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后感 查看格言:soul客文艺:易见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soul客文艺:易见经典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_格言网

 时间:2020-12-28 23:46:52 来源:人生格言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浏览本页手机版

《soul客文艺:易见》是一本由易小荷 董啸 主编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一):文学盛宴

《soul客文艺:易见》是易小荷等主编的一部优秀的文艺聚焦。这本书是soul客文艺系列的第二本,这本书的封面看起来非常有趣,和普通的封面不同,本书的封面秉承了第一本的特色,还是那样的我行我素,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本书是由九州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由于有着众多的名人效应,本书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反响巨大。

《soul客文艺:易见》本书的主编易小荷,曾经是个体育记者,也曾是《南都周刊》主编,专栏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现“骚客文艺”出品人。他们在编辑本书之时也是费劲心思,瞻前顾后,无非是想把一些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奉献个读者,可是众口难调,想要达到大众的满意也是很难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人们接触的事物纷繁杂乱,信息又是空前膨胀,所以编辑本书也是需要较高的水平。

《soul客文艺:易见》书中还是一如既往的收录名人的文章,本书中收录的文章不仅有著名作家的优秀文章,同时还收录了文学新势力的优秀文章。这样的文章组合,可以让不同的读者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达到最佳的效果。“soul客文艺”本书还是秉承严格的文学筛选标准,在选取文章的过程中也是尽量选取比较经典的文章,这些文章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符号,让读者读后感觉非常过瘾,这是一本优质的文学盛宴。

《soul客文艺:易见》中的文章作者都是比较赤诚的,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学之中,而不是敷衍了事,这种文学创作的人越来越少,已经变成孤绝的勇士。他们在文学中不甘于平庸,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轻易的放弃自己,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创作风格,这也注定了他们的文章不会那么平庸,都是经的起考验的精品。这样的文章就如同在黑夜之中,看到了光亮,看到了希望,这也让我们感觉到世界并非冷若冰霜,还有温暖在暗暗滋长。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光亮,也是希望,也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这样的文章就像黑暗之中,你找不到光亮的时候,心理可能很害怕,感觉到无助,这个时候突然有了一丝光亮,而且还有了同行者,这样的感觉让人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变化,非常感激会有这样的陪伴,并且希望这样的陪伴会一直继续下去。看到了这些带有能量的文章,仔细的品鉴,认真的了解它的真谛,不断的学习,最终理解这些文章的本质,这才是精髓。

《soul客文艺:易见》文中,作者讲述的故事,都是感人至深的,无论是著名的优秀作家还是新势力作家,他们的文学功底都是非常的深厚,笔触也是非常细腻,虽然创作风格各不相同,但是都会给你能量,让你前行。这些作品会让你感同身受,仿佛置身其中,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就如同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感觉让人感慨万千,有着相间恨晚之感。

《soul客文艺:易见》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经典的文章,其中很多文章都是现实主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读过之后,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这本书值得慢慢的品位,仔细的阅读。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二):骚气的封面,来自soul的文艺

我是从朋友分享到朋友圈的文章才注意到骚客文艺这个公众号的,那是一篇“星锐作者文学周”的投票链接,旨在推出一些认真又不太为人所熟知的写作者。公众号大潮垂落、质量也越来越堪忧的今日,我很少再看、也鲜少再关注一个新的公众号。但借那篇文章我关注了它,也开始时不时去看看它,觉得它应该会送给我一些有益的文字。

了解到骚客文艺的主编易小荷曾是名体育记者,前《南都周刊》主笔、编委。从记者杂志社投身公众号经营的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当数前《CQ》副主编张伟创办的《新世相》。可惜在商业盈利的浪潮驱使下,我们已经看不到媒体人的初心。希望易小荷能够记得当初选择出发的原因,不要哪天再不被“文艺”一词所容。但从这个公众号的阅读量看,它很有自己的风格坚持,可这也意味着覆灭的危险,不少文章只有千位出头的阅读量。

