这件事情的启示显而易见,实施起来也简便可行。由此延伸开,我想到曾经做过的一次香水分享聚会,当尝试引导兴致勃勃的参与者欣赏不同香水并分享感受时,多数人的反馈却是“鼻子不行,闻不到你说的味道”、“就是香,说不出什么具体”等等,不仅他们很挫败,也让我有点失落。后来,有一天我读到一首诗:“你要怎么形容厌烦的感觉呢?只有最老成持重的侍者会说‘你要怎么形容柑橘的味道呢 我们只能说有些味道像柑橘’……”(《继续讨论厌烦》,作者:夏宇,《夏宇诗集:Salsa》第二版第21、22页)那一刻我意识到,限制我们欣赏的从来不是感知。这就像观看同一幅绘画或者听同一首交响乐的时候,不同人感官几乎不会出错,但是在表达的时候,一些人总是无法找到语言与所感相连接,这才是症结所在。而多数时候这种落空是因为尝试寻求理性意义。在后来的分享中,我鼓励参与者放弃以“像具体事物”的方式形容香水,而采用其他词汇:红的、冷的、松脆可口的、悦耳的、躁动、粗糙的等等。结果,所有人都表示解锁了新的技能。所以,不难想象当我在《微茫》中读到“‘可口’一词便足以勾唤联想,变成一种气味”时,那种心领神会的欣喜:把气味变成形容词,是理解香水和其创作一个有效的方式,因为这几乎是调香师创作过程的反向推导。

读《调香师日记》的另外一个感慨是艾列纳的幸运。因为爱马仕品牌给了他很大自由来创作香水。在当前成熟运作的香水产业中,绝大多数香水并非其创作者的真实写照。受制于市场趋势、消费者喜好、品牌、营销策略等等这些看不见的力量,调香师的面目和名字虽然得以保留,却是通过哈哈镜一般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情形不仅出现在主流的商业香水中,甚至沙龙香水品牌这类所谓的行业先驱也难幸免(见《皮格马利翁的迷思》一篇)。

诸如此类细微而美好的妙处在翻动书页时不胜枚举,这是我作为一个香水爱好者非常推荐这本书的首要原因。纵令读者对香水所知甚少,也不难在阅读本书的过程找到许多击节赞叹之处。同时,译者精准优美的译文、翔实贴心的注解以及审校对书中香水专业词汇的严格把关,也令阅读的过程格外淋漓酣畅,这在近年来同样题材的书籍中已甚少见。反例是Luca Turin那本香水指南,中文版实在是惨不忍睹。

在写本篇读后感时,我一度“卡壳”,因想法繁多令选择愈难:过多重复书中的见地观点自是不必,对此书要做专业点评也恐力不能及,惟有记录一些自己“心有戚戚”的故事或许能激起尚未阅读的读者们半分好奇。若硬要给一点建议,那就是如果你未曾听过艾列纳之名,从本书正文后庄卉家的代跋开始,对调香师的简单生平有所了解较为理想;若和我一样对艾列纳及其作品已略知些许,按照书籍本身的编排顺序就好。

最后,祝阅读愉快!

《调香师日记》读后感(五):尼罗河花园的秘密是一点紫罗兰酮加肉豆蔻醛

#入香坑六月的思想汇报#

---

仍然觉得《调香师日记》的定价有点小贵。

JCE似乎什么都没有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

13. |一朵玫瑰花的香气有五百个分子,比巧克力的味道多,又比蒜头的少。

21. | 在十月的香柠檬精油中,有大量具花香的分子——芳樟醇;二月的香柠檬精油芳樟醇含量很少,却含大量具清新香气的乙酸芳樟脂,然十月的精油因为有微量的叶醇,闻起来却有清香,在二月的精油里,叶醇和芳樟醇隐微不彰,让乙酸芳樟脂大大占了上风。

165. |今日的香水十之八九都由降龙涎香醚、苯乙醇、香茅醇、香豆素、二氢茉莉酮酸甲酯、胡椒醛、烃基香茅醛,紫罗兰酮、铃兰醛、甲基紫罗兰酮、合成麝香、广藿香、合成檀香、水杨酸、香兰素组成。

66. | 十九世纪末的香水化学,卸除大自然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桎梏,让香水艺匠成为艺术家。

---

78. | 我的香水都是已完成但尚未终结的香水。我刻意在香水里“留白”,让每个人在里面注入自己的想象,这就叫“个人空间”。

80. |有别于茶道师傅惯于集结、筛选、掂量、添加不同的茶种,我则采用减法,简化我的香水。茶道师傅融入大自然,身为调香师的我则退离大自然,将大自然转变为符号。

93. | 我喜欢想象女人或男人二十岁时挑选的香水,之后在经历多次“出轨”之后,他们还能在自己六十岁想吃回头草的时候找到它。

112. | 今天要为新口味或香味开天辟地实属不易,因为我们非但活在一个追踪系统挂帅的世界,还身处一个必须为每样东西辩解的时代。原本的社会要求我们解释创作,尚值得嘉许,但是短短几年间,就换上了一副说教的态度,要我们为创作辩白。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有的恐惧吗?

