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是一本由日 城山三郎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3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读后感(一):珍惜眼前人

在京东的图书活动中偶然挑来的这本,先是看了豆瓣的评价,评分很高,想来应该是本好书。其实从列入三月份的读书清单到真正去读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了。

1.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城山三郎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了妻子和他从开始相识、相恋到相伴一生的点点滴滴,其中描写朴实,语言细腻,感情十分真挚。里面没有花前月下和海誓山盟,尽是粗茶淡饭,甚至“家长里短”之言。

书中以作者的“作家”之路为主要脉络,叙述了自己的生活起居。之所以自己能无忧无虑的成为作家,全靠其妻子在背后一直坚定不移的支持。作者的妻子性格鲜明,不干涉丈夫的事业,用自己的所有行动支持丈夫,同时又不失可爱和俏皮,即使年迈仍不改孩童般的心。如夫妻常常结伴旅游,而又各玩各的,真可谓是古人一般“相敬如宾”了。通过作者笔端的大量描写,其妻子的音容笑貌浮现于读者心中,栩栩如生。

文章读来整体并不哀伤,但总有悲痛之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描述总是尽量在用平和的语言来叙述事实,而正是通过这些事实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浓郁化不开的爱恋。在丈夫眼中,妻子是丈夫的伴侣;而在妻子眼中,丈夫则是妻子一辈子的支柱。

其实真正令我潸然泪下的并不是作者所写,而是作者女儿于书尾处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中有几段文字读来十分令人感动。

从女儿的角度来诉说父亲对于母亲的爱恋和痴情,似乎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衬托无言的悲伤。因为一般作者自己写是非常内敛的,所有的感情都隐藏在文字语句之中,不轻易表露,所以读者读的哀而不伤 。类似的写法有杨绛的《我们仨》、沈复的《浮生六记》,皆是如此。

2.

“对母亲而言,能够有父亲陪伴着走完最后的时光,无疑是幸福的。我想起母亲过世的那一天,她说不要我陪夜,强烈要求父亲陪她。也许那时的母亲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快要接近尾声了,她希望生命的最后一幕是由父亲陪伴着落幕的。”

看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来。我想起我的外公和外婆。

外公是小学语文教师,离休干部,会弹奏琵琶、会拉二胡等多种乐器,也写得一手好字。外婆则是没什么文化,不识字,裹着小脚,听说还被日本飞机的炸弹丢过(是个哑炮)。两人就是一路磕磕绊绊,相互依偎着走到今天,走到生命的尽头。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外公和外婆身体都不好,两人基本上都是瘫痪在床,分别靠在南、北两张床上,两人四目相望。虽然平时家人都在忙,除了吃饭时间很少有人一直在身边照顾他们,但是他们一抬头就看到对方在,也就不再觉得寂寞。外公喜欢说外婆,总是说她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嘴里基本上没停过埋怨。外婆倒一直懒得理外公。

后来,我在合肥出差的时候,妈妈打来一个电话,刚接通电话,那边就传出了妈妈的哭声,说外公去世了。那一瞬间,不知道自己什么感受,千言万语,万语千言。

回老家参加外公的葬礼,参加者众多,因为外公作为早年代的老师也算是乡里颇有名望的人士了。

外婆还在屋里,外面的喇叭响的翻天彻底,哭丧的声音撕人心肺,但是外婆什么都不知道,也没人敢告诉她。外婆听到丧音,总在追问,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外婆已经失忆了。偶尔清醒的时候,看到对面的床上已经没有了外公,感觉到了什么,或者说是明白了什么,便忍不住的哭起来。哭了一会,再次失忆,人又变得安静起来。

没过几个月,外婆也离开了。在离开的前一天,妈妈和大姨突然心血来潮要回老家替外婆清理下身体,清理完的第二天,外婆就去世了。

不知道冥冥之中是不是有人在看着这一切?是外公吗,来拉着外婆的手,一边埋怨一边相互依偎着向未知的远方走去?

3.

“天生怕疼的母亲,每天都在忍受着疼痛接受各种治疗。母亲用她的忍耐给父亲以及我们这些子女们充足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最后那一天”的到来。”

书里所描写的妻子一直是一个心念别人的人,似乎永远为别人着想,一辈子都在付出。而在她的心里,她一直放不下的是自己的丈夫,她爱丈夫甚至多于子女。妻子忍受着病痛去坚持多活一点,这是一种信念,不想猝不及防的离开,给家人尤其是丈夫带来悔恨和内疚,所以甘愿忍受痛苦,好给分离一个缓冲期。

与此相比,其他还有什么磨难是受不了的呢?

4.