还是聚睛到这本Mook书吧,而今市面上涌现太多作者合集的杂志、公众号图文书,然而能坚持走下去、并能获得读者认可的可谓凤毛麟角。一些是本就质量堪忧,多是网红的鸡汤文;一些越来越追逐时效和易读,没有产生久远的传播力量。

拿到这本书,不得不赞赏它的封面和装帧设计,太好看,太骚气了!作者的文章刊登在里面倍有面子!用纸考究,文字排版也赏心悦目。骚客文艺也汇集了一些优秀的作者,他们有新人孙一圣、苗欣宇、杨树鹏等;有老资格的余华、高军、周云蓬、任晓雯。能在书上阅读到他们最新的文字是幸福的,读下来最喜欢的还是余华谈“广阔的文学”这篇,他说:

文学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气象学,文学里什么都有,如果连这些都不能回避的话,根本不可能回避社会或是政治。

这几年余华没有什么匠心独运的文学作品,他受邀到各地做演讲,大谈写作,关注中国的现实。虽也喜他谈这些,但期待他作品的读者恐怕也不禁担忧。

做过酒店服务员的孙一圣谈文学就不可爱,无趣而干巴,一些文学新人大概总是喜欢用这种不近读者的语气写作。六神磊磊、王元涛、张家玮、蒋方舟谈武侠金庸莎乐美和梵高都是让人舒服的,有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再以自己的方式传递到读者那里。

一个写作者经历越多,他写的文章越容易夺目好看。周云蓬写的生活散文都轻盈盈,但背后的人事却无比沉重:治不好的眼病,下岗退休。主编易小荷的文字也好,敏感、悲悯、机警。

书里也加塞了不少历史、杂七杂八爱好者撰写的小文,有趣长见识,让人印象深刻。通过一两篇文章初步认识了他们,以后在书店遇到他们的书可能就会多留心。比如张发财,他的书名就够有意思,每本书里都有数字,什么《十三不靠》、《人五人六》,读了集子他的两篇文章,喜欢,说不定哪天就爱追着张发财消磨日头。

至于最后一辑的小说,也有不少名家大作,像阿丁、阿乙、任晓雯、高军,不幸的是,我不是一个喜欢在这类书里读小说的人,也太难仅仅读了作者的几篇小说就了解他的风格,喜欢上他们的文字。希望接下来的soul文艺可以相对推出一些陌生的作者,适当减少小说的量。

还是真诚地想推荐这本书,大家都去关注他们的骚客文艺吧。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三):声色犬马

说起来,有点难以下笔。

oul客文艺的系列书籍,有点像是纯文学的大杂烩,什么杂谈、小说一锅乱炖,煮出来,倒是有种无法言说的鲜香和辛辣。

而说到这两本书,自然也绕不开其发酵的平台—骚客文艺。

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热点,讨好读者,甚至如咪蒙一般语出惊人只为流量的新媒体时代,骚客文艺却像个遗世独立的匠人,一心一意雕琢自己的作品,甚至偶尔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落后。供稿的作者很多都是第一次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他们有着自成一派的写作风格和根基相当深厚的读者群,还有着满腔的不屑和清高——你爱来不来,我绝不为了你去蹭热点,我只管写我想写的,看上眼了是缘分,对不上号那就拜拜了您呐。

蒋方舟发出来的稿子好几篇都在《东京一年》里看过,包括梵高和高更的同居、海明威和自行车的关系,那时候她只是轻描淡写一句,是约稿。同样的文章再遇到一次,总觉得也像是种缘分似的。