171. | 当气味与回忆不再有联结,再也唤不出花香果味,无感绝情,于是成为香水的材料。当我不再能描绘气味,而它也有了稠度、深度、宽度、厚度,变得一触可感,我具体感受到气味,那我就能让气味成形,进行创造。

---

JCE所说的“已完成但尚未终结”,让我想起陈丹青在《陌生的经验》里讲过三四章的一个专题——“未完成的作品”,从梵高的一张小画《海边的渔夫》讲到塞尚、印象派和德加。

---

陈丹青说这张“未完成的”五官都很囫囵地被抹去的人物小画很“憨”,说塞尚的作品是“open work”,绘画的过程是明白于笔触之间,不被“完成”遮盖住的。我不懂画,尤其在看这张《海边的渔夫》的时候,没有感到陈丹青说的那种惊喜和震撼,但我很喜欢他用的这个“憨”字,比稚拙更灵动一些,又比朴素多一点人情味儿。记得硕士毕业论文的致谢里,我用“憨直”形容我的导师,被导师发回来重写,虽然如此,我仍然觉得“憨”是个很好的词儿,有点道法自然的意思。

德加的故事更为直接,讲的是:“晚年德加写了十四行情诗请教马拉美,说,我有很多意象没写出来。马拉美对他说:亲爱的,诗不是意象,而是字词。”

意象是不能被限定的,尤其不能被字词。它或许可以被个人经验式地加以提炼,但这种标签组合,最后只能是这意象无穷子集里的一个,就好像那滴葡萄酒再也回不去酿造它的那颗葡萄。言不能尽意,画也很难,在向意象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投降的地方,就有留白。

---

我想JCE会喜欢“意象”这个词儿,因为它直接穿透了现实和表象,抵达了他想要的“如真似幻”的内涵。JCE说他在创作“雪白龙胆”的时候更像是一个匠人,而在创作“爱马仕闻香珍藏系列”的时候更接近艺术家。“古龙水”的标签为“雪白龙胆”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框架,这是一套有规定动作的艺术体操,几乎是个命题作文。原料的挑选、香气的功能性,比之意象,对服务对象更有效用。“闻香系列”则完全不是这个路子,它围绕着意象——调香师的幻术,于是鸢尾有了“浮世绘”,铃兰搭配了“陶瓷”,原料成为辅助性的东西,是用来表达思想的符号,“香水原料的标识虽然解释了名称,关键仍在创造一个如真似幻的内涵出来”。

---

混迹香水论坛的时候,发现很多香友对Jo Malone颇有微词,除了留香时间和性价比之外的一个槽点,就是技术含量比较低,味道很薄。如果尝试用JCE匠人/艺术家的说法翻译过来,这个槽点可以说成是匠气稍重?Jo Malone香水线产品的命名很多都采用“A B”的形式,比如大家很熟悉的“鼠尾草与海盐”“英国梨与小苍兰”“丝绒玫瑰与乌木”等等。这一切的“A B”,就像一场机巧的拼接,调香师只是匠人,他们关闭了作品,或者说因为这种拼接导致这些作品本身就是关闭的。

虽然意象不能被限定,但也因为限定才有了意象,这是一个语言游戏。JCE在“鸢尾浮世”还是“鸢尾浮世绘”中间纠结那么久,不是没有道理。

但同时需要澄清的是,化学家或者说匠人,与艺术家不是截然割裂的,甚至在几乎所有时候,二者都是对立统一的,是庖丁解牛那种出乎于入乎于的感觉。调香师首先会像一个非常理性的化学家,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空气分子之中捕获、分离——既将被捕获的分子分离于其本来组成和代表的气味实体,也将其分离于任何个人的情感、回忆和想象,彻底解构气味与任何实体之间的联想,直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后才有艺术家发挥的空间,在被理智统治的世界中建立新的感性的体验。

---

比较起来,陈丹青所说的“open work”可能更自洽一点,它是完全自我尺度的,有画家的酣畅淋漓和自我意识在其中,没有确定的目标和要服务的对象,更没有考虑未来看这幅画的人,就是画家很自觉地对偶然的外在与内化的瞬间的捕捉,逸笔草草率性而为,开放的是他的全部心胸。

调香师作为艺术家会更无奈但同时也更有趣、更有挑战性的地方在于,关于香气的意象最后会变成一场云创作,调香师只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多元阐释和意义生产将会不断揭示那些可能隐含着的意象的子集们,又因为年代和国族的差异,这种诠释很可能是超越时空的——共时和历时的。

尼罗河花园里并不存在的芒果,宝格丽Au The Vert从未使用的绿茶,关于浮世绘的解读,关于雪白龙胆中东方水墨的嗅觉联想——调香师释放了他的作品之后,针对这个作品的新的创作和阐释就不可遏制了,而调香师往往乐见其成,这种作品的开放性就像作家预留的草蛇灰线。由此形成的新的解读、感知或者一个更精确的形容词,有时甚至会惊艳调香师本人,那是他创作的时候不曾描绘到的意象的留白。

而且很显然,这比中学阅读题合理多了。

a href=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TgxMDI2OA== mid=2247483776 idx=1 sn=b141916aae1fd6cc88c3dc91220e2833 chksm=e9252233de52ab2540c1bc6a5bbcdcbab33a1e2afae25c4a6627f8ee183f177cd7ef5b5f34b1 mpshare=1 scene=1 srcid=0209q35pS4ci1mcLNltVBq91 pass_ticket=AacuUMeFS1yxrplqR04BHX0V6o93W4UoSeC8boqxxCr4%2FLgloduFsIC4vUqXFeq%2F#rd 原文公号链接: /a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