2010年,本书被改编为电影《原来你已不在身边》,在日本引起了巨大反响。豆瓣评分8.5分。

请珍惜眼前人!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读后感(二):最爱的容子

花了两天,我看完了城山三郎的《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故事平实而点缀着浪漫,带有点励志的味道。但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比如,他创作的《指挥员的特权》一书,提到了以飞机特攻队为原型,极力渲染战争的正义性,“我梦见过自己变成战争时期一个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的少年兵,好几次驾驶着飞机冒着枪林弹雨呐喊着冲向敌舰”。这个情景不免带有军国主义的色彩,以致城山三郎给我的印象分大减。回到正题上来,他的妻子容子倒是个温柔善良、宽容大方的日本女子,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她的人生片段。

容子的肯定。城山三郎的第一部小说,叫《生命之歌》。初出茅庐,它遭到了许多指责与否定,原因在于它提及了人们不提及的战争。这让他倍感心灰意冷,前途开始迷茫。这时,是容子捧起了他的书,默默看完,给了一句评价:“动人心扉,催人泪下。”足矣,即使是评价只有一个字,他也心满意足了。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肯定,我就要坚定不移地写下去。”容子的肯定,给予了丈夫无限的动力与宽慰。随后,他又创作了《输出》,并获得了《文学界》的新人奖。这是容子看的第一本丈夫的小说,也是最后一本。因为她不喜欢介入丈夫的工作,她也不喜欢给丈夫提意见,毕竟她在这方面造诣不深。她只在背后默默地做该做的事,特别是家务。她把琐碎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的身上,从而让她的男人可以安心地工作,真是贤妻!

坚强的容子。记得,城山三郎第一次喝醉的时候,整个人气若游丝,差一点就没命了。是容子,坚强的容子,咬紧牙关,背起还在吃奶的孩子,冒着月黑风高,跌跌撞撞,赶往医院求救。那晚,背上的孩子哇哇大哭,躺在地上的丈夫昏迷不醒,容子心急如焚,眼泪直淌。还好处理及时,丈夫活了下来。不过,从此以后,容子严格控制丈夫的酒量。有一次,他们喝得正嗨,丈夫想试一下在飞机上喝多少会醉,于是准备喝五杯。喝到弟三杯,他就发现酒完了。原来,容子偷偷的把酒藏了起来。体贴的容子!

善解人意的容子。获得新人奖后,城山三郎意气风发,正准备大干一场,他又创作了《守钥匙的男人》,没想到被编辑说成了因循守旧的小说。整整一个夏天的努力,就这样被风吹雨打去。回到家里,他一脸沮丧。容子心知肚明,她没有半句怨言,也没有向丈夫打听一点消息,反而,在与邻居聊天时她只说道:“只要吃上饭,日子能维持下去,丈夫心里满足,我也就别无他求了。”容子的幸福,就这么简单。每天,丈夫回到家里,总会看到这么一幕:容子准备好了饭菜,一边吃还一边汇报今天孩子的趣闻。比如,他偷拔邻居的葱,吓得灰溜溜的。比如,他被雄鸡追着到处跑,跑进了家里。可以想像,身为丈夫,在下班后听到这些趣闻后,身心应该会放松许多。对,容子就是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

认真的容子。为了收集写作素材,分身乏术的城山三郎决定拜托容子帮助他。其实,容子不喜欢学术方面的东西,让她去听讲坛真是太难为她了。听讲坛的时候,她非常卖力地记笔记,即使很困,即使头撞到了桌子,她还是认真地听,生怕落下教授讲的东西,哪怕是一点点。回来后,她会很有成就感地把笔记交给丈夫。这就是可爱的容子,认真的容子!

从不吵架的容子。几十年来,城山三郎从来没有与容子吵架,也没生过容子的闷气。究其原因,是距离产生美。平日里,丈夫在公寓里上班,容子在家待着,各自做各自的事情,互不干扰。晚上,丈夫回到家,两人根本没有东西可以炒起来。有时出去旅游,两人也是各顾各的,丈夫观光,妻子购物,皆大欢喜。他们之间,彼此保留一定的距离、空间,这样,距离产生美,两人反而能够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至死不渝的容子。容子在16号倒下,而17号是城山三郎录制《对话总理》的日期。倒下前,她还不忘为丈夫准备好了西服与领带。容子反复跟女儿讲了很多遍丈夫的工作安排,只是到了关键时刻,她却昏迷不醒了。丈夫心知妻子的愿望,忍痛参加了录制。两天后,容子竟然醒了过来,睁开眼后,对着女儿的第一句话竟是:“你爸爸,有没有,好好工作……”当听说丈夫参加后,她露出了放心的表情。这就是至死不渝的容子,一辈子都忘不了支持丈夫的容子!