《大方》停刊的时候略有遗憾,现在想来,虽然骚客文艺的内容比起《大方》来还是略有逊色(当然,纯属个人观点),但至少,也算是后继有人了。

纯文学永远不会死,因为始终有帮愣头青还在原地坚守着,当娱乐至死的年代过去,人们想要从文学作品中深入挖掘生活的意义,纯文学会变得比网络文学还流行也说不定呢。

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四):读书的乐趣

看着书名,非常好奇,为何起如此的名字,会有啥样的内容,完全吸引不了读者的目光。待随手翻阅图书,看到余华、王小山、蒋方舟等等作家名字,方知原来是部作品集。书中,题材形式多样,有随笔,有杂谈,有小说等等。作品集根据写作的内容,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部分。

《呓语》篇里余华先生的随笔,提到了许多名著,如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卖火柴的小女孩》《人类群星璀璨时》《圣经》等,使用简洁的语言,谈起文学里的夸张、文学与疾病的关系、文学历久弥新的力量等内容,让读者在书籍中穿梭,领会书籍给读者带来的欢乐。不过,有些名著也没读过,如鲁迅的《风波》,有必要需要找来读读,来领会文学里所蕴含的故事。

孙一圣先生的随笔,述说着《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让读者对作家托尔斯泰写作此书的背景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出轨”,安娜的出轨,还是第一次看到此评论,安娜和沃伦斯基的微妙关系,还有其丈夫卡列宁的耳朵,对随笔末尾中“安娜在亲近和抚养他(儿子)时,体会到一种近乎肉体的快感。”,更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托尔斯泰故居里的书桌

《影像》篇里喜欢王小山先生谈论赌博,随笔里记述着他首次在澳门新葡京酒店赌博的场面,首次出手就收获不小,运气好到爆。因为喜欢玩牌,经常在国外各大城市参加扑克比赛,对赌博兴趣不大,却扑克比赛却有着很大的瘾。

更挺喜欢《回望》篇的内容,更感觉到是种记忆!对于毕加索的故事,先后看过不少写有他的文章,再有其众多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素描、油画、版画、雕塑等等,也算是比较熟悉。王元涛先生笔下的毕加索,讲述着其众多的女人,“遇到心仪的女人,就会产生不可遏制的占有欲”。如对玛丽泰蕾丝的先爱后赶,以及对朵尔的新爱。蒋方舟先生里的同居,则讲述着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从《渴望生活》《月亮与六便士》里就能感受到两人间复杂的关系。如果高更能忍受住梵高的脾气,或许梵高不会因精神病发作而过去地自杀。

书中有提到男人的女人缘,如毕加索对待女人花心,不断地更换着身边的女人;罗丹对待女人的专一,即便有了情人卡米耶,最终还是回到了初恋罗丝的身边。爱因斯坦的妻子米列娃,则因为诺贝尔奖的缘故,则早早签下了两人离婚的协议。1922年爱因斯坦到东京演讲,入住宾馆时获悉自己获得诺贝尔奖。他没零钱给宾馆行李员,写了两张字条作为小费,一张写“简单低调的生活比不断追求成功更能带来幸福”,一张写“哪里有意愿哪里就有道路”,2017年,分别卖了156万美元和24万美元。王元涛先生所提到的获奖小纸条(平静谦卑的一生...),应该是另一张纸条的故事了。看样子爱因斯坦因获奖写过的纸条,并不少呀!

爱因斯坦获奖小纸条

对于《浮生》篇里的内容,太多的鬼魂,太多的死亡,让读者看着心情比较沉重。这部图书的书名虽不引人注意,然而阅读之却还是能从中体会到许多读书的乐趣。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五):文艺,是一种情怀

