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书》是一本由[冈仓天心]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之书》读后感(一):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中国茶文化
有人说茶寡淡无味,有人却说茶能洗心,有人说茶喝多了睡不着,但是有人却说茶让身心放松,……不论哪种说法,爱茶的人还是不计其数。古今中外,茶已然形成一种文化。关于茶的书也多如牛毛。
冈仓天心一本《茶之书》说道着与茶相关的各种,从茶的哲学观到茶道的内涵、外在,似信笔拈来之文,随心、不呆板。既读到茶之魅力,又不落俗套。冈仓天心大学毕业后跟随著名茶人正阿弥系统地学习了茶道。他一生的主要贡献是向全世界宣传日本及东方文化,推动西方了解东方,故而被称为“日本的林语堂”。
在《茶之书》这本小书里,冈仓天心以茶道为媒介,向西方介绍茶文化、介绍亚洲文化美学与智慧。除了精湛短小的散文闲记之外,书中还配了大量与茶文化相关的古色古香画作,画中向我们展示了茶道各种器物,包括茶壶、茶勺、烹茶过程、茶台的插花配景等。
据说,这本《茶之书》除了英文,还有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多语种译本,可见,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的大多数国家都能读到这本《茶之书》,其影响之广是我无法想象的。此番,读到此书中文本,且不说翻译如何,但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冈仓天心对茶文化研究之深,他不单单在讲茶道,而是通过茶道延伸禅道、还谈到茶室建筑布局之美,再扩展到艺术,还写到花道等。说其是随笔之美,但是颇有哲学内涵,细细品读,品到的不仅是茶味那不可言说的魔力,还有由茶道蔓延的其他亚洲文化。
冈仓天心在书中是这样形容茶的——“它既没有酒的傲慢、咖啡的自负,也没有可可傻呵呵的无知。”倒也贴切的。茶文化从中国起源,故而冈仓天心在该书中讲述茶道里,提到了中国文化,譬如,写到陆羽的茶经,还有中国几个朝代茶朝发展史、茶之流派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该书中写到的关于茶室之美,以及花道冥想,因为这二者在如今的茶文化发展中,让我颇为关注。如果说茶室与喝茶氛围息息相关,那么花道也是能打上擦边球的。即使不饮茶,光是插花,也可以从该书第六章中寻味体会。有人选择折枝鲜插花,但是最理想的爱花者是到花的栖息地去拜访它们。此处,冈仓天心写了陶渊明、林和靖、周茂叔(周敦颐)等人,这些都是来自我们华夏民族,可见,冈仓天心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的名人、文人崇拜之极。中国文化促进了冈仓天心《茶之书》的诞生。因此,我们在读这本《茶之书》时,也能从侧面了解中国的人物故事、历史典故等。
《茶之书》读后感(二):一味茶 一盏心 ——《茶之书》,茶道的美
一味茶 一盏心 ——《茶之书》,茶道的美
清明假期的时候,正直新茶上市,读到这样一本关于茶的书,讲述关于茶的美,仿佛也是当时令的最佳选择,泡上香茗,在闲适的午后读这样一篇小文,岂不美哉。
在西方人的眼中,关于喝茶是对东方人的最佳的印象,传给全世界之后,从锡兰红茶到日本茶道,或者是英国绅士不能忘却的茶饮,总之,茶是人们在改善饮的口感中做的努力。
但是如果说要把唐宋的氛围保持的最好并且延续了煮茶、品茶的习惯的,还是日本。也许是对那个时候的“天朝上国”、“大唐气象”等物华天宝的京城的迷恋,或者是对于生活的一板一眼的仪式感的遵从,总之,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时候也不得不佩服日本人对于这上面付出的耐心和时间。
作为日本文化推广的“形象大使”式的人物,冈仓天心先生的《茶之书》并不是一本专业的茶道指南,他只是用文化上、形式上或者说美学上的描述,来讲述了茶的意义——秩序和浪漫——禅茶一味,用品味茶的态度去品味生活,用对待茶道的那种严谨、恭敬和平和的气质去面对世界,这是不可忽视的美的。
改变品茶方式的中国人其实并不是缺少了仪式感,依旧有两广福建的功夫茶和时令饮茶、道地茶等去证明今天的华夏儿女依旧是当初“讲究”的茶文化的推广者。
用英文的浅显的句子加上深入浅出的故事,才能够描述好东方人的文化给西方人听,这是一个非常用心的选择。《茶之书》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其实也是有必要的,就像是告诉你怎么写、怎么画给西方人他们才能够懂得你,他用下里巴人的方式讲阳春白雪的故事,才能够让美好的东西留的更久,才能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