她的离去,对于城山三郎是一种剧痛,最爱她的城山三郎为她写下了:你的呼吸一旦停止/我的世界便裂开一个大洞/如此寒冷 愿此后/永远在你的怀中入眠/地球诞生/地球湮灭

发自我的iPhone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读后感(三):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张爱玲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这是一本令人动容的爱情纪念册。在爱妻离世的九年时间里,著名作家城山三郎追忆了他和妻子相伴一生的点点滴滴……从第一次相遇,到最后一刻的陪伴,两个人的一生,虽平平淡淡,但暖人心扉。

城山在第一次和容子相遇时,便认定了她。虽中间交过其他女朋友,但都无疾而终。后经别人相亲,也都一一拒绝了。只有容子,是他脑海深处唯一不能忘却的那个人。庆幸的是容子也在等待着城山三郎。所以再次相遇,两个人自然而然的在一起,是巧合,也是一种缘分。 城山和容子之间的爱情,让我想到了《我们这一天》里面年老的杰森,对妻子的思念。在《我们这一天》第一季第十二集里面,镜头描述了年老的内森自己在家里吃饭洗漱,对着自己已经去世的妻子说话。内森的儿子带着老婆来看他,两人一问一答的说着话。内森的儿子希望他多外出走走,内森听到这些笑了一下。 儿子:“爸,我们很担心你。” 内森:“没必要担心我” 儿子:“我们也很想她,爸,他去世已经一年多了” 内森:“十四个月…” 因为彼此相扶一生,所以一直没有适应妻子离世的现实。妻子离世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记得格外清楚。因为不知道没有对方的日子,自己还能撑多久,也不知道自己还想不想撑下去,所以一直都很怀念有对方的日子…… 一个人的一生大概有24亿7557万6千秒,50亿人当中最多能认识1700人,但能让你想用“喂”称呼的只有一人。也许我们从来无法得知人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但和你在一起,是我此生做过的最美的决定。

现在,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一个人思念 我们俩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读后感(四):这世界,有一种感情叫弥足珍贵

在京东的图书活动中偶然挑来的这本,先是看了豆瓣的评价,评分很高,想来应该是本好书。其实从列入三月份的读书清单到真正去读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了。

1.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城山三郎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回忆了妻子和他从开始相识、相恋到相伴一生的点点滴滴,其中描写朴实,语言细腻,感情十分真挚。里面没有花前月下和海誓山盟,尽是粗茶淡饭,甚至“家长里短”之言。

书中以作者的“作家”之路为主要脉络,叙述了自己的生活起居。之所以自己能无忧无虑的成为作家,全靠其妻子在背后一直坚定不移的支持。作者的妻子性格鲜明,不干涉丈夫的事业,用自己的所有行动支持丈夫,同时又不失可爱和俏皮,即使年迈仍不改孩童般的心。如夫妻常常结伴旅游,而又各玩各的,真可谓是古人一般“相敬如宾”了。通过作者笔端的大量描写,其妻子的音容笑貌浮现于读者心中,栩栩如生。

文章读来整体并不哀伤,但总有悲痛之处。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描述总是尽量在用平和的语言来叙述事实,而正是通过这些事实来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和浓郁化不开的爱恋。在丈夫眼中,妻子是丈夫的伴侣;而在妻子眼中,丈夫则是妻子一辈子的支柱。

其实真正令我潸然泪下的并不是作者所写,而是作者女儿于书尾处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其中有几段文字读来十分令人感动。

从女儿的角度来诉说父亲对于母亲的爱恋和痴情,似乎更能打动人心,更能衬托无言的悲伤。因为一般作者自己写是非常内敛的,所有的感情都隐藏在文字语句之中,不轻易表露,所以读者读的哀而不伤 。类似的写法有杨绛的《我们仨》、沈复的《浮生六记》,皆是如此。

2.

“对母亲而言,能够有父亲陪伴着走完最后的时光,无疑是幸福的。我想起母亲过世的那一天,她说不要我陪夜,强烈要求父亲陪她。也许那时的母亲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快要接近尾声了,她希望生命的最后一幕是由父亲陪伴着落幕的。”

看到这里,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来。我想起我的外公和外婆。

外公是小学语文教师,离休干部,会弹奏琵琶、会拉二胡等多种乐器,也写得一手好字。外婆则是没什么文化,不识字,裹着小脚,听说还被日本飞机的炸弹丢过(是个哑炮)。两人就是一路磕磕绊绊,相互依偎着走到今天,走到生命的尽头。

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外公和外婆身体都不好,两人基本上都是瘫痪在床,分别靠在南、北两张床上,两人四目相望。虽然平时家人都在忙,除了吃饭时间很少有人一直在身边照顾他们,但是他们一抬头就看到对方在,也就不再觉得寂寞。外公喜欢说外婆,总是说她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嘴里基本上没停过埋怨。外婆倒一直懒得理外公。