不知有多少人,依然甘守于一盏微灯,在寂静的长夜,慢慢地品读着铅字的温暖。 就这样安安静静,不声张不招摇,不拍照不发朋友圈。这不是矫情,是用心在平凡的日子开出盛开的花儿。 拿到《soul客文艺:易见》,就被它独特的封面而吸引。这本书不仅收入了名家名篇,还收录了文学新秀的好作品。 比如张佳玮,这位1983年出生的无锡人,在一篇写吃的文章,这样写道: “周芷若是汉水边的姑娘,请张无忌吃鱼肉汤饭——感觉已经是香糯的肉粥了;赵敏是蒙古姑娘,请张无忌吃涮羊肉。殷离当日看张无忌腿骨折了,是请他吃鸡。” 遇到同样的事,你的感触更多的是细腻。因为真正的文艺青年热爱着某领域,不仅仅是想别人知道自己的喜好。 对于喜好,余华更是谦虚谨慎,比如他在《广阔的文学》一文中透露,“我的阅历有限,我说不出文学真正意义上的广阔”。但他自己也承认,“文学包罗万象,我说到现在也没说出多少来,但是有一点是我最后要说的,就是文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人。 谈到人,特别是有着文艺情怀的人。他们宁愿在阅读写作中的老去,也不愿青春年老。就像易小荷《灵魂写在鹅背上》说的那样“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字,再一次浑然不知地看着天亮……。我随着书里故事和人物,仿佛又重新活了一遍,然后我试图以他者的目光看看自己,感觉书里的文字就像当年那本书一样,把我狭小世界之外的窗户,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亮了。”所有美好的事物,大都不是多么壮丽的场景,而是生活中的细微美好片刻。 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鲁迅懂医术,王石也能写东西。原来出类拔萃的人,从来都不是单线发展。他们有着文艺的心,更不忘初心,比如六神磊磊,这位解读金庸成名的青年作家,在一篇文章透露“对粉丝,我做到了坚持更新,我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 文艺青年,唯诗词不可辜负。就像言西小熊认识地一批文艺爱好者,会在三月下扬州,看到瘦西湖的琼花,也能整出几首长诗。写诗、品酒、旅行,似乎成了文艺爱好者的标配,因为有着不懈地精神追求,才会选择到处看看,遇到足够多的美好,去理解这份美好。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六):意义即是意义本身

我是被作者易小荷的序完全吸引,序中,讲述在一八年出初,几位作家齐聚一堂,偶然间大家聊起来之前的人生轨迹, 阿乙曾经在派出所下班后的麻将桌上望到自己流水的人生,杨树鹏先是个小混混,后来进了消防队消耗过剩的荷尔蒙,但他最羡慕的是孙一圣做过的工作-酒店服务员,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能知晓陌生人生活的神秘职业。而孙一圣自己津津乐道的,是和父亲开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去外地拉死人-越远越好,别人不爱拉,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这段话让我想起来了,我苦逼的大学兼职们,从高中毕业开始,我的兼职就没有断过,做过不需要智力的劳动工作,慢慢选定未来发展方向,开始在一个行业中不断摸索。从在机构开始做话务员,到做助理,做助教,到正式成为老师,中间经历的苦难,历经的困难只有自己能体会的到,但是现在回首看过去的自己及自己的成长,反而是当时觉得最难的那段时间对我的成长最大。 本书《soul客文艺 易见》是本集合众多当今当红作家小生的作品集,其中名声最响的蒋方舟,我最感兴趣的周云蓬等等。每个人的背后都是由数多个故事集合而成,而这些故事正好累积成为人生。从这些坚硬或柔软的笔触下,看尽人生的痛苦艰难快乐欢愉,也回首自己生活,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吧。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呓语,影像,回望,浮生。作者贴心的在目录后附送了所有作者的资料,方便大家了解。整个四章内容是按照视听说感官来分的,周云蓬这种原创歌手就被分到影像,回望章节中有蒋方舟关于同居的回忆录。看起来很容易被带入,很容易进入他人的生活中去。 第一篇文章《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来自写作大家余华,仍记得高中时,在图书馆看完一整本《活着》后的震撼。这篇文章是作者演讲时的稿件,被改编之后收录本书,文章是关于文学,余华讲述自己理解的文学,全文在文学的外围绕了一圈,作者始终不解释,什么是文学,文学是什么这种空洞不意义的概念,这是用写作或者是生活中的例子帮大众思考到底什么是文学。也可能对于这种文学大家来说,真的不屑于解释这种愚蠢问题吧,作者先是由宾馆中没有纸笔引出思考,而讲着讲着就自然过度到了美德,由圣经上的一个小故事讲述一个人内心的纯洁。 最后的升华,善良或纯洁看似天真软弱,但是爆发时的力量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挡的,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特背喜欢这个结尾,完全是余华的风格。 周云蓬,一位原创歌手,都说搞艺术的人都多情,这位歌手不知多情与否,但从文字来看,是位细腻的人,文字更是不像外表的粗糙。那篇《别来无恙》,更是把人生的坎坷都说尽了,面对艰难仍不忘开玩笑,好像这样就不疼了似得。在他的文字里找回自己,或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主编的思路很好,通过这样一本书,把所有有意思的作家集合起来,让读者一次看个够,游走在不同的人生中间,看透匆忙,明白意义即是意义本身。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七):看似不经意间,你和ta一样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易见+》,这是一个深度人物访谈节目,由《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易立竞主持,遵循“不盲从、不迎合”的理念,希望通过对话时代中有价值和有影响力的人,提供一档对大众思想上有供养的节目。我很喜欢这个节目,带着对这个节目的喜欢,走进了这本书,经历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一样的感受。