马上又端午了,就这申遗的故事虽然是网上的一个段子和每每交锋的时候拿出来侮辱对方的一个引子,但是我想我们还是需要承认的一点是,有些东西我们自己觉得好不够,要让美好的东西成为一种能受到他人理解的东西——就像是有些人喜欢喝茶,有些人相信茶是美的代表,但是我们一味推广说它美王婆卖瓜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让人去理解它的来处,让它的美成为一种具体化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去感受它的美,这样也不用担心被谁去偷走,因为大家自然而然就认可你。
茶心就是禅心,是定,是动,是自然,是美;一味茶,一盏心,小书一本,大美无言。
y 林怿 2018-4-11 20:48:03 写于御庭园
《茶之书》读后感(三):煮茶论道寻清心
五月的阴雨天,读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别有一番滋味。原本以为只是一本简单的茶道入门小书,却没有想到它也是一本有关文化、历史、哲学、美学的“大书”,更是一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人生之书、自然之书、博学之书。如果茶是仁爱之饮,那么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从茶道的本质——对不完美的崇拜开始谈起。 中国是茶的故乡,15世纪,日本将其升华为一种艺道——茶道。茶道主张纯净和谐、仁慈互爱,兼具秩序与浪漫。它是以一种温柔的姿态,试图在这充满不可能的生活中完成某些可能之事,因此本质上,茶道是对不完美的崇拜。 冈仓天心对茶道的定义一语突破了很多人原有的思维藩篱。其实,茶道严谨而繁复的程式化不只是单纯的审美趣味,也是伦理与宗教,是人与自然,是卫生学、经济学,还是道德几何学……茶道通过饮茶的审美活动,定义了人相对与宇宙的尺度,还代表着东方式民主的真正精髓,因为它让所有的信仰者成了品味上的贵族。 茶的不同发展阶段与流派,带我们回到历史中,去追源溯流;茶与禅宗则进一步阐述了道教、禅宗有关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而之后关于茶室的建筑美学、茶室内的艺术品,以及花道的介绍更进一步把我们带入了真正的茶道之中。 《茶之书》的玄妙就在于它时时在讲茶,却又时时跳脱出茶本身,把眼光放射到整个世界和宇宙、自然。比如,茶室的“空”是建筑、是审美、还是宇宙的哲学;又比如,参与茶道活动的人们对茶室内艺术品的欣赏,既是灵魂的荡涤,也是对自身倒影的欣赏与冥思…… 冈仓天心的讲解有着“挂一漏万”式的凝练,又处处是诗意盎然的挥洒,更不乏演讲式的启迪与叩问。每读一段文字,便犹如在充满智慧与禅意的小路上蜿蜒前行一点点,舍不得迈步,却又步步充满惊喜与收获。 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茶叶我们随时随地可以买到,但依旧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真正茶道给心灵和生活带来的平和与美丽。寻找原因,大概是因为在那之前需要太多的“准备”。然而,转念一想,其实我们并不是缺少茶道的工具和场所,而只是没有茶道的心境。
正如书中那个故事所言,茶道的要求,不仅是洁净,还是美和自然。当我们懂得将自然和美作为真正的风景去欣赏的时候,或许就不知不觉早已踏入茶道的境界了。 PS: 作者介绍: 冈仓天心(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冈仓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提倡将东方精神观念深入西方,强调亚洲价值观对世界进步作出贡献。
《茶之书》读后感(四):茶文化之美
对茶略有研究之人,自然会知道茶艺二字。氤氲的灯光下,有一女子温柔贤淑的表演茶艺,是我见过这世间最美的风景之一,这是一种柔和的美,也是一种意境之美。然而,茶艺多被东方人所接受,西方人甚至对此嗤之以鼻。茶文化真的如同西方人所想那般吗?实则不然。
读日本作家冈仓天心的《茶之书》,便可从中窥探一二。《茶之书》所涉及内容很广泛,从茶在历史上的用途写起,之后写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引出东方的茶文化。作者以天马行空的手笔将茶文化写的夹杂了一抹灵动的韵味,就如同小小茶叶所蕴含的文化一般,并非眼睛所见,而是用心灵去体味。