后来,我在合肥出差的时候,妈妈打来一个电话,刚接通电话,那边就传出了妈妈的哭声,说外公去世了。那一瞬间,不知道自己什么感受,千言万语,万语千言。

回老家参加外公的葬礼,参加者众多,因为外公作为早年代的老师也算是乡里颇有名望的人士了。

外婆还在屋里,外面的喇叭响的翻天彻底,哭丧的声音撕人心肺,但是外婆什么都不知道,也没人敢告诉她。外婆听到丧音,总在追问,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外婆已经失忆了。偶尔清醒的时候,看到对面的床上已经没有了外公,感觉到了什么,或者说是明白了什么,便忍不住的哭起来。哭了一会,再次失忆,人又变得安静起来。

没过几个月,外婆也离开了。在离开的前一天,妈妈和大姨突然心血来潮要回老家替外婆清理下身体,清理完的第二天,外婆就去世了。

不知道冥冥之中是不是有人在看着这一切?是外公吗,来拉着外婆的手,一边埋怨一边相互依偎着向未知的远方走去?

3.

“天生怕疼的母亲,每天都在忍受着疼痛接受各种治疗。母亲用她的忍耐给父亲以及我们这些子女们充足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去迎接“最后那一天”的到来。”

书里所描写的妻子一直是一个心念别人的人,似乎永远为别人着想,一辈子都在付出。而在她的心里,她一直放不下的是自己的丈夫,她爱丈夫甚至多于子女。妻子忍受着病痛去坚持多活一点,这是一种信念,不想猝不及防的离开,给家人尤其是丈夫带来悔恨和内疚,所以甘愿忍受痛苦,好给分离一个缓冲期。

与此相比,其他还有什么磨难是受不了的呢?

4.

2010年,本书被改编为电影《原来你已不在身边》,在日本引起了巨大反响。豆瓣评分8.5分。

▲电影《原来你已不在身边》剧照,演员:田村正和、富司纯子。

请珍惜眼前人!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读后感(五):爱情的极致是生活的点滴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哪里去了》是日本作家城山三郎写给妻子容子的爱情纪念册。该书中文版由李娟翻译,古吴轩出版社2017年7月第一次出版。容子去世后,城山三郎用九年时间追忆了他和妻子由相识到相伴,携手一生的点滴故事。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点点滴滴都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及妻子对他的爱。 作者回忆了与容子初识于图书馆,因为“教护联盟”收到容子的绝交信,后又与容子重逢,彼此认定对方是自己的理想伴侣,迅速组建家庭,此后相伴一生,容子因癌症意外去世,深爱妻子的作者在痛失爱妻的九年内追忆妻子写下了感人的催泪文字。 在这里也许你看不到爱情的轰轰烈烈,看不到爱情的惊心动魄,看不到爱情的海誓山盟,但这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极致的爱情。“最恒久的爱情不是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而是凝聚在一饭一蔬里的挚爱深情。” 有人说不相信爱情了,有人说没有不吵架的夫妻。那时因为他尚未看到这里的故事。看过城山三郎和容子的故事,我相信可以大声说爱情是可以相信的,如果你不相信了那是你没有遇到藏在生活点滴里的极致爱情;我也可以大声说真的有夫妻可以恩爱一辈子不吵架的,不信你看。 城山三郎和容子就从不吵架。城山三郎总结了自己和妻子做了几十年的夫妻不吵架,恩爱的秘诀。各自做各自的事,彼此互不打扰。作者说他们不吵架的主要原因是“给彼此保留了一定的空间,适当的距离让我们能相处得很和谐。”日常生活中城山三郎和容子就是这样和谐相处恩爱并不吵架的。 有些人说在旅行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所以,看两个人适不适合在一起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起去旅行。可是在作者和妻子容子身上这个方法是不适用的。城山三郎经常和容子一起出去旅行,可是他们一起旅游中也不会吵架,因为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没有机会产生矛盾。到了旅游观光地,他们二人的活动范围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城山三郎为了搜集故事素材更多的是逛自己感兴趣的旧址或名胜古迹,而妻子容子最喜欢的是区观光地的各种小店淘特产。容子购物、城山三郎观光,二人各走各的,各做各的, 正如作者说“距离可以产生美,夫妇之间,适当的距离也是必要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消息:某某夫妻因为查看对方手机导致矛盾纠纷,记得有一档电视节目叫《爱情保卫战》,这个节目里就经常能看到查看对方手机等私人信息引发的矛盾纠纷。有人说过这种情况是对自己、对对方没有信心,是爱得不够深。其实究其根本是没有给对方留下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最恒久的爱情不是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而是凝聚在一饭一蔬里的挚爱深情。”城山三郎对容子的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而需要去文中跟随作者一饭一蔬的生活点滴慢慢体味。

书里不只有极致的爱情,更有鲜活而生动的容子,保持童心的孩子气的容子,坚强勇敢的容子,深爱城山三郎和孩子的容子……也许这极致的爱情就是因为这样的容子才存在的!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