我觉得这本书给了我太多不一样的感受。览毕掩卷回思,你会经历到洪峰的生死问题,唐棣的少年无行,阿乙的死亡叙述,周云蓬的机场情迷,任晓雯的上海往事;听到阿丁、张发财、苗欣宇长衫讲古臧否人物;陪着风行水上、王元涛、半夏吃茶摆龙门阵评点市井人情——从不曾经历的生活,这些作家替你感同身受,从此便始终为你所有。

在碎片化阅读风靡的时代,有这么一群人还在用心书写,他们的文字呈现出来的,不止是文学,还会触及到我们的灵魂,引起我们的共鸣或深度思考。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他们需要一个平台为这个时代发声。在这本书中,你看到的,不止是作家的笔触,更是你自己内心的独白,也许你的人生充满绝望面临困境,也许你正处在人生巅峰顺风顺水,也许你在迷茫,在不知所措。

我很喜欢文学,是因为,文学给人类的馈赠,像追求一种揪着自己头发离开地面的可能性。这种尝试不是为了对抗重力的存在,也不是妄图打破科学定律之类的规则。而是在规律之外,再开辟幻想这一路途,经此同样能抵达天堂。

在时间的荒涯与词语的密林中,一片赤诚的人越来越少,那些百分百把自己投进去的,已经变成孤绝的勇士。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愿意选择的还是“安全”,也就是说和“人群”站在一起,哪怕那意味着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不读书不欣赏美景,过着自己不喜欢的人生

然而世界并非冷若冰霜,还有温暖在暗暗滋长。如同断了电的夜晚,有人也会点着蜡烛找到你,微光摇曳下,莽莽余生里,你们是那一段的同行者。

这一段当然要像伍尔芙写给丈夫莱纳德的信里说的那样度过——“直面人生,永远直面人生,了解它的真谛,永远地了解,爱它的本质。”

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你的人生可以如文学一样璀璨。

用笔记录下你的生活和你的经历,以及你不同阶段的感悟,你会发现,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篇篇文字,还有更深的东西。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八):文字、文学

这本《soul客文艺:易见》可以说是汇集了新老作家的作品,书名起得很有特点,“骚客”指的就是“骚客文艺”,而本书正是主编易小荷的最新作品。有的人善于创作,有的人善于整合,有的人善于宣传,在文学的世界中,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在我看来文学作品都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不同的文章中能够提取出来的信息量也不同,每一位作者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思想,那些成名的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没有点特色,根本无法成名。青年作家的作品滥竽充数的太多,好的作品很难从烂作中拔尖,中国文学已经被鸡汤文学污染得不成样子,搞得谁都能出书了。