“茶是一件艺术品,只有大师之手才能调教出它最高贵的品质。”《茶之书》中如是写道。冈仓天心为何这样说?其实也是有讲究的,茶其实如同艺术品一般,品质良莠不齐,好的艺术品出自大师之手,好的茶同样也是出自大师之手。因为每一种茶的准备工序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对水和温度的亲和不同,讲述故事的方法也不同。这正是茶文化真正蕴含的美所在。对此,中国古人写就《茶经》一书,对此深入研究,由此可见,自古至今,东方人早就对看似不起眼的茶叶进行了深入的考究,将它融入了人类的生活之中。
若是读过历史,就不难将茶与禅联系在一起,这好像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其实,本身茶道仪式就是从禅宗仪式发展而来的。说起来,这跟孔子还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古人将茶道与禅宗联系在一起,究竟是为何?说起来,这主要是这两者有关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已经嵌入了我们所谓的茶道之中。
言外之意,品茶,仿若是品人生,品艺术。
倘若有幸走入大师们的茶室,便能够一睹茶室之美。茶室是用竹子和木头建造而成,虽简陋,却多了一丝风雅之美。如此的茶室,简约,纯净,其实也是跟禅密切相连的,于空旷之中,体味出一种幽静,仿若人生,经历过喧嚣,热闹之后,终究会归于平静。
当然,说起茶,茶艺是不可不说的。茶艺在于精湛,每一道工序都不可或缺,再者,精美的瓷器,茶盏,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兴许就是东方对茶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情感,柔美细腻之中,轻轻嗅出茶特有的芬芳,不仅怡然自乐,还可平复心境。
其实,小小茶叶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比我们预想的更为丰富。如今,虽然身处现代社会,可是茶艺却一直没有丢失,这是不是现代人对茶所怀有的一种特殊的情意?于繁忙的都市生活结束后,细细品一盏茶,不失为一种心境上的享受。若你对茶也有热情,我想这本小小的《茶之书》,必然也会被你所喜爱。
茶文化蕴含的美,说起来,还需要每个人亲自去品味。
木兮2018.4.6
《茶之书》读后感(五):茶道的能
茶之书并不是给我们讲茶的入门知识,而是讲茶引发的道。
茶道的整个理念就是禅宗小中见大思想的结果。道教为茶道美学装点了基础,禅宗则将其付诸实践。
举个有趣的例子,丹霞禅师就曾在冬日劈木制佛像取火。被吓坏了的旁观者说:“你怎么如此亵渎去!”丹霞禅师冷静地回答:“我想要从火中取舍利子。”“但是你这样肯定得不到舍利子呀!”路人生气的地反驳。然而丹霞禅师回答:“如果我拿不到舍利子,这就不是真佛,也就不算亵渎了神明了。”然后他就自顾着去烤火取暖了。
随着15世纪禅宗个体主义精神占据主流,我们可以从茶室中感受到。茶室的茅草屋顶,暗喻韶光易逝;细长支柱和竹制支撑,则是人生脆弱和个体轻微的缩影;对原材料的选用更是明显地漫不经心。永恒只存在于精神,精神则内化在这些简朴的周遭中,因其精工细作而妙不可言。
而茶道引申的艺术审美也大有趣味。今天我们对艺术的狂热缺乏真实的情感基础。人们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感受,他们热切地追求大众所青睐的。他们想要价格最昂贵的艺术品,而非最精致的;他们想要最流行的,却不是最具有美感的;她他们想要别人拥有的,而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这正如一位中国艺术家所言:世人是以耳赏面。”对于生命的质量和艺术的赏析,追求本心,方能见其妙乐。
在茶道中的茶师的种种行为,则又是一个艺术的显现。真正的茶师是将艺术融于生活。在任何情形下,他们都必须保持心灵的宁静,保持话语的谨慎,而不至于破坏周围的和谐。完美处处存在,只要我们选择去认同。利休就很喜欢这样一首古诗:盼春久不至,无处觅芳踪。融雪潺潺处,且看春草萌。自然与生活与艺术,融合在一起,由此引发的律动,使人发现了美吧!
与此同时茶道的插花艺术也算是一种审美仪式。插画艺术如同其他在茶道中的艺术作品一样,是属于室内装饰的整体设计。它的线条和比例皆是遵照环境的具体视角而安排的。茶道大师的作品往往是止步于花的筛选,由花朵自己讲出自己的故事。这点正如电影《莫娣》中纽约文艺女请莫娣教她画画,莫娣回答到 :“我不会教,我自己都没有学过。我只是看到某一画面,记在脑海里去,回家把它们画出来而已。”多么简单的话语其实蕴涵着极大的智慧。那就是发现和感知美,然后让情景自己绽放,让看着感受到它流动的美,闻到一种芳香。
茶道所囊括的小到生活琐碎,大到社会礼仪。而浮沉在当今社会的我们又如何应用茶道或者所处范围的各种道去御风而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