名著属于经典,当然是必看的,但是时代在进步,文学界的新鲜血液也值得被大家熟知,但是现在找书实在是累,身边看书的人又不多,年轻人全都抱着电脑玩游戏,或者在路上看一些浪费时间的言情小说。那么在时间如此宝贵的年代,更没有人愿意浪费时间去找书看了,运气好的话会碰上朋友推荐的一两本好书,但是一本书中汇集多位作者,书中只有文艺没有商业的书,是十分少见的。

外国文学如今在国内的地位不亚于国产文学,在我看来与其去看那些翻译过来的作品,倒不如去看原著,如果看不懂外语,那就老老实实看融合了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一篇好的文章时能够传递有用的思想,并丰富我们的阅历的,而不是只读它的故事而不结合文化去理解。这本书其实都不用做宣传,当我看到余华的名字时,就已经认定了这本书必读不可的,这些有态度的作家所汇集的地方基本毋庸置疑。

这些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展现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通过文字的形式把自己内心所想发泄出来,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直接的成长。每位作者的文风都不同,所以这本书很难归类,不过说到底都是打动读者的作品。我们的经历转化成一种想法永远留在身体中,只有文字有把这些实体化的能力,再加上中国的汉字文化,其中的魅力令人惊叹。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只要热爱生活,很多惊喜都会出现,在文字中寻找生活的痕迹,直到有一天用自己的文字把这些写出来,活出自己的感悟。

《soul客文艺:易见》读后感(九):成为自己

成为自己 由著名记者,资深媒体人易小荷所写序言的书,一定不同反响。她有与众不同的文字风格,是 体育界最有才情女记者 ,后转型成为《南都周刊》主笔、编委、专栏作家,现任“骚客文艺”出品人。而本书,也是她与另外一名作者合编的书,所以称为《易见》。

易小荷所主编的《易见》这本书,有余华、李海鹏、六神磊磊、张佳玮、王元涛的呓语,有洪峰、易小荷、王小山等人的影像,还有青年作家蒋方舟等人的回望,更有作过警察的作家阿丁、七零后作家阿乙等人的浮生。涉及人物众多,浮生众相,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易小荷所主编的《易见》这本书,以余华的《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开始,选取了余华的演讲《广阔的文学》,从对写作的温情入篇,以对文学的敬意结篇,用比较文学的手法,讲出莎士比亚文字中的有过荣华富贵,经历苦难后对一切淡然的人生态度;讲出鲁迅《风波》中的审时度度正是中国人的生存之道,面对社会巨变时的应对方式。说得通俗点,就是要告诫每一位作家,与即将从事写作的人,每个故事都是一个灵魂,如果想让自己的文学历久弥新,需要用敏锐的眼光写出灵魂的故事,讲述人内心的纯洁和善良,这就是人类的美德。

易小荷所主编的《易见》这本书,不仅有余华、蒋方舟、任晓雯、张发财、王小山等著名作家的文章,还收录了六神磊磊、张佳玮、柳羊等文学新势力的优秀文章,更有一些平民作家的心语与读者一起分享,真是文学盛宴。

每位作家的写作之路,都是在茫茫黑夜里漫游,文字在所指中任意流淌,又在能指中滑出。作家需要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洞察力,需要有对时事的见微知著力。需要把每一个故事都写出灵魂,需要把一沙一世界都写出情意。

每位作家,都需要有一颗赤诚的心,才能让自己的思想驰骋在词语的密林中,本文所选的作家们,都选择把自己的心与写作连在一起,奔向写作的自由,书中有对人生的直面,有对人生的热爱。正如书中所说:“成为自己比什么都要紧。”

读着这样的一本书,心中滋生了光明与温暖,莽莽余生中,我也选择与作家们同行,成为自己。

请用微信扫添加公众号